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18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一、单元解读上课伊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
第三单元主要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以及《语文园地三》,其中识字1《神州谣》通过歌谣让我们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识字3《“贝”的故事》引导我们了解“贝”的演变过程,识字4《中国美食》带领我们领略了丰富的中国美食,而今天要学习的《传统节日》则带领我们了解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那么要学习《传统节日》,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
二、导入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我说你猜”。
听关键词,猜节日。
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贴春联,放鞭炮(春节)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师:像春节、端午节这样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同学们,你们了解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学生交流。
(强调圣诞节、六一儿童节等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课本也有所介绍,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课文中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学生交流补充。
(板书)要想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就要深入课文,克服字词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带拼音词语。
通过学生齐读、小老师领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识记。
(2)去拼音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词语,并引导学生交流“乞”“祭”的识字方法。
小学语文_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
《传统节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第二课。本组是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四篇识字课,教材通过三字经、儿歌、古诗等形式让学生识字。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A、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B、“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C.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A.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后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4、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教学重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二、不同教材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处理
本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配合韵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
3.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过节日时的趣事。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图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图中分别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二、读儿歌,随文识字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欢快情感,另读清明节时,应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流读,一人一句。
教师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字词。
(课件出示)(1)带拼音读词语。
打乱顺序读词语。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1.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吗?(出示达标检测第2题)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农历日期,大家记住了吗?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1.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识字2传统节日(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
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有 8 句话,前 7 句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
教材分析 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这 7 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八句话与
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全文语言平
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配合语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
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认读并书写生
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1、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统节日的特点,如春节——贴窗花。 5、讲解较难的词句 (1)学生谈谈对大街小巷人如潮的理解。 (2)引导学生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这句话是
说外面的街道上小巷子里人像潮水一样的涌动,形容人 很多。
(3)讲解各传统节日的来历与日期。 (4)引导学生理解“先人墓前去祭扫”。这句话 是说,要去已经去世的祖先、革命先烈的坟前祭拜打扫。 (5)引导学生理解“牛郎织女会鹊桥”。 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演 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3、从课文中认识 7 个传统节日及相关知识。
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 学生学习能
教学时,主要让学生根据图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 力分析
自己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结合本文特点与本班学生特点,本节课的设计重点
部编(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3套(精品)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1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
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恰恰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三个节日的汇报分别采用了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4、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不足之处在于: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应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而不是念。
我想这需要平日里扎扎实实地练习,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2020年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及反思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听词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节,公历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3、师小结:像这些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翘舌音:传、舟、赏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4、开火车读生字。
三、生字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结构。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精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精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本课14个生字,会写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节日和民间风俗,感受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按笔顺书写田字格中生字,做到端正、匀称、美观。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寒假里,刚度过了一个盛大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新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除了春节,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
小朋友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2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齐读课题。
认识“传”、“统”。
“传”多音字,这里读chuán 。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1.出示课件:看看图上表现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3.文中写到了哪些传统节日?用横线划出来。
三、按儿歌中节日顺序,学儿歌。
(一)学习春节1. 过渡:我们看到的这些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过的。
我们先学习第一个节日——春节。
2.(出示图片)小朋友,图上画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贴窗花放鞭炮】理解动词“贴”:还可以说贴什么?谁会用“贴”组词?2.说一说春节这一天还有哪些风俗呢?春节是几月几日呢?讨论交流:(1)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2)你知道人们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吗?(饺子形状像元宝,人们希望吃了后能财源滚滚,交上好运气)(3)拜年3. 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说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
(1)学生自由练说。
(2)指名说。
(3)全班评议。
4.在这样的节日里,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欢声笑语、普天同庆、喜气洋洋)大家过春节开心吗? 谁能开心地读一读?谁能读得喜气洋洋?(齐读这两行)5.揭示第一句儿歌“春节到,人欢笑”,结合课件,理解“欢笑”。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正确读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和相关习俗,并背诵课文。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利用偏旁识记“艾”与“菊”,“贴”与“赏”;结合图片识记“饼、舟、巷”这3个字。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2.朗读教学本课重点是读出节奏感和音韵美。
在识字的基础上,把握句内的停顿,读准韵脚,并引导发现规律,读出节奏感,体会韵律美。
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情感。
由扶到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的节日,了解每个节日不同的活动形式。
3.语言运用对于“传统、乞巧、祭扫”这样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理解“传统”,补充资料理解“乞巧”,借助图片理解“祭扫”。
可以通过与节日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说话,再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传统节日有哪些,各有什么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请大家来猜猜:这是什么节日?课件出示:放鞭炮,拿红包。
(春节,正月初一)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五月初五)吃月饼,赏月亮。
(中秋节,八月十五)(3)小结:这些节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延续了几千年。
小学语文_《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一导入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首童谣,跟着音乐,我们拍手来读读,这是哪个节日?(春节),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你知道什么是传统节日吗?从古代流传到现在,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
今天我们来学习2传统节日3.大家一起读课题,传统是本课生字,传是翘舌音,统是后鼻音。
谁来说说怎样记住他们?(你的识字方法真巧妙!你很善于积累、动脑)你来读读这个词语,大家一起再读课题!二、读儿歌,随文识字1.接下来,我们走进儿歌,感受一下传统节日的特色,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
请同学们端起课本,借助拼音读准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读完的同学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到了和生字宝宝见面的时间了,自己读一读生字打个招呼吧!谁来试一试(一),你的声音非常响亮!谁再来试一试(二)!你的声音真好听!谁来和他比一比(三)!你读的非常准确!同学们,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吗?(读音)统、巷、堂、郎、饼、赏他们都是后鼻韵母的字。
你来读一读,大家一起来读,注意字音。
(打乱顺序) 生字宝宝摘掉了拼音的小帽子,谁来挑战?谁再来比一比挑战成功!举手积极的你来读认真听讲的你来读我们来开火车,小火车,开起来,火车开的真顺畅!(火车有点小故障)这些字,谁有好的识字方法记住他们?形声字传宵赏郎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换一换贴(粘)赏(常)宵(消)郎(朗)减一减祭(察)乞(吃)生字与熟字组词你的识字方法真巧妙!你真爱动脑! 你真善于积累!你真善于发现!生字藏到词语里,谁来读一读?热闹:读rè nao,“闹”要读轻声。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2传统节日》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2传统节日》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识字1传统节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来进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识字2传统节日》。
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
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
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
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阅读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对话法解析法三、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艾、转”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中的传统节日,重点了解春节的风俗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认读课文的15个生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可以给课文中的传统节日按照顺序正确排序,通过了解春节的风俗习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法学法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朗读课文,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背诵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搜集、讨论、整理传统节日的知识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小学语文_《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艾、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童谣的韵律、节奏感,尝试当堂背诵。
4.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与自豪之情。
教学重难点:给传统节日排序,读出童谣的韵律、节奏感,并尝试背诵教学准备: ppt、节日名称贴纸、日历表教学过程(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和大家交流一下。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春杰的古诗——《元日》,大家还记得吗?老师起个头,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好不好?哎,你知道元日这首古诗讲的是我们那个传统节日吗?对喽,是春节。
那过春节的时候你都干些什么?你来说,放鞭炮,现在要保护环境,可不能放鞭炮了。
(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哎,大家来看,这个字念什么“贴”你来读你来。
大家一起读。
除了贴春联还可以贴什么?(生活识字)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像春节这样的,我们祖祖辈辈继承延续下来的节日,我们就叫做“传统节日”。
同样,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些风俗习惯,就叫做传统习俗,比如我说的放鞭炮,贴春联,吃元宵等等。
而我们我们平时背诵的唐诗宋词,以及启蒙著作《弟子规》《三字经》还有四大名著等流传了很久很久的文化瑰宝,就叫做传统文化。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童谣,去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好,上课。
同学们请坐。
现在请大家伸出小手跟老师板书课题《2.传统节日》,注意:传是前鼻音,统是后鼻音。
谁来读课题?那怎样来记住这个“传”呢?大家来看这两个字“转,砖”。
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
石来就是砖,砖头的砖。
人来就是传,传统的传。
你记住了吗?来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1.现在,请大家端起课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书声琅琅起。
自己读,提醒:注意你的坐姿,腰挺直,肩放平,手端正。
部编版识字2.传统节日 优质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含教学反思)人教版
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传统节日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春节图,播放春节歌曲)学生听歌看图,说节日名称,交流节日习俗。
2.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师: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词。
(1)“传”,翘舌音,声母是“ch”,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识记:传—专—转。
(2)“统”,后鼻音,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充=统。
(3)理解“传统”。
①你和家人每年都过哪些节日?你们是怎样过节的?②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贴窗花、放鞭炮、吃粽子、赛龙舟等,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
③拓展:除了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事物也是代代相传的?相机引导学生朗读与节日有关的古诗,让他们知道古诗、谚语等,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是传统文化。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过渡:本文介绍了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咱们快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主学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在文中圈出来,多读几遍。
(2)和小组内的同学比赛认一认生字新词,交流识字方法。
3.检测预习结果。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①指名读,教师正音:“传、舟、赏”是翘舌音,“巷、堂、郎、饼、赏”是后鼻音;“乞、巧”二字均读三声,注意在语流中“乞”的变调;“巷、祭”易误读,借助词语读准确。
小学语文_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指名回答。
2.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3.生出示课前搜集资料,师生交流。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词部分。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画出本课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3.出示课文中的生字,你和他们做朋友了吗?互相了解一下吧。
(课件出示)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4.齐读,师评价。
5.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他吗?6.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
师鼓励评价。
7.刚才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宝宝打过招呼了,谁能告诉我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的?8.指明说识记方法,师随机补充。
生答: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9.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10.指名读,开火车读,师正音并作鼓励性评价。
1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看来生字词同学们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下面就来写一下吧。
小学语文_2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2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转、热”两个易错生字。
2.加深对“节日、春节”等传统节日的认识,并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难点】1.加深对“节日、春节”等传统节日的认识,并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方法。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准备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复习巩固生字:转和热的书写及笔画。
二、品读释疑1.随文讲解,理解文意:(1)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共几句话?介绍了几个哪些传统节日?(串珠问题1)本文介绍了7 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这些传统节日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核心问题)团圆、喜庆、吉祥和希望。
(3)哪些句子是描写这些传统节日的特有风俗的?(串珠问题2)①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人欢笑”写出过春节时,人们的心里很高兴。
重读“欢笑”,要读出人们过春节的无比高兴的的心情。
②说一说:本句介绍了春节的哪些典型习俗?你知道春节的习俗,除了这些习俗外还有什么?本句话介绍了春节的习俗“贴窗花,放鞭炮”。
春节习俗还有:包饺子、拜年、给压岁钱,还有贴春联。
③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a. 以热情、愉悦的语气朗读描写人们过元宵节的句子,重读“看花灯、人如潮”等词语。
b. 写出了元宵节人们到大街小巷看花灯的习俗。
c.“大街小巷人如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大街上的热闹场景,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又散去。
④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雨纷纷”是环境描写,写出了一种凄风苦雨的天气,也代表人们的哀伤的心情。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识字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两篇)(一)《传统节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3.注重了学法指导。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三个节日的汇报分别采用了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二、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三、不足之处我也感觉有些欠缺: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应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而不是念。
我想这需要平日里扎扎实实地练习,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在“我会认生字”教学方面,我应该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让学生练读,并采取多样化形式,从而促进学生的读认能力。
在读组词这一环节,我应该先让学生齐读而不是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领读,这样有利于优等生带动后进生的学习。
以后,我会注意对生字加强练读的多样化学习。
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查字典、当小老师、同桌互读等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然后引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读懂课文,接着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逐步引导步步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 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翘舌音:传、舟、赏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传统节日》学情分析本课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以词串的形式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识字1》教学反思。
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
第三部分是练习。
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开始,就以简短的导入将学生带入课文情题,调动起学习的情绪。
同时借助汉语拼音让生自学生字。
先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建立文字符号与声音的联系。
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联想,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建立文字符号、声音、语义的联系。
在学生能正确认读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词义的理解去观察课文图画,从图中找出词语所指称的具体事物。
二年学生初步具备了认读汉字的能力。
只要我们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调动其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逐步形成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经验,自学生字,做到看清形,读准音。
图文对照,形成联系。
指导学生将词语跟插图比照,建立词语跟具体形象的联系,初步形成概念。
词串的生命在于“串”,即是一个有一定情境的整体。
教学中不能囿于单个词语的识读,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串整体的情味、意趣、形象,努力建立起立体多维的“内心视象”,并且外化为抑扬顿挫、疾徐有致的朗读,四组词语色勒出四个节日的特色既是情境识字,又是注音识字、集中识字,还是韵语识字,很容易激起儿童学习的兴趣。
我在教学时突出以下三个重点:一是落实识字,因为它是识字课文,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必须打好的语文基础;二是启发想象,“词串”识字的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与词语之间留有空白,在给读的人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与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凭借;三是朗读感悟,既然它是一篇韵文、一首小诗,我们就不能把它仅仅看成是识字课文,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个手段,让学生在读中认识事物,在读中感悟语境,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陶冶性情,在读中积累语汇。
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词语说(写)话的能力。
一般的学生说一句话,较好的学生说几句话,优秀的学生能用上更多的词语,说上一段很美的话。
这样可以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学习,人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现了新课标“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精神。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果没有挖掘,那么就可能把宝藏埋没于底。
本课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识用结合,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通过想想,说说,写写,让词串教学灵动起来,使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效。
开放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教育。
今天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可谓生活在一个“万花筒”之中。
而汉字,作为一种文化,可以说无处不在,学习汉字,无人不能。
那种把学生视为一个个瓶瓶罐罐的填鸭式的、注入式的识字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引导孩子主动识字,其主要的、根本的目的不在于识字本身,而是通过识字的过程,让学生主体得到更主动的发展。
识字是终身的。
早识字,早阅读;多识字,多阅读,其作用和意义不可低估。
从引导学生识字开始,逐步达到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使识字成为他们的需要,从而促进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传统节日》效果分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
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整个课堂学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比较投入,思维较为活跃,特别是课堂的后半部分。
2.教材的处理比较恰当,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通过科学家的三次试验,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
3.教师的语言比较丰富,特别体现在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评价上。
4.用Flash制作的课件简练精美,特别是放大镜下的物体这几张图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5.整个课堂体现了学生中心,关注人文,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个性化,联系生活,三维目标全面达成等新课程追求的理念。
最后安排小结,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仿生学。
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传统节日》教材分析识字2传统节日评测练习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chuán tǒnɡ yuán xiāo qǐ qiǎo()()()yuè bǐnɡ shǎnɡ jú rè nào()()()二、连一连。
放花灯赛窗花看月饼贴龙舟吃鞭炮《传统节日》教学反思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
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恰恰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三个节日的汇报分别采用了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4、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不足之处在于: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应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而不是念。
我想这需要平日里扎扎实实地练习,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传统节日》课标分析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呢?这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
在修订版课标《前言》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里,明确写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较原来的版本更加清晰,更加明确了。
作为一线教师,对于语文课程“学什么”和“怎么学”有了较清楚地认识。
“学什么”?就是学“语言文字运用”。
说到这,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回忆一下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老师教学生怎样学“语言文字运用”.本堂课除一如既往地重视“美美地读”,重视情感的挖掘之外,始终贯彻了一条主线:那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围绕这条主线,不断创设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创设了“说话训练”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语用的平台,增加了语言容量(我们是语文课,不是童话欣赏),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质量,运用前有要求,运用后有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