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
自考战略管理教程第一章重点内容[1]
自考战略管理教程第一章重点内容[1]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第一节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一、战略的产生和发展1、战: 战斗和战争略:策略、谋略、计划(主观)战略:即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军事用语)2、到现代,战略一词开始引伸到政治、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
3 、大约20世纪60年代开始,战略的概念和思想引进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美国)。
(商场如战场)战略—干什么战术—怎么干二、企业战略及其特征(一)、广义战略论和狭义战略论1、广义战略论的观点:企业战略包括企业希望达到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企业确定目标的过程是整个战略制定过程的一部分2、狭义战略论的观点:企业战略只包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不包括企业实现确定目标本身安索夫:共同经营主线(四要素)(二)、企业战略的概念--P31、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2、做出全局性、长远性规划3、采取竞争行动和管理业务的方法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军事战略企业战略背景战争市场主体参战各方竞争各方(企业)目的消灭对方赢得优势逻辑你死我活竞争活动谋划和行动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创新性谋划与行动(三)、企业战略的特征1、总体性: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发展的蓝图2、长远性:企业战略通常着眼于未来3至5年目标3、指导性:企业战略指导和激励着企业全体职工努力工作。
4、现实性:要从实际出发5、竞争性: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6、风险性:任何企业战略都伴随有风险7、创新性:竞争的需要8、稳定性:企业战略在较长时期内要保持稳定。
三、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及特点制定实施企业战略—分析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确定战略目标(三者动态平衡)(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⑴是一种高层次管理—必须有企业的高层领导推动才能顺利实施。
⑵是一项整体性管理——涉及企业所有部门和相关因素的管理活动。
⑶是一种动态性管理—适应企业内外部因素进行适时调整⑷重在改进效能——作正确的事、改进效能。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
三、数控机床的未来趋势
1、智能制造
未来,数控机床将更加智能化,具备自适应加工、预测性维护、协同制造等 功能。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整 体制造效率。
2、绿色环保
随着全球对环保问题的度不断提高,未来数控机床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 保设计。通过采用新型节能电机、优化结构设计等措施,降低设备能耗和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4、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未来,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 展日益重视,企业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战略管理中,推动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协同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企业 的社会价值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总之,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和演进,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理论体系。在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和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西方战略管理理论 将继续演进并指导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2、结合先进技术与人工智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注重将这些技 术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可以为企业的战略 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分析,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 实现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3、强化跨界合作与创新
未来,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注重跨界合作与创新。随着产业界限的模糊 和跨界合作的兴起,企业需要不断拓展合作边界,整合各方资源以实现创新发展。 战略管理理论将更加如何促进企业跨界合作,推动创新发展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和适应能力。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到多元化、复杂化的过程。早期战略 管理理论比较注重市场份额、竞争优势等单一因素,而随着企业面临的竞争和环 境日益复杂,战略管理开始注重多因素、多层次的分析和规划。例如,当今的战 略管理综合了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企业的长 期稳健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其理论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嬗变趋势以及新趋势三个角度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战略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佛吉尼亚.拉塞尔强调了企业顶层管理层需要采取长远规划进行企业战略管理。
到了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尔引以为豪的著作《企业之间的博弈》基本奠定了现代战略管理的基础。
其主要观点是:企业是在某种博弈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的,顶层管理者需要寻找企业最佳的策略选择。
到了20世纪70年代,波特提出了五力模型,描绘了企业生态环境中的五大力量: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替代品和新进入者,其对企业战略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后,哈姆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发掘自身核心能力,培养核心竞争力,以获得长久竞争优势。
二、嬗变趋势1.战略管理理论由量化分析转向质性分析。
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初期,经济学的理性分析都是该领域研究的主流。
乔治塞特仁在其所著《竞争战略》中强调了市场占有率与退出门槛这两个指标极为重要,成为了当时战略管理理论奠基的两个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发展不仅仅是数字,还有许多非经济因素,如所处行业环境、管理团队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从8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逐渐开始探索如何定量考察这些质性因素对企业战略选择获得的影响。
2.管理并购重视企业文化管理并购是企业战略选择的一种方式。
在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高科技园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催生了许多并购潮,大量资金充分发挥出了并购的作用。
然而,并购过程中经常忽视企业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合并后的企业内部矛盾和管理混乱。
因此,企业战略选择中必须重视企业文化。
3.注重跨界融合创新在当今竞争激烈、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在创新领域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注重跨界融合。
管理学中的战略管理研究
管理学中的战略管理研究战略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着眼于组织内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长期竞争优势。
本文将探讨管理学中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战略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战略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
它不仅关注组织内部资源的配置,还需考虑到竞争对手、顾客需求和市场趋势等外部因素。
战略管理的核心在于构建与维护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战略管理有助于确立组织的长期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明确的发展路径。
其次,战略管理有助于组织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及时应对竞争挑战。
再次,战略管理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最后,战略管理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形成组织内外的合力。
二、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与方法战略管理领域有多种理论框架和方法可供选择。
其中,SWOT分析是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通过对组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评估,以制定适应市场竞争的战略方向。
此外,波特的五力模型也是一种经典的战略分析工具,它从产业竞争的角度审视组织的竞争力,并提出了竞争策略的选择。
战略管理的方法不仅包括分析工具,还包括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估的具体步骤。
战略制定阶段需要明确组织的愿景与使命,明确发展目标,并结合内外环境因素进行战略选择。
战略实施阶段则需要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将其有效地传达给组织成员。
战略评估阶段需要对战略的执行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价,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战略管理的实际应用与挑战战略管理的实际应用需要充分考虑组织的内外环境,以及各种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
在实施战略管理时,组织需要具备良好的市场洞察力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市场竞争的变化。
同时,组织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沟通机制和绩效评估体系,以确保战略目标的落地和执行。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摘要:本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对主要学派的理论进行了评述;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来把握企业战略思想演进的脉络及规律,并对国内外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战略管理;发展;趋势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层层深化的过程,存在奠基、鼎盛、反思、重振等几个清晰的、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的研究阶段,这些阶段共同构成了战略管理理论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姚小涛,2003)。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少通过多元化经营形成的大产业开始出现问题,多元化的热潮也开始消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日益下降,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难以持续。
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如何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许多战略管理学家在思考,从而促使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日益明显。
战略管理研究转向于重视在动荡环境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以及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知识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多建立在对抗竞争的基础上,都比较侧重于讨论竞争和竞争优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新的环境下,企业逐渐认识到,竞争是为了生存和健康发展,必须超越这种以竞争对手为中心的战略逻辑。
在此背景下,通过创新和创造来超越竞争(SurPPetition,德-博诺,1996)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焦点。
围绕这个新焦点,出现了一些新理论。
1.顾客价值中心理论。
菲利普·科特勒(1999)把顾客价值(CV)称为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DemisableValue)。
彼得·杜拉克在40年前就观察到,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顾客”。
博诺(E.de-Bono,1996)认为传统的竞争战略逻辑是一场零和博弈(Sum-zero),这样的竞争“是一个危险的概念”。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战略管理是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竞争压力下,通过制定和实施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策略来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略管理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趋势和新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计划型战略到兼顾计划和市场导向过去,战略管理主要以计划为基础,由公司高层制定,然后下达给组织的下层执行。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仅仅依靠计划无法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因此,现代战略管理趋向于兼顾计划和市场导向,即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来获取对外部环境的了解,结合内部资源和能力,制定灵活性和可调整性更强的战略。
二、从竞争优势到资源优势竞争优势是过去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即寻找到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独特优势,实现市场份额和盈利的增长。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加速发展,竞争优势逐渐变得短暂和容易被模仿。
因此,现代战略管理强调资源优势的重要性,即通过整合和利用企业内部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形成具有持久性和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三、从单一维度到多元化战略过去,战略管理主要关注单一维度的战略,例如市场份额的增长、产品的多样化等。
然而,随着社会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企业需要通过同时追求多个维度的战略目标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例如,除了追求市场份额的增长,还应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现代战略管理趋向于多元化战略的制定和执行。
四、从短期利益到长期可持续发展过去,企业的战略管理主要关注短期的利益追求和即时的股东回报。
然而,随着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加剧,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目标。
现代战略管理强调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实现平衡,通过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战略来实现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总之,战略管理在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中,趋向于兼顾计划和市场导向、资源优势、多元化战略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这些趋势和新的理论框架为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制定和实施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1世纪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与演进基于SMJ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
21世纪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与演进基于SMJ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科学计量分析的方法,全面梳理和解析21世纪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与演进。
借助战略管理领域权威期刊《战略管理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简称SMJ)的文献资源,我们将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深入挖掘,以期揭示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我们将对SMJ中发表的战略管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通过对文献的引用频次、关键词共现网络、研究主题分类等指标的量化分析,勾勒出战略管理理论在21世纪的演变轨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关注新兴的研究议题和理论框架,探讨它们如何推动战略管理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进行分析。
这包括但不限于战略制定的过程与方法、战略实施与控制的机制、战略变革与动态能力的培育等方面。
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理论流派的观点与贡献,揭示出战略管理理论在应对复杂多变商业环境中所展现出的适应性与生命力。
本文还将对战略管理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探讨未来战略管理研究可能关注的重点领域,如数字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全球化战略等。
我们也将对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战略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科学计量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战略管理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演进脉络和发展趋势概览,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文献来源与数据收集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21世纪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与演进。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科学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SMJ)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分析。
文献来源方面,我们选择了SMJ作为本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
SMJ作为战略管理领域的顶级期刊,汇聚了全球范围内战略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发展,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权威性。
华为战略管理的变革之路
华为战略管理的变革之路华为是中国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经历了战略管理的变革之路。
华为的成功不仅源于其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其卓越的战略管理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华为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变革之路。
华为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变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
当时,华为主要从事电信设备的销售和维护服务。
然而,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华为意识到需要转变策略,寻找新的增长点。
因此,华为决定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通过自主创新来推动公司的发展。
这一变革为华为开创了新的战略方向,使其成功地进入了电信设备制造业。
华为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变革还包括对市场的定位与调整。
在过去,华为主要聚焦于国内市场,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开放,华为逐渐意识到国际市场的巨大潜力。
因此,华为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通过建立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和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这一目标。
华为的全球化战略使其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了业务,并成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之一。
华为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变革还涉及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调整。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华为不断优化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公司推行扁平化管理,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决策和创新。
华为还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为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变革还包括对新兴技术的积极应用。
华为意识到新兴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因此积极投入到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华为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竞争力,并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种积极应用新兴技术的战略举措为华为赢得了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华为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变革还包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华为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公司战略的核心。
华为致力于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通过合作伙伴关系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使得华为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战略管理理论的沿革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为保证。
国家安全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具备自主发展和存续的能力的一种状态。
一般地,把国家安全可或分为经济、社会,政治和军事四个层面,并可以看作是构成了一国国家安全的四个基本系统。
这四个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和彼此支撑。
经济安全是社会、政治和军事安全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没有经济安全,社会和政治系统容易出现紊乱,军事安全的基础也会被侵蚀。
但是,没有社会、政治和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也无从谈起。
所以,经济安全只能纳入国家整体安全的框架中才是现实的、才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1〕 魏拴成.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实质及影响因素〔J 〕.河南社会科学,2000,(2).〔2〕 段进军.试论全球化时代国家的经济安全〔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 黄俊军.国家经济安全评估方法探析〔J 〕.《浙江统计》,2000,(8).〔4〕 夏兴园,王 瑛.论经济全球化下的国家贸易安全〔J 〕.经济评论,2001,(6).〔5〕 张 立,王学人.我国产业对外开放中的风险与控制〔J 〕.宏观经济,2001,(3).〔6〕 徐会琦.论国家经济安全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4).〔7〕 王秀玉.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经济安全〔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4).(责任编辑:张淑莲)收稿日期:2003-05-29作者简介:雷如桥(1977-),男,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4)12-0027-03战略管理理论的沿革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雷如桥,陈继祥(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30)摘要: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代。
其特点是市场变化加快,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企业的生存环境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已很难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合作竞争战略、集群战略、边缘竞争战略,是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摘要: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论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本文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来把握企业战略思想演进的脉络和规律,并对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战略管理;演进;规律在变革的时代,企业面临着种种挑战,这势必会导致管理思想的变迁。
目前,管理学对这一变化比较一致的看法体现在四个方面:由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由内向管理向外向管理转变;由产品市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由行为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
毫无疑问,企业战略管理将会是这场变革的中心,它将出现许多新动向,对这一趋势能前瞻性地把握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为更好地把握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必须首先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便把握其演进的脉络和规律。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企业战略理论研究时间并不长,自20 世纪60 年代到现在仅有半个世纪。
从时间跨度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 60 、70 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20 世纪60 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的出版,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
钱德勒在这本著作中,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论点。
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他被公认为,环境—战略—组织理论的第一位企业战略专家。
在此基础上,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认为,首先,在制订战略的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造成的威胁。
其次,高层经理人应是战略制订的设计师,并且还必须督导战略的实施。
再者,战略构造模式应是简单而又非正式的,关键在于指导原则,优良的战略应该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设计学派”以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为代表。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述评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述评一、概述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前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战略管理学科在中国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战略管理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在中国,战略管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战略管理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开始关注战略管理学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研究队伍。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引入和介绍,缺乏本土化的研究和创新。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中国特有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对战略管理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学派。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战略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涉及到战略管理理论、战略分析方法、战略决策等多个方面。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多个方面。
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框架,为战略管理学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略管理学在中国的实践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企业在战略管理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战略管理学术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土化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中国特有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对战略管理的影响。
战略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战略管理学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展研究领域和思路。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
• 四 战略管理时代 • 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认为,战略管理 研究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 (1)战略环境的发展 • (2)研究对象的发展 • (3)战略内容的发展 • (4)战略过程的发展 • (5)战略管理研究理论基础的发展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 一 科学管理先驱法约尔和泰罗对企业计划 理论的贡献 • 法约尔提出了管理五职能,并强调指出, 制定行动计划是企业领导人最重要的工作。
• 泰罗提出了将计划职能和作业智能分开的 理论
• 二
长期规划时代
• 长期规划时代是战略管理理论的雏形,始于20世纪50年代 初,持续到60年代初。 •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 (1)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 (2)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 (3)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 • (4)社会 、政府和顾客等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和限制
• 这一时期,企业长期规划的主要活动集中于通过合并而实 行企业经营多样化的计划和组织、跨国经营、向前一体化 发展、产品-市场的革新等战略措施。
• 三 战略规划时代 • 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持续到70年代初 • 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寻求外部环境和企业的 最佳联合,其侧重点是制定企业的战略或 者规划企业的行动方案。
战略管理实现范式的演进
战略管理实现范式的演进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目标的过程,目的是确保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实现范式也在不断演进。
本文将探讨战略管理实现范式的演进过程。
1. 传统计划实施范式:传统的战略管理实现范式主要以计划为基础,组织的高层制定战略计划,并通过层层传导来实施计划。
这种范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决策权和强调层级结构。
然而,在日益复杂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实现范式可能表现出僵化和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问题。
2. 市场导向实施范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组织开始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和客户满意度。
市场导向实施范式强调组织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战略,并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来实现战略目标。
这种范式的特点是面向外部,并强调信息收集、市场研究和客户反馈的重要性。
然而,这种范式也面临着对市场反应时间的压力和可能的市场滞后问题。
3. 学习与适应实施范式:学习与适应实施范式的特点是强调组织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组织通过持续学习和适应来不断调整战略,并实施相应的变化。
这种范式的核心是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
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组织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然而,这种范式也可能面临学习成本和慢速变化的问题。
4. 共创与协同实施范式:共创与协同实施范式强调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过程。
组织通过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和员工等进行协同工作来实现战略目标。
这种范式的特点是灵活性和开放性。
共创和协同的过程可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反应速度,并加强内外部合作。
然而,这种范式也可能面临合作伙伴间的利益冲突和协调问题。
总之,战略管理实现范式的演进是与市场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
传统的计划实施范式逐渐向市场导向、学习与适应以及共创与协同的范式转变,以适应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战略管理实现范式可能会继续演进。
5. 数字化转型实施范式: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组织开始关注数字化转型对战略管理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引言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整体布局,并通过一系列决策和行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在当今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本文将探讨当前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1. 多元化战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开始采取多元化战略来分散风险并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多元化战略不仅可以通过扩大产品线或进军新的市场领域获得利润,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 创新驱动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现如今,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将创新作为战略重点来推动企业发展。
创新可以表现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各个方面,以满足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3. 全球化竞争全球化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特征。
通过扩大国际市场和全球资源的整合,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更好地应对竞争。
在全球市场中,企业需要灵活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文化差异等挑战。
4. 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强,企业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包括通过减少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社会公益等方式来实现持续盈利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三、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1. 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必然趋势。
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并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2. 灵活性与敏捷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具备灵活性和敏捷性,以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的变化。
这意味着企业要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 跨界合作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与其他企业进行跨界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跨界合作可以帮助企业更快速地进入新市场,并获得更多的机会与竞争优势。
4. 人才管理与发展企业战略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驱动。
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 实践的变化趋势
5.知识等无形要素成为日益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当今动态的环境里,知识要素也在快速膨胀,它与企业的全球化和 信息化等因素一道,使得曾对当前和未来企业竞争力起主导作用的资本资源 让位于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源,企业越来越注重通过学习和创新途径来获 得、积累和整合企业赖以营造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技术、经营诀窍等,不断 优化企业的资源结构,从而为企业成功和获得持续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才、技术的竞争 鲁南化工总厂)
二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6.战略的制定从基于产品或服务的竞争,演变为 在此基础之上的标准与规则的竞争
当企业跨入以标淮为核心的竞争阶段后,对外部环境的认识 会完全的改变。企业除了对外界变化会积极主动地做出反应外, 可能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变革、与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对手或企 业联盟共同合作,创造和制定指导整个行业的技术标准或者是竞 争规则。通过对标淮或规则的掌握来获取高额的利润,确定企业 的优势地位。
二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2.企业的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
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快速变化,无法预知和确定。在不确定的风 险之下,在要求企业的竞争战略与外部变化节奏保持同步的条件下, 企业要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必须依赖于战略的弹性而伸缩自如。 战略弹性是基于企业自身的知识系统对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的应 变能力。
• 配置: 冰箱、空调、导航系统、荧屏式中央控制系统、娱乐设施、电脑记忆设置安全气囊、 防盗系统、电眼、车身自动水平系统等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新趋势
1、战略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 用
战略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五力模型可以帮助企 业分析行业竞争格局,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SWOT分析可以协助企业明确 自身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战略制定提供依据;平衡计分卡等工具可以 帮助企业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绩效指标,从而更好地衡量和管理战略实施 效果。
这个时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已经相当成熟,开始形成了多个学派和多种理论体 系,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企业需要更加全面、系统地思考 和应对各种问题,战略管理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趋势
当前,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着一些新的趋势和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趋势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未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将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可以通过研究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发掘更为普 遍适用的战略管理理论;同时,可以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如经济学、 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以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战略管理理论。 此外,将有更多的学者和企业实践者共同参与到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中 来,推动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 20世纪80年代):成熟期
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科学等都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在这种 情况下,企业开始寻找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战略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核 心内容。
4、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 今):完善期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和新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内容提要】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起着指针的作用,因此,战略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回顾战略理论研究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战略研究与经济理论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融,以及研究方法上多种理论的有效整合是它的未来研究趋势。
管理科学有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战略管理〔1〕。
显然,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起着指针的作用。
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并有效地实施和控制,以便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有关战略研究的论着是十分丰富的,但给人莫衷一是的感觉,尤其是当前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人们需要的是对战略理论的演进过程与现状有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对其发展方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本文正是基于这个目的,系统地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讨论了它的现状、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演进过程的简要回顾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的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一书中(1938年),巴纳德运用战略的思想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
1962年,美国经营史学家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
尽管他没有对企业战略本身进行具体分析,但却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自3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萌芽期。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奠基期。
在这一阶段中,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等理论问题上。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从过去到未来的演进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从过去到未来的演进引言战略管理理论是商业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帮助组织创造战略优势,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本文将探讨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从过去到未来的演进,探讨其重要里程碑和可能的未来趋势。
过去:早期的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根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的管理学家们。
在过去,战略管理主要关注组织如何获得竞争优势。
早期的理论着重于战略规划、竞争分析和资源配置,其中波特的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等成为了重要工具。
早期理论鼓励组织深入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以制定长期的战略计划。
现在:现代战略管理理论随着市场竞争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战略管理理论变得更加灵活和动态。
弹性战略、开放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概念开始受到关注。
现代理论强调组织应该快速适应变化,注重创新和持续学习。
战略管理不再是静态的规划,而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未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景未来的战略管理理论可能会继续朝着更加灵活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成为战略管理的重要支持工具。
未来的战略管理理论可能更加强调数据驱动的决策和实时反馈,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结论战略管理理论在过去的演进中不断适应和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从早期的战略规划到现代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演进。
未来的战略管理理论将继续关注组织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帮助组织实现长期成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将不断创新,成为组织成功的重要支持。
以上就是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探讨了从过去到未来的演进。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内容提要】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起着指针的作用,因此,战略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回顾战略理论研究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战略研究与经济理论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融,以及研究方法上多种理论的有效整合是它的未来研究趋势。
管理科学有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战略管理〔1〕。
显然,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起着指针的作用。
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并有效地实施和控制,以便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有关战略研究的论著是十分丰富的,但给人莫衷一是的感觉,尤其是当前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人们需要的是对战略理论的演进过程与现状有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对其发展方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本文正是基于这个目的,系统地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讨论了它的现状、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演进过程的简要回顾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的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一书中(1938年),巴纳德运用战略的思想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
1962年,美国经营史学家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
尽管他没有对企业战略本身进行具体分析,但却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自3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萌芽期。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奠基期。
在这一阶段中,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等理论问题上。
1965年,安索夫发表《企业战略论》,对企业成长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程序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
从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探索期,这一时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战略管理。
安索夫的《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1976年)和《战略管理论》(1979年)突出地反映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霍弗的《战略制定》(1978年)和W.R.金与克里兰的《战略规划与政策》(1978年)则代表着战略管理由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研究的新发展。
从80年代是战略管理研究的争鸣与反思期。
随着8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战略研究学者认识到必须更新70年代形成的战略管理模式,从过分重视企业中物的要素和过分理性化的研究方法转变为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重视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进而导致非主流学派的迅速崛起。
从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是战略管理研究转折期,战略研究围绕企业竞争优势展开,提出了基于资源、基于能力、基于知识等崭新观点,并对战略联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上述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战略研究理论的演进过程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著作主要特征或贡献萌芽期(30 巴纳德:《经理的职能》(1938) 首次在企业管理中引年代末到60 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入战略思想,开创战略研年代中期) 业史的考证》(1962) 究之先河奠基期安索夫:《企业战略论》(1965) 初步形成了企业战略(60年代中安东尼:《计划与控制系统》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期到70年 (1965)代初期) 安德鲁斯:《经营战略论》(1971)探索期安索夫:《从战备计划走向战重视企业中物的要素(70年代略管理》(1976)和《战略管和理性化的研究方法初期到理论》(1979) 战略管理由理论研究80年代霍弗:《战略制定》(1978) 开始走向实际应用研究初期) W.R.金与克里兰:《战略规划与政策》(1978)争鸣与波特:《竞争战略》(1980)和整体分析方法与经验反思期( 《竞争优势》(1985) 分析方法相结合,利用博80年代初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弈论的分析工具;重视创期到80年德鲁克:《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新与企业家精神、人的代末) 彼德斯与奥斯汀:《赢得优势: 心理因素、企业文化的领导艺术的较量》非主流学派迅速崛起霍格斯:《判断与选择:决策心理学》(1980)转折期沃纳菲尔特:《基于资源的企业着重研究企业内容的(80年代观点》(1984) 资源、能力和知识对竞中期到普拉哈拉德、哈梅尔:《公司核争优势的影响,对基于能现在) 心能力》(1990) 力的战略和战略联盟的斯托克:《能力竞争:公司战略研究成为主流的新规则》(1992)哈梅尔、赫尼:《基于能力的竞争》(1994)2 战略管理的主要流派在国外有关企业经验战略和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中,由于观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学术派别。
从总的来看,战略管理学派一般可归纳为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流学派和由于受80年代西方管理中的非理性化思潮冲击而产生的非主流学派。
主流学派包括以安索夫为代表的资源配置学派、以安德鲁斯为代表目标战略学派和以波特为代表的产业组织战略学派。
非主流学派则包括多种派别和观点。
2.1 资源配置学派的基本观点资源配置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通过筹划、研究企业未来的资源配置,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去指导和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一切重大问题。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安索夫认为,企业经营战略是“现有资源和计划的布置以及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表明企业组织如何实现其目标”。
安索夫特别强调了“组织—战略—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协调一致,他认为,战略性行动就是组织改变内部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方式,使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并认为这一点由于环境变化变得日益激烈而显得越发重要。
霍弗和申德尔则认为,企业大计划包括目标、战略、方针三部分,而战略由经营领域、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作用四部分组成,并强调资源配置这一要点。
2.2 目标战略学派基本观点目标战略学派的主要观点认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是确定和实施企业的长期目的和目标,既包括确定长期目的和目标,又包括目的和目标的实施过程。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安德鲁斯(1971年)认为,战略是由目标、意志或目的以及为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的方针、计划、所构成的一种模式。
人们可以以某种方式用战略界定一个公司所属的或应该属的类型。
目标战略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钱德勒,他在其主要著作《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中认为,经营战略所研究的问题是决定企业的长期目的和目标,并通过经营活动和分配资源来实现目的。
2.3 产业组织战略学派的基本观点产业组织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波特和泰勒尔(J.Tirole)。
波特认为经营战略的关键是确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其最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析产业竞争强度的“五力”模型,即决定产业竞争强度的五种竞争力量。
在此基础上,波特提出了企业竞争战略的三种基本类型:总成本领先、差异化与集中战略。
以泰勒尔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间的差别是企业一经建立就存在,并且保持不变,也就是说,企业异质是给定的和确定不移的。
根据这个论点,战略主要是利用给定的资源满足产品市场的需求和利用资源参与错综复杂的博弈,并主要是通过高明的手段参与博弈,从固定的投入中获取超额的垄断租。
2.4 非主流学派非主流学派实际上包含众多的学派(或观点),限于篇幅,这里无法逐一讨论。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理论上具有较大影响的创新战略学派以及交易费用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对战略问题的研究。
3 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3.1 战略理论研究的现状广义地说,战略研究要围绕寻求与维持竞争优势这一核心概念。
竞争优势意味着获取超常的回报并解释组织绩效的差异〔5〕。
竞争优势的产生问题与企业内在成长论有关;而竞争优势如何维护的问题则与产业竞争经济理论有关。
80年代中期以来,不论是什么学派,它们对战略管理的研究和争论基本上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基于能力的战略和战略联盟是当前的两股主要研究潮流。
3.1.1 对基于能力的战略研究。
在战略理论的研究中,除波特运用产业分析提出竞争战略以外,80年代中期以来,由马歇尔(Marshall)、潘罗斯(Penrose)和理查德森(Richardson )等人共同倡导的“企业内在成长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战略管理领域十分盛行。
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了基于企业能力的战略理论。
这是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保持和更新的理论,它构成了当今企业战略研究的一种全新范式。
运用企业的能力理论揭示企业经营战略的奥妙是当今世界的最新潮流,直至今日,战略管理学者仍然热衷于把企业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作为影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因而,能力理论一跃而成当今战略理论研究的主流。
企业能力理论主要包括两个相对独立而又互为补充的两个流派。
一派是基于资源的理论(Wernerfelt,1984),把战略管理理论明确建立在潘罗斯的企业成长极限理论基础之上。
基于资源战略观点假设资源是异质的和不可转移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开发和保护是取得最佳绩效的必由之路。
因此,租金的概念在企业资源论中受到高度重视。
另一派是动力能力论,这一理论侧重于发展理查德森关于组织间协调和蒂斯(Teece )的“协调专门化活动”与“互补性资产”理论。
建立在“企业内在成长论”基础上的这两个流派都试图构建一种解释多产品生产企业如何在关联性多角化经营战略和非关联性多角化战略之间进行抉择的理论模式。
此外,还有德姆赛茨(Demsetz, 1988)、格兰特(Grant,1996)的基于知识的企业观点,强调了知识在创造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概括地说,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与企业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和知识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概念。
因此,企业能力理论不仅是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结构—行为—绩效”分析的替代,而且是对波特产业分析模型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分析方法的替代。
3.1.2 对战略联盟的研究。
90 年代战略管理研究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即研究重点从竞争转向合作,提出了战略联盟(StrategicAlliances)的思想。
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出于对整个世界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通过某种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组织松散结合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
战略联盟与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密不可分,因为它被看作是组织学习和企业之间( interfirm)知识转移的有效方式。
大量的文献探讨了联盟中内企业知识转移对伙伴企业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影响〔8〕。
3.2 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上述对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演进的回顾及现状的分析,结合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有关经验教训,战略管理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