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
简述劳动关系
简述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是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关系的成立和运行都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中国,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机制,如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和工资福利等。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其中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而劳动者则是指符合法定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形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而劳动者则要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成果和劳动服务。
劳动关系的客体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劳动意愿权、劳动选择权、劳动报酬权、劳动安全保障权和劳动参与权等;而劳动者的劳动义务则包括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完成工作任务、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等。
劳动关系的运行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双方都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共同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概念劳动关系,是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2.劳动关系主体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的雇主。
从狭义上讲,劳动力的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雇员以及工会为主要形式的雇员团体,另一方是雇主以及雇主协会。
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还包括政府。
3.冲突与合作的根源以及影响因素合作的根源: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合作的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
被迫:指雇员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即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
获得满足:(1)主要建立在雇员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
(2)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这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
(3)管理方也努力使雇员得到满足。
冲突的根源: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
前者是指由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是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造成的冲突。
冲突的根本根源:(1)异化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
冲突的背景根源:(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状况,(3)工作场所的不平等,(4)工作本身的属性。
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1)文化因素,(2)非文化因素:a.客观的工作环境,b管理政策和实践,c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决策。
(3)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a人力资源策略的局限性,b理解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4.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1)技术环境,(2)政策环境,(3)经济环境,(4)法律和制度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
、5.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级代表国家:1.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 2.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忠诚度问题 3.雇员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 4.雇员始终认为自己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5.对工会的态度模糊,尊重已建立的工会,尽量避免建立新公会 6.基础是雇佣关系一元主义的信念和价值观。
劳动关系是什么意思
一、劳动关系是什么意思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即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关系是什么意思二、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实践中有的单位没有签合同,而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只要存在实际用工,就认定劳动关系存在,所以认定劳动关系存在只是个认定标准和举证的问题。
理论:认定劳动关系的基本标准应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被指挥、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辅助标准为:1、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2、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条件;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三、劳动关系的特征是什么1、劳动关系主体之间既有法律上的平等性,又具有客观上的隶性。
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
同时,劳动者在实现劳动过程中理所当然地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双方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关系。
2、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
劳动者只有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才能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关系,没有劳动过程便不可能形成劳动关系。
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的劳动关系具有排他性。
劳动关系只能产生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者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不能称之为劳动关系。
同时,作为自然人的劳动者,一般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当然现在法律并没有禁止双重法律存在。
4、劳动关系的存在以劳动为目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是为了实现劳动过程,为社会生产或社会产品提供服务。
5、劳动关系具有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相结合的双重性。
《劳动关系 》课件
社会保险争议
关于养老保险、医疗保 险、失业保险等产生的
争议。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协商解决
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仲裁处理
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作出仲 裁裁决。
调解处理
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 议。
诉讼解决
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工资支付时间
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定时间 ,准时支付工资,不得拖 欠或延迟。
最低工资标准
确保员工工资不低于当地 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员工 基本生活需求。
工时保障
工作时间规定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工时制 度,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
加班及休息权益
保障员工的休息权益,合理安排加 班,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
节假日休息
劳动监察制度
政府设立劳动监察部门,对用 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劳动者 的合法权益。
社会保险法
劳动者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保障自
身的基本生活需要。
02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种类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01
双方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一般为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结束合同
。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的扩张可能 对东道国劳动关系产生影响,包
括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等。
国际劳工标准和人权保护意识的 提高,促使企业关注劳动者权益
,推动全球劳动关系的改善。
THANKS
感谢观看
共享经济平台如网约车、外卖等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但劳动关系不明确。
共享经济下的劳动者可能面临权益保障不足的问题,如缺乏劳动保障、社保等。
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点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它涉及到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雇主对劳动者的管理和保护。
二、劳动关系的性质1.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它涉及到社会公正、平等、和谐等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2.劳动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
它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受到法律规范的调整。
3.劳动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
它建立在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基础上,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权利和义务。
三、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和雇主。
劳动者是提供劳动力的一方,而雇主则是接收劳动力的一方。
双方在劳动关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四、劳动关系的客体劳动关系的客体是指劳动关系中所涉及到的对象,包括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方面。
这些方面是劳动关系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五、劳动关系的形成劳动关系的形成通常是通过雇佣合同实现的。
雇主向劳动者提供工作机会和劳动报酬,而劳动者则向雇主提供劳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受到合同的约束。
六、劳动关系的调整劳动关系的调整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使劳动关系双方在权利和义务方面达到平衡和协调。
这通常涉及到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调解程序,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七、劳动关系的意义1.保障劳动者权益:劳动关系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劳动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劳动者可以获得合理的薪酬、安全的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保障。
2.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它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
3.维护社会稳定:劳动关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劳动关系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减少劳资纠纷,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推动人权进步:劳动关系涉及到人权保障的问题。
通过建立公正和平等的劳动关系,可以推动人权的进步和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劳动关系包含哪些劳动关系有哪些种类
劳动关系包含哪些劳动关系有哪些种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过程和关系。
由于劳动的
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劳动关系也分为多种不同形式,主要有以下九种:一、劳务关系
劳务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企业之间的劳务派遣关系,其特点是:劳务派遣企业雇佣劳动者,派遣到用人单位从事劳动活动。
此种劳动
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企业之间的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并无
劳动关系,不受用人单位管理。
二、劳动派遣关系
劳动派遣关系是指劳务派遣企业的劳动者从事特定期限的劳动,由劳
务派遣企业向用人单位派遣,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关系。
此种劳
动关系是由劳务派遣企业向用人单位派遣劳动者,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并无劳动关系,不受用人单位管理。
三、聘用关系
聘用关系是指劳动者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在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任务,受其直接监督管理,由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关系。
此种劳动关系
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间签订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直接监督
管理,由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
四、劳务分包关系
劳务分包关系是指一方为劳务分包企业,一方为分包单位(用工单位),双方在劳务分包合同项下。
简述劳动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简述劳动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劳动关系,是工农生产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
其主要特点包括:
1. 个别性与集体性:劳动关系的主体是个别劳动者,也可以是劳动者的集体。
2. 平等性与隶属性:劳动关系双方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仍然是弱势群体,劳动力的买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隶属性。
3. 对等性与非对等性:劳动关系双方在劳动过程中须形成对等关系,即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报酬。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劳动者的劳动往往受到很多非对等因素的影响。
4. 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劳动关系具有经济性、法律性和社会性。
劳动关系的经济性是指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质量成为价值的一部分;劳动关系的法律性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的社会性是指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之,劳动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其具有个别性、平等性、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劳动关系(简答)
1.您对劳动关系得含义与本质得理解。
劳动关系就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得过程中形成得社会经济关系得总称。
劳动关系就是在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得关系,就是组织管理得一个特定领域,它以研究与雇佣行为管理有关得问题为特殊对象。
劳动关系得本质就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得、由双方利益引起得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与权力关系得总与,它会受到一定社会得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与社会文化背景得影响。
2.如何理解冲突与合作,以及产生冲突与合作得各种根源?任何文化得与客观得因素都只能影响冲突与合作得程度与表现形式,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关系得本质属性——冲突与合作得存在。
冲突与合作得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与“背景根源”。
(一)根本根源。
1异化得合法化。
2客观得利益差异。
3雇佣关系得性质。
(二)背景根源。
1广泛得社会不平等。
2劳动力市场状况。
3工作场所得不公平。
4工作本身得属性。
3.试述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得特征。
个别劳动关系得两个特征:1、人格上得从属性。
主要体现在一就是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得工作规则。
二就是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得指示与命令。
三就是接受监督、检查得义务。
2、经济上得从属性。
集体劳动关系得特点:1、独立自主性2、明确得团体利益意识。
4、解决冲突产生得各种根源对冲突带来得影响。
(一)文化因素得解释。
从表面上瞧,劳动力市场状况得变化与工人得行为可以由“文化”因素来解释,它包括工人找到工作时得价值观得信仰,以及在工作期间对工作得态度与道德观得变化。
(二)非文化因素得解释。
1“客观”得工作环境。
在文化因素相同得环境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别。
工作性质与条件会对冲突得程度产生很大影响。
2管理政策与实践。
如果管理政策与实践就是进步得,劳动者工作得满意度就会高些,工人得信任与认同感也会上升。
3宏观经济环境与政府政策。
宏观经济环境与政府政策,如失业率与失业保险制度,也会对冲突得产生有很重要影响。
第十章 劳动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框架
第十章劳动关系【本章教材结构】【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框架【本节考点】【考点】劳动关系的概念【考点】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考点】劳动关系的运行★【本节内容精讲】【考点】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的概念(一)劳动关系的定义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或者说是指整个社会关系系统中与劳动过程直接相关的社会关系系统。
(1)劳动关系的目的: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完成劳动过程(2)劳动关系的主体: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基本主体。
员工和雇主以及他们的组织,构成了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广义的劳动关【例题:单选题】关于劳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而非社会关系B.劳动关系就是指劳动者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C.劳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D.劳动关系仅影响劳资双方,不影响社会公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从劳动关系的性质看,它是一种社会经济关系。
它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基本主体。
员工和雇主以及他们的组织,构成了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还包括政府。
【例题:单选题】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点是()。
A.雇佣关系B.冲突与合作C.劳动标准D.管理规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的特征。
其中,雇佣关系是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点。
【本知识点结束】【考点】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一)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为便于学员记忆,编排顺序做了调整)1.劳动者和雇主的权利与义务【例题:单选题】在劳动关系理论中,雇主的义务包括()。
A.给劳动者加薪B.尽量不裁员C.保证劳动者休息休假权D.给劳动者发放生活补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雇主的义务。
雇主的义务主要包括:平等雇佣劳动者的义务、提供劳动报酬的义务、保证工人休息休假权的义务、提供社会保险的义务、保证工人安全和健康的义务、提供职业培训的义务。
简述劳动关系的含义及特点
简述劳动关系的含义及特点
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建立的一种特定关系,涉及雇佣劳动力、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员工权益以及双方权责等方面。
劳动关系是现代工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特点如下:
1. 雇佣关系:劳动关系的核心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雇主提供工作岗位并支付工资,雇员则提供劳动力和技能。
这种关系基于雇佣契约,作为一种合法关系,受法律法规保护。
2. 劳动分工:劳动关系基于对不同劳动者的分工和专业化,个体劳动者根据自身能力和技能选择特定的职业或行业,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
3. 相互依存:劳动关系是雇主与雇员相互依存的关系,雇主需要劳动者的劳动力来维持生产和运营,而劳动者依赖雇主提供工作机会以获取经济收入。
4. 工资待遇:劳动关系中,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工资报酬,作为对其辛勤工作的回报。
工资待遇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福利待遇和其他补偿。
5. 工作条件:劳动关系也与工作条件相关,雇主应提供相对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确保劳动者的权益。
工作条件包括工作时间、休假制度、劳动保护等。
6. 劳动标准:劳动关系建立在一定的劳动标准基础之上,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工作时间、休息时间、退休年龄等。
雇主需遵守这些标准,并为员工提供丰富的福利待遇。
7. 维权机制:劳动关系中,雇员拥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力,并可以通过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机构来解决劳动争议。
这种维权机制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和社会公平。
综上所述,劳动关系是由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构成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
它具有相互依存、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劳动标准等特点,是现代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关系复习重点归纳
引申复习问题:1、劳动关系的特征2、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1 )、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 2 )、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 3 )、劳动报酬的性质、支付方式不同(4)、使用法律不同,劳动关系由劳动部门调整,劳务关系由民法调整3、劳动关系的内容4、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基本权利或权利核心内容)5、和谐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中表明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 P-31、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的参加者 P-6侠义:一方为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
另一方为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
广义:劳动者及其联合体、“雇主”及其联合体、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为代表的第三方等。
2、管理方:指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起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P-6特点:具有职权、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且权责对等。
P-7有关概念:企业主:指企业的拥有着或资产所有者,强调企业的所有权企业家:企业家更侧重于企业的经营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管理方:从“企业主经营管理制”到“经理经营管理制”的演变管理模式:职权结构维度划分:独裁型、集权型、自主型管理理念维度划分: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3、雇主协会:由雇主组成的团体组织,代表并维护雇主利益,通过谈判和协商与工会协调劳动关系。
类型:行业协会、地区协会、雇主组织作用:参与谈判、解决纠纷、对会员提供帮助和建议、代表和维护会员的利益我国的雇主协会特征:中国企联是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代表、中国企联是社团法人。
4、雇员:也称劳动者,包括具有劳动能力的我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现代知识工作者的就业表现特征:自我雇佣的趋势、工作成为个人的发展平台、工作成为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知识工作者仍然处于卖方市场引申复习问题: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工会的权利1、工会的定义: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特点: ( 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 2 )、工会是一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经济性组织( 3 )、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 4 )、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 5 )、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结构分类:职业工会、行业工会、总工会工会承认的方式:自愿承认、法定承认工会化的原因: ( 1 )、初始倾向,直接决定雇员是否建立和加入工会( 2 )、工会组织过程,侧重于选举前的准备工作( 3 )、宏观条件雇员加入工会的原因:借助工会对抗雇主、参加工会活动、扮演心理角色、社交压力雇员不加入工会的原因:反对工会的态度、社交压力、工作满意、加入工会的成本、工会间的敌对或工会的冷漠工会的职能:整合职能、经济职能、民主功能、服务功能工会的行为方式: (韦布五分法)互保互助、集体谈判、劳动立法、直接行动、政治行为引申复习:劳动关系本质:冲突、合作 (即是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1、冲突的根源:异法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劳动合同的性质、心理契约的不履行、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因素2、冲突的表现形式:显性冲突(罢工、地址、辞职、关闭工厂、辞退等) 、隐形冲突(怠工、旷工、偷懒、排挤员工等)3、产业行动概念:集体行动,指劳资关系双方在劳动关系中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依法采用罢工或关闭工厂等阻碍企业正常运营手段等进行对抗的行为产业行动的形式:( 1 )、雇员:罢工(最明显的方式)、怠工(基本手段)、联合抵制、纠察、“恶名单”“好名单”( 2 )、雇主:关闭工厂、雇佣替代劳动者、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复工运动、和名单、排工罢工分类:( 1 )、按照目的:经济罢工、反对不当行为的罢工、同情罢工、( 2 )、有无工会:正式罢工、野猫式罢工( 3 )、其他形式:象征性罢工、集体辞职、巡回罢工、间断罢工、总罢工罢工的法律约束(即罢工的原则) :( 1 )对公共事业的罢工限制。
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一、名词解释1、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2、劳动关系运作:是指管理者与劳动者双方主体及其代表在处理与劳动相关的经济利益时所持的或是矛盾、斗争,或是尊重、协商有态度、立场等及其外在表现形式。
3、三方性原则:政府与雇主组织和劳工组织(工会)三方就是劳动关系领域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与对话,消除误解,弱化有争议的问题,增加达成协议的机会,取得共识,共同协调劳动关系。
4、雇主协会: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5、共决制:所谓共决制就是企业全体职工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参加企业职工委员会,参与企业管理,与雇主分享经济权利。
6、劳动合同:它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的协议。
7、劳动争议仲裁: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争议提交给第三人处理,由其做出判断和裁决。
二、简答1、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性质可以归结为几点?答:1、劳动关系具有平等的性质;2、劳动关系也具有不平等的性质;3、劳动关系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质;4、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2、股份制劳动关系的特点?答:股份制企业的内部权利结构是以产权明晰为基点而展开的。
规范的股份制企业的内部权利结构是一种产权、经营权和劳权互相区分而相联系的格局。
特点:1、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主体身份比较清晰;2、劳动关系的运行及关系处理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B卷简答题:私有经济劳动关系的特点?答:1、在劳动关系的性质上,我国私营经济的劳动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劳资关系。
所谓劳资关系,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而形成的一种雇用劳动关系。
2、在劳动关系的构成及力量对比上,呈明显的不平衡状况。
3、关于私有制经济劳动关系的运行机制。
运行很不规范。
3、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几个特点?答:1、劳动合同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2、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合同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3、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明确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4、人事关系的分解?答:1、企业单位的人事关系应依附于劳动合同关系;2、国家机关的人事关系应依附于行政管理关系;3、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的趋向,在就业和用人上是企业化的管理,在工资待遇上是机关化的做法;5、沟通的内容?答:1、就业组织的介绍性质的信息;2、日常工作情况信息;3、就业组织政策或组织人员的调整的信息;4、就业组织的运作的详细信息。
什么是劳动关系属于劳动关系的有哪些情况
什么是劳动关系属于劳动关系的有哪些情况劳动关系是指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法律关系,以劳动合同为依据,双方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劳动关系的存在有以下几种情况:1.劳动合同形式:劳动关系最常见的形式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的。
劳动合同是一种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条件的法律文件,其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内容、工资和福利待遇、工作时间和地点、劳动保护和劳动纪律等。
只要满足劳动合同签订的条件,就可以确定劳动关系的存在。
2.实际劳动关系:即使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仍然可能存在劳动关系。
实际劳动关系是指个人在用人单位工作,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指挥,并获得报酬的情况。
例如,一些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临时工或者黑工,仍然属于劳动关系。
3.口头或者默示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不一定需要书面形式,也可以通过口头或者默示的方式达成。
当双方通过口头或者默示的方式明确了工作条件和报酬待遇,一方按照约定工作,另一方支付报酬,劳动关系也可以被确定。
4.民事合同转化:有些情况下,原本属于民事合同的关系,也可能转化为劳动关系。
例如,当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项目具备雇佣关系的要素,双方的权利义务更接近于劳动关系,这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劳动关系。
5.自由职业者与劳动关系:一般情况下,自由职业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属于劳动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然而,当自由职业者满足以下条件时,与用人单位之间可以被视为劳动关系:(1)长期与同一用人单位合作;(2)工作主要依赖于该用人单位;(3)用人单位对自由职业者有相对较高的指导和控制权。
在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双方均享有一系列的权利和义务。
个人享有的权利包括合理报酬、工作保护、劳动休息等;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包括指导和管理员工的权力、要求员工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等。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当依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行使和履行,以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稳定。
总之,劳动关系是以劳动合同为依据的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可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实际劳动关系、口头或者默示的劳动合同、民事合同转化以及特定情况下的自由职业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等多种形式建立。
劳动关系
名词解释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
管理方:是指在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下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劳资合作:是指所有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而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是工会与管理方寻求实现共同利益的一种方式。
工资:是雇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工资报酬。
奖金:是指为奖励劳动者的超额绩效而支付的劳动报酬,其目的是奖励目标完成者和激励追求者。
津贴:是对劳动者额外劳动付出的一种补偿,一般是指补偿劳动者在特殊条件下的劳动消耗及生活费额外支出的工资。
拖欠劳动者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未支付劳动者工资。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休息休假:是指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以外自行支配的时间。
加班加点:即延长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工作时数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明确劳动权利义务,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行为的协议。
惩处:是指管理方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的员工采取的惩罚措施。
申诉:是指员工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权利受到侵犯,要求得到解决的行为。
集体谈判:集体谈判时适用于一名雇主、一些雇主或一个或是几个雇主组织为一方,一个或数个工人组织为另一方,双方就以下目的所进行的所有谈判: (1)确定工作条件和就业条件; (2)调整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关系;(3)调整雇主组织与工人组织之间的关系。
集体合同:是指工会或者劳动者代表与雇主团体之间签订的,以改进劳动组织、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确定劳动标准及协调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书面协议。
劳动关系
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述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劳动关系的主体、外部环境及表现形式第三节劳动关系的类型及比较第四节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念及特征一、劳动关系的概念(一)程延园关于劳动关系的概念: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背景的影响。
(二)常凯关于劳动关系的概念通常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具体说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三、劳动关系的特征(一)个别性与集体性(二)平等性与隶属性(三)对等性与非对等性(四)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四、劳动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研究对象一般而言,劳动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关系,具体来说,劳动关系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存在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劳动关系的研究,有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是研究劳动关系的存在,动态是研究劳动关系的运行的一般规律。
劳动关系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劳动关系内部矛盾与外部环境如何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网络,以及这一系统网络通过何种规则和程序,才能实现良性运行。
(二)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研究对象的展开,劳动关系学以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的环境、主体、运行协调、矛盾处理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
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和工会,雇主和雇主组织,政府。
劳动关系的运行方式:劳动力市场运行、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民主参与和三方机制等。
劳动关系的调整:法律调整,社会调整、行政调整等。
劳动关系的矛盾处理:主要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机制问题,处理方式和处理程序等。
一、劳动关系的主体(一)劳方(劳动者和工会组织)(二)资方(雇主和雇主组织)(三)政府(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也包括政府)(一)劳方(劳动者和工会组织)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由雇主雇用并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
劳动关系的定义和作用
劳动关系的定义和作用劳动关系是指在劳动过程中,雇主和劳动者之间建立起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它涉及到权力、责任、利益的分配,是现代社会中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相互依存、交换劳动和获得报酬的基础。
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互相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总和。
它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和公平交往的基础。
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合同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基于劳动合同约定的权益关系。
劳动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明确规定了劳动者提供劳动力和雇主支付报酬的条件、方式和期限。
劳动合同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劳动者按照约定获取相应的报酬和福利,并为雇主提供了法律保护的途径。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存在的法定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国家法律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方式,包括雇佣关系、劳动保护和劳动纠纷解决等方面。
通过法律的约束和保护,劳动法律关系能够规范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权益、义务和责任,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劳动关系的作用劳动关系在社会和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涉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福利保障。
首先,劳动关系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力,参与生产和经营活动,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
雇主通过雇佣劳动者,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协调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其次,劳动关系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
劳动合同和劳动法律关系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权益保护的机制。
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工时、假期等方面的权益得到了明确的规定和保护。
劳动关系的健康和平等有助于确保劳动者享受到合理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提高就业质量和生活水平。
再次,劳动关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良好的劳动关系能够促进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双方通过协商和交流解决问题,避免和减少劳资纠纷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
对劳动关系的通俗理解
对劳动关系的通俗理解
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都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到各种工作中,而雇主则是提供工作机会和支付工资的一方。
劳动关系涵盖了双方在工作内容、工时、工资、福利、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责关系。
通俗地说,劳动关系就像一种雇佣关系,雇主雇用劳动者为自己的企业或组织提供劳动力,劳动者则按照雇主的安排和要求,为其工作并获得相应的报酬。
在这种关系中,雇主有权对劳动者进行指导、管理和评估,而劳动者则有义务按照雇主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劳动关系的核心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互动,双方通过劳动合同或雇佣协议明确各自的权益和义务,以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满足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劳动关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劳动者权益受损、工作条件恶劣、薪酬不公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公平。
总之,劳动关系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双方通过劳动合同明确各自的权益和义务。
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对于所有参与劳动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劳动关系的教案
劳动关系的教案一、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关系。
它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活动,与用人单位相互协作、互相权利义务联系的一种社会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点1. 劳动关系是一种劳动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2. 劳动关系涵盖了雇佣关系、聘用关系、用工合同关系等不同形式的劳动关系。
3. 劳动关系具有双向性和相互性,既包括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也包括了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4. 劳动关系是在法律规范下产生和发展的,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1. 平等协商原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应当平等协商,互相尊重,共同协商解决劳动纠纷。
2. 诚实信用原则:双方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约定,不得恶意违约,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3. 安全保护原则: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4. 劳动报酬原则: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四、劳动关系的管理1. 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利、义务,加强对劳动关系的管理。
2. 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法律法规、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建立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劳动纠纷,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五、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劳动关系将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重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推动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劳动关系的名词解释
劳动关系的名词解释
1.劳动关系:指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包括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劳动纠纷解决等方面。
2. 雇主:指拥有企业、公司、机构等组织的法人或自然人,为提供劳动报酬而雇佣工人。
3. 员工:指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为雇主提供劳动力、技能或知识的个人。
4. 劳动合同:指雇主与员工之间签订的书面合同,规定工作内容、工资、福利、劳动时间等关系。
5. 工资:指雇主支付给员工的报酬,包括底薪、津贴、奖金等。
6. 福利:指雇主为员工提供的额外福利,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年假、节假日福利等。
7. 劳动法:指国家制定的关于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8. 劳动仲裁:指在劳动关系中,双方因利益纠纷无法协商解决时,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解决。
9. 劳动争议:指在劳动关系中,双方因合同、工资、福利等方面的纠纷无法协商解决,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10. 工会:指员工为维护自身权益而自行组织的组织,代表员工与雇主协商劳动关系。
- 1 -。
简述劳动关系的概念
简述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雇佣关系,涉及到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劳动活动,也包括各种相关的劳动事务等。
劳动关系是以有偿劳动为基础的用工关系,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劳动合同等制定的劳动法律法规所规范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以建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确认的以雇佣为基础的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认和享有相互关系的劳动关系形式。
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包括个体劳动者)之间确认的以雇佣关系为主的劳动法律规定之下。
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符合劳动法律规定,应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进行劳动,受用人单位的支配,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给予对应的经济待遇,由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权益等进行保障而建立起来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以法律为基础,运用劳动合同和劳动法等法律框架和制度,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建立起认可的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劳动关系。
它以合法合约为基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使规范劳动得以实现。
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一种社会合同,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倡导合法合同,并且依据劳动法律进行规范。
宪法规定,任何自愿劳动都有权利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
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按时完成劳动任务,享受加班报酬、绩效报酬和一定的社会保障,劳动权利得到保障,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中强调: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劳动者缴纳劳动保险、社会保险、工伤保险费,实行支付工资,按时发给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报酬,不得违反劳动合同及劳动法规定,不得拖欠工资、违反劳动合同规定的其它报酬支付等。
《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劳动者应当认真完成用人单位交付的劳动任务,关于劳动关系的内容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经商定后形成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以有偿劳动为基础的、以劳动合同发生的用工关系,是由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劳动合同的约定而建立起来的,它体现了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用人单位、劳动者及社会)之间的支配关系和权力话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作业
一:试述现代西方劳动关系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
1、新保守派:减少政府的税收,强调发挥市场规律对工人收入的调节作用
2、管理主义学派:政府间接干预经济,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用管理手段实现高度认同。
3、正统多元论学派:政府承担更多的对经济结构和培训的责任,主张较庞杂,如工人委员会制度等。
4、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强势劳动法,工人代表制度和劳工运动
5、激进派:工会参与社会活动,雇员所有制和企业的雇员控制制度。
二:结合实践,谈谈劳动关系的几种调整模式。
1、斗争模式:以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为指导,认为劳资关系是简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具有阶级斗争性质的关系,其表现形式是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其本质hi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因此在劳资关系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要将工厂、土地及一切生产资料收归公有,同时呀消灭资产阶级,以斗争模式解决劳动问题。
2、多元放任模式:秉承新保守派劳动关系理论,认为市场是决定就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工会或工会运动对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发展具有负面影响,主张减少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
3、协约自治模式:具体分为两种形式:劳资抗衡模式和劳资制衡模式。
劳资抗衡模式认为雇主与受雇人联盟之间订立的集体协议,对其成员均具有规范效力,主张以协约自治原则处理劳资事务。
劳资制衡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对劳工的保护从消极转向积极,由劳资双方共同参与决定企业经营活动,尤以德国、奥地利等国为代表。
4、综合模式:表现为产业关系系统模式、对产业关系系统的改进:冈得森模型和综合模式的具体形式。
产业关系系统模式归纳了所有劳动关系领域的现象和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主体、环境、意识形态以及规则。
对产业关系系统的改进:冈得森模型:该产业关系系统是由投入、主体、转换过程和产出四个相互连续相关的部分组成,并且投入与主体两个部分的性质同时也受到转换过程和传出两个部分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综合模式的具体形式分为国家统合、社会统合和经营者统合三类。
社会统合模式的特征是劳资双方的关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具有强大的力量,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存在于社会阶层,劳工对其他劳动阶层的忠诚高于对本产业的忠诚。
经营者统合模式:劳资关系主要发生在企业层级,工会
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不具有强大的力量,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只存在于产业阶层,劳动者对本产业的忠诚高于其他劳动阶层的忠诚。
国家统合模式:国家对劳资双方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手段,对劳动契约采取干预态度,对集体劳动关系予以压缩,以劳动基准法为核心,国家公权力对劳资双方的劳动契约直接介入、干预和管制,在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监督检查方面,采取官僚本位主义,缺乏工会与劳动者的参与,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而较少从劳动者的立场惊喜规划,体现劳动者利益。
三:比较自由改革主义学派与激进派的观点之间的区别与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承认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差异
区别:对雇员和管理方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认识各不相同;在市场经济中,对这些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双方的力量分布和冲突的作用持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对冲突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雇员内在力量相对于管理方是否存在明显劣势这两个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在工会的作用,以及当前体系所需的改进等方面各执一词。
四:举例说明韦伯的官僚制度对雇佣双方关系的影响。
资本主义企业存在的前提是拥有自由劳动力市场,在自由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同生产工具所有者分离,劳动者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服从于雇主的权威。
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管理方仍可以按照其意愿对劳动者实行经济压迫,因而处于主导地位。
官僚化的特征是官僚组织、理性计算的精神、多种阶级和社会地位群体的广泛存在,以及劳动者与管理方的冲突的有限性。
一方面社会具有高水平的效率、相当的经济和社会能力,最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工业资本主义的物质利益伴随着大量的社会文化的腐化和堕落。
五:试述一元主义、多元主义看待劳动关系的观点。
一元主义的观念是将组织看成是由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起来的团队,而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组织的成功的思想,特征是:组织的全部雇员都属于一个由共同的目标团结起来的团队,全体雇员都追求这一共同目标;只存在单一的权威来源,那是管理方;所有雇员都追求同一目标,冲突是不合理的,并且啃是由于沟通不佳或没有共享这一目标的麻烦制造者引起的;第三方的出现对雇佣关系是一种侵扰,工会没有存在的必要。
就是保证让管理方成为组织中权力的唯一来源的一种手段,创造所谓的管理特权,有助于对外宣扬:管理方额决策是最佳的,任何对管理方的挑战都来源于受误导的人或蓄意破坏的人。
多元主义的观念认为,组织像一个由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小型民主的国家,政府的职责就是尽力去位置一种动态平衡。
从本质上讲,雇佣组织是一个微型社会,组织中有不同的利益群体。
这与一元主义将冲突的存在看做非理性的和把侵扰性的工会看成是不必要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
六:成熟劳动关系时期的劳动关系具有哪些特点?
成熟劳动关系时期的劳动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经过前几个时期劳动关系的发展,政府不但认识到了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而且调整手段也相当完备,立法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保障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为劳资双方有效沟通提供的各种服务也比较完备。
2、在政府立法、服务体系的干预下,管理方与员工双方都更加愿意通过相对缓和的形式来解决冲突,使双方都得到好处,因此从总体上看,冲突的激烈程度在不断下降,合作成为劳动关系的主流。
3、经过长期的发展,“三方格局”形成,员工参与管理的产业民主制度、几天谈判制度等已相当完善。
解决劳资矛盾、劳资争端的途径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
七:回顾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你能得出哪些规律?
1)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与该时期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的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各种劳动关系的变化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受这些背景因素变化影响的。
同时这些背景因素通过间接影响同一时期的管理思想,来影响劳动关系放发展和变化。
2)劳动关系的发展从总体上讲,是从对立向对话、从冲突向合作、从无序向制度化、法制花方向逐渐推进的。
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管理方和雇员双方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通过协商合作获得利益,产业民主化得以不断推进。
工商098班
赵姣姣
200901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