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知识要点及培优试题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初二等腰三角形培优学案同步讲义

初二等腰三角形培优学案同步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体系搭建一、知识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即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即等角对等边。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8,则它的周长为()A.12 B.16C.20 D.16或20例2、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A.15°B.17.5°C.20°D.22.5°例3、一个三角形可被剖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原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6度,求原三角形最大内角的所有可能值.例4、如图,在△ABA1中,∠B=20°,AB=A1B,在A1B上取一点C,延长AA1到A2,使得A1A2=A1C;在A2C上取一点D,延长A1A2到A3,使得A2A3=A2D;…,按此做法进行下去,∠A n的度数为.例5、如图1,Rt△ABC中AB=AC,点D、E是线段AC上两动点,且AD=EC,AM垂直BD,垂足为M,AM的延长线交BC于点N,直线BD与直线NE相交于点F.试判断△DE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说明:(1)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把探索过程中的某种思路写出来(要求至少写3步);(2)在你经历说明(1)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中选取一个补充或者更换已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1、画出将△BAD沿BA方向平移BA长,然后顺时针旋转90°后图形;2、点K在线段BD上,且四边形AKNC为等腰梯形(AC∥KN,如图2).附加题:如图3,若点D、E是直线AC上两动点,其他条件不变,试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考点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例1、△ABC的三边长a,b,c满足关系式(a﹣b)(b﹣c)(c﹣a)=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例2、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5个B.4个C.3个D.2个例3、如图,△ABC中,BF、CF分别平分∠ABC和∠ACB,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①△BDF和△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FB=∠EFC;③△ADE的周长等于AB与AC的和;④BF=CF.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错选、漏选不得分)例4、如图,以△ABC的边AB、AC为直角边向外作等腰直角△ABE和△ACD,M是BC的中点,请你探究线段DE与AM之间的关系.说明:(1)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把探索过程中的某种思路写出来(要求至少写3步);(2)在你经历说明(1)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中选取一个补充或更换已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①画出将△ACM绕某一点顺时针旋转180°后的图形;②∠BAC=90°(如图)附加题:如图,若以△ABC的边AB、AC为直角边,向内作等腰直角△ABE和△ACD,其它条件不变,试探究线段DE与AM之间的关系.实战演练➢课堂狙击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8cm,则它的周长为()A.16cm B.17cmC.20cm D.16cm或20cm2、如图,在△ABC中,AB=AC,过点A作AD∥BC,若∠1=70°,则∠BAC的大小为()A.40° B.30°C.70° D.50°3、如图,∠B=∠C,∠1=∠3,则∠1与∠2之间的关系是()A.∠1=2∠2 B.3∠1﹣∠2=180°C.∠1+3∠2=180° D.2∠1+∠2=180°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DCO;②BE=CD;③OB=OC;④OE=OD.从上述四个条件中,选取两个条件,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5、如图,在△ABC中AB=AC,∠A=36°,BD平分∠ABC,则∠1= 度,图中有个等腰三角形.6、如图,AD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的中线,把ADC沿AD对折,点C落在点C′处,连接CC′,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个.7、如图1,是我们平时使用的等臂圆规,即CA=CB.若n个相同规格的等臂圆规的两脚依次摆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所示,其张角度数变化如下:∠A1C1A2=160°,∠A2C2A3=80°,∠A3C3A4=40°,∠A4C4A5=20°,….,根据上述规律请你写出∠A n+1A n C n=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8、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分别垂直AB、AC于点E和F.求证:DE=DF.9、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课后反击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A.55°,55° B.70°,40°C.55°,55°或70°,40° D.以上都不对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84°,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的度数是()A.42° B.60°C.36° D.46°3、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A.44° B.66°C.88° D.92°4、如图,D是直角△ABC斜边BC上一点,AB=AD,记∠CAD=α,∠ABC=β.若α=10°,则β的度数是()A.40° B.50°C.60° D.不能确定5、如图,在△ABC,∠A=36°,∠B=72°,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B于点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6、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若△ABD的周长为12,△ABC的周长为16,则AD的长为.7、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一种情形):.8、如图,∠BAC=θ(0°<θ<90°),现只用4根等长的小棒将∠BAC固定,从点A1开始依次向右摆放,其中A1A2为第1根小棒,且A1A2=AA1,则角θ的取值范围是.9、数学课上,同学们探究下面命题的正确性: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具有一种特性,即经过它某一顶点的一条直线可把它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为此,请你解答问题(1).(1)已知:如图①,在△ABC中,AB=AC,∠A=36°,直线BD平分∠ABC交AC于点D.求证:△ABD与△DBC都是等腰三角形;(2)在证明了该命题后,小乔发现:下面两个等腰三角形如图②、③也具有这种特性.请你在图②、图③中分别画出一条直线,把它们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并在图中标出所有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度数;(3)接着,小乔又发现:其它一些非等腰三角形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即过它其中一个顶点画一条直线可以将原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请你画出两个不同类型且具有这种特性的三角形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出可能的各内角的度数.(说明:要求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不相似,且不是等腰三角形.)(4)请你写出两个符合(3)中一般规律的非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直击中考1、【2015•长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a=3,b=3,c=4 B.a:b:c=2:3:4C.∠B=50°,∠C=80° D.∠A:∠B:∠C=1:1:22、【2016•山东】如下图中,将△ABC沿BD对折,使得点C落在AB上的点C′处,且∠C=2∠CBD,已知∠A=36°.(1)求∠BDC的度数;(2)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用证明)重点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等腰三角形培优辅导精选

等腰三角形培优辅导精选

等腰三角形培优辅导知识要点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

(2)、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⑴、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度。

⑵、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每个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⑶、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5、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等于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重要结论: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7、常做辅助线的方法:“遇到等腰常做高.角平分线,中线。

或者或者构造等腰三角形。

”遇到中线常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遇到线段和差,常截取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构造等腰三角形E DCAHF典型例题1、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AD 交CE 于H , ①求证:△BCE ≌△ACD ; ②求证:CF=CH ;③判断△CF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ABC 中,D 在BC 延长线上,且AC=CD,CE 是△ACD 的中线,CF 平分∠ACB,交AB 于F,求证:(1)CE ⊥CF;(2)CF ∥AD.3.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AD CAB 4.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D 是AC 上一点,过D 作DE ⊥BC 于E,与BA 的延长线交于F.求证:AD=AF5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BD 与CE 交于点O ,•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 ;②∠BEO=∠CDO ;③BE=CD .(1)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 (2)选择第(1)小题中的一种情况,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6、如图,△ABC 中,AB=AC ,∠BAC=120°,AD ⊥AC 交BC •于点D ,求证:BC=3AD.辅助线类题目解析:7.已知△ABC 中AB=AC,D 是AB 上一点,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BD=CF,DE 交BC于F 求证:DF=EF23.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20.如图, △ABC 中,AD ⊥BC 于D ,∠B=2∠C ,求证:AB+BD=CDB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培优专题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培优专题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9、等腰三角形【知识精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读】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 ,DM ⊥BC ,垂足为M 。

1.1等腰三角形复习(教案)

1.1等腰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硬纸片制作等腰三角形,并测量其相关数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针对本次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反思:
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鼓励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注重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设计更多与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同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加强课堂小结,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检验同学们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探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应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3.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在解决等腰三角形周长和面积问题时,掌握相关计算方法,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对等腰三角形实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从数据中寻找规律,培养数据分析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底角相等,顶角为两底角的补角。
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周长为底边加上两腰的长度之和;面积可通过底和对应高的乘积除以2计算得出。
二、核心素养目标
《1.1等腰三角形复习(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把握等腰三角形的图形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中考数学复习----《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知识点总结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其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

两腰构成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构成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高线以及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

(简称底边上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③若一个三角形某一边上存在“三线合一”,则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练习题1、(2022•黑龙江)如图,△ABC中,AB=AC,AD平分∠BAC与BC相交于点D,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DC的中点,连接EF交AD于点P.若△ABC的面积是24,PD=1.5,则PE的长是()A.2.5 B.2 C.3.5 D.3【分析】如图,过点E作EG⊥AD于G,证明△EGP≌△FDP,得PG=PD=1.5,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AD的长,由三角形ABC的面积是24,得BC的长,最后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过点E作EG⊥AD于G,∵AB=AC,AD平分∠BAC,∴AD⊥BC,BD=CD,∴∠PDF=∠EGP=90°,EG∥BC,∵点E是AB的中点,∴G是AD的中点,∴EG=BD,∵F是CD的中点,∴DF=CD,∴EG=DF,∵∠EPG=∠DPF,∴△EGP≌△FDP(AAS),∴PG=PD=1.5,∴AD=2DG=6,∵△ABC的面积是24,∴•BC•AD=24,∴BC=48÷6=8,∴DF=BC=2,∴EG=DF=2,由勾股定理得:PE==2.5.故选:A.2、(2022•淄博)某城市几条道路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道路AB∥CD,道路AB与AE的夹角∠BAE=50°.城市规划部门想新修一条道路CE,要求CF=EF,则∠E的度数为()A.23°B.25°C.27°D.3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CD得到∠DFE=∠BAE=5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E,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E的度数.【解答】解:∵AB∥CD,∴∠DFE=∠BAE=50°,∵CF=EF,∴∠C=∠E,∵∠DFE=∠C+∠E,∴∠C=∠DFE=×50°=25°,故选:B.3、(2022•鞍山)如图,在△ABC中,AB=AC,∠BAC=24°,延长BC到点D,使CD=AC,连接AD,则∠D的度数为()A.39°B.40°C.49°D.51°【分析】利用等边对等角求得∠B=∠ACB=78°,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AB=AC,∠BAC=24°,∴∠B=∠ACB=78°.∵CD=AC,∠ACB=78°,∠ACB=∠D+∠CAD,∴∠D=∠CAD=∠ACB=39°.故选:A.4、(2022•荆州)如图,直线l1∥l2,AB=AC,∠BAC=40°,则∠1+∠2的度数是()A.60°B.70°C.80°D.90°【分析】过点C作CD∥l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2=∠ACB,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ABC,从而可求解.【解答】解:过点C作CD∥l1,如图,∵l1∥l2,∴l1∥l2∥CD,∴∠1=∠BCD,∠2=∠ACD,∴∠1+∠2=∠BCD+∠ACD=∠ACB,∵AB=AC,∴∠ACB=∠ABC,∵∠BAC=40°,∴∠ACB=(180°﹣∠BAC)=70°,∴∠1+∠2=70°.故选:B.5、(2022•台湾)如图,△ABC中,D点在AB上,E点在BC上,DE为AB的中垂线.若∠B=∠C,且∠EAC>90°,则根据图中标示的角,判断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1=∠2,∠1<∠3 B.∠1=∠2,∠1>∠3C.∠1≠∠2,∠1<∠3 D.∠1≠∠2,∠1>∠3【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DE为AB的中垂线,∴∠BDE=∠ADE,BE=AE,∴∠B=∠BAE,∴∠1=∠2,∵∠EAC>90°,∴∠3+∠C<90°,∵∠B+∠1=90°,∠B=∠C,∴∠1>∠3,∴∠1=∠2,∠1>∠3,故选:B.6、(2022•宜宾)如图,在△ABC中,AB=AC=5,D是BC上的点,DE∥AB交AC于点E,DF∥AC交AB于点F,那么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A.5 B.10 C.15 D.20【分析】由于DE∥AB,DF∥AC,则可以推出四边形AFDE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证明▱AFDE的周长等于AB+AC.【解答】解:∵DE∥AB,DF∥AC,∴四边形AFDE是平行四边形,∠B=∠EDC,∠FDB=∠C∵AB=AC,∴∠B=∠C,∴∠B=∠FDB,∠C=∠EDC,∴BF=FD,DE=EC,∴▱AFDE的周长=AB+AC=5+5=10.故选:B.7、(2022•宿迁)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5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8cm B.13cm C.8cm或13cm D.11cm或13cm 【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3cm和5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解:当3cm是腰长时,3,3,5能组成三角形,当5cm是腰长时,5,5,3能够组成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为11cm或13cm.故选:D.8、(2022•天津)如图,△OAB的顶点O(0,0),顶点A,B分别在第一、四象限,且AB ⊥x轴,若AB=6,OA=OB=5,则点A的坐标是()A.(5,4)B.(3,4)C.(5,3)D.(4,3)【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根据坐标与图形性质写出点A的坐标.【解答】解:设AB与x轴交于点C,∵OA=OB,OC⊥AB,AB=6,∴AC=AB=3,由勾股定理得:OC===4,∴点A的坐标为(4,3),故选:D.9、(2022•泰安)如图,l1∥l2,点A在直线l1上,点B在直线l2上,AB=BC,∠C=25°,∠1=60°.则∠2的度数是()A.70°B.65°C.60°D.55°【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BAC=25°,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A=95°,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AB=BC,∠C=25°,∴∠C=∠BAC=25°,∵l1∥l2,∠1=60°,∴∠BEA=180°﹣60°﹣25°=95°,∵∠BEA=∠C+∠2,∴∠2=95°﹣25°=70°.故选:A.10、(2022•自贡)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比一个底角度数的2倍多20°,则这个底角的度数是()A.30°B.40°C.50°D.60°【分析】设底角的度数是x°,则顶角的度数为(2x+2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底角的度数是x°,则顶角的度数为(2x+20)°,根据题意得:x+x+2x+20=180,解得:x=40,故选:B.11、(2022•广安)若(a﹣3)2+5−b=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分析】先求a,b.再求第三边c即可.【解答】解:∵(a﹣3)2+=0,(a﹣3)2≥0,≥0,∴a﹣3=0,b﹣5=0,∴a=3,b=5,设三角形的第三边为c,当a=c=3时,三角形的周长=a+b+c=3+5+3=11,当b=c=5时,三角形的周长=3+5+5=13,故答案为:11或13.12、.(2022•岳阳)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BC=6,则C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D是BC的中点,即可求出CD的长.【解答】解:∵AB=AC,AD⊥BC,∴CD=BD,∵BC=6,∴CD=3,故答案为:3.13、(2022•苏州)定义: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是另一边长的2倍,这样的三角形叫做“倍长三角形”.若等腰△ABC是“倍长三角形”,底边BC的长为3,则腰AB的长为.【分析】由等腰△ABC是“倍长三角形”,可知AB=2BC或BC=2AB,若AB=2BC=6,可得AB的长为6;若BC=3=2AB,因1.5+1.5=3,故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这种情况不存在;即可得答案.【解答】解:∵等腰△ABC是“倍长三角形”,∴AB=2BC或BC=2AB,若AB=2BC=6,则△ABC三边分别是6,6,3,符合题意,∴腰AB的长为6;若BC=3=2AB,则AB=1.5,△ABC三边分别是1.5,1.5,3,∵1.5+1.5=3,∴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这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腰AB的长是6,故答案为:6.14、(2022•云南)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若∠A=40°,则△ABC的顶角度数是.【分析】分∠A是顶角和底角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解答.【解答】解:当∠A是顶角时,△ABC的顶角度数是40°;当∠A是底角时,则△ABC的顶角度数为180°﹣2×40°=100°;综上,△ABC的顶角度数是40°或100°.故答案为:40°或100°.15、(2022•滨州)如图,屋顶钢架外框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立柱AD⊥BC,且顶角∠BAC=120°,则∠C的大小为.【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得到∠B=∠C=30°.【解答】解:∵AB=AC且∠BAC=120°,∴∠B=∠C=(180°﹣∠BAC)=×60°=30°.故答案为:30°.11。

专题19 等腰三角形(归纳与讲解)(解析版)

专题19 等腰三角形(归纳与讲解)(解析版)

专题19 等腰三角形【专题目录】技巧1:等腰三角形中四种常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技巧2:巧用特殊角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技巧3: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题型】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题型】二、根据等边对等角求角度【题型】三、根据三线合一求解【题型】四、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等腰三角形【题型】五、根据等角对等边求边长【题型】六、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题型】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题型】八、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考纲要求】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其性质及判定.2.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其性质及判定.3.掌握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及判定.【考点总结】一、等腰三角形【考点总结】二、等边三角形【考点总结】三、直角三角形【技巧归纳】技巧1:等腰三角形中四种常用作辅助线的方法【类型】一、作“三线”中的“一线”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过点A作EF∥BC,且AE=AF.求证:DE=DF.【类型】二、作平行线法2.如图,在△ABC中,AB=AC,点P从点B出发沿线段BA移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AC的延长线移动,点P,Q移动的速度相同,PQ与直线BC相交于点D.(1)如图①,当点P为AB的中点时,求证:PD=QD.(2)如图②,过点P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E,当P,Q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BE,ED,CD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请说明理由.【类型】三、截长补短法3.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C外一点,且∠ABD=60°,∠ACD=60°.求证:BD+DC=AB.【类型】四、加倍折半法4.如图,在△ABC中,∠BAC=120°,AD⊥BC于D,且AB+BD=DC,求∠C的度数.5.如图,CE,CB分别是△ABC,△ADC的中线,且AB=AC.求证:CD=2CE.参考答案1.证明:如图,连接AD.∵AB=AC,BD=CD,∴AD⊥BC.∵EF∥BC,∴AD⊥EF.∵AE=AF,∴AD垂直平分EF.∴DE=DF.2.(1)证明:如图①,过点P作PF∥AC交BC于F.①点P和点Q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①BP=CQ.①PF①AQ,①①PFB=①ACB,①DPF=①DQC.又①AB=AC,①①B=①ACB,①①B=①PFB,①BP=FP,①FP=CQ.在①PFD和①QCD中,①DPF=①DQC,①PDF=①QDC,FP=CQ,①①PFD①①QCD(AAS),①PD=QD.(2)解:线段ED的长度保持不变.理由如下:如图②,过点P作PF∥AC交BC于F.由(1)知PB=PF.∵PE⊥BF,∴BE=E F.由(1)知△PFD≌△QCD,∴FD=CD,∴ED=EF+FD=BE+CD=12BC,∴线段ED的长度保持不变.3.证明:如图,延长BD至E,使BE=AB,连接CE,AE.∵∠A BE=60°,BE=AB,∴△ABE为等边三角形.∴∠AEB=60°,AB=AE.又∵∠ACD=60°,∴∠ACD=∠AEB.∵AB=AC,AB=AE,∴AC=AE.∴∠ACE=∠AEC.∴∠DCE=∠DEC.∴DC=DE.∴AB=BE=BD+DE=BD+DC,即BD+DC=AB.4.解:在DC上截取DE=BD,连接AE,∵AD⊥BC,BD=DE,∴AD是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AB=AE,∴∠B=∠AEB.∵AB+BD=DC,DE=BD,∴AB+DE=CD.而CD=DE+EC,∴AB=EC,∴AE=EC.∴∠EAC=∠C,可设∠EAC=∠C=x,∵∠AEB 为△AEC 的外角,∴∠AEB =∠EAC +∠C =2x ,∴∠B =2x ,∴∠BAE =180°-2x -2x =180°-4x.∵∠BAC =120°,∴∠BAE +∠EAC =120°,即180°-4x +x =120°,解得x =20°,则∠C =20°.5.证明:如图,延长CE 到点F ,使EF =CE ,连接FB ,则CF =2CE.∵CE 是△ABC 的中线,∴AE =BE.在△BEF 和△AEC 中,⎩⎨⎧BE =AE ,∠BEF =∠AEC ,EF =EC ,∴△BEF ≌△AEC(SAS). ∴∠EBF =∠A ,BF =AC.又∵AB =AC ,∴∠ABC =∠ACB.∴∠CBD =∠A +∠ACB =∠EBF +∠ABC =∠CBF.∵CB 是△ADC 的中线,∴AB =BD.又∵AB =AC ,AC =BF ,∴BF =BD.在△CBF 与△CBD 中,⎩⎨⎧CB =CB ,∠CBF =∠CBD ,BF =BD ,∴△CBF ≌△CBD(SAS).∴CF =CD.∴CD =2CE.技巧2:巧用特殊角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类型】一、直接运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如图,在△ABC 中,∠C =90°,∠B =3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垂足为E ,DE =1,则BC =( )A . 3B .2C .3D .3+22.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C =30°,AB ⊥AD ,AD =4 cm .求BC 的长.【类型】二、连线段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D为BC的中点,DE⊥AC于E,AE =8,求CE的长.4.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120°,DE垂直平分AB于点D,交BC 于点E.求证:CE=2BE.【类型】三、延长两边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5.如图,四边形ABCD中,AD=4,BC=1,∠A=30°,∠B=90°,∠ADC=120°,求CD的长.【类型】四、作垂线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6.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DC∥AB,AC平分∠DAB,∠DAB=30°.求证:AD=2BC.参考答案1.C2.解:∵AB=AC,∠C=30°,∴∠B=∠C=30°.又∵AB⊥AD,∴∠ADB=60°.又∵∠ADB=∠C+∠CAD,∴∠CAD=30°=∠C.∴CD=AD=4 cm.∵AB⊥AD,∠B=30°,∴BD=2AD=8 cm.∴BC=BD+CD=12 cm.3.解:连接AD,∵AB=AC,D为BC的中点,∴AD⊥BC,∠BAD=∠CAD=12∠BAC=12×120°=60°.在Rt△ADE中,∠EAD=60°,∴∠ADE=30°,∴AD=2AE=16.在△ABC中,AB =AC,∠BAC=120°.∴∠B=∠C=30°,∴AC=2AD=2×16=32.∴CE=AC-AE=32-8=24.4.证明:如图,连接AE.∵AB=AC,∠BAC=120°,∴∠B=∠C=30°.∵DE垂直平分AB,∴BE=AE.∴∠BAE=∠B=30°.∴∠EAC=120°-30°=90°.又∵∠C=30°,∴CE=2AE.又∵BE=AE,∴CE=2BE.5.解:延长AD,BC交于点E.∵∠A=30°,∠B=90°,∴∠E=60°.又∵∠ADC=120°,∴∠EDC=180°-120°=60°.∴△DCE是等边三角形.设CD=CE=DE=a,则有2(1+a)=4+a,解得a=2.∴CD的长为2.6.证明:过点C作CE⊥AD交AD的延长线于E.∵DC∥AB,∠DAB=30°,∴∠CDE=30°.在Rt△CDE中,∠CDE=30°,∴CD=2CE.又∵AC平分∠DAB,∴∠DAC=∠BAC,又∵DC∥AB,∴∠BAC=∠DCA,∴∠DAC=∠DCA,∴AD=CD.又∵CE⊥AE,CB⊥AB,AC平分∠DAB,∴BC=CE,∴AD=2BC.7.证明:过点B作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则∠DEB=90 °.∵∠BAD=30°,∴BE=12AB.∵AD⊥AC,∴∠DAC=90°,∴∠DEB=∠DAC.又∵BD=CD,∠BDE=∠CDA,∴△BED≌△CAD,∴BE=AC,∴AC=12AB.点拨:由结论AC=12AB和条件∠BAD=30°,就想到能否找到或构造直角三角形,而显然图中没有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所以过点B作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这样就得到了直角三角形ABE,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技巧3: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类型】一、当顶角或底角不确定时,分类讨论1.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A.40°B.100°C.40°或70°D.40°或100°2.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D⊥BC于D,且AD=12BC,则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角的度数为()A.45°B.75°C.45°或75°D.65°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64°,则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类型】二、当底和腰不确定时,分类讨论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8或10B.8C.10D.6或12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9,则其周长为________.6.若实数x,y满足|x-4|+(y-8)2=0,则以x,y的值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类型】三、当高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分类讨论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边的夹角为25°,求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类型】四、由腰的垂直平分线引起的分类讨论8.在三角形ABC中,AB=AC,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0°,求底角∠B的度数.【类型】五、由腰上的中线引起的分类讨论9.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5 cm,一腰上的中线BD把其分为周长差为3 cm的两部分.求腰长.【类型】六、点的位置不确定引起的分类讨论10.如图,在Rt△ABC中,∠ACB=90°,AB=2BC,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PA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A.7个B.6个C.5个D.4个11.如图,在△ABC中,BC>AB>AC,∠ACB=40°,如果D,E是直线AB上的两点,且AD=AC,BE=BC,求∠DCE的度数.参考答案1.D 2.C 3.32° 4.C 5.23或25 6.207.解:设AB=AC,BD⊥AC;(1)高与底边的夹角为25°时,高一定在△ABC的内部,如图①,∵∠DBC=25°,∴∠C=90°-∠DBC=90°-25°=65°,∴∠ABC=∠C=65°,∠A=180°-2×65°=50°.(2)当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5°时,如图②,高在△ABC的内部时,∵∠ABD=25°,∴∠A=90°-∠ABD=65°,∴∠C=∠ABC=(180°-∠A)÷2=57.5°;如图③,高在△ABC的外部时,∵∠ABD=25°,∴∠BAD=90°-∠ABD=90°-25°=65°,∴∠BAC=180°-65°=115°,∴∠ABC=∠C=(180°-115°)÷2=32.5°,故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为:65°,65°,50°或65°,57.5°,57.5°或115°,32.5°,32.5°.点拨:由于题目中的“另一边”没有指明是“腰”还是“底边”,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另外,还要结合图形,分高在三角形内还是在三角形外.8.解:此题分两种情况:(1)如图①,AB边的垂直平分线与AC边交于点D,∠ADE=40°,则∠A=50°,∵AB=AC,∴∠B=(180°-50°)÷2=65°.(2)如图②,AB边的垂直平分线与CA的延长线交于点D,∠ADE=40°,则∠DAE=50°,∴∠BAC =130°.∵AB=AC,∴∠B=(180°-130°)÷2=25°.故∠B的大小为65°或25°.9.分析:由于题目中没有指明是“(AB+AD)-(BC+CD)”为3 cm,还是“(BC+CD)-(AB+AD)”为3 cm,因此必须分两种情况讨论.解:∵BD为AC边上的中线,∴AD=CD,(1)当(AB+AD)-(BC+CD)=3 cm时,有AB-BC =3 cm,∵BC=5 cm,∴AB=5+3=8(cm);(2)当(BC+CD)-(AB+AD)=3 cm时,有BC-AB=3 cm,∵BC=5 cm,∴AB=5-3=2(cm),但是当AB=2 cm时,三边长分别为2 cm,2 cm,5 cm.而2+2<5,不能构成三角形,舍去.故腰长为8 cm.[来源:学*科*网Z*X*X*K]10.B11.解:(1)当点D、E在点A的同侧,且都在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①,∵BE=BC,∴∠BEC=(180°-∠ABC)÷2,∵AD=AC,∴∠ADC=(180°-∠DAC)÷2=∠BAC÷2,∵∠DCE=∠BEC-∠ADC,∴∠DCE=(180°-∠ABC)÷2-∠BAC÷2=(180°-∠ABC-∠BAC)÷2=∠ACB÷2=40°÷2=20°.(2)当点D、E在点A的同侧,且点D在D′的位置,E在E′的位置时,如图②,与(1)类似地也可以求得∠D′CE′=∠ACB÷2=20°.(3)当点D、E在点A的两侧,且E点在E′的位置时,如图③,∵BE′=BC,∴∠BE′C=(180°-∠CBE′)÷2=∠ABC÷2,∵AD=AC,∴∠ADC =(180°-∠DAC)÷2=∠BAC÷2, 又∵∠DCE′=180°-(∠BE′C +∠ADC),∴∠DCE′=180°-(∠ABC +∠BAC)÷2=180°-(180°-∠ACB)÷2=90°+∠ACB÷2=90°+40°÷2=110°.(4)当点D 、E 在点A 的两侧,且点D 在D′的位置时,如图④, ∵AD′=AC ,∴∠AD′C =(180°-∠BAC)÷2, ∵BE =BC ,∴∠BEC =(180°-∠ABC)÷2,∴∠D′CE =180°-(∠D′EC +∠ED′C)=180°-(∠BEC +∠AD′C) =180°-[(180°-∠ABC)÷2+(180°-∠BAC)÷2] =(∠BAC +∠ABC)÷2=(180°-∠ACB)÷2=(180°-40°)÷2=70°.综上所述,∠DCE 的度数为20°或110°或70°.【题型讲解】【题型】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为( ) A .9 B .17或22C .17D .22【答案】D【提示】分类讨论腰为4和腰为9,再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取舍即可. 【详解】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4时,449+<,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腰为9时,994,99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99422++=. 故选:D .【题型】二、根据等边对等角求角度例2、如图,在①ABC 中,①A =40°,AB =AC ,点D 在AC 边上,以CB ,CD 为边作□BCDE ,则①E 的度数为( )A .40°B .50°C .60°D .70°【答案】D【提示】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①C的度数,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①①A=40°,AB=AC,①①ABC=①C=70°,①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①①E=①C=70°.故选:D.【题型】三、根据三线合一求解例3、如图,已知AB=AC,BC=6,尺规作图痕迹可求出BD=()A.2B.3C.4D.5【答案】B【提示】根据尺规作图的方法步骤判断即可.【详解】由作图痕迹可知AD为①BAC的角平分线,而AB=AC,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知D为BC重点,BD=3,故选B【题型】四、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等腰三角形例4、下列能断定①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A.①A=40°,①B=50°B.①A=2①B=70°C.①A=40°,①B=70°D.AB=3,BC=6,周长为14【答案】C【提示】根据三角形内角和计算角的度数,判断三角形中是否有相等的角;根据三角形的周长计算是否有相等的边即可判断.【详解】A.①C=180°−40°−50°=90°,没有相等的角,则不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错误;B、①①A=2①B=70°,①①B=35°,①①C=75°,没有相等的角,则不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错误;C 、①C=180°−40°−70°=70°,有相等的角,则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正确;D 、①AB=3,BC=6,周长为14,①AC=14−6−3=5,没有相等的边,则不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错误; 故选C .【题型】五、根据等角对等边求边长例5、如图,将矩形ABCD 折叠,使点C 和点A 重合,折痕为EF ,EF 与AC 交于点.O 若5AE =,3BF =,则AO 的长为( )A B C .D .【答案】C【提示】先证明,AE AF =再求解,,AB AC 利用轴对称可得答案. 【详解】解:由对折可得:,,AFO CFO AF CF ∠=∠= 矩形ABCD ,//,90,AD BC B ∴∠=︒ ,CFO AEO ∴∠=∠ ,AFO AEO ∴∠=∠ 5,AE AF CF ∴=== 3,BF =4,AB ∴==BC=8AC ∴===由对折得:12OA OC AC === 故选C .【题型】六、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例6、如图,三条笔直公路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A 、B 、C ,测得30CAB ∠=︒,45ABC ∠=︒,8AC =千米,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 1.4≈ 1.7≈,结果精确到1千米).【答案】A 、B 两点间的距离约为11千米. 【提示】如图(见解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可求出CD 、AD 的长,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BD 的长,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 【详解】如图,过点C 作CD AB ⊥于点D在Rt ACD △中,30CAD ∠=︒,8AC =千米118422CD AC ∴==⨯=(千米),AD == 在Rt BCD 中,45DBC ∠=︒Rt B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BD CD ∴==千米44 1.7410.811AB AD BD ∴=+=≈⨯+=≈(千米)答:A 、B 两点间的距离约为11千米.【题型】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例7、如图,面积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则DEF ∆的面积是( )A .1B .12C .13D .14【答案】D【提示】根据题意可以判断四个小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即可判断一个的面积是14. 【详解】①,,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且①ABC 是等边三角形, ①①ADF①①DBE①①FEC①①DFE, ①①DEF 的面积是14. 故选D .【题型】八、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例8、如图,在Rt ABC 中, 90,30,1,C ABC AC cm ∠=︒∠=︒=将Rt 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Rt AB C ''△,使点C '落在AB 边上,连接BB ',则BB '的长度是( )A .1cmB .2cmCD .【答案】B【提示】由旋转的性质可知,'=60∠∠=CAB BAB ,进而得出'∆BAB 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2BB AB .【详解】解:① 90,30,1,C ABC AC cm ∠=︒∠=︒= 由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 ①=2=2AB AC cm ,又①CAB =90°-①ABC =90°-30°=60°,由旋转的性质可知:'=60∠∠=CAB BAB ,且'=AB AB , ①'∆BAB 为等边三角形, ①'==2BB AB . 故选:B .等腰三角形(达标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在①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BC 于点D 、E ,连接AE ,若AE =4,EC =2,则BC 的长是( )A .2B .4C .6D .8【答案】C【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B =EA =4,结合图形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解:①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E =4, ①EB =EA =4,①BC =EB +EC =4+2=6,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如图,在ABC 中,5AC =,7BC =,9AB =,用图示尺规作图的方法在边AB 上确定一点D .则ACD 的周长为( ).A .12B .14C .16D .21【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得:尺规作图的方法所作的直线是BC 的垂直平分线,可得CD BD = ,从而得到ACD 的周长为AC CD AD ++ ,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尺规作图的方法所作的直线是BC 的垂直平分线, ①CD BD = , ①9AB =,①9CD AD AD BD AB +=+== , ①5AC =,①ACD 的周长为5914AC CD AD AC AB ++=+=+=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 .有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 .如果①A 和①B 是对顶角,那么①A =①BC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D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答案】D【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顶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 、有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如果①A 和①B 是对顶角,那么①A =①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正确,不符合题意;D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故原命题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顶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属于基础性知识,比较简单.4.如图,点F ,E 在AC 上,AD CB =,D B ∠=∠.添加一个条件,不一定能证明ADE CBF ≌的是( )A .AD BC ∥B .DE FB ∥C .DE BF =D .AE CF =【答案】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 【详解】A :①AD BC ∥, ①A C ∠=∠,①在ADE 和CBF 中, A C AD CB D B ∠=∠⎧⎪=⎨⎪∠=∠⎩, ①()ADE CBF ASA ≌,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B :①DE FB ∥, ①AED CFB ∠=∠, ①在ADE 和CBF 中,AED CFB D BAD CB ∠=∠⎧⎪∠=∠⎨⎪=⎩, ①()ADE CBF AAS ≌,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C :①在ADE 和CBF 中, DE BF D B AD CB =⎧⎪∠=∠⎨⎪=⎩, ①()ADE CBF SAS ≌,正确,故本选项错误;D :根据AD CB =,D B ∠=∠,AE CF =不能推出ADE CBF ≌,错误,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5.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 、AC 、BC 于点E 、O 、F ,若1216AB BC ==,,则EF 的长为( )A .8B .15C .16D .24【答案】B【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O =CO ,①AOE =①CO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①EAO =①FCO ,根据ASA 推出①AEO ①①CFO ,由全等得到OE =OF ,推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EF ①AC 即可推出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F =CF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连接AF ,CE ,①EF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 ①AO =CO ,①AOE =①COF =90°, ①四边形ABCD 是矩形, ①AD ①BC , ①①EAO =①FCO , 在①AEO 和①CFO 中,EAO FCO AO COAOE COF ∠=∠⎧⎪=⎨⎪∠=⎩, ①①AEO ①①CFO (ASA ), ①OE =OF , 又①OA =OC ,①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①EF ①AC ,①平行四边形AECF 是菱形, ①AE =CE , 设AE =CE =x ,①EF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 ①AE =CE =x ,DE =16-x ,在Rt ①CDE 中,222CD DE AE +=,()2221216x x +-=,解得252x =, ①AE =252,①20AC =, ①12AO AC ==10,①152OE =, ①EF =2OE =15,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得四边形AECF 是菱形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6.如图,在ABC 中,90C ∠=︒,AD 平分CAB ∠,2BD CD =,点D 到AB 的距离为5.6,则BC =___cm .【答案】16.8【分析】过D 作DE ①AB 于E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CD =DE ,再求出BD 长,即可得出BC 的长. 【详解】解:如图,过D 作DE ①AB 于E ,①①C =90°, ①CD ①AC , ①AD 平分①BAC , ①CD =DE ,①D 到AB 的距离等于5.6cm , ①CD =DE =5.6cm , 又①BD =2CD , ①BD =11.2cm ,①BC =5.6+11.2=16.8cm , 故答案为:16.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解题时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7.如图,在ABC 中,90ACB ∠=︒,BE CE ⊥于点E ,AD CE ⊥于点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使BEC CDA ≌(填一个即可).【答案】AC BC =(答案不唯一)【分析】两个三角形全等已具备的条件是:90ADC CEB ∠=∠=︒,ACD CBE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可确定添加的条件. 【详解】解:添加的条件是AC BC =, BE CE ⊥,AD CE ⊥,90BEC ADC ∴∠=∠=︒,90BCE CBE ∴∠+∠=︒ ,90ACB ACD ECB ∠=∠+∠=︒,ACD CBE ∴∠=∠,在BEC ∆和CDA ∆中, 90BEC ADC ACD CBEAC BC ∠=∠=︒⎧⎪∠=∠⎨⎪=⎩, ()BEC CDA AAS ∴∆≅∆.故答案为:AC BC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8.如图,E 、F 分别是矩形ABCD 对角线上的两点,且BE DF =.求证:AE CF =.【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矩形ABCD 的性质得出AB CD =,ABE CDF ∠=∠ ,再根据BE DF = ,用SAS 可直接证明出ABE CDF ≅,即可证明出AE CF = . 【详解】证明:ABCD 是矩形, ∴ AB CD = ,ABE CDF ∠=∠,在ABE △和CDF 中AB CD ABE CDF BE DF =⎧⎪∠=∠⎨⎪=⎩ ∴ABE CDF ≅()SAS ,AE CF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等腰三角形(提升测评)一、单选题1.如图,点D 、E 分别为①ABC 的边AB 、AC 的中点,点F 在DE 的延长线上,CF ∥BA ,若①ADE 的面积为2,则四边形BCFD 的面积为( )A .10B .8C .6D .4【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DE ∥BC ,DE =12BC ,证明ADEAB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求得S ABC 的面积;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证明ADE ≌CFE ,可得S ADE =S CFE ,从而可得S 四边形BCFD = S ABC 即可. 【详解】解:①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的中点 ①DE 是ABC 的中位线 ①AE =CE ,DE ∥BC ,DE =12BC ①ADEABC①S ADE =21()2ABCS①S ADE =2 ①S ABC =8 又①CF ∥BA ①∠A=∠FCE在ADE 和CFE 中,A FCE AE CEAED CEF ∠=∠⎧⎪=⎨⎪∠=∠⎩①ADE ≌CFE (ASA ) ①S ADE =S CFE①S ADE + S 四边形BCED =S CFE +S 四边形BCED ①S 四边形BCFD = S ABC =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以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Rt①ABC中,①C=90°,BD平分①ABC交AC于点D,点E为AB的中点,若AB=12,CD =3,则①DBE的面积为()A.10B.12C.9D.6【答案】C【分析】如图:过D作DF①AB于F,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F=CD=3,然后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得BE的长,最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过D作DF①AB于F,①①C=90°,BD平分①ABC交AC于点D,①DF=CD=3①点E为AB的中点,AB=12①BE=12AB=6①①DBE的面积为1163922BE DF=⨯⨯=.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定理、中点的定义、三角形的高等知识点,作出①DBE的高并运用角平分线定理求出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3.如图,Rt①ABC中,①C=90°,用尺规作图法作出射线AE,AE交BC于点D,CD=5,P为AB上一动点,则PD的最小值为()A .2B .3C .4D .5【答案】D【分析】当DP ①AB 时,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此时DP 的值最小.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DP =CD 解决问题;【详解】解:当DP ①AB 时,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此时DP 的值最小. 由作图可知:AE 平分①BAC , ①①C =90°, ①DC ①AC , ①DP ①AB , ①DP =CD =5, ①PD 的最小值为5,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垂线段最短,基本作图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最短问题.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点G 在CD 边上,GAE BAE ∠=∠,AG交BF 于点H ,连接,,EH EG CH .下列结论:①AHE BCF △≌△;①GE BF ∥;①sin ABF ∠=①14GCH ABH S S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B【分析】先证明①AHE ①①BCF (AAS ),即可判断①,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GE BF ,即可判断①,由勾股定理可求BF 的长,即可求sin①ABF =sin①BFC ,即可判断①,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FH ,CH ,AO 的长,即可求出16GCHABHSS,即可判断①.【详解】解:如图,设BF 与AE 的交点为O ,设AB =4a ,①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①AB =BC =CD =AD =4a ,①ABC =①BCD =90°, ①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 ①CF =DF =2a =CE =BE , ①①ABE ①①BCF (SAS ),①①BAE =①CBF ,BF =AE ,①AEB =①BFC , ①①ABF +①CBF =90°=①ABF +①BAE , ①①AOB =90°=①AOH , 又①①BAE =①GAE ,AO =AO , ①①AOH ①①AOB (ASA ), ①AH =AB ,①AOB =①AOH =90°, ①AE 垂直平分BH ,①BE =EH ,①ABE =①AHE =90°,①①AHE =①BCF =90°,AH =AB =BC ,①GAE =①BAE =①BCF , ①①AHE ①①BCF (AAS ),故①正确; ①AH =AB , ①①AHB =①ABH , ①AB CD , ①①ABF =①CFB ,①①CFB =①AHB =①CHF , ①FG =GH , ①HE =BE =CE ,①①CHE =①ECH ,①EHB =①EBH ,①①CHE +①ECH +①EHB +①EBH =2①CHE +2①EHB =180°, ①①BHC =①CHE +①EHB = 90°, ①①GHC =①GCH , ①CG =GH , ①FG =GC =GH =a , 又①CE =BE , ①GE BF ,故①正确;①BF ==,①sin①ABF =sin ①BFC =BC BF ==, 故①正确;①①CHF =①BCF =90°,①CFH =①CFB , ①①CFH ①①BFC , ①CF CH FHBF BC CF == ,42CH FHa a ==,①CH =,FH =,①BH =,①sin ①ABF =AO AB ,①AO =, ①FG =GC ,①211122225GCHFCHS S a ==⨯=,①21132225ABHSAO BH a =⨯⨯==, ①16GCHABHSS=,故①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5.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动点.且BE CF =,连接BF 、DE ,则BF DE +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分析】连接AE ,利用ABE BCF △△≌转化线段BF 得到BF DE AE DE +=+,则通过作点A 关于BC 的对称点H ,连接DH 交BC 于点E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H 的长即可. 【详解】解:连接AE ,如图1,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90ABE BCF ∠∠==︒,又BE CF =,ABE ∴①(BCF SAS ). AE BF ∴=.所以BF DE +最小值等于AE DE +最小值. 作点A 关于BC 的对称点H 点,如图2, 连接BH ,则A 、B 、H 三点共线,连接DH ,DH 与BC 的交点即为所求的E 点. 根据对称性可知AE HE =, 所以AE DE DH +=.在Rt ADH中,DH=∴+最小值为BF DE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最短距离问题,一般求两条线段最短距离问题,都转化为一条线段.6.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AD的中点,连接CE,过点B作BF CE⊥交CD于点F,垂足为G,则EG=______.【分析】先证明①BFC①①CED,得到DE=CF=2,CE=BF,利用勾股定理可求BF的长,由面积法可求EG.【详解】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AD的中点,∠=∠=︒,DE=2,BCD ADC∴==,90AD CD BC∴∠+∠=︒,90DCE DEC⊥,BF CE①①CGF=90°,DCE CFB∴∠+∠=︒,90∴∠=∠,BFC DEC∴△①CEDBFC△(AAS),2DE CF ∴==,CE BF =,BF ∴=CE ∴=1122BFCSBC CF BF CG =⨯⨯=⨯⨯,42∴⨯=,CG ∴,①EG =CE -CG【点睛】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7.如图,在矩形ABCD 中,BAD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F ,点G 为EF 的中点,连接BD 、DG .(1)试判断E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BDG ∠的度数.【答案】(1)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2)45°【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证得45CEF F ∠=∠=︒,90ECF BCD ∠=∠=︒,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到EC FC =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矩形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得BE CD =,DCG BEG ∠=∠,CG EG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DCG BEG ≌△△得到DG BG =,DGC BGE ∠=∠,则有90BGD EGC ∠=∠=︒,进而求解即可.(1)解: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①四边形ABCD 是矩形,①AD BC ∥,AB CD ∥,90DAB ABC BCD ∠=∠=∠=︒,①DAE CEF ∠=∠,BAE F ∠=∠.①AE 平分BAD ∠,①45DAE BAE ∠=∠=︒,①45CEF F ∠=∠=︒,①EC FC =.又①90ECF BCD ∠=∠=︒,①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解:①四边形ABCD 是矩形,①AB CD =,AD BC ∥,①45BEA BAE ∠=∠=︒①AB BE =,即BE CD =.①EC FC =,90ECF ∠=︒,点G 为EF 的中点, ①12CG EF EG ==,1452ECG ECF ∠=∠=︒,90EGC ∠=︒, ①9045135DCG ∠=︒+︒=︒.①18045135BEG ∠=︒-︒=︒,①DCG BEG ∠=∠.在DCG △和BEG 中,DC BE DCG BEG CG EG =⎧⎪∠=∠⎨⎪=⎩,①()DCG BEG SAS △≌△,①DG BG =,DGC BGE ∠=∠,①90BGD EGC ∠=∠=︒.又①DG BG =,①BG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①45BDG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DCG BEG ≌△△是解答的关键. 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边AB 上,=AD DE ,CE AD DE BC ∥,∥,作BF CD ∥交线段DE 于点F ,连接AF ,求证:ΔΔDAF EDC ≅.【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得到四边形BCDF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DF B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出=DF CE ,即可利用SAS 证明ΔΔDAF EDC ≅.【详解】∥DE BC ,BF CD ∥,∴四边形BCDF 是平行四边形,=DF BC ∴,①CE AD ∥,=DAE CEB ∴∠∠,ADF DEC ∠=∠,①∥DE BC ,=DEA CBE ∴∠∠,AD DE =,=DAE DEA ∴∠∠,=CEB CBE ∴∠∠,=CE BC ∴,=DF CE ∴,在ΔDAF 和EDC ∆中,===AD DE ADF DECDF CE ∠∠⎧⎪⎨⎪⎩,ΔΔ()DAF EDC SAS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等腰三角形的复习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复习教案

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画图思想和辅助线思想。

重点: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难点:1、正确地写出推理证明的过程。

2、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回顾(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__相等(简写成“____________”);性质二“三线合一”的“三线”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几何语言表示“三线合一”(1)∵AD平分∠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D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_____________。

二、你会填吗?1.在△ABC中,AB=AC。

(1)若∠A=50°,则∠B=_____°,∠C=_____°;(2)若∠B=45°,则∠A=_____°,∠C=_____°;(3)若∠A=∠B,则∠A=_____°,∠C=_____°。

2.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等于100°,则另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A.40°、40°B.100°、20°C.50°、50°D.40°、40°或20°、100°3.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是50°,则另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A.65°、65°B.50°、80°C.65°、65°或50°、80°D.50°、50°4.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10cm,另一边长是6cm,则它的周长是( )A.26cmB.22cmC.16cmD.22cm或26cm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4cm,一边长是6cm,则其他两边的长分别是 _____ _____ 。

初二-第01讲-三角形的证明(培优)-教案

初二-第01讲-三角形的证明(培优)-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下) 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授课主题第01讲-三角形的证明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教学目标①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②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定理;③掌握各种思想的运用。

授课日期及时段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一、知识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即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体系搭建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即等角对等边。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6、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7、逆命题、逆定理互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命题。

8、斜边、直角边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述为“斜边、直角边定理”或“HL”定理。

9、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两条边相等的性质。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技巧,并通过经典例题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一、等腰三角形基本性质1. 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相等,通常表示为AB = AC。

2. 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即底边两侧的角)相等,通常表示为∠B = ∠C。

3. 对顶角平分底边:等腰三角形的对顶角(即顶点处的角)平分底边,即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相等和垂直。

4. 底角是钝角: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大于90度时,底角为钝角。

二、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1. 高线重合:等腰三角形的高线与底边重合,且高线上的高度等于底边的中线和中线的一半。

2. 内切圆:等腰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底边相切,且圆心在高线上。

3. 外接圆: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位于底边的中点,且外接圆的半径等于底边长度的一半。

三、等腰三角形的解题技巧1.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性质,可在题目中找到相等的边长,进而推导其他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2.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性质,可在题目中找到已知角度与未知角度的关系,从而推导解题过程。

3.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对顶角平分底边性质,和底角是钝角的特点,可应用角平分线定理解题。

四、经典例题例题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 = 6cm,∠B = 60°,求角A的度数和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由于AB = AC,可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又∠B =∠C = 60°,由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性质可得∠A = 180° - 2∠B = 60°。

三角形ABC的三个角度均为60°,是等边三角形。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4 * AB^2 = √3/4 * 6^2 = 9√3 cm^2。

例题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 = 8cm,∠A = 100°,求顶角B的度数和三角形的周长。

等腰三角形的核心知识点精讲(讲义)-备战2024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解析版)

等腰三角形的核心知识点精讲(讲义)-备战2024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7等腰三角形的核心知识点精讲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其性质及判定.2.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其性质及判定.3.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考点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判定 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面积公式,其中a 是底边常,hs 是底边上的高性质 1.三条边相等2.三个内角相等,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 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的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是等边三角形的边长,h 是任意边上的高考点3:线段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21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 、D 两点;2.作直线CD ,CD 为所求直线(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题型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典例1】(2022•宜昌)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圆心,大于BC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连接BD .若AB =7,AC =12,BC =6,则△ABD 的周长为()A .25B .22C .19D .18【答案】C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MN 垂直平分BC ,∴DB =DC ,∵△ABD 的周长是AB +BD +AD ,∴AB +BD +AD =AB +DC +AD =AB +AC ,∵AB =7,AC =12,∴AB +AC =19,∴△ABD 的周长是19,故选:C .1.(2023•宿迁)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11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A.70°B.45°C.35°D.50°【答案】C【解答】解: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10°时,则它的底角==35°,故选:C.2.(2023•菏泽)△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b)2++|c﹣3|=0,则△ABC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D【解答】解:由题意得,解得,∵a2+b2=c2,且a=b,∴△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D.3.(2022•温州)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1)求证:∠EBD=∠EDB.(2)当AB=AC时,请判断CD与ED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CD=ED,理由见解析.【解答】(1)证明:∵BD是△ABC的角平分线,∴∠CBD=∠EBD,∵DE∥BC,∴∠CBD=∠EDB,∴∠EBD=∠EDB.(2)解:CD=ED,理由如下:∵AB=AC,∴∠C=∠ABC,∵DE∥BC,∴∠ADE=∠C,∠AED=∠ABC,∴∠ADE=∠AED,∴AD=AE,∴CD=BE,由(1)得,∠EBD=∠EDB,∴BE=DE,∴CD=ED.【题型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典例2】(2023•金昌)如图,BD是等边△ABC的边AC上的高,以点D为圆心,DB长为半径作弧交B C的延长线于点E,则∠DEC=()A.20°B.25°C.30°D.35°【答案】C【解答】解:在等边△ABC中,∠ABC=60°,∵BD是AC边上的高,∴BD平分∠ABC,∴∠CBD=∠ABC=30°,∵BD=ED,∴∠DEC=∠CBD=30°,故选:C1.(2022•鞍山)如图,直线a∥b,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C在直线b上,∠2=40°,则∠1的度数为()A.80°B.70°C.60°D.50°【答案】A【解答】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60°,∵∠A+∠3+∠2=180°,∴∠3=180°﹣40°﹣60°=80°,∵a∥b,∴∠1=∠3=80°.故选:A.2.(2022•张家界)如图,点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OA=2,OB=1,OC=,则△AOB与△B OC的面积之和为()A.B.C.D.【答案】C【解答】解:将△AOB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CDB,连接OD,∴OB=BD,∠OBD=60°,CD=OA=2,∴△BOD是等边三角形,∴OD=OB=1,∵OD2+OC2=12+()2=4,CD2=22=4,∴OD2+OC2=CD2,∴∠DOC=90°,+S△BCD=S△BOD+S△COD=×12+=,∴△AOB与△BOC的面积之和为S△BOC故选:C.3.(2023•凉山州)如图,边长为2的等边△ABC的两个顶点A、B分别在两条射线OM、ON上滑动,若OM⊥ON,则OC的最大值是1+.【答案】1+.【解答】解:取AB中点D,连OD,DC,∴OC≤OD+DC,当O、D、C共线时,OC有最大值,最大值是OD+CD,∵△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B中点,∴BD=1,BC=2,∴CD==,∵△AOB为直角三角形,D为斜边AB的中点,∴OD=AB=1,∴OD+CD=1+,即OC的最大值为1+.故答案为:1+.【题型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典例3】(2023•青海)如图,在△ABC中,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若AB=5,AC=8,则△ABD的周长是13.【答案】13.【解答】解:∵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BD=CD,∴AC=AD+CD=AD+BD,∴△ABD的周长=AB+AD+BD=AB+AC=5+8=13,故答案为:13.1.(2023•吉林)如图,在△ABC中,AB=AC.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作直线AD交BC于点E.若∠BAC=110°,则∠BAE的大小为55度.【答案】55.【解答】解:∵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作直线AD交BC于点E.∴AE垂直平分BC,∴AE是∠BAC的平分线,∴∠BAE=∠BAC=55°.故答案为:55.2.(2023•丽水)如图,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C于点E,∠B=∠ADB.若A B=4,则DC的长是4.【答案】4.【解答】解:∵∠B=∠ADB,AB=4,∴AD=AB=4,∵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DC=AD=4,故答案为:4.3.(2022•青海)如图,在Rt△ABC中,∠ABC=90°,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 于点E,∠BAE=10°,则∠C的度数是40°.【答案】40°.【解答】解:∵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EC,∴∠EAC=∠C,∵∠ABC=90°,∠BAE=10°,∴∠EAC+∠C=180°﹣∠BAE﹣∠ABC=80°,∴∠EAC=∠C=40°,故答案为:40°.一.选择题(共9小题)1.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A.9B.7C.12D.9或12【答案】C【解答】解:(1)若2为腰长,5为底边长,由于2+2<5,则三角形不存在;(2)若5为腰长,则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5+5+2=12.故选:C.2.如图,AD是等边△ABC的一条中线,若在边AC上取一点E,使得AE=AD,则∠EDC的度数为()A.30°B.20°C.25°D.15°【答案】D【解答】解:∵△ABC为等边三角形,∴∠BAC=60°,∵AD是等边△ABC的一条中线,∴AD⊥BC,∠CAD=∠BAC=30°,∵AE=AD,∴∠ADE=∠AED,∵∠ADE+∠AED+∠CAD=180°,∴∠ADE=75°,∴∠EDC=90°﹣75°=15°,故选:D.3.如图,A、B、C表示三个居民小区,为了居民生活的方便,现准备建一个生活超市,使它到这三个居民小区的距离相等,那么生活超市应建在()A.AB,A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B.AB,A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C.∠B与∠C这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处D.AB,AC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答案】D【解答】解:∵生活超市到这三个居民小区的距离相等,∴生活超市应建在△ABC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故选:D.4.在△ABC中,若AB=AC=3,∠B=60°,则BC的值为()A.2B.3C.4D.5【答案】B【解答】解:∵AB=AC,∠B=60°,∴△ABC为等边三角形,∴BC=AB=3.故选:B.5.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D,过点D作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若AB=12,AC=8,BC=13,则△AEF的周长是()A.15B.18C.20D.22【答案】C【解答】解:∵EF∥BC,∴∠EDB=∠DBC,∵BD平分∠ABC,∴∠ABD=∠DBC,∴∠EBD=∠EDB,∴ED=EB,同理可证得DF=FC,∴AE+AF+EF=AE+EB+AF+FC=AB+AC=20,即△AEF的周长为20,故选:C.6.如图,在△ABC中,AC=1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M,交AC于点D,△BDC的周长为18,则BC的长为()A.4B.6C.8D.10【答案】C【解答】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BD+CD=AC=10.∴BC=△BDC的周长﹣(BD+CD)=18﹣10=8,故选:C.7.如图,在△ABC中,∠A=90°,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已知BE=3,则B C长为()A.5B.6C.7D.8【答案】B【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AE,∵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EA=EB,∴∠B=∠EAB,∵∠A=90°,∴∠B+∠C=90°,∠BAE+∠CAE=90°,∴∠CAE=∠C,∴EA=EC,∴EC=EB,∴BC=BE+CE=2BE=6,故选:B.8.如图,△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F,若∠BAC=140°,则∠EAF的度数为()A.95°B.100°C.105°D.110°【答案】B【解答】解:∵∠BAC=140°,∴∠B+∠C=180°﹣∠BAC=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EA=EB,FA=FC,∴∠B=∠BAE,∠C=∠FAC,∴∠BAE+∠FAC=40°,∴∠EAF=∠BAC﹣(∠BAE+∠FAC)=100°,故选:B.9.如图,P是等边△ABC的边AC的中点,E为BC边延长线上一点,PE=PB,则∠CPE的度数为()A.20°B.25°C.30°D.35°【答案】C【解答】解:∵P是等边△ABC的边AC的中点,∴BP平分∠ABC,∠ABC=60°=∠ACB,∴∠PBC=30°,∵PE=PB,∴∠PBC=∠E=30°,∴∠CPE=∠ACB﹣∠E=30°,故选:C.二.填空题(共6小题)10.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36°,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 C于点E,则∠EBC的度数是18度.【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C=90°,∠A=36°∴∠EBA=∠A=36°∴∠EBC=90°﹣36°﹣36°=18°.11.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E⊥CD,垂足为D,交AC与点E,∠A=∠ABE.若AC=7,BC=4,则BD的长为.【答案】.【解答】解:∵CD平分∠ACB,∴∠BCD=∠ECD,∵BE⊥CD,∴∠BDC=∠EDC=90°,∵CD=CD,∴△BDC≌△EDC(ASA),∴BC=CE=4,BD=DE,又∵∠A=∠ABE,∴AE=BE,∵AC=7,BC=4,∴AE=AC﹣CE=3,∴BE=AE=3,∴BD=BE=,故答案为:.1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则∠BAD=30°.【答案】30.【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60°,∵AD⊥BC,∴∠ADB=90°,∴∠BAD=∠ADB﹣∠B=30°;故答案为30.13.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点P为BC边上任意一点,PE⊥AB于点,PF⊥AC于点F,则PE+PF的长度和为2.【答案】2.【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AP,作CD⊥AB交AB于点D,=S△ABP+S△ACP,则S△ABC即AB•CD=AB•PE+AC•PF,∵△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CD=PE+PF,∵AB=AC=BC=4,CD⊥AB,∴,∴,∴,故答案为:.14.如图,△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若BC=9,AD=5,则△ABD的面积为.【答案】.【解答】解:∵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DB=DA=5,∴CD=BC﹣BD=9﹣5=4,在Rt△ACD中,∵∠C=90°,∴AC===3,=×5×3=.∴S△ABD故答案为:.15.如图,过边长为4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过P作PF∥BC交AC于F.∵PF∥BC,△ABC是等边三角形,∴∠PFD=∠QCD,△APF是等边三角形,∴AP=PF=AF,∵PE⊥AC,∴AE=EF,∵AP=PF,AP=CQ,∴PF=CQ.∵在△PFD和△QCD中,,∴△PFD≌△QCD(AAS),∴FD=CD,∵AE=EF,∴EF+FD=AE+CD,∴AE+CD=DE=AC,∵AC=4,∴DE=.故答案为:2.三.解答题(共3小题)16.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边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DB=DE.求∠CD E的度数.【答案】30°.【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D是边AC的中点,∴,∵DB=DE,∴∠E=∠DBC,∴∠E=30°,∵∠BCD=60°,∴∠CDE=∠BCD﹣∠E=30°.17.图①中所示的遮阳伞,伞柄垂直于地面,其示意图如图②.当伞收紧时,点P与点A重合;当伞慢慢撑开时,动点P由A向B移动;当点P到达点B时,伞张得最开.已知伞在撑开的过程中,总有PM=PN,CM=CN.(1)求证:PC垂直平分MN;(2)若CN=PN=60cm,当∠CPN=60°时,求AP的值.【答案】(1)见解析;(2)60cm.【解答】(1)证明:在△CMP和△CNP中,,∴△CMP≌△CNP(SSS),∴∠MPB=∠NPB,∵PM=PN,∴△PMN是等腰三角形,∴PB⊥MN,BM=BN,∴PC垂直平分MN;(2)解:∵CN=PN=60cm,∴当伞收紧时,点P与点A重合,∴AC=CN+PN=120cm,当∠CPN=60°时,∵CN=PN,∴△CPN是等边三角形,∴PC=PN=60cm,∴AP=AC﹣PC=60cm.18.如图,△ABC中,EF垂直平分AC,交AC于点F,交BC于点E,AD⊥BC,垂足为D,且BD=DE,连接AE.(1)求证:AB=EC;(2)若△ABC的周长为20cm,AC=7cm,则DC的长为多少?【答案】(1)见解析;(2).【解答】(1)证明:∵EF垂直平分AC,∴AE=EC,∵AD⊥BC,BD=DE,∴AB=AE,∴AB=EC;(2)解:∵△ABC的周长为20cm,∴AB+BC+AC=20cm,∵AC=7cm,∴AB+BC=13cm,∵AB=EC,BD=DE,∴AB+BD=DE+EC=DC,∵AB+BC=AB+BD+DC=2DC=13cm∴.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的度数为()A.25°B.20°C.15°D.7.5°【答案】C【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ACB=∠CGD+∠CDG,∴∠CGD+∠CDG=60°.∵CG=CD,∴∠CGD=∠CDG=30°.∵∠CDG=∠DFE+∠E,∴∠DFE+∠E=30°.∵DF=DE,∴∠E=∠DFE=15°.故选:C.2.如图,用一张矩形纸片DEFG覆盖等边△ABC,且DG∥BC,若边AB被DG、EF三等分,则△ABC被覆盖(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未被覆盖的面积的()A.B.C.D.【答案】A【解答】解:如图:DG交AB于M,交AC于L,EF交AB于N,AC于K,∵DG∥BC,边AB被DG、EF三等分,∴△AML∽△ANK,△ABC∽△ANK,∴BP=,,∴,,=9a,设S△ABC=a,S△ANK=4a,则S△AML=4a﹣a=3a,∴S四边形MNKL∴未被覆盖的面积为:9a﹣3a=6a,△A B C被覆盖(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未被覆盖的面积,故选:A.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AC=BC=10cm,DC=4cm.如果点M,N都以2cm/s的速度运动,点M在线段CB上由点C向点B运动,点N在线段BA上由点B向点A运动.它们同时出发,当两点运动时间为t秒时,△BMN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t的值为()A.B.C.D.【答案】D【解答】解:∵点M、N都以2cm/s的速度运动则CM=2t,BM=10﹣2t,BN=2t,当∠BMN=90°时,∵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B=60°,∴∠BNM=30°,∴BN=2BM,即2t=2×(10﹣2t),解得:,当∠BNM=90°时,∵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B=60°,∴∠BMN=30°,∴BM=2BN,即2×2t=(10﹣2t),解得:,综上所述,t的值为或时,△BMN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故选:D.4.如图,在等边△ABC中,AB=5,点D在AB上,且BD=1,点E、F分别是BC、AC上的点,连接DE,EF,如果∠DEF=60°,DE=EF,那么BE的长是()A.3B.3.5C.4D.4.5【答案】C【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AB=BC=5,∵∠BEF=∠C+∠EFC=∠DEF+∠BED,∠DEF=∠C=60°,∴∠BED=∠EFC,在△DBE和△ECF中,,∴△DBE≌△ECF(AAS),∴DB=EC=1,∴BE=BC﹣EC=5﹣1=4.故选:C.5.如图,BP是∠ABC的平分线,AP⊥BP于P,连接PC,若△ABC的面积为2cm2,则△PBC的面积为()A.0.8cm2B.1cm2C.1.2cm2D.不能确定【答案】B【解答】解:如图,延长AP交BC于E,∵BP平分∠ABC,∴∠ABP=∠EBP,∵AP⊥BP,∴∠APB=∠EPB=90°,∴△ABP≌△EBP(ASA),∴AP=PE,=S△EBP,S△ACP=S△ECP,∴S△ABP=S△ABC=×2=1(cm2),∴S△PBC故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6.如图,边长为5cm的正三角形ABC向右平移1cm,得到正三角形A'B'C',此时阴影部分的周长为12 cm.【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题意得,△ABC为等边三角形,BC=5cm,BB'=1cm,∴B'C=BC﹣BB'=5﹣1=4cm,且阴影部分为等边三角形,∴阴影部分的周长为3×4=12cm,故答案为12.7.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点F在BC延长线上,且EB=EF,若BD=4,BF=8,则线段DE的长为2.【答案】2.【解答】解:过E点作EH⊥BF,设DE=x,∵△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ACB=60°,∵DE∥BC,∴∠ADE=∠ABC=60°,∠AED=∠ACB=60°,∴△ADE是等边三角形,∵BD=4,∴EC=BD=4,AB=BC=AC=4+x,∠ACB=60°,在Rt△CHE中,∵∠ACB=60°,EC=BD=4,∴∠HEC=180°﹣∠ACB﹣∠EHC=180°﹣60°﹣90°=30°,∴,∴BH=BC﹣CH=4+x﹣2=2+x,∵EB=EF,∴△EBF是等腰三角形,∵EH⊥BF,BF=8,∴BH=FH=4,∴2+x=4,∴x=2,∴DE=2.故答案为:2.8.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E交CD于M,BD交CE于N,交AB于O,则:①DB=AE;②∠AMC=∠DNC;③△MCE是等腰三角形;④△MCN是等边三角形;⑤∠AOD=60°.其中,正确的有①②④⑤.【答案】①②④⑤.【解答】解:△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C=AD=CD,CE=CB=BE,∠ACD=∠DAC=∠ADC=60°=∠BCE=∠CBE=∠CEB,∴∠DCE=60°,∴∠ACE=∠DCB=120°,在△ACE和△DCB中,,∴△ACE≌△DCB(SAS),∴AE=BD,∠EAC=∠BDC,故①符合题意;∴∠AOD=∠ACD=60°,故⑤符合题意;在△ACM和△DCN中,,△ACM≌△DCN(ASA),∴AM=DN,CM=CN,∠AMC=∠DNC,∴△MCN是等腰三角形;△MCN是等边三角形;故②④符合题意,综上:①②④⑤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①②④⑤.9.如图,四边形ABCD,AD=1,,BC=3,点E为AB的中点,连接DE、CE,使得∠DEA+∠CEB=60°,则DC的最大值为.【答案】##.【解答】【详解】解:将△ADE沿DE翻折得到△MDE,将△BCE沿CE翻折得到△NCE,连接MN,由翻折可知:∠AED=∠MED,∠BEC=∠NEC,AD=MD=1,BC=NC=3,∵E是AB中点,,∴,∵∠DEA+∠CEB=60°,∴∠AEM+∠BEN=120°,∴∠MEN=60°,∴△EMN是等边三角形,∴,∴CD≤DM+MN+CN,当D,M,N,C共线时,CD取得最大值为,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2小题)10.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如图1,当点E为AB的中点时,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DB(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如图2,当点E为AB边上任意一点时,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DB(填“>”、“<”或“=”);理由如下,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画出相应图形,并直接写出结果).【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当E为AB的中点时,AE=DB;(2)AE=DB,理由如下,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AEF为等边三角形,∴AE=EF,BE=CF,∵ED=EC,∴∠D=∠ECD,∵∠DEB=60°﹣∠D,∠ECF=60°﹣∠ECD,∴∠DEB=∠ECF,在△DBE和△EFC中,,∴△DBE≌△EFC(SAS),∴DB=EF,则AE=DB;(3)点E在AB延长线上时,作EF∥AC,则△EFB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同理可得△DBE≌△CFE,∵AB=1,AE=2,∴BE=1,∵DB=FC=FB+BC=2,则CD=BC+DB=3.故答案为:(1)=;(2)=11.如图,△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1)当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点Q的运动速度是2cm/s,当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当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则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答案】(1)△BPQ是等边三角形;(2)当t=2s或t=4s时,△PBQ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1)如图,根据题意得:AP=tcm,BQ=2tcm,当t=2时,AP=2cm,BQ=4cm,∵△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AB=6cm,∠B=60°,∴BP=4cm,∴BP=BQ,∴△BPQ是等边三角形;(2)△PBQ中,BP=6﹣t,BQ=t,若△PBQ是直角三角形,则∠BQP=90°或∠BPQ=90°,①当∠BQP=90°时,∠B=60°,∴∠BPQ=30°,∴BQ=BP,即t=,解得:t=2;②当∠BPQ=90°时,同理得:BP=BQ,即6﹣t=t,解得:t=4,答:当t=2s或t=4s时,△PBQ是直角三角形.1.(2022•大连)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作直线MN.直线MN与AB相交于点D,连接CD,若AB=3,则CD的长是()A.6B.3C.1.5D.1【答案】C【解答】解:由已知可得,MN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设AC与MN的交点为E,∵∠ACB=90°,MN垂直平分AC,∴∠AED=∠ACB=90°,AE=CE,∴ED∥CB,∴△AED∽△ACB,∴,∴,∴AD=AB,∴点D为AB的中点,∵AB=3,∠ACB=90°,∴CD=AB=1.5,故选:C.2.(2020•台州)如图,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长为6,E,F是边BC上的三等分点.分别过点E,F 沿着平行于BA,CA方向各剪一刀,则剪下的△DEF的周长是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长为6,E,F是边BC上的三等分点,∴EF=2,∵△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又∵DE∥AB,DF∥AC,∴∠DEF=∠B=60°,∠DFE=∠C=60°,∴△DEF是等边三角形,∴剪下的△DEF的周长是2×3=6.故答案为:6.3.(2023•攀枝花)如图,在△ABC中,∠A=40°,∠C=9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 C于点E,则∠EBC=10°.【答案】10°.【解答】解:∵∠C=90°,∠A=40°,∴∠ABC=90°﹣∠A=50°,∵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EBA=∠A=40°,∴∠EBC=∠ABC﹣∠EBA=50°﹣40°=10°,故答案为:10°.。

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

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

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
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 等腰三角形是指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相等。

-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高)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例题
- 判定方法:
- 两边相等(边边边,即SSS判定法)。

- 底角顶角相等(角边角,即AAS判定法)。

- 两边夹角相等(边角边,即SAS判定法)。

- 例题:
-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和5cm,夹角为60°,判断该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顶角和底角相等,即∠A = ∠B。

-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即AD = DB。

-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C = ∠D。

4.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
- 面积公式:S = (底边长 ×高)/ 2。

- 周长公式:P = 2 ×底边长 + 斜边长。

5. 等腰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 塔尖角:一根高塔边向下俯视角为60°,根据观察图可以判定塔尖为等腰三角形。

- 喷泉造型:喷泉的喷水口为等腰三角形,设计中需要计算出三角形的高来确定喷水的高度。

以上是关于等腰三角形的专题复习内容。

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如有疑问,请随时提问。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几何图形之一,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

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称为腰,另一边称为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两腰相等这是等腰三角形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其名称的由来。

2、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以证明两底角相等。

3、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在解决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几何问题时经常用到。

4、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定义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中的相关计算1、角的计算已知顶角,可以通过“底角=(180°顶角)÷ 2”计算底角;已知底角,可以通过“顶角= 180° 2×底角”计算顶角。

2、边的计算如果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长,可以利用周长公式“周长=腰长× 2 +底边长”计算周长;或者知道底边长和底边上的高,利用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长×高÷ 2”计算面积。

五、等腰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结合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或判定时,常常会用到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比如,要证明两底角相等,可以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六、等腰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例如,建筑设计中的等腰三角形结构可以增加稳定性;服装设计中的等腰三角形元素可以增加美观性等。

七、等腰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做法1、作底边上的高可以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决问题。

等腰三角形复习课教案、学案

等腰三角形复习课教案、学案

CC等腰腰三角形复习课一.知识点回忆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有 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

(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顶角的 三线合一。

(4)有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 。

(5)等腰三角形是 图形,其对称轴是 。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 。

同样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

(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 。

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

有一个角是60°的 三角形是 。

3.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判定: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的距离相等。

到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 上。

二、自查题: 1.若等腰三角形两个角的比为1:4,则其顶角为 。

2.若等腰三角形两条边长为3和5,则其周长为 。

3.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为50°,则其底角为 度。

4.一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5,一外角为120°,则其周长为 . 5.如图:△ABC 中,BC=8cm,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E, △BCE 周长为18cm,则AC 的长为 。

三.例与练: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的中线将其周长分为12和15两部分,则其腰长为 。

底边长为 。

练习一: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5°,则其顶角为 度。

反思: 。

例2:在△ABC 中AB=AC=5cm ,M 为BC 的中点, MN ⊥AC 于点C ,则MN= 。

练习二:在等腰△ABC 中,CH 是底边上的高,P 是CH 上不与端点重合任一点,连接AP 、BP 并延长,分别交BC 、AC 于点E 、F 。

(1):证明:∠CAE=∠CBF(2) 证明:AE=BF反思: 。

EAC 例3 如图①点M 、N 分别是正△ABC 的边BC 、CA 上的点,且BM=CN ,AM 、BN 交于点Q , 求证:∠BQM=60°。

变式一:将∠BQM=60°与BM=CN 互换,还成立吗?变式二:如图② , 将M 、N 分别移到BC 、CA 的延长线上,是否仍有∠BQM=60°?练习三:1。

《等腰三角形》教案

《等腰三角形》教案

《等腰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认识等腰三角形的中线,学会求中线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1) 板书演示,讲解概念和性质。

(2) 示范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中线的长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强调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提倡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求知、创新和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2. 中线的概念和求长度方法。

2. 定理的操作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设计了一道生活中的问题:假设你拿到了一堆同样大小的饼干,你想要通过量边长算出饼干的面积,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利用基本的几何知识求解这个问题。

2. 理论掌握(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两边较长的两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边。

如果两个腰的长度相同,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①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与腰上的两个角相等;③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平分底边,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高线和底边的中垂线重合。

(3) 等腰三角形的中线:连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上的中点的直线就是等腰三角形的中线。

等腰三角形的中线等于等腰三角形底边长的一半。

3. 实战演练(1) 等腰三角形 ABC 中, AB=AC。

D 是 AB 的中点, E 是 AC 的中点,连 DE,它与 BC 的交点 F,证明:DEF 是等边三角形。

解法: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DE=1/2BC;又因为 E 和 D 是 AB 和 AC 的中点,所以 DE 平分 BC。

因此,EF=1/2BC=DE。

又因为∠BAC=∠DEB和∠AEC=∠DEC,所以三角形 ADE 和三角形 ABC 全等,因此∠ADE=∠ABC;又因为 DE 平分∠A,所以∠ADE=1/2∠A。

同理,∠ADF=1/2∠A,所以∠DEF=∠ADF+∠ADE=1/2∠A+1/2∠A=∠A。

因此三角形 DEF 是等腰三角形,并且由于 DE=EF,所以三角形 DEF 是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8年级上学期【能力培优】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8年级上学期【能力培优】等腰三角形

13.3等腰三角形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专题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1.如图在△ABC中,BF、CF是角平分线,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DE经过点F.结论:①△BDF和△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AB+AC;④BF=CF.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2.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边AB、BC、AC上,且BE=CF,AD+EC=AB.(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3)△DEF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4)请你猜想:当∠A为多少度时,∠EDF+∠EFD=120°,并请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E是∠ABC的平分线,DE⊥BC,垂足为D.(1)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2)请你判断AD与BE垂直吗?并说明理由.(3)如果BC=10,求AB+AE的长.专题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4.如图,在等边△ABC中,AC=9,点O在AC上,且AO=3,点P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以O为圆心,OP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D,连接PD,如果PO=PD,那么AP的长是__________.5.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6.如图,△ABC中,AB=BC=AC=12 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 cm/s,点N的速度为2 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点M、N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2)点M、N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如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专题三最短路径问题7.如图,A、B两点分别表示两幢大楼所在的位置,直线a表示输水总管道,直线b表示输煤气总管道.现要在这两根总管道上分别设一个连接点,安装分管道将水和煤气输送到A、B两幢大楼,要求使铺设至两幢大楼的输水分管道和输煤气分管道的用料最短.图中,点A′是点A关于直线b的对称点,A′B分别交b、a于点C、D;点B′是点B关于直线a的对称点,B′A分别交b、a于点E、F.则符合要求的输水和输煤气分管道的连接点依次是()A.F和C B.F和E C.D和C D.D和E8.如图,现准备在一条公路旁修建一个仓储基地,分别给A、B两个超市配货,那么这个基地建在什么位置,能使它到两个超市的距离之和最小? (保留作图痕迹及简要说明)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判定方法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定方法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温馨提示】1.“等边对等角”和“等角对等边”只限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在两个三角形中时,上述结论不一定成立.2.在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必须是在直角三角形中;(2)必须有一个锐角等于30°.【方法技巧】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重要方法,当要证明同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相等时,可尝试用“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当要证明位于同一个三角形的两条线段相等时,可尝试用“等角对等边”.3.利用轴对称可以解决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本方法的实质是依据轴对称的性质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参考答案:1.①②③ 解析:∵DE ∥BC ,∴∠DFB=∠FBC ,∠EFC=∠FCB .∵BF 是∠ABC 的平分线,CF 是∠ACB 的平分线,∴∠FBC=∠DBF ,∠FCE=∠FCB .∴∠DBF=∠DFB ,∠EFC=∠EC F ,∴△DFB ,△FEC 都是等腰三角形.∴DF=DB ,FE=EC ,即有DE=DF+FE=DB+EC .∴△ADE 的周长=AD+AE+DE=AD+AE+DB+EC=AB+AC .综上所述,命题①②③正确.2.解:(1)证明:∵AD+EC=AB ,∴BD=CE . ∵AB=AC ,∴∠B=∠C . ∵BE=CF ,∴△BDE ≌△CEF .∴DE=EF ,即△DEF 是等腰三角形.(2)∵∠A=40°,∴∠B=∠C=12(180°-∠A)=12(180°-40°)=70°. ∵△BDE ≌△CEF ,∴∠BDE=∠CEF .∴∠DEF=180°-∠BED -∠CEF=180°-∠BED -∠BDE=∠B=70°. (3)不能.∵∠DEF=∠B ≠90°,∴△DEF 不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60°.理由:当∠A=60°时,∠B=∠C=60°,由(2)可得∠DEF=60°. ∴∠EDF+∠EFD=120°.3.解:(1)△ABC ,△ABD ,△ADE ,△EDC . (2)AD 与BE 垂直.证明:∵BE 为∠ABC 的平分线,∴∠ABE=∠DBE. 又∵∠BAE=∠BDE=90°,BE=BE , ∴△ABE 沿BE 折叠,一定与△DBE 重合. ∴A 、D 是对称点. ∴AD ⊥BE .(3)∵BE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EA ⊥AB , ∴AE=DE .在Rt △ABE 和Rt △DBE 中, AE =DE BE =BE ⎧⎨⎩,,∴Rt △ABE ≌Rt △DBE (HL ). ∴AB=BD .又△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 ∴∠C=45°. 又∵ED ⊥BC ,∴△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E=DC .即AB+AE=BD+DC=BC=10.4.6 解析:连接OD ,∵PO=PD ,∴OP=DP=OD .∴∠DPO=60°.∵△ABC 是等边三角形,∴∠A=∠B=60°,AC=AB=9.∵∠OPA=∠PDB=∠DPA -60°.∴△OPA ≌△PDB .∵AO=3, ∴AO=PB=3,∴AP=6.5.解:(1)△ODE是等边三角形,其理由是:∵△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OD∥AB,OE∥AC,∴∠ODE=∠ABC=60°,∠OED=∠ACB=60°.∴△ODE是等边三角形.(2)BD=DE=EC.其理由是:∵OB平分∠ABC,且∠ABC=60°,∴∠ABO=∠OBD=30°.∵OD∥AB,∴∠BOD=∠ABO=30°.∴∠DBO=∠DOB.∴DB=DO.同理,EC=EO.∵DE=OD=OE,∴BD=DE=EC.6.解:(1)设点M、N运动x秒后,M、N两点重合,x×1+12=2x,解得:x=12.(2)设点M、N运动t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如图①,AM=t×1=t,AN=AB-BN=12-2t,∵三角形△AMN是等边三角形,∴t=12-2t.解得t=4.∴点M、N运动4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可以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由(1)知12秒时M、N两点重合,恰好在C处,如图②,假设△AMN是等腰三角形,∴AN=AM.∴∠AMN=∠ANM.∴∠AMC=∠ANB.∵AB=BC=AC,∴△ACB是等边三角形.∴∠C=∠B .在△ACM 和△ABN 中,AC AB C B AMC ANB =⎧⎪=⎨⎪=⎩,∠∠,∠∠, ∴△ACM ≌△ABN . ∴CM=BN .设当点M 、N 在BC 边上运动时,M 、N 运动的时间y 秒时,△AMN 是等腰三角形, ∴CM=y -12,NB=36-2y ,CM=NB . y -12=36-2y ,解得:y=16.故假设成立.∴当点M 、N 在BC 边上运动时,能得到以MN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 ,此时M 、N 运动的时间为16秒.7.A 解析:由轴对称--最短路线的要求可知:输水分管道的连接点是点B 关于a 的对称点B′与A 的连线的交点F ,煤气分管道的连接点是点A 关于b 的对称点A′与B 的连线的交点C .故选A .8.解:如图,作点B 关于公路的对称点B′,连接AB′,交公路于点C ,则这个基地建在C 处,才能使它到这两个超市的距离之和最小.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称13.2画轴对称图形专题一轴对称图形1.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众所周知,几何图形中有许多轴对称图形,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唯一)3.如图,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请用两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涂黑两个小正方形,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专题二轴对称的性质4.如图,△ABC和△ADE关于直线l对称,下列结论:①△ABC≌△ADE;②l垂直平分DB;③∠C=∠E;④BC与DE的延长线的交点一定落在直线l上.其中错误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5.如图,∠A=90°,E为BC上一点,A点和E点关于BD对称,B点、C点关于DE对称,求∠AB C和∠C的度数.6.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对称.(1)结合图形指出对称点.(2)连接A、A′,直线m与线段AA′有什么关系?(3)延长线段AC与A′C′,它们的交点与直线m有怎样的关系?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叙述出来与同伴交流.专题三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7.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EF的长是()A.3 B.2 C.3D.18.如图,在△ABC中,BC=8,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E,则△ADE的周长等于________.9.如图,AD⊥BC,BD=DC,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线段AB、BD、D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专题四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求字母的取值范围10.已知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a,b),则a+b的值是()A.1 B.-1 C.5 D.-511.已知P1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P2(3-2a,2a-5)是第三象限内的整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则P1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温馨提示】1.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是指一个具有对称的性质的图形;轴对称是针对两个图形而言,它描述的是两个图形的一种位置关系.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参考答案:1.D 解析:∵将D图形上下或左右折叠,图形都能重合,∴D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2.圆、正三角形、菱形、长方形、正方形、线段等3.如图所示:4.A 解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得,如果△ABC和△ADE关于直线l对称,则△ABC≌△ADE,即①正确;因为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故l垂直平分DB,∠C=∠E,即②,③正确;因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或延长线如果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故BC与DE的延长线的交点一定落在直线l上,即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故选A.5.解:根据题意A点和E点关于BD对称,有∠ABD=∠EBD,即∠ABC=2∠ABD=2∠EBD.B点、C点关于DE对称,有∠DBE=∠BCD,∠ABC=2∠BCD.且已知∠A=90°,故∠ABC+∠BCD=90°.故∠ABC=60°,∠C=30°.6.解:(1)对称点有A和A',B和B',C和C'.(2)连接A、A′,直线m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3)延长线段AC与A′C′,它们的交点在直线m上,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也在直线m上,即若两线段关于直线m对称,且不平行,则它们的交点或它们的延长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7.B 解析:在Rt△FDB中,∵∠F=30°,∴∠B=60°.在Rt△ABC中,∵∠ACB=90°,∠ABC=60°,∴∠A=30°.在Rt△AED中,∵∠A=30°,DE=1,∴AE=2.连接EB. ∵DE 是AB的垂直平分线,∴EB=AE=2. ∴∠EBD=∠A=30°.∵∠ABC=60°,∴∠EBC=30°.∵∠F=30°,∴EF=EB=2.故选B.AF ED8.8 解析:∵DF是AB的垂直平分线,∴DB=DA.∵EG是AC的垂直平分线,∴EC=EA.∵BC=8,∴△ADE的周长=DA+EA+DE=DB+DE+EC=BC=8.9.解:AB+BD=DE.证明:∵AD⊥BC,BD=DC,∴AB=AC.∵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AC=CE.∴AB=CE.∴AB+BD=CE+DC=DE.10.C 解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a=2,b=3.∴a+b=5.解得1.5<a<2.5,又因为a必须为整数,∴a=2.∴点P2(-1,-1).∴P1点的坐标是(-1,1).。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习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习题

1、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判定2、考点:三角形的性质 中位线 30度的直角三角形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 三角形的判定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8、 三角形的面积=21×底×高 9、新知: 新知: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180°—2∠B ,∠B=∠C=180A∠-︒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 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边底的一半<腰长<周长的一半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例1:(2009年贵州黔东南州)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等于( )A .30oB .40oC .45oD .36o同步检测一:1.在△ABC 中,AB =AC ,①若∠A =70°,则∠B = °,∠C = °②若∠B =40°, 则∠A =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 、 、 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培优专题
简介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有趣且常见的几何图形,为了提高学生的几
何思维和解题能力,本专题将重点培养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和
理解。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练,学生能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性
质及其相关定理,进而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能够灵活应用。

培优内容
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通过图示解释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并强调等腰三角形的两边
长相等的性质。

- 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
- 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内角性质和外角性质,并给出证明过程。

- 阐述等腰三角形底角和顶角相等的定理,并给出例题进行练。

- 引入等腰三角形中位线线段相等的定理,让学生进行推理和
证明。

3. 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 通过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强调等腰三角形在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

研究方法与建议
- 研究前要先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后续研究内容。

- 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练,通过做题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定理的理解。

- 可以与同学一起探讨等腰三角形的问题,相互讨论和解答疑惑。

- 遇到难题时,可以向老师请教或寻求同学的帮助。

总结
本专题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和解题能力。

通过深入学习和练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在等腰三角形的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并在几何学科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等腰三角形》知识全解

《等腰三角形》知识全解

《等腰三角形》知识全解课标要求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知识结构(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等腰三角形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概念,即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的其它概念有:①腰:相等的两条边;②底边:另一条边;③顶角:两腰所夹的角;④底角:底边与腰的夹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有两个重要性质,分别是: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教材是从剪纸得到的两个性质,不但要会用,也要会从理论上证明。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除了可以用定义来判断,还有一个判定定理,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为“等角对等边)。

内容解析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教材是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探究本节知识的。

学习中我们应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1)充分重视实践探究活动。

根据教材中的“探究”以及随后提出的“思考”问题,手、眼、脑并用,一面直观地发现结论的正确性,一面锻炼表达能力,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等边对等角”是说明两角相等的依据之一,“等角对等边”是说明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三线合一”是说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三个结论都很重要,应牢固掌握。

重点难点本节内容的重点是: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是: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法引导(1)鼓励学生动手剪纸,在剪纸的过程中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和与同学探讨交流总结出性质等知识点。

学法建议通过阅读教材,动手剪纸,以及动脑思考与同学交流探讨,获得本节知识。

八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培训(培优)试题: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培训(培优)试题: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培训(培优)试题:等腰三角形【思维入门】例1:如图,BD是等腰△ABC底边AC上的高线,DE∥BC角AB于点E,求证:△BED是等腰三角形。

例1—1:如图,∠ABC的平分线BF与△ABC中∠ACB相邻的外角的平分线CF相交于点F,过点F作DF∥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1)图中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BD,CE,DE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请证明。

【思维拓展】例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例3:如图,在△ABC中,AB=AC,∠BAD=20°,且AD=AE,则∠CDE=。

例4:如图,在△ABC中,AB=AC,AD=DE,∠BAD=20°,∠EDC=10°,则∠DAE的度数为。

【思维升华】例5: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如图1,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AC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BQM=60°。

(1)请你完成这道思考题;(2)做完(1)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①若将题中“BM=CN”与“∠BQM=60°”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②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分别移动到BC,AC的延长线,是否仍能得到∠BQM=60°?③若将题中的条件“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AC边上”改为“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 ,是否仍能得到∠BQM =60°?……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①;②;③。

对②,③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

【思维探究活动】例:小区内有一个三角形小花坛,现在小明想把它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使之可以种上不同的花,但是一定可以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于是小明开始探索三角形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小明把三角形花坛抽象成几何图形,如图1,△ABC中,设∠A=α,∠B=β,∠C=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知识要点及培优试题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知识点及精选练习题知识梳理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符号语言:如图,在△ABC中,因为AB=AC,所以∠B=∠C(3)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在△ABD和△ACD中∴△ABD≌△ACD(SSS)∴∠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4)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

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2)符号语言:∵AB=AC,BD=DC∴∠1=∠2,AD⊥BC(3)定理的作用: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

说明:在等腰三角形中经常添加辅助线,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如何添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作时只作一条,再根据性质得出另两条”。

知识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文字语言: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为“等角对等边”)(2)符号语言:在△ABC中,∵∠B=∠C ∴AB=AC (3)证明:过A作AD⊥BC于D,则∠ADB=∠ADC=90°。

在△ABD和△ACD中∴△ABD≌△ACD (AAS)∴AB=AC(4)定理的作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说明:①本定理的证明用的是作底边上的高,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如作顶角的平分线)。

②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有两种:1、利用定义 2、利用定理。

知识点4:等腰三角形的推论1. 推论: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知识点5: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一、知识点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ABC 中,AB=AC .点D 在BC 边上(1)∵AB=AC , ∴∠_____=∠______;(即性质1)(2)∵AB=AC ,AD 平分∠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性质2)(3)∵AB=AC ,AD 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性质2)(4)∵AB=AC ,AD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ABC 中,∵∠B=∠C ∴_____=_____. 二、基础题第1题.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它的另两角为________________.第2题. 在△ABC 中, ∠ABC =∠C =2∠A ,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2 B .3 C .4 D .5 第3题. 如图1,△MNP 中, ∠P =60°,MN =NP ,MQ ⊥PN ,垂足为Q ,延长MN 至G ,取NG=NQ ,若△MNP 的周长为12,MQ =a ,则△MGQ 周长是( )图1 图2 图3 A .8+2aB .8+aC .6+aD .6+2a第4题. 如图2,O 是△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OD ∥AB 交BC 于D ,OE ∥AC 交BC 于E 点,若BC =10cm ,那么△ODE 的周长为( )A .8cmB .9cmC .10cmD .11cm第5题. 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与一腰的距离为6,则腰上的高为______. 第6题.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50°,那么其他两个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第7题. 如图7,已知AE 平分∠DAC ,AE ∥BC ,那么AB =AC 吗?请简要说明理由.图7 图8第8题. 如图8,PQ 为Rt △MPN 斜边上的高, ∠M =45°,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第9题.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9 B .12 C .15 D .12或1第10题. 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 ①如果等腰三角形内一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过这点与顶点的直线必垂直于底边;②如果把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向两个方向延长相等的线段,那么延长线段的两个端点与顶点距离相等;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④等腰三角形高上一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第11题.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84°,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 A .42° B .60° C . 36° D . 46°AOC B ED A Q CP B P QMN G AC BED P Q M N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4 -第12题. 等边三角形两条角平分线所夹锐角的度数是( ) A .120° B . 150° C .60° D .90° 第13题. 如图10,∠ABC 中,AD ⊥BC ,AB =AC , ∠BAD =30°,且AD =AE ,则∠EDC 等于( ) A .10° B .12.5° C .15° D . 20°图10 图11 图12第14题. 如图11,△ABC 中,点D 在AC 上,且AB =AD , ∠ABC =∠C +30°,则∠CBD 等于( ) A .15° B . 18° C . 20° D . 22.5° 第15题. 已知:如图12,AB =AC ,BD ⊥AC ,请探索∠DBC 与∠A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第22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的中点到其他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它一定是(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不等边三角形 D .不等腰钝角三角形第16题. 如下图,在△ABC 中,AB =AC , ∠A =36°,BD 、CE 分别 是∠ABC 、∠ACB 的平分线,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A .12B .10C .9D .8第17题.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9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A .90° B . 45° C . 50° D . 22.5° 第18题. 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5cm 和7cm ,则它的周长为( )A .37cmB .29cmC .37cm 或29cmD .无法确定第19题. △ABC 中,∠ACB =90°,DE 是AB 的 垂直平分线,且∠BAD ∶∠CAB =1∶3,则∠B 等于_______度.第20题. 已知Rt △ABC 是轴对称图形,且∠C =90°,那么∠B =_____度,∠A =______度;点A 的对应点是______,点C 的对应点是_______.第21题. 在△ABC 中,边AB 、B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则PA 、PB 、P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第22题. 如图,在△ABC 中,BC =5 cm ,BP 、CP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PD ∥AB ,PE ∥AC ,则△PDE 的周长是___________ cm. 二、解答题1.如图,已知AB=AC ,E 、D 分别在AB 、AC 上,BD 与CE 交于点F ,•且∠ABD=•∠ACE , 求证:BF=CF .2.如图,△ABC 中BA=BC ,点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DF ⊥AC 于F 交BC 于E ,•DBA ECD B A CA D ECB O DAA D C E E DCABF EDC ABF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3. 如图, 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4. 如图:△ABC中,AB=AC,PB=PC.求证:AD⊥BC5. 已知:如图,BE和CF是△ABC的高线,BE=CF,H是CF、BE的交点.求证:HB=HC 7.如图,已知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交AC于F,AD交CE于H,①求证:△BCE≌△ACD;②求证:CF=CH;③判断△C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8.已知:如图,△BDE是等边三角形,A在BE延长线上,C在BD的延长线上,且AD=AC。

求证:DE+DC=AE。

EDCABHF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5 -9. 如图,△ABC中,D在BC延长线上,且AC=CD,CE是△ACD的中线,CF平分∠ACB,交AB于F,求证:(1)CE⊥CF;(2)CF∥AD.三、探究题1.如图,点E是等边△ABC内一点,且EA=EB,△ABC外一点D满足BD=AC,且BE平分∠DBC,求∠BDE的度数.2.如图,AF是△ABC的角平分线,BD⊥AF交AF的延长线于D,DE∥AC•交AB于E,求证:AE=BE.3.如图,△ABC中,∠C=2∠B,∠1=∠2 ,试说明:AB=AC+CD .EDCABFE DAB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6 -4.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

求证:M是BE的中点。

E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