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历史地段新建筑设计初探

城市历史地段新建筑设计初探

3 城 市历 史 环 境 中新 建 建 筑 的 设计 手 法
3 新建筑 的布局——城市空间层面的设计手法 . 1 () 1城市肌理 的延续与修复 , 定的 自然环境 和人 文背景形成 了 特 不 同地域城市 的不同肌理 . 延续和修复城市空间 的肌理是激发建筑创 作灵感 的源泉 . 是建筑在城市 空间结构上的形态依 据 . 他 他给建筑设 计提供了场所 空间的内在精神 . 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 2 城市空间轴 线的运用 , 轴线是建筑 中的秩序维持着 , 也是建 筑 空间和形式组 合中最原始 的方法 城市物质形态总表现为若 干城市设 计和建设活动成果及历 时性 的拼贴 . 而轴线的构 图手法在城市设计 中 是运用最多最广的方法 . 多重轴线 的重叠交叉是城市空 间普遍存 在的 形态。每一条空间轴线 的形成都是城市历史积累 的结果 。 以在历史 所 环境中的新建 建筑设计 如何处理与城市现 已存在 的空 间轴线 的关 系 .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依据 () 3 城市肌理 的适 当变 异, 空间肌理 的形成本来 就是一个 缓 城市 慢 的历史积累过程 . 它不是静态 的重复 . 而是动态的生长。 将城市空间 的肌理做适 当的变化 . 也可 以起 到活跃城市空 间 . 创造新颖城 市环境 的作用 。 设计师需要清楚的是 . 此种肌 理的变异一定是循序渐进的 . 突 然剧烈的肌理变异会 损害城市 空间肌理 的延续性 . 造成 肌理 的断裂或 突变 .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3 新建筑的空间——建筑 空间层面 的设计手法 - 2 () 1传承传统 建筑空 间: 承传统建筑空 间就 是在新建筑 的设 计 传 中, 运用传统 的地 域性的建筑空 间围合模式 . 使人 感受到 当地传 统的 空间氛围和场所精神 () 2 空间的有机更新 : 同一建筑 . 因为不 同时代人们对 它的使用 会 功能不 同. 又或者 是不同时代人们 的审美倾 向不 同 . 对建筑空 间的需 求就会产生变化 , 又因为不 同时代 的建造技术 、 建筑材料不 同 。 以对 所 历史建筑空间的更新有必要采取有机更新策略 . 即保 留历史建 筑中有 保存价值 的部分 . 不适用新 的功能的建筑空 间. 将 用当代的建筑技 术 和材料 , 在符合现代 审美 的指导下 , 重新组织历史建 筑的空间。 () 3 空间关系 的转化 : 同时期对 同一种建筑类 型的建筑风格 和 不 建筑空 间的要求也可能不同 , 在城市历史环境中的新 ( 下转 第 3 1 5 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重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重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有下划线的都城要求掌握简单示意图)第一章1 画图并说明原始居民点的布局特点原始的居住形式:穴居中国建筑土木混合结构的主要渊源。

、巢居(中国建筑穿斗结构的主要起源)、处于这样的地理条件下,主要凭惜树木构筑窝棚,这就是所谓“巢居”。

这种居住方式既可避免猛兽的侵害,也可以脱离潮湿的地面,实质上它是远古猿人“住在树上”的直系发展。

半穴居、地面建筑,其中穴居和巢居持续的时间最长,是另两种形式的原型。

2.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第二章1. 默写《考工记匠人营国》中关于城市规模、布局、城门、道路、城市等级等方面内容,总结营国制度的基本内容、观念及影响。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道路等级——明确了全国城市网络规模的等级、大小和道路的宽度。

建筑布局——规定了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堂后寝”,与北京故宫的“前朝后寝”、“外朝内庭”一致。

色彩——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建造形制——“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

”井田方格网规划方法——2.邑、都、市、城、廓、国的概念.邑都市城廓国的概念和关系邑与都——邑为居民点,奴隶主驻地;凡邑有宗庙、先君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邑与市——并非所有邑都有市城与国——同义城与廓——古文献“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内为之城,外为之廓”;“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3.商、周的都城及代表城市名称第三章1.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楚郢都、鲁城、郑韩故城、淹城的布局特征。

燕下都特征:▪着眼城防,将平时建设与战时防御要求紧密结合;▪改变通行的以外廓充作经济活动综合区的规划方式,按照军事需求,以整个外廓为城防区。

▪利用河道加固城防,利用河道作为分区规划的分界标志,为城市提供水源和航运之便。

赵邯郸▪旧邯郸扩展为廓,改造成为赵都的经济活动中心区。

廓北设置离宫别苑,为利用原采邑城邯郸大夫宫室区改建扩充。

发展视野下的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艺术设计研究

发展视野下的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艺术设计研究

的是一 座座现代建筑 。以院落和街道 的生活空 间为代
表的中国传统城市特 色正在失去 ,越来越 多的城 市正
在失 去 自己的历史 , 失去 自己的记忆 。 大面积拆 迁旧房 , 旧城 区的老宅 旧居全部拆 除 , 将
然后 在 空地 上 建 新 的建 筑 。 样 做 , 作 简 单 这 工 见效 快 , 老百 姓 也许 会 满 意 , 把 城 市 原 来 的 社 会 结 构 、 化 遗 但 文
第 2 8卷 第 4期
21 0 2年 4月
科 技 通 报
B UU nN 0F S I C ENC D EC E AN T HNOL OGY
V0下的城 市历史地段 景观 艺术设计研究
汤喜 辉
( 南城建学院艺术系 , 南 平顶山 473 ) 河 河 6 06
文 章 编 号 :0 17 1 (0 2 0 — 13 0 10 — 19 2 1 )4 0 3 — 3
De eo v l pm e to he Pe s c i e H it rcU r a n ft r pe tv so i b n
Ar a n s a e Ar sg s a c e sLa d c p tDe i n Re e r h
c n i ut , p t l o t u t, s c oo ia o t u t, ie st n r c p e r ic s e n d t i a d t u o w r o t i s ai n i i p y h lg c lc n i i d v ri a d p n i l sa e d s u s d i e al n o p t r a d n y ac n y n y y i , f t ec t i o y lt o n s a e d sg t o . h i h s r o s f a d c p e in me h d y t l Ke r s h so c a e ;i fa e i ;i mo yl n s a e d sg y wo d : it r r act o mn sact me r ; d c p e i n i y y a

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城市设计转型实践——以济南百年商埠区槐荫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城市设计转型实践——以济南百年商埠区槐荫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的趋势下, 城市新增机会用地呈现规模小、 设计条件复杂的特点,
对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如用地策略、功能策划、城市意向与空间构成等,提出更为精细化 的要求。历史地段城市更新项目,情况更为复杂,往往面临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改善民生两 大矛盾性诉求同时存在的情况, 这要求城市设计根据价值判断做出科学合理的权衡。 近年来, 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模式因尊重产权个体、 经济可行、 可较多保留社区文脉而受到广泛关注 和认可, 这一模式对蓝图式的城市设计表达也提出新的要求, 即在城市空间的结构性与整体 性管控下制定相对具体的分期实施策略。 对于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类的城市设计项目, 上述要 求可分解为三个难点问题,需要着重解决: (1) 历史文化价值评估与特色空间重构 地块的发展变化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 积累了各式各样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资源, 需要 理清脉络分清主次, 结合操作可行性和当代城市生活需求, 对保留和更新的具体内容做出价 值判断,最终落实到物质空间,形成独特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 (2)指向实施、定性定量并重的商业策划 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更新, 更意味着所承担的城市职能的更新和功
3
小结
在“新常态”背景下,针对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城市设计亟需丰富内涵并拓展外延。城
市设计长于物质空间的建构, 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落实于物质空间而不局限于物质空间。 因 此,在传承历史文脉,尤其在对接市场和面向多元主体渐进式实施方面,城市设计还需不断 总结积累经验,并寻求与其他专业机构(如市场策划和管理咨询)的合作及相互支持。 参考文献
2000NºN¤mA•432529468ÿNÅ–Plè‰Ä€‹Õÿ
能业态的更新, 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场景的更新。 这一过程往往涉及产业植入和功能业态调 整, “拍脑袋”式的策划过程和“自上而下”规划角度的考量难以保障市场机制下的街区活 力。需引入科学的商业策划和商业量定量分析加强城市设计的可实施性。 (3)实施策略 历史地段城市更新通常项目周期长, 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形势变化、 社区意识觉醒以及对 诸如“新天地”项目的反思,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模式得到较多认可, 历史地段更新类城市设计需要在历时较长的渐进式更新进程中发挥作用, 分期实施策略在城 市设计项目中的重要性增加,甚至成为评价该类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下文将以济南百年商埠区槐荫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详细介绍针对上述三个要点的城 市设计实践。

《武汉市一元路片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武汉市一元路片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武汉市一元路片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征集文件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年月前言武汉市是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为保护和利用城市历史遗存、展现城市文化特色,《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两个层面、三个层次”的保护内容体系,其中个历史地段(含拟报的历史文化街区个)是整个保护规划体系的核心层次。

在此基础上,我局组织编制完成了《武汉市城市紫线专项规划》。

近年来结合全市重点功能区的建设推进,我局已组织编制完成了其中的青岛路片、首义片、青山红房子片等个历史地段的保护和利用规划。

年我局组织编制的《武汉市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通过对旧城风貌区、历史地段和历史文化街区(拟报)的梳理和增补,以及对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保护更新控制引导体系的构建,初步建立起总体规划层面和详细规划层面之间的有机联系。

与此同时,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也已全面编制完成,细则的试点片编制正在推进。

为落实总体规划、体系规划中的内容和要求,在扩大历史地段保护规划覆盖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历史地段所在编制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的编制方法和形式,我局拟于今年开展一元路片等个历史地段(含拟报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的新编工作,并诚邀国内外具有丰富经验和相当实力的规划设计及研究机构参与。

一元路片位于汉口原租界风貌区内,地段内保存有德国领事馆旧址、原美最时洋行大楼等多处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并包含有反映武汉地方特色的优秀里分,是武汉市历史文化发展演变中居住文脉和商贸文脉的重要代表地段,也是总体规划中个拟申报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随着周边过江隧道的通车和轨道、号线的建设,该片区域内的人口、交通和开发建设增长迅速,为保护带来压力,也为再利用带来机遇。

项目简况规划范围及要求一元路片紫线保护范围北至三阳路、南至车站路、西至中山大道、东至沿江大道,面积约公顷,紫线建设控制地带约公顷,详见附图。

老门东地区

老门东地区
被称为“南京之根”的老城南,多年来一直 是南京城市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争议不断 的地区,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房价一涨均 涨的时代
房价有升有
降,土地市 场内冷外热
02
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改造后空间设计探讨
改造背景
3 现实背景
南京城南历史城区的保护情况也岌岌可危,近年来,现状 历史街区仅保留少量历史建筑,其余传统建筑正遭拆除, 甚至部分地段已遭完全拆毁的严峻形式。整体环境风貌遭 严重破坏,使街区的保护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另一方 面,在已拆除、破坏的区域依然能够辨析其历史空间结构 以及城市肌理关系。使得老城南历史街区研究极为紧迫。 根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和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和城市设计》,老门东的 大量民宅和和街巷都应该保留。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 区应确立“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 的方针,采用“小规模、渐进式、院落单元修缮”的有机 更新方式,不得“大拆大建”。
【屋架】
老门东传统民居的屋架有扁作和圆堂之分, 前大厅正贴多为抬梁式,用料较大;边帖采用 穿斗式,用料较小。而后堂屋架相对简单,采 用板条仰尘,用宽约12cm的木板条满铺,接 近檐柱时向下弯曲。改造后屋顶的屋架形式与 传统民居的形式基本符合。 虽然内部功能有 所改变,但在外观上保持了较好的传承性。
【横梁雕饰】
《城南门 东雅居长 乐渡地块 修建性详 细规划与 政策方案》
《城南历 史城区门 东箍桶巷 示范片区 保护与复 兴设计方

城南历史
地区门东 c2地块保 护与复兴 设计方案
03
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改造后空间设计探讨
理论支撑
活态传承,是指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将非物 质文化遗产融入其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使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 中得以自然传承与发展的传承。 活态传承不仅能实现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保护,更能 达到依附于物质文化遗产而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的目的。 活态传承是区别于以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 行“博物馆”式的保护,用文字、音像、视频的方式记 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方方面面的方式。

历史城区尺度下的历史地段系统保护_省略_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为例_张飏

历史城区尺度下的历史地段系统保护_省略_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为例_张飏

历史城区尺度下的历史地段系统保护整治工作方法探讨——以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为例张飏刘青昊张杰摘要:多个历史地段集中于的历史城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但这些历史地段存在保护级别、保护措施、功能属性等多方面的差异与特色,由此造成的部分问题难以在现有法定规划体系中得到全面解决。

本次研究工作中结合南京城南历史城区的特性,在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基础上,对在两者之间加强衔接性的系统研究,对在历史城区范围内对历史地段进行整体城市设计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方面能对历史城区内进一步完善保护要素、协调并促进历史地段的功能发展以及健全对历史风貌形态的保护控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类似范围内的历史地段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历史城区历史地段保护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按照相关法规的解释,是指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1]——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

历史城区作为城市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其内一般包括有一到多个历史地段。

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相关法规,已经确立了“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为主的保护体系[2],历史城区与历史地段都是这一保护体系中“面”层面的组成部分,但这两者的尺度范围仍有较大差异——小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面积仅有一至几公顷,而历史城区往往都在数个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

从历史地段的保护整治实践工作来看,为了实现历史城区内历史地段的系统保护及协同发展,将历史地段的保护整治工作在整个历史城区的尺度下来加以整体研究并进行系统保护整治,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

尤其是对于具有较大面积、其内历史地段众多的历史城区来说,实现上述目标,采用这一系统整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参加编制的《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对这样的历史地段系统整治工作方法的提出与建立,进行一定的研究与探讨。

一、历史城区内历史地段的系统保护整治工作方法提出的必要性:提出这一工作方法,主要基于历史城区与历史地段的特点以及当前保护规划工作现状等以下三方面的考虑:82951.历史城区的规模较大、其内历史遗产集中:简单来说历史城区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城区面积大——历史城区一般为历史城市的旧有城池范围,根据城市历史上的地位不同,面积规模在几平方公里至五、六十平方公里之间不等。

文化街区规划设计方案最新

文化街区规划设计方案最新

文化街区规划设计方案最新1. 引言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文化街区的规划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精心规划的文化街区可以展示城市的特色和魅力,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娱乐。

本文将介绍一项最新的文化街区规划设计方案,旨在建立一个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文化街区,以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2. 区域选择在确定文化街区规划设计方案之前,要先选择合适的区域。

我们选择了城市中心附近的一个历史悠久、景色宜人的地段作为文化街区的区域。

该区域毗邻公园和繁华商业区,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具有极高的发展潜力。

3. 设计原则在规划设计方案中,我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多功能性:街区内应设有各种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剧院、艺术画廊、图书馆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注重环保和节能减排。

教育意识:街区内设有教育场所,提供学习机会和文化交流,培养居民和游客的文化素养。

文化保护:在规划设计中保留和修复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

4. 设施规划文化街区将包含以下主要设施:4.1 博物馆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陈列本地和国际艺术作品、历史文物和科技展品,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

4.2 剧院建立一座多功能剧院,可以演出话剧、音乐剧、歌剧、舞蹈和音乐会等各种艺术表演,为城市的文化生活增添活力。

4.3 艺术画廊设置艺术画廊,展示本地和国际艺术家的作品,举办定期的艺术展览和活动,促进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4 图书馆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提供丰富的图书、杂志和电子资源,设立阅读和研究空间,为居民和学生提供学习和娱乐的场所。

4.5 娱乐场所设计娱乐场所,如咖啡厅、餐厅、电影院、购物中心等,提供休闲娱乐和购物体验,增加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

5. 建筑风格在文化街区的建筑风格上,我们将融合现代与传统元素,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景观。

建筑外观将采用当地传统建筑风格,保留历史建筑,并加入现代的设计特色,使街区充满活力。

滨水型历史街区地段城市设计研究——以董市镇历史街区为例

滨水型历史街区地段城市设计研究——以董市镇历史街区为例

滨水型历史街区地段城市设计研究——以董市镇历史街区为例许明明;吴亚伟【摘要】该地段曾经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及商贸活动地,有丰富的自然及历史文化资源,人口集中,商业贸易发达,地处滨海区域,对外活动繁多,工业兴盛.城市的高速发展及现代文化的冲击,造成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略,再加上该地段各种功能的不完善,现代人对文化的不重视、乱加破坏,城市结构布局的调整和运营模式的改变,历史街区地方特色丢失,建筑大规模成片改造,使得该地段呈现更加落魄的场景.但由于该地段独特的地理位置,如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从功能、建筑、空间、交通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复兴,可重现历史街区繁茂兴盛的重要历史地位,重新成为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集商业、文化、旅游、居住于一体的滨水型历史街区.【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2页(P112-113)【关键词】滨水区;历史街区;复兴;改造;董市镇【作者】许明明;吴亚伟【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同济大学【正文语种】中文1 现状分析(1)功能:功能混乱、基本上不合理,不能满足生活的各种需求,如交通、购物、卫生、休闲等,与大城市发展差别大,街区内部与滨水区缺乏合理的功能分配,滨水区利用差,功能单一,整个区域缺少基础设施。

(2)建筑:历史性的建筑与新建筑共存,建筑风格不统一,街区内房子年久失修,人口密度高,人居环境差,缺少开放的有地标意义的公共建筑,大量住房通风采光差。

(3)交通:滨水区的历史街区大多地处城市郊区,道路狭窄破旧,交通秩序混乱,人车合流,道路相交处偏拥堵狭小,道路与两侧建筑无接缝设计,滨水区交通体系不完善,通达性不高。

(4)空间:该地区无公共的活动空间和绿地,无软质景观,景观视线混乱,景观轴线不统一,空间序列感不强,空间利用率不够,局部公共场地形式与功能欠缺。

(5)滨水区:滨水区功能划分不合理,利用率低,参与性不强,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的发展,原来相对兴盛的滨水区逐渐破败,现状的建筑和设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匹配,不能满足交流的各项需求,滨水区特色无体现。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的文化更新——以淮安市楚州区三湖地区城市设计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的文化更新——以淮安市楚州区三湖地区城市设计为例

业街 柏出 班 成 南
}} 新 ¨ 出的 悭 更 走
“灌 宣古城 圄 I 2 巾可 以看 到 作 h腼 f 府 地 、
老潜
I 章 编 】 i 0 I 9{ 0 女 ” 0 ? 6) n 0D ( i 8 9 【 圈 舒 娄 】 T 4 i1 4 u98 I史 献 标 : 】 自 I件 商 】 魏 柯 c 97 i 太 建 筑 与 城 市 注 城 市 师
# I 整理 边 艟 占据 fa 禾绎 湖 =要豆 酉 菩 j优 兰 自然 牛盎环 踌柱 最观 轮廓 难 静 【 9 蜀 )
) 麦逮 流线 通惭 s 况谊 奇 基 现特穗 4 丰 发 售
i巷 间制{ 韩候 片
怠 曲汉辞 哺未 极乖 幢 晕鬲 # 咄
x釜 明 韩信 盘建氧 群付
瑾目
丰 啦 直螭 不 嘧健辛 翦 信整体 馏 同 成 } 雨
当’ a 格 府谖是
3 圈 6 鹕代 古一 ) 水簧
— —
基地 内外铣 乏停 ≈ 埚库

莘 船 二 讪地匝 鹭呵育 大量
安 c 楚


】同 丈l 直上幕 了书剖 划 杯
培奇 彤邗 水诈
布局f 式 , } 存此 基础
最自 罡 岂木 怕 的x物 圭 逮 中 、 月 面 量
n而 I; 立l 存性 用 『 蚺 哲曲信蛀 肄 毒
老城
维普资讯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的文化更新
— —
以淮安 市 楚州 区三 湖地 区城市 设计 为例


危 良华
历 史文化名城历 史地段更新的困境
随 誊 ^ 剥 D史 亿 各城 的关 沣 其历 止 地 般 的佩 们 护和 更 新 速 敏 感 济砸 史 是 目益曼 到 重 州 仨是 观忿 上重 i到 娃 护和 有 更 新 z间 歪有 相 当长 的踌 善 士 其 些竖 济基 差 城 可 丽 临 问{ 更 多 ≈难 r 度史 大 由 于 止地 陛钼 是 A 口啦集 垧地 f 佩 擗1 壹 霄等善 一幂列的 问砸 丁 具更 新必 糍 面 新成本 明 茸 于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建筑高度管控---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安为例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建筑高度管控---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安为例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建筑高度管控---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安为例发布时间:2021-10-13T08:13:31.26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李元元[导读]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依托现有李元元泰安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一、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进行建筑高度管控的重要意义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泰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着力打造人文、生态、宜居城市。

突出特色,推进城市依山傍水发展” 的发展构想以及“严控山体线、水岸线、天际线”的规划要求。

如何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塑造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让城市显山露水,就需要在建筑高度管控上狠下功夫。

二、泰安市基本情况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南麓,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西濒黄河。

泰安寓意“国泰民安”,是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1989年,泰安被列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20年泰安中心城区总人口约135万人左右,用地规模约150平方公里。

泰安城市依泰山而建,城中处处可观泰山之雄姿,山上时时可观泰城之倩影。

泰城以泰山形象为背景,山城协调,融为一体,形成“山城相依”的城市特色。

三、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如何进行建筑高度管控通过对泰安市城区某些地段建设的控制,将城市中重要的地段、景点更好地展现给人们,使人们更方便地欣赏这些景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工作。

为了突出“山城相依”的城市特色,体现“城中观泰山,造化钟神秀,山上观泰城,仿佛天上人间”的人文意境,将泰山美景引入城市,使泰山和泰城在时空和视线上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分区

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分区

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分区,早在《考工记》中就有“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记载。

隋以后历代都城,大都采取以宫‎城为中心的功‎能分区布局形‎式,宋代以前,市场一般集中‎布置在独立的‎地段;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的居住‎区明显地划分‎开。

产业革命后,城市中出现了‎大工业、铁路枢纽等新‎的物质要素,但由于城市建设的无计划性,城市中往往是‎工厂、住宅、商场、仓库等混杂相‎处,生活、生产都不方便‎。

城市的功能分‎区问题开始引‎起重视。

19世纪末叶‎以来,提出了各种方‎案。

如英国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法国T.加尼埃的“工业城市”方案等。

1933年的‎《雅典宪章》提出城市应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和平衡的布置‎,建立把三者联‎系起来的交通‎网,以保证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这就使城市功‎能分区的思想‎更为明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对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城市和新建‎城市都比较重‎视按照合理的‎功能分区原则‎来规划和建设‎。

新工业城市如‎西安、洛阳等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见西安城市规划、洛阳城市规划‎),一般都比较合‎理地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进‎行,效果较好。

后来一段时期‎,有些城市忽视‎了功能分区原‎则,造成布局上的‎一些混乱。

一、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1、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即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二、组合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及其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

如成都是平原地形,城市形态集中‎紧凑;而沈阳是交通枢纽,也是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

2、一般而言,大城市的中心‎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

因为市中心对‎商业活动最三、有‎吸引力有关。

3、有些城市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市中心区不是中心商务‎区。

例如:四、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一直‎就是代表封建‎权势的皇室宫‎殿,现在做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围绕故宫一带的城市中‎心,是一个重要的‎行政区。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 ---拼贴城市记忆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 ---拼贴城市记忆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拼贴城市记忆摘要: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悠久历史城市文脉的延续,“塑造解放路的整体风貌,重现解放路的昔日繁华,使各种建筑做到多元共生,有机共融,是这次规划设计的理念。

关键词:整旧如故、多元共生、有机共融天津,素有万国博览会之称。

她拥有的建筑外来文化之丰富、之广博,在我国城市中是极为罕见的。

而在天津中心城区的解放路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五大道意式风情街一并称为天津的两大历史风貌街区。

解放路分为解放北路与解放南路,其中解放北路是天津著名的“金融街”,从17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被迫开埠通商后解放北路最先被开发,先后建有“英国汇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麦加利银行、横滨正金银行、中法工商银行、利华大楼等各种欧式风格建筑”相继建设。

至18世纪30年代,国内外各大银行在解放路云集,资金流量位居全国第二,因此当时被称之为天津的“华尔街”。

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的延续、这样一段万国景观线其风貌改造设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如何体现南、北解放路建筑风貌一致中的特色,特色中的协调,通过对现有建筑风格的延续与统一,采用整旧如故的处理手法,使解放南路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是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

一、原貌概述:本次设计规划路段为欧式风貌区,位于天津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带,北侧为小白楼中心商务区;东侧紧邻海河;西侧与五大道历史街区相呼应。

在小白楼CBD 和海河的辐射影响下,欧式风貌区应发挥自身特色,延续解放北路的历史记忆,塑造城市的文化长廊。

规划范围为解放南路位于“曲阜道至琼州道”之间的路段,全长约为2.1公里。

有较为重要的解放前建设的传统欧式风貌建筑、解放后建设现代高层建筑、多层建筑。

解放南路共有公共建筑24栋、本次所需整修公共建筑11栋,住宅建筑共有28栋,本次所需整修住宅建筑28栋。

规划范围内有市级保护建筑一座“市政协礼堂”(原德国俱乐部),历史风貌建筑14座(北京影院、东光大楼等)。

义县奉国寺历史地段城市设计汇报PPT

义县奉国寺历史地段城市设计汇报PPT

地块位于义县的北侧,东临204省
道,西临北街北邻大凌河,南靠东街。 基地占地大约50.89ha,基地的北侧
大部分是工业区,分布在东西向北街的
两侧,在西北侧有一个古老的城门-安 泰门,基地内有一处著名的AAAA级景区
--奉国寺,在南街的两侧分布着部分商
业,剩下的部分基本都是一些低层的居 住建筑,且建筑质量相对较差,其当地
和铁路网,交通十分便捷。从北
京等南方来东北方向的车辆大部 分会经过锦州,这样会给义县带
了很大的发展机会。图中展示了
以义县为中心的小时圈,可以看 到从义县到大连甚至省外也就四
个小时,所以来义县旅游会特别
方便。
二.交通条件分析: 3.微观交通分析: 义县城区有一火车站,位于基地的西南
方向,距离地块约2400M,而客运站更近一些
闾山生态文化为中心,万佛堂石窟
是东北地区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 石窟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地域特色分析
佛教文化:基地内的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寺内遗存
有中国古代佛教寺院最具特色的建筑和彩塑。定期举行的 佛教文化活动对佛教文化的传播起到的很大的作用。 契丹文化:基地西北部的安泰门是辽代义县卫城的北门, 如今保留下来的只有城门部分。但是其鲜明的辽代特色建
宝林楼、老爷岭、大石湖风景区旅
游资源、构建医巫闾山西麓生态文 化旅游经济带,主动融入“大闾山”
开发建设格局之中。
三.旅游资源分析 2.旅游线路分布: 按游览时间划分的线路可以分 为: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 一日游:主要集中在义县县区 内的奉国寺、清真寺、广胜寺塔、 安泰门、大凌河等县区内的旅游资 源为主。 二日游:以万佛堂石窟、医巫
约940M,所以不管来旅游的人是坐客车还是 火车都是比较方便的。高速公路位于基地东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从一开始,中国的城市就存在着人为的规划。

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向: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思想,以及以《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功能性的规划理论。

《周礼考工记》。

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很早就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

它提出:“方九里,旁三门”;“经涂九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一系列理论。

这些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很多大城市,特别是政治性城市都是按照这种理论修建的。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思想。

在这些城市中,城市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城市已成为一种“符号”,它代表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

人们生活其中,日复一日的受到空间秩序的影响,不觉中明确了自己的社会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正好符合了统治的需要,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周礼考工记》的影响是如此的深渊,甚至当代的很多城市规划中仍可见到它的影子。

《管子》。

相比《周礼考工记》的“符号理论”性,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中也有很理性、功能主义的一面,这集中反映在《管子》一书和后世的一些有关风水的理论中。

《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后人假托管仲所作的政治名著。

《管子》一书在很多方面对《周礼》进行了否定,在城市规划领域,《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

要“因天才,就地利”,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

所以,“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同时,在城市与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管子》也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水用足。

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立政篇》)。

这些理论对后世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风水理论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

中国古代城市布局

中国古代城市布局
1
摘要: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市布局的演变史与规划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提出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具有明显的特征, 其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对于古人的城市建设观念,应以客观的态度去评 价,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更好地传承经典。
关键词:城市布局 中国古代城市 规划思想
1.3 里坊制极盛期
第三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从三国时期到唐朝,这段时间社会朝局动荡不安, 战事频繁,在三国与西晋时期,州正式成为一级政区,城市的行政管理体系逐渐 完善;南北朝之后社会由混乱走向统一,但这时的城市体系状态十分紊乱,除江 南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外,北方的城市此起彼伏、动荡不定;隋初经 济有所恢复,但由于帝王残酷的统制,这个王朝并不长久,直到唐朝,经济空前 繁荣,文化高度发展,里坊制完善并进一步发展,此时城市布局更加的规整严密。
4
同以东西向为主,在两胡同间的地段上再划分住宅基地。这种有规律的街巷布置, 和唐以前的里坊,形成两种不同的居住区处理方式。城内市肆是分散的,而以漕 运终点海子东北岸最为热闹,其次是皇城东西两侧的交叉路口,城北部分则比较 荒凉。在全城的中心地带设立钟楼和鼓楼。
1.4.3 明南京
明南京以独特的不规则城市布局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自 然形成了南京城内三大区域的功能划分:城东是皇城区;城南是居民和商业区; 城西北是军事区。城墙也就沿着这三大区的周边曲折环绕,围合成极其自然的形 态。可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对旧城的利用和对地形的顺应,是南京城市 布局的指导原则,也是形成其特色的根本原因。
3
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建筑群,扩 大应用到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都有很大的影响。

城市触媒理论下历史地段老旧街区微更新设计——_以上海市山北街区为例

城市触媒理论下历史地段老旧街区微更新设计——_以上海市山北街区为例

Vol.13 No.5 2023 DESIGN RESEARCH 设计艺术研究95章丹音 ZHANG Danyin 杨紫荆 Y ANG Zijing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200093 Shanghai)20摘要: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历史地段老旧街区已成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矛盾之地。

为了实现历史地段老旧街区的复兴活化,引入城市触媒理论,以上海市山北街区为例,分析其现存问题并进行微更新设计,提出物质触媒和非物质触媒两大方面的设计策略,为历史地段老旧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城市触媒;历史地段;老旧街区;微更新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 the old block in the historical area has become a contradictory place where tradition and modern interweav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vitalization and activation of old blocks in historical areas , the theory of urban catalyst is introduced. Shanbei Block in Shanghai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rry out micro-renewal design , and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material catalyst and non-material catalyst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new design ideas and strategic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old blocks in historical areas. Key words: urban catalyst ; historical area ; old block ; micro renewal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3.05.020城市触媒理论下历史地段老旧街区微更新设计*—— 以上海市山北街区为例Micro Renewal Design of Old Blocks in Historical Areas Based on Urban Catalyst Theory : T aking Shanbei Block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一、引言在我国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的重点是推进老旧小区、老旧街区等存量片区改造。

城市历史遗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策略研究--以张家口市主城区为例

城市历史遗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策略研究--以张家口市主城区为例

54通信作者:邹昕争(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

E-mail:2317688224@.基金项目: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创新驱动下的未来城乡空间形态及其城乡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UDC2018010921)城市历史遗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策略研究——以张家口市主城区为例孙 立,邹昕争(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问题逐渐显现,现代城市中的历史风貌留存较好的区域内往往无法充分满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存在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等问题。

作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空间资源,地下空间的利用不仅对于历史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又能有效补充地上居民的基础需求。

文章以城市某片区中的各类历史遗产整体为研究对象,提出历史遗产片区的整体地下空间开发原则。

以张家口主城区为例,从总体开发、平面开发和竖向开发3个层面,探讨较大范围内历史遗产地下空间的开发及控制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做出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历史遗产;保护;地下空间;张家口市主城区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 Strategy of Urban Historical Heritage Underground Space——Taking the Main District of Zhangjiakou as an ExampleSUN Li, ZOU Xinzheng(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s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and urban development have gradually emerged. Some functions of modern cities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residents in urban historical areas. As an important space resource for urban development, the underground space not only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it also can effectively supplement the basic needs of the above-ground resident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all levels of historical heritage in the area of a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urban historical heritage areas. And then taking the main urban area of Zhangjiakou as an example, i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the existing underground space of historic relics from three aspects of overall development, plane development and vertical development.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useful suppl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historic underground space.Keywords: historical relics; protection; underground space; main urban area of Zhangjiakou作者简介:孙立(1974-),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1总则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0.2 历史城区 historic urban area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

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

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摘要通过对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的调查研究;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发现其城市历史地段的建设改造往往直接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

如果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保护约束力不强,就使许多优美的城市历史地段惨遭破坏。

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针对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再生、保存、有机更新、公众参与人类社会走过了三百万年的历史,经历了六千多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

人类文明跨入了21世纪后,社会生存环境恶化、不可再生资源急据枯竭、现代工业化速度过快、物质主义倾向严重、城市建设困难重重、城市风貌雷同、城市历史地段破坏严重……。

于是当今人们开始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

而中国自八十年代进入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其城市历史地段的建设改造往往直接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

对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保护约束力不强。

致使许多优美的城市历史地段惨遭破坏:定海老街区面目全非,襄樊古城墙夷为平地,福建三坊七巷遭到建设性破坏、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周围历史建筑被拆光、安阳穿城修路严重破坏历史街区。

诸多城市的老城区陷入了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不断遭受着肢解和蚕食;而文物古迹则年久失修。

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中国旧城更新的热潮中,认真地进行中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城市历史地段城市设计的科学涵义1986年我国在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了历史地段的概念。

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地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文件中所说需要予以保护的街区、建筑群等就是"历史地段"。

而对其中价值较高的、采取法定保护措施,则冠以"历史文化保护区",这就是历史地段与历史文化保护区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待"历史地段"应有明确的具体标准。

它必须应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具有典型和鲜明的特色,能够反映城市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风貌。

它要求有真实的历史遗存物,如建筑群、街区、园林等,而不是根据传说典故等仿制的新建筑群。

历史地段的遗存物并应有一定的规模,能构成一种环境气氛,使人从中领悟到历史文化的鲜活感受,只有孤单的几栋单体建筑是不足的。

现代城市设计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思维方式及设计和管理原则。

城市设计既不同于城市规划又不同于建筑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必须采用的思维方式和设计原则。

城市设计最初定位于偏重视觉艺术的布局,随后发展为强调重视情感文化,讲求人与环境、社会与空间的互动关系。

它的目标由环境的外观和功能发展到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

它的范畴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发展到人类活动与城市空间等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为城市历史文化传统重要载体的城市历史地段,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的主要构成元素。

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是指根据城市历史地段的历史文化环境特征,以其外部公共空间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再生为整体效应原则,建立良好的城市整体形象,理清历史文脉,提高城市文化品质,维持城市的个性特征。

并为城市历史地段的建设改造提供可操作的具体政策、决策等控制手段。

在其设计过程中注重保护和利用的相结合;并注重空间环境规划,使自然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环境和谐共生,使民族文化活动得以保护再生。

从而恢复城市历史地段的生命活力,引导和塑造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二、目前中国城市历史地段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在近20年当中,从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乃至城市面貌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对"旧貌换新颜"的古老城市,我们却无法认同,因为这些城市积淀多年的原有历史文化风貌已离我们越来越远,走入了盲目进行"城市现代化"的误区。

虽然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钱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好,虽然我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对城市建设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在现实之中,我国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规划手段简单,缺乏城市设计指导。

中国城市历史地段往往处于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之中。

而在改造实施过程中,操作人员往往不顾历史地段的文脉、肌理、面貌等特色因素,按照同一设计风格统一建设。

缺乏对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在空间上也往往造成单调乏味。

而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目前详细规划还不能直接指导城市形体环境的建设,城市设计的衔接作用也远没有发挥出来。

诸如整体形象定位、历史文化保护、开放空间组织、建筑形体控制及进一步的功能、风格、色彩等都需要进行预先设计,并形成相应的法规。

使政府职能部门、开发商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文物破坏严重,推倒重来,不留历史痕迹。

城市历史地段内常常散布着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古木名树,在改造前本应对它们进行仔细研究,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实施不同方式的严格保护。

但一些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和节省开支,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文物,结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3、无视生态,城市整体环境进一步恶化。

随着大规模旧城改造的推进,大量的商业、办公、金融等公共建筑涌入历史地段内,使其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不断增加。

其结果,一方面加剧了城市历史地段内机动车交通的拥堵;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整体环境质量的下降。

据了解,北京旧城中心区从1995年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热岛效应,使中心区的汽车尾气和煤烟不易排放。

而且由于北京历史地段内的绿地和开敞空间近年来不断遭到蚕食,使得城市中心区的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

目前,北京旧城内的一些历史地段(如前门、王府井等)的空气质量几乎常年都保持在四级以上。

4、假古董当道,盲目创新。

如果没有对文物建筑进行科学的复原重修,我们今天就不可能看到完整的北京明十三陵的昭陵、颐和园的景明楼等。

但是目前各地大兴仿古建筑,不惜以破坏城市生态为代价,则是一种"假古董"盛行的恶习。

过多过滥过于重复的"老北京"、"三国城"、"水浒城"、"西游记宫" ……堆砌不出真正的文化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盲目创新,盲目国际化。

该类建筑在城市历史地段内由于数量多、反差大、风格不成熟,对于历史地段风貌的破坏是致命的。

城市历史地段不是试验田,对传统风貌的破坏是不可挽回的。

城市历史地段的整体背景和创新建筑之间的图底关系不能颠倒。

如果满街都是艾菲尔的铁塔或贝聿铭的金字塔,那么巴黎也就不成其为巴黎了。

5、经济效益第一,开发商利益的体现。

城市历史地段的改造多由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具体操作,他们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

对历史地段不予重视,忽略其历史格局、传统风貌、建筑特色,进行大面积的拆除新建开发。

许多城市的历史地段于是很快地被换成一排排呆板的居民楼,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新区风貌。

而且由于开发商只管盖房子,居民楼以外的绿化环境、市政配套等设施无人投资建设,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使人们自然聚居的生活形态所形成的城市意象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丧失了城市的地域风格特征。

6、法律控制力度不够,缺乏公众参与。

目前许多城市历史地段仍未划定明确的保护范围和控制区域,更无详细的保护法规或规章。

因此这些街区的保护管理没有专门的依据,致使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无法从专业技术角度说服开发商和有关领导,也不能从法律上保障公众参与改造工程的权力。

而缺乏公众参与的改造项目,往往由于不能吸取各方的意见,而难以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

使许多原住居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也不能使将来新的使用者满意。

因此,原住居民往往对改造产生抵触心理,增加了改造的成本和难度,并且极易出现严重的社会纠纷,给社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关于中国城市历史地段城市设计的建议西方有一句名言:罗马并非一日建成。

可见,城市历史地段往往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故对其整治也不能一蹴而就。

而应长远控制、逐步分期实施。

我们不能再用理论来解释生动多样的现实,也不能再用单一的指标来控制各不相同的需求,更不能把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成功"做法到处搬用、移植。

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是一项细致深入的调研工作,要对城市历史地段的发展和演变具有深刻的理解。

应对旧城中不同区域建筑群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状况、使用情况以及建筑群与街道的景观关系特征进行认真鉴别,仔细划定历史地段的保护范围。

确定街区建筑的主体风格,街区风貌的具体特征。

并将历史地段的建筑进行分类,分别采用修复、修景、控制等方式进行保护和整治。

制订出相应的环境整治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

而结合我国城市目前的具体状况,在城市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中我们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生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目前我国城市历史地段内居住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在其城市设计时应追求产业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动态平衡,建立生态化的产业体系。

并为历史地段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区域性生态保障。

加强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切实治理水、空气、噪声的环境污染,建立切实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政策体系,实现合理的环境容量控制。

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兼顾当代和后代的要求,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例如我国原有城市历史地段内几乎所有的建筑群都以院落围合,中间留有一方小小的空地,正好可以栽植花草树木。

它能在城市中形成大量的“袖珍型、分散化"的绿化空间,再通过它们之间线型的开敞空间--胡同交织在一起,即可形成完整而又富于变化的绿化生态开敞空间体系。

2、再生与保存交织,科学地进行城市历史地段城市设计。

再生与保存是一项内容极其庞杂的重要课题。

就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而言,对其遗存文物建筑不能一概而论,要因质而行,按等级酌情保存。

应保存其遗存形态,并可辅以虚存形态。

复存文物建筑则是极为慎重的工作,涉及历史、考古、艺术、技术、经济等众多因素。

要求复存者不仅具有高超的文化素质和技能,而且必须要进行认真的科学考古和历史研究。

在保存中不仅意味着要保存和改造现存的城市空间、邻里单位、历史建筑等,而且要注意保存有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文化习俗和行为活动。

3、全面保护,真实反映城市历史地段传统风貌。

全面保护是指保护一个历史地段的整体空间,包括需要特别保护的古建筑及环境。

历史地段内街道格局,建筑形式乃至市民生活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全面保护"反映的是其总体特征,是历史地段城市设计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