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推荐之《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01、本书作者五位一体图践行之前所分享的《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中所提到的读书方法,现在我画出本次解读的书的五位一体图:02、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曾经在大学的时候看到室友的书架上放着一本《自卑与超越》,当时出于本能的好奇,我翻开了它,本想好好阅读一番,但是当时恰好是自己备考法硕的时间段,腾不出整块整块的时间来读,于是看了前面两张之后就搁下了。
直到今年7月份,我和室友都已经工作了,我去他租住的地方和他相聚,这本书再一次进入了我的视野,于是我就像时隔几年前后两次见到同一个漂亮女孩一样,我决定不再错过这次机会,这次一定把它读完。
上班之余,我带着这本书到图书馆去阅读,当我再一次看到书中的文字,不禁懊悔不跌,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点读完这本书,虽然不能说这本书就是一本地道的完全人生指南,但它对我们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以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会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应对方法,都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读这本书时,感觉就像有一个智者在和我对话,他告诉我,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让我忍不住拍案叫绝!《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一位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
说到心理学,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他的那本《梦的解析》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成形。
再稍微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同学会知道创立了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卡尔.荣格,现在有一套应用范围极广的测量个人职业兴趣倾向的心理测评工具MBTI便是由卡尔.荣格的内倾与外倾的理论发展而来。
我们今天这本书的作者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1927年心理学奠基之作。
经典自有让人沉下心的力量,在作者阿德勒对于生活的脉络逻辑中,层层剥开了自我的真相。
尽管书中一些观念对于现代社会已有所偏差,但阅读经典的意义也在于此,更多融入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一味被内容讨好。
比起译名《自卑与超越》,其实我更喜欢原名《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正如作者阿德勒所写,“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情结,因为,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是有待改进的。
”超越自卑或许难以做到,也无法通过一本书就立刻得到答案,但此书能让人对自身生活和行为有更多的审视。
以下是我读完后印象比较深的感悟:一、“生活意义”贯穿于我们的各种“行为”之中,行为即是现象,生活意义即是本质。
在幼年的早期,我们受周身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意义”和“目标”,而之后我们所作出的各种行为,都是以此为导向进行的。
故一些人作出一些常人看似难以理解的行为,归根结底都是其“生活意义”出现了偏差,而我们一旦推测透其行为背后的生活意义,一切疑问也就都迎刃而解。
此外,作者还进一步阐释了对“优越感”的理解。
一方面,优越感是促进人类进步发展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基于“错误”(按作者所言)生活意义的人们往往由于“自卑感”促使自己作出各种行为,为的是在别的方面寻找“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却是自我催眠式的,是无法促进自我进步和发展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适用于看别人,更有效地用于自我的审视。
一旦看清自己行为背后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对不当的优越感的索取,心好像也渐渐变得平静。
二、合作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可以说全文都围绕着“正确”的生活意义展开,作者阿德勒认为正确的生活意义即是对外界的付出,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而在人的家庭生活、婚姻生活、同伴相处中,都是要成员间相互合作才能长久巩固。
同时,作者也从家庭成员关系、父母婚姻关系和社会关系指出在孩子幼年时期就要培养其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如何评价《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书名:《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或许会觉得有点枯燥,并难以理解,但是,坚持读下去,你会不自觉地思考起来,会对文中的观点产生共鸣,也会产生一些新的看法。
.这是一本深刻而内敛的心灵启示录,深入探讨了自卑的本质和超越自卑的途径。
作者从自身的经历出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阐述了自卑的形成和根源,指出人类的自卑感来源于生活中切身的挫折和挑战,但在自卑的背后,是我们内心的渴望和追求。
.这本书能让你更加的了解自己,并教你如何去认识别人。
.这本书适合企业家、职工、教师、父母等各种角色阅读,强烈推荐每一个人都去看一下这本书,你会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
.我选择阅读这本书的理由是:因为我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所以我很自卑,而我也一直想改变自己的性格;.其实,我也一度在怀疑,内向者他们的性格真的是遗传的吗?看了这本书以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因为我小时候的经历,生活环境,还有我身边的人,尤其是我身边的人对我的影响会比较深刻,他们会不断地在我耳边重复“她是一个内向的人,以后不会有所作为的”,他们可能会跟身边那些性格活泼开朗的人对比,然后得出结论:“因为你性格内向,所以你不受欢迎”。
.他们或许是无心的,但是我也确实在这些众多的声音中感受到,那些性格外向的人确实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更受他们的喜爱,而我又缺乏正确的指引,所以就变得更加自卑了。
.阅读这本书,其实对于我个人而言算是自卑者的自我救赎了,我认识到内向其实并不是缺陷,它只是性格的一种,所以,没必要自卑,内向者的心思会更加细腻、更容易静得下心来做事。
我也很难解释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什么影响,但我是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变化。
.希望大家早点看到这本书,并坚持读完它,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因为每一个人的见识、人生阅历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阅读这本书的感受都会不一样,如果你只是去网上看书评或者解说,其实我是不太建议这样做的,要自己真正去阅读,才会感同身受,才会有所启发,并去改变和突破自己。
《译文经典:自卑与超越》随笔
《译文经典:自卑与超越》读书札记目录一、《自卑与超越》简介 (2)1. 作者介绍 (2)2. 作品背景 (3)3. 研究意义 (4)二、原著阅读与理解 (5)1. 阅读过程 (6)a. 阅读态度 (8)b. 阅读方法 (9)2. 理解内容 (10)a. 主要观点 (11)b. 关键细节 (12)三、书中思想提炼与分析 (14)1. 自卑与超越的定义与关系 (15)a. 自卑的体现 (16)b. 超越的表现 (17)2. 自卑与超越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18)a. 个人成长的动力 (19)b. 个人成长的路径 (21)3. 自卑与超越在社会层面的影响 (22)a. 社会适应 (23)b. 社会影响 (24)四、现代实践与应用 (26)1. 自卑与超越在个人管理中的应用 (27)a. 自我认知与目标设定 (28)b.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 (29)2. 自卑与超越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 (30)a. 团队建设与企业文化 (31)b. 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 (33)五、结语 (34)1. 本书总结 (34)2. 对未来的展望 (36)一、《自卑与超越》简介《自卑与超越》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心理学经典著作,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本书深入探讨了自卑感的产生、超越自我的过程,以及个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阿德勒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卑感,而克服自卑、实现超越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力。
书中详细分析了自卑感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担忧、不安、自我贬低等,并指出自卑感并非完全消极,它可以激励个体寻求改进和成长。
通过提升自我意识、培养自信和自尊,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人们可以有效地克服自卑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
《自卑与超越》还阐述了超越自我的概念,即个体追求卓越、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
阿德勒认为,超越自我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它有助于个体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与他人的和谐共处。
《自卑与超越》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书籍,它帮助我们理解自卑感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5篇)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5篇)《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AlfredAlder(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晚年时期写的,出版至今估计快100年了,英文书名叫《Whatlifeshouldmeantoyou》。
个人感觉英文书名更合适点,书中Alder就像一个长者一样,他用通俗易懂,简明生动的语言从生活的意义,心理与身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类与同伴,爱情与婚姻这十二个主题来阐述了生活的意义。
书中第一章就指出人类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对他人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
这也是我一直都有跟孩子提到的一点,从她听得懂道理后就不断地跟她说,你不是单独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不是你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个人不可能有完全的自由,我们要学会互相合作,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比如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这样我们既学了知识又不用在课外花更多时间去补习;在家庭里,学会按自己的每天的工作量按部就班完成。
好处就是我们不仅高效地完成了自己的各项学习任务,也为自己赢得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面也因为自己的合作而跟父母和学校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Alder指出人的一生都是追求从自卑到优越的过程,即使是那些罪犯,他们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方向上发生了错误。
书中主要列举了三类孩子,一类是身体有缺陷的儿童,一类是受宠的儿童,还有一类是受忽视的儿童。
这三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训练,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容易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以致走上错误的道路。
比如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如果他们自身的缺陷没有得到理解和关爱,他们就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
他们更容易关注自己的感觉,害怕被嘲弄。
他们就更不会对别人感兴趣了,自然也就学不会合作。
受宠的儿童,因为他一直得到别人的宠爱,通常会认为自己无须努力就会出出类拔萃。
《自卑与超越》读书分享PPT课件精选全文
记忆力
敌意的记忆限制身心发展 死亡信息的恐惧 亲系与战争的记忆 根深蒂固困惑 受歧视者的反抗欲 意外事故,终身难忘
梦
一、梦,并不能预见未来。做梦的人预见未来的能 力,是比清醒而较能完全与配其功能的人差的远的。 梦不仅不会比日常思维来的理智而能预见未来,它 倒是更为混乱而令人难解
二、梦,并不是和清醒时的生活互相对立,它必然 和生活的其他动作和表现符合一致。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种科学的”生活意 义”,它是真正意义的共同尺度。
生活和意义
3、生活意义的表现
如果我们对每个人的话语充耳不闻,而只是观察 他的行为,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他的“生活 意义”。他的姿势、态度、动作、表情、礼貌、 野心、习惯,乃至性格特征等,都遵循这个“生 活意义”而行。
生活的意义
罪犯的两种类型
习惯于把每一个人当作敌人看待 被宠坏的孩子
重述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都能从个案中看到缺乏社会兴趣而又未 学会合作之道的个人在追求着虚假的个人优 越感。 防范犯罪的最佳方法就是适当程度的合作。
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
我们应该设法使每个愿意工作的人都能获得职业, 这是降低社会生活的要求以使大部分人不知丧失 最后合作能力的唯一方法。
生命的三种使命
➢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 ➢ 人类与他人一起居住 ➢ 人类由两性构成
生命的三种使命
人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一是职业。如何谋求一份职业,使我们在地球的 天然限制下得以生存。
二是社会。如何在我们同类之中获取地位,以便 我们能相互合作并分享合作的利益。
三是性。如何调整自卑,以适应“人类存在有两 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有赖于我们的爱情生 活”等事实。
教师的育人之道
二、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1. 应更多的培养合作意识,使他们真正对彼此都感兴 趣。使他们懂得奉献精神。 1.在学校生活中,对竞争的训练一直持续未断。
《自卑与超越》书评
《自卑与超越》书评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德勒几乎从人生的所有方面讲述了自卑情绪的形成机理以及克服那些心理屏障的建议。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
而在我读的过程中,又重点思考了本书的第三章——自卑感与优越感,因为我个人还是有点自卑的,所以我对自卑和优越这两个词特别敏感。
以下就是我的感想。
阿德勒一开始是追随弗洛伊德研究精神分析学的,后来因为在研究中与大师有不同的见解,另立门户,创立了以“自卑情结”为中心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存在自卑感。
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
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有关。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自卑感的表达形式千万种,为了理解自卑感的表达形式,阿德勒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三个小朋友,都是第一次到动物园去,他们站在狮虎山前,被狮子的威严吓坏了。
一个小朋友躲在妈妈的背后说“我要回家”。
另外一个小朋友脸色苍白全身发抖,但他站在原地仰着头说:“我一点都不害怕”。
第三位小朋友恶狠狠地瞪着狮子,问妈妈说:“我能向它吐口唾沫吗?”这三个小朋友的行为其实都是自卑感的表现,只是形式不同。
如果我处于那种情况,我会像第二个孩子一样,强自硬撑着,显然这是一种自卑的体现。
但是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勇气,便可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这种自卑的感觉。
可是并没有多少人能成功实现这个方法。
没有人能长期感受自卑之感,他一定会使自己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来让自己获得一种真正的优越感。
假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假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改进他的情景,他仍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他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是不能使他有所进益。
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在设法克服障碍,反倒是一种“优越感”来自我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
自卑与超越的主要内容
自卑与超越的主要内容
《自卑与超越》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小时候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我就有过呀,记得那时候我特别羡慕班上的一个同学。
她叫小丽,那在我眼里简直就是完美的存在。
她成绩特别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而我呢,老是在中游晃悠。
她唱歌也特别好听,学校的文艺演出上,她一开口,那简直是惊艳全场,而我五音不全,一唱歌就跑调。
更要命的是,她还长得特别漂亮,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笑起来还有两个甜甜的酒窝。
我看看自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因为她,我变得很自卑,觉得自己处处都不行。
这种自卑的情绪一直笼罩着我,让我做很多事情都畏手畏脚。
每次上课老师提问,我明明知道答案,却不敢举手,就怕答错了被人笑话;参加活动也总是退缩,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好。
但是后来呀,我慢慢发现,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呀。
我虽然学习成绩不是顶尖,但我的画画还不错呀,经常能得到美术老师的夸奖。
而且
我很会讲笑话,能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
就这样,我开始慢慢找回自信,不再一直盯着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而是更多地去发挥自己的长处。
我突然明白,自卑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超越它。
就像爬山一样,一开始可能会被陡峭的山峰吓到,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终究能到达山顶。
现在的我,不再会因为别人的优秀而过分自卑啦。
我会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同时我也懂得去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羡慕嫉妒。
生活呀,还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嘛!哈哈!我相信我们都能超越自卑,走向更加自信和美好的未来。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自卑与超越》读后感6篇《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阿德勒教授对他的这本著作的定义是立足于社会的个人心理学,在这本书中,深入探讨了社会关系和个人心理形成之间的关系,其中尤其注重早期记忆对后来的社会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合作方面的能力的形成。
认为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处事方式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定型,很难在后期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认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观点。
阿德勒首先提出,人类是群居动物,所以合作就成为一个避无可避的问题,因为个人无法脱离群里而活,那就势必导致个人与社会之间必须达成一定的妥协以换取更好的生活环境。
性别是天生的一种对人类的制约因素,性别的存在是客观而合理的,他着重强调男女两性之间的平等观点。
正是由于社会传统观念对两性认识的偏差,导致了心理学上的"男性钦羡”现象。
在社会中,男女是同等重要的,没有谁依附谁,谁占优势或劣势地位之分,如果这一观念出现了偏差,必将导致社会和家庭的诸多问题。
所以,阿德勒着重分析了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
认为家庭是一个人观念长成和行为处事的最开始的地方,如果家庭加诸了不良的因素,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正常生活。
在家庭之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之间将观念输入了儿童的脑海里。
如果—个家庭不能正确认识到父亲形象和母亲形象的同等重要,就会对儿童对两性的认识出现偏差,如女孩产生“男性钦羡”或对自身性别的不认同。
其次,如果一方在教育中缺席,那么就会对儿童的合作能力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会在日后融入社会产生各种问题和困难。
论述了家庭的影响之后又着重讨论了学校的在一个人成长轨迹中的.重要性。
认为现有的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度存在很大的缺失。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专业的心理指导的干涉都微乎其微,特别是在一些存在家庭教育问题的家庭之中,对于专业的心理指导避如蛇蝎。
我认为,这都是因为社会对儿童成长的认识度存在很大的盲区。
没有认识到,一个人最重要的观念的形成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精心呵护,甚至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求助专业的指导。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7篇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7篇《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接触到的大多数朋友都说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翻看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超越自卑》后,我才发现心理学的另外一面,它也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超越自卑》一书中,阿德勒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
作者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米谷商人的家庭中,排行第二。
他的家庭富裕,全家都热爱音乐,但是他却认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来自他的哥哥,他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赶不上哥哥的成就。
他自小患有驼背,行动不便,因此他哥哥的蹦跳活跃使他自形惭愧,而觉得自己又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
尽管如此,他却是个友善而又随和的孩子。
五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致命的病,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医师。
长大后阿德勒进了维也纳大学,1895年得到了医药学位,两年后,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蒂诺菲佳娃娜结了婚。
蒂诺菲佳娃娜是个飞扬跋扈、能言善辩的女性,最关心她祖国的社会革命。
她特立独行和阿德勒所处阶级的保守风气并不十分协和,阿德勒在他的回忆录里说:男女平等这件事,说比做容易得多。
由此可见,他们的婚姻生活最初可能有些小磨擦,不过后来两人倒也能相敬如宾,白首偕老。
阿德勒曾经熟读弗洛伊德所著的《梦的解析》一书,他认为它对于了解人性有莫大的贡献。
有一度,他曾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写__辩护弗洛伊德的观点,结果弗氏写信给他,邀请他加入弗氏所主持的讨论会――有人因此认为阿德勒是弗氏的学生,其实大谬不然,他们是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
虽然他的观点与弗氏迥然不同,但是,他仍然在1902年加入了弗氏的集团。
此后,他即成为这一集团的领导人之一,饱受弗氏的赞誉,并继承弗氏之后,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而使其名声大噪。
自卑与超越简介
• • • • • •
敌意的记忆限制身心发展 死亡信息的恐惧 亲系与战争的记忆 根深蒂固困惑 受歧视者的反抗欲 意外事故,终身难忘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梦
----梦中所提出的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必然比清醒时考 虑 整个情景所获得的方法差。 弗洛伊德的解析 ----为满足个人未经实现的愿望
• 个体心理学的观点
生活意义的错误与正确
一、它们是别人能够分享的且被别人认为 为有效的东西 二、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 如:罪犯、自杀者、、、、、
儿童错误的人生意义的形成 一、身体器官的缺陷 二、娇宠儿童 三、被忽视的儿童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自卑感与优越感
• 自卑情结: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 比如:愤怒、哭泣、道歉 形成:人类的全部文化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 例如:科学的兴起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未 来预测的需要。
• 个体优越感的目标
它的形成是在成长和探索中固定下来,是生活的奋斗, 是动态的趋向,而不是地图上一个静止点。 ------“奇异的优越感” ”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记忆力
• 记忆显示出生活模式的根源及其最简单的表现方式 • 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和父母,以及家庭中其他成员之间的 关系 各种记忆中最富有启发性的,是他开始诉说其故事的 方式,他能够记起的最早事件,第一件记忆能表现出个人 的基本人生观雏形。
第一部分:人生的意义
如果我们对每个人的话语充耳不闻,而只是观察他的 行为,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他的“生活意义”。他的 姿势、态度、动作、表情、礼貌、野心、习惯,乃至性格 特征等,都遵循这个“生活意义”而行。他的作风,他的 一举一动,都蕴涵着他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看法,好像在 说“我就是这个样子,而宇宙就是那总形态”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范文最新5篇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范文最新5篇《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作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关于个体心理学的著作。
作家为我们分析了人的存在、成长、生活、工作、社交等个体心理特征,提供了解决以上各方面问题的科学方案。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范文1《自卑与超越》的作者阿弗雷德。
阿德勒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维也纳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而这本书便是阿德勒的巅峰着作。
我一直认为,想要读懂一篇着作,就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因此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特意了解了作者的经历。
可以说作者一生经历了很多挫折,阅历丰富,幼年患了佝偻病,5岁差点因为肺炎而送命,但是作者却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医学博士,并且和弗洛伊德共同进行了精神分析学说的研究,所以这本书无疑是值得我们去仔细阅读和揣摩的。
这本书一共有十二章,从生活的意义到爱情与婚姻。
通读全书,除了欣赏作者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量的事实论证之外,对作者的很多观点也有着强烈的赞同感,不得不说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提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提出防止神经性疾病产生的唯一方法就是培养合作精神。
看来合作除了能提高工作效率之外还有保持身心健康的功效。
关于心灵和肉体的关系,作者从个性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心灵和肉体之间并不存在支配关系,这只是人生中的两种表现形式。
作者举了个植物种子发芽生长的例子,说明了身体是基础,生命在于运动,而精神的核心力量是有预知能力并指导自己的发展方向,植物就算知道自己即将被践踏也无法移动,但是人却拥有这种支配自己的能力,因而我们更应该重视和珍惜自己这种灵肉之间的联系。
书中的观点和案例实在太多太经典,在第三章中提到了自卑和优越感之间的联系与冲突,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足以点明《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中心思想。
自卑心理是个体心理学的伟大发现,作者以神经官能症患者举例,说在这些自高自大的人心里,其实都有一种隐藏的自卑感,他们绝不会承认自己自卑,甚至认为自己比别人都强,但是事实上他们的却饱受自卑的折磨。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自卑是什么,作者阿德勒在本书中提出的定义是,“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
”人类生活在“意义”之中,每个人为自己构建的“生活意义”各不相同。
但是,思考生活的意义,不能忽略三个基本事实:(1)人类生活在资源贫瘠、物少人多、竞争激烈的地球上;(2)个人很脆弱,受到种种限制,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单独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假如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并且想只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应付一切问题,他只能面对失败和灭亡;(3)人类有两种性别,个体和人类集体生命的存续都必须依赖于这一事实。
由于这一事实的存在,人类社会才产生了爱情和婚姻这两种联系。
人类生活在“意义”之中。
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事物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事物对我们人类的意义。
即使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最简单的事物,人类在接触它们的时候也是从自己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来看待它们的。
如何超越自卑?作者是从教育者和治疗者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的。
作者否定了遗传或者性压抑决定性格的观念,认为自卑是有希望被纠正的'。
作者认为人们需要判断哪些行为其实是自卑的表现,患者的潜在愿望是什么,患者的哪些早期经验造成了现在的错误反应模式,然后向患者指出错误所在,鼓励其建立正确的反馈模式——即作者通篇强调的“合作”,以达到一种利人利己的普世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吧!我认为人类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改变,提高自己。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最近我读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对自卑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其实吧每个人都会自卑,或多或少,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难免会对自己感到不满意。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10篇)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10篇)《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1每个人其实都会自卑,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不满,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后,你是否会努力去改变现状提升自己的满意度还是,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觉拒绝尝试任何改变。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
书中作者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
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作者从每个人的童年不同的经历和成长环境去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以及对生活的看法。
本书主要由两部分来叙述,认识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终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的通性,作者将理论与例子结合,把自卑与超越自卑进行深度的剖析。
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
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时自然就会有自卑的情绪。
但是自卑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自卑给人带来影响也是根据个人的认知来决定。
对于心态乐观的人来说,自卑会让他认清自己的缺点,从而激励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潜能。
对于消极的人来说,会在意识形态上造成打击,让其失去对个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于发展。
书中还有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奉献。
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队合作之中获得满足。
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们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自信。
这本书详细分析了自卑这一情感,同时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观念和看法。
自卑与超越相互影响相互转换,构成生活意义的理解。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2这本书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我认为很有趣,作者和我的想法有所不同因此开阔了我的视野。
我最开始对作者所提到的合作的重要性嗤之以鼻。
2023年《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1篇
2023年《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1篇《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刚刚读完这本书《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真的是用心去读了,把一些想法和感受在还没有忘记之前,写下来,这就和灵感一样,如果不及时记录,过后一定会忘,进入正题。
个体心理学发现,生命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划归为三大类:职业问题、同伴问题、两性问题。
这本书的所有讨论,也是基于这三大问题展开和讨论的。
贯穿整本书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合作。
童年早期生活的记忆尤为重要,之前在大学的课堂常常听老师们讲,童年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很多的成功人士,还有很多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的创作灵感________于他们的童年。
那个时候,只知道原来童年如此重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重要,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童年早期生活的记忆尤为重要,能表明个体对生活的独特解读已经存续了多久,并提供他最早确定生活态度时的背景。
所有记忆中最早的记忆,地位非常重要,原因有二:第一,他包含一个人对自己在世界中的基本定位,这是他第一次总结所看到的世界,第一次用某个模糊或是清晰的东西来象征自己和约束自己。
第二,这是他精神成长的起点,是他为自己谱写的自传的开篇。
所以,我们常能在这里找到根源,他感觉自己哪方面有不足或是缺陷,他认为理想中的有力量、安全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以及两者之间的落差。
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讲,他认为的原初记忆是否真是最早的记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是因为他们被当作了什么,以及他们的解读对现在和未来生活产生了或者会产生何种影响。
早期记忆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他们提供了生活风格的起源和最直白的表现形式。
正是因为这个事实,早期记忆才对职业指导具有极大的价值。
至于记忆是否准确,相对来说并不重要。
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个体做出了什么判断:“我从小就是这样的人”或“我从小就知道世界是这样的”。
从而揭示其生命的意义、人际关系,以及他看待世界的方式。
只要发现并理解了一个人赋予生命的意义,我们就找到了打开这个人整个人格的钥匙。
[心理学论文]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阿德勒,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
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米商家庭,早年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医,获博士学位。
一生从事心理学研究。
开始追随弗洛伊德,后分道扬镳,创立一个新的心理分析学派,即以“自卑情结”为中心的个体心理学派。
其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
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
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自卑与超越》共十二章。
中译本由台湾学者黄光国翻译。
1986年作家出版社在大陆出版发行。
约十六万字。
人类是生活在充满“意义”的领域之中。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
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然而,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存在着正确和错误之分。
所有生活中的失败会,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由于他们错误理解生活意义。
这种人对他人和社会毫无兴趣,他们的兴趣点只停留在自己身上,他们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一种属于个人的意义,因此,在处理职业、友谊和性等问题上,他们不愿用与人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在生活中不能不面临失败。
事实上,这种个人自私的生活意义,恰恰是最没有意义的,同为所谓“意义”,只有在和他人发生关系时才能存在。
人的重要性是依他们对别人生活所作的贡献而定的,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一句话,“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自卑与超越书籍简介
自卑与超越书籍简介
《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弟子、心理学家阿尔德·阿德勒所写的一本心理学著作。
该书主要探讨了人类自卑感的形成、影响和克服方法,以及人类如何通过以更高的目标与意义来超越自卑感,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通过对自卑感起源的探讨,阿德勒认为自卑感主要是由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和社会因素导致的,而人们也常常通过贬低他人、自夸或放弃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自卑感。
在阐述超越自卑感的方法中,阿德勒提出要以个人的具体目标、对于他人的关爱和社会责任感为导向,以此来超越自身的自卑感、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自卑与超越》的思想对于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通用6篇)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通用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作者是现代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物,核心理论是“万事赖童年”。
个体在童年时期形成的生活模式,对其一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直接影响了他对职业、友谊和爱情的态度,这种态度决定了他与社会的合作能力。
因此,为了提高个体与社会的合作能力,就要重视从婴幼儿时期开始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了解母亲、父亲、兄弟姐妹、老师在个体的各个发展阶段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儿童教育中习惯的误区和盲区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如果一个个体无法很好的融入社会,我们需要从他儿童时期形成的生活模式上去进行根本性的了解和纠正,早期记忆和梦是我们了解一个人早期生活模式的重要途经。
作为一本经典理论,全书并没有对该理论进行详细的论证,对于每一个论点,论述过程中也比较散乱、不完整,举的案例比较随意,因此只能作为一本通俗读物来了解一下。
个体在与社会合作中不顺利时,容易产生自卑感,为了获得优越感也是个体与社会进行合作的动机和目的。
自卑与超越只是全书的一个环节,甚至还不是最重要的环节,以《自卑与超越》作为书名相当糟糕,完全不能概括全书的意义;原著的标题是《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用弗洛姆对这本书的一个点评来评价这本书,很不错:一个人的历史最终将证明他是否走过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在许多体面的葬礼上,死者的功绩被人一一历数,但并不能使我们逃避一个冷酷的问题:我们曾经活过吗?我们现在活着吗?我们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还是按照什么人给我们规定的方式生活?——弗洛姆《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2《自卑与超越》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专著,其中许多观点,如对梦的解析、对性的认识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差异较大。
《自卑与超越》讲了些什么
《自卑与超越》讲了些什么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对我来说有点难读,太枯燥了,但我还是泛读了一遍,是阿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
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问题,从探索生命的意义出发,启发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
他告诉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与他对过去经历的认识和理解是一致的。
自卑并不可怕。
关键在于如何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己。
他有几个想法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启发。
1、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
2、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
3、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4、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5、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
6、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7、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
8、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
10、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11、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
12、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
——————————《自卑与超越》的原文1. “自卑是一种疾病,只有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才能够治愈它。
”——阿德勒2.“自卑是一种扭曲的自我认知,只有通过积极的自我肯定才能够改变它。
”——罗杰斯3. “自卑是一种限制,只有通过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经验才能够突破它。
”——马斯洛4. “自卑是一种自我防御,只有通过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才能够克服它。
”——尼采5. “自卑是一种机会,只有通过在挫折中成长和进步才能够抓住它。
”——拜伦——————————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自卑与超越?自卑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是有限的,需要拓展自己的视野和阅历来突破这种局限。
只有开始接触新事物,认识新的人,尝试新的体验,才能真正超越自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书籍推荐之《自卑与超越》
以下是关于心理学书籍推荐之《自卑与超越》,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今天为大家推荐历史上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著作《自卑与超越》。
自卑也许是我们每个人在某个阶段或某种情境下会面临的一种自我心理状态,那么它由何而来、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又可通过怎样的努力去超越它、将它转变为积极向上的动力?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卑的缘由,以及如何超越自卑、理解自我、社会和生活。
当然,虽然这是一本久负盛名的经典著作,但阿德勒的观点也只代表一家之言,同学们不必被一些观点束缚了自己。
如果你能通过本书学习到一些知识,又结合生活实际与自己的个体特点而更加了解自我、找到调节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不过了。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
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
那些
·
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作者简介:
阿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分歧与弗氏破裂,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
曾主持召开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
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他的心理学观点不仅适用于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而且也可以涵盖师生关系。
在维也纳,阿德勒有众多的追随者。
1927年,他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
1932年,他又受聘为日本长岛医学院教授。
1935年,他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
1937年,阿德勒受聘赴欧洲讲学。
由于四处争聘,他有时甚至一天之内要分赴两个城市演讲。
由于过分劳累,他终于因为心脏病发作,猝死在苏格兰亚伯丁市的街道上。
更多弗洛伊德的书推荐:
弗洛伊德心理学书籍介绍
名人经典心理学书籍
心理学入门书籍推荐
·
心理学书籍:梦的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