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凉州词》教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指名背——齐背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配乐,师朗读)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二、读题、解题1、生齐读课题2、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3、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
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
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三、初读古诗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葡萄”“催”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四、理解诗意1、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出示:①多读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③查工具书④结合注释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
(生自学师巡视)五、品读感悟1、一、二句(出示图画及一、二句)①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
《凉州词》教案一、教学内容《凉州词》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属于古诗三首之一。
本节课将深入学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诗,通过朗读、解析、感悟,使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理解诗意,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会鉴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及原因。
(2)出示课题:板书《凉州词》,引导学生关注“凉州”的地理位置。
2. 朗读全诗(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 解析诗意(1)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全诗,感受古诗的韵味。
(2)分组朗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5. 背诵全诗(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背诵,逐句检查。
(2)全班齐背,巩固记忆。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味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六、板书设计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凉州词》。
2. 摘抄诗句,进行默写练习。
3. 查找与《凉州词》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凉州的地理位置及历史。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掌握了《凉州词》的正确朗读方法,理解了诗意,感悟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在解析诗意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1 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 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凉州词》这首古诗的大意和具体内容。
(2)学生能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感情表达。
(3)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赏析和口头表达来提高课程中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并能够准确地背诵。
(2)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诗歌中的描写技巧。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同时能够通过口语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上课前老师在教室中写下一些与“风景”相关的词汇,如山、河、树、花等。
学生入座后分组,让学生看一会儿这些词汇,并围绕这些词汇声音、色彩等方面展开讨论。
2.导入(5分钟)通过背景知识,讲解作者诗歌创作的背景及大致内容:《凉州词》,唐代王之涣所作。
诗中描写了凉州的贫困和残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代的担忧,诗中最后一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象征着人生的短暂。
3.学习课文(20分钟)(1)先放语音,让学生跟读一遍,感受诗歌的曲调和韵律。
(2)再放音频,让学生听一遍,从中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3)老师解析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并提问。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4)口头表达:让学生分享感受并理解诗歌中的想法。
4.情感体验(10分钟)把生活中的景物和诗歌中的形象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提高情感体验的能力。
5.写作练习(10分钟)请学生写一篇“我的家乡”小作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自己的家乡,以及对家乡的感情。
6.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当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和感受,并让学生表达下节课的学习期望和想法。
四、板书设计(1)《凉州词》(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凉州词》。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作,诗歌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壮阔的边塞风光,通过对凉州戍楼远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意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探究技巧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戍边将士的敬意。
教学难点1. 词语理解:诗歌中的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难懂,如“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怨”字,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意。
2. 意象把握: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把握诗中的意象,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所营造的辽阔与孤寂感。
3. 情感体验:四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可能存在难度。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凉州词》的背景资料、图片和相关的历史文化介绍。
- 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地图:展示凉州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随后引入《凉州词》的学习。
2. 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王之涣及其创作《凉州词》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情感链接。
3. 诗歌朗诵: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词语解析:对诗中的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5.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体会黄河、白云、孤城等意象所传达的情感。
6.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将士的敬意。
7. 总结与提升: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强调古典诗词的学习方法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凉州词》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2.领悟《凉州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3.掌握《凉州词》的诗歌韵律和语言特点。
4.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凉州词》的课文内容、背景知识和教学要点,准备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凉州词》,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凉州词》的兴趣。
2.引导学生了解《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二步:课文讲解(20分钟)1.教师依次讲解《凉州词》的诗句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2.带领学生体会《凉州词》中的抒情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诗歌赏析(30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主欣赏《凉州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交流各自的感悟,促进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
第四步:活动设计(20分钟)1.安排学生分组,让每组根据《凉州词》创作相关的音乐、舞蹈或戏剧表演等形式。
2.学生展示并互相欣赏,分享各自的创作成果。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文学魅力。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收获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设计了《凉州词》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体会到美的享受和情感沟通。
同时,通过学生参与创作和表演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升了他们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文学创作潜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就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21古诗三首《凉州词》。
全诗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凉州词》,理解诗中的词语,了解作者王之涣及其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朗读能力;通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学生能够理解诗意,培养想象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探讨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凉州”、“羌笛”、“玉门关”等。
2.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很多古诗,你们还记得哪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边塞风光图。
让我们一起走进《凉州词》。
2. 出示课题:21古诗三首《凉州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音,圈出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检查字音、停顿。
3. 教师简介作者王之涣及写作背景。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生齐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观察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3. 小组合作,讨论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学生交流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
五、巩固拓展,提升认知1. 学生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分享。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边塞风光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凉州词》,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方式,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是一首描绘凉州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的诗歌。
这首诗以苍凉雄浑的气息,展现了边塞士兵的艰苦生活和豪情壮志。
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士兵们的哀愁与坚定。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但对于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的理解可能有所欠缺,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补充。
同时,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解读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凉州词》,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诗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的艰苦,理解士兵们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凉州词》,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解读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理解士兵们的豪情壮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解读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词全文、边塞风光图片、士兵生活插图等。
2.音乐:准备边塞风光的音乐,以配合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边塞风光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和《凉州词》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凉州词》的全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同时,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凉州词》,教师指导朗读的语气和情感。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凉州词》优质教案(通用10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凉州词》优质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凉州词》优质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凉州词》优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凉州词》优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2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过程:一、音画时尚导入: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颖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凉州词》优质教案篇2学习目标:1、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的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和主食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
思,而实际上更加深切地提示了戍边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歌以“春风不度玉门关”句结尾。玉门关这荒凉孤寂的塞外,连春风都不会吹到,还有谁来关心士兵的疾苦呢?流露出诗人对戍边士兵的无限同情。
4.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教学中,学生对于诗意的理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例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中的“马上”“催”往往使人容易联想到“出发”,以为这是在催促将士们马上出发去打仗。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在这里,“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教师在教学时对这句诗的
(3)“讨论交流”。这道题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学习理解诗意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诗的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对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4)“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这里列出了三个句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这三句诗都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2.练习读。
3.指名读。
4.齐读。
四、听音乐,读古诗,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意。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诗歌描绘了边塞风光的雄浑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接触古诗词的良好素材。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文学才华,感受到边疆将士的英勇无畏,同时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古文句子。
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意境和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逐步领悟。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边疆生活的了解相对匮乏,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了解诗人王之涣及古代边疆生活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疆将士的英勇无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难点:领悟诗歌的深层次含义,了解古代边疆生活的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全文、注释、图片、音乐等。
2.资料:收集关于诗人王之涣及古代边疆生活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凉州词》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说课稿第1篇】《凉州词》说课稿一、教材说明我所执教的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古诗二首的第一课时,《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体的情景,诗歌慷慨激昂,豪情满怀,表现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无常和频繁,反映将士们生活的悲惨、痛苦。
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2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品读悟诗情。
二、说教法我从四个方面设计教学流程:首先,用音画导入根据乐曲想象情境,联想相应的诗句,从而揭题,让学生走进文本,其次,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自读互读诗歌。
说出诗的意思并质疑,让学生感知文本。
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悟情,引导学生抓住与酒杯有关的几个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征人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进而引导学生想想:战士们喝酒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来挖掘文本,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这位出征的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来悟战争的残酷,悲苦来达到悟诗情,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最后,通过背诵其他的边塞诗和向学生推介有关的边塞诗的诗句让学生课外去收集来进一步的巩固和体会边塞的特点。
三、说学法在这节课中我所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答疑问难,让学生放开地说,大胆地想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悟情,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课后反思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在教师在设问时还缺乏对学生情的调查,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时是似而非,有的是答非所问,其二,学生的见识较少,在引导品读悟情时挖掘的不够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老师代答,再一个由于时间紧,学生的带着感情的诵读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凉州词》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篇章页上半部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
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我们在阅读时,要关注文中的主要人物,理清主要事件,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是边塞诗,七言绝句。
全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将士们痛快豪饮、一醉方休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英勇豪迈的气概。
图片【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学诗经验。
能借助注释大概读懂诗句的意思。
诗中的最后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一个反问句,既有对战事的无奈,更有看透生死,无所畏惧的豁达情怀。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词、催、醉”3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法】诵读法启发法谈话法【学法】诵读法感悟法交流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引出诗题1.诗词接龙猜地名后顺势出示地图上的凉州,引导学生借助名字,猜一猜当地气候。
2.引出古诗:“凉州三月半,犹未脱寒衣”。
3.引用《五凉全志》和历史资料,介绍凉州的重要地位。
4.板书课题,并齐读。
5.理解诗题。
《凉州词》名为词,实为曲,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是以前的人们根据在凉州这一带流行的曲子所填的词。
安康以前叫“金州”,如果人们根据这一带流行的曲子所填的词就叫——金州词。
【设计意图】图像化比语言重要。
开课的这个环节充满了地域特色,同时也为诗歌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三首:凉州词》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凉州词》的作者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和表达的情感。
•鼓励学生运用想象,感受古诗中描绘的边塞风光和战士的豪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体会古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边塞战士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正确书写。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诗中表达的深层含义。
教学资源•古诗《凉州词》原文及注释。
•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的音频、图片和背景资料)。
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旧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提问学生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唤醒学生的古诗学习经验。
2.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描绘边塞风光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边塞的荒凉与辽阔,为学习《凉州词》做好情感铺垫。
3.引入课题:简要介绍《凉州词》的作者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主阅读:学生自读古诗《凉州词》,借助拼音和注释,认读生字新词,尝试理解词义。
2.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读法,解答学生遇到的生字新词问题。
3.生字新词教学:利用生字新词卡片,重点讲解本课生字新词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新词。
4.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和停顿。
然后分组朗读、个别朗读,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初步感知:学生再次阅读古诗,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分段讲解:教师将古诗分为几个部分,逐段讲解每部分的大意和重点词句。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凉州词》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凉州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凉州词》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读懂《凉州词》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的语言、意境和审美价值。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理解《凉州词》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学生理解和把握古文中的意蕴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凉州词》。
2.多媒体设备。
3.课堂小组讨论活动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呈现凉州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教学内容做铺垫。
2. 学习课文(15分钟)老师领读《凉州词》,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并解释生僻词语。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凉州词》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 分析讨论(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欣赏赏析(20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欣赏《凉州词》,品味其中的意境和语言之美,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审美。
6.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布置课后阅读《凉州词》,并写一份感想和解读,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读懂《凉州词》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学生在欣赏中是否能领会古诗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教学设计,我发现学生对古诗《凉州词》的兴趣大增,他们表现出了对古诗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但也发现有些学生仍会对古文中的生僻词语产生困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注重对词语的解释和情感的引导,希望能让每个学生都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价值。
以上是本次《凉州词》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朓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正确,读通,读有节奏,即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想象画面,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但不能回乡的情感以及戍边将士豁达的情怀。
读出诗意境,唱出感受,达到自然成诵。
3课外拓展王翰《凉州词》,渗透两首《凉州词》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感受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古诗意境,读出自己对这首古诗蕴涵的情感(感受诗悲中不失其壮的基调)。
教学过程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这其中当首推王之涣的《凉州词》。
板书:王之涣《凉州词》。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么预设: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为什么两首诗一样(师及时鼓励学生会动脑筋,想问题.)1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
师随机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
地处西北,十分荒凉。
2词呢唱词。
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诗题。
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
4作者简介: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么预设:(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
师:其实《登鹳鹊楼》就是他写的,正是一曲《登鹳鹊楼》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凉州词》,使他跻身于唐一流大诗人行列。
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作者简介)。
过渡:想读读这位人称小官员,大诗人的作品么(二)初读古诗:出示幻灯片,提出读的具体要求:1自由读(至少两遍)。
2指名读,听后评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凉州词》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之涣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边塞将士的敬意。
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韵律感。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方面,仍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边塞将士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诗歌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对故乡和边塞将士的敬意。
3.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4.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诗歌中重点词句的解析。
3.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3.解析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4.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参考资料:关于诗歌背景的资料,边塞将士的相关故事。
3.书写工具: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边塞的辽阔和壮美。
播放音乐,营造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黄河”、“孤城”、“万仞山”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析。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意义和作用。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第1篇】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昨天,我们已经学过了一首新的边塞诗——《出塞》,这首诗主要讲述了诗人王昌龄赴西域所作,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请同学来一起来有感情,并且有节奏地朗读《出塞》。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王翰的一首边塞诗——《凉州词》,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来读一读,并想一想《凉州词》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二、解诗题,知作者1.【解诗题】请同学们联系诗文和注释,想一想《凉州词》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教师提示:《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2.【知作者】人王翰和王昌龄一样,是唐朝时期闪写边塞诗的诗人,关于作者王翰,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三、明诗意、悟诗境1.请同学边读边思考,读准字音试着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2.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划分的节奏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师在旁边提示。
3.【明诗意】请同学们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帮助理解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学习提示:在概括诗意的时候,可以将注释带入诗中思考,书中注释如下:【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谈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
【沙场】战场。
例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诗意: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诗句,思考一下,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从这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时,马上就听到了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
教案(凉州词)
教案(凉州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些与凉州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凉州的兴趣。
-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凉州,引导学生思考凉州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
2. 知识讲解(15 分钟):- 讲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王之涣的生平介绍。
- 逐句解读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 强调“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
3. 课堂互动(10 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凉州词》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内容解读和主题思想。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凉州词》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并且通过讨论,学生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分组讨论,他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限制,对一些诗句的解读可能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诗句解读和意境分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第【1】篇〗在单元整体备课的时候,觉得《从军行》和《凉州词》可以放在一起教学。
这两首诗有太多相同点,也有太多不一样。
上课的时候,很没有想到的是,小朋友会从两位诗人站的地方不一样,这个角度来解析,还非要冲到讲台上来画图,意外之余,也为孩子的主动思考而叫好。
感谢臧宇航老师的记录,这家伙反思能力非常强,也促进我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
谢谢哦!【教学实录】一、单元导入1. 齐读四单元主题4-5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 请学生阐述理解。
3. 教师明确诗意,介绍“虎门销烟”的背景故事。
由中国近现代屈辱史,唤起学生爱国意识,明确本单元的重要性。
4. 齐读语文要素,浏览单元习作,提醒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人的动作、神态、语言。
二、初读感知1. 学生1min自读课文2. 有信心的学生自愿起立,展现“朗诵表演”。
三、研读探究1. 提问: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回答:①都是边塞诗②都出现“孤城”③都描写战争教师点拨:①都可以吟唱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继续找找两首诗的异同,并进行小组交流。
3. 学生发言:1) 《从军行》中有战争场面。
教师追问:哪一句?——生答:“黄沙百战穿金甲”追问:真的是打仗的场面吗?——生答:不是,是侧面描写。
2) 两首诗的前两句都在写景。
4. 全班齐读两首诗写景的诗句,再男女生分别读。
提问:两处的景有何不同?(提醒学生抓字眼)《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从军行》出现的景物: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视角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变换②品析“暗”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凄凉悲怆)③上句的“暗”对应下一句什么字?——孤。
(环境会随着人物的心境发生变化。
)④再读古诗。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①《凉州词》前两句是怎样的画面?——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分析作者的写作观察视角,分析各景物的前后上下的顺序。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公开课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凉州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这首诗描绘了凉州的辽阔风光和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可以通过这首诗进一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古典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
但学生在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了解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培养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思考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凉州词》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纸笔:用于学生书写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凉州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
同时,简单介绍诗人王之涣的背景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2.呈现(5分钟)让学生朗读《凉州词》,注意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和韵律感。
然后,教师对诗文进行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出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并解释为什么喜欢。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分享自己的选择和理由。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诗词的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赏析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
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
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
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
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
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五、作业:
1、默写。
2、积累其他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