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从城市群的视角+开题

合集下载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分析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分析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分析随着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地区的城市群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为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也将为京津冀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带来新的提升和变化。

对于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的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的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未来发展方向和关键发展策略,以期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现状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组成,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自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协同发展”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统一城市规划、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实施协同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合作、产业转移、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各城市之间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交流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京津冀城市群在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局面。

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剧,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将会继续加快。

在未来,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的不断发展,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化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这将为京津冀城市群带来更多的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

京津冀城市群将进一步加强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随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布局将日趋合理,各城市之间的产业互补性和协同性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这将为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间交通互联互通将会不断加强。

城际高铁、城际公路、城际航空等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将进一步加快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间联系和合作。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进步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形成了中国北方经济进步的重要引擎。

作为中国政府提出的“两翼”的战略布局之一,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和协同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并分析该区域的协同进步战略。

一、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1.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全球城市功能的集聚区随着京津冀城市群地理位置的奇特性,其内部的大中小城市结构生成了全球城市功能的集聚区。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全球影响力;天津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拥有先进的物流和航运设施;河北、河南等周边省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为京津冀城市群提供劳动力支持。

因此,京津冀城市群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形成全球城市功能的集聚区。

2.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科技创新的示范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集聚了浩繁高等院校、探究所和科技企业,具备了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北京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居全国之首,天津拥有浩繁的科技园区,河北省也进步起了一批创新企业。

京津冀城市群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形成科技创新的示范区,推动区域的经济进步。

3.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文化沟通的重要平台京津冀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国的文化重地。

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天津拥有奇特的港口文化,河北省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秦始皇陵等。

京津冀城市群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加强文化沟通,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和进步。

二、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进步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进步,起首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一个高效的交通网络。

可以通过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等方式提升交通的便利性。

同时,还可以加大公共交通的改善力度,提高交通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2. 推动旅游产业联动进步京津冀城市群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推动旅游产业的联动进步,实现互利共赢。

北京作为首都,拥有浩繁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天津有奇特的港口文化和海洋旅游资源;河北省则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自然风景。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协同发展,改善区域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健康发展。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分析1.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成就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一方面,京津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于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京津冀地区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尽管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不利于整个地区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北京市的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需要加大投入和改革创新,才能有效解决。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仍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要持续加大力度,才能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未来发展对策1.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需要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各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各地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推动产业转移和升级,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为整个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城市群,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经济区域。

随着国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视,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并探讨其协同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二、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1. 政治中心区:以北京为中心的政治中心区,负责全国的政治决策、文化传播以及国际交流。

2. 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北京、天津等地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

3. 产业集聚区:以石家庄、天津等城市为依托,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区。

4. 生态保护区:通过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三、协同发展的路径和策略1. 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资源、要素、人才在京津冀城市群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2. 交通先行:完善交通网络,打造以高铁、公路、航空等为主的多式联运交通体系,促进区域内的交通互联互通。

3. 产业协同:加强产业协同,形成产业链的上下游衔接,推动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

4. 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

5. 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具体措施1. 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2. 优化人才流动:通过政策引导和人才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促进人才在京津冀城市群内的合理流动。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区域内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

4. 推动产业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5. 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京津冀城市群。

五、结论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的背景
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
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
二、问题的存在与分析
1. 城市发展不平衡
2. 区域交通拥堵
3. 环境污染严重
4.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
2. 地方利益冲突与竞争
3. 重点城市资源过度集中
4.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四、问题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 建立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
(1) 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
(2) 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政策
(3)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2. 优化区域交通网络
(1) 加强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
(2) 推动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3)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3. 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
(1) 减少污染排放
(2) 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4. 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
(1) 发展现代服务业
(2) 优化产业布局
(3) 加强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
五、问题解决的措施和计划
1. 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
2. 分工合作和责任追究机制
3.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4. 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
六、问题解决的预期效果
1. 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2. 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
3. 促进人口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4. 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七、总结
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 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4. 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期望。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文题目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文题目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文题目篇一《“京津冀”:一场三地的奇妙大融合》我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事儿啊,特别像我们家做饭。

你看啊,我们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就跟京津冀这三个地方似的。

我住在河北,北京就像爸爸,规规矩矩挺严谨,还到处都是好机会,充满着领袖气质。

天津呢就像妈妈,带着一种独特的洋气和亲和力,相声说得那叫一个溜,煎饼果子也倍儿香。

就说去年我去北京找工作的时候吧。

我在河北的小县城里待惯了,一到北京首先就被那地铁给整蒙圈了。

我从一个偏远的地铁站上车,那人群就像一股汹涌的潮水,把我一下子裹挟进去。

我站在车厢里,周围的人都拿着手机,有的看着新闻资讯,有的在学习工作资料。

这时候我就想,这北京啊真是充满了冲劲。

可我看到好多公司的招聘广告,虽说机会多,但竞争也大得吓人。

后来我又跑到天津去玩。

走在天津的大街上,满耳朵都是那软软的天津话。

我去到一个传统的煎饼果子摊,看老板熟练地做着煎饼。

绿豆面的面糊往平底锅上一摊,打个鸡蛋,加上油条或者薄脆,一会儿就做好一个。

我在天津感受到那种惬意和自在。

这三个地方,各有各的好,就像过日子,如果各自为政,那就好似做一盘各管各的菜,没有个统一的好味道。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就是把这盘大菜做好。

北京把那些高科技、大文化的产业继续发展好。

天津呢,好好发挥它的港口优势,做点外贸商业的好菜。

河北嘛,有大把的地方能搞农业或者承接点北京天津的产业转移。

这三者协同起来,就像咱家里边爸妈分工合作,再带上我这个小帮手,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京津冀协同发展起来那肯定也是蒸蒸日上咯。

篇二《京津冀协同:“铁三角”的新旅程》咱今儿就聊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那点事儿。

我觉得这京津冀啊,就像是一块三角肉饼,每一块都有各自的味道,但合起来就是一个超级美味。

我有一次自驾游的经历,那叫一个不同寻常。

我从河北出发,本身河北这大片土地就像一个朴实的大哥哥。

我开着车先往北京的方向走。

到了北京的边界,那交通一下就开始繁忙起来,就跟一群忙碌的小蜜蜂似的车来车往。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京津冀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为了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旨在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而且长期的任务。

这意味着需要不同层级的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政府以及社区领导人等,紧密合作,协调他们的政策和决策,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价值。

协调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交通和基础设施。

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整个协同发展的基础。

例如,京津冀地区的高铁和公路网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升级,以促进更多的人口和货物流动。

此外,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也需要在地方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进行协调和联合投资。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区域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

除了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之外,格局的调整和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意味着不同城市需要重新定义其角色和功能,以便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具有不同程度和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例如,北京和天津可以在技术和金融方面提供领导力的支持,而沧州和廊坊可以成为加工和制造中心。

此外,这种城市之间的分工和协作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支持更多的人口和产业流动。

此外,环境和资源的协同发展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业中心之一,然而,这也意味着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以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包括减少污染,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节约资源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在生态修复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挑战。

总的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时间最严重的挑战之一,这需要不断的协调和合作。

虽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始终保持合作和关注,该地区的发展将会变得更加坚实和可持续。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城市群建设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城市群建设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城市群建设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群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一直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

为了缓解北京市的城市化压力,2014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旨在全面加强京津冀三地的互联互通和合作。

作为中国首个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中国城市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案例,本文将探讨该问题的核心内容。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最大和最全面的城市群之一。

它是由北京,天津,河北和周边地区的省份组成的,占地面积超过21万平方公里和1100万人口。

虽然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但是这里的人口数量庞大,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相对比较丰富。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近一个世纪,城市信息网络化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不当,也导致了城市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等。

因此,三地的联合合作和互相协调是必要的。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将各省市之间的资源和信息有效地整合起来,打造成一个高水平, 高效率, 全面发展的城市群。

具体来说, 该策略的任务包括减轻北京市的人口压力, 优化京津冀区域的资源组合, 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 降低交通拥堵和污染, 增加环境保护投资, 培养和培训人才,以及实现城市农村一体化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 改善就业和生活环境是最为关键的。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为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中央政府在多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具体来说,政策和经济方面的举措包括增加政府开支、建设新的交通线路、优化土地利用和提供税收优惠等。

同样,目前各城市间的交通也得到了改善:新的高速公路被建立、地铁线路建设已经开始,而官方也鼓励三地的环保产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 中央和其他组织也着力于推进京津冀地区的技术革新和知识创新。

政府部门为各地创业者和企业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咨询,以协助科技发展。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发展潜力巨大,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明确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并推进协同发展,对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稳定、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及其协同发展的策略。

二、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一)首都经济圈的核心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天津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通过高效的城市间交通网络相连。

这一区域拥有丰富的科技、文化、教育资源,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

因此,其首要功能定位为首都经济圈的核心,承担着引领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重任。

(二)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极京津冀地区科研实力雄厚,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

因此,该城市群应定位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京津冀城市群应定位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通过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策略(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京津冀三地应根据各自的城市特点和资源优势,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应着重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科技创新;天津应利用其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河北则应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和制造业。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命脉。

京津冀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城市间交通网络,促进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

(三)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应充分利用各自的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实现产业互补和资源共享,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地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三地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发展潜力巨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区域涵盖了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河北的多个城市,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然而,要实现该区域的持续发展,必须明确各城市的定位,并推动协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的策略。

二、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1.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扮演着领导者和引领者的角色。

其功能定位应继续强化其首都地位,发挥其在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国际交往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减轻人口压力。

2. 天津:天津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其功能定位应是在保持其港口经济、制造业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强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3. 河北城市:河北的城市应依托其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制造业、现代农业等产业。

同时,也应积极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

三、协同发展的策略1. 交通协同: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是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基础。

应加强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实现城市间的快速联通。

2. 产业协同: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功能和定位,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

北京可依托其科技和人才优势,发展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产业;天津可发展港口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河北则可发展制造业、现代农业等。

同时,各城市间应加强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3. 政策协同:政府应制定统一的政策,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包括但不限于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强环境保护、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4. 人才协同:人才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京津冀地区的人才交流和合作,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结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推动交通、产业、政策和人才的协同,是实现该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

《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范文

《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范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区域,其协同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京津冀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为了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本文将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与意义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

然而,长期以来,该地区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为了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加强机制创新和区域政策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在于:首先,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其次,有助于实现区域内的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再次,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最后,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一)机制创新机制创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首先,要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沟通与合作。

其次,要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此外,还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二)区域政策研究区域政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其次,要完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产业、人才等各方面政策。

此外,还要加强政策执行和监督,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四、具体措施与实施路径(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

要加快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建设,实现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快速联通。

同时,要加强城市内部交通设施建设,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二)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范文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的重要区域,其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旨在探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该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建议。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1.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领国家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划,为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 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城市群产业体系。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该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3.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京津冀地区交通网络日益发达,实现了区域内的快速交通联系。

这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问题1. 区域发展不平衡尽管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与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的发展差距较大。

2. 资源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该地区面临的重要挑战。

3. 体制机制障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如行政壁垒、市场分割等问题,制约了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统一。

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与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领继续加强国家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规划引领,推动该地区在政策、规划、项目等方面实现更高层次的协同发展。

2.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多元化、差异化、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3.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实现更高效的区域交通联系和物流运输。

区域互动与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区域互动与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区域互动与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区域互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各个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国家重点关注的地位,因为其作为北京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对整个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区域互动对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1、优化资源配置随着区域互动的深入发展,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之间的资源相对比较均衡,相互依存程度也逐渐加深。

这种依存程度不仅指的是经济上的互惠互利,还涉及到政治、文化、人力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区域互动使得各城市之间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而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

2、提升发展空间随着区域互动的发展,京津冀地区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工程,这些设施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还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此外,京津冀地区还成立了多个经济开发区,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这进一步提升了经济发展的空间。

3、提高核心竞争力区域互动的深化,使得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

在这种竞争关系下,各城市会竞相推出优惠政策和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了京津冀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这种竞争也推动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

1、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尽管区域互动使得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趋于一体化,但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却相对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这种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不仅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在经济发展上也存在着风险。

2、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互动的发展也导致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在京津冀地区中,北京市依然是整个地区经济的主导城市,而其他城市却相对较弱。

这种不平衡对于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是不利的。

三、建议1、优化政策体系目前,京津冀地区已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文件,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

如何制定更为完善的政策体系,进一步促进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区域互动的关键。

城市群国土空间功能均衡发展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城市群国土空间功能均衡发展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第37卷 第7期2023年7月Vol.37 No.7Jul.,2023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21世纪以来,为应对全球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过载的压力,联合国提出了2030可持发展目标并成为各国转型发展的共识[1]。

此后,可持续发展目标引发了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策略、技术和机制的深刻变革,更加强调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极大地促进了国土空间开发和利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3]。

不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方式仍然制约着空间高质量转型与发展,大量耕地被挤占[4],严重的土地利用冲突引发区域空间失衡[5]、城乡差距加剧[6]、自然生态损害[7]等负面效应。

迈进“人的城镇化”时代之后,通过功能协调的空间治理解决空间失衡逐渐成为国土空间发展新方向。

区域间禀赋和要素差异产生了地域空间的非均衡性,是国土空间非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

空间均衡包括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性均衡发展,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追求的空间“帕累托最优”发展模 式[8]。

平衡要素供需、减小城乡和区域间差距、优化空间匹配等空间均衡发展的研究主题备受关注[9]。

国外国土空间均衡发展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尤其是伴随大伦敦区域规划、欧洲大陆国土规划等重大规划实践变革,跨尺度、综合性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代化思潮不断发展[10]。

但人口和产业集聚产生的空间非均匀性客观存在,使俱乐部收敛难以实 现[11]。

为推动区域非均衡发展达到均衡状态,均衡发展理论与国土空间开发实践相结合,核心是建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空间结构和布局,保持空间功能相对均衡,维系城镇空间集聚开发、农业规模生产和生态系统完整稳定,同时支持空间高效利用与均衡发展的新形态[12]。

土地利用作为国土空间功能有机联系的纽带,是空间均衡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13]。

围绕内涵界定、均衡模型构建[14]、均衡态势分析[15]、空间均衡配收稿日期:2023-03-12;修稿日期:2023-04-1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1AZD0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7433);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项目。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群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群,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其发展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对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就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二、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1. 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因此,京津冀城市群的首要功能定位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这要求在发展中要充分考虑北京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影响力,发挥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引领作用。

2. 科技创新与产业高地天津和部分河北城市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创新实力,因此,京津冀城市群也是科技创新与产业高地。

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 生态屏障与绿色发展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该城市群的功能定位还包括生态屏障与绿色发展。

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协同发展策略1. 优化空间布局京津冀城市群应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发展格局。

要充分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互补发展。

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

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促进各城市间的互联互通。

3.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要充分发挥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结论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群,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其功能定位包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与产业高地、生态屏障与绿色发展等。

要实现协同发展,需要优化空间布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范文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重要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然而,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资源和经济的空间布局也存在一些不尽合理之处。

为此,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地之间的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协同发展逐渐形成,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冀地区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

这为区域内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三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2. 产业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和河北则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3. 市场一体化进程京津冀地区积极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强了市场监管和执法协作,打破了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1. 资源环境压力较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2. 区域发展不平衡尽管三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北京、天津等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河北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3. 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尽管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但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影响了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建议:1. 加强资源环境管理加强资源环境管理,推动绿色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其发展对于我国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国家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以及如何通过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内的优势互补和共同繁荣。

二、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1. 政治中心功能:北京作为首都,具有全国政治中心的功能。

天津和河北的部分城市则承担着区域政治中心的职责,为周边地区提供政治服务和支持。

2. 经济中心功能:北京、天津作为国内重要的经济中心,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能力。

而河北的多个城市则依托其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

3. 文化中心功能: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如北京的故宫、天津的古文化街等。

各城市应发挥自身文化特色,共同构建区域文化中心。

三、协同发展战略1. 交通基础设施协同:加强京津冀地区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快速联通。

2. 产业协同:根据各城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实现产业链的上下游衔接和互补。

3. 科技创新协同:加强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 生态环境协同:加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区域内的绿色发展。

5. 公共服务协同:推动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协同发展,提高区域内的公共服务水平。

四、实施路径1. 政策支持: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 规划引领:制定科学的规划,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3. 市场化运作: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市场主体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 区域合作:加强京津冀地区各城市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5. 人才引进与培养:重视人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参考题目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参考题目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参考题目一、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与路径选择2、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冀三地角色定位与关键问题3、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与突破途径4、京津冀的投资政策重点与区域性金融领域改革难点5、京津冀的科技政策重点与创新型工业化道路6、京津冀重点项目安排、布局与三地发展方向二、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的难点和突破点2、京津冀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3、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4、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同城化、均等化和普惠化研究5、京津冀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的共建共享研究6、京津冀合作共赢机制的解决方案三、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1、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冀产业定位与分工研究2、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一体化研究3、京津冀区域重点产业链打造与优化研究4、提升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能力研究5、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和河北省承接能力提升6、京津冀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合作四、要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

1、京津冀一体化的空间规划与城市群研究2、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和优化路径研究3、京津保核心区发展战略研究4、石家庄、唐山区域次中心发展战略性研究5、京津冀重点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分析与评价研究6、京津冀人口迁徙、产业转移与城市布局优化研究五、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476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刘天宇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的描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同构;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7-0476-01一、京津冀城市群简介京津冀地区以占全国1/50的土地,聚集了全国2/25的人口总量,创造了占全国1/10的GDP 总量,其经济规模可见一斑。

然而,2015年北京的恩格尔系数为22.1%,同年河北的恩格尔系数为26.05%,可见河北的居民收入水平与北京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而且在环绕北京和天津两个特大城市的河北周边地区存在25个贫困县,其被称为“环京津贫困带”,其中生活着200多万贫困人口,其经济发展水平与西部最贫困地区处于同一层次。

[1]北京和天津无论在经济总量、经济增速还是在人均GDP 上,都将河北的各地级市远远甩在身后,其地区极化效应十分严重。

根据世界通用的判断标准来看,京津冀三地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也不在同一阶段上,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水平较高;天津处于工业化后期,具有完备的制造业工业基础;而河北尚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工业结构单一。

工业化水平差距过大、地区极化效应过于严重,不仅严重影响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先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二、京津冀城市群所面临的问题1.交通不通畅。

河北与北京、天津之间曾有两千余公里的“断头路”与“瓶颈路”。

本该成为便利生产要素流动、提高区域内城市间互联互通的道路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政治上行政区划的分割成了阻碍三地经济交往的藩篱,从而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不协调。

使地理上相邻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三地区没能通过便利的公路网相连接。

2.多核心城市。

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经济区域内的各增长极之间应具有产业互补的作用,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各地级市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整体的区域发展规划与部署。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其发展态势对国家整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全球化经济大潮和我国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其协同发展,对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1. 政治文化中心功能:北京作为首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因此,京津冀城市群的首要功能定位是强化和巩固这一中心地位,发挥其在国际政治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 经济发展引擎功能:以北京、天津为双核,通过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特别要强化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形成产业集群。

3.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应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协同发展的路径和策略1. 产业协同:强化北京、天津的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优势,将河北打造成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区。

同时,加强三地间的产业链协同,形成互补优势。

2. 交通互联: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实现三地间的快速联通。

这包括加强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和协调。

3. 生态环境共治: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三地间的生态环境协同。

这需要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政策,加强跨界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4. 政策协同:加强政策协调和制度创新,推动三地在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统一和衔接。

这需要建立跨区域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三地间的政策沟通和协调。

四、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三地间的协同发展工作。

2. 完善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方式,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从城市群的视角学号:姓名: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导师姓名:职称:论证会主持人:论证会日期:填表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一、开题报告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

二、开题报告必须附论证活页,活页内容包括:1.选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趋势及问题等,字数不少于3000字;3.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4.研究方法、思路;5. 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6. 为完成论文已具备的条件;7.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8.研究的创新和特色;9.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量不少于30篇,对于个别新兴研究领域其文献量可酌情减少。

三、完成时间: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应于入学后第三学期内完成,具体时间各学院可根据本学院的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学校规定的截止日期前进行安排。

四、硕士生开题报告书应首先获导师认可后方可参加开题。

五、打印要求:此表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各栏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不得改变本表样式。

六、硕士开题论证会由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组成,不得少于3人。

导师可以参加开题论证会,但不得担任组长。

七、开题报告通过、修改、签字完毕后,交各学院(研究院、中心,本表以下统称学院)存档,统一按要求提交研究生院。

一、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价二、开题报告作者承诺三、开题报告小组评议意见四、学院审查意见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从城市群的视角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城市群是由区域内多个地域相近、联系紧密的城市所构成的集合。

群内由一个或两个核心城市为增长极,辐射带动周围城市发展。

城市群将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将各城市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其不同职能,通过协同合作、互补促进的方式协同发展。

当前,促进城市群经济协同发展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京津冀地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层,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明显落后,还没有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经济整体,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发展程度不同,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

有效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推动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鉴于我国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1)国外相关研究情况的分析从国际情况看,现在世界上有五个成熟的超大城市群,即: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各地区在不同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主体也从单个的经济体、单一的区域向以城市群为主转变。

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就需要建立协同发展的城市群,集中区域经济实力,从而才能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国外对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研究,可以概括为理论深、起步早、经验多、成果丰,这些对研究我国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早从城市群体的角度进行探索性研究与实践的是英国学者霍华德(E.Howard,1898),他提出的“田园城市模式”,建议围绕大城市建设分散、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以达到高度的城市生活与清净的乡村生活的有机融合,其实质是通过城镇群体空间组合解决大城市无限扩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

随着二战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外城市群的研究在多学科交叉作用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获得了突破与丰富。

维宁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城市群存在的合理性与客观性,邓肯在《大都市与区域》中首次引入“城市体系”的观点。

美国的乌尔曼提出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对城市群内外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影响深远。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前期的理论铺垫,对城市群的研究走向深化和丰富。

希腊学者杜克西亚斯大胆预测世界城市发展将形成连片巨型大都市区。

加拿大学者麦吉对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城市密集地区进行研究后提出“城乡融合区”概念。

麦克尔劳林强调城市群应当通过理性规划的约束达到空间持续平衡发展。

1985年至今,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群研究。

约翰·弗里德曼对城市体系的等级网络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世界城市理论或称为全球城市理论。

富田和晓则以都市空间为经,结构演变为纬,对日本的城市群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国外对城市群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从全球开放视角研究城市群。

西方学者开展了对城市群新的国际劳动分工的研究,对城市群范围由单一地区、国家城市体系转变为跨国城市体系、全球城市体系的演化现象的研究。

二是从产业微观视角研究城市群。

西方不少学者对产业集聚的空间模式开展分析,主要表现为纯聚集模式、产业综合体模式和社会网络模式。

三是从区域协调的视角研究城市群。

如戈特曼重视城市群的社会、文化、生态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区域发展协调管理机制正在国外发达国家建立。

四是从信息空间流视角和以信息技术与数学模型来定量研究城市群等。

纵观国外学者对城市群在内的城市与区域形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其研究重点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从小范围到大区域的转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多视角、多层次、多尺度,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体系。

国外学者对城市群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国内相关研究情况的分析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期,表现为新兴城市的大量出现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城市间的联系日益频繁,这是我国城市群出现的一种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的城市群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江汉平原、海峡西岸、成渝、关中、长株潭等。

但是,我国的城市群由于受行政划分和管理体制的束缚,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不协同发展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城市群内产业结构趋同性高、缺乏合理布局和分工、存在重复建设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等。

城市群协同发展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各行政管理部门、各企业等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国内对于城市群的研究起步较晚,可将其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研究起步阶段(1980年初至1990年初),这一时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城市群的相关概念、城市群特征类型、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二是研究推进阶段(1990年期间),在对城市群形成机制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重点转向城市群空间的演变,同时开展了城市群的规划研究。

三是研究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内容涉及城市群地区产业、经济、空间演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管理机制等,研究方法逐步深化和多样化。

在中国学术界,周一星在1988年提出了都市连绵区概念,并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中,明确了都市区、大都市带等相关概念。

90年代中后期,围绕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几大城市群开展的实证分析研究也得到了加强。

姚士谋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城市群》一书中,在对国内几大城市群密集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是我国第一部以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的专著。

1996年,广东省委组织编制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市群规划》,首次将“大都市区”的概念引入城市群规划发展,开创了城市群跨境空间协同规划的新理念。

在2001年出版的《中国城市群》(第二版)中,姚士谋等人又提出了超大、特大城市概念,并认为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体,它系统地将空间、资源、人口等要素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网格化结构。

此外,对中国城市群的研究还有:苗长虹主编的《中国城市群发育与中原城市群发展研究》,肖金成、袁朱等编著的《中国十大城市群》等著作,他们都是把城市群的一般性与具体的一个城市群结合起来研究。

总体上看,国内关于城市群发展的理论研究侧重于城市群内部组织结构与相互关系的研究,而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理论探索较为缺乏,对新的经济、社会、技术因素及人文、生态等要素对城市群的影响等研究不够充分。

(3)研究基础及影响因素分析城市群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地理学认为,城市群是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强调的是城市与城市之间、单个城市与整体区域之间的空间联系。

但从近年来理论研究的成果分析,城市群是在城市进程中,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通过综合交通网络和高速信息通信网络,对周边若干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群体性和整体关联性强的城镇网络群体。

协同是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重要功能和职能之一,是指构成经济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构成要素之间在数量、质态、空间、时间等方面相互适应的联系状态。

协同不等于平衡,其目的和实质是要推进和加速经济社会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新的不平衡和新的平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非一种静态。

协同发展就是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系统中各要素和谐和合理,并使总体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影响区域协同发展的因素众多,如:自然条件及资源禀赋决定着区域发展对外的依附程度;经济发展速度、外向程度等决定着区域资源和市场的矛盾冲突程度;此外,还有政治体制与政府能力、科技水平与科技创新、历史传统与社会文化等因素也影响着区域协同发展。

三、主要研究内容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是一项跨学科的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要面面俱到既不现实也非本人能力所及。

在选择研究的切入点时,考虑到以城市群的经济地理学含义作为出发点来探讨城市群建设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拟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进行总结,根据相关研究理论和京津冀发展现状,探索符合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模式并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具体而言,根据上述思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对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有关理论进行研究,运用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系统论等构建与研究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模式;二是研究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等;三是研究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如何充分利用城市群的有利条件解决影响城市群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四是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策略建议;五是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对应的研究框架为:第一章绪论。

主要描述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等。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 国外研究现状1.2.2 国内研究现状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 研究内容1.3.2 研究方法1.4 研究框架第二章城市群及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

主要研究城市群理论和区域协同发展理论。

2.1 城市群理论2.1.1 国外对城市群理论的界定2.1.2 国内学者对城市群理论的界定2.2 区域协同发展理论2.2.1 区域协同发展内涵2.2.2 区域协同发展的成因2.3 城市群协同发展理论2.3.1 增长极理论2.3.2 点—轴系统理论2.3.3 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2.3.4 整合发展理论第三章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3.1 京津冀区域概况3.2 京津冀与两大城市群的分析研究3.3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联系强度研究第四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力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