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理论重点 名词解释复习题2
特殊教育理论测试卷
特殊教育理论测试卷一、名词解释(16分,每题4分)1、智力落后(我国)2、适应行为3、多重障碍4、代币制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至少在某种环境中有持续性的、经常性的需要,并且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从支持程度上来说,属于。
A、间歇的B、有限的C、广泛的D、全面的2、世界卫生组织(WHO)1993年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ICD-10)将智力落后分为类。
A、2B、4C、6D、83、多重障碍儿童按一对一式的变式,按次序一个接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同样的技能,这种组织形式是。
A、团体式B、一对一式C、序列式D、累加式4、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缺乏控制,在行为上表现出多动、侵犯、攻击等特征是。
A、超控制性B、低控制性C、非社会性D、反社会性5、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特殊班一般为左右。
A、10人B、8人C、7人D、 9人6、通过削弱或撤除某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来减少该项不良行为的发生率的是A、系统脱敏法B、惩罚法C、消退法D、负强化法7、残疾人的就业形式有A、划块就业、按比例就业、个体就业B、集中就业、个人就业、分配就业C、个别就业、按需就业、有比例就业D、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8、癫痫大发作的抽搐时间通常为。
A、1-2分钟B、1-3分钟C、2-3分钟D、2-4分钟9、以下哪一类障碍不属于学习障碍分类中的“学业性障碍”?A、记忆障碍B、书写障碍C、阅读障碍D、计算障碍10、从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程度上来说,偷窃行为属于。
A、轻度B、中度C、重度D、极重度三、判断正误。
(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
若正确则在括号内打√;若错误则画X;每小题2分。
共20分)1、短期的就业训练从支持程度上说属于间歇的。
()2、苯丙酮尿症(简称PKU)是一种遗传性疾病()3、在我国一级智力残疾的智商值定为50-70。
()4、智力测验可以判断智力高低的程度。
特殊教育概论习题
特殊教育概论习题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题)一、名词解释1.特殊教育2.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二、简答1.特殊教育的概念、对象、目的和任务是什么?2.实施特殊教育应遵循哪些教育原则?3.试说明特殊教育的过程。
4.怎样理解特殊儿童的含义?5.特殊教育的含义是什么?6.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三、论述1.如何理解特殊教育的特殊性?2.如何理解特殊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意义?第二章全纳教育(题)一、名词解释1.全纳教育2.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3.回归主流4.一体化5.随班就读二、简答1.什么是全纳教育?全纳教育对于教育发展的意义是什么?2.简述XXX的安置形式。
3.我国为什么要开展随班就读工作?4.我国对随班就读的管理作了哪些规定?三、论述1.全纳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2.全纳教育对普通教育带来的挑战?3.随班就读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4.全纳教诲的基本理念?第三章特殊教诲的法规与政策(题)一、名词解释1.《残疾人教诲条例》2.《沃纳克报告》二、简答1.我国特殊教育立法对特殊教育实践有何指导意义?2.台湾地区的特殊教育立法进程对我国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启示?3.试比较中美特殊教育立法的异同。
4.国际残疾人立法体现了何种特殊教育理念?5.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是什么?6.如何理解残疾儿童的普通教育方式和特殊教育方式?7.如何理解适当的评估?三、论述1.论述《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对美国特殊教育的影响?2.论述我国特殊教育法规的建设情况?第四章个体化教诲计划(题)一、名词解释1.个体化教诲计划2.个别化教育计划会议二、简述1.个别化教育计划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有哪些?2.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程序?3.确定儿童的长期目标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4.IEP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论述1.如果你是一位普通班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实施IEP?2.尝试为一名特殊儿童制定一份IEP。
3.家长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作用?4.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家庭和学校应如何协作?第五章智力停滞儿童(题)一、名词解释1.智力停滞2.智力3.任务分析法二、简答1.智力停滞的评定由主要包括哪些部分?2.如何鉴定儿童的智力障碍?3.如何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4.智力停滞的出现率5.智力停滞儿童的特征?6.智力停滞产生的原因?三、论述1.如何改进智力停滞儿童的教学工作?2.按支持程度的分类对教育有怎样的启示?第六章听觉停滞儿童(题)一、名词解释1.听觉障碍2.人工耳蜗植入3.助听器4.手语二、简答1.听觉停滞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有什么特点?2.听觉停滞儿童情绪与个性发展有什么特点?3.对聋童进行白话与手势语训练有哪些技术?4.什么样的儿童才是听觉停滞儿童?5.聋校国家课程设立的原则是什么?6.听觉障碍的出现率。
特殊教育教师特(聋校)殊教育理论测试试卷(含答案)
特殊教育教师特(聋校)殊教育理论测试试卷(含答案)聋校教师特殊教育理论测查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12分)听力残疾: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听力功能受损的状态。
感音性耳聋:指由于耳蜗或听神经病变等原因导致听力障碍的一种类型。
人工耳蜗:是一种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耳蜗内,利用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帮助听力障碍者恢复听力的医疗器械。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XXX心理学家XXX提出的,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智能组合而成的理论。
二、填空:(30分)1、新颁布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的聋校学生培养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聋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XXX;具有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科学、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基础的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具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惯和生活方式,培养创新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出,聋校课程设置的六大原则为:均衡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3、聋校义务教育实行九年一贯制,课程设置中共有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十三类科目。
4、从医学科学角度来看,听力分贝(dB)在0-25之间的听力是正常的、不聋的;25-40分贝对微弱的语声发生困难;40-60分贝对普通语声经常发生困难;60-80分贝对大声喊或放大的语声才能听得见,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叫重听。
聋的程度在80分贝以上的,即便是放大的语声也不能理解,就是全聋。
5、教学理论中,有一部分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有一部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有一部分则是回答“该怎么做”,我们分别叫做描述性内容、解释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
特殊教育理论重点 名词解释复习题2
名词解释复习题1. 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通过“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首次提出“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目的是营造融洽社区,建立和谐教育社会,向儿童提供全面有效的教育。
2. 个别化教育计划:1975 年美国国会颁布的残疾儿童教育法令规定:应由包括地方教育部门或有关部门的代表、班级教师及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组成的小组共同为每个被鉴定为残疾儿童的学生制定和补充一份书面教育计划。
这一教育计划就称为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
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特殊儿童在一个最适合他的学习需求的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
如果没有具备这个条件,就表明这个特殊儿童并未收到良好的特殊教育,充其量还只局限于普通教育的范畴。
3. 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教育与学习的哲学,同时是一门艺术。
相较于其他教育学派,自主学习者认为没有人能替别人作决定,每个人都应拥有为自己做主的权利。
所谓自主,简而言之,就是为自己作选择,并为这些选择负责。
这和把责任归因于环境或别人的态度相反,而接近存在主义。
5.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6. 特殊教育:相对于狭义、广义的特殊儿童的概念,特殊教育的概念也有狭义、广义之分。
对狭义特殊儿童的教育就是狭义的特殊教育,对广义的特殊儿童的教育是广义的特殊教育。
(完整版)(完整版)特殊教育试卷
特殊教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特殊儿童:对于特殊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理解,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狭义的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早期干预: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服务的措施。
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
它不是把特殊儿童简单地放在普通班里,而是要创造条件,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需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
听力障碍: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二、判断改错(每小题4分,共40分)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内打“√”,不正确的,请在()内打“╳”。
每题判断2分,修改2分1、(╳)失神性发作称之为癫痫大发作。
失神性发作称之为癫痫小发作。
2、(╳)肢体障碍就是指四肢残缺。
肢体障碍就是指四肢残缺及躯干麻痹。
3、(╳)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的个性化。
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的多样化。
4、(╳)智商低于70的儿童是智力障碍儿童。
智商低于70,且伴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是智力障碍儿童。
5、(╳)特殊教育就是针对残疾儿童的教育。
特殊教育就是针对特殊儿童或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
6、(╳)视觉障碍的儿童通过放大镜进行学习。
低视力儿童通过放大镜进行学习。
7、(√)全纳教育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
8、(√)发声障碍就是指嗓音障碍。
9、(╳)手语就是聋人常用的手势语。
手语就是聋人常用的手势语和手指语。
10、(√)所有学习困难的儿童智力都是正常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安置方式。
特殊教育导论复习资料2024
引言概述:特殊教育是一门关注个体差异和多元化学习需求的教育领域。
它旨在满足那些在认知、情感、行为和身体发展方面存在障碍或特殊需求的学生的教育需求。
特殊教育重视个体化的教学方法和支持,旨在帮助学生克服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实现他们的学习潜力。
本文提供了特殊教育导论的复习资料,主要包括特殊教育的定义、历史、相关法律法规、评估与诊断以及教育方案制定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一、特殊教育的定义1.特殊教育的概念和特点a.特殊教育的定义及其与普通教育的区别b.特殊教育的目标和原则c.特殊教育的适应性教学方法2.特殊教育的学生群体a.学习困难类别的学生b.情绪行为障碍类别的学生c.自闭症类别的学生d.智力障碍类别的学生3.特殊教育的教师角色和能力要求a.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和职责b.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c.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和发展二、特殊教育的历史1.特殊教育的早期发展a.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特殊教育b.文艺复兴时期的特殊教育c.18世纪至19世纪的特殊教育改革2.特殊教育的现代发展a.特殊教育的诞生与发展b.特殊教育的历史里程碑事件c.特殊教育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三、相关法律法规1.特殊教育法律的制定和目的a.特殊教育法律的背景和动因b.特殊教育法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2.特殊教育法律的执行和保障a.特殊教育法律的实施机构和责任b.特殊教育法律的执行和保障机制四、评估与诊断1.特殊教育评估的概念和目的a.特殊教育评估的定义和分类b.特殊教育评估的目的和意义2.特殊教育诊断的过程和方法a.评估工具和方法的选择b.诊断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c.诊断结果的解释和应用五、教育方案制定1.教育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流程a.教育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b.教育方案制定的流程和步骤2.教育方案的核心内容和方法a.教育目标的设定和调整b.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c.教育方案的实施和评估总结:特殊教育导论是一门研究个体差异和多元化学习需求的学科,旨在帮助特殊需求学生克服困难,实现他们的学习潜力。
特殊教育理论重点名词解释复习题2
名词解释复习题1. 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通过“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首次提出“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目的是营造融洽社区,建立和谐教育社会,向儿童提供全面有效的教育。
2. 个别化教育计划:1975 年美国国会颁布的残疾儿童教育法令规定:应由包括地方教育部门或有关部门的代表、班级教师及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组成的小组共同为每个被鉴定为残疾儿童的学生制定和补充一份书面教育计划。
这一教育计划就称为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
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特殊儿童在一个最适合他的学习需求的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
如果没有具备这个条件,就表明这个特殊儿童并未收到良好的特殊教育,充其量还只局限于普通教育的范畴。
3. 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教育与学习的哲学,同时是一门艺术。
相较于其他教育学派,自主学习者认为没有人能替别人作决定,每个人都应拥有为自己做主的权利。
所谓自主,简而言之,就是为自己作选择,并为这些选择负责。
这和把责任归因于环境或别人的态度相反,而接近存在主义。
5.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6. 特殊教育:相对于狭义、广义的特殊儿童的概念,特殊教育的概念也有狭义、广义之分。
对狭义特殊儿童的教育就是狭义的特殊教育,对广义的特殊儿童的教育是广义的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学题库
特殊教育学一.概述1.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涉及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长期或一定时期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
2.特殊儿童分类(IDEA):学习障碍、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听觉障碍、肢体障碍、其他健康障碍、视觉障碍、自闭症、聋——盲、外伤性脑损伤、发展迟缓。
(国内):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每种分1-4级。
3.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对象是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育内容有替代性课程、调整原有课程、补充必要内容;教育方法有调整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时间、调整评价方法;教育场所: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普通学校普通班级+额外的教学服务、资源教室、普通学校特殊班、特殊学校、寄宿制学校、在家或住院;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的人员:特殊教育教师、教师助理、心理学家、听力学家、咨询师、诊断和评估人员、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咨询师、学校社会工作者、言语病理专家。
4.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瞽叟通文馆(第一个盲校)、登州启喑学馆(第一个聋校)5.特殊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普通幼儿机构、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通小学学前班和特殊学校学前班)义务教育(特殊学校:盲、聋、培智;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职业教育、高级中等以上教育(高中有盲人高中和聋人高中;高等教育有特殊高等院校、融合教育、其他形式成人教育)6.特殊教育发展趋势:重视生态学模式(与家长的合作)、重视早期干预(依据:个体大脑发育速度、可塑性、关键期理论;对象:障碍儿童、有发展落后可能的儿童;个别华家庭服务计划)、重视个别化教育与转衔服务(IFSP家庭服务计划—IEP-ITP衔接计划-IWRP书面康复计划)、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以融合教育为主、多学科团队合作、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
二.全纳教育1.全纳教育:使特殊儿童接触普通儿童与主流社会的限制减少到最低程度。
特殊教育理论试卷五(附答案)
特殊教育理论试卷五〔后附答案〕姓名学号〔登录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4分〕1.波特奇方案2.器质性聋3.早期干预4.视觉障碍5.适应行为6.个别化教育方案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内划“√〞或者“×〞,每题2分,共10分〕1. 西班牙修道士庞塞〔Perde Pounce de leòn,1520-1584〕最早对耳聋人士进行教育。
〔〕2. 世界上第一所智障学校是在英国建立的。
〔〕3. 尽管听障儿童更倾向于把情绪的发生归因于个体的需要和欲望,但他们也能根据情境的不同对不同的情绪反响进行不同的解释。
〔〕4.我国对智力障碍病因的诊断分类为感染和病毒、外伤或物理损害、新陈代谢、营养不良、脑器质疾病、母亲产前的问题、染色体异常、妊娠失常、环境。
〔〕5.婴儿出生后,如患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高烧、抽搐、全身麻醉、药物影响、缺氧昏迷、脑外伤、免疫反响性疾病、癫痫、中毒、严重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导致智力障碍。
〔〕三、简答题〔每小題6分,共计36分〕1.简述聋校课程与教学的特点。
2.听觉障碍儿童筛查与诊断。
3.简述中国古代的残疾人教育。
4.简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智力障碍的三级预防模式。
5.简述视觉障碍形成的原因。
6.简述超常儿童的认知特征。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论述中世纪残疾人的处境,及其对残疾人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2.请就听障儿童的视觉注意开展特点是“缺陷〞还是“补偿〞两种假说进行论述。
特殊教育理论试卷五姓名学号〔登录号〕考试时间:120分钟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4分〕1.波特奇方案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法[Portage Guide to Early Education(PGEE)]又称波特奇方案。
1969年,由美国残障教育局主持开发的一套适用于0~6岁的儿童早期教育教材,1972年问世。
1976年经修订公开发行后向世界40多个国家推广。
特殊教育教师(智障)特殊教育理论测试试卷(含答案)
培智学校教师特殊教育理论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15分)智力残疾儿童:先天愚症儿童:波特奇计划:迁移:康复:二、填空:(28分)1、教育部2007年2月颁布的《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的培智学校学生培养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精神;具有初步的观念;具有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知识和适应以及的技能;养成健康的习惯和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2、《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出,培智学校课程设置的六大原则为:特殊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原则、原则。
3、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行九年一贯制,课程设置中共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等十二类科目。
4、结构游戏的种类有、、等。
(可任选三项)5、工序分析法就是把一个复杂的教学目标按序细分为一连串循序渐进的教学小步骤,以儿童行为能力为起点进行系统的教学过程。
6、教学理论中,有一部分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有一部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有一部分则是回答“该怎么做”,我们分别叫做描述性内容,解释性内容和______________内容。
7、对智障儿童进行行为矫正时,根据正强化原理、、、相互抵制原理,制定常用的方法策略有、逐步敏感策略、等。
8、蒙台梭利教具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用于实际生活技能训练和动作教育的,一类为用于读写算练习的,还有一类是用于教育的。
9、在当代有一个盲聋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8岁入盲校,10岁学说话,写出了14部著作,毕生为残疾人事业而奋斗,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她的名字叫。
10、我国2006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现有各类残疾人万人,其中智力残疾占残疾人总数的%,约554万人。
三、选择题:(10分)1、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叫()A、形象B、表象C、图像D、具象2、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案是为岁儿童制订的训练方案。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智力落后:是指个体在发育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般智力,从而导致适应行为的缺陷2、多动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活动过多、象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3、学前儿童言语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言语获得过程序中出现了开展性的异常现象4、学前特别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别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开展的特别援助和支持5、学前特别儿童:是指有特别教育需要量的儿童,主要是指在开展中存在着个体开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6、视觉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它活动。
7、听觉障碍:也称聋、重听、听力损伤或听力残疾,是指从轻度到深度的各种听力残疾的一种总称8、身体病弱儿童:是身体健康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主要是指身患慢性冷疾病和体质非常虚弱的儿童。
或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9、情绪行为障碍:指发生于儿童和青年少时期的情绪行为的偏异,这种偏异不是躯体疾病或缺陷的继发情况,也不是某种特定精神患疾的病症表现10、智力落后儿童:指那些在发育期内,一般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正常水平,并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的儿童11、波特奇早期教育指导方案:是美国威斯康星州波特奇市教育机构编制的一套合适于0~6岁正常儿童和残疾儿童个别化教育训练的方案12、隔离法:是一个种消极加强,使用不当会会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一般不要过多采纳这种方法13、消退法:是指某一行为过去曾得到加强,假设此时这个行为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加强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14、游戏医治:是经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医治方法。
它是为儿童在现实世界之外,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儿童通过游戏将内压抑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情玩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的方法15、言语矫治:为援助言语异常儿童克服障碍,促使他们的言语得到较好的开展,教师和专业人员采取肯定的干预手段,给予他们特别的援助,这就是言语矫治。
特殊教育概论名词解释
1.特殊教育:是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显着性,通过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
2.早期干预:是对学龄前有障碍或存在潜在障碍的儿童提供系统的教育,保健等康复措施,以减轻或降低障碍(或可能发生障碍)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活动。
3.全纳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它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和学习,反对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从而提供有质量的教育,促进所有儿童应有的发展。
4.障碍:一个人由于缺陷或残疾处于某种不利地位,以致限制和阻碍该人发挥根据年龄性别社会与文化因素应能发挥的正常作用。
5.非典型发展:也称为异常发展,是指个体在发展的阶段,效率以及身心的某些方面并不按照大多数学生所遵循的发展模式不断的生长与变化,而是超出了典型发展的应有的区间范围,呈现出一种异常特征。
6.缺陷补偿: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障碍学生的身心特点,综合的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通过各种途径替代改善促进或恢复因障碍造成的功能性损伤,进而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活动过程。
7.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对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8.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普通班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教育安置形式,是呼应融合教育潮流,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特殊教育的一个创举,对于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9.资源教室:是建立在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之中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有效支持与服务的专门场所。
10.巡回指导:特殊学校通过派出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普通学校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指导咨询帮助的重要支持方式。
11.发展型课程: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假设,认为特殊需要学生的发展虽然是一种非典型的发展,但同样遵循着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们在认知交流情感运动和生活自理技能方面和其他人一样有着同样的发展顺序阶段和方式。
特殊教育导论试题答案解析
特殊教育导论试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仅为学习障碍儿童提供教育B. 为所有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C. 仅为身体残疾儿童提供教育D. 为智力超常儿童提供教育答案:B解析:特殊教育旨在为所有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这包括学习障碍、身体残疾、智力超常以及其他各种特殊需求的儿童。
2. 下列哪个原则不属于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A. 个体化教育B. 最小限制环境C. 隔离教育D. 家庭参与答案:C解析:特殊教育强调个体化教育,确保教育环境能够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同时鼓励家庭参与。
最小限制环境原则指的是尽可能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下提供教育,以促进特殊需求学生的社交和学习。
隔离教育并不符合特殊教育的原则。
3. 根据IDEA(个别化教育法案),下列哪项不是IEP(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组成部分?A. 年度目标B. 长期目标C. 服务计划D. 家长意见答案:B解析:IEP是特殊教育学生的核心文件,它包括年度目标、服务计划以及家长意见等部分。
长期目标虽然重要,但IDEA法案要求IEP中应包含的是具体、可测量的年度目标。
4. 下列哪种教学方法不适合于自闭症儿童?A. 结构化教学B. 感觉统合训练C. 社交故事D. 传统讲授法答案:D解析:自闭症儿童通常在处理信息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困难。
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和社交故事等方法都能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环境。
传统讲授法可能不够灵活,不足以满足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
二、简答题1. 描述特殊教育教师在评估学生需求时通常会采取哪些步骤。
答案:特殊教育教师在评估学生需求时,通常会首先收集学生的背景信息和学习历史,然后进行初步筛查。
如果发现可能存在特殊需求,教师会设计更为详细的评估计划,包括但不限于认知测试、学习能力评估、行为观察以及社交技能评估。
此外,教师还会与家长、普通教育教师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合作,共同确定学生的个别化需求。
2. 阐述为什么特殊教育中的家庭参与至关重要。
特殊教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特殊教育的定义是什么?A. 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教育机会的教育B. 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教育C. 只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D. 只针对身体残疾学生的教育答案:B2.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帮助学生获得高分数B. 帮助学生融入社会C. 帮助学生获得特殊技能D. 帮助学生获得特殊职业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特殊教育服务的内容?A. 个别化教育计划B. 心理咨询C. 家长培训D. 体育锻炼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
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个体差异、提供适宜的教育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权益、以及实现教育公平。
2. 特殊教育中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是什么?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针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服务计划,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
三、论述题1. 论述特殊教育在促进社会包容性方面的作用。
特殊教育在促进社会包容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特殊教育通过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支持,帮助他们发展个人潜能,增强自我价值感。
其次,特殊教育有助于打破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偏见和歧视,促进社会对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特殊教育通过教育融合,促进特殊需要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四、案例分析题1. 某学校有一位听力障碍的学生,学校应该如何为他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学校应该首先对这位学生进行详细的评估,了解他的听力损失程度和学习需求。
然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包括使用手语或听力辅助设备,提供专门的听力训练,以及调整教学方法和材料,确保他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技能训练,帮助他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此外,学校还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
特殊教育考研名词解释
特殊教育考研名词解释
特殊教育考研名词解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
1. 多元智力理论:
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理论,强调人类的智力是多元化的,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以及存在智力等多种形式。
2. 特殊教育学:
作为教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特殊教育学主要研究的是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旨在为这些学生提供适宜其个别差异的教学与支持服务,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融入社会。
3.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全纳教育的概念首次在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大会上正式提出。
它主张所有儿童,不论其身心条件如何,都应当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并且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享有充分参与和平等权利。
4. 显著个别差异:
在特殊教育中,显著个别差异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特征等方面与大多数人
相比明显不同,这种差异程度较为罕见,在一般人群中出现率低于2%。
5. 特教学校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是专门为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设立的教育机构,提供专门设计的课程和教学策略,以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要求。
6. 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是全纳教育实践的一种形式,指的是让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尽可能地与普通学生一起在常规教育环境中学习,通过提供适应性支持和服务,消除环境障碍,实现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并受益的教育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复习题1. 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通过“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首次提出“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目的是营造融洽社区,建立和谐教育社会,向儿童提供全面有效的教育。
2. 个别化教育计划:1975 年美国国会颁布的残疾儿童教育法令规定:应由包括地方教育部门或有关部门的代表、班级教师及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组成的小组共同为每个被鉴定为残疾儿童的学生制定和补充一份书面教育计划。
这一教育计划就称为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
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特殊儿童在一个最适合他的学习需求的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
如果没有具备这个条件,就表明这个特殊儿童并未收到良好的特殊教育,充其量还只局限于普通教育的范畴。
3. 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教育与学习的哲学,同时是一门艺术。
相较于其他教育学派,自主学习者认为没有人能替别人作决定,每个人都应拥有为自己做主的权利。
所谓自主,简而言之,就是为自己作选择,并为这些选择负责。
这和把责任归因于环境或别人的态度相反,而接近存在主义。
5.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6. 特殊教育:相对于狭义、广义的特殊儿童的概念,特殊教育的概念也有狭义、广义之分。
对狭义特殊儿童的教育就是狭义的特殊教育,对广义的特殊儿童的教育是广义的特殊教育。
在有些国家还提出“特殊需要教育”,这种教育正像1994 年6 月1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所说:“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志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
”对不同种类特殊儿童的教育又可分别成为盲童教育、聋童教育、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超常儿童教育、言语障碍儿童教育、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教育,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等。
7. 手语:手语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的人(即聋哑人,以下简称为听障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
8. 双语教学:20 世纪80 年代聋童双语教学开始在欧美一些国家出现,并逐步传入我国,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我国的传统聋教育产生冲击,聋双语教学立足于“以聋童为本”,从聋童自身特点出发,解决聋童的语言问题。
它强调聋自然手语是一种符合聋童特征的视觉语言,是聋童的第一语言,聋童习得手语途径与听童习得口语的途径一致,聋童应通过与聋人的交往自然获得聋人手语,从而获得认识、情感、社会化等各方面的充分发展。
9. 萨拉曼卡宣言:1994 年6 月7 日至1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王国萨拉曼卡市召开了“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颁布了《萨拉曼卡宣言》,明确提出了“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思想。
会议重申1947 年《世界人权宣言》中提出的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并郑重声明“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将他们吸收在能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并号召所有政府“以法律或方针保证全纳性教育原则的采用,将所有儿童招收进普通学校,除非有不得已的原因才作别种选择”。
“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以及“将所有的儿童招收进普通学校”等思想体现了人们在特殊教育领域中追求一种“教育机会均等” 的理念。
10. “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书本费,补贴生活费。
11. “四配套工程”,即体育器材、艺术器材、图书资料、实验室器材配套。
12.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
发现学习主张对学习现象和对象经过冲突、反常、矛盾等启疑(causinginguiry),然后经过暗示、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也就是说,在学习中创造出对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弹性与独创性。
布鲁纳(1989, 强调,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13. 潜能是指一个人在身体、智力和心理方面存在的发展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人们日常生活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只占自身蕴涵潜能的极小部分,因此进行潜能开发对于提升整体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潜能开发是指透过视觉、听觉等人体身上的感官,接收外来各种资讯、技术和思想,对人的潜在的能力进行训练,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系列方法。
14.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产生于20 世纪初的美国。
15. 认知主义: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六个基本观点(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
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
所以,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
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
(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韦特墨区别了两种类型的问题解决办法:一类是只有首创性的和顿悟式的解决办法;另一类是不适当地应用老规则,因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顿悟学习的核心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无关的细节。
(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
顿悟将成为我们知识技能中永久的部分。
用现代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顿悟的内容是进入了长时记忆将永远保留在学习者的头脑中。
(4)顿语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
学习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
这是人类所能具有的最积极的体验之一。
在没有其它诱因动机时,在不可能用顿悟的方式来理解学习时,也不妨可以使用一些外部奖励。
就一般而言,达到理解水平本身就具有自我奖励的作用(5)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是一种顿悟过程,需要有理解、领会与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并且它是一种突现、速变、飞跃的过程。
顿悟学习有其特点,可归纳如下:问题解决前尚有一个困惑或沉静的时期,表现得迟疑不决,有长时间停顿;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而是一种突发性的质变过程;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个顺利的不间断的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体,很少有错误的行为;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由顿悟而掌握的学习原则有利于适应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题。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是针锋相对、势不两立的。
(6)创造性思维韦特默曾对思维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他把顿悟学习原理运用到人类创造性思维探讨中,并建议通过把握问题的整体来进行这种思维。
认为要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必须让整体支配部分。
即使在必要的关注问题的细节时,也决不能忽视问题的整体。
必须把细节放在问题的整体中,把它们与整体结构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由整体到部分的思维。
他认为要使人们顺利地解决问题,必须把问题的整个情境呈现出来,使之能对问题有个完全概观,决不能像桑代克那样,有意地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藏起来,迫使被试不得不去盲目试误。
强烈反对由试误说和条件反射说所引发出来的在教育领域中所采用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方法。
指出教师在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览问题情境,使他们明白怎样去解决,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争取在理解、领会问题的前提下,产生顿悟。
认为学习贵在打破旧有知识和模式的束缚,争取在对问题领域的基础上产生顿悟,掌据解决问题的原则,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
16.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其一,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任何一间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 3 个认知学习过程。
布鲁纳曾经指出:"学习一间学科,看来包含着3 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同时他又强调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其二,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己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
他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之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
"他认为发现学习具有以下一些优点:(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2)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3)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4)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与提取。
17.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说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即"认知同化说(又称认知一接受)”。
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并且加以"固定"或者"归属"的一种动态的过程。
过程的结果导致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分化和整合,从而使得学习者能够获得新知识或者清晰稳定的意识经验,原有的知识也在这个同化过程中发生了意义的变化。
根据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与学习者已经知道的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奥苏贝尔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3 类。
(1)如果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低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内容,这时的学习就是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如,若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时已形成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已有知识),在学习圆时,“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命题(新知识)的学习,就是下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