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敞式楼梯间设计要点介绍

合集下载

敞开楼梯、室外楼梯、(敞开、封闭、防烟、剪刀)楼梯间设置要求

敞开楼梯、室外楼梯、(敞开、封闭、防烟、剪刀)楼梯间设置要求

敞开楼梯、室外楼梯、(敞开、封闭、防烟、剪⼑)楼梯间设置要求⼀、楼梯间设置的通⽤要求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前室外墙上的窗⼝与两侧门、窗、洞⼝最近边缘的⽔平距离不应⼩于1.0m;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丙类液体管道;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穿过或设置可燃⽓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体管道和可燃⽓体计量表时,应采⽤⾦属管和设置切断⽓源的阀门。

7、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位置不应改变。

除住宅建筑套内的⾃⽤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室内陆⾯与室外出⼊⼝地坪⾼差⼤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封闭楼梯间;②、应在⾸层采⽤耐⽕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级防⽕门;③、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楼梯间,确需共⽤楼梯间时,应在⾸层采⽤耐⽕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隔墙和⼄级防⽕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8、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确需采⽤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度不应⼤于10°,且每级离扶⼿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于220mm。

9、建筑内的公共疏散楼梯,其两梯段及扶⼿间的⽔平净距不宜⼩于150mm。

10、⾼度⼤于10m的三级耐⽕等级建筑应设置通⾄屋顶的室外消防梯。

室外消防梯不应⾯对⽼虎窗,宽度不应⼩于0.6m,且宜从离地⾯3.0m⾼处设置。

开敞式楼梯间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开敞式楼梯间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火楼 板及 其它 防 火分 隔设 施 分隔 而成 , 能在 一定 时 间 内防 止火 灾 向 同一 建 筑 的其 余部 分 蔓延 的局 部 空 间 ) ,或者 说 规范 对火 灾 从开 敞 式楼 梯 问 蔓延 的情 况 已有所 考 虑 。这样 一来 , 这个 楼梯 要 算作 开 口, 从 现有 国情来 看 , 也没 有 太
郭巍
甘 肃省 城 乡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甘肃 兰州
7 3 O O 0 0
摘要: 针 对设 计 中开 敞 式楼 梯 间存在 的 一些代 表 性 问题 , 提 出解 决 办法 , 并对 开 敞式楼 梯 间 的细部 构造 进 行 完善 , 供 建筑 设计 人 员在 设计 中参 考 。 关键 词 : 开 敞楼 梯 间 防火分 区 安全 疏散 随着建 筑 工程 的多 层化 、 多元 化 、 综 合化 的不 断 发 展 , 建 筑 的火 灾危 险 性 也 不 断地 增大 。一 旦发 生 火灾 , 将会 导致 损失 大 、 伤亡大, 给国 家财 产 和人 民
9条当多层建筑物内设置自动扶梯敞开楼梯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内容的理解不是很准确对敞开式楼梯和开敞式楼梯间的定义模糊尤其是在设置开敞式楼梯间时是否需要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防火分区面积时存在争议
髓墨豳圈
建筑理论与设计
开敞式楼梯 间设计 中需注意 的几个问题
散 通道 中的开 敞楼 梯 间 的设计 问题 谈谈 自己 的看法 。 消 防的设 置原 则 是避 免人 员伤 亡 、 减 少财 产 损失 。对于 可 能 出现 的 人员 伤亡 程度 和财 产 损失 程度 是我 们 进行 消 防设计 把 握尺 度松 紧 的依 据 。 消 防的设 置 内 的开 1 : 3 这是拷贝《 高规》 5 . 1 . 4条高层建筑内设有 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 、 敞开楼梯、 自动扶梯、 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 应按上下 连通层作为一个 防火分区引起的 , 而《 高规》 最低限度是6 . 2 . 2条规定设封闭 楼梯间, 在《 高规 》 里非 封 闭楼 梯 间的确 要算 开 口部 位 了 。 而 在多 层建 筑 中 , 某 些 建筑 的楼 梯 间本 身就 允许 不 封 闭 ,那 这个 楼 梯在 理 论上 应 该 是安 全 出 口 , 既然 是安 全 出 口 , 那 应该 不 会作 为 上 下 窜火 的 地方 ( 上 下 窜 火与 人 的 疏 散无 关, 对 照《 建规 》 2 . 0 . 2 0防 火分 区 F i r e c o m p a r t m e n t : 在 建筑 内部 采 用 防火 墙 、 耐

建筑防火(敞开、封闭、防烟、室外楼梯间、避难层、避难走道、隔间、下沉式设置要求)

建筑防火(敞开、封闭、防烟、室外楼梯间、避难层、避难走道、隔间、下沉式设置要求)

①设备间、管道井的门不应直接开启避难区
②确需直接开启时,与避难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5)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和疏散门之外的开口(避难层可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气体管道)
(6)除避难间外,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7)避难层应设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4)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时前室使用面积≥6㎡
(5)楼梯间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合用时,前室使用面积≥12㎡,且短边≥2.4m(三合一前室)
7、各类前室面积总结
楼梯间类型
建筑类型
使用面积要求
防烟பைடு நூலகம்梯间前室
住宅建筑
≥4.5㎡
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
≥6㎡
消防电梯前室
所有类型建筑
1、疏散楼梯间共性设置要求:
(1)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不应小于1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严禁穿过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要设置时,采用金属管道和切断气源的阀门。
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围护结构耐火1h,并宜采用实体墙,其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当采用防火玻璃时,其隔热性和完整性不低于1h,当采用耐火完整性1h的非隔热玻璃,应设自动喷水进行保护。面向步行街一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耐火1h实体墙。
步行街为多个楼层时,设置回廊或挑檐时,其挑出宽度不小于1.2m,各层需设置回廊和连接天桥时,应保证上部各层楼板的开口面积不小于地面面积的37%,且开口均匀布置;

各类楼梯设计要点及适用范围

各类楼梯设计要点及适用范围

各类楼梯设计要点及适用范围一、疏散楼梯间的设置要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4.1中明确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应能天然釆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见图示1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见图示2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见图示3】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见图示4 】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见图示3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见图示4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见图示5 】,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釆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见图示6 】7、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见图示1 】8、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见图示2 】;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釆用封闭楼梯间【见图示3 】;②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见图示2 】;③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见图示3 】,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见图示4 】。

二、楼梯分类楼梯按照其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种: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疏散楼梯、剪刀楼梯(1)、敞开楼梯间敞开楼梯间是指楼梯四周有一面敞开,其余三面为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实体墙,火灾发生时,它不能阻止烟、火进入的楼梯间。

楼梯设计要点

楼梯设计要点
4、楼梯间的防火门应开向疏散方向,且门开启不应影响人流疏散。
另外,设置楼梯起始点位置,要注意如下几点:
1、首层楼梯出入口要便于向室外疏散。
2、楼梯起始点位置的休息平台宽度应不少于梯段宽度,且不少于1.2米。
未尽内容欢迎设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侠补充!
2
从使用功能角度出发,首选确定是疏散梯还是景观梯还是室外大楼梯等...如果是疏散楼梯那就去仔细读防火规范和技术措施。
楼梯设计
问题
楼梯设计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如何设置起始点位置?
回答
1
楼梯设计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1、合理安排楼梯平面位置,方便人流正常疏散和保证消防疏散。
2、根据用户需求、层高及消防要求,确定首层楼梯出入口疏散位置和楼梯形式。楼梯形式分为直跑梯(分单跑、双跑、多跑)、弧型梯、螺旋梯,等。
3、选定楼梯形式后,根据相关设计规范,确定楼梯开间和进深,设计梯段宽度和坡度、踏步宽度和高度、休息平台宽度,等。

开敞式楼梯间设计要点介绍

开敞式楼梯间设计要点介绍
(满足楼梯间一般设置要求情况下)
开敞式楼梯间与封闭式楼梯间的区别Picture 来自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开敞式楼梯间和封闭式楼梯间设置要求的不同
楼梯间设置的一般要求
开敞式楼梯间平面图
开敞式楼梯间平面图 楼梯口与楼道相通 楼梯口设防火门
楼梯间设计欣赏
楼梯间设计欣赏
封闭式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感谢观看
The End
汇报人姓名
开敞式楼梯间
单击添加副标题
Produced by :建工五班第四组
1
2
3
目录 Catalog
设置要求
开敞式楼梯间
4
5
6
开敞式与封闭式区别
楼梯装饰设计欣赏
设置范围
目录
楼梯间的定义和分类 Picture
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楼梯间四种形式 。 定义:容纳楼梯的结构。包围楼梯的建筑部件(如墙或栏杆)。 同时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的建筑部分,联系整个建筑的交通运输。
分类: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
敞开楼梯间是指建筑物内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相通的楼梯间。
开敞式楼梯间的定义:
开敞式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开敞式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①任一层面积大于500 ㎡ 时设置封闭式楼梯间(入户门威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 任一层面积大于650 ㎡ 或任一住户门至安全出门距离大于15m 时,安全出口不 少于2个。 ②对于通廊式宿舍,若3层以下每层面积小于500,二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 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③房间门至最近的楼梯间的距离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④楼梯间在底层处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当一般建筑中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 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⑤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 ⑥除公共走道外,其他房间的门窗不应开向楼梯间。

楼梯设计方法和步骤

楼梯设计方法和步骤

(四)楼梯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了楼梯的一般尺度及设计要求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楼梯设计了。

楼梯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要通过设计确定下来的内容也非常多。

简单地说,楼梯设计工作就是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使用功能、建筑物的等级等的不同,在一个特定的空间(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尺寸所限定的空间)内,合理地设计确定出楼梯的平面形式、楼梯段的坡度、踏步的步数、踏面和踢面的尺寸、楼梯段的宽度和长度、楼梯休息平台的宽度、梯井的宽度以及楼梯各部位的通行净高等。

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以上设计工作也会反过来进行,也就是说,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使用功能,建筑物的等级等的不同,来确定楼梯的平面形式、坡度以及所有各部位的尺寸,并由此而确定该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的合理尺寸。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尺寸一般都不能单独地确定下来,而要兼顾建筑物楼梯间以外的其他空间的开间、进深、层高的要求而综合起来予以确定。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讨论和介绍楼梯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1、实例一某砖混结构多层教学楼,开敞式平面的楼梯间,其平面如图2-6所示。

楼梯间的开间轴线尺寸为3600mm,进深轴线尺寸为6000mm,层高尺寸3600mm,室内外高差450mm,楼梯间需设置疏散外门。

楼梯间外墙厚360mm,内墙厚240mm,轴线内侧墙厚均为120mm。

走廊轴线宽2400mm。

试设计此楼梯。

我们首先做一个基本的讨论和分析。

在具体地确定楼梯间各部位的尺寸之前,先来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楼梯段的坡度要合理,本例教学楼为公共建筑,使用人数比较多,楼梯段的坡度不宜取得过大;第二,所有各部位尺寸的确定都应该是在楼梯间的净空间之内得到满足。

因此,在开间和进深方向的尺寸计算要减去墙体的厚度,在通行净高的尺寸计算则要扣除平台梁的高度;第三,在解决首层中间休息平台下部的通行要求时,首先可采用将室外台阶移入室内的办法,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可将全部台阶均移入室内,而应至少在室外保留一步高度不低于100mm左右的台阶,以避免地面雨水倒灌室内;第四,注意楼层休息平台宽度取值的差别。

让家居颜值翻倍的8大楼梯间设计

让家居颜值翻倍的8大楼梯间设计

让家居颜值翻倍的8大楼梯间设计各位,楼梯间大家应该都不是闲置的吧?毕竟房价这么贵,楼梯这上下两层的空间,利用起来可是净赚的区域啊。

那么本着合理利用“榨干每寸”空间的准则,今儿来跟大家聊聊楼梯间的设计。

楼梯间形态室内的楼梯间主要有两种形式:敞开式、封闭式。

1.敞开式这种类型的楼梯就适合复式住宅室内楼梯,空间比较大,不在乎这么点的面积。

一般敞开式楼梯底下可以做一些造景,增加视觉效果。

2.封闭式封闭式楼梯正好相反,是将楼梯下的空间完全进行利用,置物或者是其他的功能都可。

敞开式的呢,本期不做多聊,一般的话做悬浮楼梯的设计会比较多,我们的重点来看看封闭式的楼梯间应该怎么设计。

楼梯间布置关于楼梯间的布置,比较常规的就有7种,简单来给大家介绍一下~1.储物间楼梯间本身是有一个斜度的,所以可以做倾斜的收纳柜设计,放置衣物、鞋子、杂物都可以。

或者可以考虑矩形的储物柜子+台阶的分层储物/抽屉,充分利用了空间,而且还非常美观,非常适合小loft格局的楼梯。

2.休闲区如果是转角的楼梯间,可以利用台阶下的空间做一个小型的休闲区。

像这样卡座+茶几的形式就很合适。

或者也可以做一个储物+休闲的开放式区域,布置就更加简单了还能储物,一举两得。

也会有不少家庭把楼梯间打通,做成一个方舟式的区域,可以放一张小方几,一个抱枕,舒适感自来。

3.阅读区利用台阶下的区域做一个阅读区,整面的墙可以收纳非常多的书。

放上一张休闲躺椅,一盏落地灯就是一个舒适的区域啦。

台阶镂空做分层,书籍便可以整齐排列在台阶内部啦,放一个坐垫,便可以随时拿书了。

这样的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找书非常便利。

4.电视墙楼梯正好在客厅位置,可以考虑做电视机背景墙的设计,两边分别做置物柜,这种设计,也是loft常用的布局。

如果正好在客餐厅的部分,那么在储物楼梯位置装上电视机,用餐、休闲的时候都可以看电视,家里也就不会太安静啦~5.办公区如果家中没有书房,楼梯位置应该是非常不错的学习、办公区了~整个墙面做书架,可以是柜体也可以是隔板,下方放置书桌,简单的办公区落成。

各类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置原则

各类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置原则

各类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置原则摘要:作为一名建筑师,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建筑类型,流畅的交通流线组织是做好设计的必备因素,合理的竖向交通能使设计方案变得简洁顺畅,规范中对于各类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比较分散,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要求不尽相同,作者根据多年经验,对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设计要求及原则进行探讨。

关键词:楼梯间;消防电梯;防烟设计一、楼梯间的防火要求根据防火要求的不同,楼梯间主要分以下几个类型:1. 敞开楼梯间—楼梯四周有一面敞开,其余三面围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实体墙,火灾发生时不能阻止烟、火进入。

在符合规定的层数和其他条件下,可以作为垂直疏散通道,并计入疏散总宽度。

2. 封闭楼梯间—楼梯四周用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建筑构配件分隔,火灾发生时能防止烟、火进入,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通往封闭楼梯间的门为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

3.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开敞式的阳台、凹廊等,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且通往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二、消防电梯的设置原则消防电梯是在普通客运电梯或工作电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符合消防要求的设置,以便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能够快速到达火场的专用电梯。

(平时可兼做客梯或工作电梯)高规中6.3.3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1.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2. 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

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2。

3. 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4.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5.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6.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开敞空间知识点总结

开敞空间知识点总结

开敞空间知识点总结什么是开放空间设计开放空间设计是在建筑设计中的一种设计理念,它强调建筑内部空间的通透性和灵活性,打破了传统封闭的空间结构,使得建筑内部的不同功能区域能够更加自由地联系在一起。

开放空间设计的核心是将不同的功能区域以及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扩大空间感和开放性,使得人们在其中能够更加自由地活动和交流。

开放空间设计的特点1. 宽敞灵活:开放空间设计让建筑内部的空间变得更加宽敞灵活,能够容纳更多的功能区域和活动场所,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

2. 通透自然:开放空间设计打破了传统建筑中封闭的空间结构,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联系和通透性,使得建筑内部的光线、空气和景观更加自然地流动。

3. 交流互动:开放空间设计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得建筑内部的不同功能区域更加联系紧密,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空间。

4. 多功能性:开放空间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建筑内部空间的多功能性,使得不同的功能区域能够更好地协调和共存,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活动选择。

5. 节约资源:开放空间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内部的空间资源,减少不必要的隔断和墙面,从而降低建筑的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开放空间设计的优缺点开放空间设计带来了许多优点,例如提升了建筑内部空间的舒适度和活动性,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节约了建筑的资源成本。

然而,开放空间设计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隐私性和噪音控制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以避免功能区域之间的干扰。

因此,在进行开放空间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缺点,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开放空间设计的相关原则在进行开放空间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相关的设计原则,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例如,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活动需要和行为习惯,合理规划和布局不同的功能区域,以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活动性。

同时也需要合理规划室内外空间的联系和通透性,以提升空间的开放感和自然性。

另外,还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建筑的结构和设备,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开敞式楼梯间设计要点介绍PPT资料15页

开敞式楼梯间设计要点介绍PPT资料15页
目录
Catalog
开敞式楼梯间 设置范围 设置要求 开敞式与封闭式区别 楼梯装饰设计欣赏
楼梯间的定义和分类
Picture
定义:容纳楼梯的结构。包围楼梯的建筑部件(如墙或栏杆)。
同时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的建筑部分,联系整个建筑的交通运输。
分类: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
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楼梯间四种形式 。
①任一层面积大于500 ㎡ 时设置封闭式楼梯间(入户门威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 任一层面积大于650 ㎡ 或任一住户门至安全出门距离大于15m 时,安全出口不 少于2个。
②对于通廊式宿舍,若3层以下每层面积小于500,二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 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③房间门至最近的楼梯间的距离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 6、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 7、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 8、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 9、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 1)电影院、礼堂;
• 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
• 3)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开敞式楼梯间和封闭式楼梯间设置要求的不同
楼梯间设置的一般要求
(1)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2)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3)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开展。 (4)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和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要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首层应有直通室 外的出口。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5)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 并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 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6)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7)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口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 造成拥挤,堵塞通行,因此不应采用。由于建筑造型的要求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夹角不超过l0°,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的 宽度不应小于220mm。 (8)居住建筑内,可燃气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敞开楼梯间规范

敞开楼梯间规范

敞开楼梯间规范篇一:楼梯规范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一、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 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二、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

三、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四、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楼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五、营业部分的公用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六、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 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七、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 11m。

八、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九、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人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注:1 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

十、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人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

十一、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

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6m时,可不设电梯。

十二、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并具有消防通道时,其层数可由中间层起计算。

住宅设计规范一、套内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0.9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围角距扶手边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

二、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相互区别和适用范围

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相互区别和适用范围

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相互区别和适用范围1. 引言1.1 概述楼梯间在建筑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提供人们垂直交通的路径,还具有安全和防火的功能。

在不同的建筑设计中,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是常见的选择。

这些不同类型的楼梯间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与应用范围。

本文将详细探讨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适用的范围。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以及结论。

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内容的背景和目标,而后续部分将深入探讨每种类型楼梯间的定义、特点、优点与适用范围,并列举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三种类型的楼梯间进行总结并强调它们各自的适用性和特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范围。

通过对这些楼梯间类型的详细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与优势,并能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楼梯间类型。

同时,文章也提供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读者在设计或改造建筑物时遵循相应的规范与标准。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请核对确认。

2. 开敞楼梯间:2.1 定义与特点:开敞楼梯间是指楼梯四周没有被围墙、门或其他物体封闭的楼梯间。

它通常由一组平台和踏步组成,两边没有实体的边界结构。

这种设计使得楼梯空间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并且可以提供更大的视野。

开敞楼梯间具有以下特点:- 透气性好:由于周围没有封闭的结构,空气流通更顺畅,有效减少了可能积聚的异味或污染物。

- 光照度高:缺乏封闭结构的限制,使得天然光线能够较为充分地照射到整个开敞楼梯间中。

- 视野广阔:开敞楼梯间没有遮挡物,使得人们在上下楼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周围环境。

- 空间感强:开放式设计带来了舒适感和宽敞感,让人们在使用楼梯时不会感到压抑或局促。

2.2 优点与适用范围:开敞楼梯间的设计具有一些优点,并可以在多种情况下得到适用:- 空气流通性和舒适性:开敞楼梯间能够提供良好的空气流通,减少楼梯间内的热量积聚和异味滞留,因此特别适用于高人流量场所,如商场、办公大楼、地铁站等。

开敞式楼梯间

开敞式楼梯间


任一层面积大于500 ㎡ 时设置封闭式楼梯间(入户门威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 任一层面积大于650 ㎡ 或任一住户门至安全出门 距离大于15m 时,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
⑹对于通廊式宿舍,若3层以下每层面积小于500,二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敞开楼梯间除应满足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 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开敞式楼梯间和封闭式楼梯间设置要求的不同
楼梯间设置的一般要求
(1)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2)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3)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开展。 )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开展。 (4)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和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要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首层应有直通室 )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和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要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 外的出口。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外的出口。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 (5)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 )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 并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在首层与地下室、 并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 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6)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 (7)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口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 )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口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 造成拥挤,堵塞通行,因此不应采用。由于建筑造型的要求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夹角不超过l0° 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的 造成拥挤,堵塞通行,因此不应采用。由于建筑造型的要求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夹角不超过 °,且每级离扶手 处的踏步的 宽度不应小于220mm。 宽度不应小于 。 (8)居住建筑内,可燃气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居住建筑内,可燃气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敞开楼梯间名词解释

敞开楼梯间名词解释

敞开楼梯间名词解释
《开放式楼梯间》
楼梯间是一个重要的空间,它在房子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家庭、客户或业主之间的一个特殊且重要的地址,它可以更直接地接触家庭成员,并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楼梯间不仅是家庭、客户和业主们的一个重要地址,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空间,可以提高
家庭的生活质量,并通过楼梯的合理利用和空间的合理布置而得到最大的利用价值。

近来,开放式楼梯间越来越受到欢迎,它是一种实现优雅和空间效果的新兴空间,既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又能给人以开放性、放松感和轻松感。

开放式楼梯间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具有很多特点,首先,它具有开放性,不仅可以提高
室内空间的效率,而且能为家庭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

其次,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不仅可以作为一个活动空间,而且可以做出更多的功能。

例如,它可以作为一个吧台或用
餐空间,也可以用作儿童活动空间,等等。

另外,它可以实现节省空间,不仅可以节省通
道空间,而且可以有效利用楼梯空间,让空间变得更加美观大方。

同时,它也能够增强室
内的艺术感和装饰性,在客厅、卧室、餐厅等重要空间运用合理,能够给人不同的感受。

此外,开放式楼梯间采用现代元素设计,可以更好地展现和体现室内空间的特点,使空间
的使用更加实用。

同时,这种空间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如大理石、木头等,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既能满足家在功能性上的需求,又能使室内空间变得更加舒适、原木、精致等特点。

总之,开放式楼梯间是现代家居装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空间,可以满足家庭、业主及客户们对室内空间的多种需求,既能为家庭提供舒适、现代、自由的空间,又能节省空间和提高家庭的生活品质。

楼梯间的形式及要求

楼梯间的形式及要求

楼梯间的形式及要求什么是楼梯间,楼梯间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空间,根据防火要求可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室外楼梯四种形式。

(一)敞开楼梯间敞开楼梯间是指建筑物内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相通的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在低层建筑中广泛采用。

由于楼梯间与走道之间无任何防火分隔措施,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就会成为烟火蔓延的通道,因此,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中不应采用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由三面围合而成。

(二)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其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2. 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3. 楼梯间的首层紧挨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三)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

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做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其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 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 m2;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四)室外楼梯室外楼梯是指用耐火结构与建筑物分隔,设在墙外的楼梯。

室外疏散楼梯主要用于应急疏散,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使用。

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其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楼梯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m,倾斜度不宜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非燃材料制作,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l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疏散用楼梯和楼梯间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

因此,建筑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层数,正确运用规范,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一般防火要求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原则。

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双向疏散的原则。

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尽量靠外墙设置的原则。

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

各层不错位原则。

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

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地上层与地下层尽量不共用楼梯间原则。

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

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

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

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楼梯间空间独立原则。

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阶梯符合疏散习惯原则。

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拥挤,堵塞通道,因此不应采用。

建筑防火设计中敞开楼梯间的若干问题分析

建筑防火设计中敞开楼梯间的若干问题分析

建筑防火设计中敞开楼梯间的若干问题分析作者:王伟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2年第04期摘要:火灾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一旦发生需要民众快速撤出火场。

在火灾发生的情况下,电力故障会导致电梯停运,楼梯间成为民众的快速撤离通道,也成为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基于此,本论述结合实际案例,对敞开楼梯间的设计问题进行研究,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敞开楼梯间;防火设计;模拟分析中图分类号:TU 998.1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楼梯间作为建筑疏散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相关规范对建筑楼梯间的设计提出较高的安全要求,建筑楼梯间应具备防火、防烟功能,满足楼梯间的安全疏散功能。

随着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此规定也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地域局限性,比如南方地區外廊式建筑形式以及部分多层建筑等。

因此,敞开式楼梯间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用于火灾疏散。

针对敞开楼梯间在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应用问题成为相关部门的主要研究内容。

1 敞开楼梯间在防火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从本质层面分析,敞开式楼梯间的结构不具备密封性以及防烟条件,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极易导致火焰、烟气沿楼道进行蔓延,进而导致阻碍疏散通道、降低可见度等情况发生,给建筑物内的民众带来较大的生命威胁。

敞开楼梯间在方便人员疏散因素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我国对设置敞开楼梯间的建筑高度有严格要求,5层或5 层以下的建筑、不高于21 m 的民用建筑可设置敞开式楼梯。

建筑物内的人员对路径较为熟悉,紧急情况下可以用于疏散。

(2 )敞开式楼梯间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不设置防火门,因此通道畅通性较高,紧急情况下对人员疏散的阻碍较低,疏散效率较高。

(3)敞开式楼梯间目标较大,便于寻找,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缩短寻找安全通道的时间,进而提升疏散效率以及建筑安全性。

敞开楼梯间的建筑内防火墙分区面积计算方法,分为以下两种。

(1 )在规范允许的设置敞开楼梯间的建筑中,对防火分区面积计算过程中,可将其视为建筑内部上,下层相互联通的开口,具体计算中可对各层建筑面积不进行叠加处理。

敞开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敞开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敞开楼梯间的适用范围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常见的公共空间之一,楼梯间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楼梯间安装门或不安装门的问题上,人们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应该将楼梯间完全封闭,而有些人则主张将楼梯间敞开。

本文就“敞开楼梯间的适用范围”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一、敞开楼梯间的优点敞开楼梯间,首先可以提高通风效果。

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室内温度容易升高,敞开楼梯间可以增加通风透气的效果,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同时,在楼梯间敞开时,也可以更好地照耀外界的阳光,让楼梯间变得更为明亮。

其次,敞开楼梯间可以缩短人们的等待时间。

对于需要乘坐电梯的人群来说,如果楼梯间没有门,他们可以直接进入楼梯间候梯,不需要等待门的开关,从而节省等待时间。

此外,对于广场、景点等公共区域的楼梯间,敞开也可以缓解拥挤现象,避免人们在门前排队等待,提高了通行效率。

最后,敞开楼梯间可以增加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

在门闭的情况下,楼梯间只能作为通道使用,而敞开楼梯间则可以成为多种用途的空间,例如,可以设置桌椅、餐厅、休息区等,增加公共空间的使用率。

二、敞开楼梯间的不足之处但是,敞开楼梯间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一些需要保密性的场所,如银行、医院等,敞开楼梯间可能会暴露机密信息,不利于保密。

其次,对于一些高档公寓、别墅等居住区,敞开楼梯间可能不符合隐私要求,容易造成矛盾。

此外,敞开楼梯间也不利于居民间的隔音,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敞开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敞开楼梯间应该根据不同用途、场所加以区分。

具体来讲,以下场所适合敞开楼梯间:1.公共区域的楼梯间,如广场、景点、商场等。

这些场所人流量大,需要保证通行效率,因此敞开楼梯间可以提高通行效率,且避免拥挤现象。

2.工厂、学校、机关等单位内的楼梯间。

这些场所需要保证通风透气,敞开楼梯间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员工、学生的舒适度。

3.住宅小区的公共楼梯间。

住宅小区是居民的生活空间,敞开楼梯间可以增加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闭楼梯间 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中和 高层工用建筑中封闭式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二 设置范围不同
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形式决定了他们的设置范围不同
开敞式楼梯间 多用于低层单元式,塔式住宅以及低层通廊式,单元式宿舍等。
封闭式楼梯间 多用于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要求较高的建筑。
用敞开式楼梯作为疏散楼梯。
其他:
①除应设置为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 附封闭和防烟设置范围)的建筑的室内楼梯间。 ②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建筑,当其疏散楼梯数量满足规范要求,其任意相邻层 面积不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要求时,可设置敞开楼梯供经营使用。
开敞式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满足楼梯间一般设置要求情况下)
• 6、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 7、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 8、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 9、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 1)电影院、礼堂;
• 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
居住建筑(敞开式楼梯可作为疏散的居住建筑):
①一、二层的通廊式居住建筑。 ②非高层敞开式外廊(内廊)居住建筑(如宿舍楼)。 ③单元式和塔式居住建筑层数为6层及以下,且任一层面积不大于500㎡。 ④任一形式的非高层居住建筑,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以下简称乙级户门),皆可用敞开式
楼梯作为疏散楼梯。 ⑤单元式住宅,当采用乙级户门,且楼梯间有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层数为11层及以下者,都可
①任一层面积大于500 ㎡ 时设置封闭式楼梯间(入户门威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 任一层面积大于650 ㎡ 或任一住户门至安全出门距离大于15m 时,安全出口不 少于2个。
②对于通廊式宿舍,若3层以下每层面积小于500,二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 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③房间门至最近的楼梯间的距离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 3)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开敞式楼梯间和封闭式楼梯间设置要求的不同
楼梯间设置的一般要求
(1)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2)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3)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开展。 (4)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和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要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首层应有直通室 外的出口。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5)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 并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 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6)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7)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口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 造成拥挤,堵塞通行,因此不应采用。由于建筑造型的要求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夹角不超过l0°,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的 宽度不应小于220mm。 (8)居住建筑内,可燃气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详见 开敞式楼梯间设置范围
封闭楼梯间设置范围
三 设置要求不同
不同的功能作用决定了他们设置要求不同 开敞式楼梯间 相对封闭式楼梯间设置要求较低。 封闭式楼梯间 设置要求更复杂。
详见 开敞式封闭式楼梯间设置要求的不同
Picture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 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开敞式楼梯间平面图
开敞式楼梯间平面图 封闭式楼梯间平面图
楼梯口与楼道相通 楼梯口设防火门
楼梯间设计欣赏
楼梯间设计欣赏
封闭式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 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2)旅馆; 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 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 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 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 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 3)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 1)电影院、礼堂;
• 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
• 3)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 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 时,应设 防烟楼梯间。
⑸ 任一层面积大于500 ㎡ 时设置封闭式楼梯间(入户门威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 任一层面积大于650 ㎡ 或任一住户门至安全出门
距离大于15m 时,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
⑹对于通廊式宿舍,若3层以下每层面积小于500,二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敞开楼梯间除应满足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
•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 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 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 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 3、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 4、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 5、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④楼梯间在底层处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当一般建筑中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 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⑤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
⑥除公共走道外,其他房间的门窗不应开向楼梯间。
开敞式楼梯间与封闭式楼梯间的区别
一 定义不同
敞开楼梯间 是指建筑物内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相 通的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敞开楼梯间除应满足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房间门至最近的楼梯间的距离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楼梯间在底层处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当一般建筑中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3)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 (4)除公共走道外,其他房间的门窗不应开向楼梯间。
•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
• 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 2)旅馆;
• 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 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
• 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The End
开敞式楼梯间
Produced by :建工五班第四组
目录
Catalog
开敞式楼梯间 设置范围 设置要求 开敞式与封闭式区别 楼梯装饰设计欣赏
楼梯间的定义和分类
Picture
定义:容纳楼梯的结构。包围楼梯的建筑部件(如墙或栏杆)。
同时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的建筑部分,联系整个建筑的交通运输。
分类: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
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楼梯间四种形式 。
开敞式楼梯间的定义:
敞开楼梯间是指建筑物内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 其他使用空间相通的楼梯间。
开敞式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公共建筑(敞开式楼梯可作为疏散的公共建筑):
①一、二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包括设有娱乐场所)的公建。 ②五层及以下的其他公建,医院疗养院旅馆和超过2层的人多场所除外。 ③非高层敞开式外廊(内廊)公建(如教学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