文学创作过程的研究
文学创作历程与理论
文学创作历程与理论文学是一门艺术,它具有强烈的审美意义和精神内涵。
文学创作是文学成就的前提,通过文学创作,作家们传递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揭示社会的真相。
在文学创作历程中,创作者们经历了很多艰辛,亦或者依靠很多灵感,心得和理论所促进。
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灵感是文学创作的基础。
每一个作家都会经历灵感的迸发和缺乏的时期。
灵感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个细节、一句话、一个场景,或者是作家的一次旅行、聚会或是媒体上所看到的新闻。
灵感往往是在不经意中抓住作家们的,也许是作家在某个瞬间感觉到的一丝思想或情感,也许是思考数小时之后,终于在脑海中闪现出的一些文学细节。
文学创作的历程在文学创作的历程中,不仅需要灵感,还需要强烈的毅力和专注力。
因为文学创作是一项艰苦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仅需要良好的写作技巧,还需要在精神和思想上克服各种困难。
作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是孤独的。
他们需要面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思考和剖析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作家们需要持之以恒地伏案写作,往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不断地修订和打磨,直到把作品写好。
文学理论对创作的促进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
它可以传递创作技巧、提高作家的审美素养,同时还可以帮助作家更好的理清思路、丰富作品的文化意蕴和内涵、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化深度。
文学理论可以使作家们拥有更多的创作思路和创作工具,奠定文学创作的基础。
文学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文化事业,而文学创作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积淀的历程。
文学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创作的艰辛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来克服,而文学理论则是不断积淀与提高的过程。
只有不断探索和积累,才能使文学创作达到更高的水平。
文学的创作过程[1]
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即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理论上三者有先后次序,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三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错的。
(一)艺术积累(材料储备)阶段艺术积累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心灵去把握生活素材的实践活动。
陆文夫说:‚不写小说的人观察生活,较多的着眼于事,人是作为事的参与者而存在的。
小说作者较多的着眼于人,事是作为人的一种连续性表现而存在的。
‛艺术积累应该把‚人‛当作第一目标。
作家进行艺术积累和情感酝酿的基本途径,是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感受与体验。
1.观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看和审查创作对象。
⑴观察要有广度。
⑵观察要有深度。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记忆:把观察得来的信息、素材储存在头脑中。
⑴艺术积累中的记忆,是经过作家筛选的印象。
⑵记忆在艺术积累中,起酝酿、孕育、发酵的重要作用。
⑶艺术积累中的记忆,不仅是外部材料的累积,更重要的是主体自身在观察中获得的情绪心境的聚积。
《契诃夫手记》3.感受:作家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承受外物的刺激,从而产生属于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感觉的过程。
多愁善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创作素质。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故为文。
”作家在感受生活时获得的艺术感觉,是进入创作的极有艺术价值的素材。
艺术感觉和一般感觉的区别:一般感觉是人的感官对刺激自己的外在事物某个属性的直接反应,其内容只求与外物的客观属性相一致。
艺术感觉则是调动了感受主体关于对象的全部经验与情绪,以一个完整的人,倾之整个身心的感觉,故带有主观性、情绪性、独创性,其表现形式常常是反常的变形的。
4.体验:作家设身处地、身体力行地经受和体味自己的表现对象。
作家对生活进行观察、记忆、感受和体验之后,原始的生活材料则变成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基本素材。
文学创造(创作论)
第二编文学创造(创作论)第六章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生(主要是艺术发现、创作动机)、构思和物化(传达)。
本章旨在研究作家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创作、为什么创作和如何创作的问题。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一、材料储备或叫素材积累。
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步。
(一)文学创造的材料是作家意识到的社会生活。
材料的积累是把生活心灵化的过程。
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材料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材料不同,直接地讲,是一种精神材料,是摄入到作家头脑中的社会生活,是存在于作家记忆中的表象,具体而言,是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中有意或无意获得的一切丰富、生动然而相对芫杂、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作家把社会生活心灵生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外在刺激作为一种信息被大脑吸收并储存的过程,其中记忆机制起关键作用:刺激感觉感觉缓冲器(大脑某个部位)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二)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1、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古人认为文学创造要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是来自于作家对生活的体验。
从司马迁的“发烧之所以作”(《自序》)到韩愈的“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荆谭唱和诗序》再到欧阳修的“穷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薛简肃公文集序》),都从一个侧面涉及到生活材料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
王夫之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姜斋诗话》)刘熙载谈到“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
”(《艺概·诗概》)王国维也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人间词话》)都主张作家要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巴尔扎克说“作家应该熟悉一切现象,一切感情。
”(《〈驴皮记〉初版序言》)雨果说:“诗人的两只眼睛,其一注视人类,其一注视大自然。
”(《〈光与影集〉序》)果戈理说“只有被我从现实中提取,并且熟悉的一些东西,才是我写出来的好的东西。
文学作品研究活动方案
文学作品研究活动方案一、引言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一次有效的文学作品研究活动,提出一系列方案和建议。
二、确定研究目标在开展文学作品研究活动前,需要明确研究目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探索作品背后的思想与情感;2)分析作品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的关系;3)探讨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创新之处。
三、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对于研究活动的展开非常重要。
可以从不同文学流派、不同作者、不同时代等方面多角度选择文学作品,以增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四、收集研究资料在研究文学作品之前,需要收集丰富的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查阅互联网、采访专家学者等方式,获取相关的文献、评论以及作者的生平背景等信息。
五、组织研究团队组织一个研究团队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专长,提高研究质量和效果。
团队成员可以负责不同的内容方面,比如文学批评、创作技巧、历史背景等,通过协作和合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六、制定研究计划在开始研究之前,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是必要的。
计划可以包括研究进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的安排等。
合理的计划能够保证研究的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
七、进行文学作品研读研究文学作品的核心是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
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文学作品,分析其结构、语言运用、人物形象等,同时结合作品背景和时代背景,深入探讨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八、展开研究讨论在研读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研究讨论会,让研究团队成员分享他们的发现与看法。
通过交流与讨论,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启发和思维碰撞,从而夯实研究的基础。
九、深入研究背景资料除了对文学作品的研读之外,还需要深入研究作品的背景资料。
可以从作者的生平、社会历史背景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作品创作的动机和意义,同时将作品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中进行研究。
迟子建文学创作研究综述
谢谢观看
1.迟子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当代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 特的艺术风格。
2.她的作品深入挖掘了黑龙江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 的地方风貌。
3.迟子建在作品中充分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和思考,传递了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4.她在文学形式的创新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为丰富中国 当代文学的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演示旨在全面梳理迟子建的文学作品,探讨其文学特色和创作风格。通 过对迟子建成长经历、作品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分析,总结其在文学领域所取得的 成就,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迟子建及其作品概述
迟子建,当代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漠河,代表作有《额尔古纳河右岸》、 《山川册》等。她的作品涵盖了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以独特的叙事手法 和醇厚的情感氛围深受读者喜爱。迟子建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 关怀,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迟子建文学创作研究综述
目录
01 一、研究现状
03 三、结论
02 二、研究方法与成果 04 参考内容
迟子建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中国当代女作家,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文学创作, 至今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在过去的20年中,迟子建的文学作品一直受到广泛和 研究。本次演示将对迟子建文学创作20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 究提供参考。
三、作品主题与表现手法
1.家乡黑龙江的描绘
迟子建的作品中,对家乡黑龙江的描绘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她以细腻的笔触 描绘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些描 绘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黑龙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2.女性命运的思考
迟子建的作品还深入探讨了女性的命运。她通过塑造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 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问题。这些思考触动 了社会的痛点,引起了广泛。
文学研究入门的方法
文学研究入门的方法摘要:一、文学研究概述二、文学研究方法1.分析法2.归纳法3.列举法4.调查法5.观察法6.文献研究法7.实证研究法8.定量分析法9.定性分析法10.个案研究法三、文学研究实践与应用四、总结与展望正文:一、文学研究概述文学研究是对文学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的过程。
它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规律、文学现象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为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文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二、文学研究方法1.分析法:分析法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从形式到内容、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全面解读。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揭示文学作品的结构、风格、主题等特征。
2.归纳法:归纳法是通过搜集大量文学实例,从中归纳出一般规律。
这种方法强调从实践中提炼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证性。
3.列举法:列举法是对某一文学现象、作家或作品进行详细列举和分类,以便于研究和分析。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学史的梳理和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
4.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读者或文学创作者的观点和反馈,以了解文学作品的受众效果和创作现状。
5.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对文学创作过程、文学活动等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6.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对古今中外的文学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和分析,以挖掘文学研究的史料依据。
7.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强调对文学现象的实证分析和实证考察,追求客观性和科学性。
8.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进行量化分析。
9.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等进行深入的描述和解释,侧重于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在品质和文学现象的本质特征。
10.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对某一特定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以展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三、文学研究实践与应用在实际文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文学研究 术语
文学研究术语文学研究术语一、文学研究的定义文学研究是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和评价,以及对文学现象和文学创作规律的探讨和研究的学科领域。
它包括文学史研究、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是人们理解、欣赏和传承文学的重要手段。
二、文学研究的方法1.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字词、句法、结构等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意义和特点。
2.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作品或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对比和联系进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内涵和价值。
3. 人文主义研究:人文主义研究强调对文学作品中人的价值、情感和思想的关注,通过对人物形象、主题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揭示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人文精神。
4.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关注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通过对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的考察和分析,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现象。
5. 形式主义研究:形式主义研究侧重于对文学作品形式和结构的分析,通过对叙事、节奏、形象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文学作品所呈现的艺术特点和审美效果。
三、文学研究的对象1. 文学作品: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不同形式的作品。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2. 作家与创作:文学研究也关注作家的生平和创作过程,通过对作家的思想、经历和创作风格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其作品。
3. 文学现象与文化:文学研究还可以关注文学现象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文学作品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表现和影响的研究,可以揭示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紧密联系。
四、文学研究的意义1. 传承与创新:文学研究有助于传承和发展文学传统,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研究,可以挖掘其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并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2. 视野拓展:文学研究可以拓宽人们的思维视野,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文学概论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a)
b)
简化: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 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和意 念的神髓的构思方式。 例证:孔乙己“站着穿长衫的唯一一个 人”。 祥林嫂只有眼睛还表现她是一个“活物” 突出和简化的异同: 相同:都是为了使形象或者意念更传神、 更富于特点 不同:突出是以浓墨重彩和淡化背景来吸 引读者的注意力;简化则是将形象和意念 身上所有遮蔽物全部剥掉,只留下最核心 的要素。
3.
①
②
③
创作动机 定义: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的内在驱动 力。 创作动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有内在情感 表达的需要,也有功利性的动机。 功能:文学创作得以施行的动力。
二.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
1.
2.
①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 基础上,由一定创作动机驱动,运用想象、 联想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 按一定意图孕育出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 艺术构思的三个阶段: 形象的受胎:由生活的触动,产生创作某 一艺术形象的冲动。
B. a.
b. a)
b)
无意识 内涵:潜伏在主体意识之下的观念和心理活 动,主体的意识无法明确认识到。 作用: 根据意识提供的线索,暗中组合文学材料, 直到被直觉和灵感发现。 在作家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作家的创 作。 例证:古典小说中“老大窝囊模式” 《边城》中的“三角恋爱”模式
4. 几种常用的艺术构思方式
②
③
形象的再孕育:对形象进行深入思索,挖掘其深 层内涵。 形象的基本完成:通过具体的结构安排,将尚且 模糊的形象清晰化。 蒋孔阳:“生活和人物如何具体化,如何在作品 中活起来,并如何系统而完整地表现出作品的主 题思想来呢?这就有待于情节和结构了。(《形 象和典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80年,201 页。)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其理论与方法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
文学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文学美学理论等,而文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历史文化分析、比较研究、批评性研究等。
下面分别从理论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文学研究的理论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它是研究文学作品产生、发展和规律的总体理论。
文学理论主要包括文学创作理论、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美学理论等。
文学创作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创作方法、创作特点,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生成规律和创作价值。
文学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原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品质特点和审美价值。
文学美学理论则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审美原则、审美法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所有这些理论都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对于指导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原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品质特点和审美价值。
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包括形式主义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后现代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等。
形式主义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语言特点、结构特点,主张从形式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符号系统、隐喻结构、符号关系,主张从符号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后现代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后现代特点、后现代价值观、后现代审美,主张从后现代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女性意识、女性形象、女性题材,主张从女性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这些批评理论都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和价值。
3.文学美学理论文学美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审美原则、审美法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创作研究工作计划范文怎么写
创作研究工作计划范文怎么写(Research Work Plan for Creative Writing)一、研究背景(Research Background)创作研究是文学创作学科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旨在探讨文学创作的思想、方法、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对文学创作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为创作提供理论支持和营养。
当前,我国的文学创作研究领域日渐成熟,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空白和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目的(Research Purpose)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文学创作的探讨与分析,探寻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且促进我国文学创作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三、研究内容(Research Content)1. 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与技法2. 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与意义3. 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的关系4. 文学创作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四、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1. 文献阅读法2. 田野调查法3. 案例分析法4. 逻辑分析法五、研究步骤(Research Steps)1. 研究背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2. 文学创作原理与技法的理论阐释与分析3. 文学创作实践案例的收集与分析4. 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的理论探讨5. 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关系研究六、研究成果的期望(Expected Research Results)1. 对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与技法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与阐释2. 对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进行系统的探讨与总结3. 对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究七、研究计划的时间表(Research Schedule)1. 2022年6月-2023年6月:研究背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2. 2023年7月-2024年6月:文学创作原理与技法的理论阐释与分析3. 2024年7月-2025年6月:文学创作实践案例的收集与分析4. 2025年7月-2026年6月: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的理论探讨5. 2026年7月-2027年6月: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关系研究八、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Possible Problems and Solutions)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调查资料不全、案例分析不够充分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将通过增加文献阅读量、深入实地调研,以及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方法来解决。
浅析《文赋》中的文学创作过程
88浅析《文赋》中的文学创作过程李晋香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西晋陆机所作的《文赋》是我国古代一篇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其重要性就在于它在极短的篇幅中完整的论述了文学创作发生的整个过程。
《文赋》的结构是按照创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来布局的,陆机所提出的关于创作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我们今后的文章写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赋》;创作过程;构思;写作技巧尽管《文赋》作为理论专著其篇幅不长,但是很全面的论述了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
陆机所作《文赋》是陆机根据自身写文章的经验来教世人怎样写文章,怎样写出好文章。
他向我们完整地揭示了一篇好文章的出现过程,所以在我们论述陆机的文学创作过程时就按照文学创作过程前、中、后这三个阶段来具体进行分析,每个阶段陆机都提出了具体的文学理论方法。
一、创作前准备在文学创作之前,我们需要做什么准备,或者说我们究竟要写什么,这是首要问题。
当我们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之后,这个创作过程才能顺利的开始。
但这也是困扰我们的最大的问题,而陆机在《文赋》中给了我们答案: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於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於劲秋,喜柔条於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1]陆机认为在创作前所要做的准备有两点。
第一点,感物兴情,外界事物的变化引起人感情的变化,于是激发人创作的想法。
至于我们如何能够感物兴情,陆机提出“伫中区以玄览”,伫立在天地之间,心居玄冥之处来感知世间万物,是在说面对世间万物时我们要内心清净,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消除物我的对立,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人能够与宇宙万物相通,所以物色的变化就能够引起我们感情的变化,从而激发创作冲动。
陆机所说的“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其实就是“物感说”。
人随着四季轮回,万物盛衰而产生纷繁复杂的思绪,看到瑟瑟秋风,草木凋零便会颓废哀伤,看到杨柳依依,万物向荣便会欢欣雀跃。
《白毛女》的创作过程及传播研究
《白毛女》的创作过程及传播研究《白毛女》是中国著名作家白朗杰于194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以农村妇女白毛女的形象为主线,深入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山区白区的革命斗争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困境。
本文将介绍《白毛女》的创作过程及其在传播中的研究。
《白毛女》的创作过程始于白朗杰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在一个农村看到一位幸存的白毛女,听她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白朗杰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决心将其写成一部小说。
为了搜集更多的素材和了解当地的生活情况,白朗杰在中国革命结束后返回农村,并广泛采访了许多农民和革命老区的人民。
他通过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勾勒出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农村生活画面。
在创作过程中,白朗杰深入研究了国内外的文学作品,吸取了俄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的经验,同时也借鉴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
他善于运用夸张和反讽的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在情节上设置了许多悬念,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白毛女》于1945年首次在《中华读书报》连载,很快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读者对作品中写实的生活画面和深情的人物形象感到震撼。
此后,《白毛女》不断重新出版,广泛传播到全国各地,并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等形式,在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白毛女》在传播过程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作品的文学性进行研究。
研究者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中的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等方面,探讨白朗杰的创作风格和思想主张。
第二是对作品对社会的影响进行研究。
研究者通过调查和分析,考察《白毛女》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情况,以及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
他们发现,《白毛女》通过真实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唤起了人们对于社会公正和人民利益的关注。
《白毛女》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
它通过真实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让人们看到了农村妇女的艰辛和英勇,唤起了人们的思考和改变。
它在创作过程中汲取了各种文学经验和传统,并通过不断的传播和研究,使得这个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第六章文学创作过程
• 探讨创作过程的两个前提: • 文学创作是一个无法割裂的整体,我们 的论述是不得不进行的人为划分。 • 这只是一种大致的把握。
•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 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 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 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二、构思阶段
1、艺术触发 • 指的是在某种因素的驱使下,作家萌生 了创作欲望和冲动从而进入创作阶段的 过程。 • 它是对激情、欲望、冲动的激发与调动。
• 艺术触发的两种情况: 其一,当下性的触发,引发创作冲动的因 素,具有机遇性,可遇不可求。 • 如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斯泰创作《哈吉·穆拉特》
其二,长期酝酿的有准备的触发 • 表现为创作欲望越来越强烈 • 如托尔斯泰创作《复活》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艺术素养的积累 • 不一定积累了生活素材和人生经验就能 进行创作。 其一,要有关于文学尤其是文学文体的基 本知识。
其二,要有文学表达的能力。 • 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 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 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 常行于所当行,从止于不可不止,如是 而已矣!
1、对审美意象的审视和再度创造 • 传达决非原封不动的刻写、复印。 • 传达时,获得生命的审美意象有时甚至 能改变作家原来的设计。
2、用语言媒介固定、传达审美意象 • 意象活动层面——言语活动层面 • 言意矛盾的出现 •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 心始 。
3、对语言的提炼和修改 •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孟郊: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 • 李频:只用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 卢廷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荷马从效果的角度写海伦的美。
02
03
04
05
技巧运用的原则
要为塑造形象服务。
正例:对海伦的塑造。
要为表达某种中心意念服务。
反例:朱缃的诗歌探索过分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的传达。
反对为技巧而技巧。
反例:诗歌用僻典。
两种写作方式:即兴与推敲 即兴 内涵: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作出某作品的状况。(149页2段) 即兴写作产生的条件: 具备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需要一定的气氛和创作契机。 较高的天赋和较好的技巧。 经过自觉不自觉地长久酝酿。
几种常见的构思方式
例证: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人物描写方式。
构思方式: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展、完善意念,并建构作品整体的具体方式。(139页3自然段)
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和简化 突出 内涵:作家在艺术构思时,抓住某一形象和意念,调动各种手段,使之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 类别: 浓涂重抹:对某一形象和意念详细刻画。 例证:阿Q的“精神胜利法”;郭靖的“忠厚” 淡化背景:在众多的背景事物中,将某一形 象突出和强化。 例证:诸葛亮的出场;王熙凤的出场
陆机:“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文赋》)
运行机制:偶然的发生,却是长期思考的结晶。
特点:偶发性、瞬时性、兴奋性,创造性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136页)
1
从性质上说,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突兀判断。
2
从时间上说,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文学创作总结的范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的文学创作之路已走过了数个春秋。
回首过往,心中既有喜悦,也有困惑,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在此,我将对我的文学创作进行一次总结,以期为自己今后的创作之路提供借鉴。
一、创作历程1. 初涉文学在我初涉文学创作的岁月里,主要精力集中在阅读和模仿。
通过阅读大量中外名著,我逐渐了解了文学的魅力,并开始尝试写作。
那时,我的作品多以散文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2. 深入探索随着创作的深入,我开始尝试小说、诗歌等多种体裁。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创作之道。
3. 挑战自我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断挑战自我,尝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我曾尝试写长篇小说,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奋战,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
尽管作品不尽完美,但它让我明白了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
二、创作心得1. 热爱生活,感悟人生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写出有温度的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我努力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融入作品中。
2. 不断学习,提高素养文学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积累。
我注重阅读,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文学活动,与同行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
3. 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创作过程中,我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不拘泥于传统,尝试运用新的写作手法,使作品更具特色。
同时,我还关注社会热点,将现实问题融入作品中,提高作品的社会价值。
4. 坚持写作,持之以恒文学创作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需要坚持和毅力。
在创作过程中,我始终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坚持不懈地写作,最终取得了点滴的成果。
三、未来展望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同时,我将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文学的力量传递正能量,为社会作出贡献。
总之,我的文学创作之路充满艰辛与喜悦。
文学名著的背后故事与创作过程
文学名著的背后故事与创作过程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让读者领略到作者的深邃思想和独特创意。
每一本名著背后都有一个精心构思的故事和一个不可思议的创作过程。
本文将带您走进文学名著的背后,探秘它们的创作环境和故事源泉。
【章节一:名著创作的灵感来源】创作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灵感的迸发。
很多名著的背后故事都来源于作者的生活经历、社会观察以及历史事件等。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灵感来自于他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
作为一个戏剧家,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探索一直是他创作的核心。
他将自己对人类复杂心态的洞察力融入到《哈姆雷特》中,展现了主人公的痛苦、犹豫和追悔。
同样地,乔治·奥威尔的《1984》则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秩序的担忧所激发的灵感。
奥威尔在文章中揭示了极权主义社会对个人自由的压迫和操控,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令人胆寒的反乌托邦世界。
【章节二:名著创作的背景和环境】名著创作的背景和环境对于作品的质量和深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以及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都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在十九世纪俄国的动荡时期创作的,托尔斯泰身临其境地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与人类的荒诞。
这种亲身经历赋予了他对战争和人性的独特洞察,使作品成为了关于战争最为深刻的描写之一。
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则是在美国南北战争后的重建时期创作的。
这段历史背景为吐温提供了展现社会矛盾和种族问题的机会,通过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的旅程,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希望。
【章节三:名著创作的技巧和挑战】创作一部名著需要作者具备出色的写作技巧和面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选择合适的叙事结构、塑造生动的角色以及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情节,都是名著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例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通过对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达西先生之间复杂的关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傲慢和虚伪。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与创作过程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与创作过程文学作品是人们用文字描绘生活、展现情感和表达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文学作品中,艺术与创作过程密不可分,彼此相互影响,共同构建着精彩绝伦的文学世界。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特点以及创作过程的重要性。
一、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艺术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者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艺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1.1 语言之美文学作品以语言为媒介,通过精巧的文字组织和独特的修辞手法,展现出独特的语言之美。
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赋予文字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义,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领略到文字背后蕴含的艺术魅力。
1.2 结构之美文学作品的结构是作者根据作品主题和情节所构建的艺术框架。
良好的结构能够使作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
同时,作者通过时间顺序的安排、片段式的呈现以及前后呼应的手法,使作品具有层次感和跌宕起伏的节奏,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
1.3 情感之美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直接反映,而艺术则是作者对情感的加工与表达。
作者通过对情感的准确捕捉和精彩描绘,将读者带入作品所创造的情感世界中。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情节的发展,艺术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触动读者内心的力量。
1.4 主题之美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者创作的出发点和核心所在,而艺术则是表达主题的手段和方式。
通过特定的情节、形象和语言风格的选择,作者将主题展开、深化和升华,使读者在文学作品中领悟到主题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二、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性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通过思考、构思、写作等环节,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转化为文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的发挥和创造力的释放起着关键作用。
2.1 灵感的启示灵感是文学作品创作的源泉,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启示和灵光一现。
艺术与灵感相互呼应,艺术帮助作者通过表达独特的视角和感受,从而激发灵感的产生。
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和表现力使作者能够选择最适合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创作水平和艺术性。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与创作过程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与创作过程文学作品是作者通过艺术创作过程表达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的产物。
艺术与创作过程相互依存,共同塑造了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和创作过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艺术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和核心,它赋予了文学作品以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力。
作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文学形式,通过艺术手法展示出来。
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作品中的情节、形象和语言都蕴含着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想象力。
其次,文学作品追求表达和传递情感。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布置以及语言的运用,作者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激发读者对作品中所描绘的世界的共鸣和思考。
文学作品通过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打动人心,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此外,文学作品具备批判和思辨的力量。
艺术通过抽象、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带领读者深入思考社会、人性、历史、生命等诸多问题。
文学作品通过对现实的揭示和对理想的追求,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促使读者有所反思、有所启迪。
最后,文学作品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展现其独特的美感。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础,通过对语言的运用,作者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句法结构、形象表达和意象联想,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
二、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通过思考、观察和经验积累等一系列活动,将创意和想法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式的过程。
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作者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作者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逐渐形成创作的灵感和构思。
这个阶段是创作的起点,也是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构建的基础。
其次,作者在灵感的基础上,通过构思和规划作品的结构和情节。
作者需要思考作品的整体框架、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
文学创作经验
文学创作经验文学创作是一项需要灵感、技巧和毅力的艺术。
对于广大的文学创作者来说,他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帮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克服了各种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文学创作的经验,希望能够对想要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一、选择适合的创作主题在进行文学创作时,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创作主题。
创作主题应该与创作者个人的兴趣和经历相关,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创作者的创作激情。
同时,创作主题也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二、进行详细的背景研究在进行文学创作之前,进行详细的背景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创作小说、散文还是诗歌,一个完善的背景设定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真实。
创作者需要了解自己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人物特点,这样才能够塑造出更有血有肉的角色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三、保持创作的规律和习惯创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而保持创作的规律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创作者可以制定自己的创作计划,每天或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
同时,建立一个创作环境也是必要的,例如静谧的空间、舒适的座位和适合的写作工具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创作者更好地专注于创作。
四、多读书,多积累读书是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创作者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同时,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记录思考和观察,这些经验和素材能够为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五、多参与文学团体和活动与其他文学爱好者一起交流和讨论,参加文学团体和活动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创作者可以得到宝贵的反馈和建议,这有助于提高创作水平。
此外,参与文学活动也能够提高创作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自己的作品找到更多的展示机会。
综上所述,文学创作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艺术。
在创作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创作主题、进行详细的背景研究、保持创作的规律和习惯、多读书多积累以及多参与文学团体和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控制系统。其主要心理机能表现为意志活动、 技能活动、注意活动,其相应的神经器官主 要是大脑脑干及其网状结构。一部文学作品 体裁的选取,篇章的布局,情节的安排,言 辞的润饰无不和作家审美上的、技巧上的、 以及道德上的控制活动有关。
? 整合系统。其心理要素包括气质、能力、性 格、习惯等,即被称作人的个性和人格的那 种东西。其生理机制是被大脑指挥着的活生 生的人的整体。文学家依靠这一心理系统, 将感受、动机、思维、控制诸功能谐调起来, 融化为一体,它决定了文学创作的有机性与 独创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风格、气韵、格 调、境界。
? 正是由于创作心境中的“模糊性”、“整体 性”、“自动性”,文学艺术家们才创造出 了象社会生活一样丰满真实、象自然界生物 一样赋有生命力、象人的心灵一样难以言喻 的文学艺术作品。
还有一只鹿在哪里?
看到老头儿眼中的拥抱了吗?你看到几个人?这个盒子可能吗?
你觉得图画有什么不 对劲的吗?
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四、创作冲动与作家的控制力
冲动是由欲望激发起的一种强烈的、勃发性 的情绪状态,是一种由主体需要而引起的心 理上的不平衡。创作冲动则是作家创作动机 的情绪表现形式。
文学家的创作冲动大致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 对于强烈的生活感受和切身的生活体验的抒 发和表露,个人的不安静的心灵由此得到慰 籍。二,出于对文学艺术事业的崇敬与向往, 以至于把献身于这项事业做为自我实现的目 标和理想。三,出于文学创作给自身带来荣 誉和利益的喜悦。四,出于对友爱和同情的 追求。
狮子在哪里?
据说能看见 9张脸 的智商有一百八十
那个女人是真实的还是拼图里的 ?
在文学创作的复杂过程中存在着这样几个 互相联系的心理系统:
? 感受系统。包括感觉、知觉、统觉、联觉、 乃至错觉等心理机能,它的心理机制主要是 耳、鼻、口、眼、肤等感觉器官和相应的感 觉神经。对文学创作来说,这个系统是作家 接受外来信息的唯一通道,他们总是凭着这 感受系统获取创作的素材并体验艺术构思过 程中的内部情景的。这是作品具有形象性、 细节性的底蕴所在。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写得好,首先是感觉得好, 而“好的感觉”则应当是一种主动的、乃至 自动的艺术知觉,即处于一种积极定势效应 中的知觉,一种调动了主体关于对象的全部 经验与情绪的知觉,一种倾之于个身心的知 觉。
三文学家的创作心境与心理系统
创作心境指的是作家进入具体的创作阶段后 的心理状态,具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个特 点便是文学家对于自己描写对象在概念上和 知解上的“模糊性”。基于文学艺术家深刻 敏捷的感觉能力,这种模糊是一种理性上趋 向明确、知性上朦胧混沌的模糊,它以模糊 的方式实现复杂的精神现象上的精确,类乎 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集合”。
情绪记忆,是文学家艺术创作过程中一系列 感情活动的基本形态,它在人类的艺术活动 中发挥着巨大的、潜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情绪记忆是哺育作家个性的摇篮。 (二)情绪记忆是感情积累的库房。
(三)情绪记忆是驰骋艺术想象的基地。
(四)情绪记忆是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琴 弦。
二文学家的艺术知觉和心理定势
在认知心理系统的链条上,“知觉”是一高 于感觉、次于思维的环节。心理学上把大脑 通过感受器官获得的对于外界事物多方面的 属性的整体认识称作知觉。
花瓶还是人脸?
这样的立体世界存在吗?
这样的圆存在吗?
感受距离的魅力
图中的四边形还是正方形吗?
扭曲的平行世界
中间的点是一样大吗?
艺术知觉是一种审美知觉,它是艺术创造心理 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它的突出特点是具 有强烈的主观性、情绪性、多样性、独创性。
? 动力系统。包括欲望、需要、动机、兴趣、 热情、激情、冲动等心理功能,它相应的生 理机制是位于大脑深层结构中的丘脑、下丘 脑、海马、颞叶等。作家创作动机的酝酿、 创作欲望的形成、创作冲动的勃发,都和这 个系统有密切的联系;文学作品的生动性、 感染性的奥秘也隐藏在这里。
? 思维系统。包括人的言语活动及概括、分析、 判断、推理、综合、联想、想象、幻想等心 理机能。思维活动的主要生理机制是大脑皮 层。文学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想象的、 幻想的、灵感的,即形象思维的。文学创作 中的思维活动是文学作品思想性、认识性、 哲理性的基因。
? 创作不能没有冲动,如果没有生活感受的冲动、与 读者交流的冲动、事业心的冲动、功名心的冲动, 则真正的创作活动就不可能发生。但创作冲动又象 一匹野马,不但需要鞭子,也需要缰绳。因此,创 作冲动又离不开作家的控制。控制,就是运用理智 的和意志的力量去指导、谐调自己的活动与行为。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的控制力可以说无处不需。不 仅在题材的选择、情绪的确定、结构的安排、意向 的流动上存在着控制问题,而且在行文的繁简、用 笔的藏露、节奏的疾徐、色彩的浓淡、气氛的张弛 上也存在着控制的迹象。
?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 “情感是艺术知觉的一个结果,是发现引起他注意 的感觉形式‘恰当和必要'的个人反应。只要我们 体验到它,我们必然在欣赏着艺术,即‘有意味的 形式'” ——苏珊朗格
情绪记忆,就记忆对象的性质而言,它是对于
人类生活中关于情感、情绪方面的记忆;就 记忆主体的心理活动特征而言,它是一种凭 借身心感受和心灵体验的记忆,体现为主体 的一种积极能动的心理活动过程。情绪记忆 的特点是:①古老的,原始的;②感性的, 新鲜的;③可塑的,变形的;④无意的,不 自禁的。
文学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认识活动,是一种 以感受和体验为基础,以情绪和情感为动力, 以想象和幻想为主要方式的、直观的然而富 有理性的认识活动,比起逻辑的推理和知性 的分析来,它是模糊的、浑沌的,但它又是 丰富具体的、生机勃勃的、方向明确的。
创作心境的第二个特点,是文学艺术家在审
美注意上表现出来的整体性。在文艺创作中, 文学艺术家孕育其作品,就象母亲孕育着胚 胎,种子孕育着萌芽,一开始就是从一个特 定的、有机的、整体的心理结构出发的。正 是这种有机完整的、充实丰富的心理结构潜 在地影响、乃至决定了作品的主题、倾向、 基调、氛围、以及作品的情节、结构、语言、 节奏,并生动地体现为文学艺术家审美注意 的高度集中和作品艺术概括的完美统一。
创作心境的第三个特点,是写作过程中 情感和情景的“自动性”。这是一种在文
学艺术家长期主动努力的基础上实现的不可 遏止的创作冲动、难以自禁的情感活动、创 作激情的自然喷涌;是一种文学艺术家的 “知、情、理、意”合而为一的“心理流” 的自身运动;一种主体意识不到的动机所表 现出的心理反映形式。它直接为义学艺术家 的“有机天性”规定着。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研究
一、文学家的感情积累和情绪记忆
情感因素,应该说是文学作品生命中流动的 汁液,文学家创作动机的萌发,作品素材的 提炼,人物形象的熔炼,语言的锤炼,都离 不开一炉爱和憎的烈火。因此,对文学家来 说,不仅要有扎实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 还必须有丰厚的感情积累。没有灌注进情感 的文学作品只是泥胎、木偶、纸花,是艺术 的赝品。
人的知觉活动总是在现有的“心理定势”的 基础上发生的。所谓定势,即有机体作特殊 反映和系列反应的准备。对于主体特定的知 觉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定势结构,主 要包含这样几种因素:①主体先前的经验; ②主体的需要和动机;③主体的政治信仰和 价值观念;④主体的情绪和心境;⑤主体的 人格、旨趣和文化素养。作家的心理定势对 于客观生活所提供的信息,起着一种主动的 探测、贮存、加工、控制、检索、定向的作 用,它是社会生活信息转换为艺术知觉的一 个必不可缺的环节。
? 文学创作中的最优控制,应当是建立在作家 的理智、意志、情感完美统一基础上的控制, 是一种出于作家“有机创作天性”的控制, 这种控制,就其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人格 的自动控制。
图中有几个黑点?
这张图是静的还是动的 ?
看得出图上有一张 脸吗?
传说在图中找出 9个心,就会得到爱情哦!
看着黑点身体前后移动,有什么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