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把握课标与教材
把握新课标,揣摩新教材
要配备 的文本 ; 谓经典文 本 , 所 就是有深 厚的 都 具 有 一 定 的 弹 性 ,这 为 师 生 选 择 和 处 理 留
般文本 即指处于经典和辅助性之间 的文本 。 学校 和学生 的实 际 , 其要 考虑 全体 学生 现 尤
首先 , 张弛有度 ,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长期 文化底蕴 、 能满 足多维 目标 的经典篇 目; 谓 下 了空间 。教师作 为课程 的实施 者 ,应 根据 所
一
心 目中, 教科书似乎 就是语文 课程 , 就是语文 在教 学中 , 区分不 同类型 的文本 , 取不 同的 有 基 础 、发 展趋 向和 学习 需求 方 面的差异 , 采
教学的全部 ,甚至就是关于语文学科 的真理 , 教学策略 , 助性文本大多 出现在活 动体验类 对 教 学 内容作 适 当调整 , 每一个 学生 都 能 辅 使
革, 才能切实有 效地 完成教学 任务 , 达成教学 活动呀, 老是在 匆匆 忙忙追逐着课文背后 的宏 科 的知识 , 尤其是 教科 书的呈 现方式 , 一般不 大理念 , 语文课弥漫着 一种浮躁 冒进 的气氛 。
比之 于旧教材 , 新教材的课文篇 目有 显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次 ,因材施教” 正确处理教材文本。我 绝不是不可改变 的 “ , , 更不是我们进行教学必须
一
个极端 : 用教材教 ” 把“ 理解 为一 种过 渡性 的 为学 生的发展打下“ 底子” 。
文本 , 采取正确 的教学策略 , 能适 应这种变 手段 , 才 把课文随随便 便读 一读 , 便忙着探究呀 、
目标 。
第 三, 二次开发 , 对教材进行整合。语文学
存在必然 的严整结构 , 教科书设计 的结构体 系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摘要] 在新课标下如何把握教材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话题[关键词] 课程标准;课改理念;把握教材时代在不断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新课标也应允而生。
在新课标下如何把握教材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话题。
本人作为河南省第一届使用新课标教材的高中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希望和同仁们一起榷商,共同进步。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贯彻课改理念1、研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高中新课标的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的方向,只有把握住方向,我们在教学中才能能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理念,不至于走到旧的教学路线上去,才能更好的在教学中贯彻我国的教育改革。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由教育部制订的纲要性文件,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它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
我们教师切不可丢开新标准,在教学中只是根据教材内容,盲目地按照自己的意图照着旧教材的思路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那样教学的方法只是起了传授知识的作用,并没有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使让学生感知了过程,但是那过程符合我们的意图吗,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我们的教育目的吗?既然教育要改革,肯定过去我们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我们不在教学中求新,我们的教育何来发展和进步。
2、怎样研读课程标准读书大家都会,但读后能过目不忘的恐怕是微乎其微,个人认为(课标)应当常读,我们研读<课标),而应当做到:在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前,查阅<课标)中相应模块的内容标准;在各章节的教学时,查阅(课标)中相应章节的内容标准;在各次命题等教学评价时,查阅(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遇到种种疑惑时,翻翻<课标)。
例如,模块2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相关的一些判定定理,是否还需要像大纲教材一样进行严格的证明,我们查(课标)之后可以明确得知,有些判定定理只需要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来即可,并不需要证明,3 怎样贯彻课改理念在(课标)中,已经明确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不仅是讲授知识,而应当是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学习,甚至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学习,所以教学理念上的更新,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课改实验收效良好的保障,个人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重点突出如下课改理念的贯彻:(i)问题意识,(2)应用意识,(3)知识再现,二、严格遵循课程要求,减少随意教学。
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
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襄樊四十二中邱宜川这次我参加了“襄樊市2004年暑假七年级历史新教材培训班”的集中学习,经过三天的学习收获很大,对于新课程标准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对历史课新教材也有了一个较为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以下我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一、正确理解新课标国家教育部制订新的课程标准,取代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它是老师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标准和依据。
对于课程性质的定义,目前最新的表述是:“7-9年级历史课程是通过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这一表述清楚的指明了历史课的目的、任务和它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科的地位。
中学历史课程尤其是初中历史课,过去的教材实际上是大学课程的缩写本,不但文字艰深难懂,而且内容枯懆乏味,老师难教学生难学。
所以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新课标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内容上,打破了过去追求系统完整的框架模式,代之以六大学习板块加学习主题的历史课程体系。
这样就为老师在把握历史课的教学上,有了一个较为清楚和具体的操作平台。
根据这个平台,对于教材的运用与课堂的教学就有了比以前更为广阔的自由的空间,这必然为教学双方带来充满活力的更有价值的效应。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恐怕老师们还得根据现实情况,从实际出发,灵活的运用新课程理念,找到最适合本校本班的教学模式。
二、从三个维度整体把握新教材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说明中,明确指出,“本书的编写,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三点:1.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2.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3.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小学如何把握课标和教材(王敏勤)-PPT课件
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从各科课程标准的确立,到学生 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和价值观, 需要经过四次转化和建构。每一次转化都是既遵循 上一层级的标准要求,又是一次创新性的建构。可 以说四次转化和建构就是四次创新活动。 这四次转化和建构都是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不断的创新和 具体化, 在这四次转化中,教师的转化和建构是关键,学生 的转化和建构是目的。
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 标准》(1-9年级)
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包括:1. 课程的性质与地 位;2.课程基本理念;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 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包括:1.总目标;2. 阶段目标。 语文是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 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 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课程标准包含的内容
课程标准分为幼儿园、义务教育 阶段、普通高中三大类,在内容 上一般包括基本理念和思路、课 程目标(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实施建议、附录四部分,不同学 段和学科有所不同。
要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的原 文和课标制定专家组的解读
我们从网上就可以下载各科的课程标准和专 家组的解读。如果一开始就扎到课本里,就 像走进了一片森林,不知道整个森林有多大, 离出口还有多远,路在什么地方。如果在飞 机上看就很清楚。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研究课标就好比出发前先研究地图,或者在 低飞的飞机上看森林、看城市,整体面貌和 路径就非常清楚了。
第一次转化和构建
各科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把《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转 化为“课程标准”,建构各科课程标 准的框架,为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评 价活动提供依据。 什么是课程标准?(请在纸上写出答 案)
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课程提出的最基本的 要求。
教材
• 美术教材:是美术 课程内容的重要载 体,主要包括教科 书和教师参考用书。
教材定义
• 广义: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它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 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教材。
• 狭义:教科书
国审教材
关系
•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组织,教 材与课标间是“木本水源”的关系。
表达方式更为理性平和
• 删除了原来的一些比较情绪化的表述,如“我国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 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 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 能……”,使得文本的表述更加平和。
知识与技能要求更明确
• 将“评价建议”改为“评价要点”。在“评价要点”中, 运用量化和具有量化意味的限定词,让学习目标具体化。 比如,要求学生“知道中国美术史中的5位以上有代表性 的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 其代表人物与作品”,“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 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等等。
材编者
• 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原则、指 导思想、内容选取、栏目设计)
• 教材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学生学 习的工具,是链接课标与教学间的纽带, 达到课标促进学生发展才是目的。
教师角度
•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 理念、性质、总、分目标、理念→观念 • 2、认真研读教材 • 编写意图、内容前后联系等 • 3、以课标为依据,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
性的使用美术教材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如何正确解读教材
如何正确解读教材如何正确解读教材1一)教材解读的内容1.弄清教材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
2.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
3.把握教材的特点。
4.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
5.清楚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6.解决教材疑点、疑难。
二)教材解读的形式1.名师解读。
充分发挥名教师的引领作用。
2.教师个体解读。
体现个性化的理解。
3.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解读。
搭建交流的平台。
三)教材解读的层面1.整体解读。
教材整体解读。
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包括学段教材解读、全册教材解读、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整体安排等。
2.单元解读。
领会单元安排特点和要求。
3.课文解读。
包括课文、注释、插图、课后思考等。
四)教材解读的途径解读教材要“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
要想一想“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文本想要说什么?”“文本能够说什么?”、“文本应该说什么?”1.与作者对话。
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要表达什么样思想情感,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弄清作者“想要说什么?”也就是说,之所以作者这样表达,背后一定有一些相关的因素;之所以这样描写,一定有相关的背景。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到作者个人生平、历史背景怎样,当时有些什么思想,做到“知人论世”,只有做到与作者的对话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准确解读。
同时还要研究作者其它相关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等。
2.与文本对话。
教师细读文本是教材解读的重要前提,一篇课文不管以前有没有读过,有没有教过,都应该细细地读上几遍,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课堂上师生对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间的对话与碰撞。
教师1对文本的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对本文解读的独特性行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
论语》只有区区几万字,可是根据台湾著名哲学教授XXX先生考证,历代以来,至少有四百多家注解,原文每一句话都有五六种解法,而且每一种讲法都有道理。
这就是说,《论语》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生命的,他能够透过不同时代研究者的心得开枝散叶、繁衍生息。
认真研究课标深入挖掘教材
认真研究课标深入挖掘教材课标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教师来说,要深入学习课标,了解其中所含的意义、要求以及教材中的编写思路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而教材作为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要更深入地挖掘,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认真研究课标,了解其含义和要求课标是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指导,它经由专家学者精心设计,包含着教育理念、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等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
这不仅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专业素养的提升。
当一名教师将课标学习作为职业发展的必修课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课标,继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教材就是教学的依据和载体,它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其教学内容和教育意义,以保证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1. 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大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
首先要理清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逐一梳理、分解、掌握,确保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教材的各个方面和特点。
要注重理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的关系、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渗透性。
2. 审视教材中的教育意义教材中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
教师要审视教材中的教育意义,从教育的高度深刻理解教材内容,领会其中的思想道德、学科素养和情感价值,然后将其转化为教育内容,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意义是教材的灵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更深的教育。
3. 整合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教材中既有知识性的学习资源,也有能力性的学习资源。
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如:课文、教案、试题和习题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深化学生的学习。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政治认同——课标把握与教材挖掘
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治
学
科
︱︱ 核
心 ︱
辽 宁
课
素 省 标
抚 顺
把
养 六 握
中与
耿教
之 建
华
材
政 挖
掘治
认
同
自信;拥护党的领导,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明确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 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共 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想。通过对课程标准中的政治认同的内 涵和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相对照、相比 较,总结归结起来政治认同主要就是三个 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中国道路、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人们的价值追求等等都可以划 归在以上三个方面之中。这样就便于将多 方面、多角度的政治认同方面内容准确理 解,精准把握。
一是认真学习课标,依据学科核心素 养与课程目标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 方面学习透,理解透,提炼出最核心的内 容。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政治认同为例, 课程标准中对政治认同的表述:政治认同, 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对具 有政治认同素养的学生的要求:认同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坚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已经正式制定,依 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已经开始使用,在 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加 强对新课标的学习,无论是整体的认识, 还是具体的理解都应该是全面的、有深度 的掌握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要 增强对教材的研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准确研判教材内容所体现的政治学科核 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更好的,更顺利的, 更卓有成效的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从 事教育教学。
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
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标签:新课标;新教材;灵活运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多次课程改革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材改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在教材编写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三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同时新教材为课堂教学开创了自由的空间,教师能够将其个人对教学内容构想的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去,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因而新教材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教师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开放性,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师深深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课标,把握新课标内容标准的度与量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学生通过高中阶段学习对于生物学科应达到的要求。
因此,认真研究新课标是从事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了解本学科课程性质的基础上,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中新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
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是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对于新课标中的内容标准遵照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学习目标,技能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按不同层次逐一分解,把握好度与量,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延伸。
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1章走进细胞重点应放在分析细胞学说的过程和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其余的都是为学习细胞做必要的铺垫,不必涉猎太多,否则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困难。
二、了解新教材突出的特色1、知识结构完善化新教材力图给学生展现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及把握环节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及把握环节一、教师备课要做到八备1、备课标。
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提示的原则、方法,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准,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课中去。
2、备教材。
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三点(重点、难点、疑点)。
创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
3、备教具。
上课需要教具的,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需要利用微机室、班班通、多媒体上课的,要提前作好硬件准备。
4、备学生。
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
5、备教法。
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种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6、备板书。
要深入分析教材,理清脉络、抓住中心,用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把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展现于黑板上,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7、备作业。
备课时应设计好要布置给学生的课后作业,合理安排课后作业的质和量。
8、备资源。
教学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每节课所涉及的现实生活资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教师备课要把握如下环节1、熟悉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
2、熟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3、了解分析学生: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性学习,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5、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眼界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
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学生有哪些活动,教师如何协助或指导这些活动,如课件、实验、实践、练习,如何利用教材内容拓展、延伸。
6、课堂练习设计:有的放矢。
围绕目标、重难点,可能有哪些问题。
如何准确把握课标和教材的内容
如何准确把握课标和教材的内容摘要就如何准确把握课标和教材的内容,结合氧气结构的教学案例探讨了价键法不能解释氧气具有顺磁性的特性,认为氧气的分子结构应该用分子轨道理论描述,中学教学不宜要求学生用电子配对法写出氧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提出教学要加强本体性知识和发展性知识的研修,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正确使用课程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氧气成键特征顺磁性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课程资源化学键1 问题的提出自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或课标,都没有出现过氧气的电子式、结构式书写的教学要求,高中化学各种版本的教材也从未出现过氧气电子式和结构式的内容,各类考试大纲对氧气的电子式、结构式也从不作认知领域的考试要求。
氧气是中学最常见的由共价键构成的单质。
为什么在中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中不出现氧气分子电子式和结构式书写的教学要求?其实,这一疑问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是一直困扰中学化学教学,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物质结构模块拓展教学中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
2 氧气分子具有顺磁性2.1 分子的磁性不同的分子除具有极性与非极性之分外,还有顺磁性与抗磁性之别。
物质的磁性决定于它的内部结构,电子的自旋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分子(物质)产生磁性的主要因素。
通常用磁矩 μ m来衡量分子磁性的强弱,单位为玻尔磁子,用符号B.M.表示。
定义为: μ m=[ n(n +2)] 1/2B.M.( n为单电子数)。
此式为纯电子自旋式,未考虑轨道磁矩的贡献。
分子的磁性主要分为以下2类:(1)顺磁性。
电子自旋产生磁场,分子中有未成对电子时,各单电子平行自旋,磁场加强,或在外加磁场中顺磁场方向排列,这时物质呈顺磁性。
因为顺磁性物质存在未成对电子,所以磁矩 μ m>0。
(2)抗磁性。
若分子中无成单电子时,电子的自旋磁场抵消,物质显抗磁性。
因为抗磁性物质不存在未成对电子,所以其磁矩 μ m=0。
2.2 氧气分子的顺磁性分子光谱实验证明,若物质具有顺磁性,靠近外加磁场,就会向磁场方向移动。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全面推进拼音教学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全面推进拼音教学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汉语拼音又是比较枯燥的符号,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要改变目前拼音教学繁、难、偏、旧的现状,就要正确把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领会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摒弃一些陈旧过时的认识和做法,对汉语拼音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
一、正确定位汉语拼音学习目标,适当降低汉语拼音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对汉语拼音更新进行了定位。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汉语拼音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这三项功能。
初入学的孩子既要学好汉字,又要学好拼音字母,难度偏大,负担过重。
由于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生必须学会直呼音节,而直呼音节对广大学生特别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不仅费时,而且难以做到,学生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
鉴于此,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
换言之,汉语拼音只起一个“正音”的“拐杖”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特别强调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
这样设定要求的考虑是立足于用,只把汉语拼音作为认读汉字、纠正方言的工具,起一个辅助作用。
除此以外,不再有繁琐的知识要求。
这样做比较符合实际,有利于大面积达到汉语拼音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有助于改变汉语拼音内容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的状况。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对小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对消除学生厌学情绪起了很好的作用,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识字,扩大了识字量,为学生提早进入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打破单一学拼音的方法,将学拼音、识汉字、读韵文有机结合起来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歌谣、口诀等韵文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材料。
怎样研课标 说教材
怎样研课标、说教材一、“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十个具体要求:1、说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或学段目标。
2、说本学段或本册书或一个单元的内容标准。
3、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
如有条件可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
4、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既能在横向上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说明逻辑序列,又能按照知识大类把整个学段(或相邻年级)的同类知识作简要纵向整合。
5、说教学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和所用教材的特点,谈具体的教学建议。
6、说评价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谈评价什么和如何评价。
7、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谈如何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拓展资源和课外的资源。
8、要能脱稿演讲(包括少看银幕和荧屏),内容熟练。
9、要语言流畅,简洁、生动,教态自然大方。
10、要以幻灯片制作以知识树为主,文字较少。
清晰、大方、有新意。
二、说教材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
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写出教材分析。
其次,要把握一册教材。
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
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
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
第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
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
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探讨高效的课堂模式,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落实第二个支点。
通过“导学教学案”的使用,引导学生自读文本,让学生“查、划、写、记、练、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领会课标要求明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领会课标要求明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领会课标要求、明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学情并制定教学目标。
以下我们将详细探讨这四个方面。
首先,领会课标要求是教学的基础。
课标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的指南,它明确了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
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标,全面了解课程设置、教学进度以及评价标准,确保教学活动符合课标要求。
其次,明确教材特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和重点内容,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教材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接下来,准确把握学情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学情是指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教师要通过观察、沟通、测试等手段深入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策略。
最后,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应当具有明确性、可行性和挑战性,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起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领会课标要求、明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学情和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只有做好这四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把握课标与教材
正确把握课标与教材是备课的基本
教材是新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预设的基本线索.没有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就没有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我们的教学就会偏离方向,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也就会不知所云,丧失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正确把握以下四个环节,做到真正吃透教材,进而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一是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只有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与时俱进,居高临下的钻研教材,确定目标,探索创新,指导教学.我们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了解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确定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把握教材内容.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教师拿到教材后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吃透教材,感悟文本,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对话.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才能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好课堂教学.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
三是把握重点,难点.教材内同类知识中分量较大,处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
内容就是教学重点;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消化,不易把握或操作困难的内容,技巧就被确定为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是教学内容的知识核心.教学重点因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全局性和规律性强而在教材知识总量中占较大比重.教学难点除少数处于教学重点之外外,大多数则包含于教学重点之中,在教材总知识量中比重较小.它的特点是有局限性,差异性和局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小学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思路要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四是把握教材特点.教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备课的结构,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教材的特点要选择不同形式的教法.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宏观概念,不是每篇课文,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同等对待,平均用力.就具体课文而言,有的课文以落实工具性目标为主,渗透人文性目标,有的以落实人文性目标为主,兼顾工具性目标;就一节课而言,应该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在适当的语言学习环节中恰当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衡量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否成功主要看是否有有利于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