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逻辑推理之归纳推理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数字推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数字推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养》考点:数字推理依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养》逻辑思维能力这一节需要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数字推理的题目,一般情况下,题干是一个数列,然而缺少一项或两项,要求观看各项之间的关系,确定其中的规律,选择符合条件的选项。

在近年的综合素养试题中,开始出现一些简单的数字推理题目,整体难度不大,下面介绍几类常见的考点。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等差数列根本形式1.等差数列: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2.二级等差数列:作差后得到的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称为二级等差数列。

3.三级等差数列:两次作差后得到的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称为三级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变式1.作差(或持续作差)得到其他根本数列或其变式。

2.包括减法运算的递推数列,要紧包括两种根本形式,其一是两项分别变换后相减得到第三项,其二是两项相减后再变换得到第三项。

等差数列特征归纳1.数项特征不明显,含有O或质数。

2.单调增减或增减交替。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等比数列根本形式1.等比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

2.二级等比数列:通过作商得到等比数列,称原数列为二级等比数列。

3.三级等比数列:通过两次作商得到等比数列,称原数列为三级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变式1.通过作商得到其他根本数列,称原数列为二级等比数列变式。

2.前一项的倍数+常数(根本数列)=后-项。

等比数列特征归纳1.数项具有良好的整除性。

2.递增(减)趋势明显,会出现先增后减的情况。

3.具有递推关系的等比数列变式可通过估算相邻项间大致倍数反推规律。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和数列根本形式1.两项和数列: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它前面两项之和。

2.三项和数列:数列从第四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它前面三项之和。

和数列变式1.作和后得到其他根本数列或其变式。

2.存在加法运算的递推规律数列,就是比拟常见的和数列变式,如:(第一项+第二项);×;常数(根本数列)=第三项。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逻辑推理之类比推理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逻辑推理之类比推理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逻辑推理之类比推理类比推理①类比推理的定义类比推理是从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相同属性出发,从而引申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同的结论。

类比推理从前提到结论的推导方向,是由特殊到特殊。

②类比推理的特点逻辑知识研究者归纳出来的类比推理的特点有:第一,类比推理建立在两个或两类对象对比基础上。

第二,类比推理可以拓展认识成果,将对一个对象的认识,拓展到另一个对象。

第三,类比推理是产生灵感的工具。

第四,类比推理也是表达思想、说服教育的工具。

③类比推理的种类类比推理可以从正面进行,也可以从反面进行,还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

从正面进行类比叫做正类比;从反面进行类比叫做反类比;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类比叫做合类比。

a.正类比从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若干相同的属性,又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还有某一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有这一属性的推理。

正类比推理的公式可表述如下:A对象有a、b、c、d属性;B对象有a、b、c属性;所以B对象可能有d属性。

b.反类比从两个或两类对象都不具有某些属性,又知其中某个或某类对象还无某一属性,进而推知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无这一属性的推理。

反类比推理的公式可表述如下:A对象无a、b、c、d属性;B对象无a、b、c属性;所以B对象可能无d属性。

c.合类比从两个或两类对象属性的相似性中,推出它们在某一属性上也相似,又从该两个或两类对象所不具有的属性中,推出它们也不具有某一属性的推理。

合类比推理公式可表述如下:A对象有a、b、c、d而无e、f、g、h属性;B对象有a、b、e而无e、f、g属性;所以B对象可能有d而无h属性。

④类比推理的应用类比推理能够使人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创造性的启发或灵感,从而找到解决难题之道。

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可能为假,因为对象之间固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差别所在。

于是,从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地方相似,推出它们在另外的地方仍相似的结论就不具有必然性。

逻辑推理知识点归纳

逻辑推理知识点归纳

逻辑推理知识点归纳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在日常生活和学业中,逻辑推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逻辑推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逻辑推理。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推理中的基础,它研究命题之间的关系和推理规则。

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合取、析取、否定、蕴含等。

1.合取:表示多个命题同时为真,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命题A和命题B同时成立。

2.析取:表示多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命题A和命题B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3.否定:表示一个命题的相反意义,用符号“¬”表示。

例如,“¬A”表示命题A的否定。

4.蕴含:表示一个命题的推理关系,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如果命题A成立,则命题B也成立。

二、推理方法推理是由一个或多个前提出发,通过逻辑关系得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方法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假设推理、演绎推理等。

1.直接推理:通过已知的事实或条件直接得出结论。

例如,“如果A>B,而B>C,那么可以得出A>C”。

2.间接推理:通过多个已知事实或条件的中间步骤得出结论。

例如,“已知A>B,B>C,可以通过推理得出A>C”。

3.假设推理:通过对问题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假设推理得出结论。

例如,“假设A成立,那么可以得出B成立,再根据B的成立,可以得出C成立”。

4.演绎推理:基于一般规律或普遍原理,从已知的特殊情况推导出结论。

例如,“所有的猫都会喵喵叫,Tom是一只猫,所以Tom会喵喵叫”。

三、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它会导致结论的不准确或无效。

常见的逻辑谬误包括偷换概念、诉诸个人攻击、无中生有等。

1.偷换概念:在推理过程中,将问题的核心概念或定义替换为其他相关概念,从而导致结论的不准确。

例如,“要热爱祖国就要支持政府的所有政策”。

逻辑推理知识点小结(小学)

逻辑推理知识点小结(小学)

逻辑推理知识点小结(小学)小学数学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一)逻辑推理基本方法简介:①条件分析-假设法: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

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定是奇数。

②条件分析-列表法: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

列表法就是把题设的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

③条件分析--图表法: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

例如A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

④逻辑计算: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

⑤简单归纳与推理: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二)1.地理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世界地图,并给五大洲的每一个洲都标上一个代号,让学生认出五个洲,五个学生分别回答如下甲:3号是欧洲,2号是美洲;乙:4号是亚洲,2号是大洋洲;丙:1号是亚洲,5号是非洲;丁:4号是非洲,3号是大洋洲;戊:2号是欧洲,5号是美洲.老师说他们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1号_______,2号_______,3号_______,4号________,5号_________.2.在一次数学竞赛中,获得前五名的同学是A,B,C,D,E.老师对他们说:“祝贺你们,请你们猜一猜名次.”A:“B是第二,C是第五.”B:“D是第二,E是第四.”C:“E是第一,A是第五.”D:“C是第二,B是第三.”E:“D是第三,A是第四.”老师说:“你们没有并列名次,但每个人都猜对了一半.”第一名:______,第二名:_______,第三名:________,第四名:________,第五名:________.3.数学竞赛后,小明、小华、小强各获得一枚奖牌,其中一人得金牌,一人得银牌,一人得铜牌.王老师猜测:“小明得金牌;小华不得金牌;小强不得铜牌.”结果王老师只猜对了一个.那么小明得_____牌,小华得_____牌,小强得_____牌.4.“迎春杯”数学竞赛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能获奖.甲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乙也能获奖.”乙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丙也能获奖.”丙说:“如果丁没有获奖,那么我也不能获奖.”实际上,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并且甲、乙、丙说的话都是正确的.那么没有获奖的同学是______.5.四张卡片上分别写着努、力、学、习四个字(一张卡片上写一个字),取出其中三张覆盖在桌面上.甲、乙、丙分别猜每张卡片上是什么字,具体如下表:第一张第二张第三张甲力努习乙力学习丙学努力结果每一张上至少有一人猜中,所猜三次中,有一人一次也没猜中,有两人分别猜中了两次和三次.第一张:_______,第二张:________,第三张:________.6.上题的四张卡片,把所有四张卡片依次覆盖在桌面上,由甲、乙、丙、丁四人来猜的情况如下表:第一张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甲习习努学乙力习学学丙学习学习丁努学习力结果,每一张都至少有一人猜中,而且每人猜中的次数相同.问这四张卡片上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7.甲、乙、丙对五年级四个班的竞赛成绩作猜测:甲认为:(1)班第一,(3)班第二,(2)班第三,(4)班第四;乙认为:(1)班第一,(4)班第二,(2)班第三,(3)班第四;丙认为:(3)班第一,(4)班第二,(1)班第三,(2)班第四;竞赛结果证明各人对各班的名次全都猜错了,那么第三名是______.8.有一次乒乓球比赛前,甲、乙、丙、丁四名选手预测各自的名次.甲说:“我绝对不会得最后!”乙说:“我不能得第一,也不会得最后!”丙说:“我肯定得第一!”丁说:“那我是最后一名!”比赛揭晓后知道,四人没有并列名次,而且只有一名选手预测错误,这就是_____选手预测错了.9. 某地质学院的三名学生对一种矿石进行分析.甲判断: 不是铁,不是铜.乙判断: 不是铁,而是锡.丙判断: 不是锡,而是铁.经化验证明,有一个人判断完全正确,有一人只说对了一半,而另一人则完全说误了.你知道三人中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谁是只对了一半的吗?10.某校数学竞赛,A,B,C,D,E,F,G,H八位同学获前八名,老师让他们猜一下谁是第一名.A:“或者F是第一名,或者H是第一名.”B:“我是第一名.”C:“G是第一名.”D:“B不是第一名”E:“A说的不对.”F:“我不是第一名,H也不是第一名.”G:“C不是第一名.”H:“我同意A的意见.”老师指出,八人中有三人猜对了,第一名:______.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也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三年级数学知识点:逻辑推理问题,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推理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推理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推理问题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推理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逻辑推理和推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中常见的逻辑推理和推理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1. 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逻辑推理是基于一定的前提条件,通过合理的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数学中,逻辑推理主要表现为通过已知条件推断出某种关系或结论的能力。

这需要学生具备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 逻辑推理的种类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逻辑推理有三种:顺推、逆推和分类推理。

2.1 顺推顺推是从某个已知条件出发,按照一定的规律,逐步推导出结果。

例如,给出一个数列的前几项,要求学生根据规律推断出下一项。

这要求学生能够观察数列的特点,并根据规律进行推理。

2.2 逆推逆推是已知结果,根据一定的规律,逐步推导出可能的条件。

例如,给出数列的最后一项,要求学生根据规律推断出前面的项数。

这要求学生能够逆向思维,从结果出发去寻找可能的条件。

2.3 分类推理分类推理是将一组对象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并根据已有的分类进行推断。

例如,给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将其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学生需要观察数字的特征,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对其进行分类。

3. 推理问题的应用在小学数学中,推理问题经常出现在数学应用题中。

通过推理问题,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推理问题的解题思路解决推理问题的关键在于观察和分析。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问题中给出的条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3.2 推理问题的实际应用推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解密游戏就是一种推理问题。

在解密游戏中,玩家需要根据一系列的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种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4. 如何提高逻辑推理和推理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逻辑推理和推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4.1 多做练习通过做更多的逻辑推理和推理问题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加熟悉这些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推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推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推理知识点总结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推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总结一下小学数学中的推理知识点。

一、推理的定义和类型推理,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已知的信息和条件,得出新的结论或判断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推理类型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1、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例如,我们观察到 2、4、6、8 都是偶数,并且都能被 2 整除,从而归纳出“所有偶数都能被 2 整除”这个结论。

2、演绎推理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推理方法。

比如,我们知道“所有直角都等于 90 度”,而给出一个角是直角,就可以得出这个角等于 90 度的结论。

3、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

例如,我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高÷2”,当学习梯形面积时,发现梯形可以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从而类比推测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二、数学推理在数与运算中的应用1、数的大小比较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我们会运用推理。

比如比较 325 和 289 的大小,我们从百位开始比较,3 大于 2,所以 325 大于 289。

2、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乘法结合律((a × b) × c= a ×(b × c))和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c + b × c)等运算定律的推导和应用都离不开推理。

以加法交换律为例,通过观察多个具体的加法算式,如 2 + 3 = 3+ 2,5 + 6 = 6 + 5 等,归纳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结论。

归纳推理概述

归纳推理概述

二、归纳推理的特征
①前提和结论的联系具有或然性;
归纳推理的结论或然真。 休谟:归纳法是自然科学的胜利,是哲 学的耻辱。 罗素:“爱归纳的火鸡被送上餐桌”
②推理结论的“拓展性”特征
知识结论超出了前提的范围,是一种创 新。
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一)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
1.思维进程方向不同 • 演绎推理:一般到个别; • 归纳推理:个别到一般。
怎能冷若冰霜。 —《十五贯》 六成都市人对婚姻感到失望。 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大学生后悔当年所选专业 贵重东西都不长久; 高校培养不出作家;
发帖 细数大学生诸多不是 9日,网友“醉姝”在天涯发帖《一个大学老师眼中的当代大
学生,真实而无奈!》。文中称长期与大学生接触,发现“除了 极少数比较优秀的学生外”,很多学生都有陋习。
五、局限性
通常适用于数量不多的事物
因为: 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必须是完全的,真实可靠的。
数量太大或不能每一个对象都考查的事物不能用完 全归纳推理。 “两个徒弟剥花生的故事”
新车安全性能试验。 三峡大坝围堰拆除所用炸药可靠度的试验。 “每个桃子都是甜的。”
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由完全归纳的局限而生此种推理
去找反例
性质 结论超出前提的断定范围,结论或然
如:过去有些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推出的结论,像 “血都红色的”,“天下乌鸦一般黑”,“哺乳 动物都是胎生的”,等等。由于在南极洲发现了 一种鱼的血是白色的,在日本发现了白色的乌鸦, 在澳洲发现了卵生的哺乳动物鸭嘴兽之后,原来 的结论就不能成立了。
轻率概括(以偏概全) 守株待兔 你看她艳如桃李,岂能无人勾引;你看她年正青春,
第一,缺乏信仰,“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是,毕业找个好工作 早日挣钱买房。”第二,目光短浅。第三,知识面狭窄,除了应 试教育的那点知识以外,对于其他知识、对于社会的了解几近于 零。第四,浅薄幼稚,稍微讲一些理论知识和严肃问题,他们就 觉得枯燥。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养》考点: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依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养》逻辑思维能力这一节需要掌握比拟、演绎、归纳的根本方法,准确推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复合命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命题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词结合而成的命题。

组成复合命题的简单命题叫作肢命题。

复合命题依据其逻辑联结词的不同性质能够分为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四种。

一、联言命题及其真假联言命题是对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加以断定的复合命题。

如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其一般形式为:P且q,P和q 分别是其两个肢命题。

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当一个联言命题的全部肢命题都为真时.那个联言命题为真:当它的肢命题至少有一个为假时.那个联言命题为假。

二、选言命题及其真假选言命题是断定在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复合命题。

如或者你听错了.或者我说错了。

依据各个肢命题之间能否相容并存,将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的一般形式为P或q;不相容选言命题的一般形式为要么P,要么q。

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命题要为真,至少有一肢命题为真;只有在所有的肢命题都为假时.那个相容选言命题才为假。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要为真,必需有且只能有一个肢命题为真;有几个为真或者全真、全假的情况下。

那个不相容选言命题基本上假的。

三、假言命题及其真假假言命题确实是断定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命题。

每个假言命题包含两个肢命题。

其中表现条件的肢命题称作前件,表现结果的肢命题称作后件。

如假如银行降低存款利率,那么股票价格就会上升。

其中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是前件,股票价格会上升是后件。

依据断定事物情况存在条件的不同.将假言命题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一般形式为假如P,那么q,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一般形式为只有P,才q。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只有在前件真且后件假的情况下该命题为假,其他情况下都为真。

逻辑基本知识—归纳推理

逻辑基本知识—归纳推理

(⼀)什么是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命题,⽽结论则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命题。

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性的,⽽是或然性的。

也就是说,其前提真⽽结论假是可能的,所以,归纳推理乃是⼀种或然性推理。

拿任何⼀种草药来说吧,⼈们为什么会发现它能治好某种疾病呢?原来,这是经过我们先⼈⽆数次经验(成功的或失败的)的积累的。

由于某⼀种草⽆意中治好了某⼀种病,第⼆次,第三次,……都治好了这⼀种病,于是⼈们就把这⼏次经验积累起来,做出结论说,“这种草能治好某⼀种病。

”这样,⼀次次个别经验的认识就上升到对这种草能治某⼀种病的⼀般性认识了。

这⾥就有着归纳推理的运⽤。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和联系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主要区别是:⾸先,从思维运动过程的⽅向来看,演绎推理是从⼀般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个特殊性的知识的结论,即从⼀般过渡到特殊;⽽归纳推理则是从⼀些特殊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个⼀般性的知识的结论,即从特殊过渡到⼀般。

其实,从前提与结论联系的性质来看,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即其前提真⽽结论假是不可能的。

⼀个演绎推理只要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正确,那么,其结论就必然真实。

⽽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除外)的结论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只具有或然性,即其前提真⽽结论假是有可能的。

也就是说,即使其前提都真也并不能保证结论是必然真实的。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虽有上述区别,但它们在⼈们的认识过程中是紧密的联系着的,两者互相依赖、互为补充,⽐如说,演绎推理的⼀般性知识的⼤前提必须借助于归纳推理从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归纳推理也就没有演绎推理。

当然,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

⽐如,归纳活动的⽬的、任务和⽅向是归纳过程本⾝所不能解决和提供的,这只有借助于理论思维,依靠⼈们先前积累的⼀般性理论知识的指导,⽽这本⾝就是⼀种演绎活动。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逻辑推理之归纳推理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逻辑推理之归纳推理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逻辑推理之归纳推理归纳推理①归纳推理的定义归纳推理是指从一系列个别性的判断出发,引申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这种推理的推导方向是由个别到一般。

②归纳推理的分类归纳推理按照其推理的前提中是否考查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可以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此外.还有概率归纳推理和溯因归纳推理。

需要注意的是,归纳推理中的“完全”和“不完全”是相对的,它是就推理前提的数量方面来说的。

所谓“完全”是从整体上来对一类对象的全体加以考查;所谓“不完全”则是从局部(部分)上来对一类对象的全体加以推断。

因此,它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a.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一类对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为前提,因而推断出该类对象的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

因此,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个别性的,其结论却是一般性的。

完全归纳推理的结构可用公式表示为:S1是(或不是)P,S2是(或不是)P,S3是(或不是)P,Sn是(或不是)P。

S1……Sn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以,S是(或不是)P。

b.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一类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因而推出该类对象的全体具有或不具有这种性质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a)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种属性在对象中不断重复而没有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况,因而便推断该类对象的全体也都具有这种属性的一种推理。

这种推理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s1是(或不是)P,S2是(或不是)P,S3是(或不是)P,Sn是(或不是)P,s1.……Sn是S类中的部分对象,且在重复中未遇到相反的情况。

所以,所有S是(或不是)P。

由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的得出仅仅是以推理前提的无矛盾性为依据,而推理前提所考察的又仅仅是一类对象中的一部分,因此其结论并不具有必然性而是或然的。

小学逻辑推理题知识点总结

小学逻辑推理题知识点总结

小学逻辑推理题知识点总结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知事实和逻辑规则,通过推理推出一个结论的思考方式。

在小学阶段,逻辑推理是孩子们发展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小学逻辑推理题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分类逻辑推理分类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知条件对事物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这些分类进行推理。

例如:有一只箱子,里面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其中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黄球的数量比蓝球多。

如果从箱子里随机取出一个球,那么取出红球的概率大于取出蓝球的概率。

这种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条件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推理判断。

2. 排列组合逻辑推理排列组合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知条件对事物进行排列组合,然后根据这些排列组合进行推理。

例如: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现在需要将这些球进行排列。

如果红球排在最前面,那么黄球排在第二位的概率是多少?这种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排列组合的推理,对不同的排列进行判断。

3. 数字逻辑推理数字逻辑推理是指根据一些数字或数字关系进行推理。

例如:1、3、5、7、9这五个数字中,有几个数字是奇数?这种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数字特性进行推理判断。

4. 图形逻辑推理图形逻辑推理是指根据一些图形或图形关系进行推理。

例如:请根据下面的图形推理,哪一个图形是接下来的第一个图形?这种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图形的形状、颜色等特点进行推理判断。

5. 条件逻辑推理条件逻辑推理是指根据一些条件进行推理。

例如: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明天就不会出太阳。

这种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条件进行推理。

总之,小学逻辑推理题知识点包括分类逻辑推理、排列组合逻辑推理、数字逻辑推理、图形逻辑推理和条件逻辑推理。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推理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加练习,提高逻辑推理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中的逻辑推理知识点整理

小学中的逻辑推理知识点整理

小学中的逻辑推理知识点整理在小学阶段,逻辑推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重要内容。

通过逻辑推理的训练,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整理一些小学中常见的逻辑推理知识点。

1. 奇偶数逻辑推理奇偶数逻辑推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学会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并运用奇偶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知道两个偶数相加的结果是偶数,奇数加偶数的结果是奇数,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推理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 数列逻辑推理数列逻辑推理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列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推理下一个数或下一个几个数是什么。

例如,给定一个数列:2, 4, 6, 8,学生可以观察到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根据这个规律可以推理出下一个数是10。

3. 图形逻辑推理图形逻辑推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

学生需要根据图形的形状、大小、角度等特征来进行推理和分析。

例如,给定一个图形序列: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学生可以观察到每个图形都有不同的边数,根据这个规律可以推理出下一个图形是一个五边形。

4. 概率逻辑推理概率逻辑推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概率的概念。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概率事件的可能性来进行推理和判断。

例如,在一个抽奖箱中有5个红色球、3个蓝色球,学生可以推理出从抽奖箱中抽出一个红色球的概率比抽出一个蓝色球的概率高。

5. 分类逻辑推理分类逻辑推理是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生需要观察和分析对象的特点,将其归类,并根据特点进行推理和判断。

例如,给定一个分类序列:苹果、香蕉、橘子,学生可以观察到这些水果都是属于水果类别,根据这个规律可以推理出下一个水果是梨。

6. 逻辑问题推理逻辑问题推理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信息和推理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逻辑基础知识之推理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逻辑基础知识之推理

山东教师考试知名品牌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逻辑基础知识之推理
推理
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反映更为复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扩大认识领域,获得新的知识。

这是一种由已知推断未知的思维活动,而反映这种思维活动的思维形式就是推理。

1.推理的结构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每个推理都包含着两部分的命题:一部分是已知的命题,它是推理的根据,叫做推理的前提;另一部分是由此而推导出的命题,叫做推理的结论。

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过程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示例】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大学;
小王考上大学;
小王努力学习。

上例就是一个复合推理,其中前两个命题属于推理的前提,后一个命题是推理的结论。

2.推理的分类
(1)演绎推理
(2)归纳推理
(3)类比推理
练习题
【单选题】科学不是宗教,宗教都主张信仰,所以主张信仰都不科学。

以下哪项最能说明上述推理是不成立的?( )
A.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努力工作.我并不渴望成功.所以我不必努力工作
B.商品都有使用价值.空气当然有使用价值.所以空气当然是商品
C.不刻苦学习的人都成不了技术骨干,小张是刻苦学习的人。

所以小张能成技术骨干
D.台湾人不是北京人,北京人都说汉语,所以,说汉语的都不是台湾人
【答案】D。

D的推理手法与原题一致,但它表达的意思明显是有误的,所以原题也是有误不成立。

凡标注来源“山东教师考试网(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网)”的所有相关资料,转载请保留版权注明。

逻辑学之归纳推理

逻辑学之归纳推理
23
(二)求异法
1、定义:
求异法又叫差异法,它是指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 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且这个惟一不同 的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时出现,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时不出现,那么 它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2、公式:
场合 (1) (2) 先行(或后行)情况 A,B,C -,B,C 被研究对象 a a
典型归纳
考察某类对象的一个典型对象,根据它具有或不具有某 性质,从而概括出关于该类的一般结论。
8
完全归纳推理
定义
考察某类每一对象有或无某性质,推出该类有或无某 性质的一般结论。 特点:考察一类之全部对象
可靠性条件
S1 - Sn=S类全部外延每一前提为真
……
结论的性质
满足上述条件,结论必然真因为结论的断定与前提断 定的范围相同
9
形式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 Sn是(或不是)P S1 - Sn为S类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S是(或不是)P
10
不完全归纳推理
全称归纳
由完全归纳的局限而生此种推理。
定义 考察一类的部分对象有无某性质,推出该类有无某性质。 即简单枚举法。特点:考察一类之部分,结论是全称命题 条件:归纳原则 1. 一定量的A 2. 各种条件下的A 3. 无反例 因此 1. 数量越多越好 2. 范围要广 3. 在更可能发现反例的地方去 找反例
2、公式:
场合 (1) (2) (3) „ (1) (2) (3) „ 先行(或后行)情况 A,B,C,D A,C,F,G A,F,D,E „ -,B,C,D -,D,E,F -,F,G,D „ 被研究对象 a a a „ „
正事例组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数学是一门既有逻辑性又有创造力的学科,逻辑推理作为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学习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逻辑推理内容主要包括分类、排序、数列、模式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分类是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相似性或不同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群体。

在小学数学中,分类常常涉及到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比如,让学生将给定的一组图形分为圆形和非圆形,或者将一组不同颜色的球分为红球和非红球。

通过这种分析与划分,学生可以加深对事物特征的理解,并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其次,排序是逻辑推理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排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或条件将一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在小学数学中,排序常常涉及到数字、字母、长度等概念。

例如,要求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组给定的数字,或者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一组字母。

通过排序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此外,数列也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逻辑推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列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一组数字或形状排列起来的一种数学表达形式。

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列包括自然数数列、偶数数列、奇数数列等。

学生通过观察数列中数字的规律,可以找到其中的共同特点,并根据规律推测数列中后面的数字。

数列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

最后,模式是小学数学中涉及逻辑推理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模式是指事物中存在的一种特定的规律或形式。

在小学数学中,模式常常涉及到形状、图案、数字等方面。

例如,给学生展示一组图片,让他们观察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推测下一个图片是什么。

通过模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和推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规律性与普遍性。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逻辑推理包括分类、排序、数列、模式等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考点归纳-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考点归纳-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考点归纳: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章逻辑思维能力
考点归纳
1.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2.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3.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重点提示
一、逻辑的概念
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

(一)概念的逻辑特征
概念有两个基本酊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

(二)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1.概念的相容关系
(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3)交叉关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
(1)矛盾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穷尽了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2)反对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没有穷尽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三)定义
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通过定义,从而明确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和本质。

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是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即:被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逻辑思维能力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逻辑思维能力
一、智力推理
1.排除法
排除法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方法,即根据题干的条件来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其应用范围极广,在所有的题目中都可以考虑优先使用。

尤其当题干给出条件众多,且条件均非常确定时,使用排除法能快速排除一些选项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2.代入法
代入法就是将选项代入题干进行验证的方法,如果不会产生矛盾,则该选项正确;反之,则该选项错误。

)当选项比较简单且确定,易于代入验证时,可使用代入法。

需要注意的是,当选项中存在“不能确定”的选项时,该方法慎用。

二、类比推理
解答类比推理题,找准词项之间的相似性是关键。

快速准确地找到关系的切入点对于正确高效地解答类比推理题目有着重要的意义。

考试中常见的词项间关系包括两种:逻辑关系和言语关系。

逻辑关系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词项所代表的概念之间的集合关系,二是
词项所代表的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

对言语关系的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从词项本身的含义入手,即语义关系;一是从词项语法构成方面入手,即语法关系。

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2.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2、核心素养之逻辑推理

2、核心素养之逻辑推理

---------------------------------------------------------------最新资料推荐------------------------------------------------------2、核心素养之逻辑推理核心素养之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

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1、归纳推理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它属于合情推理。

例如: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锐角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钝角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全部的三角形;所以,一切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

这个例子从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内角和分别都是 180,这些个别性知识,推出了一切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这样的一般性结论,就属于归纳推理。

传统上,根据前提所考察对象范围的不同,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不完全归纳推理则仅1 / 10仅考察了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并进一步根据前提是否揭示对象与其属性间的因果联系,把不完全归纳推理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其结论的必要条件。

其次,归纳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但结论却未必真实,而可能为假。

如根据某天有一只兔子撞到树上死了,推出每天都会有兔子撞到树上死掉,这一结论很可能为假。

2、类比推理它是从特殊推向特殊的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简称类推、类比。

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

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

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分析问题、形成合理的结论。

归纳总结则是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和总结大量的事实和信息,形成简洁准确的结论或概括。

本文将探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概念、方法和实际应用,以帮助读者在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时更加准确和有效。

一、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通过整合和分析多个事实或前提,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推理过程。

它建立在逻辑学基础上,通过运用严密而系统的推理规则和方法,在思考过程中避免主观偏见和推理错误。

逻辑推理有两种基本模式: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通过已知的前提和普遍规律,推导出特定的结论。

归纳推理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通过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或案例,推测出普遍规律或结论。

在逻辑推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准确理解前提:在进行逻辑推理前,我们需要准确地理解并明确前提,避免对问题的错误解读和推理方向的偏离。

2. 使用合适的推理规则:根据推理的目的和前提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推理规则和方法,例如分类推理、因果推理、假设推理等。

3. 检验推理的有效性:在得出结论后,要对推理过程进行反复验证,确保推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将大量的信息或事实进行整合和概括,从而形成简明扼要的结论或概括性观点的思维过程。

它是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对问题或情况进行归纳、分类和总结,寻找共同点和本质特征。

归纳总结有助于我们从复杂的问题中抽离出核心要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和技巧:1. 分类整理:将大量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层次清晰的框架结构。

可以采用逻辑分类、时间分类、空间分类等方式,使信息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2. 查找规律: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寻找事物或问题之间的共性和规律。

通过观察和归纳,找出隐藏在表象下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括性的结论。

3. 简化表达:在总结时,要尽量简化表达,去除冗余和重复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逻辑推理之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
①归纳推理的定义
归纳推理是指从一系列个别性的判断出发,引申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这种推理的推导方向是由个别到一般。

②归纳推理的分类
归纳推理按照其推理的前提中是否考查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可以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此外.还有概率归纳推理和溯因归纳推理。

需要注意的是,归纳推理中的“完全”和“不完全”是相对的,它是就推理前提的数量方面来说的。

所谓“完全”是从整体上来对一类对象的全体加以考查;所谓“不完全”则是从局部(部分)上来对一类对象的全体加以推断。

因此,它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a.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一类对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为前提,因而推断出该类对象的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

因此,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个别性的,其结论却是一般性的。

完全归纳推理的结构可用公式表示为: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Sn是(或不是)P。

S1……Sn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以,S是(或不是)P。

b.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一类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因而推出该类对象的全体具有或不具有这种性质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a)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种属性在对象中不断重复而没有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况,因而便推断该类对象的全体也都具有这种属性的一种推理。

这种推理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Sn是(或不是)P,
s1.……Sn是S类中的部分对象,且在重复中未遇到相反的情况。

所以,所有S是(或不是)P。

由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的得出仅仅是以推理前提的无矛盾性为依据,而推理前提所考察的又仅仅是一类对象中的一部分,因此其结论并不具有必然性而是或然的。

为了提高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枚举考查的对象要尽可能多。

前提中枚举的对象愈多,涉及的范围愈广,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大;反之,其可靠程度就愈小。

第二,要尽可能找出被考查对象与其属性之间,或者前提与结论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从而把对象的本质属性作为考查、归纳的根据,而不是把其非本质属性作为考查、归纳的根据。

这样才能把推理的结论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第三,注意搜集反面的材料,看其是否会出现矛盾。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容易出现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所谓以偏概全,是从被归纳对象的量上来说的。

它是仅以少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就推断出该类对象的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性质。

这样的归纳,其结论的可靠程度当然不会高。

第二,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所谓轻率概括,即对被考查对象并未作深入细致的考查,便轻率地作出某种结论。

这种结论当然容易出现错误。

(b)科学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亦称科学归纳法。

它是根据对某一类对象中的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具有某种必然性、因果性联系的认识,来作出该类对象的全体都与这一属性有着必然性、因果性联系的一般性结论的逻辑推理。

这种推理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S1具有属性P,
S2具有属性P,
S3具有属性P,
Sn具有属性P。

s1……Sn是S类中的部分对象,且对象S与属性P之间具有必然联系。

所以,S必然具有属性P。

科学归纳推理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发现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必然性、因果性联系,以此作为科学归纳推理的依据。

要发现这种必然性、因果性联系,就必须对事物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解剖,这是科学归纳推理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进行科学归纳推理必须遵循以下规则:第一,推理的前提必须真实。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

科学归纳推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推理得出一个具有一般性、必然性的科学结论。

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前提首先必须真实可靠。

第二,对象与属性之间,必须具有必然性、因果性联系。

这是科学归纳推理区别于其他归纳推理的主要不同之处。

只有对象与属性之间具有必然性、因果性联系,才能把科学归纳推理的结论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之上,因而也才能将其推广到整个类。

第三,推理的结论是一般性、必然性的。

由于科学归纳推理,也是由个别、特殊导向一般的推理,因此它的结论是一般性、普遍性的。

又由于在前提中对象与其属性之间具有必然联系,所以在结论中,尽管对象的范围(外延)有所扩大,但该类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联系,同样也是必然的。

练习题
【判断题】归纳推理是由一般规律推导出具体事物的推理过程。

【答案】×。

中公专家解析:归纳推理是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或具体的推理过程。

凡标注来源“山东教师考试网(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网)”的所有相关资料,转载请保留版权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