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铸造合金期末考试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答案非标准答案,仅作参考,祝大家期末取的好成绩!
金属学与热处理铸造合金及其熔炼考试题纲
1.铁碳相图的二重性及其分析
从热力学观点上看,Fe-Fe3C相图只是介稳定的,Fe-C相图才是稳定的;从动力学观点看,在一定条件下,按Fe-Fe3C相图转变也是可能的,因此就出现了二重性。
分析:1)稳定平衡的共晶点C’的成分和温度与C点不同
2)稳定平衡的共析点S’的成分和温度与S点不同
2.稳定态和亚稳定态铁碳相图异同点
稳定平衡态的Fe-C相图中的共晶温度和共析温度都比介稳定平衡的高一点;
在共晶温度时,稳定平衡态的奥氏体的含碳量小于亚稳态平衡下奥氏体的含碳量。
3.用铁碳相图分析铸铁碳钢一二次结晶异同点
一次结晶:铁液降至液相线时,有初析石墨和初析奥氏体析出。温度继续下降,熔体中同时析出奥氏体和石墨,铸铁进入共晶凝固阶段。
当钢液温度降低至液相线时,有高温铁素体析出。温度下降至包晶温度时,发生包晶转变,生成奥氏体。温度继续下降,穿过L+γ区时,又有奥氏体自钢液中析出,此析出过程进行到固相线温度为止。
二次结晶:铸铁的固态相变即二次结晶。继续冷却,奥氏体中的含碳量沿E’S’线减小,以二次石墨的形式析出。当奥氏体冷却至共析温度以下,并达到一定的过冷度,就开始共析转变。两个固体相α与Fe3C相互协同地从第三个固体相长大(成对长大),形成珠光体。当温度下降至GS和PS线之间的区域是,有先共析铁素体α相析出。随着α相的析出,剩余奥氏体的含碳量上升。当温度达到共析转变温度时,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结晶过程完了后,钢的组织基本上不在变化。
4.分析球状石墨形成过程
目前已基本肯定,球状石墨可以和奥氏体直接从熔体中析出。
在亚共晶或共晶成分的球墨铸铁中,首批小石墨在远高于平衡共晶转变温度就已成形,这是不平衡条件所造成的,但随着温度的下降,有的小石墨球会重新解体,而有的则能长大成球,随着这一温度的进行,又会出现新的小石墨球,说明石墨球的成核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某些石墨球能在熔体中单独成长至一定尺寸,然后被奥氏体包围,而有的石墨球则很早的就被奥氏体包围,形成奥氏体外壳。总之,石墨球的长大包括;两个阶段,即:1)在熔体中直接析出核心并长大2)形成奥氏体外壳,在奥氏体外壳包围下成长。
5.灰铸铁的金相组织及其性能特点
灰铸铁的金相组织由金属基体和片状石墨所组成,还有少量非金属夹杂物。
特点:强度性能差;硬度特点,同一硬度时,抗拉强度有一个范围,同一强度时,硬度也有一定的范围;较低的缺口敏感性;良好的减震性;良好的减磨性。
6.流动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流动性是指铁液充填铸型的能力。
主要影响因素是化学成分和浇筑温度。
7.球墨铸铁的共晶转变
球状石墨的共晶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属于变态的共晶,一般称之为离异共晶,因为在整个共晶转变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球状石墨和奥氏体两个析出的格局;石墨在先,奥氏体在后,两个相没有平滑的共同结晶前沿,而且在时间和场合上都是分析的。
8.球墨铸铁生产孕育处理的目的
消除结晶过冷倾向;
促进石墨球化;
减少晶间偏析:
9.球墨铸铁的凝固特点
球墨铸铁有较宽的共晶凝固温度范围;
球墨铸铁的糊状凝固特性;
球墨铸铁具有较大的共晶膨胀。
10.球化衰退及其防治措施
1)铁液中应保持有足够多的球化元素含量
2)降低元铁液中的含硫量,并防止铁液氧化
3)缩短铁液经球化处理后的停留时间
4)铁液经球化处理并扒渣后,为防止镁及稀土元素逃逸,可以用覆盖剂将铁液表面覆盖严,隔绝空气及减少元素的逃逸。
11.分析石墨形态对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和可锻造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碳提高钢的淬透性,促使热影响区部位的钢发生马氏体转变,因而产生大的淬火应力,易导致开裂,有恶化钢焊接性能的倾向。因此含碳量越高,其焊接性能越差。对于含碳量高的碳钢铸件,在焊接前对焊接热影响区进行适当的预热,有助于避免铸件的开裂。
12.碳钢铸件热处理目的
目的:细化晶粒,消除魏氏体和消除铸造应力。
13.碳对铸钢淬透性、焊接性能、铸造性能的影响
14.铸钢和低合金钢的牌号
15.提高低合金钢淬透性的5种合金元素排序
Mn、Mo、Cr、Si、Ni
16.镍对低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1)固溶强化
2)提高钢的淬透性
3)细化珠光体
4)降低钢的韧性-脆性转变温度
5)提高钢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
6)
17.获得高强度、高韧性低合金钢的途径
低含碳量;多种合金元素复合强化;多阶段热处理;钢液净化。
18.解释高锰钢的加工硬化现象和水韧处理目的
加工硬化现象:高锰钢经过热处理后具有单一奥氏体组织,韧性很好,但硬度并不高。但这种奥氏体有加工硬化性、铸件在工作中经受强烈冲击或挤压时,其表面层组织发生加工硬化,硬度大幅度提高,因而具有很高抗磨性。
水韧处理目的:消除碳化物,得到单一的奥氏体组织;这种奥氏体钢在经受冲击挤压时,表面层发生变形,产生强化;这种表面层硬度与内部高韧性的结合,使高锰钢具有很高抵抗冲击磨损的能力。
19.不锈钢抗腐蚀机理及其提高耐腐蚀性的途径
不锈钢抗腐蚀机理:铬溶于铁的晶格中形成固溶体。当钢中含铬量达到一定的浓度(约12%)时,就会在钢的晶粒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含氧化铬(Cr2O3)的薄膜,其组成可以用FeO·Cr2O3表示。这种氧化膜在氧化性酸类(如硝酸)中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称为钝化膜。合金元素铬固溶在铁素体中,能提高它的电极电位,缩小两相之间电极电位的差值,从而减轻电化学腐蚀现象。
提高耐腐蚀性途径:降低含碳量;净化钢液。
20.解释不锈钢晶界处晶间贫铬导致的晶间腐蚀
产生原因:少量的碳化物在晶界处析出,不锈钢中的碳化物中含有很高的铬,其含铬量比钢的平均含铬量高出很多,因此在晶界上析出碳化物,会造成钢的晶粒内界面层的贫铬现象,使钢的钝化膜不易形成,降低钢的耐蚀性。而由于晶界部位钢的耐蚀性低,致使腐蚀过程易沿着钢的晶界向深处扩展,从而促使晶间腐蚀发生。这种腐蚀方式隐蔽,其危害性比均匀腐蚀更为严重。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钢的含碳量,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低一些,特别是对于厚壁铸件,钢的含碳量应按照规格成分的下限控制;往钢中加入适量的碳化物形成元素钛或铌,使钢中的碳除了奥氏体能溶解的部分以外,多余的部分形成碳化钛或碳化铌。在固溶化处理后,进行稳定化处理,可充分发挥钛(或铌)的作用以将铬稳定在奥氏体晶粒内部,从而避免晶间腐蚀。
21.铝硅合金变质处理时对性能的影响
变质前的力学性能低,切削加工性能差,必须进行变质处理,使板片状的共晶硅转变为纤维状,并消除初晶硅。
22.铝硅合金初晶硅加磷细化机理
磷以AlP的形式存在于合金中,由于AlP的晶型和硅相同,成为硅的非自发结晶核心,在过共晶合金中,AlP的数量不足,成为少数初晶硅非自发核心,发展为大块初晶硅,恶化力学性能,需要加磷在铝液中形成大量的AlP,细化初晶硅并均匀分布在基体上,成为理想耐磨组织。
23.铝铸件热处理目的
提高铝铸件的综合力学性能;消除偏析和针状组织;改善组织性能;稳定铝铸件的组织和尺寸;消除铸造应力。
24.铝合金强化机制(?)
Al-Si-Mg在540-545℃固溶时,Mg2Si固溶剂中形成铝基固溶体,起固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