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功和机械能》
《功和机械能》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功和机械能教案【引言】功和机械能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概念非常重要,不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课时安排】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1个小时。
第一部分:主题:认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功与功率,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教学目标:- 理解功及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重难点分析:-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一个难点;- 对于机械能的种类,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例如,一个持重物的人在爬楼梯,他们需要向上提供一定的力量,通过爬楼梯才能完成目标。
这个过程中,人不但做了功,而且还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势能和动能。
2. 讲解- 功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3. 练习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练习计算功和功率的公式,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并通过特定的例子来让他们了解机械能的常见类型和转化。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方法和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主题: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需要进行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要的原理;- 通过实例呈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例如,让一个学生推一个块,通过游戏的规则,让学生发现块消失后,它的能量并没有消失,仍然存在于系统中。
2. 讲解-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 练习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场景模拟,练习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
功和机械能教案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1 功【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会判断力是否做功。
3.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正确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学习内容一:力学中的功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2、P63的相关内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自学检测】1.用细绳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拉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摩擦力对木块移动起阻碍作用。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对照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讨论:1.图P11.1—2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2.图P11.1—3力没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手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下面三种情况力没有对物体做功:(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移动。
如:小孩推车,车不动,推力不做功。
(2)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并不是受到力的作用向前运动。
如: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3)直无功: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力没做功,如:小明提着水桶水平移动,拉力没有做功。
九年级物理 第15章 功与机械能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5章功与机械能复习教案【例1】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所述的力对物体做有做功的是()【拓展变式】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用10N的水平推力使其以3m/s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匀速运动了10s,则此过程中()A.重力做了3000J的功B.推力的功率为30WC.推力做了1000J的功D.摩擦力为100N【例2】中考体育跳绳项目测试中,小明同学在lmin内跳了120次,则他跳绳时的功率大约是()A.0. 5 W B.5 W C.50W D.500 W【例3】(2010江苏南通,32题)(8分)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把重为500N的箱子匀速提升5m,动滑轮的质量为8kg,不计绳重和摩擦,取g=10N/kg.(1)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2)在向上提升箱子的过程中,人对绳子的拉力为多大?(3)在向上提升箱子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例4】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
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A.W1 = W2,η1 =η 2B. W1 = W2,η1 <η 2C. W1 < W2,η1 >η 2D. W1 > W2,η1 <η2【例5】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他实验中的情景,(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J,人做的总功为_______J。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测力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_______。
【例6】(2010年广东梅州,26题)如图14所示,物体A的质量m =12kg,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 以0.1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 ,忽略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力以及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子所受的重力,并且绳子足够长。
初三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总课时: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一、复习策略1、力学中的“功”和功的原理(3)功的计算:功: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①W=F·S=Gh(克服重力做功)②W=P·t国际单位:N·m;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m(4)功的原理①内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②应用:斜面F·S=G·h(理想情况,不计摩擦)2、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有用功:必须要做的功。
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合。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1)斜面①W有用=G·h②W额外=f·S③W总=F·S=G·h+fS(2)杠杆①W有用=G物·h②W额外③W总=F·S(轮轴效率)(3)定滑轮(a)①W有用=Gh②W额外:摩擦及绳重③W总=F·S=F·h(4)定滑轮(b)①W有用=f·S物②W额外:滑轮转动摩擦③W总=F·S F=F·S物(5)动滑轮及滑轮组(a)①W有用=G物·h②W额外③W总=F·S=F·nh=(G物+G动)·h注:打“________”指不计绳重和摩擦时.(6)动滑轮及滑轮组(b)①W有用=fS物②W额外:绳重及滑轮转动摩擦③W总=F·S F=F·nS物(7)归纳特点如下:①所有机械自身摩擦均是额外功的组成部分,故对机械进行润滑一般都可以提高机械效率.②所有的有用功均等于不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③对于所有机械均有.3、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单位:功率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1)公式:.(2)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与机械效率无关)(3)机械中的功率4、机械能(1)动能:(与m、v有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中考物理复习《功和机械能》精品教案
公式 P = P = Fv 单位:1瓦 = 1焦 / 秒机第十四章功和机械能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的公式,掌握功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机械功以及怎样量度机械功的大小。
会理解和计算机械功功率. (3)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大小与那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初步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
了解动能和势能如何转化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功率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功和机械能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的 相互转化。
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三、知识梳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N)公式W =FS单位:1 焦耳=1牛 ⋅ 米表示做功快慢的量概念定义: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功和功率 功率(P)Wt有用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机械工作时 额外功: 械克服自重和摩擦做的功机械效率( η )总功: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机械效率η = W有W总m机动能V重力势能m械势能h弹性势能——形变程度能转化:动能势能四、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公式:W=FS3、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它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P=W/t二、复习内容1、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即物体受力没有移动;是物体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物体凭惯性运动。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构造以及四个冲程中能量转化,知道热值概念会用公式q=mq计算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热量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点火爆炸实验,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探究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认识燃料的热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介绍热机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社会发展关系,激励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教学难点:认识汽油机的工作循环教具: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图12—25、演示装置、汽油机模型及挂图;学生实验:铁丝,图12—32实验装置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将图12—21制成课件:行驶中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温度升高很多,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2、研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1)学生做图12—23反复弯折铁丝实验,交流感觉,判断铁丝内能是否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铁丝的内能增加是由机械能转化而来的。
再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方法能使铁丝的温度升高。
方法可能有:放在火上烧,放在热水,用砂皮摩擦,用铁锤锻打,放在太阳下晒。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哪些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进而归纳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学生弯折铁丝实验时,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弯折次数不宜太多,小心烫手。
(2)演示空气压缩引火实验,学生观察棉花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压缩气体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棉花燃烧,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空气压缩引火仪实验,能否成功取决于仪器密封性,另可通过实物投影,放大实验现象,能使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3、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实验(2)在做点火爆炸实验时,要注意滴入数滴酒精,酒精量不宜过少,另外要等酒精挥发,变成酒精蒸汽后再点火。
熊春明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习题复习课教学设计荆州市实验中学 熊春明一、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和功率的公式,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
(2)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了解 动能和势能如何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组竞赛,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和 功率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功和功率的计算,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结合实际掌握功率的计算。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学生和老师分别演示奶粉罐从斜面上滚下。
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形成强烈反差,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
这其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就跟今天所要复习的《功和机械能》有关。
(二)回顾基础知识(1) 功 W =F s(2) 功率 tW P 动能 ( m , v )(3) 机械能 重力势能 ( m , h )势能弹性势能(4)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三)将全班分为四个代表队,分别命名为“做功”代表队,“功率”代表队,“动能”代表队,“势能”代表队。
然后进行多轮答题比赛,每轮比赛由小队长推选同学参加答题,答对1 题得1分。
最终得分最高的小组成为今天比赛的第一名。
比赛开始,进入第一关:基础关。
“做功”代表队推选同学答题: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发精美卡片(1张卡片代表1分),同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并请这位同学帮我们解释原因。
如果没有回答正确,则老师帮助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功率”代表队推选同学答题:表扬和肯定。
如果没有回答正确,则老师帮助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动能”代表队推选同学答题: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发精美卡片(1张卡片代表1分),同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并请这位同学帮我们解释原因。
如果没有回答正确,则老师帮助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2
教案2: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复习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实例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机械能的概念,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3. 能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概念。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例子,如一个人提着一桶水从地面提到三楼,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做了多少功。
2. 知识点复习:(1)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功 = 力× 距离× cosθ。
(3)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作用时所做的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跳伞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
5. 知识拓展:讲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功的概念:功 = 力× 距离× cosθ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九年级下学期--《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立足于基础,从基础概念入手,循序渐进。
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让学生注重基础,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恩维能力。
精心设计习题,针对学生在做题中暴露的错误进行分析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量做了铺垫。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本章在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展开一幅由力而揭开的能量画卷,本章又是学习内能,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础,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主要讲功和机械能的内容。
通过这节课巩固功和机械能的知识,为学习下一重简单机械的内容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物理计算题已经有了较多的知识储备,功、功率这一部分知识,公式不多,公式的变形也比较饰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公式中出现的新单位比较多,有一些同学掌握起来比较吃力。
四、教学目标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什么是功率,会正确举行功、功率、“速度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2.难点:做功的两个困素,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及应用能量转化知识解释生活实例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七、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由问题“两位同学推不同的物体,谁做了功?”导入《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设计意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二)梳理基础如识,把握复习要点活动一:(1)、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学习活动1,并小组讨论,展示在多媒体上●功1、做功的必要因素:2、三种不做功的情况:3、功的符号、单位、计算。
2021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2021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以及各种功的计算方法。
2.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以及各种功率的计算方法。
3. 机械能的概念、分类和守恒定律。
4. 各种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现象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各种功和功率。
2.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分类和守恒定律,能够分析各种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各种功的计算方法,功率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现象的分析。
2. 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能的概念、分类和守恒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杠杆、滑轮、小车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功、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机械能的概念、分类和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各种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现象的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功和机械能功:概念、计算方法、各种功的计算功率:概念、计算方法、各种功率的计算机械能:概念、分类、守恒定律、转化和守恒现象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各种功和功率。
(1)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5m,施加的力为10N,求功。
(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时间为3s,求功率。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下落过程中没有空气阻力,求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现象。
2. 答案:(1)功 = 力× 距离= 10N × 5m = 50J(2)功率 = 功 / 时间= 50J / 3s ≈ 16.67W(3)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没有空气阻力,所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
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doc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功的公式、单位。
了解功的原理。
知道有用功、总功的计算方法,了解额外功的产生,知道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理解机械效率,知道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知道功率的概念、单位,理解功率的含义。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其相互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自主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归纳、总结所要的学习知识,初步学会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难点: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结构1、功:做功的两个力要因素,不做功的三种情况,W=Fs ,单位2、功的原理:理想机械3、机械效率:公式,测量方法η=(Gh/Fs) ,如何提高η4、功率:P=W/t=Fv ,与机械效率的区别5、机械能:概念,动能(m v ),重力势能(m h ),弹性势能(弹性形变)6、机械能的转化: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机械能守恒。
ηW 有用W 总=ηGh FL=ηGhFS=Gh Fh =G F =ηGhFS =Gh F2h =G 2F =ηGhFS=Gh Fnh=G nF=斜面滑轮组动滑轮定滑轮η=Gh/(Gh+fL)η=Gh/(Gh+G 轮h )动滑轮,滑轮组二、练习题1、小明用100N的力将50N的铅球掷出10m远,则在铅球抛出的过程中,人对铅球所作的功是:()A、1000JB、500JC、0JD、1500J2、下列叙述中能够提高机械效率的是()A、增加有用功B、减小机械间的摩擦C、减小总功D、使用最省力的机械3、一架匀速上升的直升飞机,它的()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C、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加D、动能不变,机械能也不变4、下列自然灾害中,主要由机械能造成的破坏的是:()A、大火烧毁房屋B、干旱使庄稼枯死C、洪水冲垮堤坝D、汽油燃烧爆炸5、用100N的力推着小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5s内小车前进了10m,则在这段时间内:⑴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多大?⑵推力做得功多少?⑶推力的功率是多大?6、一台起重机将重6000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10m高的楼房上,做的额外功是40000J,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7、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质量是500kg的物体,机械效率是70%,对滑轮组做功的总功率是7kW,则重物上升的速度是多少?8、在100m深的矿井里,每分钟积水9m3,要想不让积水存留在矿井里,应该用至少多大功率的水泵抽水?9、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猜想1: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猜想2: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力有关;’猜想3: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力都有关;猜想4: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兰兰的实验记录:10、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装置。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案1.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
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单位是焦(耳)。
2.功率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叫功率。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直接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
5.机械能,物体机械运动的量度,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6.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7.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8.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大小有关。
9.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并且遵从一定的规律。
10.水能、风能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可以用来为人类服务。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即F1L1=F2L23.滑轮周边有槽,可绕中心转动的轮子。
定滑轮的转轴固定,不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转轴随物体移动,能省一半力,不改变力的方向。
4.轮轴由轴和大轮组成,能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
一、简单机械1.为了省力,应选用动力臂长、阻力臂短的杠杆,但使用这种杠杆时,动力通过的距离要比阻力通过的距离长;阻力臂长的杠杆虽费力,但使用时,动力通过的距离比阻力通过的距离小,工作方便,在使用杠杆时,不能同时做到又省力,又少移动距离。
2.轮轴是杠杆的变形。
使用轮轴时,动力作用在轮上可省力。
3.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量由几股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量的几分之一。
4.滑轮组中动滑轮的个数为m,当绳的固定端系在动滑轮的框架上时,则“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m+1,当绳的固定端系在定滑轮的框架上时,则“承担重量”的绳子段数n=2m。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讲功和机械能教案
第12讲功和机械能一、复习目标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会用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功和功率的单位。
3、知道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及守恒定律。
4、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复习重难点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功的计算2、功率的意义及计算3、机械能及其转化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功(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3)公式:功=力X距离W=F·SW-—功—-焦(J) F--力——牛(N) S--距离——米(m)单位:焦耳(J) 1J=1N·m(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省了距离的一定费了力,费力的一定省了距离。
但力和距离的乘积(功)不变。
(5)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但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②通过了距离,但在距离的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③有力且通过距离,但力和距离的方向相互垂直。
知识点二 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P 表示。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t W P = P —功率—瓦特(W ) W —功—焦耳(J) t-时间—秒(s)(4)单位:瓦(W ) 另外还有:千(KW ) 1W=1J/s注意:做的功多不一定功率大,所用的时间短也不一定功率大;只有相等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才大。
在力F 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有Fv t F W P ===s t 知识点三 动能和势能1、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由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比较动能的大小:质量相同,速度大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动能大。
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动能不变。
2、势能(1)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由高度和质量共同决定。
中学物理九年级《功和机械能》教案设计
中学物理九年级《功和机械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o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区分动能和势能,并能计算简单情境下的动能和势能。
o掌握功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2.能力目标:o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所做的功。
o能够分析物体在不同位置时的机械能变化,以及功与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o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o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沟通能力。
o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区分及计算。
-难点:功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功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功和机械能的理解。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功和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复杂概念。
四、教学资源-教材:九年级物理课本及相关教辅材料。
-教具:投影仪、电脑、白板及白板笔。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弹簧、砝码、米尺、秒表。
-多媒体资源:功和机械能相关的动画、视频、课件。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鼓励小组内互助合作。
2.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不打断他人讲话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策略:对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的学生给予表扬,设置小组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功和机械能》
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功和机械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3)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S计算功的大小;(2)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2.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难点: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我们才能说力对物体做了功).计算公式___________,S的单位为_____,功的单位为 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一般可用公式________.注意: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举例说明二、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它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_______其国际单位是_____,简称____,符号是______.(注意正体、斜体的书写区分), 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__做功率的单位.功率是机械的主要性能之一.功率的计算公式还可写为_________,写出推导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单位是____ (“能够”是指这个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正在”做功) .三、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性势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________,动能和势能统称________.四、滚摆在上升过程中_____越来越小,_____越来越大,动能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下降过程中动能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__,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总和________.五.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反映动能大小的;试验中利用斜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应用到的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六.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判断重锤具有的势能大小,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应用到的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知识深化及注意的问题: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及计算: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我们才能说力对物体做了功.有力无距离不行,这叫“劳而无功”,有距离无力也不行,这叫“不劳无功”.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力有距离时,也可能这个力没有做功,也就是力和距离垂直时,这叫“垂直无功”.计算时也只考虑这两个因素即可.例1、(课本P58)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5m,拉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重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垂直无功)跟踪练习:1、足球运动员用50N的力踢足球,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又向前运动了50m,在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________.(可整合力的知识,此时足球不受脚的踢力)(不劳无功)2、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4N重的足球踢到25m远处,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功3000J B.做功100JC.没有做功 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做功的多少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线运动,经过了AB、BC两段路程,已知AB=BC,设AB段是光滑的,拉力F 做的功为W 1,BC段是粗糙的,拉力F 做的功为W 2,则W 1和 W 2的关系是____________.(把握要点,排除干扰)例2、放学后,小志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走完了长20m、高10m的斜坡,又登上高14m的五楼才回到家。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教案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二、讲授新课: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讲评课教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讲评课【教学目的】1.以小组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2.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结合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现象。
4.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5.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根据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判断物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变化。
3.能根据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4.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一、提出目标:教师说明本节复习内容及要求二、知识梳理:(一)组内合作交流:<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结合课本、笔记本,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梳理与回顾。
由中心发言人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还有一人主笔,主要记录知识要点和本组质疑的问题。
小组分工明确。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情况(二)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活动>本章内容分两部分进行展示,一是功和功率;二是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小组代表将本组梳理的结果呈现并解说,展示本组梳理的结果;在小组交流或小组进行补充时,各小组将自己小组质疑的问题提出,请求其他小组解决;全体同学认真倾听并踊跃补充。
<教师活动>教师及时评价,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启发点拨。
三、讲评练习题:《学苑新报》复习检测题一、二、重点错题:一、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我们要注意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⑴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和机械能知识回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3)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S计算功的大小;(2)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2.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难点: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我们才能说力对物体做了功).计算公式___________,S的单位为_____,功的单位为 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一般可用公式________.注意: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举例说明二、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它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_______其国际单位是_____,简称____,符号是______.(注意正体、斜体的书写区分), 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__做功率的单位.功率是机械的主要性能之一.功率的计算公式还可写为_________,写出推导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单位是____ (“能够”是指这个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正在”做功) .三、 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性势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________,动能和势能统称________.四、滚摆在上升过程中_____越来越小,_____越来越大,动能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下降过程中动能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__,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总和________.五.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反映动能大小的;试验中利用斜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应用到的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六.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判断重锤具有的势能大小,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应用到的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知识深化及注意的问题: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及计算: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我们才能说力对物体做了功.有力无距离不行,这叫“劳而无功”,有距离无力也不行,这叫“不劳无功”.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力有距离时,也可能这个力没有做功,也就是力和距离垂直时,这叫“垂直无功”.计算时也只考虑这两个因素即可.例1、(课本P58)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5m,拉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重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垂直无功)跟踪练习:1、足球运动员用50N的力踢足球,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又向前运动了50m,在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________.(可整合力的知识,此时足球不受脚的踢力)(不劳无功)2、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4N重的足球踢到25m远处,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功3000J B.做功100JC.没有做功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做功的多少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线运动,经过了AB、BC两段路程,已知AB=BC,设AB段是光滑的,拉力F 做的功为W 1,BC段是粗糙的,拉力F 做的功为W2,则W 1和 W 2的关系是____________.(把握要点,排除干扰)例2、放学后,小志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走完了长20m、高10m的斜坡,又登上高14m的五楼才回到家。
他在回家的路上那段路程对书包做了功?他一共对书包做了多少功?(距离和力必须是方向完全相同才能相乘)二、功率的概念理解及计算: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定义式是P=W/t.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单独的做功多少或时间长短无关.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快,但不意味着做功越多,同样也不仅仅意味着做功时间越短.例3、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既然功率是由功和时间两个物理量共同决定的,那么在进行功率计算时就不能只考虑一个量,否则就要犯简单化的错误.例4:(课本P61)甲乙二人同时开始登山,甲先到达山顶,你能判定那个人的功率大吗?为什么?(只有时间关系,不知道体重关系,无法判断做功多少,也就无法判断功率大小)跟踪练习:在一次体育课上,甲、乙两同学进行爬杆比赛,甲从某一位置匀速爬到杆顶用时9s,乙从同一位置速爬到杆顶用时10s,如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是5:6,则他们爬杆的功率之比是_________.三、功率的推导公式P=Fv 的应用:P=Fv 是教材中没有讲解的,但在很多实际问题的分析解答中运用此公式简便易行.该公式是根据功和功率的定义式推导出来的,运用该公式也必须注意F 和v的方向一致.例5、汽车司机在平路上一般驾驶得较快,当要上坡特别是上较陡的坡时,司机往往要把档位从高速档调到低速档才能顺利上坡,请问是什么原因?跟踪练习:某人在同一水平路面上用水平拉力拉同一重物匀速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第一次移动的速度为v,第二次移动的速度为2v,若分别用W 1、P 1和W 2、P 2表示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W 1=W 2,P1=P 2 B.2W 1=W 2,P 1=P 2C.W 1=W 2,2P 1=P 2 D.2W 1 =W 2,P 1=2P 2四、动能、势能的理解及能量大小的判定: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分为两种: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其中高度具有相对性,因而重力势能也具有相对性,例如山上的一块石头,稳稳地静止在山顶,对于山顶的地面来说,它的重力势能为零;但对于山脚来讲,它们之间具有高度差,石头就具有了重力势能,是能够做功的.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才叫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还与弹性物体本身的因素有关,我们一般只考虑前者即可,个别的题目需要都考虑.例6、飞行的子弹能射穿靶子,是因为它具有___能;放在阳台上的花盆有砸伤人的危险,是因为它具有____能;推开的弹簧门放手后能自动关上,是因为它具有____能;钟表里的法条拧得越紧则能够走的时间越长,是因为____越大,______越大.每个物体都有质量,所以判定一个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只要看是否运动;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只看是否具有高度差即可.判断动能大小的变化,一般看速度的变化,同理,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一般看高度的变化,因为一般情况质量是不变的.例7、从上升的气球上落下一个物体,这个物体从离开气球到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阻力)(惯性)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机械能守恒B.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守恒C.重力势能先减少后增大,动能先增大后减少,机械能守恒D.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少,动能先减少后增大,机械能守恒但有些题目也恰恰会在此设陷阱,字面不提,变化隐含其中,靠你联系实际分析得出.例8、为缓解旱情,4月份以来滇西地区多次利用直升机进行人工降雨,直升机飞在某一高度匀速直线飞行时,不断向空中抛洒“干冰”,此时直升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情况是()A.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 B.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C.动能变小,重力势能不变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隐含条件是质量的减少)五、机械能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加势能等于机械能,①只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只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例9、一质量不变的物体在空中受平衡力,则物体的机械能()A. 一定保持不变B.一定增大C.一定减少D.以上都有可能关键是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方向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判断哪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关键是判断哪种能量减少,哪种能量增大.例10、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最_____ ,势能最____;在远地点的____能最大, _____能最小;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速度变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实际生活中往往机械能是不守恒的,在做题中关键要看题目的说明条件.例11、(课本P68例题)一个儿童分别从高度相同、长度不同的两个滑梯滑下. 那一次滑到底端的速度大?课本就是从理想(忽略运动阻力,机械能守恒)和实际(机械能不守恒)两种情况讨论的跟踪练习:1、山车是一项非常惊险刺激的娱乐休闲活动(如图).不计能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机械能小于b点机械能B、a点动能最大,b点势能最大,c点机械能最大C、由a到b的过程中,动能减少,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D、由b到c的过程中,动能增大,势能减少,机械能变大六、利用图像获取信息分析问题例12、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