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走的最佳速度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2 符号的约定与说明 符号 l s δ v m M g W 符号的意义 腿长 步长 人体重心升高量 行走速度(匀速) 腿的质量 人体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 人行走时作的总功 人体重心升高所需势能 两腿运动所需动能 每秒行走步数 转动惯量 角速度 4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1 问题一的求解
W
Wl
n j w
3
δ
������
由简化图示可知, l l cos „„①
sin
s „„② 2l
2 2 联立方程①、②可解得 2l s
1 4
所以,
s 2 / 8l (s l )
4.2 问题二的求解 在问题二的题设背景下, 我们得知, 腿看作均匀直杆 (即为刚体) , 行走看作腿绕腰部的转动。由物理学中的相关知识可得,刚体对某一 转轴的转动惯量等于每个质元的质量与这一质元到转轴的距离平方 的乘积之总和。因此,本问题可抽象为物理学中的均匀直杆绕其一端 端点转动问题。由此,不难得到以下各式:
由问题二的结果可得,单位时间内行走所需的总功为:
W W Wl
Mgsv mv3 8l 6s
Mg mn ) 8l * n 6
v2 (
假设行走速度 v 一定,若要求做工最小,将上式对 n 求微分即可 得到:
5
dW m Mg 3Mg 0 n dn 6 8l * n2 4ml
M 4 将题目给出的条件数值 m , l 1m 代入上式得到:
n5
联系现实实际我们可以明显得知, 人在正常行走时每秒钟走 5 步 是不可能的。 因此, 问题三的假设条件不符合现实情况, 是不合理的。 4.4 问题四的求解 在该问题中我们假设腿的质量集中在脚部, 行走看作脚的直线运 动。因此,动能计算公式需要改变为直线运动下的情况。 此时,单位时间内两腿行走的动能计算公式为:
人行走的最佳速度模型 摘要
人类每天的日常生活都需要行走, 看似简单的动作其中却蕴含着 丰富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以何种方式、何种步速行走才最“省力” , 做功最少, 这是许多人都关心的。 本题要求我们在极度理想的条件下, 由浅及深地探究人要以多大的步速行走才能在单位时间内做功最少。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证明了问题一和问题二,求解出人在行走时身体 重心的升高量和把腿看作绕腰部转动的均匀直杆并匀速行走时, 单位 时间所需动能。然后,我们综合运用物理学和数学知识,建立了人在 匀速行走时做功最少的最佳速度模型, 通过问题三和问题四的两种不 同假设, 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的最佳步速。 最后我们综合考虑现实实际, 对模型的合理性和普适性进行了分析, 并对模型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匀速行走重力势能动能功能转换最优解 1 问题的重述 人行走时作的功是抬高人体重心所需势能与两腿运动所需动能 之和,在匀速行走的情况下,人该以多大的速度行走才会使得自身做 功最少。 为此,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 求解证明人在匀速行走时身体重心的升高量。 2. 将腿看作均匀直杆,行走看作腿绕腰部的转动时,单位时间所需 动能。
1
3. 求解当行走速度一定时,每秒行走几步速度最少,建立模型并分 析题设答案的合理性。 4. 当腿部质量分布不均匀时,求证分析上述模型及其结果wenku.baidu.com合理性。 2 问题的分析 该模型主要运用优化问题最优解的分析方法, 辅以物理学中的运 动学、力学公式以及数学运算技巧,最终求解出理想结果。对于问题 一,在已知腿长和步长的前提下,由简化图示分析可得双腿在贴合和 分开时候的高度差,即人体重心的升高量;对于问题二,利用题设的 理想化条件,通过物理学中转动惯量的相关知识求出转动动能;问题 三和问题四的求解需要借助问题一和问题二的结果, 即已知重心的升 高量和单位时间所需动能, 人行走时消耗的总能量即为势能与动能之 和。 3 模型的假设与符号的约定 3.1 模型的假设与说明 1. 人行走时作的功 W=两腿运动所需的动能������������ +人体重心升高所需势 能������������ ; 2. 人在行走时不考虑人体生物质能的消耗, 只考虑物理能量的消耗; 3. 人在行走时步速是均匀的,排除自身疲劳程度、人与人之间身体 素质差异、路面情况等外界干扰因素; 4. 在对问题二和问题三求解时,将腿看作均匀直杆,行走看作腿绕 腰部的转动;在对问题四求解时,将腿的质量集中在脚部,行走 看作脚的直线运动;
1 2 mv3 Wl mv * n 2 2s
'
则单位时间内行走所需的总功为:
W ' W Wl ' v 2 (
mn Mg ) 2 8l * n
按照问题三的方法,将上式对 n 求微分并代入条件数值,得到最 终结果为:
n
Mg 3 4ml
联系实际我们得知,在正常情况下,人行走时每秒钟走 3 步是可 行的。因此,问题四的假设条件是合理的。 5 模型的评价与分析 本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以人行走时保持匀速不变为前提, 并且只考 虑了人在行走时消耗的物理能量而未考虑自身消耗的生物能量, 即人
6
在行走时做的总功只包含身体重心升高所需的势能和两腿运动时所 需的动能。建立模型后,我们利用微分的方法求解最优解,代入题设 条件数值并与实际情况做比较,最终我们得出,将腿的质量集中在脚 部,行走看作脚的直线运动更符合实际。 当然,本模型也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模型的假设条件是 极度理想化的,现实中人不可能在行走时一直保持匀速不变,而腿部 的质量也绝不可能是均匀分布或者集中在脚部的,不仅如此,行走时 的路面情况等外界因素也是难以忽略的。当遇到具体情境时,这些问 题都应该考虑到。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1 月第 4 版 [2]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6 月第 6 版 [3] 康颖大学物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2010 年 1 月第二 版
7
4.3 问题三的求解 该问题给出了人体的质量, 首先我们可以求出目标函数并对其微 分,经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即可求出最优解。然后代入题目给出的条件 数值并计算出结果。最后,我们将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讨 论。 由问题一的结果可得,单位时间内人体重心升高量所需势能为:
s2 v Mgsv W Mg * * n Mg *( )*( ) 8l s 8l
1 j ml 2 3 腿的转动惯量: „„③
w
角速度:
v l
4
„„ ④
n
单位时间内所走步数:
v s „„⑤
1 E = ������������ 2 2
物理学中转动动能与转动惯量和转动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式:
单位时间内两腿运动所需动能:
Wl
1 2 jw n 2 „„⑥
mv3 将方程③④⑤代入⑥中,得到: Wl 6s
3.2 符号的约定与说明 符号 l s δ v m M g W 符号的意义 腿长 步长 人体重心升高量 行走速度(匀速) 腿的质量 人体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 人行走时作的总功 人体重心升高所需势能 两腿运动所需动能 每秒行走步数 转动惯量 角速度 4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1 问题一的求解
W
Wl
n j w
3
δ
������
由简化图示可知, l l cos „„①
sin
s „„② 2l
2 2 联立方程①、②可解得 2l s
1 4
所以,
s 2 / 8l (s l )
4.2 问题二的求解 在问题二的题设背景下, 我们得知, 腿看作均匀直杆 (即为刚体) , 行走看作腿绕腰部的转动。由物理学中的相关知识可得,刚体对某一 转轴的转动惯量等于每个质元的质量与这一质元到转轴的距离平方 的乘积之总和。因此,本问题可抽象为物理学中的均匀直杆绕其一端 端点转动问题。由此,不难得到以下各式:
由问题二的结果可得,单位时间内行走所需的总功为:
W W Wl
Mgsv mv3 8l 6s
Mg mn ) 8l * n 6
v2 (
假设行走速度 v 一定,若要求做工最小,将上式对 n 求微分即可 得到:
5
dW m Mg 3Mg 0 n dn 6 8l * n2 4ml
M 4 将题目给出的条件数值 m , l 1m 代入上式得到:
n5
联系现实实际我们可以明显得知, 人在正常行走时每秒钟走 5 步 是不可能的。 因此, 问题三的假设条件不符合现实情况, 是不合理的。 4.4 问题四的求解 在该问题中我们假设腿的质量集中在脚部, 行走看作脚的直线运 动。因此,动能计算公式需要改变为直线运动下的情况。 此时,单位时间内两腿行走的动能计算公式为:
人行走的最佳速度模型 摘要
人类每天的日常生活都需要行走, 看似简单的动作其中却蕴含着 丰富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以何种方式、何种步速行走才最“省力” , 做功最少, 这是许多人都关心的。 本题要求我们在极度理想的条件下, 由浅及深地探究人要以多大的步速行走才能在单位时间内做功最少。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证明了问题一和问题二,求解出人在行走时身体 重心的升高量和把腿看作绕腰部转动的均匀直杆并匀速行走时, 单位 时间所需动能。然后,我们综合运用物理学和数学知识,建立了人在 匀速行走时做功最少的最佳速度模型, 通过问题三和问题四的两种不 同假设, 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的最佳步速。 最后我们综合考虑现实实际, 对模型的合理性和普适性进行了分析, 并对模型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匀速行走重力势能动能功能转换最优解 1 问题的重述 人行走时作的功是抬高人体重心所需势能与两腿运动所需动能 之和,在匀速行走的情况下,人该以多大的速度行走才会使得自身做 功最少。 为此,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 求解证明人在匀速行走时身体重心的升高量。 2. 将腿看作均匀直杆,行走看作腿绕腰部的转动时,单位时间所需 动能。
1
3. 求解当行走速度一定时,每秒行走几步速度最少,建立模型并分 析题设答案的合理性。 4. 当腿部质量分布不均匀时,求证分析上述模型及其结果wenku.baidu.com合理性。 2 问题的分析 该模型主要运用优化问题最优解的分析方法, 辅以物理学中的运 动学、力学公式以及数学运算技巧,最终求解出理想结果。对于问题 一,在已知腿长和步长的前提下,由简化图示分析可得双腿在贴合和 分开时候的高度差,即人体重心的升高量;对于问题二,利用题设的 理想化条件,通过物理学中转动惯量的相关知识求出转动动能;问题 三和问题四的求解需要借助问题一和问题二的结果, 即已知重心的升 高量和单位时间所需动能, 人行走时消耗的总能量即为势能与动能之 和。 3 模型的假设与符号的约定 3.1 模型的假设与说明 1. 人行走时作的功 W=两腿运动所需的动能������������ +人体重心升高所需势 能������������ ; 2. 人在行走时不考虑人体生物质能的消耗, 只考虑物理能量的消耗; 3. 人在行走时步速是均匀的,排除自身疲劳程度、人与人之间身体 素质差异、路面情况等外界干扰因素; 4. 在对问题二和问题三求解时,将腿看作均匀直杆,行走看作腿绕 腰部的转动;在对问题四求解时,将腿的质量集中在脚部,行走 看作脚的直线运动;
1 2 mv3 Wl mv * n 2 2s
'
则单位时间内行走所需的总功为:
W ' W Wl ' v 2 (
mn Mg ) 2 8l * n
按照问题三的方法,将上式对 n 求微分并代入条件数值,得到最 终结果为:
n
Mg 3 4ml
联系实际我们得知,在正常情况下,人行走时每秒钟走 3 步是可 行的。因此,问题四的假设条件是合理的。 5 模型的评价与分析 本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以人行走时保持匀速不变为前提, 并且只考 虑了人在行走时消耗的物理能量而未考虑自身消耗的生物能量, 即人
6
在行走时做的总功只包含身体重心升高所需的势能和两腿运动时所 需的动能。建立模型后,我们利用微分的方法求解最优解,代入题设 条件数值并与实际情况做比较,最终我们得出,将腿的质量集中在脚 部,行走看作脚的直线运动更符合实际。 当然,本模型也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模型的假设条件是 极度理想化的,现实中人不可能在行走时一直保持匀速不变,而腿部 的质量也绝不可能是均匀分布或者集中在脚部的,不仅如此,行走时 的路面情况等外界因素也是难以忽略的。当遇到具体情境时,这些问 题都应该考虑到。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1 月第 4 版 [2]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6 月第 6 版 [3] 康颖大学物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2010 年 1 月第二 版
7
4.3 问题三的求解 该问题给出了人体的质量, 首先我们可以求出目标函数并对其微 分,经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即可求出最优解。然后代入题目给出的条件 数值并计算出结果。最后,我们将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讨 论。 由问题一的结果可得,单位时间内人体重心升高量所需势能为:
s2 v Mgsv W Mg * * n Mg *( )*( ) 8l s 8l
1 j ml 2 3 腿的转动惯量: „„③
w
角速度:
v l
4
„„ ④
n
单位时间内所走步数:
v s „„⑤
1 E = ������������ 2 2
物理学中转动动能与转动惯量和转动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式:
单位时间内两腿运动所需动能:
Wl
1 2 jw n 2 „„⑥
mv3 将方程③④⑤代入⑥中,得到: Wl 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