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主编:栾学刚《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机械的功能、动作及使用一般机械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熟悉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器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的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绪论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掌握机器的组成。

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

了解零件的强度。

了解摩擦和磨损。

2.机械零件的精度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术语、定义和相互关系;掌握孔和轴的概念;尺寸的分类定义;了解形状公差项目和基准的选用:3.杆件的静力分析掌握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了解力矩、力偶、力向一点平移的结果及应用。

熟悉约束、约束反力和受力图。

掌握平面受力时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受力的特殊情形。

4.直杆的基本变形了解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熟悉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截面法、应力、变形、应变。

了解静载荷下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

了解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了解扭转的概念。

了解外力矩的计算和扭转的计算。

熟悉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应切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了解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

了解直梁弯曲的概念。

了解弯矩图及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掌握常用截面的惯性矩和抗弯截面系数的计算。

熟悉梁的强度计算。

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

了解交变应力及疲劳的概念。

5.工程材料掌握铸铁、碳素钢及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机械工程基础 (4)》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 (4)》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40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ofmechanica1engineering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3.5课程学时数:56(48+实验8)授课对象:材料物理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金工实习等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机械设计基本知识的学科基础课。

课程主要介绍工程力学基础知识、一般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同时扼要介绍与本课程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为学习专业课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机器的组成、机器和机构、构件和零件重点与难点: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了解课程的性质、机器的组成及特征;理解机器与机构的差别;掌握零件与构件的概念。

第二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力和力系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力偶;平面任意力系重点与难点:物体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教学要求: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第三章:轴向拉伸和压缩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基本概念;内力与应力;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拉压杆的变形及强度计算重点与难点:内力、应力及许用应力的概念;拉压杆的轴力分析及强度计算教学要求:了解材料拉伸和压缩的力学性能;理解内力、应力及许用应力的基本概念,胡克定律;掌握拉压杆的轴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第四章:剪切与圆轴扭转剪切与挤压的基本概念;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条件重点与难点:外力偶和扭矩的计算;扭矩图的绘制;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教学要求:了解构件在剪切和扭转时的受力特点;掌握扭矩图的绘制,圆轴扭转时强度和刚度计算第五章:梁的弯曲弯曲的概念;梁的弯曲内力;弯曲正应力和强度计算;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梁的刚度条件;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重点与难点:梁的内力分析及最大弯矩的确定教学要求:了解梁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方法;理解弯曲的概念,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掌握梁剪力、弯矩的计算,剪力图、弯矩图的绘制,弯曲正应力强度的计算第六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重点与难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教学要求:了解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自由度的概念,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复合较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判定,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重点与难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特性;钱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较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第八章:凸轮机构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重点与难点: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特点教学要求:了解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掌握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和运动特性第九章: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教学要求:了解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应用第十章:齿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轮的加工与齿廓的根切;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直齿圆锥齿轮机构重点与难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理论和几何尺寸计算;根切的产生教学要求:了解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渐开线齿轮的切齿方法,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特点和主要几何参数;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第十一章:轮系轮系的分类;轮系功用;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与难点:定轴轮系与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学要求:了解轮系的分类、特点和作用,复合轮系的概念及其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掌握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第十二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计算准则、一般步骤;零件常用材料及其选择;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和标准化重点与难点: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教学要求: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常用材料及其特点;掌握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方法与步骤第十三章:连接螺纹连接;螺旋传动;键连接;花键连接;销连接重点与难点: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普通平键的选择和强度校核教学要求:了解键连接、销连接、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螺纹连接预紧和防松的概念;掌握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普通平键的选择和强度校核第十四章: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曲曲疲劳强度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斜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齿轮的结构设计、润滑重点与难点:齿轮传动的实效形式和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教学要求: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组成、特点和应用 场景。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分 析方法,能够绘制运动曲线图。
平面连杆机构的力分析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方法,能够计 算各构件的受力情况。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能够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机构设计。
螺纹连接结构设计
了解螺纹连接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 够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螺纹连接结构。
键连接设计
键连接类型与特点
了解常见键连接类型(如平键连接、半圆键连接、楔键连接等) 及其特点,掌握各类型键连接的适用场合。
键的选择与强度计算
熟悉常用键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键,并 掌握键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 常用机构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轴系零部件设计 • 连接与紧固件设计 • 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 • 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课程背景与意义
机械设计是制造业的基础,对于 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
要意义。
了解销孔的加工方法和装配要求,能够正确加工和装配销连接。
07
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任务书解读与选题指导
解读任务书
详细解读课程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目标、要求 和限制条件。
选题指导
提供选题建议,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兴趣和专 业方向的课题。
课题分析
帮助学生分析课题,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实施 计划。
02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设计基本概念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 通过对液压和气压传动基本知识的学习,应熟悉液压和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应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树立工程意识和标准化意识,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创新精神二、课程基本要求:机械基础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系统地进行学习,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通过对机构和零件受力分析等知识的学习,应掌握一般构件的受力分析、构件基本变形和强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和钢的热处理方法的学习,应了解机械工程常用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 通过对常用机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的学习,应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 通过对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和标准的学习,应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3、课程任务: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金属冷热加工工艺、公差配合与互换性、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机构的结构、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

初步掌握机械动力学某些基本知识。

了解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和维护等,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及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获得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适用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 《机械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机电和近机、非机专业的必修课78本大纲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各专业《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2、课程内容: 本书主要包括工程力学基础、机械工程材料基础、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等内容。

选用教材:〈机械基础〉 顾淑群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机械基础学 时:三、《机械基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TOPIC 14 轴瓦结构和轴承材料了解轴瓦的作用,轴瓦的分类,工作的条件,所选的材料轴瓦的作用,轴瓦的分类,工作的条件轴瓦的作用,工作的条件讲授2TOPIC 15 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知道滚动轴承的构造、工作的条件和方式,以及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工作的条件和方式,以及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类型代号讲授2TOPIC 16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掌握轴承的轴向固定方式,了解轴的支承结构形式,熟悉滚动轴承的配合。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电气设备安装专业72课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机械基础》是电气设备安装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1、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中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常用机构、机械零件和公差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2、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高机电方面知识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全面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机械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观念,运用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机械方面专业基础知识的认识水平,掌握一些典型的机械原理和机械结构,学习基本的机械设计概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机械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在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本课程教学应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方面(1)对理论性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懂得机械设计概论和公差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平面机构、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的基本工作原理、类型和它们的特点,了解联接中常见的结构。

(3)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的结构特点和他们中的一些计算方法,要学会设计简单的传动结构。

(4)对轴系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包括轴、轴承和联轴器及离合器等。

2、能力方面(1)熟练掌握好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懂得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机械方面问题,能运用公差和测量方面的知识,掌握其中公差、粗糙度及测量等方面的计算。

(2)掌握平面机构、凸轮机构及间歇运动机构的设计方法,能够按给定的要求进行机械结构系统的简单设计。

(3)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带传动、齿轮传动等传动结构的原始数据设计和对系统的安装和维护,了解轴、轴承部件的组合设计,懂得计算设计轴承部件中所需要注意的疲劳强度计算和轴系刚度调整措施,最后还需要懂得对轴系的维护和修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本模块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1、内容:(1)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2、要求: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零件的常用材料。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概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与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全面介绍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熟悉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术语和专业技术;- 掌握机械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能够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和评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3.1 第一章:机械工程概述- 3.1.1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3.1.2 机械工程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知识结构3.2 第二章:力学基础- 3.2.1 矢量力学- 3.2.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2.3 动力学基本定律3.3 第三章:材料力学- 3.3.1 弹性力学- 3.3.2 塑性力学- 3.3.3 疲劳与断裂力学3.4 第四章:流体力学基础- 3.4.1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假设- 3.4.2 流体静力学- 3.4.3 流体动力学3.5 第五章:热力学基础- 3.5.1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3.5.2 热力学过程与循环- 3.5.3 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3.6 第六章:电气与电子基础- 3.6.1 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 3.6.2 电机原理与应用- 3.6.3 传感器与自动控制4.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教师以PPT和板书的形式,结合实例进行课堂讲解;-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工程实验,培养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讨论: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机械系统的初步设计和实施。

5. 考核评价方法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考核:-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综合评定;-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 期中考试:对上半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笔试和计算题等形式的考核;- 期末考试:对全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理论和计算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零件的选择、设计、分析、制造和测试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机械系统。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基本知识。

2、掌握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性能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3、能够应用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进行机械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4、熟悉机械系统的测试技术,能够进行测试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机械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基本知识。

2、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性能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3、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4、机械系统的测试技术,包括测试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处理。

5、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和课外作业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课外作业和实验成绩等。

2、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3、设计作品:学生分组完成一项机械系统设计任务,通过作品展示和答辩的方式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优秀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

2、实验设备:提供各种机械零件和机械系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对机械技术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机械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理解机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机械技术基础概述–机械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机械技术的发展历程–机械技术的应用领域2.机械性能与材料力学–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力学基础知识–材料力学基础知识3.机械元件与机械零件–机械元件的分类和功能–机械零件的分类和选用4.机械制图与CAD/CAM技术–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方法–CAD/CAM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5.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及其特点6.机械测量与质量控制–机械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机械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7.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机械设计中的考虑因素8.机械工程实践与创新–机械工程实践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机械工程创新的原则和实践案例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传授机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学习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研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五、考核方式1.期中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机械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机械设计项目,并进行设计报告和现场展示,考核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4.平时表现: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学习等。

六、参考教材1.《机械技术基础教程》- 夏广仁,机械工业出版社2.《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程》- 李志彬,清华大学出版社3.《机械技术基础学习指南》- 张亚民,高等教育出版社七、教学资源1.机械实验室:提供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引言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机械基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3. 能够运用机械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如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其机械设计和制造的综合素质;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现代机械制造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基础(1)力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刚体力学;(3)运动学基础;(4)动力学基础。

2. 材料力学(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3)材料的断裂和疲劳。

3. 机械设计(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2)零件的设计与计算;(3)轴系设计;(4)传动装置设计。

4.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1)CAD/CAM技术概述;(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3)三维建模与工程图形学。

5. 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实验;(2)作业与设计任务: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和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讲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践操作:开展实验教学和设计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 讨论与研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于机械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于整个机械基础学科的掌握情况。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英文名称:课程类型:课程设计学时学分:2周2学分适用专业:管理学院各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和任务是;1、综合运用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金工生产实习的实际知识进行设计实践,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密切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和扩展。

2、在设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通用的一些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使学生在计算、绘图、运用并熟悉设计资料(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等方面进行一次基本技能训练。

为全面提高工科类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坚持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工作态度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依赖教师,更不能照抄照搬或互相抄袭,应坚持严肃认真、刻苦钻研、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启发学生思路,指出设计中的错误和解决途径,解答疑难问题及检查设计进度。

2、贯彻“边分析、边画图、边修改”的设计方法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一项涉及多种加工工艺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关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来确定加工工艺路线、零件毛坯尺寸和结构、加工方法等。

因此,在设计中应边设计、边检查、边修改。

害怕返工、单纯追求进度或只图图样的表面美观,都是不可取的。

3、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有利于零件的互换性和加工工艺性,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程。

因此,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标准和规范。

4、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设计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过程。

善于掌握与利用已有资料,是学习前人经验,提高设计质景的重要保证,也是设计能力的重要体现。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O347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1CourseDesign课程学分数:1课程学时数:1周授课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等。

一、课程设计简介(目的与任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1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题目常为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C其工作量相当于以单级(设计时间为一周)的机械传动装置为最低要求。

每个学生应完成:1)装配图(轴系部件装配)1张(A1或A2图纸);2)零件图1~2张(轴、齿轮(或蜗轮)、带轮等);3)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设计,轴承寿命计算、轴(许用应力法和安全系数法)、键的强度校核,联轴器的选择、设计总结、参考文献等内容。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习和掌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培养独立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基础。

3)能够正确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

三、进程安排时间表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法提交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老师对其质量进行检阅得出成绩。

2、成绩评定优秀:图面整洁,结构合理,标注正确,设计计算完整、正确,资料齐全;良好:图面较整洁,结构较合理,标注较正确,设计计算完整、正确,资料齐全;中等:结构基本合理,标注基本正确,设计计算基本完整、正确,资料齐全;及格:设计计算基本完整、正确,资料齐全,个别结构不合理,有些线条不正确;不及格:结构不合理,标注错误较多,设计计算不够完整并有较多错误,资料不够齐全。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性质和内容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内容主要包括: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常用轴系零件等知识。

1、机械传动摩擦轮传动、带传动螺旋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轮系2、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变速机构3、轴系零件常用连接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内容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分析解决机械类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及应用等问题,能对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和螺纹联结进行功能分析及简易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

在学习机械基础课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运用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联系实际较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现场实际、教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不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讲情基本理论、简化理论力学的推导、突出结构特性及其应用,切忌抽象的做理论推导,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条理性和简明性。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教学要求:熟悉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传动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掌握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传动比、包角和带长的计算,了解带的新标准及其选用方法、带传动机构的装配。

熟悉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教学内容:§1—1摩擦轮传动一、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二、摩擦轮传动的特点三、摩擦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场合§1—2带传动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二、平带传动的形式、主要参数、类型和接头方式三、带传动的结构和类型四、普通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用要点和正确使用五、平带传动和带传动的特点六、带传动的张紧装置第二章螺旋传动教学要求:了解常用螺纹的种类、应用场合及装配,掌握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及普通螺纹、管螺纹和梯形螺纹的标记识别。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技术学院(校)机械类数控加工、机械设备、模具制造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工艺课程之前必须学好的一门课程。

它为学习专业工艺课程和实习以及就业后在生产实践中熟悉、使用、维护、维修机械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

2.课程目标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对各种常用传动机构、常用零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熟练掌握,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运算,并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培养和提高学生善于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实践技能的训练打下基础,包括:(1)对常用机械传动机构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和传动特点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运算。

(2)对常用轴系零件键销连接、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构、应用特点能熟练掌握。

(3)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制定并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满足职业岗位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

3.学习内容与学时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带传动、螺旋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以及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等。

具体内容见见下表:4.考核方案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约占总成绩的40%,为40分,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

具体项目包括学习态度及考勤60%,作业40%。

期末考试约占总成绩的60%,为60分,采用闭卷全校统一考试的方式。

5.教学建议(1)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课程特点,教学中应结合实物模型注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机械基础的有关知识。

(2)本课程的实用性很强,认真分析,精心讲解;尽可能利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或实物等组织教学。

(3)提倡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工科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入门课,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未来深入学习和研究机械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包括机械零部件的图纸阅读,简单机械的组装和拆卸;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原理1.1 力学基础知识1.2 运动学基本概念1.3 动力学基本概念1.4 静力学基本概念1.5 能量原理和动能原理1.6 力结构分析2. 机械设计2.1 零件图纸的基本要素和构图方法 2.2 机械零件的尺寸和公差2.3 零件装配和组装工艺2.4 常用机械元件的选择和设计2.5 机械传动和控制3. 实践教学3.1 机械实验室实验3.2 机械装配实践3.3 设计和制作简单机械项目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和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将重点讲解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和讨论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方法本课程将通过书面测验、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

其中,书面测验将占50%的成绩权重,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将占50%的成绩权重。

通过这些评估手段,旨在全面评价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六、参考教材1. 程褚华.机械工程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2. 陈传礼.机械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七、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教室和实验室场地以及学习资料。

学生可以在教学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学习。

八、教学团队本课程将由机械工程系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机械工程实践经验,并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基本工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基础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能,为其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结构、机械运动学和机械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常见的机械元件和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轴、齿轮、螺母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并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仿真和优化;4. 培养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故障排除、维修和安全检查等;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参与机械工程项目。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基础概论-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机械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机械工程师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2. 机械结构与材料- 机械元件的分类和特点;- 常用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

3. 机械运动学-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运动副和机构的分类及其特点;- 常见机械运动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4. 机械动力学- 牛顿定律及其在机械动力学中的应用;- 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刚体的平衡和运动分析。

5. 机械元件与部件- 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 - 常见机械部件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和优化。

6. 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 机械系统的建模方法和技巧;- 机械系统的仿真和分析工具;- 机械系统的参数优化和性能评估。

7. 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机械工程实验室的常规操作和安全规范;- 机械工程实践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机械故障排除和维修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机械基础知识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实验和仿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3. 综合应用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课程项目,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4. 团队合作法: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机械工程原理和应用,为将来深入学习机械工程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2. 理解机械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机械工程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a.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史b. 机械工程的重要概念和术语c. 机械元件和机械系统的分类和结构2. 机械力学a. 力、力偶和力矩的概念与计算b. 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c. 刚体力学和刚体运动学d. 牛顿定律及其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a. 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b. 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c. 材料力学基础d. 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原则4. 热力学基础a.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b. 热力学过程的分析和计算c. 热力学与机械工程的应用5. 流体力学a. 流体的基本性质和流动规律b. 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c. 流体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四、课堂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概念。

2. 实验实践: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进行机械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共同解决问题。

4. 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机械工程问题,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课程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程考试: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课程完成实验报告,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书面表达水平。

六、参考教材1.《机械工程基础》(第三版),作者:XXX2.《机械力学导论》(第二版),作者:XXX3.《材料力学基础》(第四版),作者:XXX4.《热力学与热工学》(第五版),作者:XXX5.《流体力学基础》(第三版),作者:XXX通过学习机械工程基础课程,学生将在机械工程领域建立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应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并获取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机械零件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3. 熟悉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零件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4.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械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机械设计的概念与分类(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机械零件的功能、特性和要求2. 机械零件的设计(1)标准零件的选择与使用(3)轴类零件的设计与计算(4)轴承的选择与安装(5)齿轮传动的设计与计算3. 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1)CAD软件的基本操作(2)三维建模与装配设计(3)有限元分析与性能评估4.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1)实际机械设计案例的讲解和分析(2)学生个人或小组设计项目实践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理论讲授、实例演示、案例分析、软件操作实践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参考书目:(2)《机械设计与制图》(3)《机械CAD设计与计算》(4)《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六、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

4. 设计实践项目: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一个机械设计项目,包括设计方案、设计报告和实物展示。

七、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期的周数和课时安排,制定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和实施计划,确保课程内容的全面覆盖,并留出一定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

八、其他注意事项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CAD软件操作能力。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机械传动、机构和液压传动三部分内容。

各部分内容如下:机械传动部分:磨擦轮传动、带传动、螺旋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及轮系等。

液压传动部分: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液压系统的常见元件和基本回路。

机构部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1)、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熟悉机械传动的传动类型。

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2)、熟练掌握传动比的计算,标准齿轮的计算,了解轮系的应用特点和分类,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计算(3)、熟悉铰链四杆机构和基本类型,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掌握凸轮机构的分类及某应用特点,熟悉机械式变速机构的常用方式和工作原理熟悉键连接的类型、轴的种类及滑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应用特点。

(4)、了解液压传动的特点、液压传动的两个基本原理、流量和压力和基本概念,掌握液压传动原理和液压传动四大组成部分的功用。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引言要激励学生学习好本课程,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打好基础。

(2)结合专业需要列举应用实例,以扩大应用知识面。

(3)液压系统的组成,可选用液压设备或液压系统教具进行讲解。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模块一绪论教学要求明确机器、机构、机械、构件与零件的的概念,教学内容:(1)机器:是人为实体(构件)的组合,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信息)的转换。

(2)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

(3)机械:机器与机构统称为机械。

(4)构件:是机械中相互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体。

教学建议:从日常所见的机器设备入手,引导学生建立概念;模块二磨擦的传动和带传动教学要求:1、熟悉磨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2、掌握传动比,带传动的包角和带长的计算方法。

3、熟悉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教材内容:1、磨擦轮传动的基本概念(1)摩擦与摩擦力F=FN(2)摩擦轮传动原理(3)摩擦轮传动的传动比i=n1/n2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1)带传动的定义(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讲述要点1)带传动是利用带作为中间扰性件,依靠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或啮合来传递运动和运力的。

2024版年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年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4
毛坯选择与加工余量确定
毛坯选择
毛坯是机械零件的初始形态,其选择应根据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和加工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常见的毛 坯类型有铸件、锻件、焊接件和型材等。
加工余量确定
加工余量是指在毛坯上留出的用于机械加工的余量,其大小应根据毛坯的制造精度、机械加工方法和加工要求等 因素进行确定,以保证加工后的零件尺寸和形状精度符合要求。
鼓励学生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反思,分析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遇到的问题以 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2024/2/2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总结和反思情况,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教 学环节。
32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2024/2/2
33
课程知识点回顾
18
机械系统方案概述
2024/2/2
机械系统的基本概念
机械系统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机械元件组成的整体, 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能。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机械 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和制造周期。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步骤
明确设计任务、进行方案构思、方案评价与决策、技术设计等。
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能 良好、经济性合理和环境友好。
2024/2/2
12
03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2024/2/2
13
轴承与轴的设计
轴承类型与选择
了解各种轴承类型、特点及应用 场景,掌握轴承选择方法。
轴的结构设计
熟悉轴的结构形式、材料选择及 强度计算方法,掌握轴的设计步
骤。
轴承与轴的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学时:128(讲课114:,实验:14)学分:7
执笔者:曾德江编写日期:2004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新的科学技术做准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用途及选择,初步掌握机械零件毛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方法;初步掌握对杆件进行强度个刚度计算的方法,并具有一定似的实验能力;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为学习专业课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机械工程材料(17学时)
第一单元绪论(1学时)
介绍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新技术的应用。

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10学时)
介绍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学基础、钢的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应用,掌握金属材料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和适用范围。

第三单元钢铁材料(4学时)
介绍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及牌号表示。

了解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掌握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牌号表示。

第四单元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2学时)
介绍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牌号表示。

了解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模块二静力学(16学时)
第五单元静力学基础(5学时)
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

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的绘制。

第六单元平面力系(19学时)
介绍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建立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式,求解平面力系。

掌握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解决物系的平衡问题。

第七单元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学时)
介绍平面图形的形心、惯性矩的求解。

掌握平面图形的形心坐标、平面图形的惯性矩的求解。

模块三杆件的基本变形与组合变形(31学时)
第八单元拉伸与压缩(10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拉伸和压缩的概念,求内力的截面法,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轴向横向变形、应变、虎克定律;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理解拉伸和压缩的概念、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掌握求解内力的截面法、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第九单元剪切与挤压(2学时)
介绍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剪切力和剪切应力,剪切的实用计算,剪切面积的确定;挤压力和挤压应力,挤压的实用计算,挤压面积的确定;剪切和挤压的强度计算。

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掌握剪切与挤压面积的确定、剪切和挤压的强度计算。

第十单元扭转(5学时)
介绍园轴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园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扭矩及扭矩图绘制;园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园轴扭转时的变形,扭转角,单位长度扭转角,抗扭刚度;园轴扭转的强度条件,园轴扭转的刚度条件,园轴扭转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的应用。

理解园轴扭转的概念及横截面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外力偶矩的计算及扭矩图绘制;园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园轴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第十一单元弯曲(12学时)
介绍了平面弯曲的概念、直梁弯曲时的内力计算、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应力及其计算、梁弯曲的强度条件。

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截面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平面弯曲的强度计算。

第十二单元组合变形(2学时)
介绍组合变形的概念与实例;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的应力分布及强度计算。

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掌握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模块四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45学时)
第十三单元平面连杆机构概述(6学时)
介绍平面机构的运动副、运动副的分类、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理解平面机构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第十四单元平面连杆机构(7学时)
介绍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铰链四杆机构、滑块四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极限位置、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十五单元凸轮机构(5学时)
介绍凸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凸轮轮廓的设计;
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位移线图的绘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

第十六单元间歇运动机构(1学时)
介绍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

了解各种间歇机构在机械与仪表中应用。

第十七单元螺旋机构(1学时)
介绍螺旋机构的类型和应用;螺纹的形成、分类和参数;螺旋机构及运动分析。

了解螺旋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掌握螺纹的形成、分类和参数;螺旋机构及运动分析。

第十八单元带传动(5学时)
介绍带传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带传动过程中的受力及失效分析,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带传动张紧与维护。

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及相关图册的查阅。

第十九单元齿轮机构(14学时)
介绍齿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设计方法及润滑;齿轮齿形加工方法;简要介绍了与斜齿、锥齿轮传动的相关问题。

了解齿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斜齿、锥齿轮传动;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第二十单元轮系(6学时)
介绍轮系的类型、定轴轮系、行星轮系、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了解轮系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掌握定轴轮系、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

模块五联接与轴系零部件(19学时)
第二十一单元联接(3学时)
介绍键联接、销联接、螺纹联接的类型和特点;普通平键的选择计算;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

了解键联接、销联接、螺纹联接的类型和特点;掌握普通平键的选择计算,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

第二十二单元轴(6学时)
介绍轴的分类与应用、轴的材料选择;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

了解轴的分类与应用、轴的材料选择;掌握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

第二十三单元轴承(8学时)
介绍滑动轴承及其工作原理、滑动轴承的结构、轴瓦的材料和轴瓦结构;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和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和润滑、密封与维护。

了解滑动轴承工作原理、结构及轴瓦的材料,滚动轴承的类型、润滑、密封及维护;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表示,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方法及选择计算。

第二十四单元联轴器与离合器(2学时)
介绍联轴器与离合器的类型及适用场合,联轴器的选择计算及相关图表的查阅。

了解联轴器与离合器的类型及适用场合,掌握联轴器的选择计算。

附:实训内容
项目一、金属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实验(2学时)
项目二、金属材料的热处理(2学时)
项目三、金属材料的硬度测定(2学时)
项目四、机构测绘与运动简图绘制(2学时)
项目五、机构运动特性分析(2学时)
项目六、范成法加工齿轮(2学时)
项目七、齿轮参数的测定(2学时)
三、学时分配表(见附表)
四、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何元庚,《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高等教育出版社
2、胡家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3、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4、程嘉佩,《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胡仰磬,《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李培根,《机械工程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7、王军,《机械基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8、曾宗福,《机械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五、几点说明
1、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程实验环节相结合的方法,将几种教学方法穿插进行,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要求。

2、作业:多采用笔头作业、适当采用习题课集体批。

3、考核方式:采用平时小测验(占10%)、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占15%)、课程实践(占
25%)、期末考试(占50%)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4、能力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学会静力分析、物系平衡计算和简单工程构件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图册和规范等)的能力。

5、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工实习。

《机械基础》知识模块学时分配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