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学设计 小小图书馆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小图书馆的概念,理解图书馆对人们的重要性;
2.掌握几何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学会用图形的大小比例判断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图形大小比例的判断。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工具:书本、笔、黑板、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引导学生想象一下自己想去的地方,然后问到在去那个地方需要哪个地方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图书馆的重要性;
2.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小小图书馆。
2. 学习新知识
1.呈现小小图书馆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图中的内容;
2.介绍小小图书馆中收藏的图书种类和数量,引导学生思考图书的摆放方式,即“成排成列、整整齐齐”的原则;
3.利用黑板、小板书等工具,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概念,引导学生区分两种图形的区别和特点。
3. 讲解小故事
1.引出故事主人公在小小图书馆借书的情节,让学生通过听故事了解图书的借阅原则和标准;
2.引导学生结合故事,理解使用图形大小比例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4. 巩固练习
1.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判断物品的大小关系,并要求学生用图形大小比例判断面积的大小关系;
2.布置课后作业练习。
五、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理解小小图书馆的概念,认识图书馆对人们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和特点,正确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关系;
3.学生能够用图形大小比例判断物品的大小关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观察和分析图书馆书架上书的排列规律;2.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图书馆书架上书的排列规律;2.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找出图书馆书架上书的排列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书、卡片等;2. 学具:学生带回家的图书、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家或图书馆看书时,是如何找到自己想看的书的。
2. 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观察书架上书的排列,尝试找出规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排列规律,并互相交流心得。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小小图书馆2. 板书内容:观察书架上书的排列找出排列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观察家里或图书馆书架上书的排列,找出规律,并尝试解决问题。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找出书架上书的排列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和技能。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找到其他类似的排列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例如:超市商品的排列、电影院的座位排列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小小图书馆的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掌握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借阅情况等基本数据。
2. 学习运用统计表、统计图等工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3. 学习运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小图书馆的相关数据资料,如藏书数量、借阅情况等。
2. 学具:统计表、统计图、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小小图书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数据收集: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小图书馆的数据收集,如藏书数量、借阅情况等。
3. 数据整理:指导学生运用统计表、统计图等工具进行数据整理。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如计算借阅率、人均借阅量等。
5. 成果展示: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数据分析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6.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小小图书馆2. 内容:藏书数量、借阅情况、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小小图书馆的数据,制作一份统计图。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小小图书馆的人均借阅量。
八、课后反思1. 本次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存在不足之处?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4.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5.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本次课程,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小小图书馆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小小图书馆》一课。
这一课主要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小小图书馆》。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际问题来练习和巩固加减法知识。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加减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科书、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个小小图书馆的情境,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是一名图书馆管理员,需要处理一些图书的借还问题。
2. 讲解知识点:我会使用教科书和黑板,向学生们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我会用生动的例题和图示,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与巩固:在讲解完知识点后,我会给学生们发放练习本,让他们通过实际问题来练习和巩固加减法知识。
我会耐心地指导他们,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加减法的符号、基本概念和运用示例。
这样学生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们运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如果我有一本书,我又借给了小明一本,现在我还剩几本书?答案:假设我原本有3本书,借给小明1本后,我还剩2本书。
2. 题目:请学生们运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我有2个苹果,我又买了一些苹果,现在我总共有几个苹果?答案:假设我又买了3个苹果,那么我现在总共有5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如果发现有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会考虑进行一些额外的辅导和练习。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教案-小小图书馆1-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教案小小图书馆1北师大版教案:小小图书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小小图书馆”中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认识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及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称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模型、卡片、直尺、剪刀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黑板等物品,找出它们的对称部分。
2. 基本概念讲解: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以及它们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小小图书馆的布局。
6. 成果展示:邀请各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并讲解设计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小小图书馆的布局,要求使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知识。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合理的小小图书馆布局,包括书架、桌椅、门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本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物品,找出它们的对称部分,进一步巩固正方形和长方形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教案:小小图书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五章第二节“小小图书馆”。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学习如何计算总价,并进行简单的支付和找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总价、支付和找零。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总价,支付和找零。
2. 教学重点:运用人民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民币模型、计算器、小小图书馆场景图。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人民币模型、计算器、小小图书馆场景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小小图书馆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小图书馆的管理员,如何计算读者购买书籍的总价,并进行支付和找零呢?”2. 例题讲解:展示例题:“一本故事书35元,一本科普书28元,小明想买这两本书,他需要支付多少钱?如果他给了50元,管理员需要找他多少钱?”讲解步骤:a. 让学生观察例题,理解题意。
b. 引导学生运用人民币知识,计算总价。
c. 讲解如何进行支付和找零。
3. 随堂练习:设计类似的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组设计一个购买场景,运用人民币知识计算总价、支付和找零。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人民币单位及换算关系元、角、分2. 计算总价、支付和找零例题:35元 + 28元 = 63元支付:50元找零:50元 63元 = 13元(不够支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在小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普书,故事书42元,科普书38元,请计算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如果他给了60元,管理员需要找他多少钱?2. 答案:小明需要支付:42元 + 38元 = 80元管理员需要找他:60元 80元 = 20元(不够支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能够运用人民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教案-小小图书馆4-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教案小小图书馆4北师大版教案: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二年级下数学)一、教学内容1. 认识和理解整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其基本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其基本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图书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盒、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书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如果再放进去几本书,总数会变成多少?如果拿走几本书,总数会变成多少?2. 自主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操作图书卡片,尝试进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如果有5本书,再放进3本书,总数是多少?拿走2本书,总数又是多少?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批改,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整数加减法板书设计:+ =5 3 8=8 2 6七、作业设计(1)6 + 4 =(2)8 3 =(3)7 + 2 =(4)9 5 =2. 实际应用题: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小小图书馆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整数加减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小小图书馆》(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小小图书馆》(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和规则;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类的规则和标准;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学生自带的图书,分类卡片,铅笔和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自带一本图书,课堂上进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图书的种类、颜色、大小等特征;2. 讲解分类方法:教师通过PPT展示分类的方法,如按颜色、按大小、按种类等,同时进行讲解;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分类方法,用分类卡片进行实践操作;4. 讨论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6.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分类练习,检查学生对分类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的规则和标准:1. 按颜色分类2. 按大小分类3. 按种类分类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分类卡片,选择一种分类方法,对自己的图书进行分类;答案:1. 分类结果;2. 学会的分类方法和规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带图书,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和规则,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分类现象,如超市商品的分类,家里物品的分类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部分,我让学生自带一本图书,并进行实物展示。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现实中感受到分类的必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4《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4《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善于合作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4节《小小图书馆》。
2. 教学重点:运用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铅笔、橡皮、尺子、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小小图书馆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小图书馆中的数学问题,如书的数量、借阅情况等。
3.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运用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图书馆的藏书量、借阅数量等。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统计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5.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小小图书馆相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板书《小小图书馆》2. 板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课后作业六、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提高作业:设计一道与小小图书馆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后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2. 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教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教案北师大版教案:小小图书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简单的排列和组合》中的“小小图书馆”一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图书馆借阅情景,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学会运用排列和组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能够运用排列和组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排列和组合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排列和组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排列和组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书馆借阅卡片、排列和组合的示例题目。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图书馆借阅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借阅的书籍。
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时候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选择,这就是排列;有时候我们只需要选择其中的几种,这就是组合。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向学生讲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排列和组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实际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排列和组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排列和组合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排列和组合的方法解决,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小图书馆排列:按照一定的顺序来选择组合:从多个选项中选择几种七、作业设计(1)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请用排列的方法,将你的最喜欢的颜色和其他两种颜色组合起来。
答案:我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我可以将蓝色和红色、绿色、黄色组合起来,比如:蓝色、红色、蓝色、黄色。
(1)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请用组合的方法,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和其他两个季节。
《小小图书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小小图书馆》(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小小图书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五章《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二节《小小图书馆》。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并学会用它们来描述生活中的物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体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2.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来描述生活中的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桌子、书本、门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从而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 自主探究(10分钟)教师分发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操作,并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式来进行探究。
3. 小组交流(5分钟)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讲解,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等。
5. 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来描述这些图片。
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卡片、填写练习册等方式来进行练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彩笔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 请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
学生在小组交流环节,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发现,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5.4《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5.4《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图书馆藏书的购买和销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图书馆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图书馆的图书信息,以及购买和销售图书的相关数据。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计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图书馆有多少本书吗?”,“如果图书馆想购买一些新书,需要多少钱?”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图书馆购买和销售图书的具体数据,让学生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有趣的小小图书馆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100以内的数有所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加减法经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加减法运算的熟练程度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能够准确地数数和报数。
2.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阅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数的认识,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小小图书馆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图书、学具卡片、小奖品等。
2.学具:学生自带图书,每人一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关注小小图书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小小图书馆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游戏、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4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4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1. 教学背景1.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小小图书馆的设施与功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第四课:图形组合2。
1.3 学情分析本班25名学生中,有3名学生数学成绩较差,其余学生数学成绩较好;学生习惯较好,能够按时完成作业。
1.4 教学重难点分析1.4.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小小图书馆的设施与功能。
1.4.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过程设计2.1 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小小图书馆的照片,询问学生是否去过小小图书馆,引出小小图书馆的话题。
2.引导学生阅读《小小图书馆》一书,并提问学生图书馆的设施和功能。
2.2 学习新知1.教师进行示范:将红色三角形和蓝色四边形组成楼房,让学生自由发挥,组成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图形。
2.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组合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草图,让学生根据草图组合出相应的图形。
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根据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优美的图形组合。
2.3 探究活动1.学生观察小小图书馆,寻找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根据探究活动台本,完成任务要求。
2.4 拓展与巩固1.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想象组合出优美的图形。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图形组合比赛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评价3.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了讲授、示范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2 教学手段本节课采取黑板书写、图片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3 教学成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小小图书馆的设施与功能、掌握图形组合的方法和技巧、锻炼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小小图书馆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图形的观察和比较2. 图形的分类3. 描述图形的特征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学会观察和比较图形,找出图形的不同之处;2. 能够对图形进行分类;3. 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图形的观察和比较,图形的分类,描述图形的特征。
难点: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图形、卡片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图形的不同之处。
2. 观察和比较图形(10分钟)学生分小组,每组一张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中的图形,并找出图形的不同之处。
学生可以用手指指着图形,也可以用语言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3. 图形分类(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
学生可以按照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并给予评价。
4. 描述图形的特征(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例如,教师出示一个圆形,学生可以说:“这个图形是圆形的,它的边界是一条曲线,所有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并给予评价。
5.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小图书馆1. 观察和比较图形2. 图形分类3. 描述图形的特征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家庭中的某个物品的形状特征。
答案:略2. 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学校教室的布局特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图形,找出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能够对图形进行分类。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小小图书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小小图书馆教案:《小小图书馆》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书、计算器、学习单。
学具:学生带回家的图书、学习单。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美丽的图书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图书馆里的图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整数加减法(15分钟)利用图书作为教具,讲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其基本运算方法。
3. 实践活动(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一本图书,利用计算器计算图书的价格。
然后,让学生将计算结果与其他组进行交流,找出最优解。
4. 解决问题(10分钟)利用学习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图书馆里有5本故事书,3本科普书,2本漫画书。
请问:故事书比科普书多几本?科普书比漫画书多几本?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数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数学竞赛,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小小图书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小小图书馆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应用“加减法”的相关概念;2.学习并运用“竖式加减法”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竖式加减法运算;2.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快速解决计算问题。
2.2 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竖式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应对更加复杂的计算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创设情境小小图书馆里有很多的书,大家来一起数一数吧。
3.2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加号“+”和减号“-”,并引导学生回忆其本意,并与小朋友一起模仿。
然后出示一个三位数的整数,例如“345”,在黑板或白板上写出来。
请学生背后数它,读出来后再让学生读成“3百4十5”。
3.3 讲解新知识简要讲解概念: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竖式加减法的具体方法。
3.4 练习活动第1步:让学生尝试按照竖式进行计算345+123=请学生先把“345+123”写下来,然后让学生把3和1相加,4和2相加,5和3相加,然后把它们写到对应的位上。
学生理解加法的基本意义。
第2步:让学生练习竖式减法如果有一个牛奶瓶原来有9升牛奶,现在已经卖了3升,那么还剩多少?学生需要把“9-3”写出来,然后把9和3依次排成竖列,从右往左写,然后先在十位上减,再在个位上减。
3.5 巩固练习1.小林糖果盒里原来有15颗糖果,妈妈分给他5颗糖果,请问小林还剩几颗糖果?2.母鸡一只,用7只母鸡下的蛋可以装满一个篮子,那么20只母鸡下的蛋可以装多少个篮子?3.6 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竖式加减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归纳运用竖式加减法的注意事项,以及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课堂作业1.用竖式计算:246+143=2.用竖式计算:798-524=3.麦当劳有20个薯条,在售卖时售出了8个,请问还有几个?4.玛丽娜的妈妈给她买了24本故事书,她已经看了9本,请问还剩几本?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竖式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图书馆》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图形分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图形分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找到教室中的各种图形,还能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尽量设置更多有趣的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计数与统计:让学生统计图书馆中各类图书的数量,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如画正字、列式计算等。
4.时间与排序:通过介绍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让学生学会读取时间,并能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小图书馆》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图书馆中的各种图形,提高对形状的辨识和分类能力。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教案-小小图书馆3-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教案小小图书馆3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教案小小图书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有趣的图形”,具体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图形的识别、分类和简单的组合。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识别并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图形;2. 学会对图形进行分类和简单的组合;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难点:图形的组合和学生的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图形的教具;学具:学生每人一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图形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小图书馆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图书馆中的图形,如书架、书籍、桌椅等,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图形。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逐一讲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图形的特征,如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圆形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为180度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分类和组合。
如给出一个由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组合而成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分类和组合。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给出一个由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组合而成的图形,要求学生进行分类和组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小图书馆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圆形: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三角形:三个角之和为180度七、作业设计1. 请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组合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并画出来。
答案:如学生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组合出一个图形,并画出来。
2. 请找出生活中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并拍照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图书馆》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
本课是计算课,为提高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数感的培养,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首先创设二年级学生到图书馆读书的情境,引入小小图书馆藏书情况数据,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由于有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基础,本课在教学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自主建构关于减法的计算问题,明确计算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并通过拨计数器理解退一当十的道理。
在巩固应用部分,通过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性地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提升技能。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学习三位数的减法计算,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竖式计算中引导学生注意相同数位对齐;第二,帮助学生理解“退1当10”的计算道理;第三,引导学生体会有多样化的算法,积累计算经验;第四,发展学生提出减法问题的能力。
基于这样的考虑,教材首先安排了解决不退位的三位数减法问题和解决退一位的减法问题,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相同数位对齐和“退1当10”的道理,同时展示多样化的算法。
最后结合情境图和算式,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体会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借助数线和计数器,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三位数减法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减法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师:希望小学二年级学生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
2、(出示小小图书馆藏书情况统计表)师:从这张表格中你都能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小小图书馆藏有故事书239本、连环画118本、科技书57本。
这节课我们研究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探究交流】
1、师:咱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大家能试着自己解决吗?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独立列式、尝试解答、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明确可能想法:
(1)借助数线计算,明确算法:239-100=139 139-10=129 129-8=121
(2)借助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分别从个位、十位、百位上拨走8颗珠、1颗珠、1颗珠,得到结果121。
(3)竖式计算。
239
—118
121
交流时,教师引导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4、师:大家能解答第二个问题“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的问题吗?大家先列出算式,估一估、算一算,再在组内交流。
5、学生独立解答,组内交流。
6、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明确不同想法:
(1)利用数线计算,再用算式表示:118-50=68 68-7=61
(2)、利用计数器计算,通过拨珠,明确十位上不够减,百位上退1颗珠,相当于十位上的10颗珠,再减,强调退一当10。
(3)、竖式计算。
1 1 8
- 5 7
6 1
交流时,明确减法中退位的算理。
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7、(出示算式“239-57”)教师:你能提出一个用这个算式解决的问题吗?
8、学生提出问题,并独立计算“239-57”。
9、学生计算、交流,教师引导明确计算方法。
10、师: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减法的吗?
1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减法计算方法:可以借助数线进行计算,也可以拨计数器进行计算,还可以列竖式计算,竖式计算,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
【巩固提高】
1、“练一练”第1题:(1)学生画一画、填一填、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计算过程。
2、“练一练”第2题:(1)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2)集体订正,教师引导明确计算过程。
3、“练一练”第3题:(1)学生想一想、算一算。
(2)集体交流,教师引导明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练一练”第4题:(1)学生独立做题,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5、“练一练”第5题:(1)学生读题,弄明题意,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明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全课总结】
1、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要点,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239-118=121(本) 118-57=61(本)
239 118
—118 -57 相同数位对齐
121 61 不够减借一答:故事书比连环画多121本。
答:科技书比连环画少61本。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