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信息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_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知识
四、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三要素
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出 了许多根本性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同
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 有利的条件。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的实用创造
·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企业管理。 ·提高企业文化,做好人员选择和培训工作。 · 政府部门应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国内
20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调度集中系统的引进开 发,即将调度区段内电气集中和区间的自动闭 塞(半自动)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以计算机网 络为基础,由列车调度员操纵的信号遥控综合 系统,90年代中期此项技术趋于成熟。
• 80年代开始研制微机(计算机)联锁系 统,它利用计算机逻辑处理能力,可靠 性和容错技术,对车站的信号、道岔和 进路之间的制约关系(联锁关系)进行 逻辑判断,并使他们有序动作和建立进 路,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 1984,用于工矿铁路的联锁系统投入使 用; • 1989,驼峰尾部的联锁系统投入使用; • 90年代系统成熟,开始用于区段站的联 锁系统投入使用。
•
系统在环境中运转,与其环境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进 行物质的、能量的或信息的交换。
课外
系统论 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理论,是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48年创立的,它是 20世纪40年代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诞生的一门新兴 科学。 系统论是一门跨学科的横断科学,系统论方法不仅 应用于生活学领域,而且应用于各门科学。它是研究 各种系统的共同特点和本质的综合性科学。 系统论采用逻辑和数学的方法综合考察整体和它的 各个部门的属性、功能,并在变动中调节整体和部分 的关系,选取各个部分的最佳结合方式,以达到整体 上的最佳目标,如最佳的经济效果、最佳的工作效率 等。
第一节 信息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信息的传播途径是: 计算机网络
信息的接收方是:
小明
例2:老师将教学过程制作成一 段微课,上传到校园网上,通 过网络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 的复习方式。 微课的发布方是: 老师
微课的传播途径是: 计算机网络
信息的接收方是: 学生
接收方式是: 视觉、听觉
信息 的定 义
对信息一词的定义呈现出不同的理 解和描述方法。 ①钟义信:从哲学思想角度,信息是 “事物运动姿态及其变化的方式”。 ②香农:从信息学角度,信息是“用 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③维纳:从资源的角度,信息是区别 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种资源。 ④我国的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是对事物 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 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例(1):考上大学是同学们的梦想, 能否考上,在成绩未公布之前都是 一个悬念,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当考试成绩公布、录取线划定后, 不确定性就消除了。 例(2):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 生了四季的变化,昼夜交替的信息, 由于植物的自身特性和光合作用, 植物产生出红色、黄色、绿色等特 征。这些自然现象,揭示出事物内 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信息 的表 现形 式
(3)信息的接收方式 接收信息的主体是人。人通 过视觉、味觉、触觉、嗅觉、 听觉等感受信息,通过人脑反 映信息。
(4)信息产生的作用 信息有价值性,为人类所 用。人们接收到信息后,经过大 脑分析 、抽象后产生印象、形成 概念、作出判断、引发冲动、激 励创新、引起行动等。
5.信息的传播过程
人们接收到信息后经过大脑分析抽象后产生印象形成概念作出判断引发冲动激励创新引起行动产生印象形成概念作出判断引发冲动激励创新引起行动等
信息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第1章第1节信息及其特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河大版23第一册自编模拟
《信息及其特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巩固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的理解,以及能够初步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应能够理解信息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信息的特征,如时效性、共享性等。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练习:(1)简述信息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列举几种常见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式。
(3)阅读并分析一段新闻或社交媒体信息,识别其信息类型和主要特征。
2. 特征分析任务:(1)学生需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收集三个不同类型的信息实例(如新闻报道、社交媒体消息、学校通知等)。
(2)分析每个实例的信息特征,包括时效性、准确性、共享性等,并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全班分享,讨论其特征及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3. 创意实践:(1)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展示板,展示学生所收集的信息实例,包括其来源、内容以及所展现出的信息特征。
(2)在展示板中加入自己对某一信息实例的见解或评论,以增强其实践性和互动性。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基础知识练习和特征分析任务。
2. 小组讨论时,每位成员需参与讨论并准备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3. 创意实践部分要求每个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且具有实用性的信息展示板。
4. 作业提交时需包含所有完成内容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如有条件可附上实物展示板)。
5. 作业提交日期为课后一周内,逾期未交者需向老师说明原因并补交作业。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
2. 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将考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创意实践部分将根据展示板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
4. 最终成绩将综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老师给予的反馈意见。
五、作业反馈本次作业完成后,老师将给予详细的评价反馈。
针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练习中的问题,老师会提供解答和补充知识;对于特征分析任务,老师会评价学生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在创意实践部分,老师会赞赏并鼓励创新性的做法,同时提出改进的意见。
高中合格考信息技术 高一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信息极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1. 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的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控制论的奠基人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3. 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对事物的运动的状态及其状态的变化方式。
4.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5.信息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内容。
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就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①传递性:信息通过不同的载体进行传递②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③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④价值相对性:信息是有价价值的,并且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并利用了才有价值,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⑤时效性:信息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信息会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
⑥真伪性:信息并非都是事物的真实反映,信息有真也有假。
在信息社会中应养成鉴别信息真伪的习惯。
⑦普遍性:信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⑧可存储性:可以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存在。
第二节信息技术极其发展一、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四大基本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1.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产生和应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 信 息 及 其 特 征
传递性
共享性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价值相对性 时效性 真伪性
上机练习:
1、到门户网站,申请一个实际名字注册的E-MAIL邮箱 (新浪 ,雅虎中国,)
2、学会使用通信软件 腾讯QQ、Msn等,没有QQ 号码的同学申请一个免费的QQ号码
3、使用QQ软件,实名制加入班群(群号班级成员自创)
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及其定义
二、信息的载体形式
三、信息的传播途径 四、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及其的定义
信息的载体形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对信息的不同定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通信工程)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计算机工程)
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 状态和方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的传播过程
用何载体 信息发出方
以何途径 信息接收方
(信息的传递) (信 源) (信 道) (信 宿)
信息及其的定义
信息的载体形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
特 性
(结合课本完成书中的实例) 实 例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真假难辨 老皇历看不得 一传十,十传百 玉不琢,不成器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 特”
——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
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表征,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信息及其的定义
信息的载体形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发出方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 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1.1.2信息的基本特征》课教案设计
1 . 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以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由于是新生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因此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从游戏中实践,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i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教师游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的概念。
2 .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 .明确信息的多种表达形式和信息的多种载体。
四、教学重点1 .信息的含义。
2 .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3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策略设计1 .进行“折纸”游戏,引入信息的概念.2 .通过分组讨论,列举案例,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3 .通过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网页让学生自主学习。
4 .同桌讨论,巩固信息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5 .采用作品展示评价(点赞掌声鼓励)、自我测试评价等评价法对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
七、教学过程1 .开展游戏,理解香浓定义,信息的含义。
(以下老师简称“师”,学生简称“生”。
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及其定义 二、信息的载体形式 三、信息的传播途径 四、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及其的定义
信息的载体形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对信息的不同定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通信工程)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计算机工程)
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 状态和方式
上机练习:
1、到门户网站,申请一个实际名字注册的E-MAIL邮箱 (新浪 ,雅虎中国,)
2、学会使用通信软件 腾讯QQ、Msn等,没有QQ 号码的 同学申请一个免费的QQ号码
3、使用QQ软件,实名制加入班群(群号班级成员自创)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的传播过程
用何载体 信息发出方
以何途径 信息接收方
(信息的传递) (信 源) (信 道) (信 宿)Biblioteka 信息及其的定义信息的载体形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
特 性
(结合课本完成书中的实例) 实 例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真假难辨 老皇历看不得 一传十,十传百 玉不琢,不成器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 特”
——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
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表征,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信息及其的定义
信息的载体形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发出方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 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完成Page 4
表1-1 事例信息分析表
信息及其的定义
信息的载体形式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地位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是知识和概念的介绍,理论性较强,无动手技能方面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创设和学习形式的丰富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趋于严密,在初中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对新课程的要求和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课标分析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和收集生活实例,感受信息文化,培养信息素养。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并能列举身边的信息实例;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甄别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信息定义的理解。
2、信息实例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案例分析,感性直观;师生游戏,互动活跃;协作交流,切入重点;启发引导,突破难点;探究思考,提高兴趣。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环境学校录播室八、教学过程九、教学效果及教后反思通过教材材料简洁明了导入课程。
运用启发引导、互动游戏、实时情景、分组对抗等手段,使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达到了充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目标1、对应课标要求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2、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明确信息的一般性特征。
(2)过程与方法首先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有了热情学生就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加上老师的指引,学生主动探究、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达到知识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实践、探究、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已不再是教与学的分离,而是以学生学习为主,老师教学为辅,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1)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熟悉的事例来感悟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进而加深学生对信息涵义的理解;(2)用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不同传播过程;(3)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了解信息的存在”→“感受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理解信息的涵义”→“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理解信息的基本特性”→“用信息的基本特性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2、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向他们灌输知识使他们去接受。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协作式学习:课前对学生进行一些问题调查,作为建立学习小组的参考依据,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交流、辐射作用。
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评价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3)案例学习法:利用课前准备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得出结论,逐渐形成严谨、创新的思维方法。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
2、本节课主要学习信息及其特征。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我采用了情景模拟导入新课,通过活动过程让学生体会信息涵义及其传播过程,并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信息论
无记忆信源 X的各时刻取值相互独立。
有记忆信源 X的各时刻取值互相有关联。
补充解释 信源和信宿
信源亦称信息源,它能够形成和发送一组有待于传输
给接收端的消息或消息序列。
信宿即信息接受者,它能够接收信息并使信息再现从
而达到通信的目的。
说明:
信源和信宿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 物
信源和信宿是相对的 信源发出的信息对于信宿来说是不确定的
第二节 信息论基础知识
一、通信系统模型 1、通信系统模型
申农认为通信应该是信息在系统中识别、 传输、变换、存储、处理、显示的过程。因此 通信系统必须是一个发送与接收,输入与输出 两者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通信系统模型
通信的基本问题是在彼时彼地精确地或近似地再现此时此 地发出的消息。 各种通信系统,一般可概括为下图所示的统计模型:
信源
信源编码器 信道编码器
等效信源 等效信宿
信宿
信源译码器 信道译码器
等效干扰 信道
信
干
道
扰
源
这个模型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信源 信源是产生消息的源。
2. 编码器 编码器是将消息变成适合于 信道传送的信号的设备。
信源编码器,提高传输效率
编码器
信道编码器,提高传输可靠性
3. 信道 信道是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媒介。
维纳从控制和通信的角度研究了信息问题,以自动 控制的观点解决了信号被噪声干扰时的处理问题,建立 了“维纳滤波理论”,从而扩大了信息论的研究范围。
申农信息论
申农使信息论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解决 了信息编码问题和如何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通信中的数学理论》和《在噪声中的通信》集 中了申农的研究成果,系统的论述了信息理论,奠定 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一章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教科版必修1 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
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觉得非常棘手。
第一,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的讲授。
第二,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
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最新沪教版信息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的特征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明确信息的一般性特征;2.情感目标:通过对信息特征的认识,知道信息交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什么是信息2、掌握什么是信息的特征教学难点:1、信息概念的理解2、正确分析信息的特征教学方法:课堂演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信息1、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学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学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学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学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教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总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更确切一点,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
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
2、在做了上述讨论后,再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信息?回到信息的定义上,并说明信息定义的多样性,明确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个要素。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1、提出问题:古代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学生回答)在古代,烽火的含义是为了报警有外敌入侵。
但是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
这说明了信息具有载体依附的特性。
同时大家要特别注意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经验。
信息检索学习笔记
信息检索第一章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第一节基础概念一、信息概述(一)信息的定义:信息指的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
世界三大基本要素:信息物质能量(二)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①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物质相对独立地存在。
②信息业来源于精神世界,但又不限于精神的领域。
③信息是具体的,并且可以被人所感知、提取、识别,可以传递、存储、变换、显示、检索和利用。
2.普遍性3.可存储性4.可传递性5.扩散性6.共享性7.时效性(三)信息的功能1.经济功能①运用信息可以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创造财富。
②使用信息取代劳动力、资金、材料等资源创造财富,实现经济效益倍增。
③直接让信息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中创造财富。
④通过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减少失误,创造财富。
2.管理与协调功能5M资源:人、财、物、设备、管理办法信息的管理与协调功能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①传递整个组织的运行目的,有效管理5M资源。
②调节和控制物质流和能源流的数量、方向和速度。
③传递外界对系统的作用,保持组织的内部环境稳定。
3.选择和决策功能4.研究与开发功能二、知识1.知识的概念: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是人类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
2.知识的类型①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②实体知识和过程知识。
③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
三、情报1.情报的概念:情报是具有特定传递对象的特定知识货有价值的信息。
2.情报的特征①动态性②按特定的方式传递③为特定目的服务的④常常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机密性3.情报的类型零次情报:私人笔记、手稿、设计草图、会议记录、口头言论等。
一次情报: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科学论文、专利说明书、会议文献、专著等。
二次情报:书目、索引、文摘等三次情报:综述、专题评论、年度总结、研究进展报告、数据手册、专业年鉴等。
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
主要内容:介绍信息、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层次和特性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者运动状态的反映。
信息具有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和可再生等自然属性,信息也是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具有社会属性的资源。
它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生产第一线的形式。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论的奠基者得农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美国学者阿希贝认为,信息的本性在于事物本身具有变异度。
我国著名的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者运动状态,以这种方式或者状态直接或者间接的表述”。
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 (E.W.Horton) 给信息下的定义是:“信息是为了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需要加工处理的数据。
”比较流行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信息是事先不知道的报导。
哲学界认为:信息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
1)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在最普通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2)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主体所感知或者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1)可量度。
2)可识别。
3)可转换。
4)可存储。
5)可处理。
6)可传递。
7)可再生。
8)可压缩。
9)可利用。
10)可共享。
按照性质,信息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按照地位,信息可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
按作用,信息可分为实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
按应用部门,信息可分为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等按携带信息的信号的性质,信息还可以分为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和半连续信息等。
按事物的运动方式,还可以把信息分为概率信息、偶发信息、确定信息和含糊信息。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的含义【本章考点】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的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2、信息的特征3、社会信息化的含义及层次4、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发展【本章重难点】1、社会信息化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知识点详细讲解】一、信息概念的发展1、消息层面的信息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
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名句。
诗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
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2、通信领域的信息概念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的开创研究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2)申农的负熵理论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维纳的控制理论1950年,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的信息概念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这些关于信息的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他领域的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的减少(信息的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的生物科学概念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他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的元素的数目以2为底的对数就是该集合的变异度。
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一章第1节什么是信息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1.1课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体会到信息是无处不在的。
2、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本节课计划授课一课时●地位与作用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为一体的课程,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该节内容作为必修课的开篇,如何将学生的科学素养、文化素养、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给学生留下引人入胜而快乐收获的初步印象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节课信息的概念比较抽象,信息的特征又比较系统,初中阶段虽然开设《信息技术》课,但主要侧重于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学生第一次系统的理解这么多的知识概念有点困难。
●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一学生初步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体例,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活动,帮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这些知识,避免理论的空洞与乏味。
●任教班级学生特点:我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较活跃.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依据教学课标要求,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并明确了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的探究交流,理解信息的定义,分析信息的主要特征。
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信息概念的多角度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无处不在,探讨信息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认识信息的价值,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一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传遍五洲 四海,千家万户,主要体现了 信息具有( B) A.价值性和真伪性 B.共享性和传递性 C.时效性和价值性 D.真伪性和传递性
3.人们通过浏览因特网信息了解 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其信息源 是( D) A.声音 B.视频 C.自然界 D.网络媒体
说出以下事例,体现了信息的什 么特征: 1.通过手机可以实现和远方的朋 友实时通话。 传递性 2.一位科学家说过“没有物质的 世界是虚无的世界,没有能源的 世界是死寂的世界;没有信息世 界是混乱的世界”。 价值性
信息的传播途径是: 计算机网络
信息的接收方是:
小明
例2:老师将教学过程制作成一 段微课,上传到校园网上,通 过网络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 的复习方式。 微课的发布方是: 老师
微课的传播途径是: 计算机网络
信息的接收方是: 学生
接收方式是: 视觉、听觉
信息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信息 的基 本形 态
信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上, 只有通过媒体才能呈现出来, 要依附于某种媒体才能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 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信息 的定 义
对信息一词的定义呈现出不同的理 解和描述方法。 ①钟义信:从哲学思想角度,信息是 “事物运动姿态及其变化的方式”。 ②香农:从信息学角度,信息是“用 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③维纳:从资源的角度,信息是区别 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种资源。 ④我国的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是对事物 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 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4.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例如: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 俗语故事。
信息 的基 本特 征
5.真假难辨。例如:孙膑“减灶 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 退司马懿等故事。 6.找路时用旧的交通地图。 7.玉不琢,不成器。例如:孟浩 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 修改、推敲而成。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
信息 的表 现形 式
(3)信息的接收方式 接收信息的主体是人。人通 过视觉、味觉、触觉、嗅觉、 听觉等感受信息,通过人脑反 映信息。
(4)信息产生的作用 信息有价值性,为人类所 用。人们接收到信息后,经过大 脑分析 、抽象后产生印象、形成 概念、作出判断、引发冲动、激 励创新、引起行动等。
5.信息的传播过程
3.小李同学通过 “福建省考试院” 网站了解到高职入学考试信息,准 确了解到福建省高职入学考试官方 发布的信息。小张同学通过搜索引 擎检索因特网上高职入学考试信息, 获取到其他网站登载的关于高职入 学考试的信息。经比对,发现小张 获取的是2014年的高职入学考试的 信息。 时效性、真伪性
阅读事例,回答以下问题 例1.小明通过某大学网站获知自 己已经被该校录取的信息 信息的来源是: 某大学的网站
信息 的表 现形 式
用何载体 信息发出方 (信源)
以何途径 信息接收方
(信息传递)
(信宿)
说说 这些 信息 具有 什么 特征
1.通过网络电视,世界各地 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收看到精 彩纷呈的春节联欢晚会。 2.李明很喜欢下象棋,一 天,他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有关 “象棋比赛 ”的通知,可赛事 早已结束了。他后悔没有及时 上网知道这个消息。 3.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 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信息 的特 征:
4.可处理性 5.价值相对性
6.价值性
7.时效性 8.真伪性 9.存储性 10.可度量性。信息经过转换后以二进制的形 式存储在光盘、磁盘等介质中,采用“位 (bit)”作为信息的基本存储单位。
1.下列关于信息概念的描述,正 确的是( A) A.信息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 B.信息是一种虚无的概论 C.信息为人们提供了物质享受 D.信息为人们提供了能量
例(1):考上大学是同学们的梦想, 能否考上,在成绩未公布之前都是 一个悬念,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当考试成绩公布、录取线划定后, 不确定性就消除了。 例(2):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 生了四季的变化,昼夜交替的信息, 由于植物的自身特性和光合作用, 植物产生出红色、黄色、绿色等特 征。这些自然现象,揭示出事物内 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信息 的表 现形 式
1.信息的载体 信息常依附于文字、符号、 图像、图形、声音、动画、视 频等呈现出来,这些文字符号 被称为信息的载体。
信息 的表 现形 式
2.信息的传播途径 (1)人与人面对面交流,书、 报、刊等纸介媒体。 (2)广播、电视、电话、计算机 网络、音像光盘等电子媒体; (3)人的表情、动作,信号灯、 交通指示标志,广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