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智能汽车标准法规和测试评价

合集下载

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测试评价系统架构设计

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测试评价系统架构设计

摘 要: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持续推进,汽车智能化系统越来越复杂,智能汽车的行驶安全性问题凸显,已成为智能汽车产品应用的主要难点之一,汽车行驶安全性测试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

本文针对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性测试评价需求,设计了测试评价系统架构。

架构可基于高精度地理信息和高精度定位技术,利用路侧设备和车载设备采集测试车辆测试信息,并通过高速通信发送至管理中心,实现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性测评。

本研究为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性测试评价系统开发提供了一种优化高可用架构设计方案。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utomobile intelligent, the automobile intelligent syst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e driving safety problem of intelligent vehicle is prominent,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diffi cult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vehicle products. The test and evaluation of vehicle driving safety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test and evalu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was designed to meet the driving safety test and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of intelligent vehicles. Based on high-precis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positioning technology, the architecture can collect test information of test vehicles by roadside equipment and on-board equipment, and send it to the management center through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to realize the evaluation of the driving safety of intelligent vehicles. This study provided an optimal architecture design scheme with high availabi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vehicle driving safety test and evaluation system.关键词: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测评系统;架构设计Key words :intelligent vehicle; driving safety; test and evalu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文/张建国 杜磊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测试评价系统架构设计0 引言当前,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持续推进,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智能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整车标准体系研究

我国整车标准体系研究

17
GB/T 12537-1990 汽车牵引性能试验方法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Chongqing 401122,China)
摘要院本文以我国整车标准体系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完善我国整车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结合整车发展现状以及近年 来发布的政策法规,提出了整车标准体系的缺陷,并对整车标准体系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分析。
整车领域的国际标准主要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 车辆技术委员会(ISO/TC22)负责 制定 [5],有 58 项 标 准, 主 要 涉 及 到 车 辆 的 术 语 、定 义 、分 类 、试 验 方 法 和 技 术 条 要求等方面的标准,目前已转化 18 项,具体转化情况如 表 5 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78 ·
内燃机与配件
持电动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发展汽车回 收利用与再制造,鼓励物流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加 强危货车的管理[3]。
3 我国整车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整车标准体系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通用类试 验方法、性能试验方法、噪声与振动、驾乘操控、绿色循环 经济、智能制造、管理标准组成组成,具体框架如图 1 所 示。基础标准包括汽车术语定义、划分汽车类别、统一相关 代码;产品要求包括整车或系统部件技术条件、相关技术 要求;通用类试验方法包括汽车整车质量、尺寸等参数测 量方法、通则类试验方法;性能类试验方法包括汽车可靠 性、道路试验、室内测量、环境类试验方法;绿色循环经济 包括禁用物质、绿色制造、回收利用、再制造;智能制造领 域包括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管理标准包括行 业管理和体系管理[4]。 到 2020 年 11 月为止,整车专业领域已发布的标准共 计 77 项,其中 4 项为强制性标准,73 项为推荐性标准;按 整车标准体系框架分类,整车领域现有标准包括基础标准 10 项,产品标准 10 项,通用类试验方法 17 项,性能试验 方法 23 项,噪声与振动标准 1 项,驾乘操控标准 1 项,绿 色循环经济标准 15 项;标龄在 5 年以内的有 16 项,标龄 在 6-10 年的有 19 项,标龄在 10 年以上的有 42 项。按技 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分类,技术标准包含基础通用标准 22 项,产品类标准 11 项,方法类标准 44 项,无管理标准。按 技术标准分类的整车领域现有标准见表 2-表 4 所示。

02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评价规程i-VISTA SM-ADAS-ACCR-A0-2018

02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评价规程i-VISTA SM-ADAS-ACCR-A0-2018

i-VISTA 中国智能汽车指数编号: i-VISTA SM-ADAS-ACCR-A0-2018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评价规程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 Rating Protocol(试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i-VISTA SM-ADAS-ACCR-A0-2018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评价方法 (1)3.1 目标车静止场景 (2)3.2 目标车低速场景 (2)3.3 目标车减速场景 (3)3.4 50%横向重叠试验场景 (3)3.5 加分项 (4)附录A (5)i-VISTA SM-ADAS-ACCR-A0-2018前言i-VISTA (Intelligent Vehicle Integrated Systems Test Area)是国家工信部和重庆市政府支持下,共筹共建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工程及产品工程化公共服务平台。

基于i-VISTA示范区平台,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联合指导下,充分研究并借鉴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试验评价方法,结合中国自然驾驶数据和中国驾驶员行为统计特性分析的研究成果,经过多轮论证,形成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体系(简称i-VISTA)。

i-VISTA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从安全、体验、能耗、效率四个维度设计试验评价场景,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中立公正专业权威的评价。

评价结果以直观量化的等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的形式定期对外发布,为消费者购车用车提供参考,引导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进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简称ACC)是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简称ADAS)的子产品之一,为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提供定速巡航和跟车控制辅助,可有效减轻驾驶员负担。

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是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研)制定的一套用于评估和认证越野车辆性能的标准体系。

随着人们对越野车辆的需求日益增长,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制定成为了提高车辆品质和确保用户安全的重要举措。

在引言部分的概述中,我们将首先对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进行简要介绍。

通过对越野车辆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检测和评估,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旨在确保越野车辆在各种复杂和恶劣的路况条件下具备良好的操控性、通过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将介绍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背景和制定意义。

随着越野车市场的蓬勃发展,用户对越野车辆的性能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国内越野车辆的竞争力,中汽研组织专业团队倾力打造了越野认证标准,并通过多次论证、研究和测试,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文章的概述部分还将包括对后续正文结构和目的的说明。

通过明确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目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论文的框架和主旨。

最后,我们将简要提及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展示该标准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力。

总体而言,本文的概述部分将为读者提供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背景、制定意义以及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后续的具体内容打下基础。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主要章节和各章节内容的简单介绍。

在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文章中,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制定、意义和发展趋势:第二章为历史背景,介绍越野车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越野认证标准制定前的现状和问题。

第三章为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涵。

首先,介绍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制定目的和意义。

然后,详细介绍制定过程,包括相关专家的参与和市场调研。

最后,解析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技术指标、测试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

第四章为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意义。

从经济、安全和环保等角度,探讨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对汽车行业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对ACC、AEB、LDW、BSD、APS五大系统进行评价

对ACC、AEB、LDW、BSD、APS五大系统进行评价

对ACC、AEB、LDW、BSD、APS五大系统进行评价2018年2月6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汽研”)在重庆发布了《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征求意见稿,从2月6日到2月28日为规程征求意见,到三月份则会发布正式版本,并且到时将启动对市面上车型的测试评价工作。

“中汽研”计划,2018年全年将测评25款以上量产车型,评测结果将会通过i-VISTA的官方网站发布。

ACC试验评价规程主要参考ISO 22179《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Full Speed Rang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FSRA)System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标准。

试验工况包括由目标车静止、目标车低速、目标车减速、稳定跟车、弯道减速、全加速度共六个组成,对ACC性能进行评价。

试验过程中需采集目标车速度、主车速度、目标车加速度、主车加速度、两车纵向距离、两车横向距离等数据。

AEB试验评价规程主要参考IIHS《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Test Protocol》Version 1和其他标准法规、试验项目。

试验工况分为安全性和体验性两大维度。

其中,安全评价分为FCW功能试验和AEB功能试验,包含目标车静止、目标车低速和目标车减速三大类试验工况,体验评价分为AEB系统动作策略、人机交互和虚警评价。

LDW试验评价规程参考GB/T 26773-2011《智能运输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标准、Euro NCAP《Test Protocol-Lane Support Systems》Version 1.0 November 2015标准和J2808 2007 SAE 《Road/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s: Information for the Human Interface》标准,安全评价由直道虚线可重复报警和弯道虚线报警产生两种试验工况组成,体验评价主要包括人机交互和不同类型的车道线识别能力。

V2X标准分析及测试方法探讨

V2X标准分析及测试方法探讨
传输速率 (5-1200字节,50Hz)
定位精度
覆盖(>320m) 速度(支持500km/h)
R14 LTE-V2X 20ms >90%
~30Mbps
R15 LTE-eV2X 10ms >95%
~300Mbps
厘米级
厘米级
(RTK GNSS) (LTE RTK GNSS)
~500m
~500m
500km/h
2.5 牵头标准
GB/T ×××× —×××× 《基于LTE-V2X直连通信的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技术要求》
归口单位: 汽标委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 牵头单位(3):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 参与单位(26):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司 北京华特时代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通信网络、系统和设备的性能要求、通信基本协议和相关测试方
(CCSA)
法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信息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对接ISO/IEC/JTC 1(信息技术第一联合

TC28 信息技术标委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 技术委员会)国际归口。涉及信息采集、表示、处理、传输、交 究院(电子四院) 换、描述、管理、组织、存储、检索及其技术、系统与产品的设
500km/h
工信部于2019年6月6日向电信、移动、联通、广 电四家企业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 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2
1 V2X基本概念
1.2 V2X通信技术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概况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概况

除了强制性标准外,中国还制定 了一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如 《汽车环保技术规范》、《电动 汽车电磁辐射指南》等,这些标 准为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者提供 了更加详细的指导。
汽车节能标准
汽车节能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汽 车节能标准体系,包括对汽车 的燃油消耗、排放等方面进行 规定,旨在提高汽车的能效, 减少能源消耗。
汽车新技术标准
汽车新技术标准
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新兴汽车技术 的标准,包括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汽车等。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制 定工作,包括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通信协议、
数据安全、人机交互等方面进行规定。
电动汽车标准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电动汽车标准 体系,包括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电池、 电机等方面进行规定。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概况
目录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历程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现状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未来发展趋势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的完善建议
01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历 程
起步阶段
总结词
基础建设、模仿学习
详细描述
电动汽车的电池回收利用是一个重要 的环保问题。中国将制定相关法规, 规范电池回收、再利用和处置,推动 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网联化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 施、其他车辆以及行人的信息交互,提 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中国将制定相关 法规,促进车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VS
数据安全保护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化评价体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化评价体系

我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化评价体系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为了更好地促进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我国汽车工程学会制定了智能化评价体系,以便对汽车智能化技术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本文将对我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化评价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二、智能化评价体系的背景传统的汽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汽车的动力性能、安全性能、燃油经济性等方面的考量,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为了更好地衡量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水平,我国汽车工程学会决定制定智能化评价体系,以便全面、客观地评估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三、智能化评价体系的构成1. 技术构成智能化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了汽车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感知、智能控制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通过对这些技术构成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情况。

2. 客观性智能化评价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构成是客观性。

评价体系要求评价过程客观、公正、科学,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3. 应用价值智能化评价体系还包括对汽车智能化技术应用价值的评价,包括对提升驾驶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提升驾驶舒适性等方面的评价。

四、智能化评价体系的应用1. 对汽车制造企业的指导作用智能化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汽车制造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水平,找出不足之处,推动企业提升智能化技术水平。

2. 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智能化评价体系也为相关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提供了参考依据,以便推动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规范市场秩序。

3. 用户的参考依据智能化评价体系还可以为用户提供选购汽车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了解不同车型的智能化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汽车。

五、智能化评价体系的未来展望我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化评价体系将不断更新和完善,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评价体系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程学会也将加强与国际汽车工程协会的合作,与国际汽车工程界的智能化评价体系对接,推动我国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第7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

第7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

二、测试要求
在测试的开始,需要明确若干通用要求,包括测试车辆通用要求、测试 场景通用要求、测试过程通用要求、测试仪器及设备通用要求等。并且需要 明确测试的通过条件,该通过条件定义了一系列系统理想功能测试输出的行 为标准。
除自动紧急制动和人工操作接管的测试场景外,所有测试都应在测试车 辆自动驾驶状态完成,并满足以下通过条件: (1)测试车辆应按照规定进行每个场景的测试,并满足其要求; (2)测试车辆应在一次测试申请中通过所有规定的必选项目和选测项目测试; (3)测试期间不应对软硬件进行任何变更调整; (4)除避险工况外,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不应违反交通规则;
图7-5 性能测试总体架构图
二、网络性能测试
三、测试实例
其包含的子测试场景为“限速标志识别及响应”,测试场景描述为: 测试道路为至少包含一条车道的长直道,并于该路段设置限速标志牌,测试 车辆以高于限速标志牌的车速驶向该标志牌,如图7-4所示。
测试方法描述为:测试车辆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在距离限速标志100m 前达到限速标志所示速度的1.2倍,并匀速沿车道中间驶向限速标志。
一、客户端性能测试
(二)系统疲劳强度测试
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可靠性的表现方式之一是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疲劳 强度耐受性。不难理解,在冗长的汽车行驶和系统运行中,智能网联汽车系 统需要能够长时间、持续地执行系统任务,长时间地负载高强度的任务执行。
在系统疲劳强度测试环节,我们同样使用自动化测试的方法(也可手 动编写测试用例执行),对设备处理任务请求进行一定时间的疲劳度测试, 同时监控和获取系统输出指标。我们可以通过动态地更新测试输入、测试时 间的方式,迭代地获得系统的服务提供稳定性时间。
二、网络性能测试
在性能测试中,负载是必不可少的。负载控制器与IUT的通信也是通过 环境实现的,把沟通测试器与IUT、负载控制器与IUT的环境称为测试上下 文,测试器与测试上下文通信的点称为控制观察点(PCOs),测试器与负 载控制器通信的点称为协调点(CPs)。

2020年度C-NCAP第二批车型评价结果发布

2020年度C-NCAP第二批车型评价结果发布

2020年度C-NCAP第二批车型评价结果发布世界汽车? 邱洪涛截至2020年7月底,2020年度第二批6款车型的C-NCAP评价试验全部完成。

8月29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青岛发布了该批6款车型的评价结果,持续受到媒体和各方面的关注。

本次發布的结果共涉及6款车型,其中包括5款传统汽油车型,1款插电式混合动力动车型。

5款传统汽油车型涉及2款紧凑型轿车、2款紧凑级SUV车型、1款中大型SUV车型;1款混合动力车为紧凑型SUV车型。

试验车辆全部由汽车测评管理中心从各车型4S店购买,购车费用支出共计约268.75万元。

该批6款车型涉及2个自主品牌、4个合资品牌。

具体车型及生产企业如下:四川一汽丰田有限公司丰田牌CA64642XME6型多用途乘用车(RAV4荣放2.0L CVT风尚型)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马自达牌CAM7201A型轿车(马自达3昂克赛拉2.0L AT质雅型三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星途牌SQR6480M32TT9型多用途乘用车(星途TXL 1.6T星享型)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捷达牌FV7140LAADG型多用途乘用车(捷达VS5 1.4T AT悦享型280)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牌BYD6461ST6HEV1型多用途乘用车(宋Pro DM 1.5T DCT四驱性能版旗舰型)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福克斯牌CAF7158A6S4型轿车(福克斯1.5T AT 180锋潮型三厢)按照2018版C-NCAP规则,每款车型的每项试验安排均在C-NCAP官网上提前公开,并依次进行AEB试验、行人保护试验、三项实车碰撞试验以及鞭打试验,试验周期较长。

该批第一款车型的AEB试验于2020年5月18日开始,最后一款车型的碰撞试验至7月17日全部完成。

今年是2018版规则实施的第三年,各品牌车型的安全配置都有着明显的提升,成绩也是越来越好。

从2018版规则实施至今,共测试了56款车型,其中16款车型获得4星及以下成绩;40款车型获得5星及以上成绩,5星及以上比例从2006版的37.5%逐年增加到现在的71.4%。

c-ncap 2024法规评分标准 总分

c-ncap 2024法规评分标准 总分

c-ncap xxx法规评分标准总分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用户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日益关注,汽车行业的安全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汽车行业的一个关键指标,c-ncap评分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xxx年的c-ncap评分标准将会有哪些重大变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前期准备我们需要了解一下c-ncap评分标准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制定新的评分标准之前,c-ncap会对当前的汽车安全技术和市场消费需求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前汽车安全性能的发展现状,以及用户对汽车安全的需求。

c-ncap还会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汽车制造商等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听取各方意见,最终形成较为科学和严谨的评分标准。

二、xxx年c-ncap评分标准的新特点xxx年c-ncap评分标准相较于现有标准将会有哪些新的特点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变化:1. 加强碰撞测试:在xxx年的评分标准中,碰撞测试将会成为重点。

c-ncap可能会加大对车辆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测试,例如正面碰撞、侧面碰撞等。

通过对不同碰撞情况下的测试,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为用户选购汽车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2. 增加主动安全性能评价:除了被动安全性能的测试,c-ncap还可能会加大对车辆主动安全性能的评价。

对车辆的自动刹车系统、车道保持系统、盲点监测系统等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价,这将为用户提供更为直观和全面的汽车安全性能参考。

3. 引入新的评分维度:为了更为全面地评价汽车的安全性能,c-ncap 还可能会引入一些新的评分维度,例如对车辆的车身强度、安全气囊配置、儿童座椅固定装置等进行评价和测试,从而提高整体评分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对汽车制造商的影响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新的c-ncap评分标准将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机遇。

1. 挑战:新的评分标准可能会对汽车制造商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了获得更高的安全性能评分,汽车制造商可能需要加大对汽车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汽车的整体安全性能。

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

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

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搭载了无线通信系统连接互联网和/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智能驾驶系统的M、N类车辆,明确了对此类车辆的电磁抗扰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本标准目前适用对象包括: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具有自适应巡航控制功能的车辆;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具有前向碰撞预警功能的车辆;具有车载导航功能的车辆;具有车载移动通信功能的车辆;具有车载紧急呼叫功能的车辆;具有交叉路口碰撞预警和前向碰撞预警功能的面向LTE-V2X mode4应用功能的车辆。

本标准面向应用制订,重点关注面向智能、网联以及智能网联的典型测试工况定义和抗扰环境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智能、网联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的电磁抗扰性能测试规程,本标准的目的是评估智能网联汽车的电磁抗扰性能。

本标准可作为整车或零部件企业制定相关测试计划时的参考,各项测试给出的可选的测试等级反映了国内主流整车企业的要求水平,具体的要求执行由整车企业决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608-2006 《智能交通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GB/T 29259 《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术语》GB 34660-2017 《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ISO 15622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s --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ISO 11451-1 2015 《Road vehicles-Vehicle test methods for C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 Part1 General principles and terminology》ISO 11451-2 2015 《Road vehicles-Vehicle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 Part2 Off-vehicle radiation sources》ISO 11451-3 2015 《Road vehicles-Vehicle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 Part3 On-board transmitter simulation》ISO 22179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 Full speed rang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FSRA) system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ECE R10-5 《Uniform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approval of vehicles with regard to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BD 110001-2015 《北斗卫星导航术语》BD 410004-2015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YD/T 3400-2018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总体技术要求》SAE J2945/1 《On-Board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V2V Safety Communications》3 术语和定义、缩写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4-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34-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2.2.1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车载计算平台进行功能调 试。
3.1.1 能理解并执行通用安全规范,识别智能网联汽 车及零部件相关作业中的安全风险,并采取必要防范
6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技能要求
车智能座舱系 统测试装调
系统装配
3.2 智 能 网 联 汽车智能座舱 系统调试
措施。 3.1.2 能识读电路图,选择电子元件,识别安装位置; 能根据装配图识别智能座舱系统装配要求。 3.1.3 能按照工艺文件正确选择并使用装配工具和 测量工具。 3.1.4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智能座舱系统各部件进行 生产装配;能识别智能座舱系统各部件的型号,认知 部件功能;能识别智能座舱系统各部件的硬件接口。 3.1.5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智能座舱系统进行整车装 配;能连接、检查智能座舱系统相关电气线路。
2.1 智 能 网 联 汽车计算平台 装配
2.2 智 能 网 联 汽车计算平台 调试 3.1 智 能 网 联 汽车智能座舱
1.1.1 能理解并执行通用安全规范,识别智能网联汽 车及零部件相关作业中的安全风险,并采取必要防范 措施。 1.1.2 能识读电路图,选择电子元件,识别安装位置; 能根据装配图识别传感器装配要求。 1.1.3 能按照工艺文件正确选择并使用装配工具和 测量工具。 1.1.4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传感器进行生产装配;能识 别传感器的型号,认知部件功能;能识别传感器上的 硬件接口。 1.1.5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传感器进行整车装配;能按 照工艺文件对传感器装配参数进行测量;能按照工艺 文件连接、检查传感器线路。 1.2.1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传感器进行生产调试;能按 照工艺文件启动传感器,按步骤设置传感器参数。 1.2.2 能按照工艺文件在整车上进行传感器电路和 信号传输的调试;能按照工艺文件在整车上进行激光 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视觉传感器、惯性 导航等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联机调试。 2.1.1 能理解并执行通用安全规范,识别智能网联汽 车及零部件相关作业中的安全风险,并采取必要防范 措施。 2.1.2 能识读电路图,选择电子元件,识别安装位置; 能根据装配图识别计算平台装配要求。 2.1.3 能按照工艺文件正确选择并使用装配工具和 测量工具。 2.1.4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计算平台进行生产装配;能 识别计算平台的型号,认知部件功能;能识别计算平 台上的硬件接口;能完成集成电路板去除静电、防护 漆喷涂、外壳组装等工作;能完成计算平台的程序写 入工作。 2.1.5 能按照工艺文件对计算平台进行整车装配;能 安装计算平台并连接相关线束;能检查计算平台的安 装情况及线束接线端子的连接状况。

中国汽车emc测试标准

中国汽车emc测试标准

中国汽车emc测试标准EMC测试是汽车整车或零部件开发过程中常常涉及到的测试内容,EMC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车辆或零部件在其工作的电磁环境中能够不受影响正常工作,同时也不对其他部件或系统造成电磁干扰。

EMC测试一般可分为电磁骚扰测试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和电磁抗扰测试EMS (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两大类,前者确保不影响其他设备,后者确保不被其他设备影响。

了解EMC的各项测试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确认三要素:干扰源、敏感设备、以及耦合路径。

汽车EMC测试包含哪些方面?都有哪些测试标准?汽车EMC测试是测量汽车及其组件的电磁兼容性(EMC)的过程,从汽车收音机到引擎的每个零件都需要进行测试,以查看其电磁场如何相互作用,并确定是否有任何零件会产生电磁干扰(EMI)。

随着汽车射频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制造商将4G,WiFi和蓝牙技术集成到汽车中,EMC测试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诸如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等新兴市场也为这种设计复杂性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仪表板中充满了活动组件,当它们与控制系统相互通信时,它们会产生RF噪声和辐射以及潜在的EMI源。

符合EMC标准是现代汽车制造的支柱,对乘客安全至关重要。

汽车需要同时进行EMI抗扰度和EMI辐射水平的EMC测试,该测试又分为四个不同的种类:辐射发射,传导发射,辐射抗扰度和传导抗扰度测试。

汽车EMC测试包含哪些方面?一般整车需要做以下测试,跟零部件EMC测试类似,也包括发射测试(EMI)和抗干扰测试(EMS),对于某些整车厂还有主观收音评价测试。

抗扰性测试抗扰性测试将确定有源通信组件(包括安装在控制和娱乐系统中的微处理器)的辐射敏感性和传导敏感性。

电路设计是屏蔽EMI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布线可能直接导致EMI或影响EMC路径。

排放测试汽车排放测试的重点是测量宽带和窄带辐射产生的EMI,宽带EMI 发生在点火组件和其他易于“起弧和火花”的零件中,从而产生宽带辐射,汽车中的有源电子设备(例如电动机)会产生窄带辐射。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

目录分析
从整体上看,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者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测 试与评价技术的特点,将其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智能 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以及测试评价的基本方法,为读者提供了扎实的 基础知识。实践部分则重点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场景、测试工具以及实际 应用案例,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
精彩摘录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技术的先进性,更要注重其实 用性和可靠性。只有将先进的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智能网联汽 车的可持续发展。”
精彩摘录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与之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也需与时俱进。政府和 企业应共同合作,建立起完善的法规体系,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 保障。”
目录分析
在理论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关键技术。 通过这一章节,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背景。作者还 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安 全测试等方面。这一章节为后续的测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目录分析
进入实践部分,读者将了解到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场景和测试工具。作者根 据实际应用需求,将测试场景分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停车场等多个方面,并 针对每个场景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测试方法介绍。作者还介绍了多种先进的测试 工具和技术,如传感器、通信设备、仿真软件等,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测试手段。
智能网联汽车Biblioteka 试与评价技术读书笔记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评价

219326538_第三方助力高压屏蔽线束屏蔽性能评价

219326538_第三方助力高压屏蔽线束屏蔽性能评价

86 《 质量与认证》2023·06编辑 王蕾业务前线Business Front第三方助力高压屏蔽线束屏蔽性能评价文/谭泽强 刘庆鑫 孙欣萌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高压电气电子器件在汽车上的使用日益广泛,用于连接车内各种高压电气电子器件的线缆及连接器也越来越多。

不断增多的高压电气电子器件和高压屏蔽线束造成车内的电磁环境日趋复杂,而如何有效地测试与评估高压屏蔽线束的屏蔽性能是当前业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了准确评估高压屏蔽线束屏蔽性能,国内外第三方检测机构逐步开始对高压屏蔽线束的屏蔽性能(表面转移阻抗和屏蔽衰减)进行评价和测试。

项目推出背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CAERI )电子通信与软件测评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AERI 通软中心”)设立的EMC 整车和零部件实验室已通过CNAS/CMA 扩项,测试领域涵盖汽车、军工、船舶、轨道交通、医疗、电力、民品等。

2017年,CAERI 通软中心充分利用大量的EMC 整车和零部件开发及测试经验,再结合行业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需要,自主研发了“高压屏蔽线束屏蔽性能测试技术”项目,该项目是在同轴电缆测试的基础上,结合被测高压屏蔽线束产品的特点及业务需求,牵头制定的T/CSAE-189-2021屏蔽性能团体测试标准,填补了行业高压屏蔽线束屏蔽性能测试领域的空白,提出了适合高压屏蔽线束(包含高压线缆和高压屏蔽连接器)屏蔽性能评价的测试方法,企业通过做高压屏蔽线束屏蔽性能测试可获得CAERI 高压屏蔽线束的屏蔽性能测试报告,能够发现高压屏蔽线束产品屏蔽性能的不足与缺陷,以对高压屏蔽线束产品的屏蔽性能进行改进,提高高压屏蔽线束的屏蔽性能、降低线束成本。

同时也可以指导整车厂高压屏蔽线束的选型。

项目评价过程在T/CSAE-189-2021《电动汽车高压屏蔽线缆及连接器表面转移阻抗测试方法》中,该项目基于低压线束测试三同轴法、线注入法的测试方法,改进并提出了高压屏蔽线束表面转移阻抗测试技术,在T/CSAE-189-2021《电动汽车高压屏蔽线缆及连接器表面转移阻抗测试方法》中,对高压屏蔽线束产品的检测主要包含屏蔽性能特性,其检测重点主要集中在表面转移阻抗、屏蔽衰减。

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及测试评价方法分析

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及测试评价方法分析

FRONTIER DISCUSSION | 前沿探讨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及测试评价方法分析白林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重庆市 400074摘 要: 针对智能汽车环境感知技术开发应用,从传感器角度和算法角度分析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

根据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开发的过程,对传感器标定算法、单一传感器环境感知算法、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环境感知算法及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测试评价方法进行分层分析,通过分层分析阐述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及测试评价方法的开发应用。

展望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汽车;信息融合;环境感知;测试评价1 前言可靠的环境感知技术是智能汽车发展的基础,然而环境感知技术到目前为止还存在着大量的技术瓶颈。

从传感器角度考虑,现有的传感器都存在一些缺陷;如相机受光照变化、遮挡等因素影响严重,在没有光源的夜晚会彻底失效;激光雷达在雨天受影响很大;基于GPS的定位系统稳定性较差。

从算法角度考虑,大多数算法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不够好。

综上,环境感知技术目前还存在大量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环境感知成为智能汽车环境感知技术向可靠、安全方向发展。

据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开发的过程,对传感器标定算法、单一传感器环境感知算法、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环境感知算法及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测试评价方法进行分层分析。

2 传感器标定算法分析研究传感器标定是环境感知算法开发的基础,相机通过标定可以解算相机内外参数,利用内外参数可以求解图像坐标系对应用的世界坐标系,利于进行视觉环境感知算法的开发。

雷达通过联合相机标定可以确定雷达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之间进行旋转和平移的变换关系,利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进行环境感知算法开发。

相机雷达的外参标定是标定存在难点, Zhou L等[1]人针对棋盘图像平面参数估计误差之间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几何约束,将旋转与平移解耦,以减小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

引入表示棋盘平面单位法向量不确定度的权重,对每对图像和激光雷达扫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AEBS场地测试方法

AEBS场地测试方法

AEBS场地测试方法黄俊富;赵凯【摘要】随着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逐渐普及,对该系统的功能、性能的测试也变得十分重要,目前AEBS常用的测试方法中只能进行100%重叠的两车碰撞测试,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带偏置的碰撞以及交叉路口的侧向碰撞试验.本文提出的AEBS系统的场地测试方法,使用能够设定任意轨迹的UFO设备作为目标物,配合安装ABD机器人的测试车辆进行试验;该试验方法可以进行各种角度、场景的碰撞试验.论文首先描述了该测试方法的组成,然后介绍了测试的工况,紧接着对各个工况的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进行了实车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方便、可靠.【期刊名称】《汽车科技》【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测试方法;ADAS【作者】黄俊富;赵凯【作者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01122;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01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1+1黄俊富毕业于重庆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汽车测试评价中心测试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ADAS测试评价。

AEBS(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即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即将碰撞的紧急工况时,进行报警并辅助制动或者紧急自动制动的系统。

配置AEB系统的车辆可以减轻或者避免碰撞。

目前,Euro-NCAP 已将AEB评价纳入评分体系,国内的一些合资车及部分国产车型已经配置AEB系统,乘用车全面配置AEB系统将是大势所趋。

随着AEB系统的配置,对该系统的性能测试将变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介绍AEB系统的场地测试方法。

AEBS场地测试方法的测试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RT基站(1),测试车辆(2),UFO目标车辆(3),操作平台(4),如图1所示:RT基站通过Radio广播模式向测试车辆中的RT和UFO的Control Box提供位置校准信息。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发布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发布

中国工业报记者刘杰7月20日,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的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汽研)和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保研)联合成立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并正式发布“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内主要保险公司、中国汽研等汽车企业共同见证发布成果。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保险费率制定中,车辆安全性能已成为重要的车型定价环节。

车辆安全性能作为车险行业费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一直未能建立系统的体系,极大的制约了车型定价的精细化发展。

为此,在中保协的指导下,中国汽研与中保研聚集了保险、汽车行业精英,跨界合作成立了联合研究工作组,联合开展“安全指数”研究。

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基础上,经过3年的体系研究,京渝2个联合试验基地近30款主流乘用车车型的体系验证工作,车型包括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测评经验,同时结合保险赔付数据,完成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顶层构架和体系设计。

发布会上,“安全指数”研究团队向国内媒体、保险公司和车企首次公开展示了“车内乘员安全分指数”测评项目—侧面碰撞(参照美国IIHS侧面碰撞测试规范)。

侧面碰撞的技术难点在于侧面碰撞不同于正面碰撞,撞击侧的吸能空间相对较少,移动壁障重量1.5T,以50km/h的速度撞击驾驶员侧面。

经过前期大量的安全指数测试摸底研究,发现如果没有优秀的车身结构设计和侧气囊、头部气帘等安全配置,前后排乘员很容易受到生存空间和头、胸部受伤的威胁。

但中国市场在售车型在车身结构、侧气囊和头部气帘配置率方面还远低于国际水平。

这是继2017年4月6日“安全指数”研究团队向国内首次公开展示小偏置(参照美国IIHS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规范)测试项目后,又一次重要的公开测评试验。

安全指数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以汽车保险视角,围绕车险事故中“车损”、“人伤”,开展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性四个分指数研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