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的鸟类意象

合集下载

古诗文鸟的意象

古诗文鸟的意象

古代很多诗词大家,常常以鸟类为意象,来渲染离愁别绪、新怨旧恨,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古诗中常见的“鸟”的意象有以下几种;一、鸿雁作为常见的意象,在古诗词中,鸿雁文化内涵丰富;1.思乡怀亲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情景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还家;思乡之情含蓄而又婉转;“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嘏寒塘,客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一触即发,化作无边乡愁;一雁归巢,雁归人留,孤独清冷之意跃然纸上,思乡怀亲之情人木三分;“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夜里,从远方飞来的归雁的叫声,勾起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感情真挚,寓意深刻;2.羁旅愁苦诗人由鸿雁引发思乡之情进而表达羁旅愁苦,在古诗词中也较常见;“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诗人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引出耳听萧萧风声、目见随风而来的雁群,表达作者长期遭贬而产生的强烈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天色微明,大雁横空飞过关塞,点化出晚秋破晓时的冷清安静;在这静谧之中,陡然一声长笛,划破长空,显得那样清越凄厉,循声望去,只见一人危楼独倚;羁旅愁苦透过大雁、笛音已人心底;“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羁旅之愁的万端感慨倾泻而出;3.哀鸿遍野哀鸿,即哀鸣的鸿雁,比喻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胡儿夜哭,荒凉凄惨,不忍目睹;诗人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于诗语之中;“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龚自珍己亥杂诗,夜深人静,思百姓凄苦使人痛苦万分,天寒地冻,叹人民流离使人痛彻心扉;4.怀远自伤据说,鸿雁群栖群飞时是不呜叫的,鸿雁呜叫意味着失群;写雁鸣就是要表达诗人怀远自伤的情感;“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客舟听雨图扑面而来,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包孕其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用“落日”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喻自己“江南游子”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薛道衡出寒曲,寒夜、哀笳、霜天、雁声等一组意象,渲染凄清萧索的秋景,极写客中游子的悲切和孤伤;5.思远望归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信使;诗人往往借鸿雁传书的传说,表达对远人的思念、归乡的渴望;“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一群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想要飞过洛阳的大雁传书给亲人,乡思愁绪已浓得无法化解;“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送行的人对即将入伍的征人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同样借鸿雁传书表达对征人的思念,相思之苦可见一斑;“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睹物思人,凄苦之情哀痛欲绝;二、燕子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人家屋内或檐下,为古人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也是一个意蕴比较丰富的意象;1.惜春伤时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飞回,秋天社日南飞,所以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冥冥花正开,飓飓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着,沐浴着春风的繁花在盛开,哺育了幼雏的燕子在飞翔,不觉又是一年春天来了,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社之时,燕子回来,清明时节,春光绚烂,时序变迁,触人思绪;“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中燕子尽态极妍,形神俱似;眼看春光流逝,诗人自然伤感无限;2.寄托相思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因此成为爱情的象征,诗人也借“燕”写相思之情;“可叹年华如朝露,何时衔泥巢君屋”古相思曲,女子感叹年华易逝,对所爱之人的深切眷念与盼望流露于字里行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春雨里的双双飞燕,相思之情油然而生;3.时事变迁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这个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引发人们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作者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诗人借燕子表现了对国事沧桑的感慨,既有世事沧桑之感,又有黍离之悲;4.幽诉离情相传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使行贾湖中多年的任宗回心转意,夫妻相会;后来诗人借这个故事幽诉离情;“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小令中借“燕足”“红线”两个典故,写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欧阳修蝶恋花,词人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被冷落而独守空房的思妇的凄苦之情,深隐而沉痛;三、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蜀魄、断肠鸟等;关于杜鹃,有许多神话传说故事,古诗词也赋予了杜鹃丰富的意义;1.凄凉哀伤古代神话中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月夜听到杜鹃悲惨的啼声,愁思绵绵,填满空荡的山谷;“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置身“孤馆”,词人心情之凄苦可想而知;夕阳西下,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益发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羁旅客馆,不胜其悲;2.思亲念家杜鹃的啼叫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因而容易触动游子的乡思;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如“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云,傍晚杜鹃的凄切之声,使湘江上尚未归家的游子更加忧愁悲伤,更加归心似箭;“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温庭筠碧涧驿晓思,月亮落下,子规也停止了凄清的叫声,在朦胧晓色中,驿舍的庭院正开满了繁茂的山杏花,但这样的情景仍然无法排遣身处异乡的诗人的孤独感,思乡愁绪扑面而来;3.忠贞不渝诗人也常借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之心;“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诗人就借杜鹃啼血表达对南宋王朝的赤胆忠心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四、鹧鸪在古人眼里,鹧鸪叫声凄切、清长,如说“行不得也,哥哥”;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涵;1.离愁别绪鹧鸪声仿佛是哀怨、凄清的化身,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愁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中的鹧鸪声,让旅人联想到旅途的艰险遥远,哀怨离愁溢满心间;“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对着江边的暮色无限惆怅,深山里又传来鹧鸪悲苦的叫声,这正是词人沉郁苦闷的真实写照;2.思乡之情“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听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苦;五、鸥鸟列子·黄帝篇记载:有人住在海边,与鸥鸟相亲相伴;他的父亲知道了,要他把鸥鸟捉回去;他再去海边,鸥鸟便不飞近他了;古诗中写鸥鸟,多是写人与水鸟相亲,用以表达诗人欲与大自然相依相谐、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李白江上吟,仙人要想上天,还得乘黄鹤,所以是“有待”;而“海客”作者自指与白鸥相亲无猜并无任何机巧之心,而是在忘却机巧之心的情况下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不比眼巴巴地等着黄鹤飞来的神仙还要自由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利禄、荣辱穷通就都不在话下了;“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这两句是说革堂南北绿水环绕、春波荡漾,景象十分可爱,鸥鸟成群,日日相伴,环境异常清幽;六、乌鸦乌鸦全身黑色,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叫声难听,在古诗词中常与败落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描写衰败荒凉的景象;“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李商隐隋宫,当年放萤的地方如今已成废墟,只有腐草,景象令人惨不忍睹;暮鸦嘶鸣,亡国后的凄凉叫人耳不忍闻;“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是一个沧桑悲凉的画面,大有人生苍暮之感;一枯藤、一老树、一昏鸦将读者带入一个黯然伤怀的意境;七、黄鹂黄鹂叫声悦耳动听,容易引发欣喜之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借翠柳、黄鹂,描绘出富有生机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氛围;“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春色之娇娆媚人,农家春游之乐让人心向往之;八、鸳鸯喻指恩爱的夫妇;“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希望能像鸳鸯一样携手同老,相伴终身,只要能这样,就算是能做天上的神仙也不要;九、精卫鸟象征斗争精神;“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陶渊明山海经,借精卫填海的故事,歌颂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斗争精神;。

关于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关于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关于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燕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尤其在诗词中被广泛使用。

燕子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的飞行速度极快,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穿越天空抵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它的优雅和自由、英勇和潇洒,更是深得人心。

下面我们就来从古诗词中拾取燕子意象,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内涵。

1.《大风歌》:“梁甫吟秋,方士停舟。

燕子自南飞来,回翔雁阵中。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

“燕子自南飞来,回翔雁阵中。

”是对中国南北交通之便的描绘。

燕子主要栖息在南方,但在南方过冬不适宜,随着移动的季节不停地在南北两地穿梭,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信使。

2.《相见欢》:“岁岁平安,常常君怀念。

似此星辰,非昨夜燕来。

”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这首诗描绘了人们离别多年之后的团聚,和燕子的飞行密切相关。

燕子返巢的时候,会回到它曾经的住所,与伴侣团聚,重新建造它的家。

相见欢的情感,也与燕子夫妇相似,缠绵悱恻。

3.《蝶恋花·杨柳千条拂面绿》:“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空教心碎影成双。

”李清照是唐宋八大女诗人之一,她的这首《蝶恋花》悲凉婉转,唱出了一个深陷爱情中的女子在燕子楼上孤独的情景。

这里的燕子,似乎成为了现在的那些留守着的女子的表征。

4.《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深院静,只疑花雨送残红。

飞声摇曙岸,嘶色入寒江。

烟生莽苍苍。

燕子飞来,音信无憀。

”黄妖是明代著名曲家之一,这首《临江仙》以渔家之女对东床忆寻的怀恋与思念为主题,意境优美。

在描述红妆被东床忆寻攫去后,芳心所托反而是春夜燕归,寄予了燕子相伴到天涯海角的崇高希望。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病中涟漪浩渺。

”这首开篇的“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就是很好的燕子意象的运用。

这里燕子的边界被置于阶梯的顶端,对应的是诗人的心理边界,他则被排在阶梯的底端,处于物质的束缚当中,因此出无一人的容颜,而遗憾交织在岁月里。

陶渊明杜甫诗中鸟的意象

陶渊明杜甫诗中鸟的意象

陶渊明杜甫诗中鸟的意象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鸟付倬羿鸟是中国历代古典诗歌意象群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历代表现写鸟的诗句很多这些种类不一、姿态万千的飞鸟构成了一个瑰丽多姿、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它们或离群掉队,苦苦挣扎于浩茫云天;或展翅奋飞,搏击凡鸟而雄视天下;或一展歌喉,欢呼春天,歌唱自由;或联拳静卧,露宿沙头,安享静谧……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让人目不暇接: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与。

——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杜甫《江村》无机终日狎沙鸥,得意高吟景且幽。

——李中《思九江旧居》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曹植《情诗》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乡。

——《玉台新咏〃艳歌行》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中,清泗与淮通。

——苏轼《江城子〃别徐州》其中陶渊明和杜甫的最为有名,下面我就来简单小议他们笔下的飞鸟。

陶渊明笔下的“飞鸟”多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是其道德情操、人格精神的突出体现,他用这种意象表现人生,书写生活,折射出一生追寻与求索的心路历程。

陶渊明是中国诗人里边最有思想性的诗人,也是内心最为平静的一个诗人。

可是他不是单纯的平静,他是经过许多心灵的矛盾冲突之后才平静下来的。

“飞鸟”以一种鲜活生命力的象征跳跃在陶诗之中,是其苦苦抉择一生而又追求一生的写照。

陶渊明的诗中处处有鸟,时时有鸟,鸟与诗人物我相融,仿佛一只飞来飞去的精灵贯穿了诗人一生的道路和心路历程,是其内心世界的反映,从而更有力地凸现了诗人不朽的人格。

鸟的高飞远举象征他早期对的功业追求,更象征他一生尤其是后来摆脱名利和生死拘束所追求的精神上的自由。

《杂诗》其五写到:“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看作是早期内心世界的写照。

后期诗中之鸟,意义发生了转换,他形容自己的仕宦经历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古诗中关于鸟的意象

古诗中关于鸟的意象

黄鹂:黄鹂声脆,易使人喜。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人欢愉开朗的胸怀闻黄鹂声便知。
晏殊:“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 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 处可见柳絮飘飞。 农家春游之乐跃然纸上。
陆游:“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大病初愈难得喝一口酒,算起来已有二十多天; 住在这深山野寺,四月里才听见黄莺的叫声。 刚 刚恢复健康本身就有一种喜悦之情,而听到黄莺 的歌唱声使其喜悦之情倍增。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燕子依旧,物是人非, 更易使人产生时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叹。
最让人伤感的,莫过于像燕无家可归一样, 成了无根之人。南唐后主、亡国之君李煜,眼 看燕子归来,和泪写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句。
鸿雁:是大型的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
蝉:又名知了,以善鸣而闻名。秋日来临,是蝉
的末日将到,鸣声便显得凄切。古诗词中寒蝉 (即秋蝉)鸣叫声大多带有凄凉、悲伤的色彩。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 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诗人以蝉 之高洁自况,也以蝉鸣的悲凉来衬托自己身陷囹 圄的忧伤入情。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蝉鸣长一声短一声,声 声牵动离人心。
猿:是哺乳动物,据说与人类同宗,它的啼叫
声更多地被赋予情感色彩。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白鸟飞回。”写猿声之哀,衬托出悲秋作客、 失意潦倒的困境。
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 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 哀鸣。”以杜鹃和猿的啼声渲染悲苦的气氛, 反映环境的恶劣,表达心中的愤懑。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深山闻 鹧鸪。”对着江边的暮色诗人无限惆怅,深山 里又传来鹧鸪鸟悲苦的叫声。此一暮色苍茫之 意境,实为诗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

古诗词中关于鸟的意象

古诗词中关于鸟的意象

古诗词中关于鸟的意象雁(鸿)一·思乡怀亲在中国古代,鸿雁可作书信的代称。

“鸿雁传书”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因为鸿雁属定期迁徙的候鸟,信守时间,成群聚集,组织性强。

古人当时的通信手段较落后,渴望能够通过这种“仁义礼智信”俱备的候鸟传递书信,沟通信息。

史载,汉武帝时出使匈奴的苏武被反复无常的单于扣留达19年之久,称其已死。

昭帝即位后,了解到实情,让新派出的汉使对单于说:“汉朝天子猎到一只北来的大雁,雁腿上系着一封信,写着苏武正在北海牧羊。

”单于见谎言被拆穿,无法隐瞒,遂放苏武归汉。

“鸿雁传书”一词即由此而来由“鸿雁传书”引申而来。

常用于表达友人,夫妻,家人之前久别相思之情。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宋】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二·羁旅思归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常用“归雁”、“孤雁”【唐】赵嘏(音古,赵倚楼)《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宋】蒋捷《虞美人·听雨》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宋】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三·鸿形声。

从鸟,江声。

本义:大雁雁属中类似天鹅的大型种类旧时的泛称有“大”的含义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鹤一·道(最原本)鹤的意象主要由道家所起。

常用作道家无为而治的隐居思想象征。

《山居即事》【唐】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闲云野鹤闲:无拘束。

飘浮的云,野生的鹤。

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鹤骨松姿清奇不凡的气质。

多指修道者的形貌。

二·品质高洁的君子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

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唐】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池鹤》【唐】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诗经中14种蕴含美好意象的禽鸟,太美了!

诗经中14种蕴含美好意象的禽鸟,太美了!

诗经中,有很多关于鸟的描述,这些栖息在古老民歌中的禽类是什么样子,蕴含着怎样美好的意象,现在是否还能找到它们的踪迹?【鸨】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国风·唐风·鸨羽》【仓庚 即黄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国风·豳风·七月》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国风·豳风·东山》【鹑】 鹊之畺畺,鹑之奔奔。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国风·鄘风·鹑之奔奔》【凫 即野鸭】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鷮 一种野鸡】依彼平林,有集维鷮(jiāo)。

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小雅·甫田之什·车辖》【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国风·卫风·氓》【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流离】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叔兮伯兮,袖如充耳。

——《国风·邶风·旄丘》【鸣鸠 即斑鸠】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我心忧伤,念昔先人。

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雅·小雅·小宛》【鹊】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国风·召南·鹊巢》【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雅·小雅·鸿雁之什》【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国风·邶风·燕燕》【雉 一种野鸡】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国风·邶风·雄雉》【鵻 即鹁鸪】翩翩者鵻,烝然来思。

诗歌中的飞禽意象

诗歌中的飞禽意象

杜鹃:
一、感慨亡国之情,抒家国之念。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 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朱敦
儒·《临江仙》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二、抒发漂泊思乡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 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三、以燕写爱情的美好。
“燕尔新婚”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 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 长相见。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三、烘托愁苦幽怨之情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一叫一声残,声声万古冤。
凰台 》)
三、比喻杰出的人才。 “凤栖梧”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 追。”《论语·微子》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但恨处非位, 怆悢使心伤。”(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四、象征永生(吉祥鸟,又称为“不死鸟”)
鹤:(吉祥鸟)
一、道教文化中,鹤象征长寿 “龟鹤延年” “松鹤长寿” “鹤寿松龄” “龟称三千岁,鹤称千岁”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豆蔻枝头双蛱蝶,芙蓉花下两鸳鸯。 鸟语花香三月春,鸳鸯交颈双双飞。
二、鸳鸯失伴,渲染 凄凉孤寂心境。
《半死桐》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 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 失伴飞。

诗歌中的动物意象

诗歌中的动物意象

在诗歌中,动物意象经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展现社会生活、表达哲理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意象及其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1. 鹰、雁、鹤等大型鸟类:这些鸟类常被诗人用来表达豪迈、自由、豁达的情感,因为它们翱翔于天空,不受世俗束缚。

在《江雪》中,柳宗元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表达自己孤傲不群、清高脱俗的情怀。

2. 燕、莺等小型鸟类:这些鸟类常被用来表达细腻、温柔、美好的情感。

在《春夜喜雨》中,杜甫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春天的柔和和生命的活力。

3. 鹿:鹿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温顺、纯真、高雅。

在《静夜思》中,李白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马:马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奔放、自由、力量。

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表达对壮丽的自然景色的赞叹之情。

5. 蝉:蝉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短暂、珍惜、高洁。

在《夏日绝句》中,李清照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鱼:鱼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自由、舒适、闲适。

在《饮酒》中,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表达自己归
隐田园后的闲适生活。

总之,动物意象在诗歌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表达力,能够生动地展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鸟 意象

鸟 意象

《召南•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以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起兴,隐喻女子嫁到 夫家后主持家务,即为正妻家庭中的地位。末章以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起兴,隐喻诸侯媵妾众多,按 周朝的礼制,诸侯可一娶九女,皆正妻之同胞或同 姓姐妹。 《齐诗》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鸠 因成事,天性然也。”鸠居鹊巢隐喻女子出嫁到夫 家,鸠是不会筑巢的,总以鹊巢为窝,鸟之窝犹人 之家。在私有制宗法社会里,女子出嫁才有家。这 种比喻贴切又生动 。
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 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 海,来寄修椽”(周邦彦 《满庭芳》);或 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 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 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 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 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 黄子孙的血液中。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 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 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 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 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
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 薄情夫。”“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 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
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 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汉代焦延寿的 《易林•二复之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 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 “断鸿”,是失群孤雁。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 词》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 久。”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 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所以鸿雁用来表示乡 思之情。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 《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 嘏《长安秋望》)

古诗中鸟的意象

古诗中鸟的意象

古诗中的鸟意象解析古诗中的鸟意象,常常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对古诗中鸟的意象的解析:1、相思之鸟:古代诗词中,常常将鸟类视为爱情的象征。

比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绘了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而鹊鸟正是他们的信使,为他们传递相思之情。

在《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的和鸣,被视为夫唱妇随的象征,进一步体现了鸟类在爱情中的特殊地位。

2、离别之鸟:杜鹃鸟在古诗中常常被视为悲伤和离别的象征。

这可能与杜鹃鸟的叫声有关,它的叫声常被人们理解为“不如归去”,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归家的渴望。

如李白的《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借悲鸟的叫声表达了离别的哀伤。

3、自由之鸟: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大鹏的形象,它是自由、雄浑和博大的象征。

如庄子的《逍遥游》中,“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里的大鹏形象被赋予了强烈的自由精神,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4、哀伤之鸟:在古诗中,乌鸦常被视为死亡和悲哀的象征。

这可能与乌鸦的黑色羽毛和凄凉的叫声有关。

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里的“黑云”指的是聚集的乌鸦,与死亡和悲哀的意象紧密相连。

5、忠贞之鸟:鸳鸯是忠贞之鸟,常常被用来比喻夫妻恩爱、忠贞不渝。

如李白的《怨情》中,“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这里的“新人笑”和“旧人哭”暗喻了鸳鸯对伴侣的忠诚。

6、报喜之鸟:喜鹊在很多文化中都是报喜的使者,这一点在古诗中也得到了体现。

例如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里的“卷帘人”指的是喜鹊,因为喜鹊报喜,所以作者借喜鹊之口询问海棠花的情况,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7、归隐之鸟:鹤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高雅和隐逸的象征。

鹤的寿命长,往往被赋予了道家思想的寓意,代表了超越尘世,追求仙境的态度。

温庭筠词中的鸟意象探析

温庭筠词中的鸟意象探析

温庭筠词中的鸟意象探析
温庭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词作品以婉约清丽著称,其中鸟
的意象在他的词中出现频繁,具有丰富的内涵。

从多个角度来探析
温庭筠词中的鸟意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鸟在温庭筠词中常常被用来抒发对自由、追求的向往。

鸟儿飞翔于天空,自由自在,这与温庭筠词中对逍遥、无拘束生活
的向往有着内在的联系。

例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疏
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通过“霜禽”和“粉蝶”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由、纯洁美好
生活的渴望。

其次,鸟在温庭筠词中还常常被用来抒发对离别、思念的情感。

鸟儿在词中往往成为诗人表达离愁别绪的媒介,比如《南歌子·登
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对“鹳雀楼”上的鸟儿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
向往。

这种意象的运用增加了词作的凄美和离愁的情感色彩。

此外,鸟在温庭筠词中还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美好的感情。

鸟儿在恋爱季节的鸣叫,常常被用来比喻恋人之间的甜蜜。

比如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通过“红楼别夜”和“美人和泪辞”
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爱情美好的向往和眷恋之情。

综上所述,温庭筠词中对鸟的意象运用丰富多彩,既有对自由、追求的向往,也有对离别、思念的抒发,更有对爱情和美好感情的
象征。

这些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词作的内涵,赋予了词作深刻的情感
和意义。

古代诗词中的鸟

古代诗词中的鸟

古代诗词中的鸟往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诗人们通过对鸟类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和人生哲理。

古代诗词中的鸟:
1.鸽子:象征和平、纯洁和爱情。

2.鹦鹉:象征忠诚、智慧和爱情。

3.雕鹰:象征英勇、威武和权力。

4.鸿雁:象征忠诚、信使和离愁别绪。

5.子规(杜鹃):象征悲愁、离别和思乡之情。

6.鹭鸶:象征高洁、独立和清雅。

7.鸿鹄:象征志向高远、勇敢和坚定。

8.鹤:象征长寿、优雅和纯洁。

9.雀:象征平凡、勤劳和生活气息。

10.黄鹂:黄鹂是一种黄色的小鸟,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欢乐的情绪。

11.燕子:燕子是一种候鸟,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离别。

12.白鹭:白鹭是一种白色的水鸟,常常被用来象征纯洁和高傲。

13.鸳鸯:鸳鸯是一种水鸟,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幸福。

14.乌鸦:乌鸦是一种黑色的鸟,常常被用来象征不幸和荒凉。

15.凤: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代表着美好、吉祥和幸福。

16.鸾:鸾鸟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代表着吉祥和美好。

17.鹧鸪:鹧鸪是一种鸟类,叫声凄切,因此在古代诗词中鹧鸪经常被用来象征
离愁别绪和悲伤之情。

四种鸟的诗歌意象

四种鸟的诗歌意象

四种鸟的诗歌意象史文山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鸟的名词,例如杜鹃(杜宇、子规、布谷)、鹧鸪、寒鸦、喜鹊、凤凰、鸿雁,燕子、鸳鸯等,古人借用其生活习性和形体特点来表达某种情思,使之有所寄托。

这些鸟类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鸟了,而是一种人的特定情绪了,这就是意象。

由于这些鸟大都活动在野外,而现在作诗的人却大都生活在城市里,很不熟悉这些精灵,甚至见都没见过。

可是现在诗中依然沿用这些鸟的意象。

如果不懂一些鸟的习性和古人意蕴,在作诗时就很可能搞错,甚至意思全然相反了。

其中有三种鸟的意蕴很容易混淆。

这就是鹧鸪、杜鹃和斑鸠。

这三种鸟形体个头大致相同,都在春天鸣叫,但又各有特点。

鹧鸪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

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300克左右。

杜鹃体形大小和鸽子相仿,但较细长,上体暗灰色,腹部布满了横斑。

脚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后。

飞行急速无声。

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

斑鸠有四种,我国常见的品种有:火斑鸠,珠颈斑鸠,山斑鸠,还有人工培育的白斑鸠。

体长28公分(11寸)。

体淡红褐色,头蓝灰色,尾的端部蓝灰色,中央尾羽褐色;颏和喉粉红色。

雌雄羽色相似。

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

秋冬季节迁至平原,飞行似鸽,常滑翔。

鸣声单调低沉。

它们都在在古诗词中有特定的内涵。

鹧鸪鸟意象:鹧鸪的鸣声很特别,远远听去仿佛在呼唤着“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于是,在古人的作品中,鹧鸪的啼声总是被当作一种离别时的声音来使用,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它不能用来表达欢快情绪。

杜鹃鸟意象:杜鹃鸟,又叫杜宇、子规、民间称布谷鸟。

因其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于是人们附会为人之啼哭使口角流血。

传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

唐诗三百首鸟的意蕴

唐诗三百首鸟的意蕴

唐诗三百首鸟的意蕴
鸟分为很多类,不同的鸟代表着不同的意思,有的代表喜庆,有的代表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有的也代表着事业有成。

在李白的《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中大鹏就代表诗人将有所作为,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向往。

在以下诗中则是其他鸟类,表达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如“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流夜郎寄内》)“雁”这一意象就给人悲凉意味,“北雁春归”足见诗人等待时间之长,双重打击加于一身,悲愤、失望卓然可见。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唐宋诗醇云:“此首从盛时说起,而末句转入荒凉,此立格之翼也。

”在充满民歌风味的语言中将鹧鸪鸟飞与宫殿里充满的如花宫女一对比,揭示了现在的凄清,让人吃惊同时也不忘对现时的担忧。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四)湖上模糊的月辉,飞鸿又离去,借自然之境抒发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已有悲,再听子规鸟哀怨的啼叫,更加让人倍感凄凉。

古诗词中常见的动物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动物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动物意象古诗中,常见的动物意象主要有杜鹃、乌鸦、鸿雁、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燕子等。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古代有“望帝啼鹃”的传说。

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表哀怨、凄恻、思归。

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因此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鸿雁: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或喻人生际遇的凄凉悲惨;或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蟋蟀:又名促织、蛐蛐,常表示惆怅之意。

如:“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古诗十九首》(其七)]蝉:栖于高枝,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如:“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燕子:春天的象征,表欢快、生机。

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他物类所能及。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古诗中的飞鸟意象

古诗中的飞鸟意象

古诗中的飞鸟意象人类从远古以来就有自由飞翔的梦想,曹植有“愿接翼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九愁赋》)的感叹,闺中小姐林黛玉哀婉的《葬花吟》中,也曾出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高亢之音。

生命的缺撼在艺术中得到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媒介。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

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回日夜思念的故乡。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

他已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

“诗佛”王维“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的诗句,与此意境相似。

宋代文豪苏轼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自请放外任期间,则有“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水调歌头·快哉亭作》)的词句。

他们在诗词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但是从“卧视”“欹枕”之语中,我们可以体会他们内心的平静怡然。

“没”是一个延续性动作,表明诗人的目光追随飞鸟,看了很久,诗人精神的翅膀也许正随之自在地飞翔;飞鸟隐没在天际,平淡无奇的现象中,体现着诗人与自然的那份和谐、认同之感。

崇尚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向往隐迹江湖的生活,愿与悠闲自在的鸥鸟为友,忘却世间的争斗。

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辞官回乡后,则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诗句表现自己的耕读之乐。

众鸟安居巢中,诗人爱其庐宇,人鸟之间有种幻化为一的感觉。

意象为鸟的古诗

意象为鸟的古诗

意象为鸟的古诗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3.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5.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6.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7.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8.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9.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0.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1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12.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13.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14.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15.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卢照邻《长安古意》16.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17.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18. 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

——刘得仁《宿僧院》19.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韦庄《台城》20.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李商隐《晚晴》21.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22.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23.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24.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25.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26.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27.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含鸟字的古诗词

含鸟字的古诗词

含鸟字的古诗词一、鸟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1.1 鸟的自由与翱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花院中酒,杨柳堤上鱼。

相悦金銮殿,游移紫禁厨。

」——白居易《赋得暮雨送李胄》•「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杜秋娘《天净沙·秋思》1.2 鸟的唱鸣与情感表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秦观《青玉案·横塘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杜甫《秋夕》•「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杜牧《秋夕》二、古诗词中常见的鸟类形象2.1 孔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白凤令》•「庭中有奇树,穗绿蟠枝长。

上有戏鸣凤,两栖美人状。

」——韩林儿《调笑令·庭院深深深几许》2.2 夜莺•「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战圣明月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清照《醉花阴》2.3 百鸟朝凤•「群鸟高飞腾,百兽齐朝凤。

」——辛弃疾《水龙吟·天净沙·秋思》•「追逐九霄高,雄飞直冲霄。

扑楚桥南门,打白泽东桥。

」——陆放翁《百态列传》•「韩子步泾园,北阪春风冷。

戏成又惊落,如梦又暧晕。

」——曹唐《夜泊南浦·落花》三、古诗词中对鸟的赞美和借喻3.1 鸟的美丽和华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杜牧《秋日夜泊渭城青草湖》•「年年岁岁金风度,万里烟波共画船。

」——吴文英《渔家傲·天津桥》3.2 鸟的勇敢与机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九》•「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牧《秋夕》3.3 鸟的忠诚与成全•「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词中的鸟类意象

2009-03-29 1143
意象是指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

古代很多诗词大家,常常以鸟类为意象,来渲染离愁别绪,新怨旧恨,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杜鹃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魄等。

《华阳国志·蜀志》载:“古有蜀王杜宇,号望帝,后禅位出奔,其时子规鸟鸣,蜀人思念杜宇,故觉此鸟鸣声悲切。

”也许因此,人们总是把杜鹃声与“悲伤”、“思归”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如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来未抵人间离别。

”词人用杜鹃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伤感之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子规声声,仿佛呼叫着“不如归去”,然而,迁客却仍要远行,这是令人何等的伤情?正是借子规的啼声,来衬托自己的愁心。

表达了对友人受贬的无限同情。

燕成双成对的燕子,总使人想起团圆或离散。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诗经·谷风》),成双成对的燕子,引起有情人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燕子依旧,物是人非,更易使人产生时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而最让人伤感的,莫过于像燕无家可归一样,成了无根之人。

南唐后主、亡国之君李煜,眼看燕子归来,和泪写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句。

鸿雁是大型的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如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人新年感物华。

” 赵嘏《长安望秋》:“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秦观《减字木兰花》:“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鹧鸪鹧鸪,在古人眼里,叫声凄切、清长,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在诗词中,鹧鸪声仿佛是哀怨、凄清的化身。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对着江边的暮色无限惆怅,深山里又传来鹧鸪鸟悲苦的叫声。

黄昇《月照梨花》中:“不知郎马何处,烟草凄迷,鹧鸪啼。

”“行不得
也哥哥”,是鹧鸪的叫声,也是少妇的心声。

“鹧鸪啼”,含蓄地表达了情系郎君,翘首盼郎归的心情。

乌鸦乌鸦全身黑色,人们对它常有厌恶之感,常用来描写衰败荒凉的景象。

如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过去的事情不堪回首,今天,飞集在敌人庙里的乌鸦争食剩余祭品,祭鼓频敲。

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收复中原的不满。

蝉蝉又名知了,以善鸣而闻名。

秋日来临也是蝉的末日将到,鸣声也显得凄切,古诗词中寒蝉即秋蝉鸣叫声大多带有凄凉、悲伤的色彩。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以蝉之高洁自况,也以蝉鸣的悲凉来衬托自己身陷囹圄的忧伤心情。

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写秋蝉叫声凄切,不仅点明了节令,而且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蝉鸣长一声短一声,声声牵动离人心。

猿猿是哺乳动物,据说与人类同宗。

它的啼叫声,更多地被赋予情感色彩。

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写猿声之哀,衬托出了“悲秋作客”、“失意潦倒的困境。

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以杜鹃和猿的啼声渲染了悲苦的气氛,反映环境的恶劣,表达心中的愤懑。

黄鹂黄鹂声脆,易使人喜。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欢愉开朗的胸怀闻黄鹂声便知;晏殊“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农家春游之乐跃然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