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课 改 下 的 课 堂 教 学 观
新课改对教师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措 :更新教学理念 、规范教 学行为 、调 整知识 结构 、积极进行教 学方式的改革等 ,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 程改革发展 的需要。
【 关键词 】 挑战 新课改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浪 潮 滚 滚 而 来 , 课 程 体 系 在 课 程 功 新 能 、结 构 、 内容 等 方 面 都 较 原 来 的 课程 有 了重 大 创 新 和 突 破 。 这 场 改 革 给 教 9 带 来 了严 峻 的挑 战 和 不 可 多 得 的机 遇 。 实 施 新 币 课 程 ,教 师 不 仅 “ 脑 ” , 要 “ 电 ” 。 正 如 一 位 教 育 局 长 洗 还 充 无 不忧虑地 说 :“ 目前教 师 的素质 ,要实 施好新 课程 ,还有 以 很长一段路 要走 。当务之急是 要培 训教 师 ,提高教 师的整体素 质” 。的确,教师本身 的素质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从根 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 认 真解 读、领悟新课程体 系中蕴涵 的思 想,树 立正确的教学观 念 ,接 受 各种 教 师培 训 外 ,还应 根 据 新 课程 的要 求 ,改 革 自身 的 教 学 行 为 。作 为 知 识 的传 授 者— — 教 师 ,在 我 国推行 素 质 教 育 的 过 程 中 ,应 该 树立 新 的素 质教 育质 量观 迎 接新 课 程 的 改革 :
师 应 少 讲 、 精 讲 , 留 下 充 分 的 时 间 让 学 生 自 己探 究 ,让 学 生学 会 如何 自己去获取 知识 。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一堂课 上 得好不好 ,不在于 学生提不出疑问 ,提不 出疑 问恰恰证 明学生 的思维没有被激活 ,不能作深入地思考 。因此 ,一堂课质量如 何 ,从每堂课产 生问号的数量多少 以及 问号的质量 的高低就可 以衡 量 出 来 。
新课堂教学“六部曲”
新课堂教学“六部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全新的教學观念,要有现代化的教学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
我校构建的“自学—合作—精讲—练习—检测—反思”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思想,更加突出新课标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本过程如下:一、展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学(约5分钟)操作:课前可以利用幻灯片、小黑板等教学用具,为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详细指导学生如何看书,看哪些内容,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看效果最好。
目的:让学生在总体上了解课程的学习目标,从学习范围到学习内容,以及思考如何自学,进行自学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学习应该学到的知识和能力。
好处:1.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向、目的得以明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能够围绕学习目标并探索新知识,最终培养学生概括与自学的意识能力。
2.自学前教师给予方法指导,有利于学生积累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
注意点:1.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准确制订本节课的自学目标。
2.让学生了解自学的方法与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自学,要自学什么知识。
二、学生合作,讨论总结(约8-10分钟)操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独立解决。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巡视。
第一时间发现应指点、引导的问题。
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合作的过程之中积极实践,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目的: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动手,都能认真地学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培养合作意识。
注意点:1.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进行有效地点拨、指导,培养学生正确归纳与总结的能力,让学生的能力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2.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一定要避免生搬硬套的情况,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
讨论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化,可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抢答、小组竞赛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可让学生上堂板演,学生纠错、小组评价。
新课堂新评价新课堂新评价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一堂好课教育界流传着这..
新课堂新评价——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一堂好课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至今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标准,也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标准。
这不仅仅是因为“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各人的角度不同,而且还由于一直以来,对一堂课的好坏的评价,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曾这样说过:“我一生都在想怎么上出一节最满意的好课!”这句话真实地道出了一位教师在教学成长道路上不懈追求、积极进取的精神,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对一堂课的评价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当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改变带来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一连串的改变,也必然会带来评课标准的变化。
那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又该怎样来评价一堂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一、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一堂好课的要素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育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评课标准自然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虽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堂课,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评价,但无论如何,在评课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基本要素是大家所共同认同的,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一堂好课应包含下列要素:1、互动互助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由此可见,新课程的课堂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的课堂,互动互助的师生关系是新课堂的一项重要要素。
在新课堂上,传统的教学任务变成了师生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
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一个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的“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则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的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可以成为其它学生的“小老师”。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步伐已明显滞后于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
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从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结合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初中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作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学方法1 先学后教,转变教师教学观念1.1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先学后教”式教学方法。
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就便于教师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遥想;像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这里,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2 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中,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
从而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
不忽视实在的教学内容,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生搬硬套、忽视学情、机械操作的教学模式,盲目进行过于宽松、不作评判的模棱两可的评价。
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设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创造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疑惑,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理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质量观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质量观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张 健 胡行忠安徽省滁州市滁州中学内容摘要:新课程,新理念。
课程标准的实施关键在课堂,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质量观的价值取向从偏重社会需要走向强调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并在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进步。
随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取双基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形成探究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达到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改革成功实现了从偏重知识教育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的转变;实现了从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的转变。
在目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课堂教学仍然是实现化学课程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观1、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教育价值取向从属于教育价值观,我国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长期以来偏重社会需要的满足。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偏向,强调社会与人并重的教育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育价值观取向是对旧有教育价值观的成功变革。
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变化体现于旧有教学观念的改变:(1)根本宗旨的变革新课程标准将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作为化学教学的根本宗旨,从而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再仅仅关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会更加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2)建构观念的变革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新课程则向学生主动构建转变。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自外而内的形成过程,对学生自身的内在结构重视不足。
现代教学的结构观念要求我们对教学主体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结构进行再认识,其中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学生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学习结构则是学习者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加工形成的。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化
在课改 的今天 , 许多教师不但在教学态度 上表现 出亲切 自
然, 并且在 教学语言上体现 了教师教 学观 、 生观 的转变, 去 学 过 教师让学 生发言 时, 总是说 “ 你讲给 老师听” 现在 更多 的是 说 ,
“ 请你 讲给大家 听听” 。过去提 问学 生, 学生答 不上 时, 教师 总
四、 学习方式 的变化
传统 的课 堂教学是一种“ 教师讲 授为主 , 学生视听为辅” 的 授 课方式 。 这种方 式强调师 生之 间是 比较稳 定 的“ 授受关系 ” 。
当然 , 通过 “ 反馈” 的方式 , 师生之间也有一些双 向交流 , 但其 目 的仍然是 为 了教师更 好地讲授 。 过新课 改的学 习与 实践 , 通 我
围。
现代 教学观认 为数学教学首先 关注的是 “ 教育 ” ,其次是
“ 数学 ” 在 充分利用数 学知识这个 “ 。 载体 ” 的同时, 采用 自主学
习、 探究 学习和合作 学习等适 当的学习方式 , 使学生通过 主动 参 与、 积极探 索, 在获取知识 的过程 中, 培养 学习情感 、 学习态 度 和价值观 。 这种学 习方式 , 改变 了由教师 灌输为主 的传 统教 学 模式 , 强调 学生生动 、 活泼 、 主动地学 习, 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 中敢于提 问题 , 出不 同的见解 , 说 课堂上师 生互动和学 生活 动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然而,陈旧的教育评价体系以成为阻碍新课改继续前行的障碍。
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评价思想观、发展性的评价目的观、"以学论教"的评价方式观,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观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观。
一、"以生为本"的评价思想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以生为本"的评价思想观,首先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即以学生的发展来审视课堂教学的优劣。
这也要求我们将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由关注教师转移到关注学生上来。
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应该是,或不主要应该是评价教师备课备得如何、教师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讲授是否到位、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等,而应该将视线转移到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了教学过程、学生身上是否发生了真实的学习、学生真正学习的效果如何等。
一句话,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评判标准。
"以生为本"的评价思想观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要求教学目标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讲就要体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设计的拓展性和教学目标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不再是"挑选适合于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
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差异性,可以在学生发展的"平均水平"区域内兼顾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旨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提高。
教学目标在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考察学生的情意发展,即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绪、感情、态度以及关心、合作、交往等。
新课程理念--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地凸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先看老师讲课。
”一、从学生角度看1、“好课”是学生喜欢的课好课应当让学生充满生气,充满自然、清新、健康、生命活力和个性魅力的气息。
课堂生机盎然,学生的潜力才会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好课在激发学生求知、奋进的同时,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愉悦,“如鱼得水”的幸福。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那么就是好课。
2、“好课”是学生参与的课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者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
考查学生参与的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
从这一点上讲,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二、从教师角度看1、是展示素质、给人享受的课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课堂组织和谐有序,语言表述精彩悦耳、板书美观漂亮、思维敏捷准确、应变机智灵活、知识广博深厚……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素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觉得上课变成了一种享受,这样的课必然是好课。
2、是当好“配角”的课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准确定位,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让学生当好“主角”、当好“太阳”,教师则不忘当好“配角”、当好“月亮”。
教师当好“配角”的课才是好课,教始终应该服务于学。
我们不愿看到这样的场面:有人问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老师:“您在比赛中能获一等奖吗?”老师回答说:“那要看学生配合得怎么样了。
”3、是富有“特色”的课由于性格、习惯、阅历、素养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和学生——这些课堂里的人也都是活生生有个性的人。
一堂好课的五个核心关键词
根据现代教学的理论,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呢,至少要做到以下这五个字。
一、新1、理念新。
能够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新课程的教学观就是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2、思路新。
能体现省时高效的教学原则。
3、手段新。
重视现代化手段与传统手段的结合应用。
二、活1、教法灵活。
“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达到教学用时少,效果佳。
学生的参与度和知识能力的达成度高,做到教与学的最优化。
要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能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等各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用活教材。
用教材教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使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
只有这样,上课才能挥洒自如,张弛有度,得心应手,才能把课上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每节课都有教与学的目的,按照三维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活动,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更不局限于教学的预案,应适合于所教学生的学。
在课堂活动中,把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和媒介,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动态达成”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认知、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形成能力。
3、教活学生。
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有思维活动的空间。
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才不至于“死”。
教师在课堂上应诱导学生想问,鼓励学生敢问、好问、会问上做文章,只有学生有所疑才有思维活动的深广度,知识才能学的活。
三、实1、教学内容要充实。
首先应当二次处理教材,合理整合教授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科学安排教学顺序和教学环节,有效组织学生的参与策略和内容;其次是把学科教学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行课堂教学的评价新课程给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出现了“刻意追求”、“生搬硬套”、“热热闹闹”、“样样俱全”等现象,让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
一、如何评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的教师在新课改正程中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探究变成了一种模式,变成了机械、刻板的操作。
有的教师把“自主、合作、探究”写在黑板上,作为一种固定的模式或程序,每节课照着去做。
有些实验探究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基本上学生没有思维活动……教师只培养了学生机械的动手水平,学生的思维水平、实验设计水平没有得到培养,看似热闹,实际上仅仅形式而没有实效。
这样做实际上是把新课程的理念简单化,是机械套用。
究竟需要不需要合作?值不值得探究?教师缺少深刻的思考。
所有能有效地促动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或者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实行。
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
动要动得有序,不是杂乱无章,课堂教学法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时,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理应具体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
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理应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二、如何评价课堂气氛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于是教师为了展示课堂的热烈气氛,显示启发式教学,便采用边讲边问,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成为较低认知水平的“填空式问题”,一节课竟能提问上百次。
试问这样不停地碎问、乱问,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吗?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
课堂教学观
浅议课堂教学观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新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创建学习自主的课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很重要,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基础,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设愉悦、开放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然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
有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不同的声音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才得以自由绽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情感愉悦的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生活品质才能不断提升。
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三、创设平常、实在的课堂我们大多数教师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
教师课前备课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就是演戏一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9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9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9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关于有效的话题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但是学习了本次的材料让我对有效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习无止境,我们要保持学习状态。
本材料分别从定义,现状,基本特征,构建理念,实施几方面进行阐述。
想学说说关于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体会,有效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重点不是要不要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而是怎样设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
我想我们可以从可测性目标开始,可测目标是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依据,也是教学的灵魂。
对于有效来说,更是非常容易检测,这比一些泛泛而谈更有操作性。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有效的课堂需要有效的教学环节来层层相扣完成,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而不是独立的!曾见教师设计教学是板块式的,一个目标一个板块,这样的后果就是,一个目标没有了,一个板快也就消失了,我实在不太理解这样的教学思维,个人认为,课堂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怎么可以是独立的呢?教学环节是承上启下的。
我们还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生动性,趣味性等。
在备课过程中把精细的环节都设计好。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投入,这需要我们精心的教学环节,更需要有教师的语言做引导,如果注意观察,我们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课堂语言上的问题,因为备课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考虑的材料准备,环节设计,而一些细小的环节就被我们忽视了,却不知,正是这小小的忽视影响了我们的整体效果!是授课过程中,提问的设计,要明确问题的指向性,让学生清楚明白教师要学生回答什么?而不是能回答却答不到教师所需要的点上。
高中新课改五大新理念
高中新课改五大新理念[内容摘要]引人注目的新一轮课改已经启动,其目的是尽力增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进展.按《新课标》的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教师必需领悟新理念,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新课程改革主要追求”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课程改革,加倍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的课程改革为学生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要持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言简之,就是“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的进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人人都出色的学生观”转变观念是开拓创新,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前提。
以前课改的观念:“一切为了考试。
”因此基础教育实际上成为单一的为升学做预备的教育,即选拔功能的教育,是选拔精英的教育。
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部学生,而不单单是为了少数”尖子生”,因此师者务必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长处.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和缺点,耐心等待转变;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
在教学进程中,不是看那些学生更伶俐,而是要看每一名学生在哪些方面更伶俐,从而进展他们的优势智能并增进其优势智能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为每一个学生的最终成功打好基础,让“人人都出色”。
实践证明,教师的期望价值,既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对学习、对人生充满希望和愉悦感,又能使其加倍尊重和信赖老师,使学生的科学与人文都取得进展。
.二.领悟新理念,树立“人人平等的师生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艺术、技能、方式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新课程的内在要求。
.教师与学生之间再也不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同意的关系,教师也再也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任何一方都不是把对方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
新课程听课和评课读后感
新课程听课和评课读后感听课体会:新课程的引入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在听完新课程的课程介绍之后,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对其中的一些理念和改变感到非常震撼和激动。
首先,新课程明确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教育的目的往往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新课程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学会学习、合作与交流、创新思维等方面。
这样的目标对于当今社会的需求非常符合,培养了这样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听了这些介绍,我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新课程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源泉和学生的灌输者的角色,而新课程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我对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赞同,并且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应用。
评课读后感:通过听课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其中的一些理念和改变感到非常赞同。
新课程的引入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我看来,新课程不仅仅是一种课程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的改革,它正在引领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首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一点对于一个好的教育体系来说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有机会更全面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样的教育模式需要学校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听完课程介绍后,我意识到在我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传统模式,需要加以改进和调整,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
其次,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通过探究和实践来获得知识。
新旧两种课堂教学模式利弊对比
新旧两种课堂教学模式利弊对比阳芳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日益重视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改主题下,结合学生访谈反馈的结果,我仔细对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新课程标准下的改革,谈谈自己浅陋的见解。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进行。
在课堂中,一切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造成的恶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使学生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与品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
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渐渐使学生丧失对知识的探究的好奇心以及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以听讲为主,跟着老师的思路,缺少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看法,知识变成一种机械的接受,而不是主动获取。
我们的学生解题能力很强,但是创造能力却不如别人,有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学生只会老师教过的东西,而不会自己去探索和研究,在长时间的被动式教学方式下,也就渐渐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但是话也要说回来,既然称其为传统教学方式,那么它已存在了很多年,延续至今,总是有它的优越之处的。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如下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如下三大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
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
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⑤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观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总结克山县第一中学-----李玉臣一.玩是学生的天性,精心设计各种活动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经历都不一样,在每一节课堂活动中都会有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烁,都有学生灵性的童言童语。
通过对话,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享受学习的乐趣。
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是的天性,高中学生对各式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企盼自己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不但可以使学生注意力持久、稳定、高度集中,学生的情绪始终高涨,在愉快活跃的气氛中学习。
喜欢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而多数活动是“寓教于乐”的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幽默话语,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才能解放思想,大胆质疑,才能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
教师在某种情况下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遗忘,有时会造成个别学生心灵的伤害,或遭到无情的嘲笑。
因此,教师要及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学生能做到独立思考,各抒已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同伴的不同想法。
三.注重人文思想教育新《课标》强调:重视教材的人文思想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积极倡导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努力找准教材的渗透点,拓展学习空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中教师关注课程的人文价值,发掘教材的德育素材,同时引导学生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亲如一家人的人文精神熏陶和品德教育。
四.关注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新《课标》强调: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生活和联系,加强与孩子们的亲身体验的联系。
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情感需要。
如,当小朋友在数学游戏中找到自己的朋友时,欢呼雀跃的情境,体现了小朋友内心的喜悦与情感世界。
五.因事利导,激发学生“再创造”的动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事实情况,因事利导,以学生的“现实”为基础,创设、提供“再创造”的情境与空间,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引向高潮。
在“再创造”的情境里,充分开放学生的学习心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张显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参与,使学生感受到“再创造”的需要并乐于“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六.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知识在更新,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社会竞争将愈来愈激烈,“世纪风暴”不仅会使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受到挑战,更会使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的学生长大成人以后能经受住这种考验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的生活经历些“风霜”的课题已经不容争辩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掉进了一个温馨的、甜蜜的、只有光明,没有黑暗的、只有阳光,没有风霜的迷宫里了!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为了做一个“优等生”而不断地甚至超负荷地读着书,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对一个个天真烂漫、活泼无邪的孩子,我们是不是也应让他们知道生活中除了有绿色、有红色之外,还有黑色、褐色?除了有娇艳的牡丹之外,还有傲霜的梅?日本的的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磨练意志的训练是否能给我们一点启示?课改的春风使我们知道要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要让他们不断地饱尝成功的喜悦,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是让他们伸手就摘到桃子?还是让他们上冰山危峰之巅采摘灵芝?我们该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了。
人生,就像唐僧去西天一样,不经历磨难,不饱尝“风霜”,怎能取得“圣经”?登上成功的宝座需要借助“风霜”垒成的台阶!让孩子的生活经历一些“风霜”吧!2007年12月15日学生的主动性是怎样从课堂中消失的十一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总结克山县第一中学----陆玉平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农把一匹高高大大的白马栓在一截细细短短的木桩子上。
当有人说:“他会跑掉的。
”可老农却十分肯定地说:“才不会呢!这匹马在小马驹的时候,就给栓在这个木桩上了。
一开始,它撒野地要从那木桩上挣出来,可是,那时它劲儿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转,它就焉了。
后来,它长大了却再没心思跟那个木桩斗了”。
故事虽短,却耐人寻味:大白马不再挣扎,不再逃脱,源于人们施加的奴役手段,更源于它自身用惯性打造的枷锁。
由此,我想到了现今的学校教育,想到了所有教师都在抱怨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启而不发。
”即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不主动,教师一言堂。
我们可能不会忘记:幼儿园的孩子会提那么多的“为什么?”;他们由一个圆点会想到“太阳”、“月饼”、“纽扣”、“小朋友脸上的小黑痣”。
刚入学的孩子依然会仰着一脸迷茫,用童稚的话语问“老师、阿姨”几个“为什么”。
可几年下来,而或只一年功夫,我们的学生却变成“身子挺挺直,小手放放好,小嘴紧紧闭了”。
学生的主动性怎么消失了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一.群体的压力由于社会的原因,我们的学校生源都很旺,一个班容纳五、六十个学生是非常普遍的。
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们,被家长牵着小手送入课堂,不管你是爱说的还是爱唱的,也不管你是爱动的还是爱跳的,便都得听老师的安排了。
(不听行吗?那么多人,还不炸窝?)怎么安排?上规矩呗。
软(表扬听话的,激励捣蛋的)硬(言词激烈,冷嘲热讽,甚或教鞭相加)兼施。
久而久之,安静的同学成了班里的标兵,于是他会更安静;调皮的同学成了老师的眼中钉,会想法使他变安静。
先前的许多个“为什么”便被老师的有意或无意的“不注意”“没顾及到”所冷却;先前对知识对学校的崇拜感、神秘感也渐次被教师“死令”的背诵、机械的记忆所代替。
十指都有所长短,人多更有差异。
于是乎,学生被分作三、六、九等。
“那么多人比我强”,群体的压力便会背负在一个个柔弱的肩上。
在这种情况下,已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去探究什么了。
二.缺乏理智的挑战古往今来,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种,现代的,古代的,家庭的,学校的……不论是哪种形式的教育,都会有问,有答。
问,是启疑;答,是解疑。
问而无疑,答便无意。
这便要求每一位从教者当多研究“问”的技巧。
问题抛出,要使学生通过智慧,自己归纳而得出结果,这才是有理智的问题,是对学生智慧的挑战,才会启迪探究,才能引起主动学习的兴趣。
现今的课堂上,教师也多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必动脑,照着课文读下去,答案便在其中;要学生讨论的问题也无多大价值,翻翻书,便会水落石出,只是互相说说,练练口语罢了,根本谈不上“讨论”。
久而久之,教师成了课堂上的导演兼演员,而学生只是看客,间或跑跑龙套而已,根本无兴趣、无主动可言。
三.过多的打击和挫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七岁八岁狗也嫌”的学龄儿童?学生犯错误,成绩有差异是正常的,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便会步入教育上的误区:对待优生过分宠溺,对待差生过多打击。
课堂上的小动作,作业的零乱,以及成绩的不理想都会成为教师批评、打击的借口,“真笨”“不争气”“不可救药”等一顶顶帽子会毫不留情地扣在学生的头上。
学生在遭受了一次次的挫折后便会逐渐认可了自己的“愚笨”,他会认为知识的高峰永不可攀,山顶的美景永远不属于自己。
学生以这样的心态学习,有何主动可言?有何成就可造?悲哉,大白马!悲哉,我们的学生!为人师者,当以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为己任,多多探讨教学艺术,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愉悦中把握自己,主动发展。
新课程与教师行为变化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总结克山县第一中学------杜杰平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全方位改变自身。
一位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成,总是与一定时期的教育习俗和教师个人早期的学习经历有关。
教师容易一直都按照自己从前老师的方法教书。
因此,教师应努力学习教育新理念,学习新课程,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但是,现在的教育新理念、新名词层出不穷。
是不是每种说法都会运用呢?不是,必须有孙悟空那样的火眼睛睛,找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才能真正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但是,有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改真正和自己的观点结合,还是一纸空谈。
例如:傅道春让48名参培的校长每人拿出一张纸,用简笔画画出自己的学校,让大家来认识。
校长们没有异议,埋头作画。
很快,作画完毕。
傅道春大概扫了一遍,问:画到人的请举手。
许多校长一下愣了,48位校长中只有12位画到了人,更多的画的是学校的大楼、树木、花坛。
接着,傅道春又问:画出了学生的请举手。
举手的人更少了,只有4人,其中一位校长在图中画了两排人,他解释说,第一排画的是学校领导班子,第二排画的是教师。
可是,傅道春问他:“学校的主体是什么?”“是学生。
”就是这样一个嘴里谁都会说的理念,在内心却未必得到认可。
问到这儿,还没完,傅道春再问:画出了学校所在社会环境的请举手?画出了学校特色的请举手?举手的人越来越少……这堂培训课上完,校长们震惊了,他们内隐在心中的某种东西被唤发出来,赤裸裸地暴露显现。
学校要办出特色,办学要有大教育观。
校长们这样,教师更甚——一位青年教师一边接照新的方法实验新课程,一边悄悄地拿出过去的卷子给学生做。
她毫不隐晦地说:“原来的方法已经习惯了,习惯了的东西要打破,对谁都是一种挑战,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再如:一位教师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
朋友问:“现在在干什么?”这位教师说:“我在教书。
”朋友又问:“教什么?”“教数学。
”“干得怎么样?”“还不错,平均成绩95分。
”由此可见,教师将自己的职业关注放到了书、学科与学科成绩这些狭小的空间,完全忽略了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育人。
我们学校经常组织业务学习,记得曾听过一次报告: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发现”一词造句。
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一只大母鸡围绕草垛转。
”这位老师当时想也没想,就说:“这算什么发现,造得不好,坐下。
”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地球围绕太阳转。
”这个句子教师认为学生造句水平很高,给予了表扬。
两种不同的对待方法改变了两个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其实,新课改更强调让学生关注生活,有生活体验。
第一个学生的观察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而第二个则是通过书、别人的话中知道的,并不是自己的发现,没有作到要求。
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关注人的整体发展,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