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阅读练习题讲课稿
(精品教案)有对于《劝学》讲课稿(通用5篇)
![(精品教案)有对于《劝学》讲课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e6337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d.png)
(精品教案)有对于《劝学》讲课稿(通用5篇)有对于《劝学》讲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讲课稿,讲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写讲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劝学》讲课稿(通用5篇),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一、讲教材《劝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集中反映了闻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咨询题上的观点。
(教材地位)《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办法去学习的散文,假如学生们能非常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非常大帮助。
二、讲学情尽管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
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明白和学情的分析,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存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2)掌握比喻论证的办法。
2、过程与办法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明白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办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依照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四、讲教学重难点讲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明白词句,把明白词句与明白明白文章统一起来。
讲教学难点:明白文章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五、讲教法学法1、讲教法启示式研究性教学法:进入高中时期要重视学生思维办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制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采纳启示式教学,贯通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
点拨法:所谓“点”算是XXX要害,抓重点;所谓“拨”算是拨疑难,排障碍。
劝学讲课稿(教学大赛)
![劝学讲课稿(教学大赛)](https://img.taocdn.com/s3/m/fe77cb5ee009581b6bd9ebe0.png)
【导入环节】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在讲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画个图。
(师动作:画“”)师:同学们,老师画的是什么呀?生:(可能)花;(可能)人;(可能)XXX师:老师我画的这个是一个人,可以理解为孩子,快乐的孩子,就像你们一样。
老师我再画一笔。
(师动作:在“”上画“”)师:这又是什么呀?(如果学生猜不出,师动作:仰视教室的屋顶)生:房子!屋子!师:同学们,你们太聪明了!同学们,请继续观看老师的表演。
(师动作:走到一男生或一女生旁,向空中伸出双手)师:(高声)同学们,请注意看我的双手!(低声)请这位同学配合一下老师的表演,好吗?你随意打开书,表演看书。
师:(高声)同学们,我要手把手指导这名学生读书!(师动作:用双手“指导”看书,或其他动作,可以后抱,原则上男抱男,女抱女)师:同学们,看清我的手做了什么吗?是不是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往往得手把手地教导啊?(师动作:在“”上画“”)师:这就是双手,它表示:指导,帮助,辅助。
老师我继续画。
(师动作:在“”中画“”)师:这个字大家认识吗?(师动作:指着“”)生:学!师:除了这个部分,其他它部分我们都已知道了含义,那么这部分什么意思呢?(师动作:指着“”)师:这是一个字,念[yáo]。
同学们请看屏幕。
(师动作:点击鼠标,展示八卦图)师:这是八卦图,我们知道,古人以八卦包罗万象,寓指万千世界。
大家认真看图,你会发现虽然八卦的卦象各不相同,但都是由两种符号构成的,要么是长横,要么是短横。
两个短横构成了一个“”,两个长横又构成了一个“”。
两个“”,表示的是世间万物的变化发展情况。
师:世间万物如何变化发展呢?大家请看屏幕。
(师动作:点击鼠标,展示购物方式的变化)师:以前买根针都要去逛一下商场,而今足不出户,小哥送来!(师动作:点击鼠标,展示教学工具的变化)师:以前老师上课只用黑板,现在还得学会用白板。
(师动作:点击鼠标,展示挤奶方式的变化)师:以前用手给奶牛挤奶,现在让奶牛站在大转盘上,用机器给奶牛挤奶。
《劝学》说课稿精选五篇
![《劝学》说课稿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f6a1d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5.png)
《劝学》说课稿《劝学》说课稿「篇一」一、谋篇立意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
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全文抓住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来写,即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怎样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怎样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
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二、以对话表现人物的写法课文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说,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目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现自己的才略长避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两人的话则有调侃意味,二者的情调不同。
三、侧面烘托及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文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劝学试讲稿逐字稿【六篇】
![劝学试讲稿逐字稿【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3c193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b.png)
劝学试讲稿逐字稿【六篇】【篇一】劝学试讲稿逐字稿文本解读:《劝学》节选自战国后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的作品《荀子劝学》。
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勉励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议论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
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中,运用比喻手法灵活自然,生动鲜明。
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教学设想:根据学情和文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拟以诵读为主要活动,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的方式落实课文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习文本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体会课文所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很偶然发现了一个有蕴味的句子,可惜它是残缺的,大家可尝试将它补充完整。
(投影残句:可以使人免除人生的三大痛苦:贫穷、烦恼与孤独。
如工作、学习、奉献等。
)大家补充的都很有道理。
对于同学们来说呢?关于学习的名言举不胜举,大家可以说说(指名交流),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两千多年前的儒学大师荀子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
它的题目是:《劝学》。
(激发兴趣,启发谈话,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导入新课,使学生生产急于阅读的欲望。
)二、美文品读。
1.教师示范朗读,扫清难点字音。
提问学生题目的含义。
明确:《劝学》中的劝是劝勉之意,说明本文是一篇论说文,劝学即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2.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笔画出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并根据你对荀子的了解思考文章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同桌间交流) (板书:性恶论学不可以已)3.背诵第4段,同桌相互检查。
提问:这段主要论证的内容是?明确: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精品教案)《劝学》讲课稿
![(精品教案)《劝学》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83a661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2.png)
(精品教案)《劝学》讲课稿帮大伙儿整理的《劝学》讲课稿,欢迎大伙儿分享。
《劝学》讲课稿1《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要紧说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明白。
为啥要挑选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终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明白,因此放在那个位置,关于差不多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接着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普通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说,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因此,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存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
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存文言词汇。
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办法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明白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办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依照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明白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生经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存,差不多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差不多可以在教师地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别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因此拟定采纳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办法突破重难点。
要紧的教学设想是: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经过提咨询、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殊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劝学》课后题库PPT课件
![《劝学》课后题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adc64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c.png)
讨论如何将“劝学”理念运用于现代教育体系 中
与观众一起探讨如何将劝学理念融入现代教育件
劝学成文背景
《劝学》是元代官修文集《四库全书》中的一部课文,作者鲍照。讲述了敦 教育人、士人要以劝学为重的故事。
详解劝学文本内容
《劝学》中,鲍照通过引用历史典故,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修身养性的道 理。
为何劝学至今仍有观看的需要?
劝学文本中的智慧和道理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激发人们追求 知识、自我提升的热情。
了解学琴、识字、学外语等 “劝学小儿”案例
通过介绍一些具体的案例,让观众了解劝学理念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学 习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以“劝学”为题写一篇800字文章
考察观众对劝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鼓励他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劝学的理解与想法。
展示课后题库 PPT
利用 PPT 形式展示一些有趣的问题和习题,激发观众对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劝学》教案及相关练习
![《劝学》教案及相关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eb32c4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e.png)
《劝学》教案及相关练习《劝学》教案及相关练习《劝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以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德育目标: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想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既如此,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后懂。
有时进行点翻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达到读懂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教授《劝学》,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
当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知道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能力升华)。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树立为发展学生能力、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教学。
教学难点是: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
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教学方法本文采用诵读教法、讨论交流法。
诵读要多次进行,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
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的。
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
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分层地进行,但最后一定要连贯地背诵全文。
3、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诵读课文、探究课文、背诵课文。
劝学课内练习题ppt课件
![劝学课内练习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4140a9482fb4daa58d4ba3.png)
13
螣蛇
螣蛇又称腾蛇,汉族民间 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蛇,在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这方 面的记载,称为"神兽",有 诸多代表意义。 螣蛇一词的 典故出于《荀子·劝学》"螣 蛇无足而飞,鼯鼠五技而穷", 指螣蛇虽然无足,却比多技 的鼯鼠更能腾云驾雾,游走 空中,借此比喻凡人做事理 当专心一致,最终必能取得 成功。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 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 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 两方都 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 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 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 “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 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 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8
9.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 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 •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 •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f)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 •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f ) • ⑥蟹六跪而二螯( a)
最新整理《劝学》优质教案讲课稿
![最新整理《劝学》优质教案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5ec20eaa45177232e60a24f.png)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劝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背诵默写全文。
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2.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习掌握本文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默写全文;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2.劝勉学生勤奋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
一.导入:古乐府诗《长歌行》有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呢?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 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劝学》说课稿(通用12篇)
![《劝学》说课稿(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49ea4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1.png)
《劝学》说课稿《劝学》说课稿(通用12篇)《劝学》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
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劝学》说课稿,欢迎阅读。
《劝学》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一篇高中文言课文――荀子的《劝学》。
下面我将就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说教材《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文言文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文质优美,在写法上非常独特,比兴写法、比喻论证的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作者较系统的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劝勉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材料。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通假字等,可结合本课课后练习完成这一单元要求。
二、说重点难点目标的确定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故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
基于此,将本文的基础目标确定为:基础目标:1、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
2、了解通假字的定义,积累10个通假字。
3、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独立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养成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荀子对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1、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设想:拟定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释题,简介作者,初读课文,感知教材,理清文章思路,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劝学荀子讲课稿
![劝学荀子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e93f51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a.png)
劝学荀子讲课稿劝学荀子讲课稿《劝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一篇议论性散文。
分享了《劝学》讲课稿,欢迎阅读!一、说教材《劝学》是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阅读鉴赏,启迪学生智慧、巩固文言基础。
《劝学》是荀子的一篇论说文。
作者阐述了在学习方面的观点。
把《劝学》安排在本单元,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合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要“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4、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知识,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5、教学难点: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和思想内容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1)诵读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点拨法——对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点拨。
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体现在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的过程中。
(2)合作学习体现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3)探究学习体现在质疑问难,与文本深层次对话的过程中。
五说教学过程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共有6个学习环节环节一、温故导入激发兴趣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历代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学习的诗句,你知道哪些呢?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走近《劝学》,看一看荀子给我们留下了关于学习的什么思考。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55b93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1.png)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劝学》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2.领悟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劝学》的主旨,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2.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荀子及其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僻字词和句式。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劝学》主旨的理解。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劝学》的内涵。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2.领悟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劝学》中的观点。
2.分析文章对现代人的启示,如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等。
四、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劝学》的内涵。
二、课文拓展1.介绍荀子的其他作品,如《性恶论》、《天论》等。
2.分析《劝学》与其他作品的关系,了解荀子的思想体系。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荀子及其思想的看法。
2.分析《劝学》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劝学》的理解。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小结2.回顾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三、课后拓展1.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勤奋学习的文言文,进行比较分析。
《劝学》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劝学》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ec777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f.png)
《劝学》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全文;(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翻译出文意;(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掌握中心论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运用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1. 《劝学》全文的朗读和背诵;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翻译出文意;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掌握中心论点。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翻译;2. 文章深层含义的领悟;3. 将文中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论证方法;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朗读、翻译课文;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4. 实例分析法: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中道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劝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翻译课文,遇到问题可以组内讨论或向教师请教;3. 讲解分析: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论证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将文中道理运用到实际中;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做好课后复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评估学生对《劝学》全文的理解程度;2.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背诵情况和课后复习效果;3. 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文章论证方法和现实联系的掌握程度;4. 结合学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对《劝学》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劝学》全文的文本材料,包括原文和注释版本;2. 准备生僻词语和句式的解释资料,便于学生查阅;3. 准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用于课堂讨论和道理的实践应用;4. 准备教学PPT,包括课文内容、重点解析和课堂活动设计。
《劝学》说课稿三篇
![《劝学》说课稿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273b83cc1755270622085b.png)
《劝学》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劝学》说课稿,欢迎阅读。
《劝学》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一篇高中文言课文――荀子的《劝学》。下面我将就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完成教学目标三,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四、三读文本鉴赏语言。
要求学生找出本文的比喻句,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明确:比喻句的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二,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五、拓展迁移。
设置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讨论1:《劝学》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四、说学法指导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点拨法——对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点拨。
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体现在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的过程中。
(2)合作学习体现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3)探究学习体现在质疑问难,与文本深层次对话的过程中。
一、教学理念(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
技工学校语文阅读与欣赏《劝学》习题讲解教案
![技工学校语文阅读与欣赏《劝学》习题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f306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d.png)
1、课文理解
2、语段精读
三、习题册习题讲解
教案用纸
【新课导入】
复习回顾《劝学》一文的重难点知识,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识复习默写。
【新课讲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2、积善成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三)语段精读
1、积善成德 锲而不舍
2、(1)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现代汉语中常作动词用。
(2)金属制的刀剑;现代汉语中常指黄金。
(3)因为;现代汉语中常作动词,使用。
3、(1)(2)(3)(4)、积累;(5)(6)(7)(8)、持之以恒,(9)(10)、专一。
4、论述对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及方法。
5、对比
(四)拓展训练
1、(1)石头
(2)接受;信服
2、D
【课堂小结】
整理总结《劝学》重难点知识。
【作业】
预习《制定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3、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习题册习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 B A A A B B B
2、(1)“有”通“又”;“暴”通“曝”
(2)“知”通“智”
(3)“生”通“性”
3、(1)停止
(2)即使;这样
(3)声音大;听得清楚
(4)凭借;游泳;渡过
4、况荀卿 思想家 政治家 劝勉、鼓励
(二)课文理解
技工院校
教案首页
授课日期
班级
课题:阅读与欣赏:《劝学》习题讲解
教学目的要求:复习掌握《劝学》的知识重难点;巩固文言文阅读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劝学》的知识重难点;文言文阅读技巧。
劝学练习(选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劝学练习(选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9fb5e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1.png)
《劝学》1.下边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B.虽有槁拳(bdo )C.善假(jiα)于物D.践(qι)而望2.对下边句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通“矣”,罢了)C.则却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智”,智慧)D.君子生非异也(生xing,通“性”,资质,禀赋)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3 .像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4 .积土成山,风雨兴声:A.兼词,“于之”,从那里5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6 .莺马十掌,卯在不舍:A.量词;功劳,功勋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举江河: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8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且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尊奇运于渤海之尾9 .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军省乎己(参:验,检查。
今常用义为:加入)B.声非加乐也(疾:强,宏亮。
今常用义为:疾病,或快)C.蟹六照而二螯(跪:脚或腿。
今指动词“跪下”的“跪”)D.金就砺则利(金:黄金。
今指刀剑等金属制品)10 .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吾恂恂而起〃的〃而〃相同的一组是()A.知明顶行无过矣B.吾尝终日顶思矣C.非利足也,顶至千里D.顶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 .对下列文言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一两个“于”都是介词,前者相当于“从”,后者相当于“比”。
B.……善假于物也一一介词,相当于“在”。
C.假舟楫寺,非能水也一一一种特殊的指示代词,不能象其他代词那样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
劝学课后题库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劝学课后题库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bea54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1.png)
一,数词作形容词,作“专一”讲。
课文构造
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提升自己
学习旳意义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变化自己
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
第二段
学习旳 作用
终日思 跂而望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
不如须臾学 不如登高
见者远 闻者彰
到达 表转折
古今异义词:
而绝江河
横渡/断绝
词类活用:
非利足也
形容词使动使用措施, 使足利,使……走得快。
词类活用:
非能水也
名词做动词,游泳
通假字: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性
第三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 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 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善假于物
致千里
绝江河
第三段
学 习 旳 措 施 和 态 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正面 积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设喻
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背面 对比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设喻
骐骥
坚 持 锲而舍之
驽马
对比
锲而不舍 对比
用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心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比
爪子和牙齿/ 坏人旳党羽或帮凶
特殊句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
定语后置
特殊句式
非蛇鳝之穴无可 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式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文言知识
劝学作业及巩固 (可作为上课课件)
![劝学作业及巩固 (可作为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9c8408a6c30c2259019e8d.png)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 ;积水成 渊 ②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③ ,而 神明自得④ ,圣心备焉。
①焉:兼词,于之,在这里。 ②渊:深水。 ③德:品德。 ④得:获得。
故不积跬①步,无以②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③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④ ,功在不舍。
①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 “跬”,跨两脚为“步”。 ②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骐骥:骏马。 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词类活用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③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曲,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⑤用心一也 一,数词作形容词,作“专一”讲。
特殊句式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宾短语后置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③輮以为轮 省略句 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学习
见 闻
空想
借 助 学 习 弥 补 不 足
学习的
作用:
弥补不足。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
陆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5
要靠后天学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面 设喻 反面 设喻
锲①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上④食埃土,下④饮黄泉, 用④心一④也。蟹六跪⑤而二螯⑥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⑦也。 ①锲:刻。 ②镂:雕刻。 ③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高中语文《劝学》试讲稿材料
![高中语文《劝学》试讲稿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05e372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5.png)
高中语文《劝学》试讲稿材料一.导入新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教师作朗读提示: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
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
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
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三.课文分析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阅读练习题
《劝学》练习
一、内容感知
(1)思路结构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第二段:论述。
第三段:论述,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第四段:论述。
一是,
二是,三是。
(2)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
述,从而勉励人们要,只有这样,才能,,。
二.写作特点
(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
(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三、阅读理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跟 B.而绝江
河绝:横渡
C.金石可镂镂:同“漏”孔穴 D.而闻者
彰彰:清楚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锲而舍之 B.吾尝跂而望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先正面阐述学习的显著效果,接着阐述良好效果的取得是因为凭借外界的条件,最后推论人需要通过学习来弥补不足
B.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C.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反复设喻,论述了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D.第三段中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并且与“蟹”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4.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D.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
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参考答案
一、内容感知
(1)思路结构
第一段: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学习的意义(重要性)
第三段:学习的作用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
第四段: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善于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2)思想感情
学不可以已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二、写作特点
(1)提示:“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
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2)提示:这个比喻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3)提示: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
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三、阅读理解
C B
D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