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学第五章
10.06.2020
.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掌握训练方法的概 念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掌握运动训练的常用方法及手段
学习重点
运动训练法的概念、体系和训练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学习难点
10.06.2020
.
3
(二)运动训练手段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竞技运 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及其分类
动力特征:力的支点、大小、方向 动作构成:动作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 力量、节奏 动作过程: 开始、进行、结束
10.06.2020
大于30秒 最大
相对充分 走步、按摩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30秒——2分钟 次大
相对充分 走、坐、按摩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2——5分钟 较大
相对充分 走、坐、卧、按摩
供能形式 磷酸盐代谢供能为主 糖酵解为主混合供能 有氧无氧混合供能
负荷性质 速度素质、爆发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
10.06.2020
.
18
四、间歇训练法
1. 概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 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 练方法。
2. 制约要素: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 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练习的间歇 时间;间歇式的休息方式。
10.06.2020
.
19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10.06.2020
.
16
三、重复法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及答案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构成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 .运动选材 B. 运动训练 C. 运动竞赛 D. 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 .运动选材 B. 运动训练 C. 运动竞赛 D. 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 .运动训练 B. 运动选材 C. 运动训练 D. 运动管理(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 竞争性B. 公平性C. 规范性D. 公开性5. 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 教练员B. 运动员C. 裁判员D. 球迷和观众6. 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 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 振奋民族精神C. 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 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4、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A. 运动选材B. 运动训练C. 运动竞赛D. 运动管理5. 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成绩B. 提高竞技能力C. 参加竞赛D. 增强体制6、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A. 遗传效应B. 生活效应C. 训练效应D. 社会效应(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4.构成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除了主导竞技能力,还包括:A . 主要的竞技能力B . 次要的竞技能力C . 一般的竞技能力D . 超常竞技能力5. 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A . 专一性B . 多元性C . 整体性D . 连续性6.运动员在训练时,训练负荷在什么情况下使机体产生劣变现象?A . 超负荷B . 适宜负荷C . 最大负荷D . 极限负荷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基本内容4.下列哪一项不是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 . 各项目的诞生B . 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C . 各项群训练竞技能力的分析D .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5.速度性项目的主要特征是:A . 短时间内有效发挥体能B . 快速发挥力量C . 推迟疲劳出现D . 多用战术 6.运动员在体操和羽毛球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竞技能力是A . 心理B . 技能C . 体能D . 智能(二各项群训练特点4.对抗性项群除了采用适应法训练法以外,还常采用:A . 分解法B . 完整法C . 重复法D . 模拟训练法5. 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中,要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或力量等各种素质,一般不采用那种训练方法?A. 分解法B. 持续法C. 重复法D. 间歇法6、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要求运动员:A. 重视心理训练B. 全攻全守,发展特长C. 战术更为重要D. 大胆进攻(三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4、按竞技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属于变异组合的运动项目是A .游泳 B. 排球 C. 短跑 D. 铅球5、足球属于动作结构中的哪一类?A .固定组合 B. 变异组合 C. 同属多项组合 D. 异属多项组合6、下列哪一个不是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项目?A . 举重B . 摔跤C . 跳高D . 跳远(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7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高强度性间歇训练
强化性间歇训练 A型 B型
发展性间歇训练
负荷时间
大于40秒
40—90秒 90—180秒
大于5分钟
负荷强度
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掌握训练方法的概 念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掌握运动训练的常用方法及手段
学习重点
运动训练法的概念、体系和训练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学习难点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 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异同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2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一)运动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 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依据不同训练方法的基本作用和适用范围,运 动训练方法可分为:
一般地说,程序训练中训练内容的逻辑性、 训练过程的时序性越清晰、越细致,则越有 利于程序训练的组织实施,科学编制训练程 序是实施程序训练法的重要前提。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9
程序训练法的结构与基本特点: (1)程序训练法的结构
程序训练法由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 方法四种构件组成。训练程序由训练内容、时间序列和联 系形式三个要素组成。 (2)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一、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高度代表行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其操作程序为:▪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获取各种因素的指标参数;▪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价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检查性评定;▪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改进训练工作,是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
二、程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一)程序训练法的应用:1、程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程序训练方法的应用过程是一种闭环式的过程。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一、分解训练法:1、分解训练法解释: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者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2、分解训练的类型▪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逆进分解训练法二、完整训练法:1、完整训练法解释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完整训练法的应用(略)三、重复训练法:1、重复训练法解释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有: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
2、重复训练法的类型依单次练习时间的长短,可将重复训练法分为:▪短时间重复训练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表1-1重复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四、间歇训练法(一)间歇训练法解释: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配套题库-第五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5章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一、判断题重复训练法的类型分为短时间重复、中时间重复和长时间重复三种方法。
()[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解析】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通过同一动作或同组动作的多次重复,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
通过相对稳定的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的适应性机制,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
依据单次练习时间的长短,重复训练法可分为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和长时间重复训练法方法。
二、名词解释题1.运动训练方法[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研]答: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
构成运动训练方法的主要因素是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等要素。
2.专项训练理论[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专项训练理论是运动训练理论的三个层次之一。
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
从理论学习的角度,运动训练学通常是指超专项范围的,阐明运动训练基础理论和训练过程中带有共性的、普遍性问题的理论体系,即一般训练理论。
阐明具有相似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的一组运动项目的共性的理论体系,即项群训练理论。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运动训练学源于专项训练理论,是以专项训练理论为基础,从各专项训练理论中总结出带有广泛适用性的共性规律,并使其上升为对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3.运动训练手段[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研]答: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现代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3.力量训练 3.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 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 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 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 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 力量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 力量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 力量是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的基础; 力量是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的基础; 力量是运动技术掌握和提高的关键; 力量是运动技术掌握和提高的关键; 力量是防止运动伤害的保证; 力量是防止运动伤害的保证; 力量是运动水平提高的条件。 力量是运动水平提高的条件。 力量训练的分类: 力量训练的分类: 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2.速度训练 2.速度训练
什么是速度? 是指人体或人体某部位快速运动的能力
速度的种类有哪些? A.反应速度 A.反应速度 B.动作速度 B.动作速度 C.位移速度 C.位移速度
跑的基本技巧
1,头和身体成一条 直线 2,上体尽可能垂直 (约80° (约80°) 3,肘关节尽可能的 保持约90° 保持约90° 4,摆臂:肩带手 5,手放松(握半拳 或伸直) 6,大腿与地面平行 7,肩和髋对侧运动
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一、力量素质的发展要全面而又有重点 练习时要使肌肉充分拉长和收缩, 二、练习时要使肌肉充分拉长和收缩,练习后 要使肌肉充分放松 进行力量练习时,要全神贯注, 三、进行力量练习时,要全神贯注,念动一 致,注意安全 紧密结合专项特点安排力量训练, 四、紧密结合专项特点安排力量训练,注意正 确的技术动作规格 进行力量训练时, 五、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六、训练中要采用大负荷与循序递增负荷 力量素质训练要系统科学安排, 七、力量素质训练要系统科学安排,不间断
《运动训练学》电子教案
《运动训练学》电子教案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述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1.2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 运动训练学的意义与发展历程1.4 运动训练学在体育事业中的作用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2.1 系统性原则2.2 针对性原则2.3 科学性原则2.4 全面性原则2.5 持续性原则第三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3.1 运动训练方法概述3.2 常见运动训练方法介绍3.3 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与运用3.4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应用第四章: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4.1 运动训练计划的作用与类型4.2 运动训练计划的内容与结构4.3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步骤与方法4.4 运动训练计划的实施与评价第五章:运动训练中的负荷与调控5.1 运动训练负荷的定义与分类5.2 运动训练负荷的作用与原则5.3 运动训练负荷的安排与控制5.4 运动训练中的负荷调控方法与策略第六章:运动素质训练6.1 运动素质的分类与训练方法6.2 力量训练6.3 速度训练6.4 耐力训练6.5 柔韧性与灵敏性训练第七章:运动技术训练7.1 运动技术训练概述7.2 基本运动技术训练7.3 专项运动技术训练7.4 运动技术训练的方法与步骤7.5 运动技术训练的效果评价与改进第八章:运动战术训练8.1 运动战术训练概述8.2 基本战术训练8.3 对抗性战术训练8.4 运动战术训练的方法与步骤8.5 运动战术训练的效果评价与改进第九章:运动心理训练9.1 运动心理训练的含义与重要性9.2 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与手段9.3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控与应对9.4 运动心理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9.5 运动心理训练的效果评价与改进第十章:运动训练的监控与评估10.1 运动训练监控的含义与方法10.2 运动训练评估的内容与指标10.3 运动训练监控与评估的有效性分析10.4 运动训练监控与评估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0.5 运动训练监控与评估的持续改进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运动训练学概述难点解析:理解运动训练学在不同体育项目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及答案概要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构成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 .运动选材 B. 运动训练 C. 运动竞赛 D. 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 .运动选材 B. 运动训练 C. 运动竞赛 D. 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 .运动训练 B. 运动选材 C. 运动训练 D. 运动管理(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 竞争性B. 公平性C. 规范性D. 公开性5. 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 教练员B. 运动员C. 裁判员D. 球迷和观众6. 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 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 振奋民族精神C. 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 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4、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A. 运动选材B. 运动训练C. 运动竞赛D. 运动管理5. 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成绩B. 提高竞技能力C. 参加竞赛D. 增强体制6、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A. 遗传效应B. 生活效应C. 训练效应D. 社会效应(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4.构成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除了主导竞技能力,还包括:A . 主要的竞技能力B . 次要的竞技能力C . 一般的竞技能力D . 超常竞技能力5. 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A . 专一性B . 多元性C . 整体性D . 连续性6.运动员在训练时,训练负荷在什么情况下使机体产生劣变现象?A . 超负荷B . 适宜负荷C . 最大负荷D . 极限负荷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基本内容4.下列哪一项不是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 . 各项目的诞生B . 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C . 各项群训练竞技能力的分析D .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5.速度性项目的主要特征是:A . 短时间内有效发挥体能B . 快速发挥力量C . 推迟疲劳出现D . 多用战术 6.运动员在体操和羽毛球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竞技能力是A . 心理B . 技能C . 体能D . 智能(二各项群训练特点4.对抗性项群除了采用适应法训练法以外,还常采用:A . 分解法B . 完整法C . 重复法D . 模拟训练法5. 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中,要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或力量等各种素质,一般不采用那种训练方法?A. 分解法B. 持续法C. 重复法D. 间歇法6、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要求运动员:A. 重视心理训练B. 全攻全守,发展特长C. 战术更为重要D. 大胆进攻(三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4、按竞技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属于变异组合的运动项目是A .游泳 B. 排球 C. 短跑 D. 铅球5、足球属于动作结构中的哪一类?A .固定组合 B. 变异组合 C. 同属多项组合 D. 异属多项组合6、下列哪一个不是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项目?A . 举重B . 摔跤C . 跳高D . 跳远(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述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1.2 运动训练学的目的与任务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运动训练计划与实施2.1 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性2.2 运动训练计划的类型与结构2.3 运动训练计划的设计与制定2.4 运动训练计划的实施与调整第三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3.1 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与特点3.2 常见运动训练方法的应用3.3 运动训练手段的选择与运用3.4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与发展第四章:运动训练中的负荷与调控4.1 运动训练负荷的定义与分类4.2 运动训练负荷的作用与原则4.3 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与调控4.4 运动训练负荷的安全与风险管理第五章: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价与分析5.1 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5.2 运动训练效果的分析与解读5.3 运动训练效果的提高与优化5.4 运动训练效果的持续性与长期规划第六章:运动专项训练理论与实践6.1 专项训练理论基础6.2 专项训练计划的制定6.3 专项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应用6.4 专项训练案例分析与实践第七章:运动素质训练与提升7.1 运动素质的定义与分类7.2 运动素质训练的原则与方法7.3 运动素质的提升策略与实践7.4 运动素质训练的效果评估与调整第八章:运动营养与恢复8.1 运动营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8.2 运动营养素的摄入与作用8.3 运动饮食计划的设计与实施8.4 运动恢复的策略与方法第九章:运动训练中的损伤预防与处理9.1 运动损伤的类型与原因9.2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与方法9.3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9.4 运动安全与风险管理第十章:运动训练学的未来发展10.1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趋势10.2 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10.3 运动训练学人才培养与教育10.4 运动训练学在国际竞技体育中的应用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1. 运动训练学概述:理解运动训练学的定义、目的与任务,以及其研究对象与方法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训练学-4-5章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P90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又称训练原理。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1竞技需要原则;2动机激励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系统训练原则;5周期安排原则;6适宜负荷原则;7区别对待原则;8直观教练原则;9适时恢复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P91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a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
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c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P94一、动机激励原则释义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二、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a成功动机是运动参训的重要原动力b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
三、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B满足运动员合理的需要。
C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
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E注意教练员自身的榜样作用f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P97一、有效控制原则释义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a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运动训练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
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主要通过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身体对氧的利用能力。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骑车、游泳等。
通过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2.爆发力训练:爆发力训练主要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动作,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
常见的爆发力训练包括跳跃、冲刺、重量抛掷等。
通过爆发力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加速能力,适用于需要短时间内爆发力的项目。
3.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主要通过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负荷能力,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水平。
常见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引体向上、杠铃深蹲等。
通过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和稳定性,适用于需要大力量输出的项目。
4.灵敏度训练:灵敏度训练主要通过增加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提高运动员的敏捷度和灵活性。
常见的灵敏度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反应训练等。
通过灵敏度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适用于需要快速反应和灵活性的项目。
5.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主要通过拉伸和伸展动作,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常见的柔韧性训练包括伸展动作、瑜伽等。
通过柔韧性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关节灵活度和运动范围,降低运动伤害的风险。
6.技术训练:技术训练主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模仿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技能。
常见的技术训练包括手球传接、足球控球等。
通过技术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技术细节。
7.耐力训练:耐力训练主要通过长时间中低强度的运动,增加运动员的肌肉耐力和持久力。
常见的耐力训练包括长距离跑步、游泳等。
通过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长时间持续运动的能力,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运动的项目。
8.注意力训练:注意力训练主要通过训练运动员的专注力和反应能力,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灵敏度和能动性。
常见的注意力训练包括集中力训练、注意力分配训练等。
05 肌力训练技术1
1.主动肌 包括三角肌后部纤维、背阔肌、大圆肌。 2.正常活动范围 0°~60°。 3.训练方法 患者体位 治疗师体位 方法
第五章第二节
上肢肌群肌力训练技术—肩部肌群
(三)肩外展肌群肌力训练
1.主动肌 包括三角肌中部纤维、冈上肌。 2.正常活动范围 0°~180°。 3.训练方法 患者体位 治疗师体位 方法
第五章第二节
上肢肌群肌力训练技术—腕及手 部肌群 (六)对掌肌群肌力训练
1.主动肌 包括拇对掌肌、小指对掌肌。 2.正常活动范围 拇指末端指腹与小指末端指 腹距离为0。 3.训练方法 患者体位 治疗师体位 方法
髋部肌群 膝部肌群 踝部肌群
第三节 增强下肢肌群肌力的训练技术
第五章第三节
下肢肌群肌力的训练技术—髋部
第五章第三节
下肢肌群肌力的训练技术—髋部 肌群 (五)髋内旋/外旋肌群肌力训练
1.主动肌 内旋肌群包括臀中肌前部、臀小肌前部、阔筋膜张肌; 外旋肌群包括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后部、臀小肌后部、梨状 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上下孖肌。 2.正常活动范围 内旋与外旋均为0°~45°。 3.训练方法 患者体位 治疗师体位 方法
• 1、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运动节奏:
• 训练量以训练后第二天患者不感觉到疲劳 和疼痛为宜
• 2、在无痛和轻度疼痛的范围内进行训练
•
训练时产生疼痛会影响肌肉收缩
• 3、各种训练方法结合使用 • 4、抗阻力训练时阻力从小到大 • 5、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 6、注意心血管反应 • 7、避免代偿作用:阻力太大则发生代偿
第五章第二节
上肢肌群肌力训练技术—腕及手 部肌群 (一)屈腕肌群肌力训练
1.主动肌 包括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 2.正常活动范围 0°~90°。 3.训练方法 患者体位 治疗师体位 方法
《运动训练学》复习大纲
山东省第五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运动训练学》复习大纲教材:《运动训练学》;主编:田麦久;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引论二、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三、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竞技能力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比赛需要与竞技准备原则二、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三、整体推进与区别对待原则四、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五、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二、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体系三、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四、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与应用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二、身体形态及其训练三、力量素质及其训练四、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五、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一、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二、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三、技术训练常用方法四、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五、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二、战术训练方法三、战术方案的制定四、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十章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二、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四、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三、年度训练过程中的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四、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五、年度训练计划表第十四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总论二、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高教2017版)
二、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与依据
▪ (一)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
▪ 依据训练内容组合特点:
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换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
基 本
▪ 依据训练负荷与间歇时间:
训 练
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
助于及时纠正运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偏态。
▪ 第二步,根据训练模式确定下一阶段发展目
▪ 第二、定量化
标和训练重点,实施模式训练;
模型的数学表达形式具有量化的特点; 评定标准的量化特点:体现在具体的指标和数值上; ▪ 第三、循环化 任一训练过程均有设计、实施、监控三个过程反复循 环于整个训练过程中。
▪ 信息学原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信息传递和信息利用等基本原理;
▪ 系统论原理:系统结构、系统动态、系统时序、系统关联等基本原理;
现代 训练
▪ 工程学原理:工程设计系统、工程实施人本、工程控制动态原理、工程 方法
分类
管理效益等原理。
▪ 2、运动训练基本方法的提出的理论依据
▪ 生理学原理:条件反射、能量代谢、超量恢复、运动适应、运动应激等
▪ 功能分析要点:
▪ 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和微机训练法具有不同的 功能特征和功能价值,科学采集数据、科学分析内 容、科学反馈信息是三种模式共同遵守的基本环节。
▪ 运动训练控制方法在认识论上极大的强化了运动训 练控制理论的具体要素,在方法论上有效提供了运 动训练过程控制方法的操作步骤。
▪ 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科学的掌握运动训练控制方法, 对于科学推进运动训练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动训练学
第五章 排球运动体能素质训练方法
第二节 排球速度素质训练方法
二、排球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 (一)反应速度训练 (二)动作速度训练
1.上肢和躯干训练 2.髋部和下肢训练 3.全身配合训练
三、排球速度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1)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 (2)速度训练要保持经常性 (3)防止产生不良影响的积累 (4)安排适中的运动负荷 (5)练习手段要多样化
(三)位移速度训练
1.上肢和躯干训练 2.髋部和下肢训练 3.全身配合训练
第三节 排球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一、耐力素质的概念与分类
(一)耐力素质的概念
人体在长时间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
(二)耐力素质的分类
1.根据运动时间分类 (1)短时间的耐力 (2)中等时间的耐力 (3)长时间的耐力 2.根据氧代谢方式分类 (1)有氧耐力 (2)无氧耐力 (3)有氧与无氧混合耐力 3.根据肌肉工作方式分类 (1)静力性耐力 (2)动力性耐力 4.根据身体活动分类 (1)身体部位的耐力 (2)全身的耐力
三、排球力量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1)着重发展爆发性力量。 (2)充裕的准备活动 (3)力量训练一定要全面 (4)集中与分散训练结合 (5)质训练
1.杠铃训练 2.哑铃训练 3.瑞士球训练 4.其他辅助器械训练
(三)全身力量素质训练
第四节 排球柔韧素质训练方法
二、排球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
(一)手指手腕柔韧性训练 (二)肩关节柔韧性训练 (三)腰髋的柔韧性训练 (四)腿部的柔韧性训练 (五)踝关节柔韧性训练
三、排球柔韧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1)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 (2)柔韧性训练要适应专项要求 (3)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4)力量结合柔韧性练习 (5)进行柔韧性素质训练时,要注意外界温度的高低
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一、运动训练方法概述(一)运动训练方法释义及作用1·运动训练方法释义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种办法。
运动训练方法在教练员的“训”和运动员的“练”的过程中被予应用,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双边活动中共同完成训练任务的方法。
运动训练方法是对运动训练过程中各种训练方式和办法的概括,是对各种具体训练方法的集中表述。
2·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
现代竞技运动发展历史表明:运动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和科学运用对推动各项竞技运动整体发展水平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一种科学训练方法的诞生既是科学训练原理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训练实践的高度总结。
因此,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二)运动训练方法体系1·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构成运动训练方法的主要因素是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等要素。
其中,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主要是指运动员为完成具体训练任务而进行的身体练习以及各个练习之间的固定或变异组合方式。
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主要是指各种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所施加的刺激及其在强度、量度以及负荷性质方面的变化形式。
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主要是指对训练过程的时间、人员的组织、器材的分布、内容的选择、练习的步骤等因素的安排及其变化形式。
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主要是指教练员指导训练工作时,所采用的诸如语言、挂图、影视等信息手段和诸如讲解、图视、观摩等信息传递方式。
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主要是指训练气氛、训练场地、训练设备、训练器材、训练工具等因素的影响及其变化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4
第二节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一)模式训练法
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 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方法。 其操作程序如下:
1. 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要素 2. 获取各影响要素的指标参数 3. 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要素结构模型 4. 以模型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状况进行
学习难点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 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异同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2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一)运动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 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依据不同训练方法的基本作用和适用范围,运 动训练方法可分为:
2. 应用时机:掌握和巩固技术或战术时;发展和提高身体 素质时;提高心理品质时。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12
重复训练法的类型和特点
负荷时间 负荷强度 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大于30秒 最大
相对充分 走步、按摩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
30秒——2分钟 次大
相对充分 走、坐、按摩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长时间持续训练 大于30分钟 150次左右 没有 基本稳定 次大
供能形式 有氧、无氧代谢混合供能 有氧功能为主
有氧供能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16
六、变换训练法
概念: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势以及条 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和应变能 力的训练方法。 变换训练法的类型
变换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9
2.应用时机:技术或战术比较复杂、可分解而用完整训练法 又不易使运动员直接掌握时;技术动作、战术动作配合 的某些环节需要强调或专门训练时
3.分类: 单纯分解训练法 递进分解训练法 顺进分解训练法 逆进分解训练法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10
二、完整训练法
检查评价 5. 将评价结果反馈于训练过程,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 6. 对各环节进行调节 7. 改进训练,向目标靠近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5
模式训练法的运行过程图
训练模型、训练手段
教练员指导
正向通道
运动员训练
控制信息
评定结果
反馈
检测信息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6
(二)程序训练法
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 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逻辑性地编 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 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2. 制约要素: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 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练习的间歇 时间;间歇式的休息方式。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14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高强度性间歇训练
强化性间歇训练 A型 B型
发展性间歇训练
负荷时间
大于40秒
40—90秒 90—180秒
大于5分钟
负荷强度
2——5分钟 较大
相对充分 走、坐、卧、按摩
供能形式 磷酸盐代谢供能为主 糖酵解为主混合供能 有氧无氧混合供能
负荷性质 速度素质、爆发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13
四、间歇训练法
1. 概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 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 练方法。
负荷强度 动作结构
供能形式
负荷变换法
内容变换法
形式变换法
变化最大
可变或不变
相对固定
变换
可在多种代谢形式间变换
以某种代谢形式为 主
可变可不变
固定或变换
以某种代谢形式 为主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17
七、循环训练法
概念: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 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 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的类型
训练程序:训练内容、时间序列(训练单元时间的 有机排列和衔接)、联系形式(不同训练内容的衔 接)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7
程序训练法应用过程图
训练程序、手段
教练员指导
运动员训练
检测手段、评定标准
反馈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8
第三节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分解训练法
1. 概念:指将完整的技术动 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的 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 行训练的方法。
概念: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的连 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持续训练法的类型
持续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基本类型 负荷时间 心率强度 间歇时间 动作结构 有氧强度
短时间持续训练 5—10分钟 170次左右 没有 基本稳定 最大
中时间持续训练 10—30分钟 160次左右 没有 基本稳定 最大
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 具体操作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3
(二)运动训练手段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竞技运 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及其分类
心率指标 间歇时间 间歇方式 每次心率 供能形式
大
190次 很不充分 走、慢跑 120—140次 糖酵解为主的混合供能
大
较大
180次 170次 不充分
走、慢跑 120—140次 糖酵解为主的混合供能
中
160次 不充分 走、慢跑 120次 有氧为主的混合供能
3/17、持续训练法
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主讲:贾东平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掌握训练方法的概 念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掌握运动训练的常用方法及手段
学习重点
运动训练法的概念、体系和训练手段的概念;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1. 概念:是指从技术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 和环节,完整进行训练的方法。
2. 应用时机:要完整掌握技术和 战术时;保持技术动作或战术 配合的完整结构和各部分之间 的内在联系时。
3/17/2020
运动训练学
11
三、重复法
1. 概念:是指多次重复同一联系,重复练习之间安排相对 充分的休息时间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