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经导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PPT (精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经导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概述
一、介入放射学定义: 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诊断设备的
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 ⑴对疾病进行治疗 ⑵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 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概述
介入放射学也与其他医学学科一样,是在 医疗活动中,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完善而发 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应用
栓塞剂的分类: C 栓塞剂栓塞效果的长短:
短效栓塞剂,指48小时内吸收; 中效栓塞剂,指48小时到1个月; 长效栓塞剂,指栓塞时间超过1个月。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应用
栓塞剂的分类: D 栓塞剂在体内吸收与否
可吸收栓塞剂 不可吸收栓塞剂(为永久栓塞剂)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应用
栓塞剂的分类: E 栓塞剂栓塞的部位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
⒉ 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Non-vascula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⑴ 利用各种穿刺针采取组织,进行病理组 织和脱落细胞检查。
⑵ 利用穿刺针引入引流导管,治疗囊肿、 脓肿、血肿、源自文库液和胆管、输尿管梗阻 等。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
⒉ 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Non-vascula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⒋ MR:优点:无辐射损伤;观察范围大。 缺点:需特殊的防磁介入器械;操作较复 杂。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
三、介入放射学的分类: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方法很多,临床上常以
治疗的领域的不同分为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⒈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Vascula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⑴ 血管内灌注术 ⑵ 血管栓塞术 ⑶ 血管成形术
近端 远端 末梢栓塞剂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应用
栓塞后反应和并发症: A 栓塞后综合症: ⑴ 疼痛 器官动脉栓塞后缺血,可引起疼
痛,一般可耐受,个别需用止痛针。 ⑵ 发热 肿块性病变栓塞后可出现发热, 体温一般在38℃左右,时间在1周左右, 个别可很长。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应用
栓塞后反应和并发症: A 栓塞后综合症: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应用
栓塞剂: 定义:将某种物质通过导管注入血管内并
使之闭塞以达到治疗目的,这类物质就 称为栓塞物或栓塞剂。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应用
理想栓塞剂应具备的特点: 无毒、无严重生物反应; 能在透视下显影; 容易通过导管注入; 制备方便,价格便宜; 具备各种规格; 不在体内分解;能在体内按时缓慢释放某种
现在让我们回顾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史 。
概述
国外: 1928年 Santos 等第一例经皮直接穿刺主
动脉造影 40年代后期 瑞典学者Jonsson 首次用同轴
针经皮穿刺颈总动脉行主动脉造影。
概述
1953年 瑞典学者 Seldinger医师用套管针、 导丝和导管经皮股动脉插管进行血管造 影。此方法大大简化并提高了介入放射 学操作的安全性,为当代介入放射学奠 定了基础。
左侧髂动脉造影
左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后造影所示
术后一个月来CTA复查所示
术后一个月来CTA复查所示
栓塞术后一个再次血管造影所示
再次血管造影, 采用带膜内支 架置入,血管 畸形团消失。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应用
栓塞后反应和并发症: D 感染 如栓塞剂消毒不严或栓塞操作时无
药物,起到化疗栓塞作用等等。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应用
栓塞剂的分类: 无统一分类,常见的有 A 栓塞剂的物理性质:
液体栓塞剂:如无水酒精、鱼肝油酸钠 等、ONYX胶;
A 栓塞剂的物理性质:
固体栓塞剂:有颗粒、微球、微 囊粉末、弹簧圈、明胶海绵、 真丝线段等。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应用
栓塞剂的分类: B 栓塞剂的特性: 物理 化学 生物
二、介入放射学的设备和器械 ㈠ 影像引导设备:
⒈ X线透视:目前常用的透视模式有:普通 透视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是 目前介入放射学治疗的主要设备。
⒉ 超声:优点:实时显像;对患者和医师 无损害。缺点:部分器官无法进行检查; 操作者依赖性。
介入放射学的设备和器械
㈠影像引导设备:
⒊ CT:优点:显示病灶更为清楚;判断治 疗效果更为可靠;缺点:检查费增加;有 辐射损伤。
概述
国内: 我国介入放射学起步于1984年,主要是
较系统地研究和开展了支气管动脉药物 灌注治疗肿瘤。 1990年卫生部将开展介入放射学的放射 科改为临床科。
概述
国内: 90年代起,介入放射学成为三级医院评审
的标准之一。 在21世纪到来之际,介入治疗被认为是继
内科、外科之外的第三治疗学。
介入放射学的设备和器械
⑶ 恶心、呕吐 是常见的消化道反应 ⑷ 反射性肠郁积或麻痹性肠梗阻。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应用
栓塞后反应和并发症: B 组织坏死:栓塞剂选用不当或栓塞范围
过大,而侧支血管建立不良,导致器官 严重缺血,可使组织发生坏死。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应用
栓塞后反应和并发症: C异位栓塞:由于某种原因,将栓塞剂误
入正常血管或误把正常血管当靶血管进 行栓塞,从而造成正常器官缺血、梗塞 或坏疽等严重并发症。
概述
Seldinger经皮血管穿刺法操作步骤
概述
1964年 美国放射学家 Dottor首先采用同轴导 管系统进行血管成形术。
1967年 Margulis在AJR上最早提出 “interventional diagnostic radiology a new subspeciality”。
1976年 Wallace在Cancer杂志上以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主题系统地提出 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
⑶ 利用成形术治疗各种管腔狭窄,如食管 狭窄、胆道狭窄等。
⑷ 利用穿刺技术注入药物或抽吸进行治疗, 如经皮肝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肿瘤、经皮 椎间盘抽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等。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应用
经导管栓塞术 (Transcatheter embolization )
定义:在影像监视下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有选择 性有控制地注入到病变血管和病变器官的供血 动脉内,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达到止血、 治疗肿瘤、治疗血管性病变和消除病变器官异 常功能等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