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说明顺序及结构
现代文阅读专项指导之说明文阅读技巧及其训练
(二)
几重山水几重天
▪ 第一重:说明对象·说明中心
▪ 请按“速读+搜索”的方法,在限定的 时间内,找出各个语段的说明对象,并 概括说明中心。
.第二重:说明方法
下定义
① 正方形就是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② 燃料工业可分为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太阳能利用
工业、原子能工业以及天然气加工工业等。分类别
公”几个金光大字 。 空间顺序
第四重:说明结构,说明语言
在说明文的阅读考题中,还经常会涉及到让同学 们理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方面的内 容。
比如:“桥(卢沟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 乎与河面平行。”这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 掉,为什么?
▪ 答题思路和方法是:表态,抄下它,解释它,正 反两面说清它。
法,是为了确凿、更可信
爱恨情仇
(1)并不是只有人类和动物才懂得 爱和恨,植物也有“爱和恨”。当然 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 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有的植物能和 睦相处,有的则是“冤家对头”。
(2) 科学家经过实践证明:洋葱和胡萝卜 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驱赶对方的害虫; 大豆喜欢与蓖麻相处,蓖麻散发出的气味使危害 大豆的金龟子望而生畏;玉米和豌豆间种,两者 生长健壮,相互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能 使结出的葡萄香甜味浓;玫瑰和百合是好朋友, 把它们种在一起,能促进花繁叶茂;旱金莲单独 种植时,花期只有一天,但如果让它与柏树为伴 ,花期可延长三四天;在月季花的盆土中种几棵 大蒜或韭菜,能防止月季得白粉病。美国科学家 用根、茎、叶都散发化学物质的莲线草与萝卜混 种,半个月内就长出大萝卜。
(2)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观察表明,从全球来 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科学
家们通过卫星的观测计算,年减少速率约为 1% 。 目 前 , 温 带 地 区 上 空 的 臭 氧 减 少 了 6%——7% , 而 南 极 上 空 减 少 了 40% , 出 现 了臭氧“空洞”。科学家预测,今后50年内,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还将减少5%—9%。现今 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扩展到相当于北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第7讲、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基础知识
说明文基础知识梳理【精准突破】一、说明文分类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理清说明顺序的思路:明确文章说明对象→抓住标志性词语(时间词语、空间词语、逻辑词语)→按顺序归纳※注意事项: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
※说明文说明顺序的作用:按xx顺序说明xx(说明对象),使得说明条理清晰,有序可寻,符合认知规律,便于读者认识和理解xx(说明对象)。
三、说明文的结构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五、说明文的语言【精讲精练】一、阅读下面文本,回答文后问题。
元宵节俗古人以月亮的变化作为记时的历法依据,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太阳历的历法体系。
太阳历将正月定为一年之首月,正月初一为元正,正月十五晚上升起的自然是新年的第一轮圆月,这就是元夕(元宵)的意义。
元夕处在新岁之首,其地位因此超过一般的望日(月圆之时)。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虽然太阳历颁行之后,元宵节俗有了发展的契机,但作为一个民族大节,它的出现还要有适宜的社会历史条件。
据一般的文献资料与民俗传说,汉武帝正月初八夜祭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以后。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西城记》称鳊摩竭陀国正月十五会聚僧众,“观佛舍利放光雨花。
”东汉永平年间,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的节俗意义与岁首密切相关,这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与元旦连接,是年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它传承了古代太阳历的岁首部分习俗,因此在元宵节俗中年味浓郁。
如果说春节是一台由家庭向乡里街坊逐次展开的社会大戏的话,那么元宵节就是这台大戏的压轴节目,它是社会民众情感、意愿、信仰的集中表现。
“闹元宵”之闹,就生动地映射出元宵节俗活跃的文化精神。
“东风夜放花千树”,元宵的锣鼓、元宵的灯火、元宵的游人编织着元夕的良宵美景,构成了中国传统节俗的独特景观。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说明结构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文是用来解释、阐述其中一种事物、现象、道理等的一种文体。
而说明顺序和说明结构是说明文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对于写作和理解说明文都非常有帮助。
一、说明顺序1.递进顺序:按照事物的演变、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这种顺序适合于叙述事物的发展过程、演变原理等,例如物种的进化过程、工艺制品的制作工序等。
2.比例顺序:按照事物的特征、属性或程度的高低进行说明。
比例顺序一般会先介绍最重要的、最突出的特征或属性,然后逐渐展开,介绍其他次要的特征或属性。
这种顺序适合于介绍事物的特征、优缺点等,例如产品的功能特点、名胜古迹的景点等。
3.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空间布局进行说明。
这种顺序适合于介绍具有空间关系的事物、地点、结构等,例如城市的布局、房屋的结构等。
4.问题顺序:按照事物的各种问题进行说明。
这种顺序适合于对于事物的问题进行解决或者解答,例如解释其中一种难题的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说明顺序,实际上在说明文中,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这些顺序,或者将不同顺序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清楚、明确的阐述效果。
说明结构是指说明文在整体上的组织结构,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说明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1.分类结构:将同类事物或现象进行归纳和分类,然后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结构适用于事物或现象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的情况,例如对于动物进行分类介绍、对于产品功能进行分类说明等。
2.比较结构:将不同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这种结构适用于对于不同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阐述,例如对于两个产品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对于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对比等。
3.顺承结构:先介绍基础知识或基本原理,然后逐步推进,进行更深入的说明。
这种结构适用于对于一些知识点或原理进行详细解释的情况,例如对于科学原理的解释、对于学科知识的介绍等。
4.问题解答结构: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然后逐个进行解答。
【暑假阅读】说明文 专题02 理清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结构(讲义试题)五年级语文(含答案)
【暑假阅读】说明文专题02 理清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结构【方法技巧】1、答题模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2、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局部、总—分。
【典型例题】例: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文段,回答问题。
(10分)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処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処越早。
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処高。
⑤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処流。
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③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问题】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因素,后者是因素。
(选择填空:空间、时间)(2分)【答案】空间时间【解析】联系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考虑,注意三种说明顺序的定义。
【专项练习】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说明文阅读事理说明文的顺序及结构
说明文阅读事理说明文的顺序及结构事理说明文是一种通过列举事实、解释原理、论证观点来阐述其中一事物的规律、原因、效果等的文体。
事理说明文的顺序及结构对于读者理解文本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具有重要意义。
事理说明文的顺序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不同的方式组织。
下面以介绍如何写一篇事理说明文的顺序及结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事理说明文的开头一般通过引出主题来引起读者的兴趣,概括介绍要阐述的内容。
可以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幅生动的插图、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等。
同时,也要在开头部分明确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具体阐述事理的过程。
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式展开,合理组织段落,使得内容清晰易懂。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逻辑性和连贯性是事理说明文的重要特点之一,需要保证各个部分之间的前后衔接,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逻辑推理的合理性。
第三部分是对事理进行解释和分析。
在此部分可以根据事理的特点和特征来详细论述,解释其产生的原因、规律性,以及可能带来的效果和影响。
可以引用统计数据、科学实验证据、专家观点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第四部分是结尾部分。
结尾要进行总结,简明扼要地概括上文所阐述的事理,强调其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可以给读者留下一个思考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进一步探索。
整篇事理说明文的结构可以按照“引出主题→具体阐述→解释和分析→结尾总结”的方式进行组织。
需要注意的是,事理说明文在写作过程中要保持主题的一致性,避免过多的分歧和脱离主题的内容。
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使得文本更加通俗易懂。
总之,事理说明文的顺序及结构对于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至关重要。
在写作过程中,要合理组织文本的结构,使得内容更加清晰易懂,达到阐述事理的目的。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初中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顺寻的作用:使说明内容条理化。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
如《核舟记》:头—舱—尾—背。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板》:唐—宋—升死;《中国石拱桥》:古—今。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其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注意:①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②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③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三、说明的方法(说明方法大都是三个字;论证方法是四个字;修辞手法是两个字。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不常用的有: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1.说明文分类(1)按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如《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如《大自然的语言》。
(2)按语言分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用大量的数据对说明对象做了客观的说明。
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如《大雁归来》里面有不少记叙、描写、议论结合的语句,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说明对象定义: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判断方法:①看题目。
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②抓首括句或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在这些句子中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2)说明对象特征定义: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
判断方法:①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
如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抓关键词句。
如《中国石拱桥》中“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等。
③从分析材料入手。
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说明对象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如《中国石拱桥》写卢沟桥时“永定河发水时,来势······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特征:结构坚固)3.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语言标志: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时代、朝代等。
如《中国石拱桥》中,作者列举我国石拱桥的先后顺序是: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长虹大桥(1961年)。
说明文答题思路及模板
说明文阅读考点归纳与答题技巧1.说明文的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可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旨在讲明事因、物因;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事物的形体、结构特征根据语言特色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2.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2)递进式;(3)并列式;3.说明文的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一般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
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3.说明文的方法(1)下定义就是先给所要说明的事物下个定义,指出被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同时把那些与之容易相混的对象区别开来,然后把定义里面的语义和内容阐述清楚。
定义说明应具有概括性,用语要求简练。
(2)作诠释诠释,就是说明、解释的意思。
有时给说明的事物下定义比较困难或没有必要时,就采用诠释说明的方法(3)分类别把说明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
这种分类说明的方法是一种分析性的说明方法。
采用划分事物的类别来说明,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只要对事物的每一次分类都有一个标准,就不会互相混淆。
分类说明还可以用来说明多种事物之间的情况(4)举例子举出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事物,就是举例说明。
在阐述事理时,多用举例说明配合,从抽象到具体,也是合乎人们的认识规律的,举例说明常用“如什么什么”的语言式样(5)作比较这种方法在各种文体中运用得非常普遍,通过比较事物的异同,便于了解和把握事物的特点。
比较说明分两种:第一种是横比,将两样可以相比较的事物拿来进行比较,用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第二种是纵比,将同一事物不同时期的情况拿来进行比较,从而说明某种问题。
(6)打比方采用比喻说明,能够把抽象的概念说得确切具体,把人们所不熟悉的事物说得通俗易懂,把复杂的事物说得形象生动。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说明顺序及结构
说明文阅读复习学习单——理清文章结构,分析说明顺序【目标描述】1. 了解说明文结构及顺序方面的文体知识。
2. 明确考试要求,掌握阅读说明文这方面知识的技巧、方法、要求。
3.通过实例演练巩固并提高相关方法的运用能力。
【学习过程】一、知识概说阅读一篇说明文,要注意理清文章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指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
而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紧密相联,都是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因此,理清文章结构的同时,还须分析说明顺序。
《大纲》规定,初中生能“看出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上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有:1.能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2.能分析说明顺序,找出标明顺序的关键词句。
二、复习指路(一)如何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
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
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
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
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我们学过的《在太空中理家》《送你一束转基因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
并列式。
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递进式。
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原因到结果等等。
例如《奇妙的克隆》,是先从理论上解释什么是克隆,再大体上按着时间顺序,由易至难地介绍克隆的实践,最后再揭示克隆的意义。
说明文复习与答题技巧
三.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 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四.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五.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 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
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 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删掉这个词语后……” 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 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 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 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 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型:发散创新: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或拟标语。 技法指导: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 象。 型: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 主要是结合上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段说明的内容,以设问 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型:问前后的内容(所介绍的对象)是否矛盾: 从内容和角度这两方面思考,就能说出是否矛盾了。
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 ××词好在哪里? 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 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 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型: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体现自 己的价值观)。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说明文是以解释、揭示问题或事物之真相为目的的文体,它通常以客观、准确和系统的方式介绍事物的特点、原理、作用或方法。
阅读说明文有助于增长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拓宽思维。
下面是一些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1.预览文本:在开始阅读说明文之前,快速浏览全文以获得整体印象。
阅读标题、副标题和段落开头的第一句可以帮助读者获取文章的基本主题和结构。
2.关注段落结构:说明文通常按照一种特定的结构进行组织,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问题-原因-解决方案等。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关系和提纲式的叙述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框架。
3.注意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章中重要概念或主题的代表词语,通过发现和理解关键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划线、圈出或做标记可以帮助读者快速识别和记忆关键词。
4.结合图表和插图:说明文通常包含图表、图像、示意图等辅助性的材料,用于解释或说明主要内容。
读者应该仔细观察并了解这些信息,并将其与文本内容相结合,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5.注意词汇和定义:说明文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要求其中的术语和专业词汇被正确理解。
如果遇到生词或专有名词,读者应该及时查阅词典或参考资料,明确其含义和用法。
6.多角度思考:阅读说明文时,读者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的观点,读者可以形成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8.阅读其他相关文献:如果对一些特定主题感兴趣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读者可以查找其他相关文献,深挖背后的知识和观点。
通过拓展阅读,读者可以增加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9.多次阅读和复习:说明文通常涉及大量的信息和概念,为了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读者可以多次阅读和复习相关内容。
每一次阅读,都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10.与他人讨论和分享:将所阅读的说明文与他人讨论和分享可以帮助读者理清自己的思路和加深理解。
与他人的交流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说明文阅读考点三:结构、顺序、文段作用
题型:段落之间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可以调换,它们都采用了 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 和逻辑。
类型三:标题及文段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 ①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内容; ②使用(疑问句、修辞式…)等激起读者的阅 读兴趣或思考; ③口语化十足,增添标题的趣味性; 或使用书面语,增添了标题的文学色彩。
类型五:说明文中引用古诗、传说、俗 语、故事等的作用?
答题要点: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读来耐人寻 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中考说明》
P72页 第1题 1.逻辑顺序。第1段首先引出说明对象:植物 演绎的“败战计”;2-9断具体介绍了植物 演绎的“败战计”;最后,第10段总结植 物演绎的“败战计”的妙用与意义。
P79页 第3题
3.记叙(叙述)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 文对植物“预测术”的说明。
2014年中考总复习
说明文阅读考点三:
理清结构形式 明确说明顺序 分析标题及语段的作用
类型一:说明文的结构形式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 2)并列式:各层次间关系平行并列 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入开展的。
(由现象到本质、有个别到一般、有原因到 结果) 4)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 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 后相互承接。
指出语段的作用
(1)从结构方面考虑:
首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引出下文; 中间段,承上启下; 尾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写作目的。 表明希望,提出号召。想象远大的前景。 (2)结合内容角度考虑。
类型四: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答题要点:____了_____内容,突出了____; 语言上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说明文阅读说明顺序段落结构
说明文阅读说明顺序段落结构
一、引言段落
引言段落通常出现在说明文的开头,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主题。
引言段落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揭示一个现象或者讲述一个故事来引起读者的注意。
二、背景知识段落
背景知识段落用于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基本概念。
这些背景知识可以是历史背景、科学原理、统计数据等等,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主题内容。
三、定义和分类段落
在说明文中,一般会对主题进行定义和分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主题的范围和内容。
这部分通常包括基本定义和相关概念的解释,以及将主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四、原理和机制段落
原理和机制段落是说明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通过对主题的原理和机制的详细解释,帮助读者理解主题的工作原理和内部机制。
这部分通常包括科学原理、实验数据、逻辑推理等方面的内容。
五、步骤和方法段落
六、示例和案例段落
示例和案例段落用于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案例来进一步说明主题的应用和效果。
这部分通常包括真实的案例、个人经验、实际操作等内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主题。
七、注意事项段落
八、总结段落
九、扩展和建议段落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说明文的顺序段落结构,不同的说明文可能会根据具体的主题和写作目的进行调整和修改。
因此,在阅读说明文时,我们应该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来有序地理解和分析文本,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目的。
说明文阅读之 理清说明顺序和结构
说明文阅读之理清说明顺序和结构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2年第06期1.说明文的顺序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一般以一种顺序为主,也可兼用其他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照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能体现事物的发展变化。
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植物生长等,都应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由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主要到次要、现象到本质、原因到结果、概括到具体、特点到用途等一一介绍说明,阐述事理一般用逻辑顺序。
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开头结尾、中心句、设问句、过渡句等)来理清说明顺序。
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早、午、晚或古代、现代等),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东南西北、上中下、左右、远近等),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整体、局部,主要、次要,现象、本质等)。
2.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包括“总分式”(“总分总”“总分”“分总”)、递进式(包括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等)、并列式(相互调换顺序,不影响文章内容)、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等,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自动驾驶塑造未来◎惠志斌徐秉良程程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Futuramao。
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
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城市的未来。
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阅读之词语句子赏析+顺序结构分析(附例题及解析)
一、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语或是关键信息点,或是某一重要说明对象的简洁概括(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或是承前启后省略了相关阐释内容。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
如何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呢?在熟知词语本身固有意义(即字典义)的基础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技巧:(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别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1.重要的句子有以下几种情况(1)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可以用“提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内在含义。
(2)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对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应该依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语境,整体解析。
(3)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
这种句子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统领全文,有的阐明要旨,有的设疑激趣,有的总结全文,有的前后照应,有的承上启下。
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既要注意它在段中和篇中的位置,还要认真深入地分析它和文章中心或结构的关系。
2.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象性主要有五种题型(1)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模式与技巧:准确科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答题模式:不可以,“××”词表……,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了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原意),“××”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说明文阅读(四):事理说明文的顺序及结构
知识点复习:按照说明对象来分,说明文有哪些类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十是氮气
多很多微小的微粒组成。
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不是氮气便是氧气,其余则是别的气体微粒和微小的漂浮微粒,来源于汽车的废气、工厂的烟雾、森林火灾或者火山爆发出来的岩灰。
虽然氧气和氮气微粒只是一滴雨水的一百万分之一,但是它们也照样能阻挡阳光的去路。
光线从
上弹回,自然也就改变了自己这些众多的小“绊脚石”上弹回自然也就改变了自己
蓝色光和紫色光的波长比较短根据科学家的测定,蓝色光和紫色光的波长比较短,相当于“小波浪”;橙色光和红色光的波长比较长,相当于“大波浪”。
当遇到空气中的障碍物的时候蓝色。
当遇到空气中的障碍物的时候,蓝色光和紫色光因为翻不过去那些障碍,便被“散射”得到处都是,布满整个天空,所以天空,就是这样被“散射”
发现这种“散射”现象的科学家叫瑞利,他是在130年前发现的,他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他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答: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 体准确的说明了赵州桥雄伟的 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指出下面这段文字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 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 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
❖ (3)、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
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
多种矿物质;有134.5(4)亿吨氯化钠;有
63.7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
溴、锶等……
逻(辑顺)序
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 考查的主要方式
1、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
❖列数字 ❖作比较 ❖下定义 ❖列图表 ❖作诠释
说明方法的作用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地语言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 (内涵)加以揭示,使说明更加严密。
列图表:能够直观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XX特征给人 以清晰明了的认识,便于比较、记忆和理解。
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 具有可读性。
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 点。
指出下面这段文字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这里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苏州 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的比较,突出强 调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指出下面这段文字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 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 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 的石拱桥了。
答: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 地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这一特点,使人信服。
D 6.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专题33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和结构-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专题33说明文阅读之说明顺序和结构★[设问方式]说明顺序及思路类的考查,设问方式通常为: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3、给文章划分层次。
4、某几段能否调换位置。
5、请你写出本文的行文思路。
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解题方略]一、说明文的顺序及作用。
①时间顺序。
标志:朝代,表示时间的数字、年代等。
作用:过程清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②空间顺序。
标志:表示方位的词语,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作用:能把复杂的事物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
③逻辑顺序。
标志:常用表示因果、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先”“后”“然后”“最后”。
作用: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更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
能让读者对……过程(流程)了解得更清楚。
答题模板: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将说明对象说明清楚,解说到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方便理解。
二、某段(句)在文中的作用。
①内容上:在整体上起……作用,具体说明了.....,强调了……②结构上:开头——引出说明对象;引出说明的内容;提出说明的问题;激发阅读兴趣。
中间——承上启下。
结尾——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使结构严谨;提出希望、展望、预测等。
③说明方法上:本段(句)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④修辞手法上:本段(句)采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三.分析本文的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结构: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解说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
结构形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
划分依据:按时间、空间顺序说明的,结构划分就按相应的顺序:按逻辑顺序说明的,其结构一般是“总——分——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复习学习单
——理清文章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目标描述】
1. 了解说明文结构及顺序方面的文体知识。
2. 明确考试要求,掌握阅读说明文这方面知识的技巧、方法、要求。
3.通过实例演练巩固并提高相关方法的运用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概说
阅读一篇说明文,要注意理清文章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指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
而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紧密相联,都是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因此,理清文章结构的同时,还须分析说明顺序。
《大纲》规定,初中生能“看出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上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有:
1.能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2.能分析说明顺序,找出标明顺序的关键词句。
二、复习指路
(一)如何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
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总分式。
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
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
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我们学过的《在太空中理家》《送你一束转基因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
并列式。
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递进式。
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原因到结果等等。
例如《奇妙的克隆》,是先从理论上解释什么是克隆,再大体上按着时间顺序,由易至难地介绍克隆的实践,最后再揭示克隆的意义。
这种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方式,就是递进式的很好范例。
除以上三种结构方式外,还有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抓住书籍演变的关键因素,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过程,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地说明了各个发展阶段书籍的具体特点及演变的作用,又古今贯通、脉络清楚地从总体上说明了书籍演变的历史)等。
理解并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就迎刃而解了(具体情况,结合语段再作分析)。
(二)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必须有合理的顺序。
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通常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
空间顺序:多用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
多用表空间方位的词语。
物体总有一定的空间形式,复杂的事物也一定有多个侧面组合而成。
要说明对象的构成,必然会涉及到所处的空间位置。
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去呈辐射式……按一定的顺序对事物作介绍。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性的介绍,多以此为序。
这样,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对象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
运用这种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
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
多用表时间的词语。
这是指以时间的先后作为说明的一种顺序。
在介绍事物时,有的文章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为次序的,而有的是按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顺序的,有的又会以某事物制作的步骤、演变的过程为顺序。
一般讲,在介绍对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等的时候,常采用这种顺序。
这种顺序的好处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一般运用时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本质。
一般为: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体等。
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和事实性的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顺序。
特别是运用逻辑顺序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
总之,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顺利地分析说明的顺序。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往往终合运用多种说明顺序,我们只有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寻找和归纳其顺序。
那么,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 (《中考作业》P75)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例如《人类的语言》:“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
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
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这三句话运用了归纳推理。
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体现三句话之间逻辑联系的语言标志:“之所以”、“在于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句话”。
“之所以”表明下文阐明了人类语言能够“随机应变”的原因,有一个倒置的因果关系。
“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句话”表明第一、二句先分说,第三句再总说,三句之间又有一个由分到总的逻辑顺序。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
三、典型题析
1. 《中考作业》P82或者《新中考》P47((《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第5题
四、方法总结
1.逐段概括要点:概括要点时,要把握阅读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
可从三方面考虑:(1)抓中心句、分析过渡句,理清指代成分;(2)中心句有首括句、尾结句、中领句三种形式,又以首括句居多,还要注意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
(3)分析中心句,有利于把握文章(语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
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
2.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基本结构及说明顺序了。
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
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五、巩固提升
1. 《中考作业》P95《植物“气象员”》第2题
2. 《新中考》P47(《产品的生态设计》第2题
3. 《中考作业》P83(《淘米水的妙用》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