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听课评课记录
(整理)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课堂观课报告.
A较好B一般C差
板书设计合理。
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A较好B一般
以微课程为引导,运用观察引导,拓宽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
习惯
学科问题意识能力培养
A较好B一般C差
学生有意识去发现、理解,而且准确到位,让本课的重难点突出,学到知识。
坐姿及握笔姿势
A较好B一般C差
教师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坐姿及绘画过程中的正确方法,纠正及时有效。
3.划分评价单元三年级一班
(2)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等安全预评价的依据。2)按发布权限分。环境标准按发布权限可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行业环境标准。执教人
3.意愿调查评估法
2.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3.完整性原则;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与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导则的应用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能面向全体学生,适合于中学段学生的学情。
知识点落实情况
A较好B一般C差
落实到位,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理解创作出表现前后关系的作品。
理解教材深度
A较好B一般C差
教师抓住了中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比较、欣赏等方法运用,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课堂任务。
时间分配
A合理B不合理
这节课设计思路合理,用时15分钟左右,时间安排比较恰当,比较好的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一般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观察维度
评价
观察描述
微课程的使用
微课程的设计
定位:A准确B不准确
微视频运用到课堂起始环节,让学生通过看看想想说说,开拓思维,有利于理解。
学生掌握的情况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教案(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前前后后》教学设计课题《前前后后》作者田凤凤枣庄市立新小学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美术课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遵循师生交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参与性、有效性、兴趣性。
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用绘画或拼贴等形式,表现前后的关系。
实际上本片课文是学生学习美术中的透视知识的窗口,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同时为今后学习透视知识埋下伏笔。
但刻板的讲解又会显得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因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注重运用启发式来解决本篇课文的重难点。
2. 学情分析:1/ 10三年级是一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比一二年级提高了一个层次,他们对美术充满兴趣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度。
优势:学生能准确的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近大远小等。
不足:学生表现的内容不是很丰富。
三、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热爱生活,用美术的形式来记录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括近大远小的现象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课堂实录.docx
《前前后后》教学课堂实录师:昨天呀,老师去了神秘的森林里找土地公公借了两棵大树先生,大家看一下,这两棵大树的位置关系式怎样的呢?生:这两棵大树一课在前面一棵在后面。
师:就让我们在大树先生的带领下一起去探索前前后后的奥秘吧!板书课题:《前前后后》师:《前前后后》这一课要让我们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仁说一说生活中的前后关系;2、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幅前后关系明确的画面;3、谈一谈前后关系所产生的视觉感受。
首先我们一起欣赏生活中的一组照片:秦陵兵马俑;八月的荷塘,荷花争相绽放;天空中飘浮的热气球......看了这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生甲:在这些图片中,都有大的,有小的。
生乙:大的物体在前面,小的物体在后面。
师:你还能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找出哪些前后关系呢?生丙:我们的座位,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
生丁:外面的楼房,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师:我们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前后关系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老师请来了两个大明星,看看他们是谁!(喜洋洋与灰太狼)他们两个决定进行一场比赛,于是他们来到学校的运动场,他们现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做好了比赛准备,这时我们在终点看到他们个头一样大。
随着一声枪响,他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起跑线,看一下,现在是谁领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灰太狼挡住了喜洋洋的身体,灰太狼领先了。
师:遮挡的方法可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师:骄傲的灰太狼忽视了喜洋洋的聪明才智,喜洋洋趁灰太狼不注意一个箭步就超越了他,冲向终点,灰太狼一看要输了,就放弃了比赛,站在原点。
现在他们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喜洋洋领先,因为喜洋洋比灰太狼看上去尺寸更大。
师:他们的赛跑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种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一是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二是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师:生活中前与后的关系无处不在,我们看一下小朋友们怎样运用前后关系的方法创作画面的,你能选择一副你喜欢的来分析一下吗?师:瞧,在湖面上散步的白天鹅来了,盛开的荷花来了,小鱼儿们也前前后后的赶来。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前前后后说课教案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前前后后”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3.互动式教学: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绘画基础差异较大:由于学生的绘画基础和经验不同,导致在课堂上难以达到统一的教学效果。
2.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有时课堂时间安排过于紧张,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绘画创作。
3.评价方式单一:目前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成果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前前后后”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前前后后”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功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或立体模型,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触摸,增强他们对物体前后关系的直观感受。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听课评课记录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
会议地点:三楼会议室会议内容:依据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前前后后》的观课报告,对研究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议会议成员:音体美团队全体成员会议过程:一、主持人宣布本次评议会议内容。
依据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前前后后》的观课报告,对研究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议。
二、主持人说明要求,针对问题评课议课。
【王笑敏】感谢王老师的辛勤付出,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研讨课例。
先请王老师谈谈自己的体会。
【王常青】“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微课程可以运用生活情景再现、现场演示、游戏互动等形式,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感受和体验,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另外,如果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放到课堂上解决,课上讲解学习的时间就太长。
微课程短小精悍,能使学生提前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在课堂上就有更多的创作时间了。
基于以上情况,所以在本课中开发了微视频,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从学生交流的情况下,都能认真观看视频,关注物体近大远小的变化,体验物体逐渐变小、相互遮挡所产生的前后关系,并且认识到在绘画中可以运用改变物体大小及物体间相互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因为微视频中已经有很多联系学生生活的情景,如操场上做操的同学、宽敞的公路、公园里的长廊等,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同时已经将生活与理论想联系,课堂上就节省了很多时间。
为了验证一下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效果,在课堂中还设计了知识检测的环节,时间不长,但却能起到检测反馈、巩固深化的作作。
另外,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欣赏艺术家作品与同学作品上,这样欣赏的时间更长,能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这节课,微视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课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如在欣赏画家的画时,老师介绍的多,学生交流的少;在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教师的即时评价提前预设的也不够等等。
回头看这节课真是有不少遗憾,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很多的地方没能达成预期的效果,诚恳地希望老师开诚布公地指出,以便修正,实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更好地达成课堂的高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4《 前前后后》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4《前前后后》教案一. 教材分析《前前后后》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的第4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了解和掌握前后遮挡关系在绘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前后遮挡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绘画中运用这种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能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
但对于前后遮挡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需要在本课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前后遮挡关系在绘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前后遮挡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前后遮挡关系。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前后遮挡关系进行绘画。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生活实例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图片中的前后遮挡关系。
让学生初步认识前后遮挡关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详细讲解前后遮挡关系的概念和应用。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前后遮挡关系,并学会运用到绘画中。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绘画任务,让学生运用前后遮挡关系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让学生相互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运用前后遮挡关系创作更具创意的绘画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前后遮挡关系在绘画中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教案(《前前后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前后关系。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给出的物体,绘画、拼贴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创作一幅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热爱生活,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否完全理解前前后后的关系。
难点: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各种具有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作品、绘画工具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彩纸、剪刀、胶棒、素描纸等。
教学过程:1/ 7一、激趣导入 1、游戏找自己师:我的前面是大家,我的后面是黑板,现在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生回答。
师:同学们,可别小瞧了前前后后,这其中还有很多的奥妙呢!来,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发现好吗? 2、出示课题:前前后后。
(板书)二、讲授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德州禹城吗?老师就来自禹城,下面就让老师当导游带领大家去欣赏一下禹城的美丽景色。
出示禹城的景物图片师:观察图片中的景物是怎样排列的?是不是前前后后?前面的物体与后面的物体看起来有什么区别?感受一下,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师引导:前面的事物离我们近,后面的离我们远;前大后小,前宽后窄,前高后低,让学生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前后关系。
生观察、发现,说出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样的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 2、师: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具有前前后后关系的事物,你能举例说明---------------------------------------------------------------最新资料推荐------------------------------------------------------ 吗?(例:道路两旁的树、路灯、海面上的小船、道路上的车辆等)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指名回答。
小学美术_《前前后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从以下三个维度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观察生活中前后遮挡的现象,感知产生遮挡的前后关系,以及物体的尺寸逐渐缩小,会产生视觉上的远近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绘画或拼贴,大胆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物体的前后关系所产生的空间美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前后关系的空间美感,学习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
难点:探究发现生活中的前后现象,运用儿童喜爱的美术语言,表现有前后关系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工具、范画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A4纸、彩纸、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上课,师生问好。
1、《奔跑吧兄弟》看过吗?(生答)(课件出示图片)看他们正像我们大步跑来,请大家当裁判,看谁跑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答)2、师小结:邓超大感觉离得近,王祖蓝小感觉离得近,也就是近大远小(师板书近大远小),正是因为有了前后的对比,画面才显得更加有意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简单有趣的《前前后后》(师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式教学设计,用学生喜欢的节目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讲授阶段:1、大家平时喜欢吃水果吗?这是个好习惯,看这些诱人的水果,他们排的队伍还是近大远小吗?(课件出示图片)那你是怎么区分前后的?(生答)大家同意吗?课件动画演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时,就会产生遮挡,也就区分了前后,而且让画面跟有层次感。
(师板书遮挡)2、在我们身边有遮挡的东西,在和大家捉迷藏呢!让我们赶快找一找(课件出找一找),(生答)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墙上的画,空调遮住了墙,用手遮住脸让学生说。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小动画,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明白了遮挡产生前后,能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小学低年级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稿
小学低年级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这篇美术学科评课稿由()为您编撰,希望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教研活动写作时借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就孙老师讲的《前前后后》一课作简要的点评。
本节课教师能较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近大远小、前后遮挡的形式规律,学习表现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层次分明,语言过渡自然,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的解决。
下面我就结合孙老师的这节课,针对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解决谈一点个人看法:在这节课中,孙老师紧紧抓住本课的两个教学重点即前后遮挡法、近大远小法展开教学:首先利用一组透视感比较强的图片导课,接着出示一组水果静物引出水果的摆放有前有后,并突出前后遮挡,为了巩固学生的这一认识,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练习,即怎样表现这样一组有前有后的水果,通过学生的参与以及教师的直观演示总结出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并且要有意表现出前后遮挡。
在接下来的解决近大远小这一教学重点时,教师首先利用天空中的热气球引导学生观察气球近处的大远处的小,接着展示一组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来印证近大远小这一观点,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得到了近大远小的认知过程。
在总结出前后遮挡、近大远小两个基本规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作业时,利用画一组热气球直观演示以及对一组作品的分析,告诉学生在作画时要有意识地利用前后遮挡、近大远小的规律完成作业,让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带着这种意识去完成作业,从学生的作业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这一效果的取得与老师在上一环节教学重点的突出解决是分不开的。
由孙老师的这节课,大家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启示:在教学中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利用哪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去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也就是说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去展开,教学重难点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学生也会水到渠成地完成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
人教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前前后后》教案(2)
人教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前前后后》教案(2)人教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前前后后》教案(2)一、说教材《前前后后》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的上学期第4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领域。
让学生能够概括“近大远小”及“遮挡”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前前后后关系,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的美术技能以绘画或拼贴的方式完成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1、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2、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四、说教学方法我采取了互动型教学方法。
具体表现为在创设情境中讨论、体验;在欣赏中比较、探究学习技法,以解决难点;在展示评价中获得成功体验。
同时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对比”“协调”的美能作出正确、全面的认识。
本课是先通过欣赏、了解、认识到画画、做做这一过程,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特点,可激发兴趣,提升到理性的认识。
五、说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受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因此,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下进行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关情境中,通过感觉、联想和对比,来完成造型表现。
六、说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课件、学生赏析作品2、学生准备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绘画工具。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听课评课记录
会议地点:三楼会议室会议内容:依据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前前后后》的观课报告,对研究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议会议成员:音体美团队全体成员会议过程:一、主持人宣布本次评议会议内容。
依据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前前后后》的观课报告,对研究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议。
二、主持人说明要求,针对问题评课议课。
【王笑敏】感谢王老师的辛勤付出,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研讨课例。
先请王老师谈谈自己的体会。
【王常青】“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微课程可以运用生活情景再现、现场演示、游戏互动等形式,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感受和体验,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另外,如果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放到课堂上解决,课上讲解学习的时间就太长。
微课程短小精悍,能使学生提前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在课堂上就有更多的创作时间了。
基于以上情况,所以在本课中开发了微视频,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从学生交流的情况下,都能认真观看视频,关注物体近大远小的变化,体验物体逐渐变小、相互遮挡所产生的前后关系,并且认识到在绘画中可以运用改变物体大小及物体间相互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因为微视频中已经有很多联系学生生活的情景,如操场上做操的同学、宽敞的公路、公园里的长廊等,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同时已经将生活与理论想联系,课堂上就节省了很多时间。
为了验证一下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效果,在课堂中还设计了知识检测的环节,时间不长,但却能起到检测反馈、巩固深化的作作。
另外,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欣赏艺术家作品与同学作品上,这样欣赏的时间更长,能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这节课,微视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课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如在欣赏画家的画时,老师介绍的多,学生交流的少;在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教师的即时评价提前预设的也不够等等。
回头看这节课真是有不少遗憾,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很多的地方没能达成预期的效果,诚恳地希望老师开诚布公地指出,以便修正,实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更好地达成课堂的高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前前后后》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前前后后》教案《前前后后》教案(一)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
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前前后后》教案(二)教学目标1.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1. 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 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 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教学实施建议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学生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1. 引导阶段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
《前前后后》评课稿 (1)
《前前后后》评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老师执教的《前前后后》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
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
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
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喻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其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三,学生表现前后关系时,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二、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首先,小组合作式教学,让学生间交流、欣赏、讨论,在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学习新知的欲望。
其次,结合“互助互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教学态度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
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先合作后个体,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
四、教师素质良好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最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课堂观课报告
A较好B一般C差
落实到位,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理解创作出表现前后关系的作品。
理解教材深度
A较好B一般C差
教师抓住了中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比较、欣赏等方法运用,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课堂任务。
时间分配
A合理B不合理
这节课设计思路合理,用时15分钟左右,时间安排比较恰当,比较好的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2000年4.07%6.05%7.18%岗位业绩工资标准不是个人固定收入,个人实际收入按工作进度、项目工作质量、项目成本费用及日常工作考核结果计酬。除此以外,对于在高中级技术开发岗位的人员因各种原因半年内未负责或参加过项目的,降低一个岗位等级,一年内未负责或参加过项目的,再降低两个岗位等级。岗位等级每年评审一次,由部门提出交流意见。
教学
设计
遵循了规范的教学流程
A较好B一般
总体来看,各教学环节相互衔接自然,由浅入深,让整个教学明确,简单易懂。
自主、合作学习
A较好B一般C差
通过老师的引导,还有学生的充分观察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师生的互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A较好B一般C差
教师问题的设计力求趣味性和针对性,重启发。
与此同时,对于超声设备的市场潜力,考虑如下因素,两份报告都表现出了一个较为乐观的态度:执教人
可转换债券兼具股票和债券的特点,当股市低迷时,投资者可选择享受利息收益;当股市看好时,投资者可将其卖出获取价差或者转成股票,享受股价上涨收益。因可转换债券有收回本金的保证和券面利息的收益,而且其投资者往往受回售权的保护,投资风险比较小但是收益却可能很大。事实上,发行可转债与增发新股非常类似。如果可转债全部转股成功,其实是相当于按转股价增发了一批股票。区别是增发新股当时一次性全部计入总股本,而可转债是延期渐次转入总股本,因而可转债可认为是一种“推迟的股本融资”。
新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和教学反思4、《前前后后》
新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和教学反思4、《前前后后》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课件、学生赏析作品2、学生准备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前前后后》。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前前后后有什么可学的,太简单了,谁还不知道前后呀!你呀,还真别小瞧了这前前后后,这里面可有不少奥秘呢?不信,老师就先考考你。
二、发展阶段观察(一)观看下面的短片,回答:1、三辆车(大货车、小轿车、面包车),哪辆车在最前面,哪辆车紧随其后?2、为什么?(因为小轿车挡住了后面的大货车)教师总结: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观察(二)同学们刚才回答得真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短片,一定要认真观察噢!蓝蓝的天空中,几只五颜六色的热气球飘过,好看极了。
1、这三只热气球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大的在前,小的在后)2、为什么?教师总结: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近大远小”的规律(同样大小的物体,由于距离我们远近的不同,就会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
(三)分析课本资料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无处不在,不信我们就去看一看。
翻开课本第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在这些照片和绘画作品中找到了哪些“近大远小”的现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粗远细、近浓远淡,这些现象,我们都可以把它概括为“近大远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听课评课记
录
会议地点:
三楼会议室会议内容:
依据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 4 课《前前后后》的观课报告,对研究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议会议成员:
音体美团队全体成员会议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本次评议会议内容。
依据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 4 课《前前后后》的观课报告,对研究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议。
二、主持人说明要求,针对问题评课议课。
【王笑敏】感谢王老师的辛勤付出,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研讨课例。
先请王老师谈谈自己的体会。
【王常青】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微课程可以运用生活情景再现、现场演示、游戏互动等形式,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感受和体验,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另外,如果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放到课堂上解决,课上讲解学习的时间就太长。
1 / 7
微课程短小精悍,能使学生提前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在课堂上就有更多的创作时间了。
基于以上情况,所以在本课中开发了微视频,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从学生交流的情况下,都能认真观看视频,关注物体近大远小的变化,体验物体逐渐变小、相互遮挡所产生的前后关系,并且认识到在绘画中可以运用改变物体大小及物体间相互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因为微视频中已经有很多联系学生生活的情景,如操场上做操的同学、宽敞的公路、公园里的长廊等,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同时已经将生活与理论想联系,课堂上就节省了很多时间。
为了验证一下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效果,在课堂中还设计了知识检测的环节,时间不长,但却能起到检测反馈、巩固深化的作作。
另外,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欣赏艺术家作品与同学作品上,这样欣赏的时间更长,能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这节课,微视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课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如在欣赏画家的画时,老师介绍的多,学生交流的少;在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教师的即时评价提前预设的也不够等等。
---------------------------------------------------------------最新资料推荐------------------------------------------------------ 回头看这节课真是有不少遗憾,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很多的地方没能达成预期的效果,诚恳地希望老师开诚布公地指出,以便修正,实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更好地达成课堂的高效。
【王笑敏】是的,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本节课中有亮点,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就请大家谈谈自己观课后的看法。
【牛佳荔】美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之中。
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是学生不仅拥有娴熟的美术技能与奇思妙想的综合美术动手能力。
整节课的设计层层递进,从对生活的感知到认知,再到探究环节,步步深入,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林芬】常青老师的课,让我再次认识到上好课所要具备的各方面能力,一节好课是需要老师细心地去磨炼的,课堂的预设和生成要认真细化,从实际出发,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这节课恰当运用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达成学习目标,课堂扎实,有效!【于金玲】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王老师的这种探究性教学在本课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
3 / 7
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
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
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值得启示和借鉴。
【于寅晓】本课的教学其实是要让学生建立绘画的空间感。
在教学中王老师采用让学生进行实物拼摆来感受视觉变化,了解改变物体前后视觉变化的方法,然后再通过欣赏作品中的前后视觉变化来加深对绘画空间感的认识。
【王玲】这节课的目标是体会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和透视规律,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开工设计和制作。
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王老师通过各种好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前后排列的物体,有一个近大远小的规律。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
找出这些景物规律【邢丽丽】王老师设计了几种不同的开课引入形式,有游戏式、欣赏作品式、聊天式等等。
---------------------------------------------------------------最新资料推荐------------------------------------------------------ 选择了欣赏作品引入,虽然不如游戏来得有趣,也不如聊天来得亲切,但欣赏作品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作品中的内容、构图、创意有些是学生觉得很平常,不太留心观察的现象;有些是学生平常很难有机会见到的,在这里拿出来让大家欣赏,学生通过欣赏,不仅体会到生活中的美需要用心观察,还了解到广阔的世界中有很多难得一见的美丽。
【李向东】王老师把观察比较看仔细作为老师引导的重要教学内容,课堂上,王老师引导学生现场画出画面中物体的前后关系。
通过学生的演示,从而学生得出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前面的遮挡住后面的答案,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近大远小的规律学生们掌握了。
【孙海英】区分前与后,直至发展到画面复杂的总安排构图、人物造型的素质培养。
对于学生,一个班多层面的学生基础不平衡,处理教材内容是难点。
新课改精神告诉我:
要活用教材教人,让人(学生)发展。
我觉得教师在这方面处理的挺好。
【王方超】教师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课,必须认真领会课程目标,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入手,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的个性都得
5 / 7
到发挥,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就会充满情趣!【姜洪良】王老师的课设计合理,从孩子们的特点入手,从激趣、引入、互助合作、学习体验循序渐进的开展了课堂,有助于实现课堂目标,我感觉在讨论交流方面,可以再加上小组合作探讨环节,如同桌,前后桌的交流探讨。
【刘萍】看了王老师的课感受到了王老师的个人魅力,课堂驾驭能力很棒,课堂目标达成度高,针对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王老师实施的策略简单有趣有效,看了本节课很受鼓舞。
【吕晓鹏】观察能力是小学生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会了观察才能更好的去学习知识和技能,王老师的课切入点小但作用大,从观察物体的远近和大小的关系入手,通过游戏和微视频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积极观察,主动观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习惯又达到了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更清晰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毕建强】从教学设计来看王老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学习。
【董旻昊】评价环节设计合理。
先小组内评,然后推荐小组优秀作业集体评价的方式较好。
这样一来每个同学的作品在小组内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个人也都有参与评价的机会,他们评选小组优秀作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欣赏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过程。
然后再把每个小组的优秀作品展示到大家面前,这时候再进行
---------------------------------------------------------------最新资料推荐------------------------------------------------------ 的评价就是取之精华了。
【孙永春】教师利用天空中的热气球引导学生观察气球近处的大远处的小,接着展示一组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来印证近大远小这一观点,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得到了近大远小的认知过程。
三、研修组长安排下一环节的磨课任务:
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对如何针对学生实情,利用微课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巧妙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开发学生表现对象形态特征的潜力,能够运用美术语言,尽情表达自己观察到的客观世界?这两个研究问题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相信大家的建议对王老师肯定有很大的启发,对我们更是意义深远。
磨课过程中我们整个团队的研修能力也得到提升。
期待我们把经验和收获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打造魅力高效的活力课堂!会下请各位老师对观课后的问题研讨给予评价,对教案进行评论,认真撰写磨课总结反思。
好,我们本次会议结束,谢谢大家。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