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最新)总结

合集下载

第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管理复旦大学)

第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管理复旦大学)
➢ 优点:这个方法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减 缓了银行因储备减少而带来的流动性不足,从 而缓解了对银行经营带来的震荡。
➢ 缺点:这种方法也存在借不到资金和借入资金 成本不能确定等风险。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2.全面负债管理方法
银行通过借入外来资金持续扩大资产负债规模的方 法。
这种管理方法的前提是借入资金具有较大的供给弹 性,即市场上有足够的参与者和足够的资金。
线性规划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建立目标函数。
2) 确定约束条件。约束条件是约束目标变量取值范 围的一组线形不等式,它代表了银行开展业务的 内、外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 (1) 可贷资金总量限制 (2)流动性要求 (3)资本要 求(4)其他法律限制
3) 求解线形规划模型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二)持续期缺口管理 1.持续期的内涵 持续期(Duration)也称久期,是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的
所有预期现金流入量的加权平均时间,也可以理解为金 融工具各期现金流抵补最初投入的平均时间。有效持续 期实际上是加权的现金流量现值与该金融工具现值之比。
D
n
tCt
t 1 1 r t
这类资产或负债的定价基础是可供选择的货币市场基准 利率,主要有同业拆借利率、国库券利率、银行优惠贷 款利率、大额可转让存单利率等。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2.融资缺口(Funding GAP) 利率敏感资产和负债的差额用于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
(即利息总收入和总支出之间的差额)对市场利率的 敏感程度。 融资缺口(GAP)=利率敏感资产(ISRA)-利率敏感 负债(IRSL) 正缺口:银行在利率上升时获利,利率下降时受损; 负缺口:银行在利率上升时受损,利率下降时获利; 零缺口:银行对利率风险处于“免疫状态”。

第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1]

第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1]

•持续期
资产
•1天
5
•30天
10
•60天
15
•90天
20
•180天
25
•365天
30
•全部短期之和 105
•1年以上
95
•资本
•总计
200
负债 40 30 20 10 10 5
115 70 15 200
缺口 -35 -20 -5 10 15 25 -10
累计缺口 -35 -55 -60 -50 -35 -10
•制约
•负债期限结构
•资产期限结构
第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1]
•(三)结构对称原理
• ——要保持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在
性质上、效益上和用途上的对称平衡。
•决定
•负债性质
•资产性质
第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1]
•(四)目标互补原理
• ——“三性”的均衡是一种相互补 充的均衡,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均衡。
利率(%) 构成
11
0.6
14
0.3
0
0.1
10.8
1.0
8
0.7
9
0.12
0
0.1
15
0.08
7.88
1.0
第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1]
最初业绩指标:
• 净利息收入=0.11×600+0.14×300

-0.08×700-0.09×120

=66+42-56-10.8=41.2
第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1]
• 【案例】假设一家银行现有10亿元的存款。以利润最 大化为经营目标,建立一个目标函数。假定这家银行可 供选择的资产有六种: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 以活期存款发放,基于商业行为的短期自偿性贷款 (贷款随商品周转、产销过程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 到偿还)
• 强调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为基础,用真实商业 票据作抵押。
➢ 评价:
✓优点:强调安全性,为早期商业银行进行合理的资金 配置与稳健经营提供了理论基础。
✓局限性:
1)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
资金分配法示意图
由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要求最高, 周转速度最快,因而主要分配于一级储备 和二级储备,少量用于短期贷款。
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稳定性较好,资金 周转速度较慢,主要用于二级储备、贷款 及长期证券投资。
股本的流动性最小,资金周转速度为零, 主要用于发放长期贷款及公开市场长期证 券投资。
评价: 资金分配法的优点: 它减少了投资于高流 动性资产的数量,相应增加了投资于长期资产的资 金规模,从而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它通过流动 性和资金周转速度两个尺度将资产和负债有机地联 系起来,使两者在规模和结构上保持一致,相对于 资金总库法有了很大的改进。
1)一级储备
一级储备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 款、同业存款及托收中的现金等方面。一级储 备主要用来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需求、日常营 业中的付款和支票清算需求,以及意外提存和 意外贷款的需求等,所以一级储备处于高度优 先的地位。但是一级储备的盈利性很差,因此 银行应尽量将一级储备数额压缩到最小限度之 内。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学习目标
•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 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金融业市场化 程度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资产负债管 理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运用将不 断深入。
•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演变过程,基本理 解和掌握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并能够加以 运用。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临着风险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

资产负债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方式,成为了商业银行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净收益和减少风险的管理方法。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思路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以资产和负债均衡为出发点,通过优化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来控制风险,提高效益。

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应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资产和负债均衡:1.确定银行风险承受能力商业银行在确定风险承受能力时需要考虑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各种风险因素,综合考虑公司战略目标和财务状况等因素,确定银行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承受限度。

2.建立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确保资产和负债达到均衡,充分利用各种市场机会,关注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实现资产和负债的优化配置。

3.设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状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风险控制机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并保障利润的稳定增长。

4.加强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持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持,为资产负债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银行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实现资产和负债管理的自动化。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三个方面。

1.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对各种产生的资产进行配置和管理,以实现最佳经济利益和风险控制。

具体来说,资产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资产目标的设定:资产目标应适应银行的经营战略和市场状况,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平衡。

(2)资产分配的优化:银行需要通过考虑各种资产的效益和风险情况,进行有效的资产分配,实现资产均衡配置。

(3)风险控制的加强:银行需要通过加强风险控制,降低不良资产比例,进一步减少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这事儿。

您想想,商业银行就像一艘在金融海洋中航行的大船,资产和负债那就是船的左右舷,得平衡好了,这船才能稳稳地向前开,对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那就是让这船保持平衡的关键技巧。

资产,简单说就是银行拥有的东西,像放出去的贷款、投资的各种债券啥的。

负债呢,就是银行欠别人的,比如咱存进去的钱。

要是资产这边太重,船就可能倾斜甚至翻掉,银行就有大麻烦啦!要是负债太多,那银行也会喘不过气来。

比如说,一家银行把大量资金都投到了一个风险很高的项目上,结果呢?项目黄了,资产大幅缩水,这不就跟船破了个大洞一样,危险得很呐!再比如说,银行借了太多钱,利息负担太重,就像一个人背着太重的包袱,还怎么跑得动呢?那怎么做好这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呢?这可得有一套精细的算计。

首先得清楚知道自己有多少资产,质量咋样,负债又有多少,啥时候得还。

这就像咱出门前得清楚兜里有多少钱,心里才有底不是?而且,还得时刻盯着市场的变化。

利率一波动,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可就跟着变啦。

这就好比天气一变,咱得赶紧换衣服,不然就得着凉。

银行的管理层得有双火眼金睛,能看准哪些资产风险小收益高,哪些负债成本低还稳定。

这可不比咱挑个好西瓜容易,挑错了,后果可严重着呢!另外,银行还得有各种应对策略。

万一市场有个风吹草动,得马上调整资产负债的结构,就像开车遇到弯道得赶紧打方向盘一样。

您说,这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不是特别重要?要是管理不好,银行可能就陷入困境,咱们这些客户也得跟着担心。

所以啊,商业银行可得把这门功课做好,才能在金融的大海里稳稳航行,为咱们提供可靠的服务!您觉得呢?。

第7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第7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11
▪ 因此, 贷款安全性和流动性取决于借款者 的预期收入, 如果一项贷款的将来收入或 预期收入有保证(如按日、季分期付款), 即使期限较长, 由于安全性和流动性有保 证, 银行仍然可以接受。反之, 如果一项贷 款的预期收入不可靠, 即使期限较短, 银行 也不应当发放。
12
❖根据此理论, 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 贷款, 经营易于转让的证券, 而且还可以 发放长期设备贷款, 还可发放非生产性消 费者贷款, 只要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可靠, 还款来源有保证即可。
❖如果市场上资金普遍紧张, 无论银行怎样努 力也难于借到款, 那么用负债管理来提供流 动性就无法保证, 这样就会提高银行流动性 的风险。另外, 在负债成本提高的条件下, 为了保住利润, 银行须把资产投放在收益高 的贷款和投资上, 而收益高的贷款和投资往 往伴随着更高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26
❖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20
3.购买理论 该理论是一种创新的负债理论,主张以主动 负债的方法来保证对银行流动性的需要。具 体做法:以短期借入款来应付存款的提取, 负债项目一增一减,不影响资产负债规模; 以借入款来应付增加贷款的要求,是资产和 负债项目同时增加。其缺点是:购买理论容 易过度助长商业银行片面扩大负债、盲目竞 争、加重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因而通常不 为宏观金融管理机构所倡导。
3
▪ 可见, 早期的商业银行主要是求生存, 而不是求发 展, 这是资产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的主观原因;其次 , 从外部条件来看, 在商业银行早期, 工商企业贷 款需求比较单一, 数量也有限, 金融市场还不够发 达, 这就使商业银行没有必要, 也没有可能去努力 增加资金来源, 扩大盈利, 而只需进行资产结构的 合理安排, 以set Management) ❖(一)资产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该理论是商业银行早期的经营理论, 并在相当长的一 段时期内广泛流行。此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有着深刻的 历史根源。首先,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 其早期的业务 中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主要依靠吸收活期存款, 定期存 款的数量则有限。活期存款的不稳定性, 迫使银行家们 必须将注意力集中于资产管理方面, 特别要保持资产的 流动性, 以应付客户的提款。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随着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资产负债管理也成为了银行运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一种能够帮助银行管理风险、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定义和目标,以及其在银行业中的作用和挑战。

一、定义和目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指银行通过合理配置和管理资产和负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一种管理技术。

它涉及到资产和负债的选择、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等方面。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1. 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有效配置资产和负债,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2. 控制风险:通过管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降低风险敞口,保证银行的偿付能力,保护存款人和股东的利益。

3. 管理流动性:合理安排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期限和流动性,确保银行能够及时履行支付义务。

4. 提高资本充足率:通过优化资产和负债结构,增加资本充足率,增强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

二、作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在银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对风险的主要管理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商业银行可以降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提高银行的风险抵抗能力。

2. 盈利优化: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加盈利空间。

同时,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可以优化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净息差,实现利润最大化。

3. 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可以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确保银行能够满足日常运营和支付义务。

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可以降低银行遭遇流动性危机的概率。

4. 经营决策: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可以为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对各项风险和收益指标的监测和分析,银行可以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以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

三、挑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一些挑战,这些挑战主要包括:1. 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需要面对利率风险。

第7章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第7章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2、利率波动周期与资金缺口管理 (三 )利率敏感性分析
本章小结
1.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自身无法 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实现银 行三性目标的组合。在该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主要出现了商业贷款理 论、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三种理论;以及资金总库法、资金分配 法和线性规划法三种管理方法。
四、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理论背景
尽管80年代以来,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仍是西方商业银 行推崇的主要经营管理理论,但这种理论也有明显的 缺陷。在80年代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的形势下,商 业银行之间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尤 其在8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普遍出现衰退的情况下,银 行经营环境恶化。上述因素抑制了银行利率的提高和 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银行存放款的利差收益越来越 小。
2.负债管理理论主张商业银行资产应该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 负债方的项目,即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负债,或“购买”资金来支持 资产规模扩张,实现银行三性目标的组合。商业银行运用的主要负债管理 方法有储备头寸负债管理方法和全面负债管理方法。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以及协调 统一管理,才能控制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实现银行三性目标的最佳组合。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综合管理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市场风险和 信用风险。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技术和久 期缺口管理技术。
4、简评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产生,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的一个重要发展。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则将资产和负 债的流动性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保证资产流动性 和负债流动性的前提下,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8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中引进了数 理分析、管理科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得银行的经 营管理理论更为科学和完善。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一、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概念与特点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是商业银行运用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实现银行资产负债平衡和盈利能力最大化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配置银行资产和负债,实现资产增值和负债风险控制的最佳平衡。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特点如下:1. 风险管理优先: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重视风险管理,通过对各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提高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保证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高度灵活: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具备高度灵活的资产负债配置和流动资金管理能力,在市场需求和利率环境变动时能够及时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

3. 综合性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全面考虑资产和负债的综合利润和风险,并通过合理的综合管理手段,实现长期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的平衡。

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原则与方法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遵循下列原则:1. 风险和收益的均衡: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在追求较高收益的同时,要合理控制风险。

通过科学的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手段,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均衡。

2. 充分流动性: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充分配置流动性资产,保证银行能够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和提高金融活动能力。

3. 资产负债匹配: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要求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利率和货币种类匹配,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减少银行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1. 资产负债管理: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调整资产负债期限和利率,实现资产负债的匹配和优化,提高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盈利能力。

2. 流动性管理:通过合理配置流动性资产和负债,保证银行能够满足日常运营和客户的资金需求,提高银行的金融活动能力。

3. 风险管理:通过科学的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手段,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保证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安全和稳定。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资本利润: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实现资本利润的最大化。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0708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0708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第二节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
❖ 负债管理理论(The 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该理论主张商业银行资产应该按照既定的目 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方项 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负债,或者 “购买”资金来支持资产规模扩张,实现银 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 当时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活期 存款,企业的资金需求也比较单一,金融 市场欠发达。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
一、资产管理理论
(一)商业贷款理论
❖ 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
❖ 理论认为银行贷款资金主要来源于客户的活 期存款,为了保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银行 只能发放与商品周转相联系或与生产物资储 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而不应发放长期贷 款或者进行长期投资。
(一)持续期缺口模型
❖ 一家银行总资产的持续期是由它的各项资 产持续期的加权求和,总负债的持续期是 它的各项负债持续期的加权求和:
第三节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四、持续期缺口模型及管理
(一)持续期缺口模型
持续期缺 口
利率变动
资产市值 变动
变动幅度
负债市值 变动
净市值变 动

上升
减少
大于
减少
减少

下降
增加
第三节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三、利率敏感性缺口及管理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利率敏感性 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
❖ 利率敏感性缺口(GAP)=利率敏感性资产 (IRSA) -利率敏感性负债(IRSL)
❖ 利率敏感性缺口有零缺口、正缺口和负缺 口三种状态。
❖ 利率敏感性系数= 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 感性负债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解析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解析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解析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之一,扮演着储蓄、贷款和支付等重要角色。

在日常运营中,商业银行需要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以确保其持续、安全和稳健的经营。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定义和意义资产负债管理简称ALM(Asset Liability Management),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进行管理,以实现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方法。

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资产端和负债端的风险管理与收益最大化的平衡,确保商业银行在面临市场的波动和风险时能够稳定运营。

它通过合理配置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利差、控制流动性风险、降低信用风险等手段,将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降到最低。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及原则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商业银行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资产负债匹配:商业银行需要合理匹配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利率和金额,以平衡风险和收益。

通过资产负债匹配,银行可以保持较低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

2. 利差管理:商业银行通过管理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它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来确定存贷款利差的合理范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利润水平。

3. 流动性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需要确保在面临资金流出的情况下仍能够满足资金需求。

它可以通过建立流动性储备、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回购协议等方式来降低流动性风险,保障运营的稳定性。

4. 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需要评估和管理贷款、投资和担保等方面的信用风险。

通过制定严格的信用政策和授信标准,加强风险评估与监控,银行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并降低损失。

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有: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流动性与盈利的平衡,短期与长期的平衡,稳定与灵活的平衡,内部经营和外部经营的平衡。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为了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商业银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和工具:1. 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商业银行可以调整资产负债的组合结构,增加收益和降低风险。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pt课件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pt课件
(二)目标。资产负债管理目标总体上遵循于商业银行的 整体经营目标。根本目标是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 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三)原则。4项原则,即战略导向、资本约束、综合平 衡、价值回报。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政策与原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政策。银行为了实现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的资产负债管理目标,根据内外部形 势变化,通过明确相应的政策方针、管理措施和管理 流程,在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之间进行的组合管 理和优化抉择。管理政策是一定时期内银行资产负债 管理的行动纲领,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制度保障。资产 负债管理政策主要包括5项内容(P167)。
一、经济资本管理概述 二、经济资本管理的内容
一、经济资本管理概述
(一)经济资本的起源与含义。经济资本管理首创于20世 纪70年代的美国信孚银行,该行提出了经风险调整的资本 收益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f capital,RAROC)方法来 进行风险度量与绩效管理。经济资本又称风险资本,是指 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下(如99%),为了应对未 来一定期限(如一年)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 资本金。
(二)资产负债管理原理。遵循5项原则和关系:规 பைடு நூலகம்对称原理、结构对称原理、速度对称原理、目标互 补原理。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架构。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架构通 常由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决策 系统包括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下设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 执行系统包括资产负债管理部等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监 督系统包括监事会以及内控合规和审计等部门。
资产总量是指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各项资产余额的总和, 是银行资金占用规模和营运的综合反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旨在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平衡,有效控制风险,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工具,银行可以更好地管理其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利润配置,保护存款人利益,同时降低系统性风险,并提高整体风险偏好。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资产负债管理(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简称ALM)是商业银行按照现金流量来预测、管理和控制资产负债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的专门部门。

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并确保银行资金运营的稳定性。

资产负债管理要紧密结合银行的经营战略、风险承受力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和决策。

它涉及到银行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包括存款、贷款、债券投资、风险资本和衍生品等。

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管理与协调,银行可以实现稳定的资产负债平衡,进而优化利润和降低风险。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1. 实现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匹配:银行应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以确保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同时满足监管要求。

2. 管理流动性风险:银行应确保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突发情况和客户提款压力。

3. 优化利润分配:银行应根据市场环境和风险偏好,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利润能力。

4. 控制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银行应加强对市场波动和客户信用状况的风险管理,防范利率风险、外汇风险、违约风险等带来的损失。

5. 保护存款人安全:银行应确保安全运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公众对银行的信心。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和方法1. 资产负债管理模型:银行可以建立各种模型来预测风险和利润,包括VaR模型、收益率敏感性模型、违约概率模型等。

2. 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银行应设立ALCO(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定期审查和决策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3. 资产负债管理报告:银行应定期发布ALM报告,向内部管理层和监管机构公示其资产负债情况,包括风险评估、收益情况和流动性状况等。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和管理自身的资产和负债,以实现风险控制、盈利最大化和资本最优化的目标。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保障银行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匹配、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等。

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首先,资产负债匹配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合理地匹配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利率和流动性,以实现资产和负债之间的风险平衡和收益最大化。

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借贷活动和存款活动是最为核心的业务,通过有效的资产负债匹配可以降低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等,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收益率,从而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其次,流动性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应对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确保自身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流动性管理有助于保障商业银行的偿付能力,提高资金的可获得性和可转移性,进而提升商业银行的声誉和信誉。

商业银行通过制定流动性管理策略,合理配置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提前做好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准备,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面临着多种类型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预测、评估、定价和控制,使商业银行能够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取得合理的收益。

商业银行通过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措施,降低风险损失,保护银行的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

最后,资本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环节。

商业银行需要维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以确保资本的安全性和公司的稳定性。

资本管理通过评估银行业务风险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合适的资本水平和资本结构,以满足监管要求和市场需求。

商业银行通过资本管理,提高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增强对外部风险的抵抗能力,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银行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而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运营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它对于银行的健康发展和稳定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和作用资产负债管理,简称ALM,是银行为达到其经营目标,从资产与负债两个方面对银行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方法。

其中,资产包括了银行所拥有的各种有价值的贷款、存款、债券、股票、不动产等,而负债则包括了银行所拥有的各种借款和存款。

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和融资策略,来确保银行资产负债匹配、利率风险控制、流动性风险控制等一系列风险得到有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它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和不良资产率。

其次,资产负债管理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进行资金调度,有效控制银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和资金成本,从而确保银行的经营效益和利润稳定增长。

最后,资产负债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市场行情和财务状况,为银行提供更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预警系统,从而对于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注意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确保银行的资产负债匹配和流动性匹配。

同时也要注重获得更高的资产回报率,从而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

其次,需要制定适合银行财务状况、经营策略和市场条件的资产负债匹配策略和融资策略,以保持良好的经营和管理风险控制。

再次,需要适时调整和修改资产和负债组合,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经营策略的改变。

最后,必须建立起完整的ALM体系,并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有效运作。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有两种方法:静态资产负债管理和动态资产负债管理。

静态资产负债管理以期望收益和风险控制为重点,通过对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占比进行调整,以达到资产负债匹配、流动性匹配,以及获得最佳的利润水平和经济效益。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实践》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实践》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3 第三节 资产负
债管理要把握 好五个平衡
4
第四节 资产负 债管理要处理
好八个方面的
关...
5 第五节 资产负
债管理的框架
第三章 资产负债组合管理
第一节 资产负 1
债管理理论
第二节 商业银 2
行资产管理
3 第三节 商业银
行负债管理
4 第四节 资产负
债组合管理
5 第五节 净利息
收入和净息差 管理
第四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与银行账 簿市场风险...
第一章 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形势 和挑战
第一节 宏观经济形 势的挑战
第二节 政策改革不 断推向深入
第三节 市场竞争环 境与客户行为变化
第四节 商业银行经 营面临的内外约束
第二章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基 本规律和框...
第一节 资产负 1
债管理的目标: 价值最大化
第二节 资产负 2
债管理要坚持 四个导向
02 的目标、基本规律和 框... 第四章 流动性风险管
04 理与银行账簿市场风 险...
目录
05 第五章 定价管理
07 第七章 司库管理
06 第六章 资本管理 08 参考文献
本书是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商业银行多年资产负债管理 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推进和探索。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总结和探索,归纳资产负债管理 遵循的基本规律,形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框架和逻辑规律。本书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高质量发 展具有一些指导意义。
第二节 银行账簿利 率风险管理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 管理
第三节 汇率风险管 理
第五章 定价管理
第一节 利率市场化 与定价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基本原理 规模对称原理 (相互对称、统一平衡) 结构对称原理(不是简单的一一对等,而是 动态的对称管理,考虑“错位对称”关系) 偿还期对称原理(如活期存款——现金资产; 定期存款——较长时期的贷款或者长期证券 投资。也要考虑动态对称) 目标替代原理(目标互补原理)(“三性” 均衡,是一种可以相互补充的、相互替代的 均衡。)
(四)缺陷
由于“购买”资金会增加银行的 经营成本,并且由于过分依赖市 场加大了银行经营中的不确定性, 从而增加了银行经营的风险,因 而只有较大的银行才有能力承受。
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方法)
(一)含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兼顾银 行的资产与负债结构,强调资产与负债两者 之间的整体规划与搭配协调,通过资产结构 与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和资产、负债两方面 的统一协调管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 从而在市场利率波动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 大化的经营目标。
认为资金分配不受负债期限结构的限制,而仅 受负债总量的制约; 忽略了从资金来源的角度考虑流动性的取得, 认为资产流动性保证仅来自于资产的运用; 过分偏重流动性的保持而牺牲了盈利性。

(二)资金转换法 (资金分配法、期限对称法)
资金转换法——是一种安排资金组合的策略, 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因银行竞争加剧和新融资工具的大量使用, 银行负债结构出现多元化,改变了以往单一 的活期存款资金来源状况,在此情况下,资 金转换法应运而生。
3、该理论的缺陷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逐渐显现 出来。 首先,该理论未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具有相 对稳定性,而使银行资产过多集中于盈利性 较差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上。 其次,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商业性贷 款理论不主张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 农业贷款,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的 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最后,忽视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贷款的 清偿受制于贷款性质,同时也受制于外部的 市场状况,其自偿能力是相对的,而不是绝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 历程

资产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资产管理方法 负债管理方法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资产负 债比例管理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 了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2 掌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3 重点掌握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
【学习本章意义】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两大业务 ,关于商 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业务的管理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资产转移理论
1、美国的莫尔顿与1918年在《政治经济 学杂志》上发表的“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 资产可转换理论形成。 2、资产转移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于:该理论 找到了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新方法,拓宽了商 业银行的资金运用范围,实现了资产的多元 化,丰富了资产的结构,并促成了商业银行 二级准备金制度的形成。
(三)负债管理理论观点: 1、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 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实现。 2、商业银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没有必要完全 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通过发展 主动型负债的形式,扩大筹集资金的渠道和途 径也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以向外借款 的方式也能够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五)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
1、缺口管理法
缺口指的是一家银行所持有的可变利率资产减可变 利率负债的差额。对缺口的决策有三种模式
零缺口 正缺口 负缺口
缺口的正负、大小与准确的利率预测紧密相关,因 此预测利率一定要力求准确。在一个完整的利率周 期里,如能准确把握利率的动态过程并不失时机地 制订战略,将会使银行的利差收益放大。
活期存款
一级准备(最多) 二级准备(少量) 贷款 (极少)
一级准备(少量) 二级准备(少量) 贷款 (最多) 证券投资 (次多)
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
一级准备(少量) 二级准备(少量) 贷款 (最多) 证券投资 (次多)
长期贷款(少量) 长期证券投资(少量) 固定资产(最多)
资本金
资金转换法的优点——根据资金来源的性 质确定其在银行资金运用中的分配数量。 有利于商业银行减少投放于流动性资产的 数量,有利于银行增加盈利,并使银行能 够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双重要求。 资金转换法的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主要 由以下指标组成:
①资本充足率指标 ②存贷比例指标 ③中长期贷款的比例控制 ④资产流动指标 ⑤单个贷款比例指标 ⑥拆借资金比例指标 ⑦对股东贷款比例 ⑧贷款质量
四、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 悄然兴起。 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银 行应当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外去开 拓新的业务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 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管理表外业务) 的兴起不是对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管 理表内业务)的否定,而是补充。
观点:资产的流动性和分配的数量与获得 的资金来源有关,即必须按照资金来源的 不同性质进行资产分配。 基本内容: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 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所以也称为期限对 称方法。 具体思路:银行根据不同资金来源的流动 性和法定准备金要求来决定资产的分配数 量。
区别于资金总库法:该方法既注重负债对资 产在总量上的制约,又强调两者在结构上的 平衡。从而扩大了生利资产的运用规模,提 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
A 零缺口
浮动利率资产
固定利率资产
浮动利率负债
固定利率负债
浮动利率资产
浮动利率负债
固定利率负债 浮动利率负债
B 正缺口
固定利率资产 浮动利率资产
C 负缺口
固定利率资产 固定利率负债
缺口管理法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法(P266)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指标 体系约束银行的资金运用,以确保银行资 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均衡与 协调,从而使银行能够做到稳健经营的一 种管理方法。 在上述两种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中,资产负 债比例管理方法有鲜明的量的限度和结构 规定,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具体分配如下: 资金来源 资金运用 活期存款 第一准备金 储蓄存款 资 第二准备金 定期存款 金 各类贷款 短期借入款 池 长期证券 发行债券 固定资产 股本 不问来源性质,按轻重缓急顺序分配
优点——为银行资金的分配提供了一般原则, 管理方法简单易懂。 缺陷——因其偏重单一资产管理,管理方法 粗略。主要表现在:
三种资产管理理论,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不同 的发展阶段经营管理的特点,在保证银行资 产流动性方面各有侧重,但各种理论之间并 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都是通过资产管理来 保证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并推动了银行业务 的发展。
二、负债管理理论
(一)负债管理理论是以主动负债为经营管理重点来 保持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的一种经营管理理论,盛行 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二)产生背景 1、“脱媒”现象的出现。在各国对商业银行实行严 格利率管制的时期,金融市场上较高的利率对商业银 行的资金来源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出现了所谓的“脱 媒”现象,银行面临着筹集资金的巨大压力,不得不 寻找新的、不受利率上限限制的资金来源,如同业拆 借、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从而形成银行资金来源 也即负债形式的多样化。
2、激烈的竞争。除了争夺盈利性较好的
资产类型,还要争夺资金市场以获得较多的 资金来源,开拓业务范围。 3、金融创新。商业银行从事负债管理源 于利率管制下的金融创新。
特别是1961年CD出现后,各国的银行家逐渐 意识到,如果银行必须的资金可以通过货币市 场上“购买”即可得到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所 需的资金限定在“被动型负债”的限度内?为 什么要储备过多的低收益流动性资产呢?
预期收入理论
(一)商业性贷款理论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是金 融机构的主要代表,间接融资是经济活动中的 主要融资方式,金融市场不发达,融资工具单 调,因此社会上的资金盈余的经济个体大多只 能选择将盈余存入银行,从而保证了商业银行 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且资金来源以活期存款为 主。 2、强调资金来源的被动性和资产的主动性
3、其不足之处在于:
一是过分强调资产通过运用可转换资产来保持 流动性,限制了高盈利性资产的运用 二是缺乏对银行资产变现能力的全面认识。因 为银行资产能否变现,证券转让能否实现,完 全取决于银行之外的市场,如在经济危机时期 或在证券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就 无法顺利出售证券而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同时 也影响了盈利性目标的实现。
资金汇集方法又称“资金总库法”或“资金水池 法”。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业银行创建初期,大量运用于 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因为经济大危机 后,商业银行更加强调资产的安全性,资金总库法 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基本思路:不考虑银行各种资金来源的性质,将各 种资金来源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金总库或资金池, 然后再将资金总库中的资金作为一个整体按一定的 顺序(轻重缓急)进行分配。 分配的依据:资产流动性的大小。
(二)原则 20世纪70年代末,商业银行由单纯的资产 管理或负债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总量平衡的原则 结构合理的原则
(三)该理论观点: 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 理都难真正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 利性的均衡,只有从资产和负债两方 面入手,共同调整,协调安排,全方 位、多层次进行管理,才能真正实现 “三性”的均衡。
第二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资产管理方法 资金总库法 资金转换法 线性规划法 负债管理方法 储备头寸负债管理方法 全面负债管理方法(纯负债管理方法)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资产负债比例 管理(见第三节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