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申请英国留学签证拒签的六大原因
美国签证八大拒签原因归纳,让你不再拒签(1)(1)
美国签证八大拒签原因归纳,让你一次通过,告别拒签看过了大家很多签证失败的例子,是真有必要给大家普及一下你为什么会签证失败。
在这里归纳了八点,签证失败过的朋友可以来找找自己的原因,打算办理签证的可以加强一下这方面能力。
之前有一对客户他们是夫妻,赵女士(化名)和薛先生(化名)刚刚结婚,打算去美国度蜜月。
由于不是高薪工作,积蓄也不多,就先向父母借了一点钱,准备旅行后慢慢还。
夫妻俩一起预约了面签,面签官问了几个问题,告诉他们拿不到签证。
夫妻俩很迷茫,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是他们第一次出国。
甚至他们的护照也刚刚拿到。
他们别无选择,只能通过朋友联系我。
在详细了解了这对夫妇的情况后,发现,赵女士和薛先生根本上被拒签的八大原因。
第一点。
申请人的职业状况。
赵女士和薛先生有特殊职业。
两人都在建筑工地工作,这种职业会让面试官觉得他们是去美国做黑工,会留在美国。
另外,从事国防科技等敏感职业的人,被拒签的概率很大。
第二点。
申请人英语水平不高。
赵女士的英语水平不高。
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时,她的回答是结结巴巴的。
虽然赴美旅游签证不要求英语口语水平高,但因为只有夫妻俩旅游,没有第三人,面试官觉得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应付不了独立旅行。
这种情况下,大部分都会被拒签。
第三点。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申请人面对签证官较为不自然。
申请人的面签表情是面签人员的重要审核标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自然的神情对久经沙场的签证官来说一眼便能看穿被拒绝的风险自然大大增加。
由于赵/薛两位英文水平不高外,多少会流露出不自信,从而不自然。
被面试者的个人神态,表情流露也是很重要的,坚定眼神、从容的面部表情、摒弃小动作,如抖腿、撩发、抠指甲、眼神飘忽不定等。
(建议:在面试之前可以和同伴先尝试扮演签证官和应试者的角色进行面试,达成自己想要的效果。
到了正式面试的时候,应该以正装出席,给签证官一个你很看重这次机会的感觉,沉着冷静,注意自己的心理调节。
)第四点。
申请人的材料信息是虚假的。
英国留学签证材料填写的常见错误详情
英国留学签证材料填写的常见错误详情英国留学签证材料填写的错误盘点一、英国留学签证材料填写常见6错误-翻译文件不合格常见问题:由于国内提供的文件基本都是中文,同学们如果自己翻译,有可能会翻译的不准确或不规范,从而导致了拒签的情况出现。
标准做法:一般来说翻译件必须包括译者的如下确认:是对原始文件的准确翻译、翻译的日期、译者的.全名及签名、译者的联系方式等。
所以同学们在申请签证时除了一定要提交符合要求的,信息完整的文件以外,翻译件最好是由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人员所出具。
二、英国留学签证材料填写常见6错误-材料造假或隐瞒拒签经历常见问题:提供资料时隐瞒自己的拒签经历,或使用虚假材料。
标准做法:切记不能造假!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对提供虚假办签材料的处理后果都非常严重。
在英国,一旦发现签证材料造假,轻者十年内强制性拒签,严重者将再无缘去英国留学,同学们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
虽然拒签经历对重新申请签证不利,但是如果有,就必须如实交代,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人家手里肯定有你的签证记录,所以不要做这种掩耳盗铃之事。
三、英国留学签证材料填写常见6错误-学校的CAS信息有误常见问题:有的同学在收到学校的CAS之后,没有核对CAS(Confirmation of Acceptance for Studies)信息就递交申请签证了。
要知道学校发出某些文件,也是人工录入完成,难免会出现错误。
收到CAS之后,认真核对个人信息,发现错误要及时和学校联系,对信息进行更正并要求重新发送CAS。
此外,还要检查通知书上是否注明了课程开始、结束日期。
四、英国留学签证材料填写常见6错误-没有AP信息常见问题:所说的AP是Academic Progression,如果CAS上没有任何关于Academic Progression的信息,也没有其他相关证明文件,使馆很容易怀疑你去英国的目的。
标准做法:想继续在英国学习的同学,申请签证时会涉及到Academic Progression的问题。
学历学位认证重要性分析以及无法通过认证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假洋文凭”涌入国内,而由于诚信体系的缺失和缺乏监管,数量众多的留学生回国后开始主动申请办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而学历认证比以前更加规范和严格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海归纷纷办理学历认证,原因何在?笔者特意请教了留学生网学历认证服务中心负责人。
希望她从专业的角度解析,解除部分人的困惑。
留学生为什么要回国后办理学历认证?其原因究竟在哪?海归知识堂负责学历学位认证咨询工作的负责人介绍说认为,及时有效地办理学历认证对归国发展的留学生有帮助作用。
主要表现子啊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国外假学历以及问题学历学位证书越来越多,让部分所谓的“海归”不劳而获,这种行为需要遏止,有些留学生为了欺瞒家人在国外办理假证也时有发生;第二是部分中外合作办校机构乱发国家教育部不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让不知情的留学生上当吃亏,需要给予明确的规范,而且也不排除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再就是,第三是公务员考试、资格证书考试、户口迁移等需要认证的单位越来越多,从而导致要求办理国外学历认证证的个人逐渐增多,部分单位也开始批量咨询及委托办理;最后,第四是留学生回国求职评定职称、申请科研基金、入驻留学人员创业园享受优惠政策等各项证明材料,都需要出具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所以办理就成为了社会需要的一项要求。
正所谓“有始有终”,通过外国学历认证也算是对国外留学有一个完美的答卷啊,并且开启国内发展新篇章。
而掌握并了解清楚“留学生为什么回国后办理学历认证四大原因”就能心里更清楚为什么要办理学历认证,对于做出决定有促进作用。
但是海归们在进行学历学位认证时候也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第一个就是回国证明很多时候会出现问题,以至于其他办理流程无法进行!下面小编综和所有情况,总结了没有通过回国认证的同学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1 .所有材料真实.但资料不全,无法提供完全齐整的原件2 .获得真实国外最终学位,但国外本科就读经历存在问题或缺陷3 .获得真实国外最终学位,并取得使馆回国证明.但国内经历存在问题4 .学分转移,联合办学等情况无法认证的5.递交留服中心答复是不予认证或不在认证范围(有些同学留服需要你提供其他材料,其实已经是进入黑名单)办理了回国证明后在进行学历学位认证时候又会有新问题,学历学位认证过程中波折不断,总是遇到很多新问题,浪费时间、时间、精力、财力!在这里小编跟留学生服务中心办理国外学历认证的老师谈论过这样的问题:目前有许多留学生的国外学位学历不被认证,而造成国外学历认证不能办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中外合作办学常见模式国际本科1+3、2+2、3+2怎么选择?
中外合作办学常见模式国际本科1+3/2+2/3+2怎么选择?全球化阶段,国外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内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因此出国留学成为大家提升学历、拓宽视野、练就良好语言能力的重要选择之一。
而通过什么样的申请方式进入国外名校呢?目前,出国留学的方式主要有直接申请、中外合作办学等,一般情况下,直接申请比较好的大学,对学生的语言成绩、学术成绩要求都比较高,直接申请名校并不占优势;而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则有可能申请到全球TOP100院校留学。
中外合作办学留学常见的留学模式有留学预科(1+3/4)、2+2留学、3+2留学等,通过在国内1年、2年或3年的学习,过渡语言,学习部分国外课程,对国外学校授课模式和作业完成方式等有了一定的认知,再出国学习,让你轻松获得受教育部认可的国外学历。
但是,这三种留学项目各有优缺点,分别适合不同的学生,具体介绍如下↓↓↓一、留学预科留学预科通常是指1+3/4或者0.5+0.5+3/4本科留学模式,3/4是指国外留学年限,取决于留学国家的本科学制是三年还是四年。
1和第一个0.5是指在国内大学读预科的时间1年或半年,第二个0.5是指出国读国外大学预科班的时间半年,如果学生在第一个0.5预科时间里已经获得进入国外大学本科专业学习的条件,那么可以直接进入国外大学读专业课程。
留学预科通过国内1年或半年主要学习语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是过渡国外大学最快的一种留学项目。
读完预科课程,且语言成绩和专业课成绩达到目标院校入学要求,则可以免除参加国外高中课程考试,直接申请留学。
学习完成国外大学课程后可获得国外大学本科学位,该学位与高中毕业后直接申请留学学生所获学历一致。
1、留学预科优势:专业选择比较多,合作的学校排名比较高,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大学、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墨尔本大学、多伦多大学、东京大学、巴黎大学、莫斯科大学、高丽大学、首尔大学等都是世界百强院校。
因签证被拒,原申请流程作废的说明
因签证被拒,原申请流程作废的说明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签证被拒后原申请流程失效的说明尊敬的申请人,我们深感遗憾地通知您,您的签证申请未能获得批准,因此,原申请流程已自动作废。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作者:乐媛媛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1期摘要:国际教育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趋势之一,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目前的国际教育出现的主要问问题在于语言与其专业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学生本身素质影响的教学质量输出。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顺利地开展国际教育,需要有针对性的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来提高国际教育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国际教育;教学改革;SQA HND;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自从1995教育部门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之后就以蓬勃的势头在全国范围发展开来。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道2016年由教育部审批和复核通过的中外办学机构和项目由930个;由省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项目共1049个。
[1]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1%,在“985工程”“211工程”的院校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所占比例为16%。
可见现如今的中外合作办学已然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SQA(Scottish Qualification Authority)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通过CSCSE(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中国各大高校进行独立体系设立。
SQA-HNDs (HNDs- Higher National Diploma)为3+1的中外合作项目。
学生前三年在国内系统的学习SQA的课程,第四年根据之前三年的学习成绩申请英国的大学进行一年的学习,在完成在英国的一年学习后学生可以获得英国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
项目通过引进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沿用英国SQA-HND课程的系统下的所有课程,学生在完成学分的基础上可以获得SQA颁发HND的证书,证书广泛受到14个国家的多所大学的认可。
该项目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型代表,将作为本文主要的讨论对象。
通过对该项目教学开展过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意见。
【教育部留学认证中心】细数留学生海外学历认证疑难杂症与解决方法
【教育部留学认证中心】细数留学生海外学历认证疑难杂症与解决方法近年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
去年的回国人员超过27万,有官员称之为“有史以来的最大回国潮。
”对于回国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高校等单位就业的留学生来说,必须办理海外学历学位认证,否则以后寸步难行,工资、社保、职称都受影响。
要顺利办好学历认证,应当在海外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即毕业前半年就开始准备各种所需材料,这样才不会耽误时间。
当然,海外学历学位认证并非强制,可自愿选择,对于想留在海外工作,或者进入私营企业、家族企业工作的留学生来说,不认证同样没有关系。
那么,海外学历认证如何办理,学历认证有哪些作用,哪些情况是不认证的呢?学历认证的重点难点在海外学历认证的过程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评估的是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从前置学历开始,到在国外留学期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如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就会影响认证。
同样,认证之中还有很多难点,有些学历复杂的情况,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申请海外学历认证的过程中,留学服务中心要求提供前置学历的毕业证书。
所谓前置学历,就是你所认证学历之前的学历,比如你在海外读了硕士,获得硕士学位,回国进行认证,同时也要提供你本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如果你在海外获得本科的学位,回国办理认证,同时要提供国内高中的毕业证。
如果学士学位是全程在国外完成的全日制课程,就不用交国内的高中毕业证。
如果学士学位是跨境教育课程(如2+2等跨境教育项目),则必须提交高中毕业证书。
如高中毕业证已遗失,可回到高中就读的学校开具毕业证明。
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认证系统申请材料的说明中,如申请者出国前在国内高校接受过高等学历教育,且未获得毕业证书,则应提交该高校为申请者个人开具的《退学证明》。
《退学证明》必须明确申请者在该高校接受过普通(或成人)高等学历(研究生或本科、专科(高职))教育,且因故未完成学业而退学。
另外,按照规定,如前置学历为国内教育机构颁发且不属于我国国民教育序列的,需提供外国学校开具的录取依据。
国际预科1+3、2+2、3+1优劣势比较
国际预科1+3、2+2、3+1优劣势比较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通海外各国都有合作办学项目,形式多样,也良莠不齐。
那家长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课程?合作办学的形式中1+3、2+2、3+1有何区别?首先介绍一下3+1项目,即在国内读3年,在国外读1年。
目前国内的高校开设的3+1课程基本都是引进的英国的苏格兰高等教育文凭(SQA)或者英格兰高等教育文凭(BTEC HND)。
在英国,SQA和HND都是2年制的专科学历,引进中国后,在中国的高校需要上3年,第一年是预科,全部学英语,第二和第三年学专业课,第三年毕业时学生可以获得一个SQA或者HND的文凭,凭这个文凭和英语成绩,可以申请英国一个为期一年的的专升本“Top-up”课程。
然而,由于SQA和HND的课程性质,在英国基本属于职业类专科课程的设置,很多基础学科,如高数,宏观、微观经济学、统计学、概率论等课程根本不开设,所以学生毕业后可以对接的英国大学,一般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大学,所以这些大学在学术和综合声誉方面就比较欠缺,比如这2类课程的学生能够申请到的最好的英国大学是Hull大学,在2010年的Times报排名中排到第44名。
3+1的毕业生要想申请到排名较好的研究性大学,就非常吃亏,由于多数的基础学科没有学过,好大学会要求这些3+1的学生从大二开始读,更有20所左右的名校还会要求学生从大一开始读。
所以,3+1的学生,进入好大学,就会变成3+2或者3+3,想让孩子通过留学进一步提升学术背景的家长就要考虑一下3+1的前途和认可院校的问题了。
3+1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BTEC HND的项目,并非是由教育部正式引进到中国的,而是由各个中国的高校自行引进的,那么根据我国教育部海外学历认证的要求,不是全部在海外读完的学历是不被教育部承认的,所以,HND的学生本科学士学位是得不到教育部认证的,只有在国外再申请一个硕士,才能拿硕士学位回国认证,所以,3+1也就不再是3+1,而必须变成3+1+1,到其他北美的国家则需要3+1+2共6年时间才能拿到一个教育部承认的学位了,所以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也要盘算一下这个3+1是否真的省事当然,3+1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在国内读3年,每年在国内花费5-7万,出国一年再花15-20万,从整体花费上来讲,是可以共更多的工薪家庭负担的,所以国内3+1项目的招生体量都很大,以人民大学3+1项目为例:每年招生800-1000人,师资全部从社会上聘,每个班40人左右,大班授课。
美国留学申请被拒的理由有哪些
美国留学申请被拒的理由有哪些美国的教育一流,拥有最好的师资团队,顶尖的大学众多,但是美国大学的申请难度大,那么美国留学申请被拒的理由有哪些,接下来店铺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
美国留学申请被拒的理由有哪些美国留学签证被拒的原因:美国留学签证拒签一:英语表达能力差、申请留学签证实应当注意你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签证前应就一些你能想到的问题用英语进行反复的练习。
美国留学签证拒签二:学历不够、申请人没获得高中毕业文凭,没能考入中国的大学,没能从大学获得学位。
对于这类申请人,签证官员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没有能力进入中国高等学校的学生或者进入大学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一般在美国不会学有所成。
美国留学签证拒签三:提出申请的时间太晚、这些人多半能找出理由为什么没能早些来申请。
比如,中国政府签发护照太慢,来不及拿到成绩单,I-20表在邮寄中丢失等等,签证官对这些所谓的理由是不会理会的,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你必须在美国大学开课前到达美国。
美国留学签证拒签四:申请读同等学历、申请赴美读同等学历的申请人,如有了中国的学士学位申请读美国的学士学位,或者硕士生再读硕士课程,理由必须十分充分,否者不会得到签证。
有一种情况例外,美国有些大学在审查完中国学生的成绩和课程后,要求一些申请读研究生课程的学生先读一些本科课程。
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所学的课程里欠缺一些在美国的大学读书所必须的知识,必须补上。
美国留学签证拒签五:说谎、递交交假材料。
签证时切记注意不要说谎话,或递交假材料。
美国留学签证拒签六:课程选择不当、如果你申请只是为了到美国学习英语,签证官多半不会给你签证。
原因是在中国学习英语的机会很多,你可以在中国提高你的英语水平,而不必一年花15000或20000美元到美国学习英语。
因此,申请读语言课程或先读一年英语课程后再读学士课程的申请人很难获得签证,有些学校会要求外国留学生参加语言学习,尤其是当助教的学生。
美国留学的好处1、美国有近4000所学院和大学,包括综合研究型大学、艺术与科学本科学院、两年制社区大学、专业学院和其他类型的大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接收大一和大二学生。
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作者:贾蕉梦杨飏来源:《商情》2015年第15期高职院校在对外交流合作中会遭遇很多难题,且这些难题很多是高职院校先天劣势造成的,如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教育结构相对单一等客观存在,还有行政审批困难、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等诸多内外束缚,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从学生能力、教师资源、项目审批等方面,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合作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问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既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1980年沿海中心城市的短期职业大学起步,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
后发外生型的高职教育从诞生起就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加速了为产业界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中国高职教育与国际职教界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加入WTO,教育服务贸易在各国的兴起更为这种交流与合作增加了新的动力;同时,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的高职院校也越来越自觉地意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对院校发展、人才培养的作用。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所引发的对人才的国际化需求带来了教育的国际化。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国际化道路是必然趋势。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和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的必然选择,对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财经类高职院校同样有责任和义务发挥优势和作用,探索交流道路,构建合作模式,为高职院校争得高校国际交流合作领域的一席之地。
3GPP协议-36521-1-e40_s00-s05
3GPP TS 36.521-1 V14.4.0 (2017-09)Technical Specification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User Equipment (UE)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Part 1: Conformance Testing(Release 14)The present document has been developed within 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TM) and may be further elaborated for the purposes of 3GPP.KeywordsUMTS LTE3GPPPostal address3GPP support office address650 Route des Lucioles - Sophia AntipolisValbonne - FRANCETel.: +33 4 92 94 42 00 Fax: +33 4 93 65 47 16InternetCopyright NotificationNo part may be reproduced except as authorized by written permission.The copyright and the foregoing restriction extend to reproduction in all media.© 2017,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ARIB, ATIS, CCSA, ETSI, TSDSI, TTA, TTC).All rights reserved.UMTS™ is a Trade Mark of ETSI registered for the benefit of its members3GPP™ is a Trade Mark of ETSI registered for the benefit of its Members and of the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LTE™ is a Trade Mark of ETSI registered for the benefit of its Members a nd of the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GSM® and the GSM logo are registered and owned by the GSM AssociationContentsForeword (92)Introduction (92)1Scope (93)2References (94)3Definitions, symbols and abbreviations (96)3.1Definitions (96)3.2Symbols (98)3.3Abbreviations (100)4General (103)4.1Categorization of test requirements in CA, UL-MIMO, ProSe, Dual Connectivity, UE category 0, UEcategory M1, UE category 1bis, UE category NB1 and V2X Communication (104)4.2RF requirements in later releases (105)5Frequency bands and channel arrangement (106)5.1General (106)5.2Operating bands (106)5.2A Operating bands for CA (108)5.2B Operating bands for UL-MIMO (116)5.2C Operating bands for Dual Connectivity (116)5.2D Operating bands for ProSe (117)5.2E Operating bands for UE category 0 and UE category M1 (118)5.2F Operating bands for UE category NB1 (118)5.2G Operating bands for V2X Communication (118)5.3TX–RX frequency separation (119)5.3A TX–RX frequency separation for CA (120)5.4Channel arrangement (120)5.4.1Channel spacing (120)5.4.1A Channel spacing for CA (121)5.4.1F Channel spacing for UE category NB1 (121)5.4.2Channel bandwidth (121)5.4.2.1Channel bandwidths per operating band (122)5.4.2A Channel bandwidth for CA (124)5.4.2A.1Channel bandwidths per operating band for CA (126)5.4.2B Channel bandwidth for UL-MIMO (171)5.4.2B.1Channel bandwidths per operating band for UL- MIMO (171)5.4.2C Channel bandwidth for Dual Connectivity (171)5.4.2D Channel bandwidth for ProSe (171)5.4.2D.1Channel bandwidths per operating band for ProSe (171)5.4.2F Channel bandwidth for category NB1 (172)5.4.2G Channel bandwidth for V2X Communication (173)5.4.2G.1Channel bandwidths per operating band for V2X Communication (173)5.4.3Channel raster (174)5.4.3A Channel raster for CA (175)5.4.3F Channel raster for UE category NB1 (175)5.4.4Carrier frequency and EARFCN (175)5.4.4F Carrier frequency and EARFCN for category NB1 (177)6Transmitter Characteristics (179)6.1General (179)6.2Transmit power (180)6.2.1Void (180)6.2.2UE Maximum Output Power (180)6.2.2.1Test purpose (180)6.2.2.4Test description (182)6.2.2.4.1Initial condition (182)6.2.2.4.2Test procedure (183)6.2.2.4.3Message contents (183)6.2.2.5Test requirements (183)6.2.2_1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HPUE (185)6.2.2_1.1Test purpose (185)6.2.2_1.2Test applicability (185)6.2.2_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185)6.2.2_1.4Test description (185)6.2.2_1.5Test requirements (186)6.2.2A 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CA (187)6.2.2A.0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187)6.2.2A.1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CA (intra-band contiguous DL CA and UL CA) (189)6.2.2A.1.1Test purpose (189)6.2.2A.1.2Test applicability (189)6.2.2A.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189)6.2.2A.1.4Test description (189)6.2.2A.1.5Test Requirements (191)6.2.2A.2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CA (inter-band DL CA and UL CA) (192)6.2.2A.2.1Test purpose (192)6.2.2A.2.2Test applicability (192)6.2.2A.2.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192)6.2.2A.2.4Test description (192)6.2.2A.2.5Test Requirements (194)6.2.2A.3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CA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DL CA and UL CA) (196)6.2.2A.4.1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CA (intra-band contiguous 3DL CA and 3UL CA) (196)6.2.2A.4.1.1Test purpose (196)6.2.2A.4.1.2Test applicability (196)6.2.2A.4.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196)6.2.2A.4.1.4Test description (196)6.2.2A.4.1.5Test Requirements (198)6.2.2A.4.2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CA (inter-band 3DL CA and 3UL CA) (198)6.2.2A.4.2.1Test purpose (199)6.2.2A.4.2.2Test applicability (199)6.2.2A.4.2.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199)6.2.2A.4.2.4Test description (199)6.2.2A.4.2.5Test Requirements (201)6.2.2B 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UL-MIMO (201)6.2.2B.1Test purpose (201)6.2.2B.2Test applicability (202)6.2.2B.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02)6.2.2B.4Test description (204)6.2.2B.4.1Initial condition (204)6.2.2B.4.2Test procedure (205)6.2.2B.4.3Message contents (205)6.2.2B.5Test requirements (205)6.2.2B_1HP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UL-MIMO (207)6.2.2B_1.1Test purpose (207)6.2.2B_1.2Test applicability (207)6.2.2B_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07)6.2.2B_1.4Test description (207)6.2.2B_1.5Test requirements (208)6.2.2C 2096.2.2D 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ProSe (209)6.2.2D.0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09)6.2.2D.1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ProSe Discovery (209)6.2.2D.1.1Test purpose (209)6.2.2D.1.2Test applicability (209)6.2.2D.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09)6.2.2D.2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ProSe Direct Communication (211)6.2.2D.2.1Test purpose (211)6.2.2D.2.2Test applicability (211)6.2.2D.2.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11)6.2.2D.2.4Test description (211)6.2.2E 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UE category 0 (212)6.2.2E.1Test purpose (212)6.2.2E.2Test applicability (212)6.2.2E.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12)6.2.2E.4Test description (212)6.2.2E.4.3Message contents (213)6.2.2E.5Test requirements (213)6.2.2EA 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UE category M1 (215)6.2.2EA.1Test purpose (215)6.2.2EA.2Test applicability (215)6.2.2EA.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15)6.2.2EA.4Test description (216)6.2.2EA.4.3Message contents (217)6.2.2EA.5Test requirements (217)6.2.2F 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category NB1 (218)6.2.2F.1Test purpose (218)6.2.2F.2Test applicability (218)6.2.2F.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18)6.2.2F.4Test description (219)6.2.2F.4.1Initial condition (219)6.2.2F.4.2Test procedure (220)6.2.2F.4.3Message contents (220)6.2.2F.5Test requirements (220)6.2.2G 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V2X Communication (221)6.2.2G.1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V2X Communication / Non-concurrent with E-UTRA uplinktransmission (221)6.2.2G.1.1Test purpose (221)6.2.2G.1.2Test applicability (221)6.2.2G.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21)6.2.2G.1.4Test description (222)6.2.2G.1.4.1Initial conditions (222)6.2.2G.1.4.2Test procedure (222)6.2.2G.1.4.3Message contents (222)6.2.2G.1.5Test requirements (223)6.2.2G.2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V2X Communication / Simultaneous E-UTRA V2X sidelinkand E-UTRA uplink transmission (223)6.2.2G.2.1Test purpose (223)6.2.2G.2.2Test applicability (223)6.2.2G.2.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23)6.2.2G.2.4Test description (224)6.2.2G.2.4.1Initial conditions (224)6.2.2G.2.4.2Test procedure (225)6.2.2G.2.4.3Message contents (226)6.2.2G.2.5Test requirements (226)6.2.3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226)6.2.3.1Test purpose (226)6.2.3.2Test applicability (226)6.2.3.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27)6.2.3.4Test description (227)6.2.3.4.1Initial condition (227)6.2.3.4.2Test procedure (228)6.2.3.4.3Message contents (228)6.2.3.5Test requirements (229)6.2.3_1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HPUE (231)6.2.3_1.1Test purpose (231)6.2.3_1.4Test description (232)6.2.3_1.5Test requirements (232)6.2.3_2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Multi-Cluster PUSCH (232)6.2.3_2.1Test purpose (232)6.2.3_2.2Test applicability (232)6.2.3_2.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33)6.2.3_2.4Test description (233)6.2.3_2.4.1Initial condition (233)6.2.3_2.4.2Test procedure (234)6.2.3_2.4.3Message contents (234)6.2.3_2.5Test requirements (234)6.2.3_3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UL 64QAM (235)6.2.3_3.1Test purpose (236)6.2.3_3.2Test applicability (236)6.2.3_3.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36)6.2.3_3.4Test description (236)6.2.3_3.4.1Initial condition (236)6.2.3_3.4.2Test procedure (237)6.2.3_3.4.3Message contents (237)6.2.3_3.5Test requirements (238)6.2.3_4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Multi-Cluster PUSCH with UL 64QAM (240)6.2.3_4.1Test purpose (240)6.2.3_4.2Test applicability (240)6.2.3_4.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40)6.2.3_4.4Test description (241)6.2.3_4.4.1Initial condition (241)6.2.3_4.4.2Test procedure (242)6.2.3_4.4.3Message contents (242)6.2.3_4.5Test requirements (242)6.2.3A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CA (243)6.2.3A.1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CA (intra-band contiguous DL CA and UL CA) (243)6.2.3A.1.1Test purpose (243)6.2.3A.1.2Test applicability (243)6.2.3A.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44)6.2.3A.1.4Test description (245)6.2.3A.1.5Test Requirements (248)6.2.3A.1_1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CA (intra-band contiguous DL CA and UL CA) for UL64QAM (250)6.2.3A.1_1.1Test purpose (251)6.2.3A.1_1.2Test applicability (251)6.2.3A.1_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51)6.2.3A.1_1.4Test description (252)6.2.3A.1_1.5Test requirement (254)6.2.3A.2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CA (inter-band DL CA and UL CA) (255)6.2.3A.2.1Test purpose (255)6.2.3A.2.2Test applicability (255)6.2.3A.2.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55)6.2.3A.2.4Test description (256)6.2.3A.2.5Test Requirements (260)6.2.3A.2_1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CA (inter-band DL CA and UL CA) for UL 64QAM (263)6.2.3A.2_1.1Test purpose (263)6.2.3A.2_1.2Test applicability (263)6.2.3A.2_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63)6.2.3A.2_1.4Test description (264)6.2.3A.2_1.5Test Requirements (266)6.2.3A.3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CA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DL CA and UL CA) (267)6.2.3A.3.1Test purpose (267)6.2.3A.3.2Test applicability (267)6.2.3A.3.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68)6.2.3A.3.4Test description (268)6.2.3A.3_1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CA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DL CA and UL CA) forUL 64QAM (270)6.2.3A.3_1.1Test purpose (270)6.2.3A.3_1.2Test applicability (270)6.2.3A.3_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70)6.2.3A.3_1.4Test description (271)6.2.3A.3_1.5Test Requirements (272)6.2.3B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UL-MIMO (272)6.2.3B.1Test purpose (272)6.2.3B.2Test applicability (272)6.2.3B.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73)6.2.3B.4Test description (273)6.2.3B.4.1Initial condition (273)6.2.3B.4.2Test procedure (274)6.2.3B.4.3Message contents (275)6.2.3B.5Test requirements (275)6.2.3D UE Maximum Output Power for ProSe (277)6.2.3D.0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77)6.2.3D.1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ProSe Discovery (278)6.2.3D.1.1Test purpose (278)6.2.3D.1.2Test applicability (278)6.2.3D.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78)6.2.3D.1.4Test description (278)6.2.3D.1.4.1Initial condition (278)6.2.3D.1.4.2Test procedure (279)6.2.3D.1.4.3Message contents (279)6.2.3D.1.5Test requirements (280)6.2.3D.2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ProSe Direct Communication (281)6.2.3D.2.1Test purpose (282)6.2.3D.2.2Test applicability (282)6.2.3D.2.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82)6.2.3D.2.4Test description (282)6.2.3D.2.4.1Initial conditions (282)6.2.3D.2.4.2Test procedure (282)6.2.3D.2.4.3Message contents (282)6.2.3D.2.5Test requirements (282)6.2.3E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UE category 0 (282)6.2.3E.1Test purpose (282)6.2.3E.2Test applicability (282)6.2.3E.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82)6.2.3E.4Test description (282)6.2.3E.4.1Initial condition (282)6.2.3E.4.2Test procedure (283)6.2.3E.4.3Message contents (283)6.2.3E.5Test requirements (283)6.2.3EA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UE category M1 (284)6.2.3EA.1Test purpose (284)6.2.3EA.2Test applicability (284)6.2.3EA.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84)6.2.3EA.4Test description (285)6.2.3EA.4.1Initial condition (285)6.2.3EA.4.2Test procedure (287)6.2.3EA.4.3Message contents (287)6.2.3EA.5Test requirements (287)6.2.3F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category NB1 (290)6.2.3F.1Test purpose (290)6.2.3F.2Test applicability (290)6.2.3F.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90)6.2.3F.4Test description (291)6.2.3F.4.1Initial condition (291)6.2.3F.5Test requirements (292)6.2.3G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V2X communication (292)6.2.3G.1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V2X Communication / Power class 3 (293)6.2.3G.1.1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V2X Communication / Power class 3 / Contiguousallocation of PSCCH and PSSCH (293)6.2.3G.1.1.1Test purpose (293)6.2.3G.1.1.2Test applicability (293)6.2.3G.1.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93)6.2.3G.1.1.4Test description (293)6.2.3G.1.1.4.1Initial condition (293)6.2.3G.1.1.4.2Test procedure (294)6.2.3G.1.1.4.3Message contents (294)6.2.3G.1.1.5Test Requirements (294)6.2.3G.1.2 2956.2.3G.1.3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V2X Communication / Power class 3 / SimultaneousE-UTRA V2X sidelink and E-UTRA uplink transmission (295)6.2.3G.1.3.1Test purpose (295)6.2.3G.1.3.2Test applicability (295)6.2.3G.1.3.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95)6.2.3G.1.3.4Test description (295)6.2.3G.1.3.4.1Initial conditions (295)6.2.3G.1.3.4.2Test procedure (296)6.2.3G.1.3.4.3Message contents (297)6.2.3G.1.3.5Test requirements (297)6.2.4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297)6.2.4.1Test purpose (297)6.2.4.2Test applicability (297)6.2.4.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298)6.2.4.4Test description (310)6.2.4.4.1Initial condition (310)6.2.4.4.2Test procedure (339)6.2.4.4.3Message contents (339)6.2.4.5Test requirements (344)6.2.4_1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for HPUE (373)6.2.4_1.2Test applicability (374)6.2.4_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374)6.2.4_1.4Test description (375)6.2.4_1.5Test requirements (376)6.2.4_2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for UL 64QAM (378)6.2.4_2.1Test purpose (378)6.2.4_2.2Test applicability (378)6.2.4_2.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378)6.2.4_2.4Test description (378)6.2.4_2.4.1Initial condition (378)6.2.4_2.4.2Test procedure (392)6.2.4_2.4.3Message contents (392)6.2.4_2.5Test requirements (392)6.2.4_3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with PUSCH frequency hopping (404)6.2.4_3.1Test purpose (404)6.2.4_3.2Test applicability (404)6.2.4_3.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405)6.2.4_3.4Test description (405)6.2.4_3.5Test requirements (406)6.2.4A 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for CA (407)6.2.4A.1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for CA (intra-band contiguous DL CA and ULCA) (407)6.2.4A.1.1Test purpose (407)6.2.4A.1.2Test applicability (407)6.2.4A.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407)6.2.4A.1.3.5A-MPR for CA_NS_05 for CA_38C (411)6.2.4A.1.4Test description (413)6.2.4A.1.5Test requirements (419)6.2.4A.1_1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for CA (intra-band contiguous DL CA and ULCA) for UL 64QAM (425)6.2.4A.1_1.1Test purpose (425)6.2.4A.1_1.2Test applicability (425)6.2.4A.1_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426)6.2.4A.1_1.3.5A-MPR for CA_NS_05 for CA_38C (429)6.2.4A.1_1.3.6A-MPR for CA_NS_06 for CA_7C (430)6.2.4A.1_1.3.7A-MPR for CA_NS_07 for CA_39C (431)6.2.4A.1_1.3.8A-MPR for CA_NS_08 for CA_42C (432)6.2.4A.1_1.4Test description (432)6.2.4A.1_1.5Test requirements (437)6.2.4A.2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for CA (inter-band DL CA and UL CA) (443)6.2.4A.2.1Test purpose (443)6.2.4A.2.2Test applicability (444)6.2.4A.2.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444)6.2.4A.2.4Test description (444)6.2.4A.2.4.1Initial conditions (444)6.2.4A.2.4.2Test procedure (457)6.2.4A.2.4.3Message contents (458)6.2.4A.2.5Test requirements (461)6.2.4A.3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for CA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DL CAand UL CA) (466)6.2.4A.3.1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466)6.2.4A.2_1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for CA (inter-band DL CA and UL CA) forUL 64QAM (466)6.2.4A.2_1.1Test purpose (466)6.2.4A.2_1.2Test applicability (466)6.2.4A.2_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467)6.2.4A.2_1.4Test description (467)6.2.4A.2_1.4.1Initial conditions (467)6.2.4A.2_1.4.2Test procedure (479)6.2.4A.2_1.4.3Message contents (480)6.2.4A.2_1.5Test requirements (480)6.2.4B 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for UL-MIMO (484)6.2.4B.1Test purpose (484)6.2.4B.2Test applicability (485)6.2.4B.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485)6.2.4B.4Test description (485)6.2.4B.4.1Initial condition (485)6.2.4B.4.2Test procedure (508)6.2.4B.4.3Message contents (508)6.2.4B.5Test requirements (508)6.2.4E 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for UE category 0 (530)6.2.4E.1Test purpose (530)6.2.4E.2Test applicability (531)6.2.4E.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531)6.2.4E.4Test description (531)6.2.4E.4.1Initial condition (531)6.2.4E.4.2Test procedure (535)6.2.4E.4.3Message contents (535)6.2.4E.5Test requirements (536)6.2.4EA 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for UE category M1 (542)6.2.4EA.1Test purpose (542)6.2.4EA.2Test applicability (542)6.2.4EA.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543)6.2.4EA.4Test description (544)6.2.4EA.4.1Initial condition (544)6.2.4EA.4.2Test procedure (552)6.2.4G 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for V2X Communication (562)6.2.4G.1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A-MPR) for V2X Communication / Non-concurrentwith E-UTRA uplink transmissions (562)6.2.4G.1.1Test purpose (562)6.2.4G.1.2Test applicability (562)6.2.4G.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563)6.2.4G.1.4Test description (563)6.2.4G.1.4.1Initial condition (563)6.2.4G.1.4.2Test procedure (564)6.2.4G.1.4.3Message contents (564)6.2.4G.1.5Test Requirements (564)6.2.5Configured UE transmitted Output Power (564)6.2.5.1Test purpose (564)6.2.5.2Test applicability (564)6.2.5.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564)6.2.5.4Test description (594)6.2.5.4.1Initial conditions (594)6.2.5.4.2Test procedure (595)6.2.5.4.3Message contents (595)6.2.5.5Test requirement (596)6.2.5_1Configured UE transmitted Output Power for HPUE (596)6.2.5_1.1Test purpose (596)6.2.5_1.2Test applicability (597)6.2.5_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597)6.2.5_1.4Test description (597)6.2.5_1.4.1Initial conditions (597)6.2.5_1.4.2Test procedure (597)6.2.5_1.4.3Message contents (597)6.2.5_1.5Test requirement (598)6.2.5A Configured transmitted power for CA (599)6.2.5A.1Configured UE transmitted Output Power for CA (intra-band contiguous DL CA and UL CA) (599)6.2.5A.1.1Test purpose (599)6.2.5A.1.2Test applicability (599)6.2.5A.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599)6.2.5A.1.4Test description (601)6.2.5A.1.5Test requirement (602)6.2.5A.2Void (603)6.2.5A.3Configured UE transmitted Output Power for CA (inter-band DL CA and UL CA) (603)6.2.5A.3.1Test purpose (603)6.2.5A.3.2Test applicability (603)6.2.5A.3.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03)6.2.5A.3.4Test description (605)6.2.5A.3.5Test requirement (606)6.2.5A.4Configured UE transmitted Output Power for CA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DL CA and ULCA) (607)6.2.5A.4.1Test purpose (607)6.2.5A.4.2Test applicability (607)6.2.5A.4.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07)6.2.5A.4.4Test description (608)6.2.5A.4.5Test requirement (610)6.2.5B Configured UE transmitted Output Power for UL-MIMO (611)6.2.5B.1Test purpose (611)6.2.5B.2Test applicability (611)6.2.5B.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11)6.2.5B.4Test description (612)6.2.5B.4.1Initial conditions (612)6.2.5B.4.2Test procedure (612)6.2.5B.4.3Message contents (613)6.2.5B.5Test requirement (613)6.2.5E Configured UE transmitted Output Power for UE category 0 (614)6.2.5E.4.1Initial conditions (614)6.2.5E.4.2Test procedure (614)6.2.5E.4.3Message contents (614)6.2.5E.5Test requirement (615)6.2.5EA Configured UE transmitted Power for UE category M1 (615)6.2.5EA.1Test purpose (615)6.2.5EA.2Test applicability (615)6.2.5EA.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15)6.2.5EA.4Test description (616)6.2.5EA.4.1Initial condition (616)6.2.5EA.4.2Test procedure (617)6.2.5EA.4.3Message contents (617)6.2.5EA.5Test requirements (617)6.2.5F Configured UE transmitted Output Power for UE category NB1 (618)6.2.5F.1Test purpose (618)6.2.5F.2Test applicability (618)6.2.5F.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18)6.2.5F.4Test description (619)6.2.5F.4.1Initial conditions (619)6.2.5F.4.2Test procedure (620)6.2.5F.4.3Message contents (620)6.2.5F.5Test requirement (620)6.2.5G Configured UE transmitted Output Power for V2X Communication (620)6.2.5G.1Configured UE transmitted Output Power for V2X Communication / Non-concurrent with E-UTRA uplink transmission (621)6.2.5G.1.1Test purpose (621)6.2.5G.1.2Test applicability (621)6.2.5G.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21)6.2.5G.1.4Test description (622)6.2.5G.1.4.1Initial conditions (622)6.2.5G.1.4.2Test procedure (622)6.2.5G.1.4.3Message contents (622)6.2.5G.1.5Test requirements (622)6.2.5G.2Configured UE transmitted Output Power for V2X Communication / Simultaneous E-UTRAV2X sidelink and E-UTRA uplink transmission (622)6.2.5G.2.1Test purpose (623)6.2.5G.2.2Test applicability (623)6.2.5G.2.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23)6.2.5G.2.4Test description (625)6.2.5G.2.4.1Initial conditions (625)6.2.5G.2.4.2Test procedure (626)6.2.5G.2.4.3Message contents (626)6.2.5G.2.5Test requirements (626)6.3Output Power Dynamics (627)6.3.1Void (627)6.3.2Minimum Output Power (627)6.3.2.1Test purpose (627)6.3.2.2Test applicability (627)6.3.2.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27)6.3.2.4Test description (627)6.3.2.4.1Initial conditions (627)6.3.2.4.2Test procedure (628)6.3.2.4.3Message contents (628)6.3.2.5Test requirement (628)6.3.2A Minimum Output Power for CA (629)6.3.2A.0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29)6.3.2A.1Minimum Output Power for CA (intra-band contiguous DL CA and UL CA) (629)6.3.2A.1.1Test purpose (629)6.3.2A.1.4.2Test procedure (631)6.3.2A.1.4.3Message contents (631)6.3.2A.1.5Test requirements (631)6.3.2A.2Minimum Output Power for CA (inter-band DL CA and UL CA) (631)6.3.2A.2.1Test purpose (631)6.3.2A.2.2Test applicability (632)6.3.2A.2.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32)6.3.2A.2.4Test description (632)6.3.2A.2.4.1Initial conditions (632)6.3.2A.2.4.2Test procedure (633)6.3.2A.2.4.3Message contents (633)6.3.2A.2.5Test requirements (633)6.3.2A.3Minimum Output Power for CA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DL CA and UL CA) (634)6.3.2A.3.1Test purpose (634)6.3.2A.3.2Test applicability (634)6.3.2A.3.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34)6.3.2A.3.4Test description (634)6.3.2A.3.4.1Initial conditions (634)6.3.2A.3.4.2Test procedure (635)6.3.2A.3.4.3Message contents (635)6.3.2A.3.5Test requirements (635)6.3.2B Minimum Output Power for UL-MIMO (636)6.3.2B.1Test purpose (636)6.3.2B.2Test applicability (636)6.3.2B.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36)6.3.2B.4Test description (636)6.3.2B.4.1Initial conditions (636)6.3.2B.4.2Test procedure (637)6.3.2B.4.3Message contents (637)6.3.2B.5Test requirement (637)6.3.2E Minimum Output Power for UE category 0 (638)6.3.2E.1Test purpose (638)6.3.2E.2Test applicability (638)6.3.2E.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38)6.3.2E.4Test description (638)6.3.2E.4.1Initial conditions (638)6.3.2E.4.2Test procedure (639)6.3.2E.4.3Message contents (639)6.3.2E.5Test requirement (639)6.3.2EA Minimum Output Power for UE category M1 (639)6.3.2EA.1Test purpose (639)6.3.2EA.2Test applicability (640)6.3.2EA.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40)6.3.2EA.4Test description (640)6.3.2EA.4.1Initial condition (640)6.3.2EA.4.2Test procedure (641)6.3.2EA.4.3Message contents (641)6.3.2EA.5Test requirements (641)6.3.2F Minimum Output Power for category NB1 (641)6.3.2F.1Test purpose (641)6.3.2F.2Test applicability (641)6.3.2F.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42)6.3.2F.4Test description (642)6.3.2F.4.1Initial conditions (642)6.3.2F.4.2Test procedure (643)6.3.2F.4.3Message contents (643)6.3.2F.5Test requirements (643)6.3.3Transmit OFF power (643)6.3.3.5Test requirement (644)6.3.3A UE Transmit OFF power for CA (644)6.3.3A.0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44)6.3.3A.1UE Transmit OFF power for CA (intra-band contiguous DL CA and UL CA) (645)6.3.3A.1.1Test purpose (645)6.3.3A.1.2Test applicability (645)6.3.3A.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45)6.3.3A.1.4Test description (645)6.3.3A.1.5Test Requirements (645)6.3.3A.2UE Transmit OFF power for CA (inter-band DL CA and UL CA) (646)6.3.3A.2.1Test purpose (646)6.3.3A.2.2Test applicability (646)6.3.3A.2.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46)6.3.3A.2.4Test description (646)6.3.3A.2.5Test Requirements (646)6.3.3A.3UE Transmit OFF power for CA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DL CA and UL CA) (646)6.3.3A.3.1Test purpose (646)6.3.3A.3.2Test applicability (646)6.3.3A.3.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47)6.3.3A.3.4Test description (647)6.3.3A.3.5Test Requirements (647)6.3.3B UE Transmit OFF power for UL-MIMO (647)6.3.3B.1Test purpose (647)6.3.3B.2Test applicability (647)6.3.3B.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 (647)6.3.3B.4Test description (647)6.3.3B.5Test requirement (648)6.3.3C 6486.3.3D UE Transmit OFF power for ProSe (648)6.3.3D.0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48)6.3.3D.1UE Transmit OFF power for ProSe Direct Discovery (648)6.3.3D.1.1Test purpose (649)6.3.3D.1.2Test applicability (649)6.3.3D.1.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49)6.3.3D.1.4Test description (649)6.3.3D.1.5Test requirements (650)6.3.3E UE Transmit OFF power for UE category 0 (650)6.3.3E.1Test purpose (650)6.3.3E.2Test applicability (650)6.3.3E.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 (650)6.3.3E.4Test description (651)6.3.3E.5Test requirement (651)6.3.3EA UE Transmit OFF power for UE category M1 (651)6.3.3EA.1Test purpose (651)6.3.3EA.2Test applicability (651)6.3.3EA.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651)6.3.3EA.4Test description (651)6.3.3EA.5Test requirements (652)6.3.3F Transmit OFF power for category NB1 (652)6.3.3F.1Test purpose (652)6.3.3F.2Test applicability (652)6.3.3F.3Minimum conformance requirement (652)6.3.3F.4Test description (652)6.3.3F.5Test requirement (652)6.3.4ON/OFF time mask (652)6.3.4.1General ON/OFF time mask (652)6.3.4.1.1Test purpose (652)6.3.4.1.2Test applicability (653)。
英国签证拒签申请书模板
尊敬的签证官:您好!我是XXX,我于XXXX年XX月XX日申请了英国访问签证,编号为XXXXXXXX。
非常遗憾地,我的签证申请被拒绝了。
在此,我向您表达我的不满和困惑,并寻求您的解释和帮助。
我希望通过这次沟通,能够重新审视我的申请,并给予我一个公正和合理的决定。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我提交的申请材料都是真实、准确和完整的。
我提供了足够的经济证明、旅行计划和邀请函等,以证明我有足够的资金和合法的目的前往英国。
我对于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法律责任。
其次,我认为签证申请被拒绝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对我国经济状况的误解和对我的个人意图的质疑。
在申请材料中,我明确表示自己是一名自雇人士,年收入为XXXX 元。
然而,签证官在拒签信中提到,我没有充分证明我的经济状况和收入来源。
我非常困惑,因为我已经提供了详细的银行流水单和税务单据,以证明我的经济状况和收入来源。
如果签证官对我的经济状况有疑问,我愿意提供更多的证明文件,以消除您的疑虑。
此外,签证官在拒签信中还提到对我的个人意图产生了质疑。
我认为这是对我的不公正对待。
我明确表示,我前往英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旅游和参观,并且我计划在旅行结束后按时返回我国。
我没有任何违法记录和移民倾向,我仅仅是希望能够有机会去英国旅游,体验不同的文化。
我希望签证官能够对我的真实意图给予足够的信任和理解。
在此,我恳请您能够重新审视我的签证申请,并给予我一个公正和合理的决定。
我愿意提供任何必要的补充材料,以证明我的经济状况和真实意图。
我相信,只要您能够公正地审理我的申请,我会得到一个合理的签证决定。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我对英国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友好态度始终如一。
我热爱旅行,热爱文化交流,我希望通过这次旅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英国的文化和历史,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带回我国。
我相信,只有通过相互了解和交流,才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再次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读我的申请书。
我期待您的回复,并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帮助和支持。
撤销留学认证大揭秘
从本月的4月8日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始在中国留学网开设专栏,对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申请过程中查处的失信行为进行公示。
失信行为是如何认定的?学历认证的主要内容为:1、鉴别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颁发机构的合法性2、甄别国(境)外大学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或具有学位效用的高等教育文凭的真实性3、提供其他虚假材料或不实信息的行为4、为通过认证评估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出具书面认证证明(简称“认证书”)1、虚假材料目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2、在纸质及电子申请材料中提供虚假材料或不实信息。
3、提供各种伪造、变造的证书、公文、证明文件或印章。
如虚假的《授权声明》、《代理递交认证申请材料委托书》、《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已获学位证明等。
4、提供其他虚假材料或不实信息的行为。
如虚假护照、通行证、旅行证或其他身份证件及出入境记录信息的、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公文的。
而小伙伴们通过看公告所列出的黑名单中,大部分留学生所提供的学士、硕士或是博士学位证书,均为假造的学位证书。
而且,除了核查提供证书的机构、专业是否合法有效,认证过程还包括认证留学生是否有旷课、缺勤行为,以及详细、全面考察申请者在留学的全过程,看是否有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记录存在。
伪造证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今年三月底,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UCF)一名中国留学生,因持有重火力步枪并出现“令人不安的行为”,美国移民法官下令将其遣返回国。
除此以外他本人也已经旷课很久了,于是联邦当局把他的非移民学生签证也吊销了。
在美21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在今年4月2日对自己在大学入学考试中作弊表示认罪,她在以前的考试中未能达到宾州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之后于2016年3月花费3千美元雇人替她考试托福。
一名22岁的中国留学生,在4月9日墨尔本机场接受入境检查时发现拥有儿童色情材料后被拘留,取消学生签证、并择日遣返出境。
在此也告诫各位留学生,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学业、学生签证和个人信誉开玩笑!早已简化的认证流程而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是受一些广告误导,或是怕流程麻烦,用了错误的方式办理学位学历证明。
辨别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种形式
辨别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种形式第一篇:辨别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种形式辨别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种形式随着世界全球化日益加剧,“引进来”与“走出去”更成为国与国之间经济往来的一种常态,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日渐增加。
这种中外合作办学既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也帮助更多学生与国际接轨,了解外面的世界,拓展学生的视野。
那各种各样的合作办学如何来辨别呢?1.国内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可以分为项目和机构两种,其中又以合作项目居多,约有两千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中国大学及国外大学在专业层面开展的合作称为项目,包括学历教育项目和非学历教育项目。
3.一般学历教育项目都纳入统考统招,毕业颁发办学双方文凭;而非学历教育项目则多为计划外招生,毕业颁发外方文凭。
4.如果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办学未获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生所获得的学历将不会被教育部门认证。
下面我们来看几种具体形式:1.2+2中外合作办学包括两种:机构与项目1)一种是教育部批准的在高校开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求学生达到中国高校的本科录取分数线,完成国内课程后赴海外合作院校就读,最终可以获得两个国家的本科学位证书或是学历证书。
机构又分两种,独立法人或是独立学院2)具有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
它们基本全英文外教授课,现在正式开课的应该有7所:上海纽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
这些学校的分数这两年也呈上升趋势,但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3)国内大学与国外同水平大学合建的独立学院,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
是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共同建设的工学院,从行政隶属上是依附于上海交通大学的。
这种大学的实力水平是根据国内的这所大学水平来判断的。
4)一种是各高校通过校际交流合作开办的专业层面的合作项目,转学分课程,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两年后,赴国外合作高校再学习两年,最终获得海外高校的本科学位证书。
因为推荐信被拒帝国理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因为推荐信被拒帝国理工篇一:[留学申请入门知识]关于找推荐人写推荐信,你不得不知道的几个关键问题一亩三分地里最近有人问推荐信的事情,比如自己要出国学习交流或者推荐人可能后期联系麻烦,想提前签好推荐信做好准备等。
warald这里列举几个注意事项,看了以后,你就明白了。
这里提醒注意:近些年,随着网上申请系统的推广,推荐信基本已经度过了纸张信件(简称“纸推”)的阶段,进入了“网推”时代。
什么是网推?就是你在网申系统里填好老师的电子邮件,申请系统会email一个链接给你的推荐人,让他们点击在线提交推荐信表格。
1)现在推荐信主要是网上提交的。
只接受纸张推荐信(简称纸推)的学校非常少,绝大部分看我博客、上一亩三分地论坛的申请人,不需要准备纸推。
有些学校纸推和网推都接受,但是处理纸推的速度会大大减慢,比如ohiostateuniversity,如果你选择纸推,那可以默认为推荐信不齐全、申请因此被拒。
大部分学校只接受网推,这个是趋势。
少数还停留在原始纸张阶段的学校,早晚都要进化的。
2)网推时代,跟老师要推荐信更难很多老掉牙的留学故事里讲了如何找老师签推荐信,有些处理技巧还看的你很赞叹,比如参加学术会议,精心准备一个问题,老师听了很满意,你小手一抖,推荐信亮出来,老师推辞不过,只好签了,你就有了所谓的“牛推”。
–这种故事在现在这个年代纯属“扯淡”。
就算你觉得纸推签字目前还合理,下个年度美国学校申请系统再升次级,也会把这种做法弄成“扯淡”。
为什么说要推荐信更难了?首先老师如果不情愿,可以玩“消失”,就是不搭理申请系统发出的推荐信email,甚至不理睬你,事前答应、临时反悔,不要太容易~~或者跟你说:不好意思,反正死活收不到推荐信email。
其次,有些老师到了申请季节,有上百封推荐信要提交,你想想这个工作量吧。
所以,找推荐人、找推荐信,一定要找真心肯帮忙的人。
这点对于海本尤其重要,因为老外教授们一般不喜欢提交多封推荐信,往往有规矩,比如只提供5封或者8封推荐信,多了不管。
哪些英国大学的拒信发布量较多?
/美国本科留学规划之高二如何准备如愿成功申请英国留学的人有不少,但没有成功惨遭拒信的同学也是有的。
一般英国大学拒绝申请者时,会发出一封拒信给学生。
那么哪些英国大学的拒信发布量较多呢?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下15所拒信发布量较多的英国大学。
1、谢菲尔德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2、南安普顿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3、利兹大学 University of Leeds4、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5、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6、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7、兰卡斯特大学 Lancaster University8、东英格利亚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9、纽卡斯尔大学 Newcastle University10、卡迪夫大学 Cardiff University11、约克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York12、爱丁堡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13、曼彻斯特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14、埃克塞特大学 University of Exeter15、利物浦大学 University of Liverpool在英国留学申请过程中,一般申请者收到拒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五点:1、没有仔细了解大学专业说明及该校的去英国留学的条件要求,错投学校或专业2、没有充分正确评估自己的条件,不明确申请目标,因达不到学校的录取条件而被拒绝3、不准确的信息和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盲目准备申请材料和流程,导致失败4、文书写作失败,很多同学对于文书的写作技巧把握不住精髓。
一篇好的文书写作应主题清楚明确,不要离题,也不要表现得过分自信,重要的是给学校一个专业、认真的印象。
人文签证拒签案例
人文签证拒签案例据7月6日央视记者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问时表示,近日500多名中国留学生联名致信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反映他们来美留学签证申请被美方拒绝。
1、张同学(商科专业):仅问了我的本科学校南京理工大学后就拒签据美国侨报报道,“6月10号在广州大使馆,签证官仅仅问了我的本科学校南京理工大学后就给了我拒签。
”来自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张子尧(化名)7月7日接受《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签时,自己仅被签证官问了学校背景这一个问题后便被拒签。
张子尧向记者展示了他所拿到的拒签单,上面明确写着“根据《移民和国籍法》第212条(f)款及第10043号总统公告,您不符合获得非移民签证的条件。
今天的签证结果是不可申诉的。
”“我从大一开始准备留学,三四年的时间一直在准备相关成绩,考雅思,考GRE,每个假期都在实习和做科研,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2021年四月如愿以偿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了,但现在却如同空谈。
”张子尧说。
张子尧还表示,自己申请就读的并非理工科而是商科专业,身边甚至有就读教育、翻译专业的同学也遭遇这样无理由的拒签。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们付出了多年辛苦,直到梦想成真被录取,现在却因签证受阻而进退两难。
受到影响的同学也远远不止几百人,不止一届学生,甚至将来会波及更多校友,包括有过相关学习经历的可能都会被影响。
”2、李同学(自动化专业):看到"北航"的名字后直接拒签,面签流程不到两分钟和张子尧有同样经历的李子航(化名)是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毕业生,学习自动化专业,申请来美国读博深造。
2018年,李同学就开始准备托福、GRE等语言成绩考试,并利用假期去美国做暑期科研,也为了自己的博士项目与美国的公司建立了联系。
“整个所有流程下来,花了不少精力和财力,2020年春天拿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offer时自己还很激动,家里人也支持我去。
当时没有想到10043禁令带来的影响会如此之大。
csc联培刷人标准
CSC联培刷人标准因不同的学校和项目而异,但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术表现:包括学术成绩、科研能力、发表论文等。
一般来说,学术表现越优秀的学生被刷的可能性越小。
2.外语能力:对于申请CSC联培的学生,外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CSC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如英语六级、雅思、托福等。
如果学生的外语能力不足,可能会被刷掉。
3.研究计划和研究方向:申请CSC联培需要提交研究计划和研究方向,这些材料需要符合CSC的资助方向和学校的要求。
如果学生的研究计划和
研究方向与资助方向和学校要求不符,可能会被刷掉。
4.学校和导师的推荐信:申请CSC联培需要提交学校和导师的推荐信,这些信件需要对学生的学术表现、外语能力、研究计划和研究方向等方面进
行评价。
如果学校和导师对学生的评价不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申请结果。
5.竞争情况:由于CSC联培项目的名额有限,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学生的申请结果还可能受到竞争情况的影响。
如果同一批次申请的学生都非常优
秀,那么被刷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CSC联培刷人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具体情况还需要结合当年的申请情况和政策进行调整。
因此,申请CSC联培的学生应该充分了解相关信息,认真准备申请材料,争取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英国留学申请成功案例分享之剑桥大学EMBA
英国留学申请成功案例分享之剑桥大学EMBA这是一位成功申请了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牛校牛人的分享,听听一位35+大龄留学er,用无比走心的长文讲述如何一步步确定自己的留学梦想,他所讲述的几所名校的面试经验,非常有借鉴意义。
英国留学申请成功案例之背景详细介绍第一次想申请商学院是1997年,当时在学校门口的地摊上,看了香港大学文学院夏里巴的《世界MBA深造指南》,觉得心驰神往,只是觉得好像遥远的梦,可望而不可及。
2001年在加拿大的Ivey商学院蹭了一次课,深刻感受到国外的商学院氛围、案例教学模式和教育水平,与自己当初在中国大陆管理学院读书的感受完全不同。
便逐渐放弃了申请国内商学院的想法,目标定为北美商学院。
2004后在美国读研和美国工作期间,有幸在西北大学Kellogg和MIT Sloan进修,觉得美国商学院相比加拿大,有诸多优势,便更青睐于美国的商学院。
后来回国工作后,2012年被公司派到哈佛大学HBS和斯坦福GSB进修过两次,更坚定了选择美国Magic 7商学院的信念。
因为工作、家庭和众多阴差阳错的原因,从最初的梦想到付诸行动,一拖就是十来年。
2012年末曾想过申请,但是公司所有的同事、领导和身边的朋友都不支持读Magic 7,都觉得得不偿失。
或许是因为国企的工作环境,是不是MBA,是不是Magic 7和职务的升迁确实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2015年经历了工作的转换,再次激发了申请商学院的想法。
发现已经过了MBA的年龄。
随着自身工作经验的增加,也更希望能和有10-15年工作经历的人在一起学习。
加上也很喜欢目前的工作,觉得确实从工作中也学到很多东西,能将很多想法在工作中付诸实践,便逐渐锁定EMBA项目。
考虑自己的实际水平、录取难度、梦想学校和项目适合度,选了MIT Sloan,Chicago Booth和Cambridge Judge作为第一梯队,Cornell Johnson和Oxford Said作为第二梯队。
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留学世界
的教 育 方式 . 有 漂 洋过 海 留 学去 只
然而, 高额 的 保证 金 、 上 加 难 的签 难
前 的气 氛 中走 出来 面对 《 考 金 高
刊 》 记者 , 回忆 了 女儿 的高 考 故 的 她
事 .我 们 也从 中知 道 了她 如 此喜 悦
的 原 因
证 申请 、 种 各样 的入 学 门槛 . 很 各 让
赴英 国学 习 . 更 多 的 机 会 考 国外 有 大 学 的研 究 生 或 到 欧 盟 国 家 找 工 作 . 学 费又 比纯 粹 的海 外 留学 便 而 宜 很 多 母 女 商 量 之 后 . 倩 就 选 卢
英文 . 但却 特 别 开 心 . 次鼓 掌 都 特 每 别 卖力 。 到 开 学典 礼结 束 . 倩 的 直 卢 妈 妈仍 然 兴 高采 烈 .仿佛 没 有 从 先
中 外 合 作 办 l 一 一 I = ,
在 中 国 留 学 世 界
0 策划 : 《 高考金刊》 编辑部 执行: 劲 王 何林衡 防,红 I J 、 张 磊
6 高考金手 } J
们 订 购 17、 期 合 刊 《 8 201 中 圜 大
《 商考金刊》 文理分刊 理科版
5 代 号 8 瘟 发 茹 罐霸, 迎 同 学 欢 将 于 2 2年 4 月 底 出 刊 。 01
就 给女 儿 一次 机 会 吧 !可 留学海 外
传 递对 同学 们 的祝 福 卢 倩 的妈 妈 在 角落 里 高兴 地 注
视 自己 的女 儿 .虽 然 她 听不 懂 一 句
所需 要 的高 昂学 费 还是 让 一 家 人 犯
了愁 。
后来 经 朋 友 介 绍 . 们 知 道 了 她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中 英 合 作 的 斯 泰 福 厦 大 学 项 目 。其 国 际 化 的 教 育 理 念 . 接 本 土 与英 国 的 教 育 模 式 让 桥 人 心 仪 : 外 , 生 能 在 大 学 期 间 此 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信中外合作办学/abroad/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申请英国留学签证拒签的六大原因
2013年4月起,签证新政也将正式开始实施,虽然申请要求有略微的提高,但对于真正想留学英国的学生来说,英国留学签证申请不是很难,下面留学专家根据丰富的签证办理经验,为大家盘点英国留学签证拒签的六大原因,希望对同学们的签证申请有所帮助。
1.材料造假
英国人非常重视诚信问题。
在签证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有造假行为,都必将被拒签,而且还可能会留下案底,而断送了留学前程。
2.移民倾向
签证官通常设想所有申请人都有移民倾向,面试就是看看这个学生有没有能力和证据说服签证官。
该申请人年龄较大,学历又偏低,很容易让人怀疑其出国动机。
说服签证官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以诚恳的求学态度感动他。
3.学习目的不明
签证官通常会在面试时提一些与申请人学习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选择这所大学和这个专业等。
申请人如果对此不甚了解,签证官自然会怀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4.签证申请表格填写不当
填表时不够谨慎,出现一些错误,都会导致拒签。
尤其是对是否曾经赴英这一栏,许多申请者都曾经短期赴英考察,在填表时如不能反映,英国使领馆就会以不诚实论处,拒绝发给其签证。
5.年龄及婚姻状况
年纪较轻、未婚者申请签证时,面谈的机率相对较高,签证官通常认为容易存在移民倾向,所以对他们的审核相对来说比较严格。
因此此类人员应有相应的心理准备。
6.曾有拒签经历
对于曾经因公或因私申请过赴英各类签证遭拒签者,以国家公派或单位公派身份申请赴英访问学者签证,一般也容易被拒签。
此类人员在重新申请时,一定要如实反映以前拒签的实际情况。
如隐瞒事实,被英国使领馆查出,后果则非常严重,不仅不发给签证,而且还会对以后申请赴英签证造成极大困难。
专家指点拒签对策
首先,拿到拒签信以后一定要仔细阅读,因为拒签信不仅是学生再次递签的唯一依据,也是大使馆签证官向学生表达他对于该申请者申请材料的看法的唯一途径,只有认真的阅读拒签信后,在能领会签证官的潜台词,才能顺利的再次递签。
其次,根据Checklist仔细回顾个人所递交的材料,看看是否符合大使馆对于签证材料的要求。
英国签证中心以及英国大使馆的网站上对于所应递交的材料都有明确的规定,学生应仔细研究Checklist以准备合适、合格的材料。
最后,留学专家提醒广大留学生,英国留学签证被拒签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如果被大使馆拒签,要仔细回顾自己的材料以及自己在签证时所发生的细节,再针对这些问题一一找出解决的方法。
只有沉着、冷静的应对拒签,才能找出关键问题所在。
尽量提早递交签证。
这样可使申请者处于一个比较主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