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横跨计算原理最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横跨计算方法
1、计算需要参数:
现场测量参数:支柱侧面限界、支柱强度(以轨面或地面为准的倾斜值,但还要测出对应支柱高来计算出来,或采用斜率尺)、钢(砼)柱基础面或混凝土支柱(H90~170)地线眼处与最高轨面的高差、股道间距、轨面超高(实测或可以钢轨标定值为准记录),站台沿距离近轨线路中心的距离;
设计参数:设计结构高度、导高、拉出值(正反定位),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悬挂组合及工、非支)、前后跨距、,定位器坡度要求(开口)、承力索悬吊滑轮结构尺寸,最短直吊弦距离等,各种承力索、接触线线重量,节点材料重量(含横承力索和固定索重量、对应节点零配件重量),横承悬挂点距柱顶的高差;
减料参数:支柱规格型号、横承、上下部固定索底座的有效连接长度,单、双绝缘子,各种节点连接料的有效连接长度等。
测量的组织:提前在家把测量需要数据点的草图画好,支柱、站台、各股道(含非电化股道)、钢柱测外沿限界与强度和基础面与最高轨面高差、混凝土柱测内沿限界与强度和地线孔与最高轨面的高差,
每次从零刻度这边开始依次读数,各股道均可读近轨的钢轨内沿数据,逢站台沿不能漏读、各股道不能漏读,最后读最大尺寸数据。计算前整理数据不能忘了第一个数要加轨道半宽才是中股道中心,最后一个数要减轨道半宽才是股道中心数据,中间的各股道间距为大数减小数,这样不容易出错。根据个人习惯定,原则是减少出错机会。
测量后要整理好数据。
测量记录示意。
2、支柱桡度处理考虑,对柱顶桡度:G15钢柱70mm,G13钢柱40mm,H170混凝土柱30mm)。以前经验谨供参考。
3、超高引起的受电弓中心偏移计算确定,对直链形悬挂,承力索跟着接触线走,半斜链形悬挂承力索悬挂点始终在各股道线路中心的上方,偏移只影响接触线位置。
超高轨宽偏移
导高
偏移超高
导高
轨宽
超高超高
4、先处理计算数据,第一个数据和最后一个数据根据读数原则,考虑半轨宽,支柱斜率变化量(含支柱自然倾斜和挠度的总变化量),横承、上部固定索、下部固定索安装高度,处理成计算所需的水平分量(根据各相关读数把各支悬挂的水平间距计算出来);根据前后跨距和各股道悬挂类型、节点形式计算出悬挂重量(提前确定各节点重量),计算其重量应考虑绝缘子等集中负载在悬挂点的分担重量(不计影响也不大,可通过计和不计看数据变化量),根据导高、结构高度和悬吊滑轮有效长度、最短直吊弦计算出软横跨最低点距轨面的高度。
5、计算横承力索
先根据经验判断最低点在哪股道,以此作为计算依据进行试算,若最低正确,计算出来的左侧上拔力0<Y<最低点负载,说明最低点选择正确,若Y<0表明最低点在其左边,若Y>最低点负责表明最低点在其右边,均需重新按推断的最低点再试算,若Y=0侧说明有两个最低点,另一个最低点在左侧邻股道。(有经验的一看就知道最低点在哪?基本下会错!)
计算横承左悬挂点距最低点的距离L1,计算横承右悬挂点距最低点的距离L2;设有n支悬挂,最低点为第i支悬挂。
L1=a1+a2+…+a i
L2=a i+1+ a i+2+…+ a n +a n+1
计算横承力索左悬挂点到最低点驰度f1,和横承力索右悬挂点到最低点驰度f2。
f1=G1-S1-(H+h j+0.16+D) f2=G2-S2-(H+h j+0.16+D)
G1——横承左支柱悬挂点高度(横承柱顶悬挂点到钢柱或大容量混凝土柱基础面,H90~170支柱顶耳环杆眼距地线孔的距离)G2——横承右支柱悬挂点高度(横承柱顶悬挂点到钢柱或大容量混凝土柱基础面,H90~170支柱顶耳环杆眼距地线孔的距离)S1——最高轨面到左支柱下端测高起点的距离(轨面高为正,轨面低为负)
S2——最高轨面到右支柱下端测高起点的距离(轨面高为正,轨面低为负)
H——接触线高度
H j——接触网结构高度
0.16——为承力索到上部固定绳的距离(悬吊滑轮有效料长)
D——最短直吊弦距离
计算最低点左侧力矩M1(不含最低点力矩,都指对横承左悬挂点),计算最低点右侧力矩M2(含最低点产生力矩,都指对横承右悬挂点)。则左右力矩为:
Q i—为第i支悬挂的垂直负载(kg)
a i—为第i支悬挂距左侧悬挂点的距离(m)
计算最低点左侧上拔力Y:
计算横承水平分张力T:
计算各段横承竖直分力R i:
R1=Q1+Q2+…+Q i-1+Y
R2= Q2+Q3+…+Q i-1+Y
…
R i-1= Q i-1+Y
R i= Y
R i+1= Q i-Y
R i+1= Q i-Y
R i+2= Q i+ Q i+1-Y
…
R n= Q i+ Q i+1+…+Q n-1-Y
R n+1= Q i+ Q i+1+…+Q n-Y
计算横承各段竖直长度K i:
K i= R i/T*a i
计算横承各段长度b i:
验证计算结果,如果计算正确,最低点左侧横承各段竖直分量之和等于横承左侧悬挂点对最低点的驰度,最低点右侧横承各段竖直分量之和等于横承右侧悬挂点对最低点的驰度。即:
f1=K1+K2+…+K i
f2=K i+1+K i+2+…+K n+K n+1
如果验证错误,必须检查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到此横承各段长度均已计算出来,依次计算出各悬挂点的预配长度(在预配图上进行标定,可分段标定长度,一般是累计各段长度进行标定,这符合现场拉尺预配的操作),注意的是与支柱连接的两段需减除连接料长度,对节点8处出需要减除其材料有效长度。对节点
8的安装位置宜取两侧线路中心位置与节点8中心位置重合来计算,但也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决定其最终位置。对节点8的直吊弦,简单计算时可根据几何关系来算,精确计算时可把节点8两端的直员弦也看成悬挂来计算,实践证明误差并不大,但如此计算工作量将加大。
横承的总长度也要计算出来,减完料长标定各段预配长度后要把各节点减料长和预制长度进行复核,防止出现笔误。
6、计算上部固定索
按测量数据处理到上部固定索处的第一悬挂点和最后一悬挂点减除与支柱连接节点料长,得到对应段的上部固定索预配长度,同时根据各悬挂点的间距对各段固定索预配草图进行标定,预节点8处要减除料长。
7、计算下部固定索
按测量数据处理到下部固定索处的第一悬挂点和最后一悬挂点减除与支柱连接节点料长,同时考虑定位形式和定位器长度,得到对应段的下部固定索预配长度,同时根据各悬挂点的间距和定位形式定位器长度对各段固定索预配草图进行标定,预节点8处要减除料长。
对固定索预配数据计算完成后也要加上各节点减料长度对总长度进行校验,同时考虑支柱对应倾斜率尺寸后与测量总尺寸进行复核,防止出现失误。
8、减料长注意事项。各节点连接安装零部件的尺寸每条线应实测,双横时与单横同样的节点材料连接组合不同,料长不同应注意。计算后要试验安装修定确定没问题才能大批量计算预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