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ppt
合集下载
脑梗死-ppt课件
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1
1 一般表现特点: 病史:高血压、糖尿病、 TIA或中风。
前驱症状: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无力等。
起病情况:相对缓慢,夜间醒来或清晨起来时发 现一侧肢体活动不灵、失语等。症 状逐渐加重,于1~3日内达高峰。
多数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颅高压情 况比较少见。
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2
半球后2/5、 脑干和小脑
枕叶、脑干、 小脑
脑血栓形成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 治疗要点 预后及预防
脑血栓形成——概念
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
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脑动脉 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 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 氧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粥样硬化斑块
血栓
脑血栓形成——病因 基本病因
1. 动脉粥样硬化 2.动脉炎 3.先天性动脉狭窄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5.血高凝状态 ...
脑血栓形成——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脑血栓形成 的基本病因
血流缓慢时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冠心病
吸烟 肥胖 活动少
···
脑动脉 粥样硬化
血小板 粘附、沉着
脑组织 缺血、 缺氧、 坏死
CT示低密度脑梗死病灶
CT示高密度脑出血病灶
脑血栓形成——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2、MRI:显示病灶早
3、脑血管造影:
显示动脉瘤、动脉炎、 狭窄和闭塞部位。
4、其他:常规检查
MRI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 梗死后数 h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
脑血栓形成——诊断要点
1、多为静态下发病,症状逐渐加重 2、有神经定位体征 3、一般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 4、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
脑梗死PPT课件
缘动脉闭塞)。 ➢ 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
状(眶动脉及额极动脉闭塞) 4) 深穿支闭塞 ➢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上肢近端轻瘫。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4)大脑后动脉闭塞的表现:主干闭塞症状取决于 侧枝循环。
1) 单侧皮质支闭塞 ➢ 对侧同向性偏盲,上部视野较下部视野受累常
见,黄斑区视力不受累(黄斑区的视皮质代表 区为大脑中、后动脉双重供应)。 ➢ 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读,伴或不伴失写,命 名性失语,失认等。
➢ 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 灶对侧凝视麻痹。
➢ 病程呈进行性加重,易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和 颅内压增高征象,甚至发生脑疝死亡。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图8-1示大面积脑梗塞
独出现。 ➢ 对侧同向性上四分之一视野缺损。 ➢ 伴Wernicke失语(优势半球),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非优势半球)。 ➢ 无偏瘫。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3) 深穿支闭塞 ➢ 最常见的是纹状体内囊梗死。 ➢ 对侧中枢性均等性轻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可伴对侧同向性偏盲。 ➢ 优势半球病变出现皮质下失语,持续时间短暂。
一、脑血栓形成
病因及发病机制 ➢ 最常见的脑梗死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 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 脑血栓形成临床上主要指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 死。
一、脑血栓形成
病因及发病机制
1.动脉硬化 ➢ 本病的基本病因,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
血压病,二者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 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大动脉,以动脉分叉 处多见。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4) 大脑后动脉穿支闭塞
状(眶动脉及额极动脉闭塞) 4) 深穿支闭塞 ➢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上肢近端轻瘫。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4)大脑后动脉闭塞的表现:主干闭塞症状取决于 侧枝循环。
1) 单侧皮质支闭塞 ➢ 对侧同向性偏盲,上部视野较下部视野受累常
见,黄斑区视力不受累(黄斑区的视皮质代表 区为大脑中、后动脉双重供应)。 ➢ 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读,伴或不伴失写,命 名性失语,失认等。
➢ 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 灶对侧凝视麻痹。
➢ 病程呈进行性加重,易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和 颅内压增高征象,甚至发生脑疝死亡。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图8-1示大面积脑梗塞
独出现。 ➢ 对侧同向性上四分之一视野缺损。 ➢ 伴Wernicke失语(优势半球),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非优势半球)。 ➢ 无偏瘫。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3) 深穿支闭塞 ➢ 最常见的是纹状体内囊梗死。 ➢ 对侧中枢性均等性轻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可伴对侧同向性偏盲。 ➢ 优势半球病变出现皮质下失语,持续时间短暂。
一、脑血栓形成
病因及发病机制 ➢ 最常见的脑梗死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 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 脑血栓形成临床上主要指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 死。
一、脑血栓形成
病因及发病机制
1.动脉硬化 ➢ 本病的基本病因,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
血压病,二者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 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大动脉,以动脉分叉 处多见。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4) 大脑后动脉穿支闭塞
脑梗死-PPT课件精选全文
支持疗法
2)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供氧,必要 时气管切开。
3)营养:72小时以内可以靠静脉输液维持, 72h仍不能进食者插鼻饲管。
恢复期: 脑水肿、颅高压症状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
1、一般治疗:按病人经济条件可适当造用
改善脑循环、神经促代谢药和中药。
2、康复治疗:有神经功能缺损(语言障碍、 瘫痪等)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眼一过性失明、同侧Horner征 精神障碍、尿潴留、强握、吸吮反射、对侧
短暂性共济失调
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眩晕、呕吐、平衡障碍、复视、眼 震、共济失调、偏盲或象限盲、面部麻木、 交叉性瘫痪; 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昏迷、高热、瞳孔缩小、 死亡;
脑干综合征: Weber 综合征、Benedit综合征、椎—基底 动脉尖综合征(TOBS)、 Millard-Gubler 综合征、Foville 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 征、闭锁综合征
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一)
一般特点
发
发
病
病
TIA
年
状
龄
态
进
意
展
识
速
状
度
态
一般特点
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以中老年多见 由动脉炎所致者以中青年多见 静息状态下发病 1/4病前有TIA发作史 大多无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症状多在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天 内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三偏症状、失语、体象障碍、单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
概念: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脑梗死ppt课件
患者年龄:65岁 性别:男
病史:高血压、高血脂
病例一: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成功案例
01
症状
突发性言语不清、右侧肢体乏 力
02
诊断
急性脑梗死
03
04
治疗
溶栓治疗,恢复良好
总结
急性脑梗死患者要尽早诊断和 治疗,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治疗
方法。
病例二
患者年龄:70岁 性别:女
病史:糖尿病、高血脂
病例二
症状
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
康复目标
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 、言语疗法等技术,帮助 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 括治疗时间、治疗项目、 家庭康复等。
康复设备
使用康复设备,如助行器 、轮椅、假肢等,辅助患 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护理原则
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 压疮等。
溶栓治疗
总结词
溶栓治疗是一种紧急治疗手段,用于在脑梗死发病早期,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损伤 。
详细描述
溶栓治疗通常在发病3小时内进行,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将血栓溶解,恢复 脑部血流。但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需要在专业医院进行,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神经保护治疗
总结词
神经保护治疗旨在保护脑细胞,防止缺 血缺氧导致的细胞死亡,促进脑功能恢 复。
VS
详细描述
神经保护治疗包括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 如钙离子拮抗剂、谷氨酸拮抗剂、抗氧化 剂等,以及高压氧治疗、经颅磁刺激等非 药物治疗手段。这些方法可以减轻脑细胞 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
外科治疗
总结词
病史:高血压、高血脂
病例一: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成功案例
01
症状
突发性言语不清、右侧肢体乏 力
02
诊断
急性脑梗死
03
04
治疗
溶栓治疗,恢复良好
总结
急性脑梗死患者要尽早诊断和 治疗,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治疗
方法。
病例二
患者年龄:70岁 性别:女
病史:糖尿病、高血脂
病例二
症状
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
康复目标
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 、言语疗法等技术,帮助 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 括治疗时间、治疗项目、 家庭康复等。
康复设备
使用康复设备,如助行器 、轮椅、假肢等,辅助患 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护理原则
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 压疮等。
溶栓治疗
总结词
溶栓治疗是一种紧急治疗手段,用于在脑梗死发病早期,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损伤 。
详细描述
溶栓治疗通常在发病3小时内进行,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将血栓溶解,恢复 脑部血流。但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需要在专业医院进行,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神经保护治疗
总结词
神经保护治疗旨在保护脑细胞,防止缺 血缺氧导致的细胞死亡,促进脑功能恢 复。
VS
详细描述
神经保护治疗包括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 如钙离子拮抗剂、谷氨酸拮抗剂、抗氧化 剂等,以及高压氧治疗、经颅磁刺激等非 药物治疗手段。这些方法可以减轻脑细胞 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
外科治疗
总结词
脑梗死经典ppt课件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 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 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 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 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 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 位体征。 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 叶区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 神志清楚,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 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危重 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危险因素已肯定,因此饮食钙摄入量不足不但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而且可能与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故中老年人合理补钙不仅可防治
骨质疏松,也应作为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的措施。
(2)不良生活习惯与脑血管病: ①吸烟酗酒。 ②便秘。③体育锻 炼、超重与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 比例显著低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而脑血管病超重人数显著高于非脑 血管病对照组因此平衡饮食、控制体重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可以降低 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④高盐饮食:一般认为高盐饮食是高血压 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故提倡低盐 饮食,饮食中可适当增加醋的摄入量以利于钙的吸收。
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
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 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 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 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 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 位体征。 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 叶区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 神志清楚,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 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危重 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危险因素已肯定,因此饮食钙摄入量不足不但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而且可能与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故中老年人合理补钙不仅可防治
骨质疏松,也应作为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的措施。
(2)不良生活习惯与脑血管病: ①吸烟酗酒。 ②便秘。③体育锻 炼、超重与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 比例显著低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而脑血管病超重人数显著高于非脑 血管病对照组因此平衡饮食、控制体重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可以降低 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④高盐饮食:一般认为高盐饮食是高血压 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故提倡低盐 饮食,饮食中可适当增加醋的摄入量以利于钙的吸收。
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
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
(2024年)脑梗死最新PPT课件
在使用改善脑循环和代谢药物时,需注意 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 用药风险。
2024/3/26
18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 探讨
2024/3/26
19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 导管等器械在血管内进行操作, 以治疗脑梗死等血管疾病的方法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 步,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也在不 断发展和完善,如球囊扩张术、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管 炎等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 引发脑梗死。
4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梗死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 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随 年龄增长而上升。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 酒、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脑梗死的 危险因素。
2024/3/26
5
03
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
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药物治疗
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 降脂、降压等药物,预防 复发。
2024/3/26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 言训练、认知训练等。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 心理疏导和治疗。
1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翻身拍 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7
诊断依据及方法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塞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7
可编辑课件PPT
18
3、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 失语,写字困难;个性忽然改变,沉静 寡言、表情淡漠或暴躁多语、烦躁不 安,或出现短暂的判定或智力障碍。
可编辑课件PPT
19
4、困乏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 格外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 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 峻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 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 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可编辑课件PPT
4
根据起病形式和病程将脑梗死分为: ❖ 完全型 指起病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 ❖ 进展型 病情逐渐进展,可持续6小时至数天
可编辑课件PPT
5
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型方法使按发病机制分为:
❖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 脑梗塞 ❖ 腔隙性脑梗塞 ❖ 分水岭梗死
可编辑课件PPT
6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可编辑课件PPT
8
病因 : 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
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
可编辑课件PPT
9
发病机制:
缺血性机联反映 ― 神经细胞在完全缺血、缺氧厚十几秒即出现
电位变化,20-30秒厚大脑皮质的生物电活动消失, 30-90秒后小脑及延髓的生物电活动也消失。脑动 脉血流中断持续5分钟,神经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 性损害,出现脑梗死。
可编辑课件PPT
13
脑梗塞发生的八大前兆
可编辑课件PPT
14
日常生活中,事情发生前往往会有一些前兆,比 如夏季要下雨时,蚂蚁会搬家。同样的道理,脑梗塞 作为一种疾病,它的发生也不会悄无声息,而会有一 定的前兆,对这些前兆的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是患者 早日康复的前提,因此了解脑梗塞前兆就显得比较重 要了。专家告诉您脑梗塞发生的八大前兆,希望能对 您有一定的帮助。
脑梗死PPT课件
第二节 脑梗死
概述
脑梗死的病因分型目前主要采用TOAST分型 : 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②心源性栓塞型 ③小动脉闭塞型 ④其他病因型 ⑤不明原因型
第二节 脑梗死
概述
依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可将脑梗死 分为3种主要病理生理学类型: ➢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 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 ➢ 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
一、脑血栓形成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动脉炎 结缔组织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及细菌、病毒、 螺旋体感染均可导致动脉炎症,而使管腔狭窄或 闭塞。
一、脑血栓形成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其他少见原因 ➢ 药源性: 如可卡因、安非他明。 ➢ 血液系统疾病: 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镰状细胞贫血。 ➢ 蛋白C和蛋白S异常。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2) 双侧皮质支闭塞 ➢ 完全型皮质盲 ➢ 有时伴有不成形的视幻觉、记忆受损(累及颞
叶)、不能识别熟悉面孔(面容失认症)。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3) 大脑后动脉起始段的脚间支闭塞: ➢ 中脑中央和下丘脑综合征:垂直性凝视麻痹、
昏睡甚至昏迷。 ➢ 旁正中动脉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
➢ 包括眶额部、额部、中央前回及顶前部分支。 ➢ 病灶对侧面部、上下肢瘫痪和感觉缺失,但下肢
瘫痪较上肢轻,而且足部不受累。 ➢ 头、眼向病灶侧凝视程度轻。 ➢ 伴Broca失语(优势半球)和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
通常不伴意识障碍。
一、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② 下部分支闭塞 ➢ 包括颞极、颞枕部和颞叶前中后部分支,较少单
独出现。 ➢ 对侧同向性上四分之一视野缺损。 ➢ 伴Wernicke失语(优势半球),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脑梗死病历分享PPT课件
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
诊断与治疗
诊断
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 死
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 降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
预后与随访
预后
左侧肢体功能部分恢复,口角歪斜改 善,言语清晰度提高
随访
定期神经内科门诊随访,继续抗血小 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治疗,加强康 复训练和生活指导
03
病历二:复杂脑梗死病例
历一:典型脑梗死病例 • 病历二:复杂脑梗死病例 • 病历三:脑梗死并发症病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对脑梗死的认识
通过分享病历,帮助医护人员更深入地了解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交流经验
搭建平台,让医护人员分享脑梗死病例的诊治经验,共同提高诊疗 水平。
预防与康复结合
加强脑梗死预防和康复的结合,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识别与诊断
对疑似脑梗死患者,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 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关注并发症预防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并发症发生情 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04
病历三:脑梗死并发症病例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
01
患者张三,男性,68岁。
促进规范治疗
通过病历分享,推广脑梗死规范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
分享病历的意义
01
02
03
加深对疾病的理解
通过分析真实病例,帮助 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脑梗 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提高 临床诊治能力。
拓宽诊断思路
诊断与治疗
诊断
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 死
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 降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
预后与随访
预后
左侧肢体功能部分恢复,口角歪斜改 善,言语清晰度提高
随访
定期神经内科门诊随访,继续抗血小 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治疗,加强康 复训练和生活指导
03
病历二:复杂脑梗死病例
历一:典型脑梗死病例 • 病历二:复杂脑梗死病例 • 病历三:脑梗死并发症病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对脑梗死的认识
通过分享病历,帮助医护人员更深入地了解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交流经验
搭建平台,让医护人员分享脑梗死病例的诊治经验,共同提高诊疗 水平。
预防与康复结合
加强脑梗死预防和康复的结合,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识别与诊断
对疑似脑梗死患者,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 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关注并发症预防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并发症发生情 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04
病历三:脑梗死并发症病例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
01
患者张三,男性,68岁。
促进规范治疗
通过病历分享,推广脑梗死规范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
分享病历的意义
01
02
03
加深对疾病的理解
通过分析真实病例,帮助 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脑梗 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提高 临床诊治能力。
拓宽诊断思路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和病理生理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极敏感; 阻断血流30秒脑代谢发生改变; 缺血1分钟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 完全性脑缺血>5分钟→脑梗死。
神经元缺血损伤具有选择性 轻度缺血:仅某些神经元丧失; 完全缺血:神经元、胶质C、内皮C均坏死 。
病理和病理生理
• 急性脑梗死病灶:中心坏死区--完全缺血→ 脑细胞死亡 • 周围缺血半暗带:存在侧支循环&部分血供 ,有大量可存活神经元,如血流恢复、脑代 谢改善,神经细胞仍可恢复功能。 缺血半暗带脑细胞损伤的 可逆性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急 诊溶栓的病理学基础。
辅助检查
MRI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 梗死后数小时: •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出血性梗死混杂 T1WI高信号, 钆增强敏感。
DWI发病2h内可显示病变。
• 图: MRI显示右颞\枕叶 大面积脑梗死(A: T1, B: T2) 右侧外侧裂池明显变窄, 脑沟几乎消失。
辅助检查
炎症/氧化
斑块形成
斑块不稳定 和血栓形成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管径500m以上 • 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 化。 常见部位: 颈总动脉与颈内、颈外 动脉分叉处 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 椎动脉进入颅内段 基底动脉起始段 和分叉部 椎动脉在锁骨下 动脉起始部
DSA 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部位; 显示动脉炎、Moyamoya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2. 动脉炎:动脉炎(结缔组织病&细菌、病毒、螺 旋体感染等) • 3.少见原因:药源性(可卡因、安非他明);血液
系统疾病(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血栓
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镰状细胞贫血、抗凝血酶Ⅲ缺乏、高凝状态等)
;蛋白C 和蛋白S异常;脑淀粉样血管病、 Moyamoya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夹层动脉瘤等
临床表现
• 2. 大脑中动脉闭塞 主干闭塞
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对侧均等性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三偏)。
优势半球→完全性失语, 非优势半球→体象障碍。
临床表现
• 2. 大脑中动脉闭塞
皮质支闭塞
①上部分支卒中(眶额\额部\中央前回\顶前部分支)
;
病灶对侧面部、手、上肢轻偏瘫和感觉缺失; 优势半球伴运动性失语,非优势半球伴体象障碍; 无同向性偏盲。
主侧病变出现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临床表现
• 2.分水岭脑梗死 ②皮质后型:大脑中、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大 脑中、大脑后动脉皮质支分水岭梗死: 病灶位于顶、枕、颞交界区; 偏盲, 下象限盲为主; 皮质性感觉障碍, 无偏瘫或较轻; 情感淡漠、记忆力减退和 Gerstmann综合征(朊 病毒感染,小脑共济失调伴有痴呆和脑内淀粉样 蛋白沉积,多为家族性); 主侧病变--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非主侧--体象障 碍。
漏出并继发出血;
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后。 2个以上不同供血系统
• 4 多发性脑梗死
脑血管闭塞引起的梗死:
反复发生脑梗死所致。
辅助检查
• 1. 神经影像学检查 CT检查, 病后24h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 病后2-15d见均匀片状和楔形低密度灶; 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和占 位效应; 出血性梗死呈混杂密度; 病后2-3w“模糊效应”, CT难以分辨病灶; 梗死吸收期, 水肿消失 和吞噬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 2. 大脑中动脉闭塞
皮质支闭塞
②下部分支卒中(颞极\颞枕\颞叶前中后分支)
对侧同向性偏盲(下部视野受损较重); 对侧皮质感觉明显受损(图形觉\实体辨别觉); 病觉缺失、穿衣失用、结构性失用等, 优势半球感觉性失语,
无偏瘫;
非优势半球急性模糊状态。
临床表现
• 2. 大脑中动脉闭塞 深穿支闭塞
临床表现
• 4. 大脑后动脉闭塞 主干闭塞
对侧同向性偏盲(上部视野受损较重); 黄斑视力可不受累(大脑中\后动脉双重供血);
优势半球枕叶受累--命名性失语、失读、不伴失
写。
临床表现
• 4. 大脑后动脉闭塞 中脑水平大脑后动脉起始处闭塞:
垂直性凝视麻痹、动眼神经瘫、核间性眼肌麻痹;
眼球垂直性反向偏斜; 皮质盲、记忆受损(累及颞叶); 不能识别熟悉面孔(面容失认)、幻视、行为综合征 。
双侧大脑后动脉闭塞:
临床表现
大脑后动脉深穿支闭塞 丘脑穿通动脉→红核丘脑综合征: 病侧小脑性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 舞蹈样不自主运动; 对侧感觉障碍。 丘脑膝状体动脉→丘脑综合征: 对侧深感觉障碍,自发性疼痛,感觉过度; 轻偏瘫,共济失调,舞蹈-手足徐动症等。
临床表现
• 2.分水岭脑梗死
③皮质下型--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与深 穿支分水岭梗死; 或大脑前动脉回返支(Heubner动脉)与大脑中 动脉豆纹动脉分水岭梗死。
病灶位于大脑深部白质、壳核、尾状核等;
纯运动性轻偏瘫、感觉障碍、不自主运动等。
临床表现
• 3 出血性脑梗死
脑梗死灶动脉坏死使血液
脑 梗 死
济南神经康复医院
2014.09.10
• 概念: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 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 和脑栓塞等。 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一、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
斑块破裂
单核细 胞
胆固醇
黏附分子
泡沫细胞
内皮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
• 特殊类型的脑梗死
• 1.大面积脑梗死
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及皮质支完全性卒中; 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
椎-基底动脉主干梗死
意识障碍、四肢瘫、多数脑神经麻痹, 进行性加重; 明显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征象, 甚至发生脑疝。
临床表现
对侧中枢性均等性偏瘫, 可伴面舌瘫;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可伴对侧同向性偏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优势半球出现皮质下失语 (音量小、语调低).
临床表现
• 3. 大脑前动脉闭塞 前交通动脉前主干闭塞--无症状(对侧代偿)
前交通动脉后闭塞-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下肢瘫; 尿潴留、尿急(旁中央小叶受损); 淡漠、反应迟钝、欣快、缄默等(额极\胼胝体受 损 );
临床表现
• 5. 椎-基底动脉闭塞 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闭塞→脑干梗死, 危及生命。
眩晕、呕吐、四肢瘫、共济失调、昏迷和高热;
中脑受累--中等大固定瞳孔;
脑桥病变--针尖样瞳孔,眼球垂直性反向偏斜。
娃娃头,冰水试验眼球水平运动缺如或不对称;
眼球向偏瘫侧同向偏视, 垂直性眼球运动可受损。
临床表现
• 椎-基底动脉中脑支闭塞
Weber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瘫,对侧肢体瘫(动 眼神经交叉瘫)。
Benedit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瘫伴对侧不自主
运动。
临床表现
• 椎-基底动脉脑桥支双侧闭塞 闭锁综合征:意识清醒,但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 意,眼球水平运动以下的一切运动都不能。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
病理和病理生理
• 脑缺血性病变病理分期:
①超早期(1-6h): 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星形
胶质细胞肿胀, 线粒体肿胀空化。 ②急性期(6-24h): 缺血脑组织苍白、轻度肿胀, 神经
细胞、胶质细胞、内皮细胞明显缺血改变。
③坏死期(24-48h): 大量神经细胞消失, 胶质细胞坏 变, 中性粒细胞、淋巴、巨噬细胞浸润, 脑组织水肿 ④软化期(3d-3w): 病变区液化变软 ⑤恢复期(3-4w后): 坏死脑组织被格子细胞清除, 脑 组织萎缩, 小病灶形成胶质瘢痕, 大病灶→中风囊
临床表现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
Θ
Θ
中老年卒中突发意识障碍又较快恢复;
瞳孔改变,动眼神经麻痹,垂直注视障碍;
Θ
Θ Θ
无明显运动,感觉障碍;
皮质盲和偏盲; 严重记忆障碍。
确诊--CT和MRI双侧丘脑\枕叶\颞叶\中脑病灶
临床表现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 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综
合征--脑干梗死最常见类型 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 交叉性感觉障碍(三叉N脊束核和对侧交叉脊髓丘 脑束); 同侧Horner征(下行交感神经纤维); 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疑核); 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绳状体和小脑受损)。
病理和病理生理
• 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损伤的可逆性是有时间限 制的,即:治疗时间窗,脑缺血超早期治疗
时间窗在6h之内。
脑血流再通超过此时间窗,脑损伤可继续加
剧,甚至产生再灌注损伤。
颈动脉 椎动脉 系统 模式图
基底动脉系统 血液循环 颈内动脉系统 大脑前A 大脑中A 椎-基底A系统 大脑后A
病理和病理生理
同侧外展和面神经瘫,对侧肢体瘫。
脑桥腹内侧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同侧凝
视麻痹、周围性面瘫伴对侧偏瘫。
临床表现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
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的部位,即左右大脑后动
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一个“
干”字。主要供血中脑、丘脑、
小脑上部、颞叶内侧、枕叶。
临床表现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病变 累及的供血部位包括丘脑、中脑、小脑、枕叶、 颞叶内侧以及丘脑下部等,其病死率、致残率高, 发病迅速,治疗效果差,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