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25课 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3篇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3篇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1我评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5课《矛和盾的集合》。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文章从语言到内容都偏于理性,这对于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疑存在理解方面的困难。
针对教材这一突出的特点,苏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发名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这一部分,这部分的教学到位了后面的识理就是水到渠成。
1、课题的呈现具有艺术性。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它的作用不可小觑。
虽然我们今天所听的是第一课时,但苏老师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课题写出来,她在课题的呈现上注重了层次性。
首先她出示图片,(1)、铅笔加橡皮等于什么?(2)、房子加什么等于房车。
(3)什么加什么等于溜冰鞋。
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融合了前面两者的优点。
这样自然引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接着出示图片,什么是矛?什么是盾?让学生猜一猜。
“矛”和“盾”这是一组反义词,同时让学生识记这两个字,将课题于巩固旧知相结合。
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矛和盾的作用,最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将矛和盾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将会如何?”至此课题才完整地呈现出来。
同时学生学文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2、问题的设计具有多维性。
有效进行课堂提问,引领学生在创造性的智力震荡中活跃气氛,调剂精神,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最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坦克同学们没见过,对他充满了好奇,问题肯定也很多。
他们想知道坦克为什么要做成铁屋子的摸样?为什么还要伸出长长的炮口或枪口?为什么会跋山涉水?等等。
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发明家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教学,变散为聚,化零为整,优化了课堂提问。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PPT课件
→
→
矛
→
→
盾
矛
矛:古代一 种兵器。长形, 尖头,安上木质 的长柄,作战时 用于直刺。
盾
盾:盾牌, 古代作战时挡御 刀箭等的武器。
读一读,记一记 矛盾 集合 手持 招架 乌龟 进攻 炮口 坦克 大显神威 左抵右挡 合二为一 庞然大物 集于一身 乱成一团
战场
比一比,组词语
持 挂
发明坦克的过程 发现问 盾太小 题 解决问 铁屋子 题
安全但不能进攻 不会跑
装上轮子 装上枪口或炮口 安上履带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紧张危 急的关头,他想 , 可是 ,对了,发明家灵 机一动, ,当然,这铁屋子还 要会跑,得 ,于是,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炮口 履带
盾 矛
铁屋子
轮子
我想对发明家说:
“
”
同学们:在日常生 活中还有什么类似 "矛"+"盾"的发明 呢
发明坦克的过程 发现问 盾太小 安全但不能进攻 题 解决问 铁屋子 装上枪口或炮口 题
发明坦克的过程 发现问 盾太小 安全但不能进攻 题 解决问 铁屋子 装上枪口或炮口 题 不会跑 装上轮子 安上履带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 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 家发明了坦克。
履带
1111111111
炮 跑
担 坦
神 伸
般 船
兵 丘
发明坦克的过程 发现 问题 解决 问题
发明坦克的过程 发现问 盾太小 题 解决问 铁屋子 题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 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 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 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 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 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 戳不到我啦!”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
1916年9月15日,英军的坦克首 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 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 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矛和盾的集合
第二课时
矛盾持般蜗坦
第七组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 往就不一样。下面这组课文,讲述了几个 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 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让我们多读读, 多想想。
矛和盾的集合
坦克
矛盾
词句
第七组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 往就不一样。下面这组课文,讲述了几个 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 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让我们多读读, 多想想。
矛盾持般蜗坦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哇哇直叫 乱成一团 集合 自卫 进攻
) ,还发现了(
பைடு நூலகம்
),它的长处是(
),不足
之处是(
)。我们把它们的长
处集于一身,发明了(
)。
再见
子
坦克上的履带是由100多块或200多 块履带板构成的,每一块履带板都制有 花纹,履带好像是坦克的无限轨道.有了 履带,坦克能在松软的河滩上行驶自如, 即使是一般汽车难以通行的地域,它凭 着这履带也可以通行,而且还能爬1米高 左右的垂直崖壁,能跨越3米左右宽的壕 沟,还能冲上30度左右的陡坡,这就是履 带的作用.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 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 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 了十公里。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 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持般 架 龟 战神 兵 退
实践题
1、学了课文,我积累了好多的词语:
人教版三年级上25课《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手持、左抵又挡、如雨点般”等词语,能正确写“矛、盾”两个字。
2.能抓住关键词语对课文进行概括。
3、有感情地朗读发明家与对手比赛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成语故事引出课题从前,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商人,为了推销他的矛和盾,他夸他的盾说到:“我的盾很坚固,任何矛都刺不破。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能刺破任何盾,”有人就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成语?板书:自相矛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矛与盾有关,揭题《矛和盾的集合》2、从图片上看,哪一个是矛,哪一个是盾?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那么当课文中的矛和盾两种互相对立的兵器再次相遇,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结果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仔细读一读这个故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带着两个要求,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A:自由读生字B:小老师领读C、齐读重点学习“矛盾、左抵又挡”3、借助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词语: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
总结:这些词语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词汇量,还能帮我们概括课文内容,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
三、深读课文,解疑生情。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感受比赛场面,品读佳句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原来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场比赛呢,请小朋友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描写比赛场面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理解如雨点般、左抵又挡、难以招架“你体会到什么?比赛很激烈如雨点般:矛的速度很快进攻力很强力量大密集②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让我们用朗读使矛的进攻更激烈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原文及教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916年9月15日,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发现问题在《论语》中记载着孔子这样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问题进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际,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来讲,这种状态叫“愤”“悱”。
这时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稍加启示引导,就可使学生豁然醒悟。
而学生的“愤”“悱”又必须以自主的阅读、思考、探索为基础。
因此,应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
二、整体感知初读质疑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学习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并提炼出两个重点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这一提炼,既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带着他们直奔文章的关键处。
此环节的设计使以后的教学呈辐射状,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三、以疑促读交流感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5 矛与盾的集合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 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 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 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 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 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 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 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矛和盾为 什么要结合呢?
讨论、交流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 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 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矛和盾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 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 进攻的“矛”(枪、炮),再 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让它会动。
交流故事 拓展延伸
交流课前搜集到的
产生了“发明要家是的有故一事种。蘸水笔与
我会读:
矛 盾持
般 蜗坦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 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研读: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 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小组合作学习: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 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 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 你什么启发?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 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 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 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 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 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 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履带是由主动轮驱动、围绕着主动轮、 负重轮、诱导轮和托带轮的柔性链环。坦 克之所以能爬陡坡,涉深水,穿沼泽,过 田野,驰骋战场无所阻挡,是因为它有两 条特殊的履带,人们常称之为坦克的“无限 轨道”或坦克“自带的路”。
语文三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精品课件(22张)
是的,谁善于把别 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谁就会是胜利者。
本文小结: 取长补短显神威 强强联手走天下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 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 还是难以招架。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
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 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chuō)不 到我啦!”
困个铁屋子就好了。 困难2:自己变成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
25 矛和盾的集合
矛 集 盾持 般架龟 攻炮神 退 兵 坦
集合 紧张 战场 大显神威 固然 胜利 炮口 乱成一团 长处 进攻 坦克 合二为一
德国兵头头一一回回见到这庞 然庞大然物大,物吓得哇哇哇直直叫叫,乱 成乱一成团一,团一下一子下退子了十十公 里!
大显神威
盾的 自卫 矛的进攻
合二为一 坦克 大显神威
牛或乌龟。 想法2: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伸出进攻
的枪口或炮口。 困难3:铁屋子没法动,不会跑。 想法3: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盾的 自卫 矛的进攻
合二为一 坦克 大显神威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 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 利者。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 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 利者。
【部编版小学语文】25矛和盾的集合 (1)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2.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学生齐读。
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2.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
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3.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五、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a.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b.又是怎么结合的呢?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2023年《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矛进攻盾自卫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设计意图:课堂没有直接完整的呈现课题,而是借课文插图展开教学,逐步呈现课题,让学生在“说、写、猜”的活动中轻松有趣的走进文本。
“矛”和“盾”这两个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这两个字的字形又有一定难度,意思也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通过看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语境中掌握“矛”和“盾”,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同时,教师的板书示范,化解了字形的难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
作战时用于直刺。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把矛和盾集合起来,发明坦克的过程,说明了“谁 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má o 矛盾 bān 一般
chí 坚持
jià 招架
jí 集合 gōng 进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矛 . ( máo )盾 . ( dùn) 手持( chí ) . 雨点般 ) . ( bān
蜗 . ( wō)牛 坦 . ( tǎn )克
2.组词 埃( 尘埃 ) 唉( 唉声 ) 漉( 湿漉漉 ) 晕( 日晕 ) 鹿( 小鹿 ) 荤( 荤菜 )
3.辨字组词。 矛(矛盾 ) 予( 给予 ) 攻( 进攻 ) 故( 故乡 ) 抱(拥抱 )
炮( 炮火 )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 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盾的缺点是什么?从两个感叹句中,你体会到了发 明家怎样的心情?
太小啦!从第一个感叹句体会到发明家不满、可惜的心 情。从第二个感叹句体会到发明家喜悦的心情。
发明家钻进铁屋子之后,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 蜗牛或乌龟。
guī 乌龟
pà o 炮口
tǎn 坦克
chǎng 战场
shé n 神兵
tuì 打退
全文结构
(1-4) 发明家从矛和盾的比赛中受到启发发明了坦克 (5) 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6) 由坦克的发明引出道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当时的比赛场面是怎样的?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 以招架。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
挡,还是难以招架。”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如雨点般”说明对方的矛向发明家刺来的速度非常快。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说明了什么?
写出了当时情况非常紧急。说明了比赛的紧张激烈。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产生了一个什么想法?
为了进攻,发明家是怎样解决的
比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 枪口或炮口。
能坐在铁屋子里和别人比赛了吗?发明家又是怎 样解决的?
不能,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
又名“战车”,是具有强大直射火 力和坚固防护力的战斗车辆。它是 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于1916
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大发明坦克的过程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盾太小 铁屋子 安全但 不能进攻 装上枪 口或炮口 不会跑 装上轮子 安上履带
学完课文,你想对发明家说些什么?
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
年首次冲上战场,不怕枪弹,无所
阻挡,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 时代。
坦克的作用如何?课文怎样描写的?
大显神威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 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为什么坦克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
因为铁屋子避免了盾太小的特点,在铁屋上又安上了代替矛 的枪口或炮口,解决了不能进攻的缺点,这样矛和盾的进攻 与保护功能统一集中在坦克上,所以坦克才有这样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