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处方公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听器处方公式

助听器选配公式:听力学专业人员一直致力于在听力损失和助听器的放大特性之间寻找一种规律性的参数,使助听器的输出能达到最佳的听力补偿,产生最好的交流效果,这些参数组成了选配公式,

1.以听阈为基础的选配公式:NAL,NAL-R,NAL-RP,NAL-NL1,Berger,POGO,POGOⅡ,FIG6,MSU,DSL[i/o],Libby 等。

1944年,Lybarger 提出了二分之一增益原则,该原则是目前几种选配方法的基础。他发现患者所需的增益量约是其听力损失的一半。而且该公式也包含了对最适阈的考虑,适用于轻中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者。

1.1线性放大的频率响应公式

线性助听器对所有的出入强度产生相同的增益——频率响应,除非输出超过了助听器的限定,下面介绍两个应用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的公式。

(1)NAL公式

1976年,澳大利亚国家声学实验室在二分之一增益原则的基础上,提出NAL 公式。1986年,考虑到斜坡形听力损失的特点,增加了对500Hz,1000Hz,2000Hz 平均听阈的修正对NAL公式作了修改,称为NAL-R公式。该公式适用于言语在舒适级的情况下轻中度听力损失的情况。1990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极重度聋校正因素,称为NAL-RP公式,该公式通过增加低频响应、减少高频增益,使其更适用于重度和极重度聋的患者。部分研究者认为,当听力损失超过60dB HL时,即使可以听到言语中的高频成分,其高频言语信号的有用性也显著下降。这可能与耳蜗中死区有关——虽然听阈中还能体现残余听敏性,但耳蜗中没有对该频率起反应的毛细胞。损伤的耳蜗就像瓶颈,仅能传送有限的信息,如信息过多,耳蜗反而不能处理所有接受到的内容,结果还不如仅给耳蜗传送少量信息效果好。

NAL公式的出发点都是假定所有言语频带通过助听器的输出使佩戴者产生相同的响度感受(如响度),该响度大概是正常大概是正常听力者得60宋。目的是使助听器佩戴者在言语聆听强度下产生最大的言语可懂度。NAL响应中描述的增益类型是插入增益(或者成为功能增益)。

(2)DSL公式

1985年,Seewald、Ross、Spiro提出了DSL公式,设计者最初的意图是为无言语能力的儿童选配助听器。基于对感音神经性聋儿童言语觉察的研究,发现产生最大言语可懂度的基础是言语信号被放大至足够的感觉级,这种感觉级随着听力损失的加重而逐渐下降。DSL公式根据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计算目标感觉级得选配公式。目的是提供给助听器使用者每一个频率上的最适可听度和舒适

度。

早期的DSL版本试图比较成人与儿童的不同数据,把所有的数据转换成dB SPL,这种对声学的关注一直贯穿DSL的发展过程。以后的版本中逐渐反映了对真耳测试系统探测麦克风和用插入式耳机评估听力的理解,尤其是真耳耦合差异测试的应用被认为是把测听的数据转换到耦合或者真耳数据的最先方法,这些研究使DSL公式与测试方法整合在一起,使用在婴儿和小孩身上就很方便。1991年提出了由计算机帮助执行的DSL3.1版本,力图使言语的响度听上去舒适,如把目标设置为最适阈。公式目的是真耳助听增益,而不是真耳插入增益,公式也包括了2CC耦合的目标和真耳助听后目标,不需要使用平均校正因素,可以持续使用鼓膜处得测试量,以以便于言语强度和助听阈尽可能地进行精确的比较,适合在儿童中使用。

1.2非线性放大的频率响应公式

非线性选配可以理解成是对不同输入强度产生不同的增益,频率响应.线性放大的研究提供了对中等强度输入的放大要求,这也同样适用于非线性助听器.

(1)NAL-NL1公式

NAL-NL1(非线性,版本1)公式与已经讲述的NAL公式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试图使助听器的输出在每个频率上产生相同响度,它的目的是使佩戴者对不同强度的言语产生最大的言语可懂度.一般计算机软件根据患者的听力图,对不同的输入强度按设计者的要求计算出产生最大言语可懂度得放大参数.

(2)FIG6公式

1993年,Killion Fikret-Pasa第一次提出了FIG6公式的计算大纲.1995年,由Killion正式提出了FIG6公式的目的是对不同频率,不同输入强度的助听器输出在佩戴者中产生的响度尽可能与正常听力者相同,即达到响度正常化.它是以一个大样本量相同听力损失人群的平均响度数据作为标准的,不是以个人的响度测试为基础的,它是根据听阈来计算需要的增益.对40db SPL,65 db SPL,95 db SPL 的输入强度各自有直接的增益公式即相关放大参数.与DSL公式相似,这些公式中包含三种输入强度的真耳插入目标和2CC耦合目标,一般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完成.

(3)DSL[i/o]公式

对应于非线性放大线路,1995年3月,Cornelisse,Seewald,Jamieson提出了”输入/输出公式[i/o]”,目的是使助听器的输出控制在患者的动态范围之间,使放大后的言语尽可能地被助听器使用者接受.由于压缩类型的不同,有两个版本,分别称为DSL[i/o]曲线,前者适用于压缩比固定的助听器,后者适用于压缩比变化的助听器,其输入输出功能图在压缩范围内不是直线.DSL[i/o]也要求输入患者

的响度不适强度,如果不输入系统会适用预设的强度.研究者还是推荐与DSL3.1版本相同的感觉级.放大的目的与FIG6相同,力图达到响度正常化。

2.以响度为基础的选配公式

基于响度(MCL,不适阈,响度尺度)的增益选配包括:Shapiro,LGOB,IHAFF, ScalAdapt等,这些公式的计算方法以响度为基础.

1.LGOB公式

LGOB公式的目的是实现响度正常化,这也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公式.1990年由Allen,Hall,Jeng提出.在这个方法中,他们把响度分成7个等级,使用的刺激声是窄带噪声,听力损失和正常者听到的7种响度都有对应的平均强度,两种强度之间的差值可以理解为插入增益,这样对每一个输入强度都可以得出能够产生正常响度的增益值.这个方法可以使用特定的软件和硬件来执行.

2.IHAFF公式

1993年,一些研究者认为当前急需可应用在可调宽动态范围压缩助听器的公式,他们组成了独立助听器选配论坛(IHAFF),设计者的意图是使听力正常者认为轻的,舒适的,响的言语声,通过助听器放大后产生的声音在听力损失者听上去的响度也为轻,舒适,响,即达到言语响度正常化.这个特别的响度尺度方法称为Contour测试.IHAFF公式至少需要两个频率的响度测试,如一个低频500Hz,一个高频3000 Hz的测试.用啭音完成响度测试后,把获得的数据出入IHAFF的计算机软件VIOLA,计算出每个频率上在输入输出功能图中代表轻,舒适,响三点的响度正常化的结果.这三点表示1/3倍频程言语响度达到正常化所需的输出强度,三点的输入是当正常听力者把这三个不同强度完整言语信号的响度归为轻,舒适,响三类时产生的强度.两者强度之间的差别组成了各频率上的插入增益,同时也组成了不同输入强度的增益目标.公式还提出了其他的放大参数.在要求的听力数据上,它与FIG6公式不同的是,IHAFF公式测试个体的响度尺度,而FIG6公式使用平均响度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