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汉字的崇拜.

合集下载

关于汉字的神话传说

关于汉字的神话传说

关于汉字的神话传说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

那你知道关于汉字的神话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汉字的神话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汉字的神话传说:仓颉造字研究汉字的权威书典《说文解字·叙》说:“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踢坑之际,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万品以察。

”在汉字的起源——造字的传说中,影响最大、又形象具体、又被后人信服的,要数仓颉造字了。

距今五千年前的仓颉、黄帝时代,文明渐渐进步,交际激增,事务繁多,结绳的记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了。

于是就用利器在木版上或竹片上刻画各种形状作为符号。

而这种符号是图画形式的。

可是,这种符号仍然难以满足人们的交流需要。

创造正式的文字迫在眉睫。

于是,仓颉担当了这个历史重任。

仓颉来到了南方,在阳虚山下的洛水里看见一只大龟。

红色的龟背上有许多青色的花纹。

仓颉感到十分奇怪,就把龟取来研究。

一天,他恍然大悟:这哪里是什么花纹,分明是有意义的文字呀!从此产生了创造文字的强烈愿望。

仓颉造字,一方面结合过去刻在竹木上的符号,一方面从各种物象上去观察,他仰观天上的星辰日月,俯视地上的山川脉络,旁查身边的鸟兽鱼虫、草木器具的形状,“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仓颉造字后,世间万物都有了符号有了名称,有了明确的文字根据。

大大的向前推进了混沌的原始文明。

传说,上天为此而庆贺,对人间施以“雨粟”。

就是雨一样的米从天而降。

神鬼无法施展自己的伎俩,因而悲哀痛哭。

古代的人认为文字对于自然现象和野兽有一种神秘的影响力量。

正如任何社会的大变革后,都有人为之庆贺,也有人为之悲哀。

传说中的上天施恩典、神鬼悲而泣,实际上是代表了对于仓颉造字的两种思想认识。

仓颉创造的字,不同于埃及文、契形文和梵文。

少则一笔,多则几十笔,笔画少的不显空阔,笔画多的不觉拥挤,难怪古今中外多少人赞叹:中国汉字是伟大的创造!而仓颉也因此名垂千古。

把仓颉造字的伟大功劳赞美到了极致。

长沙贡院西街有一座仓颉庙,庙门口有一幅对联:上古结绳,惟轩辕史官,查见帝痕,克继庖牺而圣;新祠释奠,愿湖乡辟彦,搜罗钟鼎,勤研长之书。

汉字的文化

汉字的文化

汉字的文化2020-11-10汉字的文化1“叮呤呤,叮呤呤”上课铃响了,激动人心的汉字大讲堂开始了。

别小看中国的汉字,在纸上,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又蹦又跳,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花儿在风中摇曳。

同学们陆陆续续地上台了,猜字谜小组向我们展示一个个奇怪而有趣的字谜,有的一眼就可以猜出答案,高兴地欢蹦乱跳;有的猜不出,直挠脑袋,拍着腿,跺着脚。

对联小组上场了,为我们读上一段奇妙的对联,同学们都听的津津有味,它背后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

汉字的演变组带我们走进古代造字现场,我不禁赞叹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

轮到象形字小组,我们热情地拍手鼓掌,眼里闪着期待的眼神,他们打开PPT向我们讲述象形字知识。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人们已经开始从蒙昧走向文明。

中国象形文字是众多文明古国中唯一应用当时的古老文字。

我们低着头,默默思考:这是什么字?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字有着怎么样的含义?一个个问题在我脑海里蹦出,突然感叹古人的智慧是多么强大!我为我自己生活在这个有文化的国家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化而来的,整个过程由繁到简,由方到园。

看看甲骨文的“昊”字像一个小人静静地坐着,好像在思考问题。

“车”字好像一个人挥着鞭子,坐在马车上,好威武。

“月”字,像一个D 字挂在天空。

而现代汉字却大不相同,“草”字让人感觉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红”字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像平躺在夏天绿茵茵的草地上,为那一望无际的景色而迷醉,我无限钟情于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汉字,并震惊于它的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

汉字的文化2手机,电脑,地铁和公交车上的“低头族”,“手机控”、“网游”已成为网络上的“热词”。

而每当我看到那些用双手在电脑键盘上“疾驰”的“网游”族时,我想,已经有许多人不太在乎那古老的汉字文化了。

许多人已被手机等电子设备所迷惑,禁锢,无时无刻不拿着一部手机,一本笔记本电脑;在一个地铁车厢里同时响起“ipone”的经典提示音的场面都已经见怪不怪。

汉字的神话传说与民间传说

汉字的神话传说与民间传说

汉字的神话传说与民间传说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传说与故事在传承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和文化认同。

本文将探索汉字的神话传说与民间传说,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意义。

一、巨人创造汉字的传说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汉字的创造与巨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伏羲的巨人,他观察到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渐渐产生了表达思想的需求。

于是,他开始观察大自然、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通过观察和思考,他创造出了最初的八卦图和六十四卦,这成为了后来汉字发展的基础。

这个传说让人们相信,汉字源远流长,蕴含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智慧和文明。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聪慧和创造力,也是对于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总结。

而巨人伏羲的形象成为了汉字创造的象征,人们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常常将他崇拜为文化的始祖。

二、神话中的龙与汉字在中国神话中,龙是一种具有巨大力量和神秘面纱的生物,也是汉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

龙的传说早已深入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与图腾。

龙在神话中被描绘为会飞行的生物,它能掌握天气和雨水,是传递信息的使者。

有人们认为,汉字的演化过程中蕴含了龙的形态,让汉字能够传递着神秘的力量。

例如,字形中的"龙"字就直接绘制了龙的形态,这种象征意味使得"龙"字在中国文化中广泛应用,成为了权势和尊贵的象征。

三、民间故事中的汉字传承除了神话传说,中国的民间故事中也有许多与汉字相关的故事。

这些故事往往通过儿童的口述流传,以趣味的方式向后代传递着汉字的知识。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千字文",这是一篇通过诗歌形式讲述了1000个常用汉字的故事。

这些汉字的故事以韵文的形式呈现,引人入胜,不仅让孩子们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产生兴趣,还通过情节和人物形象,促进了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图腾崇拜中的汉字

图腾崇拜中的汉字

(4)图腾舞蹈
模仿、装扮成图腾动物的活动形象而
舞。塔吉克人舞蹈作鹰飞行状。朝鲜 族的鹤舞。龙舞、狮舞。
敬重图腾
祭祀图腾
清刘锡诚《岭表纪蛮》:“每值正朔家
人负狗环炉灶三匝,然后举家男女向狗 膜拜,是日就食,必扣槽蹲地而食,以 为尽礼。”
一、从十二生肖谈起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
事象,十二生肖起源于中 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 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 的结晶。 十二生肖由11种源于自然 界的动物即鼠、牛、虎、 兔、蛇、马、羊、猴、鸡、 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 组成。
锦 鸡
2)尾似孔雀:
孔雀今虽有驯养,但原始人时代乃野禽。仰
韶(新石器时期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 温暖时期中原地区有孔雀。河南淅川下王岗 遗址即出土有孔雀遗骨。孔雀性温和而形美 丽,历来受人尊崇,至今傣族仍视孔雀为神 鸟。
3)颔似燕:
颔即下巴,指下巴至胸腹一段似燕子。燕亦温和好与人居,
4、 “龟”
《说文解字义证》:“龟,介虫之长,水族之灵。” 《尔雅》:孔颖达疏“神龟者,龟之最神明者也。
“龙呈祥凤”为封建社会天子后妃配 合之象征,实为远古龙凤图腾氏族 融合的沿袭。
凤凰
凤求凰——雄凤雌凰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
朝阳。《诗· 大雅· 卷阿》 《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 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
3、 “麟”
麟:《尔雅》作“麐”,形
声字,从鹿吝声。 《尔雅》:“麋身牛尾,一 角。” 孔颖达疏引《易传》:“麋 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彩, 腹下黄,高丈二。”
鸟图腾柱
图腾的标志作用
(1)旗帜、族徽 中国的龙旗 古突厥人、古回鹘人都是狼图腾 东欧国家鹰标志,比利时、西班牙、瑞士以 狮为徽志。

汉字文化之汉字的起源

汉字文化之汉字的起源

文昌帝与惜字劝善书
惜字劝善书就内容而言,可分两类:一类是劝谕 文,另一类就是惜字功过格。
《文昌帝君劝敬字纸文》
士之隶吾籍者,皆自敬重字纸中来,如宋朝 王沂公,其父见字纸遗坠,必掇拾以香汤洗烧之, 一夕梦宣圣拊其背曰:汝何敬重吾字纸之勤也, 恨汝老矣,无可成就,他日当令曾参来汝家受生, 显大门户。未几,果生一男,遂命名曾,及状元 第。此事虽远,可以为证。
第二,史书记录了夏代有典章的传说。《吕氏春 秋·先识》:“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按:指图录 和法典),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 终古乃出奔如商。”
第三,夏代已有了历法遗迹传至商周。楚辞、吕氏春 秋用的就是夏历。相传夏历是以建寅的孟春之月为岁 首(我们至今仍旧使用)。那时可能已用干支记事。 连夏代后期的几个帝王的名字都贯以甲、癸字样。在 历法和王号上都用了甲、乙、丙、丁这系假借字。这 些都透露出夏代已进入有史时期,即夏代已经有了文 字,并把文字用于典籍记载。传统说法是把甲骨文当 作最早的汉字体系,看来是不大妥当的。
⊙化人银钱,买字纸浴焚者。百功。寿增一纪。施 财人永远富贵。 ⊙劝世人惜字。并焚怪异淫乱等书者。百功。本身 增寿。子孙昌盛。 ⊙刊刻惜字书文,偏传世人者。五百功。永无是非。 多生贵子。 ⊙抄写敬重字纸书训,阖门令其珍惜者。三百功。 子孙发达。 ⊙见惜字文留示子孙,及己身敬信供礼者。百功。 安乐无祸。 ⊙化人银钱,买字纸浴焚者。百功。寿增一纪。施 财人永远富贵。
①②



唐兰《关于江西吴域文化遗址与文字的初步探 索》考证:
①戉 ②斤 ③炅(jiǒng)日光 ④⑤为③ 的繁体
于省吾《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中释④ 为“旦”。
裘锡圭:“就已有材料来看,的确还不能证明这些 象形符号已经用来记录语言。但是,仰韶、马家窑 等原始文化的几何形符号,跟作为古汉字基础的象 具体事物之形的符号,显然属于不同系统;大汶口 文化象形符号的作风则跟古汉字很相似,二者之间 似乎不会一点没有关系。 ”

汉字的魅力作文(精选15篇)

汉字的魅力作文(精选15篇)

汉字的魅力作文(精选15篇)汉字的魅力作文1中国汉字源远流长,从神话仓颉造字,再从甲骨文的发现到几千年来的汉字发展不断变化,记录着我们祖国灿烂汉字的魅力与神奇。

汉字的神奇和美妙震惊世界,包括那些曾经践踏我们祖国的高鼻子洋人,都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

心悦诚服地拜倒在汉字的脚下。

因为汉字比日__字更完整,比英文更便捷,汉字不像英文、日文那么泛味,有着奇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中国汉字写在纸上只是白纸黑字,其实它也像人一样,有性格,有思想,有感情。

当看到“辣”字你就会想到他很凶狠、恶毒,当你看见“柔”字时,你又会想到她善良、温柔,它们各有各的性格。

“烦”字会让您想到这个人有心烦事,“乐”字又会让你想到这个人的心里十分开心,看到“爱”字猜想有情的人才会有爱。

瞧!汉字的魅力。

生动活泼的形声字,会让您感受造字的神奇。

“哭”字上面两只哭的像樱桃的眼睛,还流着一颗水晶似的眼泪,下面的大就是他的身子,说它的形在这,它的声呢?“呜呜……”远处传来一阵阵哭声,啊!呜和哭声声母不一样,韵母却一样。

“裹”字,一颗果子被紧包在衣服里,果子在里面觉得温暖、舒服、很安全,那它的声就是和果字相同了……我每天都在汉字的海洋里邀游,趣味横生的歇后语令人开怀大笑,妙语连珠的诗句使人心旷神怡,感人至深的篇章哺育我成长,铿锵的语句激励着我的斗志……我赞叹祖国汉字的魅力与神奇,不得不想去揭开她那神密的面纱,去触摸她那千百年来就跳动着的脉搏。

我崇拜汉字,她永远是我最敬爱的老师。

汉字的魅力作文2它们,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它们是谁?——汉字。

如果你说它并没什么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是它使得我们人类的文明得到了延续,是它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发展。

它们各有独自的魅力。

写到树这个字,眼前会出现茂密的森林,看到明字仿佛眼前会出现一片光明,草字一出现好像一颗娇嫩的小草在你面前。

当你写下一个个汉字时,仿佛身临其境。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重点汇总)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重点汇总)

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1) 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2) 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了训练和作文训练。

汉语的主要特点1) 从语音来看,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2) 从词汇来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3) 从语法来看,汉语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4) 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

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

1) 所谓“家天下”,是指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2) 秦始皇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位;汉代,刘邦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3) 在皇位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4) 从秦始皇到清朝帝制结束达2000年之外,一部中国政治变迁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的兴亡史。

简述“十恶”的内容。

“十恶”是古代社会中很严重的犯罪。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 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

2) 维护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

简述“天人合一”的含义。

+1“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要包括两层意义:1) 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2) 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的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简述“中庸之道”价值观。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由孔子提出。

“中”是“中和”,即“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庸”即“用”,“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即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中庸”含有深沉广远的价值观念,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简述19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趋势。

1) “中体西用论”;2) “全盘西化论”;3) “儒学复兴论”与“综合创新论”。

简述禅宗的传播。

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为北、南两宗。

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域外。

简述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汉字中隐含的“男尊女卑”思想

汉字中隐含的“男尊女卑”思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使得汉语在发展过程中被印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

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

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观念,在汉语词汇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造成了中国妇女从属的社会地位。

这种从属的社会地位在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上都有所表现。

女性的从属性在于大家庭制的社会结构,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和儒、道、佛合流的意识形态。

根本上说,女性的从属地位根源于父权制的社会制度。

二、具体举例如下2005年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共收录以“女”为偏旁的汉字209个,其中规范用字169个,此外还有大量浩繁的含有“女”字又不作偏旁的汉字和词语,我把它分为六类,发现这些汉字除去本身表达与女性性别有关的意义外,绝大多数都是用来表示对女性的贬斥,或者把本来在男性女性身上都具备的特征的贬斥的文字,却偏偏不用“单人旁”,而用“女”字旁。

研究这些文字的造字法就可以看出从母系氏族社会解体到近代那漫漫历史长河中女性地位是何等的卑微。

在这些汉字身上深深显露出了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男尊女卑思想的烙印。

第一类是表明女性性别的词,计45个,多成为称谓。

如:姆、奶、娃、妪、妻、妹、姑、妈、姨、娘、婢、姐、妞、婕、妤、妯、娌、妗、她、妇、妃、嫔、嬖、嫂。

第二类是与女性的动作有关的字,如妆指化妆,媒指介绍婚姻大事,妁指说媒,多由女性完成,还有娶,姻,婞,嫠等。

大约20个字。

第三类是标明人类起源的字,有姓,始,娲,娩,妊,娠,姜,娃等约10个。

第四类是赞扬女性的词语,有嫦,媞,娟,娴,婉,妩,婷,嫱,婥,娥,娜,姝,,看似较多,约40个,但多用来称赞女子的容貌,但大都是从男性的眼光来审视女性,换言之,女性的美是为了迎合男性的审美需要,从词义上看还没有女子觉悟到容颜是为自己而生的程度。

涉及到女子才干的就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如婧、妤,至于用“女”字旁称赞女子品德的字就几乎没有了。

第五类是与女性有关的明显的贬义词,有十余个,如妓、娼、婊、奸、姘、第六类就是带有鲜明的歧视女性色彩的了。

简论汉字崇拜

简论汉字崇拜

简论汉字崇拜作者:刘洁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7期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用了绵长的时间代价,求得交换思想、发展认识的工具。

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

伴随着文明曙光,中国的甲骨卜辞、钟鼎铭文、竹简帛书的问世,掀动了文化长河奔腾不息的波流,中华民族从此揭开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的时候,鬼神为之震动而哭泣,为什么?也许是鬼神预见了汉字的特殊作用;也许是连鬼神都害怕文字?也许是鬼神预见了汉字将要带给中国人的双重作用。

汉字消解了语言的种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弊病,它的记录性特质使得中国人在面对汉字的时候往往很矛盾:一方面,汉字被中国置于很高的位置,对汉字顶礼膜拜;另一方面,由于汉字的这种重要作用,人们在使用汉字的时候也倍加小心,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

语言文字和头颅联系了起来。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字狱”。

文明一经抛弃了氏族社会淳朴的道德以后,膨胀了若干不文明的蛮横行为,其中焚书、禁书、诗案、诗狱、诗祸等,愈演愈烈,形成一股血腥的浊流,伴随着文字的历史。

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汉字崇拜心理,在中国绵长的汉字历史中,汉字崇拜现象表现在很多方面。

主要有造字传说、文字狱、谶咒拆字、避讳等文化现象,下面笔者就这几个方面简单论述如下。

仓颉造字传说在有关汉字起源的众多说法中,仓颉造字是目前最为大家认可也最为可信的一种假说,值得关注的是在仓颉造字这个传说中,有一个环节值得关注,那就是仓颉在整个造字过程中,完全是一个神人的创举。

《春秋元命苞》:“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

神栖昆仑,能愈多而德愈薄矣。

”作为四目人的仓颉,由于其非凡的洞察力,才可以作出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

仓颉及其仓颉的作为被神化,本身就体现了中国人对汉字产生这个问题的敬畏心理。

汉字与图腾崇拜70页PPT

汉字与图腾崇拜70页PPT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Leabharlann 70▪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汉字与图腾崇拜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寓意生命力旺盛的汉字

寓意生命力旺盛的汉字

寓意生命力旺盛的汉字引言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文字表达工具,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在众多的汉字中,有一些特别富有生命力,它们蕴含着生命力旺盛、充满活力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寓意生命力旺盛的汉字,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汉字1:龙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生物之一。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被视为天地之间最高贵、最神圣、最强大和最有权威的存在。

龙被认为是水之神灵,能够操纵云雾和降雨,因此也被视为农业丰收和水利灌溉的象征。

龙在中国文化中还与皇权和权威联系在一起。

古代中国帝王自称“龙”的传统就源于此。

帝王被视为天子,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统治力量,与龙的形象相得益彰。

此外,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龙也被广泛运用。

绘画、雕塑、服饰等领域中,龙常常作为图案和装饰元素出现。

这些艺术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和喜爱,也传递了生命力旺盛、充满活力的寓意。

汉字2:鲤鲤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也是中国文化中寓意生命力旺盛的象征之一。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条鲤鱼跳过龙门而成为巨龙的传说。

因此,鲤被赋予了勇气、坚毅和追求卓越的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鲤跃龙门”来形容一个人通过努力和奋斗获得成功的过程。

这个成语源于上述故事,并成为激励人们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象征。

鲤在中国绘画中也被广泛描绘。

传统的水墨画中,鲤鱼常常以生动活泼的形象出现,代表着生命力旺盛和充满希望的寓意。

汉字3:燕燕是一种灵巧、敏捷的候鸟,也是中国文化中寓意生命力旺盛的象征之一。

燕子每年都会迁徙数千公里,在不同季节之间来回穿梭,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燕子常常被用来形容忠诚、友爱和乐观向上的品质。

《孟子·梁惠王上》中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著名语句,意为小小的燕雀无法理解大鹏鸟追求卓越的心情。

这句话用来形容人们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和奋斗精神。

此外,燕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字的传说小故事

汉字的传说小故事

汉字的传说小故事我们的古人对汉字非常崇拜,从战国时代起,人们开始探索汉字起源的问题,先后出现了多种汉字传说小故事。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汉字的传说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汉字的传说小故事篇一神农氏是七八千年前的传说人物,相传他教会人们种田、治病,还让人们用结绳记事法来治理社会。

文字起源于结绳,这种说法早已有之。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央央。

”《庄子胜箧篇》:“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留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据此,上古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结绳记事,神农氏是用结绳的最后时代。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也说:“神农时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关于结绳这种记事方法如何施行,《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不过,把结绳与汉字的起源联系在一起的说法比较晚,晚近学者朱宗莱在《文字学形义篇》中说:“文字之作,肇始于结绳”。

这才明确地把结绳作为汉字的起源汉字的传说小故事篇二关于伏羲造字的故事,我们最常见到的是这样的: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是用结绳记事的。

多一只羊,打一个小结;多一头牛,打一个大结。

结满十个小结就打一个圈,十个圈就是一百。

人们把绳子挂在墙上,一家的账目就清清楚楚了。

可是时间一长,绳子被老鼠咬断了,家家的账目全乱了。

为了弄清账目,人们之间互相争斗起来,你打我,我打你,天下大乱。

有个大神叫伏羲,看到人们这样争斗,心里很着急,他躺在天台山顶想办法。

他看看天,天上有太阳,有月亮,太阳只有一个,就画了一个小圈表示一。

加上月亮是两个,画两个小圈就是二。

三个小圈是三,四个小圈是四。

可是画圈太麻烦了,就改画点,后来又改画线。

这样,一、二、三……数字就造出来了。

可是数字大了,就要画很多划,比如,十就要画十划,多麻烦呀。

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A.环境标志B.等级标志C.性别标志D.年龄标志E.体型标志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A.艺术B.政治C.道德D.风俗习惯E.宗教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A.战争B.宗教C.农耕D.渔猎E.天灾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D.满月礼E.周岁礼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广义文化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32地理环境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33.制度文化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34.楚辞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35.“中体西用论”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2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是因方苞、姚鼐等人的影响所致;浙东重史学,是因黄宗羲的影响所致;徽州尚经术,是因戴震的影响所致;37.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是什么答: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38.简述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答:1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主要以儒家的理想人格为代表;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3圣指圣王,贤通常用“君子”一词来表示;39.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开展的工作;答: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文字规范工作;一是针对方言歧异不便交流的状况,大力推行普通话;二是针对汉字繁难问题,成功开展了简化字运动,并不断针对应用中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规范工作;上述两大措施,保证了语言文字在大陆地区的健康发展;40.简述科举取士制度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答:中国的科举取士制度,带来语言教育中重文言轻口语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脱节的严重后果;言文脱节不利于文化的普及,却有利于文化的统治和专制;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民族大融合;1南朝:中原人群的南迁及对南方的开发过程也正是南朝民族融合的过程;2北方:十六国时代许多政权的建立者,都对中原文化有较深的熏染;3北魏与其说是汉化,还不如说是“南朝化”;4不能将北朝的民族融合简单地视为汉化,融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胡化”;5隋唐立国思想的许多方面,须从其制定者的北方文化背景去考虑,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42.试述我国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答: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提出整地、浇水、种植、施肥、收获和准备再耕一盘棋的思想,指出关键在于控制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限度,任何农业经营都不得违反自然规律;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要整体地看待农作物的栽培,要协调好劳力、农具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注意选择雇工、勤俭持家等;3“荒政”思想;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识,在中央国策中应包括备荒、救荒的内容;4人力胜天说;即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认为人的合理作为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取得人力胜天的成绩;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文化事象绪论-7答: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32.九流十家2-45答: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据汉代人的总结,有所谓“九流十家”之说;33.血缘九族制3-144答:1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2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34.家天下4-168答:1家天下的家族统治在中国传衍了两千年之久,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家族的代兴与衰亡;2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但是他并没有摆脱宗法关系的控制,他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35.中庸5-229答:1“中庸”这一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2“中庸”的含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为什么说华北平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1-16答:1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农业,是汉民族的聚集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2华北平原直接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是古代重要的农业区,唐宋以后,还是中国的经济中心;3这一带是秦汉时“百越”民族的居住地,后来还有侯、俚、僚等族,随着民族的融合,也大体都消失了;37.简述敬顺昊天的宗教现实功能;2-38答:1敬顺昊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敬授民时”,它关系着农耕大事,这正是黄帝的后代所建立的宗教中心凝聚力的根源;2五帝时期的历史,实际是宗教中心的形成和发达;3五帝时代的历史线索,是文化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38.交通行旅文化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3-140答:1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 最初的交通设施是陆路,它是人类沿着狩猎、采集的固定路线开辟的;2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早期的运输工具以挑担为主;3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趋繁荣,我国传统的交通行旅行业分工也越来越细;39.简述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5-225答:1“天人合一”,是由宋代的张载提出的;2“天人交胜”,使天人关系学说有了新的发展;3“天人之分”,是战国时代的苟子在他的天论篇申提出来的;40.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6-306答:1汉字崇拜,大概从汉字作为一个系统初步形成之日起,我们的祖先就给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尊严的色彩,并且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崇拜的对象;2汉字否定,对汉字的否定主要是从近代开始的;3对汉字的多维思考,在对汉字的极端崇拜和极端否定中,总有一少部分人在冷静地思考,只是他们的声音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2-59答:1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2 尊儒术、兴太平首先产生结果的是在文学方面;有诗三百经学的开启,有两汉社会对歌唱的热爱,再加上文人的参加,诗词大国就养成了;3经学与王莽新政; 王莽新政是受“尧舜禅让”影响的结果,但其失败则其是经学的失败,也是只重周礼而脱离现实的结果;42.试述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4-170答: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于其通过价值导向来影响精神文,化的方向,通过建立文官制度来保证士大夫的身份地位,从而使儒家伦理文化有了稳定的传人;2科举制作为建立文官体制的前提,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个公平合理、枳极有效的选官制度,它在维系民族传统文化、保证中国统一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3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先进的选官制度,它为中国文官体制的建立与维持作出了重要贡献;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32.“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3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31.引经注律: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35.祖先崇拜: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答:①战争;1分据史记及相关文献记载皇帝与蚩尤曾经大战而皇帝获胜,有效实现聚族;2分②高级宗教确立;1分此前宗教混乱,“家为巫史”,而颛顼时代宗教祭祀行为专业化也起到了聚族作用;2分37.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答:①环境标准,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略有差异;2分②性别差异,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1分③体形标志,人体高矮瘦胖的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1分④年龄标志,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服装的颜色、样式等也有所不同;2分38.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答:①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2分②中国古代类比思想中,有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2分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2分39.简述汉字的特点;答:①汉字有悠久的历史;1分②汉字属于表意文字;1分③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2分④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2分40.简述禅宗的传播;答: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北、南两宗;2分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2分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城外;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答:①土地的开垦: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2分先秦魏国“尽地利之教”;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2分②水利的兴修:既关系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环境的美恶;2分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2分③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至清朝后期的运河的开凿历史;2分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答: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其家族性特征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出来;2分从诞生礼仪看,婴儿一出生,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精心呵护,婴儿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家族的重要事务;2分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人生礼仪,由于传统的社会重视家庭形式,个人只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个人的资格与能力从属于家庭的需要,因而成年礼逐渐演变为婚礼的一部分;2分婚姻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2分而丧葬礼仪中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服礼制,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守制”;2分三、名词解释题31.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32.“三皇五帝”:“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文化发明者;“五帝”是皇帝、颛顼、高辛、尧、舜;33.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业为本的原则和指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34.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人们一般将隋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35.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造成的社会关系和精神财富;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答:①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他们的地理条件,从而展开其文化创造历程;2分②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2分③了解文化时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的,文化与地理互动的;1分④地理对人文的影响,有许多复杂的中介内容1分37.简述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答:①农业;2分②制陶;2分③石器的磨制与钻孔;2分38.简述造纸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答:①造纸术的发明者相传为东汉时期的蔡伦;2分②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2分③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入中东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2分39.简述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的特征;答:重整体;2分②重体悟;2分③以经验为基础;1分④直观思维;1分40.简述中国人语言观念的内容;答:①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1分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等;2分②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追求,1分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不断探索等;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答:①秦汉时期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2分②秦汉以来,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显着特点;3分③秦汉以后,君主专制制度日益成熟与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2分在专制社会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与民众生活几乎很少不收到集权政治的影响,特别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利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沉闷与单调;3分42.论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点;答:①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道德修养、2分道德实践;2分②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基本特点是并不注重重建构理论体系,2分而强调身体力行,2分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2分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狭义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计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32.阿房宫赋:作者杜牧;该作品的撰写虽是带有文学夸张,但未尝没有触及历史实情:“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是对统治阶级滥砍乱伐林木,在北方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揭露;33.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性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据此而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34.什伍里甲制度:是古代中国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最早是春秋齐国推行;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闾里治安;后代里甲制由此发展而来,并长期成为国家基层社会的人身控制形式;35.仁爱孝梯:仁者,爱人也;梯者,顺也;仁爱孝悌是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处理家庭成员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答:①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故而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3分②太行山脉中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故而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3分37.简述中国文化基本规模形成的具体表现形式;答:①中国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理想;2分②中国人形成了特定的社会观念和思想法则;2分③先秦文化作用于后世文化;1分④稳定的价值观念对后代施以深刻影响;1分38.简述我国古代行会的主要管理方式;答:①祖师崇拜,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2分②师徒传承,手工行业的技术传承是在师傅和徒弟之间进行的,徒弟入行、拜师、出师都有一套行规,不可逾越;2分③行业禁忌,传统手工业有许多行业忌讳,反映了过去手工业生存艰难的另一面;2分39.简述科举制的历史地位;答:①在科举制度下,古代中国建立起稳定的文官制度,2分这种文官考试制度在人类制度史上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1分②它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现代西方实行的文官制度,2分就是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为基础;1分40.简述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历程;答:从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进入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3分最后进入文化变革的核心——价值观念层面的变革;3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论述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答:居住方式:居住方式的选择与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居民住房主要有五种形式:半穴式、井干式、干栏式、石室、土木结构或木石结构;2分居住建筑格局:多位前院后屋或前园后屋的风格,既方便生活,也方便生产;3分居室外格局:院墙、院门、庭院;居室内格局:睡处、神位、照明、取暖和贮藏、正房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地方;3分居住建筑仪式:选址仪式、上梁仪式、贺新房仪式、使用家具仪式、祭灶仪式、搬迁仪式;2分42.试述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和八个步骤;答: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礼记.大学关于大学之道的论述中;2分大学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当时大学教育的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2分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使人“明德”,第二是“亲民”,“泛爱众而亲仁,第三是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即“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2分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大学还提出了教育的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分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目标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所遵循的原则,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1分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32.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其学术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33.中和之美: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34.谚文:古代朝鲜仿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35.“返本开新”: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主张,即复返儒家心性学之“本”,开出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之“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五帝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答:该历史时期的宗教崇拜大体为:①超自然神;2分②天神地只;1分③祖先神:1分④商朝力量愈大,祖先神灵祭祀愈占主要地位;2分37.我国历史传说中解释的工匠有哪三个特点答:①具有手工艺性;2分②缺乏大机器生产的合作性;2分③唯一性;2分38.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答:①皇帝总揽天下大权;2分②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2分③严密的人身控制;2分39.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用;答:这些美德不仅为过去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力量;3分也会为未来中华民族的腾飞发挥重要的作用;3分40.简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分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2分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答:区域文化构成的因素:①自然环境:人向提供物质的自然讨生计,这是自然文化决定地域人群文化的第一层次;2分越是人类生活的早起,该层次内容所起的作用就越大;2分②是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2分③是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人群形成竞争关系;2分④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2分42.试述中国古代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规范功能;答:①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3分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1分②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3分③以规劝惩罚的礼俗规条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32.阴阳家:阴阳家以张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其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33.重农主义:它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其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这种观念把农业视为“本”,把工商业视为“末”;它使秦国获得了统一的成功,在西汉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动物类部首汉字中的动物崇拜精神浅析

动物类部首汉字中的动物崇拜精神浅析

文化长廊动物类部首汉字中的动物崇拜精神浅析薛新月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文字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任务。

文字不仅能架起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流畅的线条之间也寄存着一代又一代文化的基因。

本文回忆先民的“自然崇拜”精神,尝试解读《说文解字》中部分动物类部首的汉字,分析“动物崇拜”在相关汉字中的体现。

关键词:动物类部首;汉字;动物崇拜;信仰作者简介:薛新月(1998-),女,河南安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89-01前言: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万物有灵的思想包裹着每个先民的精神。

人们将自然灾害的出现视为上天的惩罚,无条件地接受来自大自然的力量。

在这种情感畏惧的驱使下,人们崇拜天体、风雨、水火、动物。

动物与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共生共存。

但迫于生存,又不得不将其猎杀。

动物的凶猛和为人类奉献的饮食,人们开始崇拜动物。

这实际上是一种早期形式的宗教信仰,在汉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一、《说文解字》中动物类部首汉字文化解读(一)物质生活中的动物崇拜《说文解字》540个部首中,有38个为与动物有关的部首,动物部首类的汉字大多数蕴含着人们对动物的崇拜精神。

例如“牛”,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为“ ,大牲也。

”①与“牛”相关的字,如“物”,《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物,万物也,”②牛,体型庞大,能够用于耕种,在农业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人类的生存与命运息息相关。

牛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笔财富,是生存的希望,对牛的重视反映在了牛的分类上。

在《说文解字》中可以看到古代人对牛的分类极为细致。

如“犙”,意为“三岁的牛”;“牭”则指“四岁的牛”。

人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名称与之对应,例如“垂髫”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束发”是指男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等。

[1]古人也将“羊”作了多重完善的分类。

关于汉字的神话故事三则

关于汉字的神话故事三则

关于汉字的神话故事三则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华夏子孙的精神符号。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承载着无尽的智慧和情感。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众说纷纭,有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与之相关。

本文即将带您进入这三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汉字神话故事当中。

故事一:龙生九子传说古代传说中有个故事叫做“龙生九子”。

相传,在遥远的时代里,一条名叫龙王的龙儿,志向远大,夙夜操劳,一直希望能为人类带来福音。

终于,他找到了神仙,在他的帮助下,孕育出了九个有特殊能力的儿子。

这九个儿子各有奇能,龙首、麟角、虎爪、豹背、山腰、鲤鳞、蛇尾、鹿角和马尾,它们成为了古代文明中的九字。

后来,人们根据这九个字的形态,发展成了汉字的一种形式。

这个传说也反映了人们对龙的崇拜和对汉字的感激之情。

故事二:巨人写字的传说上古时代,巨人激起人间的暴风雨,尽管他身材高大威武,但却饱受内心的痛苦折磨。

他觉得自己被生活束缚住,没有任何自由。

于是,巨人决定用巨大的力量来写下心中的苦闷与不满。

他用手指在大地上来回划过,奇迹出现了,每一次的划过,都留下了痕迹。

这些痕迹汇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汉字的形态。

这是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初的汉字。

巨人写字的传说无论真实与否,却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和发泄内心情感的渴望。

汉字,就是巨人在大地上留下的印记,见证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故事三:女娃巫山话木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关于一位出生于巫山的村姑。

据传,这位村姑因出生时家中刚好没有柴火而取名“女娃巫山话木”(巫山的寒冷需要柴火)。

她是个天生聪明的女孩子,自小喜欢研究形状各异的树木。

有一天,女娃发现巫山的一棵老树,上面有许多奇怪的花纹。

她被这些花纹中蕴藏的丰富意义所吸引,并决定将其记录下来。

她抓起一根竹签,在树上轻轻刻下一道道字形。

女娃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刻下的字形为后来的汉字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女娃巫山话木的故事虽然简单,却体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的重要性。

字形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人智慧的结晶。

崇怎么组词

崇怎么组词

崇怎么组词崇(chóng)是一个汉字,属于动词类,表示尊敬、崇拜的意思。

组词是指使用一个字的不同部分,或者将一个字与其他字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词语。

接下来将从不同的角度,以崇为基础,介绍一些相关的词语及其意义。

一、以“崇”为前缀1.崇拜(chóng bài):尊敬、敬仰、崇敬。

2.崇高(chóng gāo):非常高尚、崇高的品质。

3.崇奉(chóng fèng):尊奉、崇敬。

4.崇文(chóng wén):对文化、学问等的高度重视和崇敬。

5.崇信(chóng xìn):非常信任。

二、以“崇”为后缀1.奉崇(fèng chóng):尊崇、高度重视。

2.功崇(gōng chóng):非常崇拜、推崇。

3.仰崇(yǎng chóng):非常崇敬、尊重。

三、以“崇”为中心部分1.崇洁(chóng jié):崇尚纯洁、崇尚清白。

2.崇高无上(chóng gāo wú shàng):极度的崇高和尊崇。

3.崇实(chóng shí):追求真实、踏实。

四、与“崇”同音的其他词语1.充实(chōng shí):充足、丰富。

2.冲洗(chōng xǐ):用水冲洗、清洗。

3.宠儿(chǒng ér):被宠爱的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崇”在不同的词语中所表达的含义会有所区别,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进行理解。

此外,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词语,实际上还存在许多其他与“崇”相关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崇敬、尊重。

在写作或者表达时,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能够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的效果。

以上所列举的词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汉字阐释与图腾崇拜

汉字阐释与图腾崇拜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6 期
( 第 16 ) 总 3 期
牡 丹 江 师 范 学 院学 报 ( 社 版 ) 哲 J unl f d  ̄i gNoma Unvri o ra o Mu a a r l ies y n t
NO .6, 00 2 6
汉代杨雄 曾说 :言 , “ 心声也 l , 书 心画 也。 书为心 画” 指的是主体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是通过汉字这种感情形式在
人 们 内心 中刻 画 出来 的 。汉 字 反 映 了 汉 民 族 早 期 的对 世 界
的看法 。从某种意义上 说, 古汉 字是汉 民族 先 民原始世 界 观 和宗 教 观 的重 要 载 体 , 慎 《 文 解 字 》 字 义 体 系 与 中 许 说 的 国古 代 图腾 崇 拜 文 化 有 着 紧 密 的 联 系 。
我 国是 一 个 多 民族 的 文 明 古 国 , 自古 以 来 各 兄 弟 民族
就有 自己的宗 教信仰 和图腾崇拜文化 。在春秋战国以及秦 汉 时 期 , 腾 崇 拜 以种 种 不 完整 、 系 统 的 形 态 对 人 们 的 思 图 不 想 意 识 发 挥着 重 要 作 用 。这 种 作 用 在《 文 》 的 具 体 表 现 说 中 揭示 了这 样 一 个 事 实 , 即文 化传 统 对 汉 字 的 阐 释 不 是 无 所
To a . 3 tl No 1 6
汉字 阐释 与图腾崇拜
何 晓 曦
( 中科技 大 学 , 华 湖北 武汉 40 7) 3 0 4
[ 摘 要] 在《 文解 字》 说 的字义体 系 中保 存 了大量先民图腾 崇拜的文化信息 , 我们 在进行文 字阐释 时, 应 该将文化传统 与文 字的 内部属性结合起来, 能进行完整的、 才 准确 日 简狄 , 氏 之 女 , 殷 :殷 母 有 为帝 喾 次 妃 。三

中国汉字的魅力作文

中国汉字的魅力作文

中国汉字的魅力作文中国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字工具,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汉字的魅力,正是源自于其独特的形态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承千年的历史积淀。

首先,汉字的形态美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汉字的字形优美,线条流畅,结构简洁,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

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字形的设计更是经过千锤百炼,历经千年的演变和沉淀,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

无论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展现了汉字书法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比如,“水”字,不仅代表着水的物质形态,更蕴含着中国人对水的崇敬和热爱;“山”字,则象征着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汉字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如“道”、“德”、“仁”、“义”等字,都承载着儒家、道家、佛家等不同思想流派的精髓,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精神纽带。

最后,汉字传承千年的历史积淀也是其魅力所在。

汉字作为中国古代文字的代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演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传统。

从甲骨文、金文、篆文到隶书、楷书,再到行书、草书,汉字书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总之,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载体,具有独特的形态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承千年的历史积淀,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字工具,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让我们一起感受汉字的魅力,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

汉字趣编(之十二)竹

汉字趣编(之十二)竹

汉字趣编(之十二)竹竹,象形字的竹字象竹竿上两对生的竹叶下垂。

竹子可以说不是草也不是木。

她没有一般树所有的年轮,草难于它比高低。

竹子质朴无华,不事声张;竹子虚心正直,宁折不曲铁骨铮铮;一竹倒下,万竹爬起,前赴后继,蓬勃向上;扶老携幼,助人为乐;竹子随遇而安,不嫌贫爱富;竹子与清风明月为伴,与松梅为伍,能陶情冶性。

清新、飘逸、恬淡、高雅,它不喧闹、不显彰,总是以挺拔的身姿、浓浓的绿色和坚韧向上的精神给人以鼓舞和启迪。

竹子以其鲜明的个性、顽强的生命力和独有的谦谦君子之风,赢得许多人的赏识与喜爱古人。

戴凯之说:“植类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

” 在分类学上,竹子有节中空,叶片长披针形,为多年生一次性开花植物,属于禾本科植物;在用途上,许多力学和理化性质优于木材。

竹子似草似木,是植物家族中特殊的一大类群。

竹子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易繁殖,易栽种,易加工利用;投入小,产出大;病虫害少,产品类型多,用途广,市场容量大,投资风险小。

竹子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容,三大效益显著。

我国是世界竹子大国。

不仅资源极其丰富,而且是最早利用竹子的国家。

素以“竹子文化国度”而享誉世界。

早在新石器时代,竹子就已进入炎黄子孙的生活。

举凡衣食住行,科技文化,无不留下了竹子的踪迹。

竹子高风亮节,虚心向上,从古至今为国人所讴歌、推崇、寄性言志,被视为人格境界的理想化身,为悠久的中华文明增添了绚丽的一页。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对竹子有崇拜的历史。

竹子用于建筑,历史相当悠久。

据《三辅黄图》记载,汉代的甘泉祠宫就是用竹子构筑而成的;宋代王禹偁在湖北黄冈做官时,亦曾自造竹楼,并作《竹楼记》。

在南方竹乡,尤其是岭南,竹楼却不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风雅玩乐之所,而是寻常百姓的居室。

清沈日霖在其《粤西琐记》中称粤西“不瓦而盖,盖以竹;不砖而墙,墙以竹;不板而门,门以竹。

其余若椽、若楞、若窗牖、若承壁,莫非竹者。

衙署上房,亦竹屋”。

西南少数民族的竹楼房舍如傣乡的竹楼,一直延绵至今,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堪称世界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汉字的崇拜汉字文化有精英文化,也有通俗文化。

字圣崇拜、汉字崇拜、汉字迷信、文字游戏等属于俗文化现象。

这些通俗文化有的可能是民间传说,有的已形成民间信仰,还有的变成精神生活的闲余娱乐内容组成部分。

第一节字圣的崇拜1.世界文字史多有圣人造字传说认为文字是由圣人创造的传说并不是汉字所独有。

在世界许多民族中都有圣人造字的传说。

如:①腓尼基人(犹太人的近邻)奉“Cadmus”神(卡德摩斯,腓尼基王子)为字母创作神;②诺尔斯人(Norsemen,挪威人)奉“Odin”神(北欧神话,欧丁神)为Rune字母(如尼文,古代北欧使用的文字)创造神;③希伯莱人(古犹太人)奉人类始祖亚当为字母创造人。

④古代佛教中则认为造字者有三人:◎梵造右行文字(梵:又称梵天、梵王,梵名Brahma,古代印度传说中的造物神之一);◎佉卢造左行文字(西域古犍陀罗人,今巴基斯坦);◎仓颉造下行文字。

(唐《法苑珠林》)⑤我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经”也记载说,古代有“生于同时,分居三地”的三个圣人,造出了纳西、汉、藏3种文字。

东巴文则是东巴始祖丁巴什罗所造。

(《纳西象形文字谱》)⑥汉族关于仓颉造汉字的传说,在先秦即已流行。

如《荀子·解蔽》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又如《吕氏春秋》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奚仲传说为黄帝四世孙,夏禹时任“车正”)《淮南子》也载:“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到底是氏族名还是人名,后代已不很清楚。

但战国以后的记载,则都把仓颉当作一个人。

认为是黄帝的史官,是造字的圣人。

民间则确信他是造字之神。

并且为他画肖像、建祠庙、修坟墓等等,形成了几千年的字圣崇拜民俗。

仓颉形象:大体类似帝王造型,只是双眼之上还有一双眼睛。

根据是汉代纬书《春秋演孔图》中“仓颉四目,是谓并明”记载。

仓颉祠庙、陵墓:不止一处。

仓颉的活动范围大体是西起陕西白水县,南经洛南县,进入河南的开封、南乐,东向至于山东寿光县。

仓颉的陵墓也至少有八处:陕西白水,河南开封、南乐、虞城、阳武、洛宁,山东寿光、东阿。

有的是汉代建,有的是晋代建,有的是宋代建。

第二节汉字的崇拜1.汉字崇拜起源于图腾对字圣或字神的崇拜也就是对汉字崇拜的一种表现。

文字的崇拜来源于远古的图腾文化。

远古先民有各种崇拜对象,如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石头,动物植物,祖先鬼神等等,都可能成为崇拜对象。

崇拜对象文字化,来源于汉字的造字原则。

据说仓颉造字是“见鸟兽蹄迒(音杭)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说文解字·叙》)这样,就造出了最初的汉字。

因此,汉字造字起源于图画,与图画联系十分密切。

图腾文化消失后,文字的崇拜乃是一种文化崇拜。

2.敬惜字纸崇拜民俗1)敬惜字纸劝善诗文清初扬州学者石成金在《人事通》里有敬惜字纸“十七戒”:卖废书于人,遗弃污秽中,脚下践踏,嚼烂吐弃,糊窗壁,裱箱屏,包物,覆瓿,拭几砚,擦垢秽,燃灯衣照,刀剪裁破,因怒扯碎,予妇女夹针线,枕藉坐卧于其上,刊淫词,贴揭帖。

这些糟蹋字纸行为皆被认为是对汉字也就是对文化的大不禁。

印光法师(1861–1940)撰《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一文,其中有一段写道:“字之恩德说不能尽,敬惜书字,福报甚大。

宋朝王文正公之父,极其敬惜字纸。

后梦孔夫子以手按其背曰:‘汝何惜吾字之勤也,当令曾参来汝家受生,显大门户’。

后生子因名王曾,连中三元,为名宰相。

殁后谥‘文正公’,封沂国公。

后世凡科甲联绵,子孙贤善者,悉由先世敬惜书籍,及与字纸中来。

近世欧风东渐,不但普通人不知敬惜书籍字纸,即读书儒士,亦不恭敬书籍及字纸:或置书于坐榻;或以书作枕头;或大怒而掷书于地;或抽解而犹看诗书。

不但大小便后概不洗手,即夜与妇宿,晨起读书亦不洗手。

每每以字纸揩拭器物,犹以敬惜为名而焚化之。

故致普通人无所取法,而垃圾堆、毛厕中、街头巷尾无处不是字纸遍地。

舟车行人,每以报纸铺坐处;出外妇女,率用报纸包鞋袜。

种种亵渎,不堪枚举。

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皆由亵渎天地间之至宝所致。

不知此字纸中,皆有天地日月之字,圣贤经书之文。

以此种至极尊贵之物,视同粪土,能不折福寿而现受其殃,贻子孙以愚劣之报乎?吾师前文,已包括其大致。

犹恐举一而不悉反三,故又择其人所易忽者重言之。

以期有心世道之人,展转劝化,同皆敬惜书字;则富寿康宁,现身获箕畴之五福,聪明睿智、后裔纳伊训之百祥矣!”2)敬惜字纸劝善书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民间认为其主文运功名,唐代后成为道教信奉的文昌帝君。

又与梓潼神亚子有关。

《晋书》载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

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

张亚子于唐宋封至英灵王,道家谓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元代加号“帝君”,天下学校多奉祀。

《文昌帝君劝敬字纸文》、文昌既主文运,故敬惜字纸的惜字劝善书就皆托文昌帝神授。

如:《文昌帝君惜字功罪律》、《文昌帝君惜字真诠》等。

如《文昌帝君惜字功律》刊有《敬字纸功例》和《慢字纸功例》,善书以“文昌帝君”口吻昭告《劝惜字纸文》,并附《敬字十凡例》。

律例规定对各种亵渎侮慢字纸行为的奖惩措施。

“功过格”本是善书中常见的供人自我约束的规条。

3)惜字亭、惜字炉等设施旧时孔庙前均设有“敬惜字纸”提示牌。

在一般乡镇集市也多建有“惜字炉”或“惜字塔(亭)”以化字,并多刻有一副通用对联:能知付丙者,便是识丁人。

没有化字炉的也有惜字篓、惜字冢之类的设置。

据说清代还有“惜字文昌会”这样的与惜字有关的民间集会活动。

(见清《帝京岁时纪胜》)3.各种名位文字古人崇拜汉字,把汉字看得非常神圣,以至于认为可以代表神灵。

1)天地圣灵牌位旧时私塾里必设有孔子牌位或“天地君亲师”牌位。

塾师的桌子像神龛一样,摆在牌位之前。

学童入学、惩罚下跪时要面对供奉在上的“至圣先师”或“天地君亲师”文字牌位,其地位与神像一样神圣。

类似的汉字供奉在道教仪式中还有许多。

例如:在家庙宗祠木主牌上,书写名讳,代替祖宗。

灶王位贴“一家之主”。

在道场中书写各种神鬼名字,以代替神灵化身就更多了。

2)辟邪厌胜汉字姜太公:民间书写悬挂的“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字条,是古代中国民间的辟邪物之一。

姜太公即协助武王伐纣的姜子牙,也是《封神榜》人物,此辟邪文字传说来自姜太公封神传说。

石敢当:书刻“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小石碑,在桥道要冲或路口的房屋墙壁,也是经常可以见到的民间建筑避邪物。

“石敢当”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唐代颜师古作注指出:石是姓,敢当为所向无敌之意;即石敢当是一个功夫了得、所向无敌的人。

古人对“石敢当”三字,赋予了它降邪、镇鬼、祈福神力。

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些地方路旁常见佛教的“南无阿弥陀佛”石碣。

据说在路旁每隔一段,立一上书“南无阿弥陀佛”的石碑,可以保佑行路安全,并能给人以安全感。

4.祷告诗文古人对汉字的魔力深信不疑。

早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诅楚文”这样的文章。

其理念支持便是汉字的魔力。

《诅楚文》相传为秦石刻文字。

战国后期秦楚争霸激烈,秦惠文王祈求天神保佑秦国获胜,诅咒楚怀王和楚国败亡,故听从方士建议,刻《诅楚文》于石块上,祭祀后沉入朝那湫(在今甘肃开城县)水中。

北宋时发现三块,根据所祈神名分别命名为“巫咸”、“大沉厥湫”、“亚驼”。

后代民间同样有书写文章以烧化祷告神灵的迷信活动。

如因道教而产生的文体“绿章”就是。

绿章亦名青词、青辞、清词,是道教斋醮时敬献天神的奏告文书,通常是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称。

古人认为,人神之沟通,仍可以依赖汉字来进行。

5.祭文与扶乩等各种祷告祭文乃至于“扶乩”等等活动,无不是以汉字崇拜为基础的。

如韩愈就有著名的《祭鳄鱼文》。

扶乩又作扶箕、持鸾,也称降笔,也就是请神写字。

两人或一人扶住一种架子,在预设的沙盘上写出文字,并作出神灵旨意解释的一种迷信活动,为古代所谓“天人交通”术的一种。

通过扶乩者,进行人神灵沟通。

乩者通常以桃柳枝为书写工具,先请吕祖仙师上身,然后降书字于白沙土上,扶乩手写出的字称“乩文”。

除了在沙盘上写字外,据说还有“乩坛有用毛笔作锥笔蘸墨写在纸上者,笔画超脱,非凡人所能为。

而作乩手者不必能书,甚至不识字,亦奇事也”。

这种“不识字”而能写汉字乩文的说法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6.汉字咒语功能中国人相信汉字具有咒语魔力。

日常生活中,想利用文字神奇魔力来表达喜怒哀乐的行为还很多。

文革中在街道地上乱写名字以表示让“千万人践踏,永世不得翻身”或对被批斗人员的名字打叉、倒写等表示侮辱、泄恨的行为,也还是汉字崇拜的一种遗风。

7.符箓迷信道教的“符箓”是汉字崇拜的延伸、变种,那些似字非字的神秘符号,其本源仍是汉字崇拜。

(符箓起源于东汉,是符和箓的合称。

符指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的符号,笔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箓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的秘文,一般也书写于黄色纸、帛上。

道教认为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

)北大何九盈说:“书、画、符,在远古图腾时代,很可能是不分家的。

它们是同一崇拜对象,后来发展方向不同。

向艺术方向发展的为图画,向语言发展的为文字,向宗教发展的为符箓。

”(《汉字文化学》)后世的许多符箓实际就是以汉字为基础的。

(符箓中往往夹杂汉字)8.吉祥文字民间以吉利文字作为装饰,崇拜遗响至今犹然。

如倒写“福”字,还有常见的“福、禄、寿、喜、双喜、百寿图、百福图、百喜图”以及“财丁贵、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合体汉字装饰品,吉祥文字画。

这些都是汉字崇拜的遗风。

民间红白喜事时书写挂贴的各种吉利文字纸条,作用与此相类。

如结婚人家在门上挂“凤凰到此”、“麒麟到此”红纸条;建房时则贴“安梁大吉”、“紫气东来”、“龙甲凤科”等红纸条。

第三节汉字舞字舞是一种按汉字字形列队的集体舞蹈。

唐代武则天所作。

“字舞者,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

”一般是在祭祀大典或嘉宾盛宴等比较隆重的集会场合演出。

唐杜佑《通典》载:“《圣寿乐》,高宗武后《圣寿乐》,高宗武后所作也。

舞者百四十人,金铜冠,五色画衣。

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变而毕。

有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岁,宝祚祢昌。

”这种“作字如画”的字舞,也传到高丽。

元代清代也都有“字舞”。

唐代诗人王建《宫词》描述: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遇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第四节汉字与语言迷信1.预言(古称谶语、谶言)认为汉字可以预测未来,是文字崇拜的另一种表现。

汉字预言的方式有的通过童谣,有的通过数字,有的通过碑文,有的竟以文本的方式流传于后世,其中著名的有托名诸葛亮的《诸葛马前课》,唐初李淳风的《推背图》,北宋邵康节的《梅花诗》,明刘基的《烧饼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