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气血的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中气血的概念

摘自《从树木到森林-经络实质研究述》一书

作者唐甦“气血”的含义

在中医学中,“气血”的概念是基础理论之一。尤其是“气”的概念,在《黄帝内经》中相关“气”的名称有300多种,但“气”的实质含义无非是4个方面。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条件和状态下,“气”的实质含义有非常准确的诠释,不能混淆,否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同状态条件下,“气”的实质要理解为能量,或水谷经脾胃化成的精细颗粒(水谷之精华),或精微颗粒蒸腾汽化成的水“气”,或大自然中存在的呼吸之“气”。以下逐一加以分析:

一、能量之“气”

能量之“气”主要反映的是脏腑机体的生理机能状态,与生理机能状态相关联的父母之“精气(元气)”分不开,又可称为“脏腑之气”。“宗气”为胸中积聚之“气”,又为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是由肺部吸入的自然之“气”,与水谷之精华结合而成,反应肺部的生理机能,同样具有能量之“气”的含义。

为什么要将能量之“气”解释为“元气”、“宗气”、“脏腑之气”呢?这里有个新概念的分类问题,“气”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中医学概念,必须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给人以便于理解的诠释。

“气”的部分含义,就是现代生物物理学中的物理因子,就是能量的概念,这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有了能量概念的加入,我们才能将以前单纯用“气”来描述,让现代人云山雾罩,转变成通过实际测量而能够对机体脏腑的机能状态定性定量的分析。从现代生物物理学理论角度分析,“气”就是动能的代名词。

我们要诠释中医学中“气”的理论,首先要有“气”是运动的理念,任何“气”的名词、“气”的含义的描述,都与其运动状态分不开。从对中医“气”的实质来分析,“气”是物质的,“气”是运动的。运动是一切物质的属性,运动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物质基础的运动或功能表现是不存在的。同样,没有功能运动的生命物质也是不存在的。既无物质,又无功能的生命过程更是不存在。“气”是物质基础上产生的物质运动的认识,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气”是运动的物质,则:“气” = 运动× 物质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E=1/2·V2·m

E是能量,是对物质动能的描述。V2是速度的平方,M=质量。

从上述动能公式可以看出,“气”是能量的代名词,这是经络实质中一个长期被人忽略而又非常重要的概念。“气”是对物质动能的描述,“气”是能量,而物质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转换的。如动能可变为势能,势能可变为机械能,在人体内机械能又可变为生物能等等。物质的物理能量形态在一定状态下可相互转化而变成“声、光、电、磁、热、电磁波、振动”等其它物理量(此部分探讨详见相关章节)。

这些物理量有大小的量值变化,不同场能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某个方面的体现:按照现代物理学“挠场”的概念,如果把一个带电的、有质量和自旋的物体,看成是对物理的真空挠动,则物体的带电量对应产生电磁场,该物体的质量则对应产生引力场,而该物体的自旋则对应产生挠场。因此不同的场可以看成是该物体在物理真空不同条件的某个方面。说得通俗点,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这是基本常识。因此任何物质都同时具有电磁场、引力场和挠场。

“气”是物质能量的代名词,因此在不同条件、不同状态下,“气”以“声、光、电、磁、热、电磁波、振动”等不同物理量的形态出现,也应该得到人们的理解。

现代人很难理解一些“气”的名词,如“脏气”(又分为“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腑气”(又分为“胃气”、“胆气”、“大肠气”、“小肠气”、“三焦气”、“膀胱气”)

等,这些“气”分别代表着这些脏腑的生理机能,生理机能是可以量化的。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市场很流行的各种经络检测仪),通过测量各脏腑生物电、生物磁的变化,而得出强盛、衰弱以及十二经络的亢衰状态等各种指标,从而掌握这些脏腑经络的生理状态。这种量化的描述就比阴虚阳亢等定性的解释更易为人们理解。

从以上各篇论述,我们知道体液在经络通道内流动,调节着人体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这个调节过程是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然而人们还是没有脱离西医学的研究习惯(即化学和解剖学的实验习惯),过多地将研究的注意力放在化学因子对人体生理代谢过程的调控,而物理因子(“声、光、电、磁、热、电磁波、振动”等)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常常被人们忽视,但这却是经络实质的重要部分。缺少这部分,经络实质就理不清,也使很多学者有关经络研究的假说理论在解释经络的调节功能时比较牵强。因此我们对经络功能的认识,要从整体上有一个能被人们接受的解释,要从化学因子、物理因子、神经系统、血循环系统、淋巴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各个因素说明经络对人体是如何调节的,这些环节对经络实质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孟竞璧,张维波,祝总骧用同位素迁移实验证实人体体液的流动速度约为1mm/s,体液含有各种复杂的化学因子成分,这些成分随体液在全身流动的过程中对人体各部分所起的调节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现代经络研究中循经感传是重要的内容,针灸学中非常重视针刺时出现的各种感觉传导现象,即所谓“气行”。“气行”的情况因各人

的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灵枢·行针》分析这种情况,“或神动而气先针行(过敏);或气与针相逢(正常);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迟钝)……”。行针要求“气至”,《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明掌握“气至”现象是取得针灸疗效的关键。在此,“气至”有两个含义,首先是“气”,然后才是“至”。这显然是说外加物理因子(针刺)后,体内出现了物理因子“气”,而这种“气”必须是“至”的(感觉到)才有疗效。这就是物理因子调理脏腑的一个明证。

“气至”是循经感传的过程,感传速度(见《经络敏感人》)约2—5cm/s,是体液运动速度的数十倍。显然在此起调理功能的是物理因子“生物电”,而不是化学因子(体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由于“气至”,人体内的神经调节系统、内分泌系统发生作用,最终起到治病及调理的效果。当然在没有外加物理因子(针刺)时,体内经络调理各个脏腑的机能,就存在化学因子和物理因子同时起作用的机理。有关物理因子的调节机理将在相关章节详细论述。

二、水谷精华之“气”

水谷精华之“气”又称营卫之“气”,在中医学中论述很多,分类名称也很多,但归于一条,就是水谷经脾胃运化吸收后,形成的精华细微之物运行到肺部,再与肺部吸收的自然之清气结合,运行于脉中,即为“营气”,行于脉外,即为“卫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