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王春易)

合集下载

读《从教走向学》有感

读《从教走向学》有感

读《从教走向学》有感
暑假读王春易老师的《从教走向学》这本书写的太好了,决定今年得多读!我总在想课堂上要怎么去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体现出来,怎么落实课程标准里的学科素养。

王老师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引导作用,实操性强,书里从七个纬度阐述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
1、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2、从课时教学到单元重构
3、从知识点到学科大概念
4、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
5、从开展活动到任务驱动
6、从使用教材到准备资源
7、从结果检测到过程评估
教学目标是写给老师的,学习目标才起给到学生的,两者相辅但不可相混。

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转化为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必然也是依赖教师的设计和组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思考。

所以在给予学生目标的时候,要清晰简单明了,让他们一目了然。

“新知识”——我们的“知识”有了新的界定: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如果我们还只停留在书本的只言片语,是否太过于落后。

核心任务——能驱动核心素养目标实现的,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
的任务,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能激发学生持久思考和探究的任务。

核心素养近几年一直是教学的关注点,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核心素养目标,但是对于如何落实,如何达成一直都是比较困扰的问题。

所以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将自己熟悉的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清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明白,知道如何做,让学习真实发生。

学习北京十一学校课改心得体会【精选文档】

学习北京十一学校课改心得体会【精选文档】

学习北京十一学校课改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北京十一学校课堂改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今后我要活学活用,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堂45分钟的课,老师仅主讲5分钟,剩下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进行辩论,这样的课堂,难以想象,甚至令不少家长担忧。

然而,正是从这里走出一批竞赛尖子和学科苗子。

在北京十一学校,有这样一位老师叫王春易,她教的生物课,令全年级的学生趋之若鹜,获得100%的满意度;她把课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只用很少的时间串讲疑难问题,学生的表现却比跟老师作笔记的传统课堂更加优异;她已是多项荣誉集于一身的模范教师,却从未自满,始终通过教学改革突破自我、实现超越……王春易教过的学生都说,王老师的讲解总是用“同学们,你们体会”作开头。

每当发现同学的课堂笔记和学习心得中的亮点,她就激动不已地展示给大家说:“你看!你看!真好!真好!”从不太理解到默契配合,从被动学习到享受学习,每一个从王春易的课堂中走出的学生都最终体会到,由自己主导的学习是多么快乐!而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人生又是怎样的一笔财富!这就是北京十一学校王春易老师的生物课,也是当今很多学校争相效仿的课堂改革。

王春易——北京市十一学校的一位生物教师。

第一次了解他的事迹是校长组织全校的教师共同学习有关她教育改革的先进事迹,探路学习之后,我又在网上找了几篇有关对她的报道的文章继续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对于她的做法和理念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扎实的教师基本功要想成为一代名师,就要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很多教师备课、上课用的教案和课件几乎都能在网上搜索到,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前,不仅要对所上的课精挑细选,而且教案也大多是通过网络搜索打印出来对其进行效仿,对于自己上的课很少经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结果,课堂上生搬硬套的现象比比皆是。

而王春义则不然,她专门讲那些别人认为不出彩的课,对于她来说,一节公开课写百页手稿是常事,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磨课,一轮又一轮的创新,王春易练就了一身好功夫,随便抽出其中一节课,她都可以讲出彩。

学习“由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本

学习“由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本

学习“由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本由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的转变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科教学强调对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教学技巧的运用,而学科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发展。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逐渐实践了一些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由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变,需要教师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在过去,我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而现在,我更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我引入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积极参与度。

其次,由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变,追求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更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探究活动,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由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变,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过去,我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而现在,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阅读活动,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增强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最后,由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变,需要协同育人的力量。

教师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角色,但仅仅依靠教师是不够的。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都应共同努力,形成育人合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学校和家长的交流活动,与他们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形成教育共识。

另外,我与同事们进行教学反思和经验分享,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通过这段时间的转变,我逐渐认识到学科教育的重要性,也明确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

北京十一学校专家讲座之王春易: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根据视频资料整理)

北京十一学校专家讲座之王春易: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根据视频资料整理)

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北京十一学校校务委员、学部主任、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学科教学与学科教育有什么不同呢?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我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却经历了相当长的实践过程,最终使我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么,我现在的课堂是个什么样子的呢?生物阅读课。

整个课堂不需要我说一句话,课堂上只听到“哗哗”的翻书声和“沙沙”的写字声。

我非常享受这样的课堂,他们那么投入,那么会阅读,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高中生物一般在高二才开始开课,课时非常紧张,通常到了高三第一学期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讲完,在课时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我还让孩子们自行阅读,因此受到了不少质疑,但我依然坚持。

我觉得于生物学科而言,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需要孩子们认真细致地去阅读教材。

起初,我是将阅读教材作为课下作业来布置,但是,学生们不认为阅读是作业,他们认为只有写到纸上的,老师要收上去批阅的才叫作业,所以他们不当回事儿。

当我把阅读拿到课堂时,这种阅读就会有了氛围,有了感觉,有了效果。

孩子们渐渐习惯并喜欢上了这样一种学习方式,有不少孩子还建议延长生物课的阅读课时。

当然,在阅读中他们会遇到很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好在我们的教室中有大量的学科图书,于是,孩子们就有了丰富而重要的学习资源。

这些图书拓展了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和学习范围,他们课上可以随意翻阅,课下也可以借走,用一周的时间去阅读。

模型建构课。

生物学是比较抽象和微观的,对于这些内容,即使阅读也很难去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模型建构课来帮助孩子加深理解和领悟。

模型建构课,就是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去摆一摆、拼一拼、做一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抽象的生物概念就变得具体了,变得可观、可感而且可爱了。

细胞我们是见不到的,细胞的分裂过程我们自然也看不到,比如手划伤了,愈合后的皮肤上产生了新细胞,细胞数量在增加,但遗传性质不变。

在教学这个章节时以前我这样做:先带他们去看投影片和视频资料等,然后后带着孩子一起去画图,他们弄懂以后,我会编一个顺口溜,告诉他们细胞是怎么变化的,最后出几道题目加以巩固,这部分知识就基本掌握了。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读后感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读后感

《从教走向学一…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读后感每次备课写到教学目标的时候,我罗列的都是本节课需要讲透或者涉及到的知识点,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往往是一带而过的,我一直都认为,能力目标不是在新课传授中达到的,而是在平时训练中形成的,情感目标不可控,依赖于教师本身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以及孩子的情绪状态,感兴趣程度等。

可是在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时发现,它特别强调的三维目标与自己认知相去甚远。

在这种困惑的状态下我打开了王春易老师的《从教走向学》。

全书一共分为7个章节,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则是本书中的第四章节: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书阐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高度依赖于教师,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主导实施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形成教学评价。

而学习目标是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

王老师通过不同的实例,让读者展示了如何设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该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描述的语言也要让学生看得懂,看得明白,同时描述的行为要具体些,易操作。

学习目标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具有可视性,其学习结果也能可测量。

本章节的第三小节的观点是,教学目标定位于落实核心素养,则要通过一些引导性问题和学习任务,转化成学习目标。

在阅读这个章节时,让我不断地联想起我们课题组提出的“三阶七步”教学模式。

“三阶”指深度解读,深度设计与深度评价。

“七步”是指:一,选定学习主题;二,确定学习目标;三,导入主题,预备和激活先知;四,听前对话,获取新知;五,听中对话,深度加工;六,听后对话,迁移创新;七,开展持续性评价。

“三阶七步”教学模式与王春易老师的理念一致。

都是通过深度解读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然后深度设计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和任务,指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引起知识迁移,开展可量化的评价机制。

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上,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式,都要发生转变。

我们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让知识发挥它最大的价值,让学生成为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

王春易简介课件

王春易简介课件

王春易简介
1988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 1988—2003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担任生物老师 33岁就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王春易是全国模 范教师、省部级劳动模范 2003—2012,王春易在北京十一学校
全国掀起了学习新老师王春易的热潮
•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面过的教育
好还是中国的教育好? • 一个能得到美国中学校长赞美的老师,你 就可以想象她有多优秀了?
同学们,当你们毕业时打算怎么处置大学的专业课 教材?
• 有没有想过当你登上三尺讲台时还要再去看这些书?
• 或者有没有同学看到自己的中学老师再读大学生物教材?
• 大家都知道生物是一个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但是在中考、高考的重压下,中学几乎是 不开实验的。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王老师 是怎么做的?
我现在给大家看一些王老师的语录,请同学们看完之后说一 下自己的感受
学习完王老师的教学方法,你自己 有什么感悟呢?请下课后写出自己 的教师生涯计划

谢谢
王春易简介
主讲人:许换平
我已经获得了这么多荣誉,猜猜我的样子 猜对有奖哦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十一学校生物教师 ,海 淀区优秀教师,区师德标兵,区科技标兵,市学 科带头人,全国模范教师
哦虽 。说 多我 晒有 几很 张多 我荣 的誉 照, 片但 给我 你其 们实 。很 年 轻

• 不 知 道 你 猜 对 了 没 有 ?
1、高考成绩对学生来说,当然重要。但从他们的一生来看,热爱生命、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不是更重要吗?
2、做教师,就应该一切都从学生出发,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着想。
.3.从实验中找到知识,知识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知识,知识就成了点
缀。、Βιβλιοθήκη 4、自主学习,绝对不是自己学习,教师要学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情

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一字之差,但其中的艰难曲折,却让王春易感慨良多:“长久以来,在我的头脑中,学科教学和学科教育就是一回事,都是上好课,都是讲好一本教材。当我讲得越来越好的时候,我一直想超越学科本位,今天我找到了那条路,那就是不仅要做学科教学,更要做学科教育。”而这种变革,从课堂开始。“小组合作探究”、“单元教学”……在王春易的课堂上,学生开始质疑、辩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尤其是2010年9月,王春易的学科教室诞生了,她开始有意识地还原生物教学的科学本质,将大量的实验引入课堂,引导学生通过做实验获取生物学知识。动手做大家都很兴奋,学生做的果酒味道很香,做的泡菜味道可口。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做微观实验,学会了在课下进行观察和统计,学会了定量分析。将近30个分组实验做下来,学生的实验操作越来越规范,实验结果越来越尊重事实,实验报告也开始写得有模有样,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范文]

[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范文]

[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范文]北京市十一学校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1952年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

关于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有哪些呢下面整理了关于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供你参考。

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篇一七月下旬,学校组织了我们向北京十一学校学习的培训活动。

为期五天的学习,我们收获良多。

我深刻地感受到这所学校的魅力以及时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的教育模式也十分值得我们去借鉴、吸收、消化、应用。

近几年来,北京市十一学校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和谐发展之路,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并创造了优秀的办学业绩。

北京市十一学校成立于1952年,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

学校占地234亩,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是一所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优质中学。

20__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__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

20__年2月27日,教育部第一次在高中校园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介绍和推广该校高中课程改革和创新育人模式的经验。

第一天的学习是从十一学校主管课程改革的副校长秦建云主讲《从问题出发构建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课程体系》开始的。

他从目前的教育现状的几点问题出发,谈及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他还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评价、课堂教育形式、课堂教学环境等五方面讲述了具体变革的尺度和相应措施。

我的之前的教学理念受到了彻底的颠覆。

的确学生是学出来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潜意识和暗藏能量,适宜学生个体需求让兴趣指引、增强责任、磨练意志,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一上午三个多小时的报告,秦校长滔滔不绝,有理有据,幽默风趣,深深地感染了所有学员,也使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作用和教学理念。

秦校长说,教育改革可以先从学校中容易、切实可行、学生最迫切的方面开始。

北京市十一学校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老师语录

北京市十一学校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老师语录

北京市十一学校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语录1.教师要从自我表演的“独角戏”戏台上悄悄隐退,转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主角。

2.知识不是我教的,要靠你们自己找到它,。

3.老师的功夫就在于寻找生活与生物的结合点,打比方、举例子,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并最终引导学生将思考落在理论与知识上。

4.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会怎么描绘它?除了好美啊,还有词吗?缺乏人文知识的生活会少了许多乐趣与韵味。

5.在只崇尚分数的课堂上,师生无法产生智慧的交流。

来到我的教室,学会生物知识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

学生真正要学习的是一种学习的素养和对人生的态度。

6.快节奏的教学和高考分数的压力很容易把老师耗尽。

如果没有多种学习的滋养,老师拿什么来充实生活,又拿什么展示给学生?7.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8.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喜欢课堂,甚至享受课堂,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升能力,掌握一种自觉和主动的学习方法。

驾驭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了,知识的掌握和成绩的提升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当然,说来容易,改革的过程的确会有诸多挑战。

9.高考成绩对学生来说,当然重要。

但从他们的一生来看,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不是更重要吗?10.自主学习,绝对不是自己学习,教师要学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情境,搭建一个好的学习平台。

11.不求新知的老师,年年爬起来卖旧货,总依赖于那一点东西,骗不了学生。

12.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钻研?首先你得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啊。

你要是讲起生物知识来,神采飞扬,博学多闻,哪能得不到学生的崇拜和敬仰?哪能不感染他?13.表演式的公开课,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

学生成了为教师服务的道具,毫无尊重可言,这不是对学生的伤害吗?12.做教师,就应该一切都从学生出发,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着想。

13.从实验中找到知识,知识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知识,知识就成了点缀。

14.教育的终极目标,永远都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他们快乐的成长,全面的发展!15.我觉得学习是一种心如止水、需要静下来的事儿。

读书笔记《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读书笔记《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读书笔记《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第一篇:读书笔记《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用整个的“人”去教学----向课堂注入更多的感情和尊重而非更多的知识作为一名刚踏上讲台的新手而言,我向往王春易老师那样的课堂,“充满创造力,激情无限,幸福感极强”,其实我想不仅是我,任何一位老师都渴望达到这样登峰造极的地步。

看了王老师的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我不禁自惭形秽,我不知道一个教了二十多年在三十九岁时就能成为北京市特级教师的老师哪里来那么大的毅力能坚持把讲了无数遍的滚瓜烂熟的教材备了一遍又一遍,而且坚持每一次都会有所不同,新老师都做不到的她都做到了。

我不知道她怎么能挤出这么多的时间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给她的家人上一遍或是自己对着镜子讲一遍,自己预设学生的反应和问题,把每一节课都当做公开课来反复备,反复摸索。

更让我感到钦佩和敬仰的是她对于教学的看法,一项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的教师都认为自己很爱学生,而让人惊愕的是只有百分之十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很爱他们。

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每天苦口婆心、费心费力地督促学生、鼓励学生,一道题可以不厌其烦地讲个两遍三遍甚至是更多,生怕他们记不住,懒得记,有时还恨铁不成钢地激励他们,感叹自己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一项职业,到头来却只感动了自己一个人?而学生对老师有的仅剩下表面的尊重,有些甚至尊重都谈不上,很多人会觉得他们不是为自己而学,而是被迫为家长学,为老师学,他们觉得老师每天上课歇斯底里地讲,他们就象征性地坐在下面欣赏上面的“独角戏”,想听的话会给个耳朵,不想听的话便我行我素,自己在台下演小戏或寻周公。

教师和学生感觉就像是互相对立的两大阵营,双方都在斡旋于学与不学之间。

在我自己的课堂上也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他们现在是处在生命最美好的阶段,他们要做的是在这一阶段做一些最美好的不会让自己此生后悔的事情,多年后他们就会觉得快下课时大家一起翘首企盼窗外等着踩着铃冲出教室的时光是多么美好,就会多么想那一刻能慢一点再慢一点,要珍惜这最美好的中学时代……而他们给出的回应却是一笑了之。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读后感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读后感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读后感《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作者王春易。

本书针对教师面临的困惑与困难,立足课堂实践,结合数十个案例,提供众多实用的策略、工具和方法,让核心素养目标落地。

在提供落实核心素养操作框架、流程和方法的同时,书中还特别提示了应着力避免的典型误区。

教学理念:看见学生授之以渔教学相长最近有幸拜读了王春易老师的《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一书,深受启发。

本书立足核心素养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从我们教师的视角,结合已有的经验和探索,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维度、策略与方法,给我们提供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工具和脚手架,提示一些容易出现的误区。

当我拿到这本书,看到封面上的“核心素养”一词,便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呢?通过阅读与学习,我明白了,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

那么,该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呢?本书从七个维度向我们阐述了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学习与思考,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我有以下几点认识:首先,作为教师,应该从课程标准的核心地位出发,在认真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之上,将宏观的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节课的课堂上,注重单元重构,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真实体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核心素养。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清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明白,知道如何做,让学习真实发生。

不要盲目地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设计能驱动教学目标实现的、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的、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能激发学生持久思考和探究的核心任务。

第三,建立“大资源观”。

教材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

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

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
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需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

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问题解决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研究。

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

教师也需要具备终身研究的思想,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创新火花的点燃者和智慧泉水的引路人。

只有胸中有书,才能不断创新,让课堂呈现学生智慧之泉喷涌而出的胜景。

例如,特级教师XXX执教XXX的七言绝句《游园不值》,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哲理。

她引用老子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解释“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的深刻内涵。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需要教师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注重学生的整体性研究和教师的终身研究,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篇文章主要探究的是深层次的文化问题,贯穿始终的是语言的感悟、理解与应用。

这种教学方法就像一首优美的旋律,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让人深受感动、回味无穷。

这种教学方法的成功,与XXX老师深厚的专业素养密不可分。

想要
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教师必须多读书、多研究,形成深厚的专业积淀与文化底蕴。

只有根深才能XXX,“胸中有书”
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基础。

《从教走向学》读后感 豆云晓

《从教走向学》读后感   豆云晓

读从教走向学感悟豆云晓今年暑假有幸阅读了王易春老师的从教走向学这本书,收获满满。

全书共七章,从七个维度阐述了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

在第一章节中,王春易老师从课程标准谈到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与课程标准对接,同时教学目标要定位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第三节中,王春易老师重点强调了,要避免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两张皮,不能在实际教学中流于形式化,表面化。

在第二章节中,讲解了从课时教学到单元重构,王春易老师肯定了课时教学的意义:有利于知识的落实;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有利于知识堂堂清,节节清;但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依托于学科大概念,由于学科大概念的建构需要较长时间,学科大概念的理解需入,持久,课时教学难以形成学科大概念。

在第三章节中,王老师鼓励读者要跳出点,聚焦学科大概念,因为零散的知识教学,容易忽视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内在逻辑,不易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让我感悟最深的则是本书中的第四章节: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书阐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高度依赖于教师,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主导实施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形成教学评价。

而学习目标是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

本书的第五章节,讲述了从开展活动到任务驱动,需要通过真实的情节落实核心素养,设计核心任务,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实现教学目标。

第六章节阐述了从使用教材到准备资源,利用各种教学资料,丰富教学活动。

第七章谈到了从结果检测到过程评估。

评估过程中需要主要个体的差异性,同样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合理地设计出评估的广度及维度。

总之,这本书所阐述的理论及观点,都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加入了生动的案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作。

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我会把它当做北斗七星来指引我的教学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进一步完善自己。

2012北京市人民教师奖提名:王春易老师主要事迹

2012北京市人民教师奖提名:王春易老师主要事迹

2012北京市人民教师奖提名:王春易老师主要事迹王春易老师是中学生物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党员。

她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

多次在全市做公开课,研究课、新课程培训课,曾被聘请到云南、河南等省市讲学,受聘于《京华时报》高考专线做考前辅导,参与全国信息技术命题工作,多次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生物学科高中课程远程研修工作,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主编十几万字的教育教学专着。

她的教育教学事迹曾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十几家媒体报道,在北京市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被毕业的学生称为仰止的榜样、最困厄时的精神支柱;被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评价为体现了新时期特色的新老师。

一位平凡的中学生物教师,何以赢得了如此的评价和尊重?新时期,教师要永远在学习的状态里,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王春易感触颇深。

她说,新时期,教育教学的理念在变,学生在变,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就要永远处在学习的状态里,把教学当作一种生命,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

在王春易的案头,放着大学生物13门课程的全部教材。

第一版,已经被她读得发了黑,上面写的,全是密密麻麻的心得。

为扩大专业视野,她拜专家为师,专门学习植物学。

整整一年,她每个周末,来回骑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公园观察植物的生长,图文并茂,笔记做了厚厚的一本。

为搞明白“落花生”名字的由来,她就在自家的阳台上,用花盆栽种,仔细观察。

王春易拿着自己的真切体会去指导学生,从不沉迷于空洞的概念、大话和套话,学生也从中真正受益。

“听王老师的课,仿佛看到万物自在,嗅到花草芬芳!”提及王春易的课,学生们无不交口称赞。

新师爱:基于理解和尊重王春易说,“倾听是源于我发自内心地对他们的尊重。

”也因此,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处在王春易的“注意圈”里,没有人被她忽略。

读《从教走向学》有感

读《从教走向学》有感

读《从教走向学》有感扬州市文津中学杨琦近期本人拜读了王春易等编写的著作《从教走向学》,颇有感触,也体会了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上将核心素养转化为教学目标。

近日本人执教了一节市级公开课,教学内容是牛津英语七上U6Welcometotheunit。

教学目标是:学习有关食物的词汇,讨论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了解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该课题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作业:收集已经学过的食品类单词,试读食品类新单词,预习课文。

以便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只需学生尽力做好预习工作。

本节课是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我在备课时将一课内容分成四个环节:单词学习;comicStriP 学习;WeIeO n Ie对话编造;问卷调查和展示。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我在构思教学计划和做课件时一直在思考如何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节,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关注学生样态,展示教学特色1 .创设情境,多元互动首先通过浅显易懂的Freetalk—What,syourfavouritefood导入木课主题,了解学生最喜欢的食物,同时也让学生之间增进了解。

然后我设计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环节(Whichisafruit),请两名学生到主屏前,分别是游戏的两方玩家,各种食物的英文名称在游戏音乐场景中滚动掉落,学生需点击表示水果的单词,而后系统自动根据学生的正确率和点击速度给出各自的得分,全班学生都身临其境,为两名同学鼓掌。

我再给出游戏答案,请学生们跟读水果类单词,其他非水果类单词请同学们告诉我属于哪一类,比如学生最混淆的应该属于蔬菜类的IOInal0。

我将呢IeOme部分的单词全部加入了环节游戏,同时基于课本进行相应的拓展,在游戏中加入了教材未出现的词汇,如kiwifruit,mango,PeaCh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的过程
学生不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旺盛的求知欲,
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都在潜移默
化中得到提升。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实验步骤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不足之处
失败之处 我的思考
课程整合是必然
学生当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后,课时异常紧张,
学习规划书—自主学习的导航仪
• 单元内容 • 单元规划 • 单元评价
பைடு நூலகம்
• 单元检测
学习合作小组——自主学习加油站
• 营造氛围
• 培训组长
• 捆绑式评价
终结性诊断——加强过程性评价
• 模块成绩 = 模块测试成绩50% + 平时成绩50%
• 平时成绩不同单元有不同的赋分权重。
过程性评价
细胞的结构 • 阅读20% 生物的进化
• 细胞的代谢
• 细胞的生命历程
• 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 生物与环境
• 遗传的定律
•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 遗传的分子基础 • 生物的变异
• 基因工程
• 细胞工程 • 胚胎工程 • 生态工程
案例:细胞的结构
• 整合范围:两章六节的内容
• 建议课时:8课时
第一课时:细胞膜 第二课时:细胞器 第三课时:细胞核 第四课时: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五课时: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必修一:细胞呼吸 必修一:酶的作用与本质 必修一:细胞的分化
+ + +
选修一:传统发酵技术 选修一:酶的研究与应用 选修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选修一:DNA与蛋白质技术 选修三:基因工程
必修二:DNA结构与复制 + 必修二:基因工程育种 +
一学年整合了16个单元
• 细胞的物质基础 • 细胞的结构 • 生物的进化 • 内环境稳态生命活动调节
高中生物课程
高中生物课程Ⅰ
定位 提供
人文发展方向的学生
什么样的生物课程
生物课程的方式 生物课程的方式
学习
评价
高中生物课程Ⅰ
普及 获得
最基本的生物知识
最基本的学科素养
学科知识体系 生产生活实际
淡化
联系
高中生物课程Ⅰ
整合 寻找
高中生物六个模块内容
适合文科生发展内容
文科生的认知特点 更多的人文情怀
课时教学无法满足我们不断增添的实验内容与学
生活动,于是尝试着进行单元教学。
课堂变革
1 用实验验证已知 2 课时教学 用实验探究未知 单元教学
同一模块不同章节之间整合
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 细胞的生命历程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生物的变异
不同模块之间整合
问卷: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你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学会 自主 学习 55%
学会 与人 交流 55%
有了 自我 反思 意识 59%
有了 问题 意识 64%
找到 适合 学习 方法 35%
敢于 挑战 老师 48%
学习 充满 信心 33%
其他 2%
问题与困惑
14
问卷: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上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没有 学习 规划 38%
阅读 效率 较低 50%
没有 充分 利用 小组 资源 13%
没有 整理 总结 习惯 35%
只刷 题不 反思 总结 20%
没有 找到 合适 方法 20%
其他 6%
问题与困惑
14
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依旧 任重而道远......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第六课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七课时:实验:观察细胞质流动 第八课时: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案例:细胞的结构
课上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4课时 第5课时 第6课时 第7课时 阅读教材 小组交流(一) 实验:观察细胞与细胞器 实验:植物的吸水与失水 小组交流(二) 精讲与拓展(一) 精讲与拓展(二) 课下 完成阅读检测题 制作细胞膜模型 完成基础测评题 完成能力提升题 整理笔记 制作细胞模型 梳理知识框架图
大连 西湖 密云水库 天津海河
天津游学带回来的贝壳
校园中植物的识别
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观察蚯蚓的运动
系列显微镜观察活动:洋葱、番茄、白菜、香蕉、雪花梨、 口腔上皮、人体组织、细胞分裂等装片…
制作细胞模型
学生制作的细胞的模型
• 小组交流30%
• 整理笔记10%
• 实验10%
• 小组交流10% • 模型制作10% • 梳理概念图10% • 单元检测40%
• 完成配套练习10%
• 梳理概念图10%
• 单元检测40%
生物阅读课
课下阅读
模型建构课
小组讨论课
实验探究课
活动探究课
辩论课
师生交流课
变化的课堂
变化的课堂
遗传的奥秘
遗传的奥秘
遗传的奥秘
各种各样的豆子
学生带来的种子
各种各样的种子
各种各样的种子
从校园树篱下采回的苔藓
死而复生的铁线蕨
春天,采回青蛙的卵
蝌蚪只喝直饮水,很小资
倒插也能成活的绿萝
凤梨和她的孩子们
有心插柳柳成荫
景天树
别称:燕子掌、八宝
长寿花
别称:寿星花、假川莲、圣诞伽 蓝菜、矮生伽蓝菜
实验:室内——室外
实验:中学——大学
一学年完成了近30个分组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收和失水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探究酶的专一性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 植物的组织培养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α-淀粉酶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生物体维持PH稳态的机制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生理功能(营养、呼吸…)
遗传、进化
学科教室
学科教室
学科教室
学科教室
学科教室
学科教室
学科教室
自我反思
生物课程该如何实施?
14
生物课程该给学生留下什么?
自我反思
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
14
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
课堂变革
1 用实验验证已知 用实验探究未知
• 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方法、能力和情感…
• 不是学生不爱听的课要改
14
• 不是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
• 任何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都要改 • 越是爱讲、会讲的老师越要改 • 教师讲的越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就越少 • 教师讲的越清楚明白,学生自主钻研、思考、探究
的意识就越弱。
课堂变革
1 用实验验证已知 2 课时教学 3 教师讲解 用实验探究未知 单元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
• 不仅取得满意的成绩,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
个爱护环境的人,一个关爱生命的人,一个崇尚自 然的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 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动手做,学生们总是乐此不疲
动手做,学生们总是乐此不疲
学生制作的果酒,味道醇香
尝尝学生做的泡菜
实验:宏观——微观
实验:课上——课下
实验:定性——定量
假期:写满黑板的管理记录
离校前:重新整理图书
• 不要动! • 不要着急! • 我们去旅游了!
教师节:收到了不同以往的反馈
高三学生 张梦飞 大学生活的第一周,我就非常适应。 当我的同学还在宿舍内抱怨的时候,当我的 伙伴还在无所适从的时候,我的规划表很快
就设计出来了,甚至细致到了“小时”。
教师节:收到了不同以往的反馈
豆豆生长日记
王曼昕说: 生物实验真的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要有好多控制 变量啊... ... 种东西做实验什么的都特别有意义,当自己种的东 西健康的生长时自己心里也特别开心。
学习方式改变
学习方式改变
学习方式改变
收获了分数,更有分数以外的收获
• 6月9日:依旧有来教室自习的学生
放假前:一天来了六批学生
学生制作的细胞的模型
解剖一个鸡心,观察心脏的结构
解剖一个蛋,观察鸟卵的结构
解剖鸡翅,探索动物的运动
探究小龙虾与环境适应的特点
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小小花生蕴含着这么多能量—火炬传递
测定食物中含有的能量
探究花生的变异
探索进化之谜
探索进化之谜
探索进化之谜
遗传的奥秘
遗传的奥秘
高三学生 晋思奇 我在大学里见识的越多,我就越感谢十一, 感谢各位老师,是母校,是老师辛苦栽培成 就了我的今天。感谢十一!感谢老师!
自我反思
14
是学科教育让我们有了如此不同以往, 如此温暖的收获,这比他们考了660分、 680分更让人欣慰,这是什么样的录取通 知书也换不来的收获……
问题与困惑
14
符合
渗透
高中生物课程Ⅰ
单元一:生物与营养
单元二:生物与健康
单元三:生物与环境
话题1、2 话题1、2、3、4、5 话题1、2、3 话题1、2、3 话题1、2、3 话题1、2
JUST DO IT
单元四:生物与科技
单元五:生物与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