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

《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

《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陌上桑(节选)汉乐府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①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②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③。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④。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①倭堕(wōduò)髻:有一种发型的名称,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

②缃绮(xiāngqǐ):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③捋(lǚ)髭(zī)须:抚一摩一胡一子。

④著(zhuó)帩(qiào)头:把帽子脱一下,只戴着纱巾。

罗敷擅长养蚕,她来到了城南采桑叶。

只见她用黑色的丝线做篮子的络绳,用桂枝做篮子的提一柄一。

头上梳着倭堕髻的发式,耳上挂着明月珠的耳环。

裙子是杏黄的绸缎,短袄是紫色的绫罗。

路上的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一摩着一胡一须看得频频点头;少年看到了罗敷,急忙脱一下帽子整理发巾;耕田的忘了犁耙,锄地的忘了锄头;他们归来相互抱怨耽误了劳作,只是因为看罗敷的美貌忘了形。

【佳人之美】这首诗中写罗敷之美,耐人寻味。

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鲜艳夺目的装束打扮,“青丝为笼系,……紫绮为上襦。

”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面貌,但人物之美已经隐约可见了。

更妙的是,诗人通过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生动的烘托。

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这些人本来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罗敷一出现,马上被她的美貌吸引。

一爱一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貌之人更为敏一感、热情。

这些男一性一旁观者在看罗敷时有意无意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可见罗敷该是怎样一个美人!【赏析】借助于路人的目光,读者似乎也目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

通过侧面描写来塑造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描写显得更加传神,这是《陌上桑》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的经验。

这种经验也可以用在其他事物的描写上。

【启示】罗敷懂得虚张声势的智慧。

《陌上桑》原文及译文

《陌上桑》原文及译文

《陌上桑》《陌上桑》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全文翻译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陌上桑原文及翻译《陌上桑》,五言古诗,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陌上桑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陌上桑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全文翻译: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及译文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及译文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陌上桑①》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②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③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④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⑤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⑥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⑧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⑨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⑩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11)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12)“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13)”“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14):“宁可共载不?(15)”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16)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17)何用识夫婿?(18)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19)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20)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21)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22)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23)”【注释】①陌:林间的小路。

桑:名词作动词,采桑。

②隅(yú):方向。

③好女:美貌的女子。

④喜:擅长。

⑤青丝:青色丝绳。

笼系:系在竹篮上的绳子。

笼钩:一种采桑用的工具。

⑥倭(wō)堕髻(jì):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欲堕状,是当时流行的发型。

明月珠:一种宝珠名。

⑦缃(xiāng):浅黄色。

绮(qǐ):带有花纹的丝织品。

襦(rú):短袄。

⑧捋(lǜ):抚摩。

髭(zī):嘴唇上方的胡子。

须:下巴上的胡子。

⑨著(zhuó):穿,戴。

帩(qiào)头: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⑩坐:因为。

(11)使君:汉代对太守或刺史的称呼。

踟蹰(chíchú):徘徊不前。

(12)姝(shū):美女。

(13)几何:多少。

(14)谢:问。

(15)宁(nìng):在句中表示问句的词语。

共载:与使君共乘,这里指嫁给使君的意思。

《陌上桑》原文和翻译译文

《陌上桑》原文和翻译译文

《陌上桑》原文和翻译译文《《陌上桑》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陌上桑》原文和翻译译文《陌上桑》原文和翻译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陌上桑》原文、翻译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翻译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翻译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陌上桑》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陌上桑》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陌上桑[汉] 汉无名氏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作品赏析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

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

“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

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诗歌开场的交代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是华贵无比;按照最后一段罗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这样看的:“末段为罗敷答词当作海?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

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列不必严词拒绝。

”以后有人作了进一步的申发,认为罗敷是一位劳动妇女,诗中关于她的衣饰的描写,纯出于夸张;最后一段,则是罗敷的计谋,以此来吓退对方。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全文翻译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李白《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陌上桑》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此诗写的是秋胡戏妻的故事,诗中赞扬了罗敷的坚贞自洁,诗人也用以寄托自己对国、对君的忠诚。

“寒蟹”二句用恰当的比喻写出了采桑女不慕权势、不畏强暴的高尚品格,这样写,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比原作有所创新。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李白《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陌上桑李白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题解:《乐府古题要解》:古词:“日出东方隅,照我秦氏楼。

”旧说邯郸女子姓秦名罗浮,为邑人千乘王仁妻。

仁后为赵伍家令。

罗敷出采桑陌上,赵伍登台见而悦之,置酒欲夺焉。

罗浮善弹筝,作《陌上桑》以自明,不从。

案其歌词,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与旧说不同。

若晋陆士衡“扶桑升朝日”等,但歌佳人好会,与古调始同而末异。

注释:1、五马:太守的代称。

这里泛指富人的车架。

2、玉颜句:谓美貌着称于都城。

名都,著名的都城。

3、使君:州刺史之称。

4、秋胡:汉刘歆《西京杂记》六: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

其妻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乃遗黄金一镒。

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于今日也。

”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

曰:“行采桑于郊,未返。

”既还,乃向之所挑之妇也。

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

5、螿:蝉的一种。

读jiāng.6、踟蹰:双声连绵词,来回走动。

此处意为因留恋而不愿离去。

读chíchú。

译文:美女行在渭桥东,春来采桑事蚕作。

路上奔来五马拉的车如飞龙腾越,青丝结着金马络。

不知车上是谁家小子? 竟然来调笑相谑。

小子!告诉你,妾名秦罗敷,玉颜艳丽名满都城。

绿桑枝条映着素手,来城隅采桑叶。

陌上桑汉乐府翻译

陌上桑汉乐府翻译

陌上桑汉乐府翻译《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原文】:陌上桑①汉乐府日出东南隅②,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③,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④,桂枝为笼钩⑤。

头上倭堕髻⑥,耳中明月珠⑦;缃绮⑧为下裙,紫绮为上襦⑨。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⑩。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11)。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12)观罗敷。

【注释】:[1]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

陌:林间的小路。

桑:名次作动词,采桑。

[2]东南隅(yú):指东方偏南。

隅,方位、角落。

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3]善蚕桑:很会养蚕采桑。

善,有的本子作“喜”。

[4]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

笼,篮子。

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5]笼钩:一种工具。

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6]倭(wō)堕(duò)髻:发髻名。

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

倭堕,叠韵字。

[7]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

明月,宝珠名。

[8]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9]襦(rú):短袄。

[10]下担捋((lǚi)髭(zī)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

捋,手握着东西,顺着向下移动。

髭,嘴上边的胡子。

[11]脱帽著帩(qiào)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

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

著,戴。

帩头,包头的纱巾。

[12]坐:因为,由于。

【翻译】: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作品简介] 《乐府诗集》是一部专收汉代以迄唐五代乐府诗的诗歌总集,也编入部分汉以前传说的古歌辞。

乐府诗的编纂开始得很早,《汉书·礼乐志》已着录了部分汉郊庙乐歌,可以说是编纂工作的滥觞。

可惜这位封建史家囿于雅俗之见,对汉代的民间歌辞,仅在《艺文志》中存其数目,歌辞一概屏弃不录。

此后的官修正史,大都类同《汉书》。

唯有《宋书·乐志》“自郊庙以下,凡诸乐章,非淫哇之辞,并皆详载”,着录了不少汉相和歌辞。

今存汉乐府民歌,绝大部分都是藉《宋书·乐志》流传下来的。

私家的编纂工作,大约始于两晋,而盛于南朝。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专录乐府的诗集,见于《隋书》、新、旧《唐书》的《艺文志》的就达三十余种。

但是,这些书籍几乎全已亡佚了。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乐府诗总集,就是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关于郭茂倩的生平,我们知道得甚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裒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

”他是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乐府诗集》上署为太原郭茂倩,是以通例指郡望而言。

陌上桑全文翻译及赏析

陌上桑全文翻译及赏析

陌上桑全文翻译及赏析陌上桑,这是曹操的一首作品,曹操一生著作不多,却有很多首注明的诗,这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吧!陌上桑全文翻译及赏析陌上桑原文: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陌上桑翻译:驾着五彩的虹霞,乘着红色的云朵,经过玉门关登上九嶷山。

渡过银河,到达昆仑山,去拜见王母娘娘和东君与赤松子和羡门高交流接受成仙和养生的'方法保持自己精华灵气吃灵芝的精华,喝甘美的泉水拄着桂枝的手杖戴着香草。

断绝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尽情的遨游在大自然,就像狂风在吹动。

在很短的时间里走了数千里,寿命如同南山一样长久也不忘自己的过失。

赏析:曹操的《陌上桑》以“驾虹霓”领起,通过层层渲染表达了诗人向往仙界,与神仙交往以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然而,往事历历在目,人毕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

末句“寿如南山不忘愆”,富有张力,当一个人希望寻求解脱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时,自然会意识到自己塑造的理想国是虚无飘渺的。

为此,当诗人以浪漫的笔调写飘飘欲仙的感觉时,就不得不反省过去,为曾经有过的错误提出自责。

拓展阅读曹操个人资料: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 ),汉族,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曹魏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先后任录尚书事、大将军、司空、车骑将军、丞相等职,后晋封魏公、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历武阳、兖州、定陶、穰城、下邳、官渡、徐州、白马、邺城、白狼山、渭南等之战,对内消灭黄巾军,吕布,张绣,刘表,袁绍,袁谭、袁尚兄弟,韩遂、马超等义军、割据势力,击溃刘备势力,对外降乌桓、南匈奴、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为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并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陌上桑》原文及赏析陌上桑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著名乐府叙事诗。

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罗敷,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为罗敷美色所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

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民间女子一定会爽然允诺。

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着实奚落了一番,使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无趣之极。

这一内容与秋胡戏妻的记载有某种相似,或者可以认为《陌上桑》的创作曾经受到了秋胡故事的某些启发。

据《列女传》和《西京杂记》所说:秋胡新婚方三月,即辞家游宦。

三年后锦衣还乡,路上遇一采桑女,见而悦之,进行调戏,遭拒绝。

回到家里,方知刚才那位女子原来是自己妻子。

其妻也明白了真相,对丈夫的不良品性十分怨恨,于是赴沂水而死。

与秋胡故事相比,《陌上桑》内容有两处显著不同,一是罗敷乐观、机智的性格,二是作品故事喜剧式的结局,因此,尽管它与秋胡戏妻故事有一定联系,但它又完全是一首独创的作品。

后来有人把两本牵合在一起,如王筠《陌上桑》云:“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箱。

”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未尝不可。

又有人用秋胡故事的模式来解说《陌上桑》,认为“罗敷即使君之妻,使君即罗敷之夫”(朱熹)。

陌上桑原文翻译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翻译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翻译及赏析陌上桑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喜蚕桑一作:善蚕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白晰一作:白皙)译文: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

”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作品简介] 《乐府诗集》是一部专收汉代以迄唐五代乐府诗的诗歌总集,也编入部分汉以前传说的古歌辞。

乐府诗的编纂开始得很早,《汉书·礼乐志》已着录了部分汉郊庙乐歌,可以说是编纂工作的滥觞。

可惜这位封建史家囿于雅俗之见,对汉代的民间歌辞,仅在《艺文志》中存其数目,歌辞一概屏弃不录。

此后的官修正史,大都类同《汉书》。

唯有《宋书·乐志》“自郊庙以下,凡诸乐章,非淫哇之辞,并皆详载”,着录了不少汉相和歌辞。

今存汉乐府民歌,绝大部分都是藉《宋书·乐志》流传下来的。

私家的编纂工作,大约始于两晋,而盛于南朝。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专录乐府的诗集,见于《隋书》、新、旧《唐书》的《艺文志》的就达三十余种。

但是,这些书籍几乎全已亡佚了。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乐府诗总集,就是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关于郭茂倩的生平,我们知道得甚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裒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

”他是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乐府诗集》上署为太原郭茂倩,是以通例指郡望而言。

其它生平事迹均不详。

可以说是《乐府诗集》这一书使得他的声名千古不朽。

《乐府诗集》共一百卷,是一部卷帙浩大、极有价值的乐府诗研究要籍。

它搜录宏富,分类精当。

全书凡郊庙歌辞十二卷,燕射歌辞三卷,鼓吹曲辞五卷,横吹曲辞五卷,相和歌辞十八卷,清商曲辞八卷,舞曲歌辞五卷,琴曲歌辞四卷,杂曲歌辞十八卷,近代曲辞四卷,杂歌谣辞七卷,新乐府辞十一卷。

将五代以前的乐府诗要而不烦、比较恰当地分为十二类加以着录,不仅收录了郊庙之类的贵族乐歌,而且大量收录民间歌辞,如南北朝的乐府民歌都是靠了《乐府诗集》而得以流传至今。

虽然民间歌辞在《乐府诗集》中仅占全部歌辞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在诗歌史上毕竟是一份难得的珍贵遗产。

对各类歌辞、各种曲调的源流、内容,《乐府诗集》也都有详尽的考核。

它在编排上很见特色,每一题下,都以古辞列在前面,而后依次附以历代模拟之作。

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同一曲调的不同形式的递变。

同时,于每一曲调前,又都有必要的解题,以阐明该曲调的来龙去脉,“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四库总目提要》),后世考乐府者常据以为凭。

郭茂倩的时代,不少佚书遗典犹存,得以借鉴,他对于乐府的体制又有深入的了解,因而在这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乐府诗集》确是研究乐府诗的渊薮。

《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着名的叙事诗之一。

它叙述了一位采桑女反抗强暴的故事,赞美了罗敷的智慧,暴露了太守的愚蠢。

运用丰富的想象、铺陈夸张、侧面烘托等手法。

学员在略读其他几首乐府诗之后,体会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注释] 陌:方位、角落。

日出东南隅:春天日出东南方。

这句点出采桑养蚕的节令。

好女:美女。

自名:自道姓名。

一说,“自名”犹言“本名”. 喜:一作“善”. 青丝:青色丝绳。

笼:指采桑用的竹篮。

笼钩:竹篮上的提柄。

倭堕髻(wo duo ji):一名堕马髻,其髻斜在一边,呈似堕非堕之状,为当时时髦发式。

明月珠:宝珠名。

据《后汉书·西域传》说,大秦国(古指罗马帝国)产明月珠。

缃(xiāng相):浅黄色。

襦(ru):短袄,短衣。

行者:过路的人。

下担:放下担子“[ 捋(lv):摸弄,用手顺着抚摩。

髭(zi):口上边的胡子。

着:显露。

帩(qiào俏)头:同”绡头“,古人束发用的纱巾。

坐:因。

这二句是说耕者、锄者因观罗敷晚归,引起夫妻争吵。

使君:东汉人对太守、刺史的称呼。

五马:闻人倓《古诗笺》云:汉制”太守驷马而已,其有加秩中二千石,乃右骖(驷马的右边加一骖马),故以‘五马’为太守美称。

“踟蹰:徘徊,停滞不前的样子。

姝:美丽的女子。

颇:少,略微。

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宁可:是”愿意“的意思。

《说文》徐锴注云:”今人言宁可如此,是愿如此也。

“这二句是吏人转达太守对罗敷的问语,是说使君问你,愿否同他一道乘车而去。

置辞:同”致辞“,答话。

一何:犹”何其“,相当今口语”何等地“、”多么地“.一,语助词。

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

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上头:行列的最前面。

何用:是”用何“的倒语,意即”根据什么……“. 识:辨认。

骊(li):深黑色的马。

驹:两岁的马。

这句说骑着白马,后面跟着骑着小黑马的大官是我的丈夫。

络:这里指网状物兜住。

这句说马头上戴着金色的笼头。

系(Jì记):绍结。

鹿卢:即辘轳,井上吸水用具。

古时长剑之首用玉作鹿卢形。

鹿卢剑:剑柄玉作辘轳形。

直:同”值“.以上四句是罗敷用夸耀其夫的高贵服饰,借以说明其夫的高贵身份。

千万余:成干上万(钱)。

府小史:太守府的小史。

史,官府小吏。

”十五“及下文的”二十“、”三十“、”四十“皆指年龄。

朝大夫:在朝廷任大夫的官职。

侍中郎:皇帝的侍从官。

汉制待中乃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专城居:为一城之主,如太守、刺史之类的大官。

这四句是罗敷夸其丈夫官运亨通,步步高升。

洁白晳:面容白净。

鬑(lián廉)鬑:鬓发疏长貌。

这句是说略有一些疏而长的美须。

盈盈:行步轻盈貌。

”公府步“、”府中趋“,犹旧日所谓的”官步“. 冉冉:行步舒缓貌。

殊:是”人才出众“的意思。

[译诗]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 [赏析]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

最早着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

”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

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剧性情节。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诗歌开场的交代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是华贵无比;按照最后一段罗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这样看的:”末段为罗敷答词当作海市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

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列不必严词拒绝。

“以后有人作了进一步的申发,认为罗敷是一位劳动妇女,诗中关于她的衣饰的描写,纯出于夸张;最后一段,则是罗敷的计谋,以此来吓退对方。

这已经成为通行的观点。

但这些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推测之辞,诗歌本身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根据。

以二十不足之女子嫁年已四十之丈夫,即在今日亦不足为奇,何以”必无是事“?况且文学本是虚构的产物,又何必”泥定看杀“其断然不可?至于后一种引申之说,看来似乎天衣无缝,其实仍是矛盾重重:既然作者可以夸张地描写罗敷的衣饰,而不认为这破坏了她的身分,为什么就不可以给她安排一个做官的丈夫?这是用不同的标准衡量同样的情况,而曲成已说。

其实《陌上桑》并不是一篇孤立的作品,以上的问题,要从产生这一作品的深远的文化背景来解释。

我们先从诗题《陌上桑》所设定的故事场所说起。

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

”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

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

在这里,谁知道发生过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

这在《诗经》中已经很普遍。

《汾沮洳》是写一个女子在采桑时爱上了一个男子:”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桑中》是写男女的幽会:”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可以说,在《诗经》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文学的”桑林“.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

上述诗篇,也被儒家的经师解释为讥刺”淫奔“的作品。

于是,在文学的”桑林“中,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

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戏妻故事。

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鲁国人秋胡,娶妻五日,离家游宦,身致高位,五年乃归。

将至家,见一美妇人采桑于路旁,便下车调戏,说是”力桑不如逢国卿“(采桑养蚕不如遇上个做大官的),遭到采桑女的断然拒绝。

回家后,与妻相见,发现原来就是那采桑女。

其妻鄙夷丈夫的为人,竟投河而死。

乐府中有《秋胡行》一题,就是后人有感于这一传说而作。

古辞佚,今存有西晋传玄之拟作,内容与《列女传》所载大体相同。

可以想到,”桑林“中的故事,原来大多是男女相诱相亲,而现在变成了女子拒绝男子的引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