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

合集下载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分析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分析

1/4YR YYRR黄圆
1/4Yr YYRr黄圆 1/4yR YyRR黄圆 1/4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F2表型: 9/16黄圆:3/16黄皱:3/16绿圆:1/16绿皱
=∑(O-E)2/E=∑d2/E 2 确定自由度( n) 3 根据自由度、2值,查2表,求 P 4 判断显著水平:通常以5%为大偏差,95%为小偏
差。概率P小于5%为差异显著,P小于1%为差异 极显著。
例:番茄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P 紫茎.缺刻叶 X 绿茎.马铃薯叶
F1
紫茎.缺刻叶
F2 紫.缺 紫.马 绿.缺
2n
F2基因型 类型数
31 32 33
. . . .
3n
F1配子可 分离比 能组合数
41 (3+1)1
42 (3+1)2
43 (3+1)3
.
.
.
.
.
.

.
.
4n (3+1)n
二项式展开
(p+q)2=1p2+2pq+1q2
(p+q)3=1p3+3p2q+3pq2+1q3
(p+q)n=1pn+…+Cnspsqn-s+…+1qn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 豌豆的杂交试验
P ♀圆形 X 皱缩♂
F1 圆形
F2 3/4圆形 : 单株自交: ↓⊕
1/4皱缩 ↓⊕
F3株系: 1/3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总结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总结

1.两对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
2.孟德尔假设: 子一代杂合子形成生殖细胞时,同 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要分离,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要自由组合。
一.双因子杂交实验及自 由组合定律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表述:P60
一.双因子杂交实验及自 由组合定律
(四).自由组合律的细胞学基础:
自由组合律的细胞学基础: 在减数分裂中,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 体)是否共同进入一个生殖细胞的随机性是自由组 合律的细胞学基础。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 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allele)相互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non-allele)自由组合到配子中。
一.双因子杂交实验及自 由组合定律
(一).自由组合的遗传现象
3.不同对的相对性状可以相互 组合:

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2(F2代中):
如果两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而两独立事件同时发 生的概率等于各个事件单独发生概率的乘积(乘法定律); 因此,在F2代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四种 类型的概率(理论比例)应该如下图所示: 实际试验结果与理论比例的比较:
向排列,而表格的主体部分显示的是配子组合或子
代的基因型。
Punnett方格分析AaYyRr自交后代结果
配子 AYR AYr AyR AYR
AAYYRR AAYYRr AAYyRR
AYr
AAYYRr AAYYrr Fra bibliotekAYyRrAyR
AAYyRR AAYyRr AAyyRR
Ayr
AAYyRr AAYyrr AAyyRr
第4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分离定律及其遗传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及其遗传分析 遗传学数据的2分析 人类中孟德尔遗传分析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分析-PPT精品文档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分析-PPT精品文档

二项式展开

式中,n子裔的数目,s甲种基因型或表型的子 裔数,p甲的出现概率,n-s乙种子裔数,q乙的出 现概率,符号!是阶乘。0!=1
二项式展开的用途
※ 用来推算某种事件的组合所出现的概率
例一、当基因型Aa与aa杂交有5个后代时,问其 中3个是Aa 、2个是aa的概率是多少? 解: 后代是Aa的概率p为1/2、是aa的概率q为1/2, n=5,s=3,根据二项式分布的通项公式: [5!÷3!÷(5-3)!]×(1/2)3×(1/2)2 = 5/16
3/4B_
1/4aa
3/4C_ 9/64 aBC
1/4cc 3/64 aBc
1/4bb
3/4C_ 9/64 abC 1/4cc 1/64 abc
三 多基因杂种的遗传分析
(p+q)2=1p2+2pq+1q2 (p+q)3=1p3+3p2q+3pq2+1q3 (p+q)n=1pn+…+Cnspsqn-s+…+1qn 二项分布的通项公式:

四 孟德尔学说的核心—颗粒式遗传 1 每个遗传因子(基因)是相对独立的 功能单位; 2 遗传因子的纯洁性; 当多个基因同处一体时,各自独立,互不混淆。 3 遗传因子的等位性:形成配子时,只有成对基 因才发生分离。
五 第三节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1
2 3 4
六 ——卡平方检验求适合度 求2 值; 2值公式: 2=∑(实计数-预期数)2 预期数 =∑(O-E)2/E=∑d2/E 确定自由度( n) 根据自由度、2值,查2表,求 P 判断显著水平:通常以5%为大偏差,95%为小偏 差。概率P小于5%为差异显著,P小于1%为差异 极显著。

遗传学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精心选择了实验材料—豌豆。 ➢ 豌豆具有稳定可区分的性状; ➢ 自花授粉,闭花授粉; ➢ 籽粒留在豆荚中,便于计数。 循序渐进的研究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第一节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
几个概念 ❖ 性状(character):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
F2中,两个亲本的性状又分别表现,称为 性状分离。显性个体:隐性个体 = 3:1。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假说
(1)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相对性状由相对的遗传因子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本,另一个来 自父本。
(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结果每一配子中 含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study at St Thomas Monastery (修道院), Brno (Gregor) 1851-53 Studied Physics & Natural History at U. of Vienna 1857-1865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s of Pea 1868 Elected Abbot (修道院院长) of Monastery 1884 Died January 6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自由组合现象的细胞学基础 四、自由组合定律的证实 五、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F1)产生不 同类型配子数
1/2 c 1/4 cC 红花 1/4 cc 白花
相等,雌雄配 子随机结合。
F2基因型比:1 CC:2Cc:1 cc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假 说
验 证
理 论
解释(假说)
现 象 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假 说
④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 因分离,每个配子中基因 成单。 ⑤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 相等,受精机会均等,所以 F2性状分离,表现比为3:1, 基因类型比为1:2:1。
验 证
理 论
三、 表现型和基因型
• 1906 年 , 丹 麦 遗 传 学 家 Johannsen 把 Mendel所称的遗传因子叫做基因(Gene)。 细胞内遗传因子即Gene的组合称为基因型 ( genotype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必须具 备的内因,即遗传的物质基础。例如, CC 和 Cc 基因型决定花的颜色是红色, cc 基因 型决定花为白色。
所选择的
七个单位
性状中, 其相对性 状都存在 明显差异, 杂交后代 个体间表 现明显的
类别差异。
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
• 他选择了七对区别分明的相对性状进行研究。 这7对相对性状是: • 种子的形状:圆的和皱的 • 子叶的颜色:黄色和绿色 • 花 的颜色:红花和白花 • 成熟豆荚的形状:饱满的和不饱满的 • 未成熟豆荚的颜色:绿色和黄色 • 花的着生位置:腋生和顶生 • 茎蔓的高度:高的(2m±)和矮的(小于0.5m)
玉米杂交实验 黄色籽粒与其它颜色籽粒的分离比例为3.18:1, 1837 年发表的获奖论文《植物杂种形成的实验和观察》
诺丁(Charles Naudin, 1815~1899)
提出了”杂种后代分别保留着双亲性质”的重要假设
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
• Mendel先从市场上买了34种不同的豌豆, 种了两年,从中选出了22个在遗传上稳定 的品种(品系)进行详细观察。这些品种 的性状都很稳定,是真实遗传的,很符合 他的试验要求。他用这些豌豆进行了8年 (1856-1864)的杂交试验,获得了重要的 成果。

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

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
F1代(Filial generation): 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
杂交产生的种子及长成的植株。
P:亲本 ♀:母本 ♂:父本 : 自交
豌豆:双子叶植物、闭花授粉, 因而每株豌豆子代性状与亲 代的遗传一致性极高,将这 种品系(strain)称为纯种 (true-breeding)或称真实 遗传。七对相对性状——种 皮的颜色种子的形状花的颜 色未成熟豆荚的颜色成熟验 1.孟德尔
孟德尔(Gregor Mendel,1822-1884),奥地利人, 遗传学的奠基人。
1843年父亲在一次事故中致残,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子 被修士Napp允许进入Brunn(布隆)的Augustinian修道院 作一名见习修道士(现捷克)。
1847年成为一名牧师。后来他从神职活动中解脱出来作 一名中学的临时科学教师。
第一节 分离定律及其 遗传分析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单因子杂交实验及其分析 三、孟德尔的假设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五、分离规律的实质 六、孟德尔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七、分离规律的应用
Chapter Outline
Mendel’s study of heredity Application of Mendel’s principles Formulating and testing genetic hypothesis (遗传学假说的形成和检验) Mendelian principles in human genetics (人 类遗传学中的孟德尔原理)
测交(testcross):杂交产生的第一代个体与隐性亲本 再次交配的方式。
homozygous 纯合的
homo-:表示“相同”之义 zygote: 受精卵, 接合子, 接合体
A diploid organism that has two identical alleles for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遗传学 朱军 第三版)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遗传学 朱军 第三版)
2 C4 (3/4)2 (1/4)2
YyRr自交后代的10粒豌豆种子中,出现5
粒全显5粒全隐的概率为多少?
C10 (9/16)5(1/16)5
5
二、二项式展开(自学) 2测验(Chi平方测验) 三、X
在遗传学试验中,实际获得的各项数值与其 理论值常具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究竟是 属于试验误差造成的,还是真实的差异,通 常用X2测验进行判断: (O-E)2 X2 = -----------E O是实测值,E是理论值,是总和, 有了值,有了自由度(用df表示,df = k1, k为类型数),就可以查出P值
C c c
配子 C Ft
图4-3
Cc红花
红花Cc cc白花 1 :1
豌豆红花和白花一对基因的分离
2、自交法
3、F1花粉鉴定法
* 玉米籽粒:糯性、非糯性 *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分别控制着籽粒及其花粉 粒中的淀粉性质 * 非糯性:直链淀粉,Wx, 蓝黑色 糯性:支链淀粉,wx 红棕色 F1(Wxwx)花粉— 红棕色:蓝黑色=1:1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分离规律的验证
实质: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 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 成对基因的一个
1、测交法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 合个体间的杂交 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Ft
杂交cross和测交test crossΒιβλιοθήκη P红花 白花 CC cc
c
红花 白花 Cc cc
例:水稻抗性(S)→敏感(s)为显性,抗性植株(SS)×敏 感植株(ss)→F1:抗性植株(Ss)×敏感植株(ss)→测 交后代:14株抗性(Ss)+6株敏感(ss)。
1、假设该实验符合测交遗传,计策交后代各占1/2; 2、求理论值(e)=各类型总数×该类出现的概率 e(抗)=(14+6)×1/2=10 e(敏)=(14+6)×1/2=10; 3、求χ2值 χ2=(14-10)2/10+(6-10)2/10=3.2 4、确定自由度(df):一般为df=类型数(K)–1; 5、查χ2表:据χ2 =3.2,df =2-1=1,在χ2表中查得该事件发 生的概率P=0.05~0.10; 6、判断:遗传学中,概率一般以5%为分界标准。 ①P>5%或5 ~10%,差异不显著,差异由实验误差造成,符合 假设,可接受。 ②P<5%,差异显著,观察数与理论数间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 不符合原有理论预期。 ③P<1%,观察数与理论数有极显著差异,更应否定。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a)原来混合物中,对于每一个Hfr细胞,存在多少个 F — 细胞? 4×108 / 2×107 = 20(个)
(b)为了预防Hfr个体掩盖重组子检出,应使用什么反选择剂? 链霉素。
(c)Hfr 菌株转移这些基因最可能转移次序是什么?
mal xyl leu thr ? gal lac ton azi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第12页
第六章 真核生物遗传分析
8. 在链孢霉单倍体中,假设两个 Val 合成基因 Val-1+ 和 Val-2+ ,它们 突变等位基因是Val-1 和 Val-2,这里两个基因连锁,平均两次减数分 裂中在它们之间发生一次交换。那么:
① 该两个基因之间未发生交换减数 分裂百分比是多少? 50%。
eb
第18页
第七章 细菌遗传分析
10. 在接合试验中,有 Hfr a+ b+ strs × F - a - b - strr,已知 a 和 b 基因控制营养 需要,先将杂交菌株接种在有链霉素完全培养基上生长,然后在不一样 培养基上测试100个菌落,结果以下:① 添加 a 物质,得40个菌落。② 添 加 b 物质,得 20 个菌落。③ 基础培养基得 10 个菌落。分别写出这 3 种菌 落基因型,计算基因 a 和 b 之间重组率是多少? Hfr a+ b+ str s × F - a - b - str r
0
1
0
4
0(4)
3
0
2
2
90
0
180 180(0)
4
2
2
0
5
10
10
0(20)
5
2
0
2
90
180

第4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第4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三) 材料
曾以豌豆、菜豆、玉米、山柳菊为 材料进行试验。
豌豆(Pisum sativum)杂交试验 用时8年(1856~1864),选用7对相对 性状。
二、单因子杂交实验及其分析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性状
杂交组合
F1 表现的
F2 的表现
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花色
红/白

(种皮颜色) (褐色/白色) (褐色)
yR
yr
yr
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表现型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表现型比例 F1为♀ F1为♂
1 : 1 : 1 : 1 理论Ft
31
27
26
26 测交结果
24
22
25
26 测交结果
2测验,P>5%,符合理论比例,理论与实际结果一致。
㈡、自交法:
按照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的理论判断,F2中: 纯合基因型的植株有4/16(YYRR、yyRR、YYrr、yyrr)
根据概率论,可将豌豆杂种YyRr的雌雄配子发生概率、 通过受精的随机结合所形成的合子基因型及其概率表示为:
雌配子 (♀)
(1/4) YR
雄配子(♂)
(1/4) Yr
(1/4) yR
(1/4) yr
(1/4) YR (1/16) YYRR (1/16) YYRr (1/16) YyRR (1/16) YyRr
特点:
(1). F1性状表现一致,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另一个亲本性状隐藏。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2). F2分离:一些植株表现出这一亲本性状,另一些 植株表现 为另一亲本性状说明隐性性状未消失。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
2株隐性性状,以及2株显性性状、3株隐性性状的样本可能出现 的频率各为多少?
聊城大学2生0命2科1学学/4院/11
25
二、卡方检验法
所谓卡方检验法就是将实际比数与理论比数进行比较, 以确定二者的符合程度,从而确定某一分离比例是否能 用某种遗传规律去解释。
卡方值( X 2)
(观测值 理论值)2 理论值
(
p
+
q)n
=
1 2
+
1 2
4
1 2
4
4
1 2
3
1 2
43 2!
1 2
2
1 2
2
4
3 3!
2
1 2
1 2
3
1 2
4
1 4显性 4 3显性 6 2显性 4 1显性 1 0显性
16
16
16
16
16
2021/4/11
21
21
求YyRr 自交后代中3显性和1隐性基因个体出现的概率?
聊城大学2生0命2科1学学/4院/11
8
遗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1
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2 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3
多因子的自由组合
聊城大学2生0命2科1学学/4院/11
9
Punnett方格分析法
聊城大学2生0命2科1学学/4院/11
10
分枝法(AaBbCc产生配子)
1A 2
1B 2 1b 2
1a 2
270
2021/4/11
17
内容提要
遗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分析
Mendel定律的扩展
聊城大学2生0命2科1学学/4院/11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普通生物学CAI课件
F2群体共有9种基因型,其中: 4种基因型为纯合体;
1种基因型的两对基因均为杂合体,与F1一样;
4种基因型中的一对基因纯合,另一对基因杂合。 F2群体中有4种表现型,因为Y对y显性,R对r显性。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总目录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普通生物学课程组
普通生物学CAI课件
细胞学基础:
普通生物学CAI课件
4. 分离定律的证明
测交法(test cross):也称回交法。
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型的亲本杂交, 根据测交子代(Ft)的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 基因型。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总目录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普通生物学课程组
普通生物学CAI课件
供测个体 x 隐性纯合亲本 例如
������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总目录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普通生物学课程组
普通生物学CAI课件
一、分离定律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试验材料 研究的性状 豌豆(Pisum sativum) 7对相对性状
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
成熟种 子叶的 种皮的颜 豆荚的 未成熟 花的着 茎的高 子的形 颜色 色(花的 形状 豆荚的 生位置 度 状 颜色) 颜色 显性 圆形 性状 隐性 皱形 性状 黄色 灰色(红 花) 白色(白 花) 饱满 绿色 腋生 高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总目录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普通生物学课程组
普通生物学CAI课件
分离定律(遗传学第一定律) 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下(Aa),互不干 预,保持其独立性,在形成配子时各自(A或a) 分配到不同配子中去。 分离定律的核心问题:等位基因的分离

遗传学_第二版_课后答案(1~8章)

遗传学_第二版_课后答案(1~8章)
Hfr a+ b+ str s × F - a - b - str r
40 20 10
MM + a + str
MM + b + str
MM + str
a+ b+ str r(10) a+ b+ str r(10) a - b+ str r(30) a + b- str r(10)
a+ b+ str r
第七章 细菌的遗传分析
6. 测验 5 个点突变(a-e)与下面拓扑图表示的 5 个缺失杂交产生野生型重组 的情况。(+ = 重组,0 = 没有重组)。结果列在表中。确定点突变的顺序。
缺 1 2 3 失 4 5来自ab c d e
0
+ 0 0 0
0
+ 0 + +
+
+ + 0 0
+
0 + 0 0
+
+ 0 0 + a c d e b
第六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 第6题: • 含1号染色体的克隆B、D不同时有任何酶活性; • 含2号染色体的克隆A、D都有II、IV酶活,而不含 该染色体的克隆都不具有这两个酶的活性,表明 这两个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 • 3号染色体不含上述基因; • 因此只能判断II、IV两个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
(30+10)/(30+10+10)= 80%
第七章 细菌的遗传分析
12. 大肠杆菌 Hfr gal + lac +(A)与 F — gal — lac —(B)杂交,A 向 B 转移 gal + 比较早而且频率高,但是转移 lac + 迟而且频率低。菌株 B 的 gal + 重组子仍 旧是 F — 。从菌株 A 可以分离出一个突变体称为菌株 C ,菌株 C 向 B 转移 lac +早而且频率高,但不转移 gal + 。在 C × B 的杂交中,B 菌株的 lac + 重 组子一般是 F+ 。问菌株 C 的性质是什么?试设计一个实验分离这个菌株。

孟德尔遗传

孟德尔遗传
们的孩子患黑尿症的概率是(4)。
(1)1.00 (2)0.75 (3)0.50 (4)0.25
15.人类白化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这意味着白化症患者的正常双亲必须(4)。
(1)双亲都是白化症患者 (2)双亲之一是携带者
(3)双亲都是纯合体 (4)双亲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6.已知大麦籽粒有壳(N)对无壳(n),有芒(H)对无芒(h)为完全显性。现以有芒、 有壳大麦×无芒、无壳大麦,所得子代有1/2为有芒有壳,1/2为无芒有壳, 则亲本有芒有壳的基因型必为:(2)
(1)NnHh (2)NnHH (3)NNHh (4)NNHH
7.三对基因的杂种Aa、Bb、Cc自交,如果所有座位在常染色体上并不连锁,问纯 种后代的比例是多少?(1)
9.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10. 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现象。
11. 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12. 返祖现象:是指在后代中出现祖先性状的现象。
①1/4
14.两个白花豌豆品种杂交,F1自交得96株F2,其中54株开紫花,42株开白花,这种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的( ),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 )。
①互补作用 ②AAbb、aaBB
15.两种燕麦纯合体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F1为黑颖,F2中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该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ddss
9.金鱼草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独立遗传的基因N使植株表现狭叶形,n表现阔叶形,N对n 是完全显性,基因型RrNn 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 )白花狭叶,( )粉红花阔叶,( )红花阔叶。

遗传学_第二版_课后答案

遗传学_第二版_课后答案

幻灯片 1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第五章幻灯片2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2. 在小鼠中,等位基因 A 引起黄色皮毛,纯合时不致死。

等位基因 R 可以单独引起黑色皮毛。

当 A 和 R 在一起时,引起灰色皮毛;当 a 和 r 在一起时,引起白色皮毛。

一个灰色的雄鼠和一个黄色雌鼠交配,F1 表型如下:3/8 黄色小鼠, 3/8 灰色小鼠, 1/8 黑色小鼠, 1/8 白色小鼠。

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A_R_A_rrAaRrAarraaR_aarrA_rrA_R_幻灯片3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3. 果蝇中野生型眼色的色素的产生必需显性等位基因 A。

第二个独立的显性基因 P 使得色素呈紫色,但它处于隐性地位时眼色仍为红色。

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的眼睛呈白色。

两个纯系杂交,结果如下:AaXPXp AaXpY解释它的遗传模式,并写出亲本、F1 和F2 的基因型。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P/p 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aa 的个体眼睛呈白色,基因型A_XP_ 的个体眼睛呈紫色,基因型A_XpXp、A_XpY 的个体眼睛呈红色。

幻灯片4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4. 一条真实遗传的棕色狗和一条真实遗传的白色狗交配,所有F1 的表型都是白色的。

F1 自交得到的 F2 中有 118 条白色狗、32 条黑色狗和 10 条棕色狗。

给出这一结果的遗传学解释。

分析: 子二代分离为 12:3:1,可看作9:3:3:1 的衍生,白色与有色(黑 + 棕)之比 3:1 ,而在有色内部,黑与棕之比也是 3:1,表明遗传很有可能涉及有两对基因之差。

假设: 1. 基因 A 控制白色,即基因型A_B_、A_bb 为白色。

2. 有显性基因 A 时,B(黑色)和 b(棕色)不表现显隐性关系;3. 无显性基因 A 即 aa 时, B(黑色)和 b(棕色)表现显隐性关系。

P 棕色×白色F1 白色118 32 10F2 12白色 : 3黑色 : 1棕色aabb AABBAaBbA_B_ A_bb aaB_ aabb在此,显性基因A 对另一显性基因B 是上位性的。

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

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

自交 (selfing cross)
♀ 母本 (femail)
♂ 父本 (mail)
4.1.2 单因子杂交实验及其分析
用带有一对相对性状差 别的纯合等位基因品系 进行杂交,这样的交配 称为单基因杂种杂交。 揭示了遗传的第一个规 律——分离规律(Law of segeragation)
P X
F1
少年志学,远赴重洋,成为现代遗 传学奠基人摩尔根门下的得意弟子;
心系祖国,而立之年毅然回国执教, 并将“基因”带入中文,壮年之际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
坚持真理,勇攀科学高峰,以毕生 心血换来我国现代遗传学事业从无 到有、从弱到强。一颗国际编号为 3542号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本章的主要内容:孟德尔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 扩展。 要点:1. 孟德尔遗传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 基因在动物、植物乃至人类的繁衍过 程中的表现及其传递规律。
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Mendel’s second law ,the principle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states that genes for different traits assort independently of one another in the production of gametes 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各等位 基因彼此独立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自由 组合定律又叫独立分配定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
基因型:一个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包括一个个 体的所有的基因。 表现型:一个生物个体由基因型与环境相联系所 产生的可观察到的特性。包括一个个体各种基因 所产生的产物,如蛋白质、酶等,以及个体的各 种特征表现,甚至它的行为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Mendelis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heritance
本章教学要求和目的
1.重点掌握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定义, 遗传现象,表现形式和实质以及实现孟德尔 分离比的条件;
2.用分枝法对多基因杂种进行遗传分析; 3.正确应用卡方检验测验适合度; 4.明确基因型、表现型的概念以及与环境的
第一节 分离定律及其 遗传分析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单因子杂交实验及其分析 三、孟德尔的假设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五、分离规律的实质 六、孟德尔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七、分离规律的应用
Chapter Outline
Mendel’s study of heredity Application of Mendel’s principles Formulating and testing genetic hypothesis (遗传学假说的形成和检验) Mendelian principles in human genetics (人 类遗传学中的孟德尔原理)
Having been exposed to theories of the particulate nature of matter while a university student and having a background in mathematics, Mendel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carefully planned experiments that demonstrated the particulate nature of heredity.
• 孟德尔定律通常分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它 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和经典遗传学的核心。
• 经历了108年的发展,当今的遗传学已成为生命科 学的核心。谈家桢先生曾生动而形象地将遗传学比 喻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孟德尔定律便是具有顽 强生命的种子,由摩尔根等人建立起来的细胞遗传 学则是这棵巨树的主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51年至1853年修道院的主持 Napp修道士全额资助他到 Vienna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数学,尤其是物理学(著名 的Doppler手下)、植物学和动物育种。
1853年回到修道院,并开始了16年的自然科学和物理学 教学生涯。
1854年在修道院的支持下开始做豌豆杂交试验。
1857-1864年连续做了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确立了遗 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携带从一代到下一代信息的遗传的物质单位和功能单位。按分子术语讲,一个基因是合 成一条有功能的多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完整的DNA序列。除了编码区外,大多数基因 也包含非编码的间插序列和转录控制区。
Gregor Mendel and the Birth of Genetics
Gregor Mendel, an Augustinian 奥古斯丁教义 monk in the monastery at Brunn, Austria, is known as the “father of genetics.”
(3)定量分析: 对杂交后代出现的性状进行分类、计数和 数学的归纳;
(4)首创了侧交方法: 证明遗传因子分离假设的正确性。
3.孟德尔分析的关键性名词解释
遗传性状(Hereditary traits )一个个体从亲代传递到下一代的特性(孟德尔称 为Characters) 基因(gene):孟德尔在遗传分析中所提出的遗传因子,由丹麦的约翰逊提出。
His revolutionary ideas were neither understood nor accepted until many years after Mendel died.
2.孟德尔遗传分析的方法
(1)严格选材: 选择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的豌豆;
(2)精心设计: 采取单因子分析法;
关系; 5.了解基因相互作用的类型,概念以及F2的
分离情况。
本章教学内容
1.分离定律及其遗传分析 2.自由组合定律及其遗传分析 3.遗传学数据的2分析 4.人类中的孟德尔遗传分析 5.基因的作用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孟德尔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扩展。 要点:孟德尔遗传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基因在动物、 植物乃至人类的繁衍过程中的表现及其传递规律。
(Gene):(Mendelian factor)Physical and functional unit of heredity,which carries informatio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In molecular terms, a gene is the entire DNA sequence necessary for the synthesis of a functional polypeptide or RNA molecular. In addition to coding regions most genes also contain noncoding intervening sequences (introns) and transcription-control regins.
4.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孟德尔
孟德尔(Gregor Mendel,1822-1884),奥地利人, 遗传学的奠基人。
1843年父亲在一次事故中致残,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子 被修士Napp允许进入Brunn(布隆)的Augustinian修道院 作一名见习修道士(现捷克)。
1847年成为一名牧师。后来他从神职活动中解脱出来作 一名中学的临时科学教师。
1866年发表试验 结果。发表在一 个地方性的自然 历史协会的杂志 上,该杂志只印 发115份。
• 在1857—1864年间,孟德尔成功地进行了举世闻 名的豌豆(Pisumsativum)杂交实验,在其论 文发表35年之后,3位植物学家最终于1900年重 新发现孟德尔定律,这标志着遗传学现代纪元的开 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