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文献校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文献校勘

第一节什么是校勘

校:指比校书面材料的文字异同。

勘:亦作“刊”,有削除错误,改正文本之意。

所谓校勘指用同一种文献的两种以上不同版本或相关文献校对考订文字,包括文字的异同、正讹、真伪等。

校勘学

校勘学是研究和总结校勘规律的一门学科。

校勘对于读书治学的重要性

读书治学必须依据符合或接近原貌的书面材料,方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否则只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校勘举例

敦煌卷子《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月头。

校勘的作用

1、可以正史实;

2、可以通文字;

3、可以惠后学。

第二节古籍错讹的类型

1、讹:原有文字写错了。

2、脱:脱文,也叫夺文,即漏掉文字。

3、衍:衍文,多余的字。即后人传写传刻过程中不小心混入,或者无知者擅自补入。

4、倒:原有的文字颠倒了位置。

5、错简:一段文字乱了次序。

6、缺文:缺字又作阙。指古籍因腐蚀、虫蛀等原因而致文字严重残缺。

7、坏字:指古籍因腐蚀、虫蛀等原因而致文字部分残缺。

8、缺页:印刷或装订时的问题,漏了一页或若干页。

子夏之晉過衞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巳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吕氏春秋》

《晏子春秋》外篇云:“子胥忠其君,故天下皆愿得以为子。”

王念孙校勘云:“此文原有四句,今脱去两句,则文不成义。战国策秦策云: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

孝己爱其亲,皆欲以为子。文义正与此同。”

《淮南子·氾论》:誦先王之詩書不若聞得其言聞得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

王念孙校勘云:诗为衍字,两得字为衍

《文子·上义》:“誦先王之書,不若聞其言,聞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

塪井之鼃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吾跳梁乎井榦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掖持頥蹶泥則没足滅跗還虷蠏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塪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却吿之海曰夫千里之逺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於是塪井之鼃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

错乱

辛弃疾《汉宫春·會稽蓬萊閣懷古》

秦望山頭看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知雲者為雨雨者雲乎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囘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嵗云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去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错乱

辛弃疾《汉宫春·會稽秋風亭觀雨》

亭上秋風記去年嫋嫋曾到吾廬山河舉目雖異風景非殊功成者去覺團扇便與人疎吹不斷斜陽依舊茫茫禹跡都無

千古茂陵猶在甚風流章句解擬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書報莫因循忘却蓴鱸誰念我新涼燈火一編太史公書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双重错误·既讹且脱·既讹且倒·既讹且衍·既衍且脱·既倒且脱·既衍且倒

三重错误:既讹且脱又衍·既倒且脱又衍·既讹且倒又衍·既讹且脱又倒

三重错误:既讹且脱又衍·既倒且脱又衍·既讹且倒又衍·既讹且脱又倒

《荀子·君道》:欲修政美國則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以天下之王公莫好之也然而于是(子)獨好之以天下之民莫欲之也然而于是獨為之好之者貧為之者窮然而于是獨猶將為之也不為少頃輟焉曉然獨明於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

《韩诗外传》卷五: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今之世,而志乎古之世,以天下之王公莫之好也,而是子独好之;以民莫之为也,而是子独为之也。抑为之者穷,而是子犹为之,而无是须臾怠焉差焉。

独明夫先王所以遇之者,所以失之者,

第三节校勘的程序

主观条件

广搜异本,对其异同优劣作出判断。

确定底本、主要校本,参考校本。

校勘。

成果处理:定本附校勘记、底本附校勘记、单行的校勘记。

1、主观条件

校书者必须具备读懂古书的能力,否则强不知以为知,妄改古书,只能错上加错。

2、广搜异本

利用目录书查找异本的分布情况。

利用索引书查找他书的引文和相关资料。

类书可直接按大类查找。

3、选择底本

校勘时要选用一个本子为主,即校勘的底本。

比较可靠的校勘底本:稿本、钞本、拓本、印本、注本、选本、校本。

其他可资的校勘材料:古类书引文、古书注、其他古书引文。

第四节校勘的方法

校勘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即:对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

对校法就是用本书异本、本书上下文、他书引文来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对校法又可分为对校、本校、他校三种。

对校

对校:或称为底本的校勘,先择定一个合用的底本,再用其它异本逐页、逐行、逐字、逐句地同他对校,先记录其异同,再判断其是非。

本校

本校:广收异本,进行对校,择善而从,或是根据本书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异文,改正错误,乃是校勘多应首选的基本方法。

举例

据相同词句、句式校勘。

据对文校勘。

如《荀子·成相》:“上能尊主爱下民。” 《淮南子·要略》:“原道之心,合三王之风。” 据文意校勘。

他校

他校:用选本、类书、注释及他书所引用本书文字材料校正本书。

理校

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补充的方法。一般学识很高的人采用理校之法。

第五节校勘记

校勘前言,必须说明本书有哪些传本,这些传本的源流如何,以何者为底本,何者为校本,何者为参校本。

底本:指进行标点、校勘、影印及注释、今译、编制索引时所选定的作为工作依据之本。

工作本:标点校勘古籍时,当所选底本属于善本特藏无法直接用作点校依据,而又不便影制复印,则先用一个接近于底本而又易得之本,过录底本篇目次第及文字,以取得底本的普通本,这个本子即成为工作本。

处理方法

1、主张所有异同都罗列成校勘记,而原文不予改动,是非判断写在校记中。

2、选定底本后,对于底本的错误予以改正,但在校勘记中说明原作某字,现据什么本子或什么理由予以改

正。其余不能肯定是非的异文,也一律写入校勘记中,供人参考。但底本不误,校本误的,就不在入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