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精神的融合
浅谈德育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作用
![浅谈德育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136aa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b.png)
浅谈德育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作用摘要:素质教育将德育摆在重要位置,德育作为指引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习惯、和谐发展重要教育形式,基于“五育融合”涌入各学科教学改革浪潮,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成为教师需解决素质教育难题之一。
有些语文教师将德育与本学科教学活动区分开来,弱化语文学科德育功能,未能肩负德育重担,有碍小学生综合素养和谐发展。
基于此,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立足小学语文学科探析德育渗透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小学语文对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教学;融合作用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引言接受德育学生能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用道德标准、行为规范、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利于培育小学生社会性,树立正确“三观”,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增强合作能力、人文修养、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现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德育教育目标。
然而,有些语文教师将德育与本学科教学活动区分开来,弱化语文学科德育功能,未能肩负德育重担,有碍小学生综合素养和谐发展。
基于此,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立足小学语文学科探析德育渗透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必要性1.1提升教师素质教育水平素质教育以学生诸多方面同步发展为目标指引教师展开教书育人活动,除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心健康外,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亦属于关键,这关乎全民族素质的提升。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书写华章的“执笔者”,只有小学生道德修养较高,认同社会主义,树立“四个意识”,才能下笔有力,创造美好未来,为此语文教师要突出素质教育未来性、发展性、全面性特点,在教学中能渗透德育,提升自身素质教育水平,在正确教学观、学生观指引下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2统筹与利用语文教育资源语文是学生学习一切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它具有包容性、人文性、工具性,不仅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还能在开放的文化视野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4b9bda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5.png)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德育则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和道德修养的关键环节。
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思想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诵读、背诵、默写、讲解”等教学活动,可以渗透道德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修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懂得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促进德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在促进德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修养。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可以让学生了解忠、义、礼、智等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正义和勇气的追求。
语文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影响其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通过写作和演讲等活动,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在思考问题时也更容易考虑到道德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在欣赏美文的过程中感受到善良、美好和真实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操。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德育的载体。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正面的文化和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品格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2.2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方式包括多种途径,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元素,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加强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学习人物的品德修养,让他们在赏析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伟大,从而内化这些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3bf3b84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c.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情感态度。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融合的方式:
1.文学作品的选择: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和积极价值观的文学作品,
如寓言故事、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课文内容的挑选:在编写教材和设计课程时,可以选择一些涵盖道德、情感、人生等方
面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美、学会善、树立信念。
3.课堂教学的引导: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展示相关图片、进行讨论等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并引导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感悟、去体验、去表达。
4.作文教学的引导: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些有关生活、友情、家庭、责任等方面
的写作题目,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情感和道德修养。
5.口语表达的引导: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表演、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
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以上方式的融合,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帮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和道德修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的优化整合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的优化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b1b78fb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a.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的优化整合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德育、智育和美育是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智育是培养学生的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整合这三方面,优化教学效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关于优化整合的建议。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途径。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文的创设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情感上感同身受,领悟到人生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修养和礼仪规范,培养学生成为有情怀、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人翁。
智育在语文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学应该既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要求学生具备辨析和分析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
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还要求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美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诵、默写和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鲜活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和灵动的笔触,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美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要实现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优化整合,需要教师付出持久的努力。
教师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要善于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场景。
教师要注重情感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
优化整合德育、智育和美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95430fe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2.png)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仅传授孩子语文知识,同时也起到传递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精神等美好价值观念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互动作用,实现有效融合,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孩子的目的。
1、文本选择语文教学重在文本,文本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小学语文中德育教育的成效。
教材需要从孩子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选取生动活泼、贴近孩子生活、引导家庭美德、社会美德等多方面的文本。
而不是让孩子接触偏向于故事、动画片等虚幻的文本。
这种文本可以让孩子通过语言了解社会、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2、课程设置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不会是短时间的事情,而是需要进行全过程上的设计,对于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个具体生活场景都要进行德育渗透。
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有关的课本、课外阅读、课堂演讲、小组话题讨论等课程活动,帮助学生培养道德意识、社会意识,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德育的载体。
3、课堂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实现有效的融合,需要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
在学习文本的时候,可以借助教材或其他文献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和处事思路等,从而引导他们学习和模仿优秀的社会和亲情关系。
要注意的是,在课堂实践中不能够生硬地灌输道德常识,而要巧妙引导。
4、师生相处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对于教育成效有着很大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单独面对个体学生情况,鼓励他们向身边模范人物学习,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从而获得精神的激励。
1、全面发展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互贯通,不仅仅能够传授文化知识,还能够学习公德和自律精神等德育能力。
这样一来,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加强他们思维和手工生产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他们的道德和自律精神,展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及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及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2967f6c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4.png)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及德育渗透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德育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德育的渗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将德育理念融入是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激发彼此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合作共赢。
德育渗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道德观念。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并逐步培养出团结友爱、互助互谅的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结合德育理念,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引言】2. 正文2.1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分享思考,互相帮助,通过相互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德育渗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德育渗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融入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融入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edbd91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a.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融入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融入策略是一种广泛被采用的教学方法。
德育融入策略旨在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素养,提高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德育。
一、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小学是孩子人生道德观念及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名人事迹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思考。
其次,可以设置课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互动,感悟道德,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等,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和奉献精神。
二、德育与语文知识融合德育与语文知识的融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本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揭示人物道德品质的经典故事,让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及其背后的道德信念,思考如何将这些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堂上传授一些道德知识,如诚实守信、友善相处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道德教育的同时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德育融入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教师可以设定一系列富有道德意义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道德情操。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和分析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不仅仅学习到语文知识,同时也在实践中培养了道德品质,如合作、关爱和负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融入策略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
通过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将德育与语文知识相结合,并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意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加注重品德修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4cd63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3.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而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语文课程也拥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是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语文阅读与德育有机融合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内容之一。
而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故事中所具有的道德教育内涵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如《小兔乖乖》、《孔雀开屏》等具有鲜明道德教育色彩的故事,进行深度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其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和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悟出“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
二、语文写作与德育内涵结合语文写作是以语言为工具,展示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笔者的教学中,常会以“让学生爱祖国、语言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等为主题,撰写小作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自己的心中所想所想,并在写作过程中让学生深化对命题主题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个过程,既是语文教育过程,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过程。
在语文写作中,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点评、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培养道德情感,让学生知识和道德的成就相互促进,达到综合德育的效果。
三、课堂讲解与个人修养并重课堂上,作为教师既要在语文知识的讲述方面下力气,也要在对学生人文修养的培养上下一番功夫。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意识到语文教育的德育价值,以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智慧为目标,在重点难点的解释过程中,适当融入德育内涵,让学生有意识地从中获取道德成长的机会。
例如,当讲解一则“大雁做爱心”的故事时,可以就文中叙发生的丰富感情来明确表达“爱的力量”和“团结一心”的道德认知。
同时,还可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及现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信息与事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知并积累道德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e0ef8e9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2.png)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和阅读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文将从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渗透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是培养学生情感、精神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了解不同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
德育渗透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外界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较强,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人生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认知和态度,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德育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学素养。
语文阅读不仅仅是理解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技能训练,更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增加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许多途径可以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是最重要的渗透者。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作为学生的榜样,积极向上、正直诚实,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处世。
通过言传和身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阅读材料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
教师应该精心挑选文学作品和语文课文,让学生接触到真善美,感受人生的情感和人性的复杂,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人物性格、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的分析和反思。
学生也是德育渗透的主体,他们应该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培养自身的美好情感和良好的品德。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德育渗透。
可以通过讲解和引导进行。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文学作品的背景、人物性格、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讲解和引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感悟其中的美好情感和道德意蕴。
立足课程立德树人——德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融合策略
![立足课程立德树人——德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融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b85870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4.png)
立足课程立德树人——德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融合策略摘要:为了达成小学德育目标,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德育渗透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渗透意识,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展现教材的德育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将教材与德育进行融合,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避免单调乏味的说教,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德育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课程融合;立德树人前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科渗透这种方式是十分有效的,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高尚情操,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教育教学中德育方式的选择非常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强化说服力,让学生方便理解。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的进行实践探索,按照小学语文学科的特征,将德育融入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一、在审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中渗透德育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了解课文背景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树立优秀的品德和意识,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课题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教师在讲授每一堂课时,必须与课文题目进行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从题目的角度入手,对文章进行初步认识,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印象。
同时,对文章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充分体会文章的内涵。
例如,在对《飞夺泸定桥》这部分进行讲授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初步推测文章讲述的故事内容:思考是如何攻取的泸定桥?在飞夺的过程中,红军又遭遇了哪些困难?红军最终取得胜利又说明了什么?提出问题后,为学生展示《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之后仔细阅读课文,确认问题的答案,使学生认识到红军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夺取胜利的革命精神。
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论文
![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4f604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7.png)
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论文一、引言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日益受到重视。
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语文素养。
二、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必要性1.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其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
3.德育与语文学科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三、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策略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古诗文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德育情感。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德育。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道德判断能力。
3.注重实践,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实践活动。
(1)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道德素养。
(2)组织各类语文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
四、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保障措施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和能力。
2.完善德育与语文学科融合的评价机制,确保融合教育的有效实施。
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德育与语文学科融合。
4.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为德育与语文学科融合提供有力支持。
五、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具体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以《灰雀》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灰雀》是一篇描写灰雀与小朋友之间友谊的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灰雀对朋友的真挚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友谊的品质。
浅谈品德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机融合
![浅谈品德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机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c68efe207375a417866f8fc0.png)
中,对学 生的德育教育 仅 靠课 堂是不够 ,可 以是阅读资料 ,
可 以是 作 画 , 可 以 是 观
察等。比如, 在学完 《 搭 石 》一课后 ,我 给学生 布置作业 :课后 去用 心 河
一
的美,他主动帮同学修 奎
好 了椅子 。有 的说 :我 发现 了校 园里 的美,校 王
教学是 一项很 有技术 性的工作 ,并不 只是简 单 的打开课本 ,教授几个字句而 已。作为一名优 秀的教 师必须要懂得如何提高学生 的学 习兴趣和 思维能力 ,要想真正 的提高学生 的学 习兴趣,就 必须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 要 打破传统的 以书为主 的框架教学方式 ,要积极 的把书本里的 内容和真实 的生活环境相融合 ,使 学 生的学习思维与现实生活 的现状建立起 紧密 的 联 系。 、 综 上所述 , 随着教育改革 的进步 ,教育发展 也受 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通过新课改在全 国各地 广泛 的实施,初 中科 学课堂教学 目前存在 的问题 也 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要想真正实现初 中科学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 ,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 , 教 师要 积极的和学生沟通 ,努力的改变 以往枯燥 的教学环境 ,让课堂教学结合实际生活 ,让学生 们 学 到 的 知 识 能 很 好 在 现 实 生 活 中得 以运 用 ,最 终让科学课堂教学得到真正的有效发展 。 参考文献 : [ 1 ]汪澜 . 改革 中学实验 ,培 养 学生创新 意 识[ J ] . 成 宁 学 院学 报 ,2 0 0 5 ( 6 ) :l 3 8 - 1 4 2 [ 2 ] 王延芳 . 浅谈新课程理念 下的高 中化学实 验教 学 [ J ] . 延边 教 育学 院学报 ,2 0 0 7 ( 4 ) :1 l 1 —
谈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合的作用
![谈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合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9f473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4.png)
762020.05课程与教学Kechengyujiaoxue[摘 要]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文这一学科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作用很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运用好语文学科中的德育资源。
德育渗透对学生将来乃至一生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 小学语文 学科教学 融合 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进行德育融合,主要是语文老师在施教过程当中,能够融合语文教材当中涉及到的德育内容、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等良好品德,让小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当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通过这样的学科融合,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小学生,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素养的提升。
一、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合的作用1.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日益发展的当今,素质教育备受关注。
这就需要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融合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小学生们思想还比较幼稚,他们都比较听老师的话,也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果在此过程当中,语文老师能够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当中的德育资源,对小学生加以适时指导,这样就会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合能够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有着中华民族博大的精神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古诗词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如果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能够科学运用语文教材当中的知识,为小学生们传承正确的思想和精神,就能谈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合的作用福建省福州市鼓山苑小学 熊水莲够帮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3.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合有利于老师提升教学能力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需要教会小学生们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给小学生们传授古今优秀的文化,提升小学生们的道德素养,这符合了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
作为语文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当中要融合相应的德育内容,这样就会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入](https://img.taocdn.com/s3/m/685abd4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6.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入作者:张西安来源:《新课程》2024年第13期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教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
德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不仅关乎个人品质的塑造,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基石。
语文教学作为传承文化、培育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教师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德育资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以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德育提供了极佳的切入点。
通过对圆明园辉煌与荒芜的鲜明对比描写,这篇课文不仅讲述了一个历史事件,而且更深层次地触及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
教学中,教师可深挖课文中蕴含的德育要素,引导学生在情感共鸣中体悟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使命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创设情境,营造历史共情的教学氛围《圆明园的毁灭》融入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为学生的德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文章通过结构紧密、情感丰富的叙述向学生展示了圆明园从辉煌到毁灭的历史变迁,这不仅是对国家历史的回顾,而且是对民族情感的唤醒。
为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在融入德育的过程中,教师重视情境创设,营造了充满历史共情的教学氛围,从而深化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引发他们对爱国主义的深刻感悟。
(一)课前准备与预习引导首先,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感知文章的大致信息,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参与讨论和活动。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资料,了解其文化和历史意义,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二)情境导入与历史共情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圆明园往日辉煌与被毁后荒芜的图片,利用视觉冲击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同时,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生活在圆明园辉煌时期,询问他们身处那个时代,可能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共情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2faf0d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8.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承担着传播知识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双重责任。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文本材料。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名人传记等,这些材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传递道德教育。
例如,通过《乌鸦喝水》这一寓言故事,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坚持不懈和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二、在课堂讨论中渗透德育教育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文本内容,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德育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学习《小红帽》的过程中,可以讨论“为什么不能轻信陌生人?”、“遇到危险时应该怎么办?”等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三、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将德育教育自然融入语文教学中。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和道德选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创意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和道德意识。
四、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育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的学习,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与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体验和实践所学到的道德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五、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
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浅谈 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融合
![浅谈 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60c8a099312b3169a451a4e0.png)
浅谈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融合摘要:语文作为汉语学习的基础性教材之一,其蕴含了深刻的意义,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思想,就是要教师通过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理解课本文词段意、汉语拼音的学习来学习知识。
而语文课文色彩丰富、词藻华丽,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学习,可以丰富自身精神世界,这也是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德育思想;小学语文;教材?前言:在教学中,德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将德育引入学生课堂,对学生个人品德塑造、价值观念树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德育,教师可以更直接地融入学生生活,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想法,从而对症下药。
?一、德育思想的内涵及特点德育,就是教师言传身教,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教師要想完善学生人格,必须从德育着手,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坚守自身道德底线,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1.德育具有灵活性。
德育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所经历的一切都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特点,开启了学生智慧的大脑,善于利用每个学生的弱点和优势,帮助学生找到并坚信自己的优势,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关键因素。
?2.德育具有稳定性。
德育为培养人才而建立,自身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皆符合当代学生学习的环境,并具有很强的实践可操作性,是学生基本素质养成的桥梁。
?3.德育具有发展性。
在小学,教师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因而德育在这期间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甚至是在社会上,德育对于人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要想成为对社会及国家有用的人,德育首先会作为其考量的标准。
?二、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孩子刚刚进入校园,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尤其是对身边人的一举一动尤为敏感,因此,这一阶段,在学校就需要教师作为模范,指引小学生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校园周边的环境更会对学生后天行为的养成造成很大的影响。
作为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去感染学生,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效果。
德育,润物无声——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的有效融合
![德育,润物无声——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的有效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e35082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f.png)
德育,润物无声——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的有效融合发布时间:2023-05-29T07:45:22.506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4月总第447期作者:孙晨曦[导读] 小学语文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教材中入选的作品题材广泛,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价值。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小学226400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中发挥着多重奠基功能。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德育教育,是激发语文课程潜在育人活力的重要方式。
本文尝试从挖掘教材德育素材、借助读写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旨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展现语文的魅力和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融合策略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教育教学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不仅要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学校德育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语文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为遵旨,为开展德育融合提供了载体。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有效渗透德育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教材中入选的作品题材广泛,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价值。
作品中主人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强化教育责任意识,深刻钻研语文教材,挖掘课文中隐含的德育元素,将其融入语文课堂实施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
其次,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在恰当的教学环节渗透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巩固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陶罐与铁罐”时,在课文精读环节,教师可以聚焦课文中陶罐与铁罐之间的争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https://img.taocdn.com/s3/m/ec29706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0.png)
管理篇•德育天地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陈莉(苏州市新康实验小学,江苏苏州)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
如何使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为此,从挖掘教材渗透德育、作文教学融入德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三个方面浅谈这一观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一、挖掘教材,渗透德育当我们翻开语文课本的时候,一个个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字、一句句跳动生命旋律的话语、一首首闪耀情感光芒的诗歌便迈着轻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这一字、一文、一篇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笔墨横姿,不仅具有文学性、多样性,还具有启发性、思想性。
学习《师恩难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师生情,从而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品质;在学习《长江之歌》《三亚落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学习《轮椅上的霍金》时,教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坚强的力量,从而培养他们愈挫愈勇的精神;在学习《钱学森》《詹天佑》时,教师可以使学生领略“大国工匠”的风采,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总之,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子,并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德育。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我不仅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还注重培养他们“滴水穿石”的精神。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张图片,并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仔细地观察这些图片,并说一说图片上是什么景色。
”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一滴滴的水珠滴在了一块大石头上。
”有的学生说:“石头上有一个圆润的小洞。
”我说道:“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其次,我让学生通过自读、齐读等不同的形式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不仅明白了石头上小洞形成的原因,还从“水滴石穿”的现象中受到了启发。
再次,让学生说一说哪些人具有这种精神品质,并说说与他们有关的故事。
有的学生说:“达·芬奇学习画画时,反复练习,不辞辛苦。
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https://img.taocdn.com/s3/m/bd810ef8f61fb7360b4c6556.png)
育教育 的良好 时机 ,把 教学 内容和现实生 活很 好地结合起来 , 在
现 实 生 活 有 着 密 切 的联 系 , 对 现 实 社 会 的 描 述 和 分 析 最 容 易 走 进
胡燕妮. 浅谈在 小学语文课 中如何渗透德 育教 育[ J ] . 中国校外
基教版 , 2 0 1 1 ( 4 ) : 4 6 — 4 7 . 分析生活实际的同时就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时机。每个人都和 教 育 :
( 作 者单位
湖北省 巴东县溪丘 湾 中心 小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卑, 后来在 同学们给 她的掌声 和信心 中 , 终 于鼓起勇 气走上 了讲 引 导 作 用 。
台为同学们讲述 了一个动 听的故事 。在我们 班中就有几个像英子
德育教育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说理论教 、 空洞地描述 、 随 意的感情 宣泄 、 牵强附会地说教 , 它有着一定的凭借和时机。具有
较高人文 素养 的语 文老师 , 凭 着 自己独特 的人格魅 力 、 渊博 的学 美 有 一 定 的认 识 。 参考文献 : 识、 闪亮 的思 想 光 辉 , 吸 引着 学 生 的 目光 。语 文教 师要 善 于 捕 捉 德
一
三、 在 作 文 教 学 中渗 透 挫 折 教 育 在作文教学 中 , 我 会 设 计 一 些 便 于学 生 表 达 内心 情 感 活 动 的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与德育工作的融合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与德育工作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2196eda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f.png)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与德育工作的融合摘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都要渗透德育元素。
在小学学习生活当中,语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重点发展学生的德育品质,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小学语文知识,并且与德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
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还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独有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逐渐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道德素养。
小学学生年龄较小,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就对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与德育工作的融合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德育引言我国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教育的变革。
小学教学当中,语文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所以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融合德育教育。
传统的讲授法已经不能跟得上时代的变革,不利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为了使教师在教学当中融入德育元素,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当前小学语文学科与德育工作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1教师只注重课本内容不注重学生思想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只重点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很少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这就忽略了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更加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思考。
学生这样被动的学习很难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感兴趣才会去自主加深研究,所以学生本身的思想也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1.2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小学的语文教师年龄较大,有着很长的教学经验,所以他们在进行授课时往往会根据自身经验来进行授课。
忽略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不适应现在的学生,也没有在教学中进行正确的德育引导。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当中加入德育元素。
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却忽略了素质教育的意义,自身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精神的融合
摘要:在语文教学课堂开展德育教育是必要的,其能够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此,在进行了实践研究过程,本文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必要性,
提出了具体的渗透对策,以期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精神;融合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必要性
(一)有利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内容
虽然现在小学教学已经开始融入德育教学内容,但在德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受
多元素影响,最终导致德育教育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其主要原因是德育教育
观念虽已经深入人心,但与教学学科的融合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同时,有些教
师深感教学压力大,导致他们在备课、教学时,除了给学生讲授课文所学生字和
内容外,没能更好地将德育教学与课文进行结合。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
大德育教育的渗透才更能发挥德育教学的优势。
实际上,小学所学的课文与德育
教学关系不大,但是教师可以挖掘课文里面更深层的东西,让小学语文教学通过
德育内容更加渗透,最后使小学生所学的课文内容描述显得更直观、立体。
(二)可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增加小学生德育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有集体荣誉感。
教师将小学生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很好地融
合到一起,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效果不错的教育方法。
因此教师要根据德育教目标,为小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语文课内容,从而扩展学生的德育教学之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把握小学生的个性,全面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往往在对待新鲜事物时总会产生非
常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如果能很好地把握住
小学生的这些性格特点,然后再利用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能很好地将德育教
育传授给小学生的,但是切忌在授课时要避免“满堂灌”或者“填鸭式”这样的教学
手段。
教师在对小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能力
以及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小学生带来有实践
性的德育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要。
例如在学习《神州谣》的过程中,这篇课文以三字经儿歌形式构成,表达了祖国各个民族的情深意浓。
教师要
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或小组合作,或朗读竞赛的形式,
全面开展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要加强德育内容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爱国情怀,让学生明确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促使国家繁荣富强。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的阶段性
最初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的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小学生有更广
阔的发展空间,更加重视德育阶段性的教育性。
而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依据小学生
的年龄跨度和认知水平进行选择的,德育教育一般被分为低、中、高这几个阶段。
一般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会通过让学生观看升国旗的方式让他们初步感知德育教育,让小学生明白国旗代表着国家,升国旗时行注目礼则是对国家的尊重和对祖
国的热爱。
而对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爱国之情可以通过加强德育教育和
理性教育激发出来,从而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小学语文德育的丰富方式
(1)通过朗读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当中,教师针对容易上口且文字优美的文章,可以指导
学生带着感情来朗读,进而让学生在韵律审美的感受里塑造高尚的情操,拥有更
加美好的心灵。
(2)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渗透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
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良好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画面再现,故事导入、
活动展现、音乐渲染都是非常好的形式。
(3)通过作文训练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要有效结合教学里的德育元素,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做书面作文
写作和口头语言表达的作文训练。
在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达对
人物故事的理解,并且联系当前社会和自己的情况谈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作文
训练是学生理性思考和感性思维的一个过程,更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一个基础,学
生可以在这里结合德育需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和所看到的社会现象,识别出什么
是美丽、什么是丑恶,并产生自己的独特理解,进而为他们良好人生价值观念的
形成树立正确的方向。
(四)增加德育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比较弱,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
要深入挖掘课本里与德育有关的知识,用传统文化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路。
在
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古诗词让学生体会传统美德,让他们切实体会中
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白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并将学生的思
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
学习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的过程中,
学生能明白诗人对家人和家乡的思念,并激发出学生的感恩之心。
学习像《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古诗《从军行》这样的文章,教师可为学生树立道德学习的
榜样。
前者教会学生奋发图强、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后者让学生体会到英勇无
畏的爱国热情。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对德育的渗透,帮学生增强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进而在阅读水平提高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
段的使用也能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可向学生传播优秀的事迹,让他们以事迹当
中的人物为榜样,用榜样的力量约束他们的行为。
最后,教师可以把早读时间也
运用起来,让学生读《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不仅增加了学生课
外的阅读量,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树立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结束语
总之,结合进一步实践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对于德育渗透认识,为了不断提
高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水平,教师要重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
完善的德育教育方案,以此才能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冬丽.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34.
[2] 杨艳艳,李娟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56.
[3] 金丹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