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4篇)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4篇)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是企业为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与健康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潜在的危险源,以消除或降低员工遭受伤害或致病的风险。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有效的组织结构:确立和识别危险源辨识管理的责任人和职责,完善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组织机构。

2. 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目标:明确企业的安全与健康目标,并将其纳入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

3. 危险源辨识方法:确定科学、可靠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察、风险评估、事故分析等。

4.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要求:确立危险源辨识管理的流程、程序和要求,包括危险源辨识的时间、地点、频率等。

5. 危险源辨识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要求将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6. 危险源治理措施: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危险源治理措施,包括预防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等。

7. 监督和检查: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加强对危险源辨识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8. 信息传递和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9. 改进措施:通过定期的评估和总结,制定危险源辨识管理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危险源管理的水平。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需求的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可行和有效执行,以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地识别和管理企业内部的危险源,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人员进入企业内部的场所,并参与日常工作活动的情况。

第二章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第三条企业应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工作,确保对每个工作场所及工作岗位的危险源有清晰的认识。

第四条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工作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防范事故风险,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项目和岗位。

第三条本制度的任务是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工作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工作。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全面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六条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与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工作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排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文献调查、专家咨询等。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技术条件及设备设施是否达到安全标准;(二)工艺流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三)原材料和半成品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四)职工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五)周边环境是否对安全产生影响;(六)其他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当有针对性、全面覆盖,记录辨识结果并及时整理。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频次,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十三条风险评价工作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四条风险评价应当根据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和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二)对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后果进行评估;(三)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进行防控的危险源。

第十六条风险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十七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记录并进行汇总,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第十八条风险评价应定期进行复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调整和改进意见。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十九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对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各部门、项目、岗位进行指导,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和责任。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管理要求,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所有相关岗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岗位和工作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并按照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化学物质的存储和使用- 作业区域的工艺安全风险- 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 人员活动与行为的安全风险三、危险源控制措施1. 企业应按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结果,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2. 针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措施:- 确保设备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 建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教育- 设置设备安全警示标识3. 针对化学物质的控制措施:- 建立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分区分级存储要求- 购买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品-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培训指导- 建立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预案4. 针对作业区域的控制措施:- 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护栏、防护网等- 建立作业区域安全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演练5. 针对电气设备的控制措施:-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保养- 确保设备安装符合相关要求- 建立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设置电气设备操作警示标识6. 针对人员活动与行为的控制措施:- 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强化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 建立员工安全奖惩制度-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四、危险源管理责任及培训1. 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 相关岗位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危险源管理培训,了解危险源的特点和控制措施,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3. 危险源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估。

五、紧急情况处理1. 企业应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后果,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该制度将有助于企业对潜在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并通过管理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制度要点。

二、危险源识别方法1. 设备设施检查法通过对企业现有设备设施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检查设备设施的工作正常性、维护保养情况、使用年限、安全装置等方面,及时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2. 工艺流程分析法通过对企业工艺流程的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溺水等潜在危险,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3. 工作岗位调查法通过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调查和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作岗位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危险,如高处作业、热作业、机械作业等,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三、危险源评价方法1. 风险矩阵评价法将危险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相交,得到不同风险级别。

根据不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高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中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低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进行常规管理。

2. 初步危险性评价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初步评估,确定其危险性等级。

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危险源本身的危害程度、可能的事故后果、事故发生的概率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要点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明确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对不同类别的危险源进行分类,根据其风险等级确定管理要求。

2. 重大危险源的标识和记录对已识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标识,在危险源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和提醒标识,以提醒相关人员注意。

同时,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记录重大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危险等级等信息。

3.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可以全面地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控制。

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

辨识的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关的危险源。

(2)实地勘察法。

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实地勘察,辨识潜在的危险源。

(3)调查问卷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员工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4)专家评审法。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审,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辨识。

2.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的过程。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1)危险性评价。

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2)频率评价。

评估危险源发生的频率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

(3)可控性评价。

评估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定量评价主要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等方法进行。

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是指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具有重大危害风险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的制度。

1.管理原则(1)风险分级原则。

根据重大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对其进行风险分级,优先进行管理。

(2)预防为主原则。

采取预防措施,控制重大危险源,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综合治理原则。

综合运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全面控制和管理重大危险源。

2.管理内容(1)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辨识和评价,掌握其危害程度和控制难度。

(2)控制措施制定与实施。

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确保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3)监测与检查。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管理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____相关人员对该工程危险源进行辨识、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

项目安质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实施登记和管理。

二、工作程序1、过程流程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危险源更新2、危险源辨识危险源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安全管理缺陷。

2.1辨识范围:(1)所有人员:包括内部人员,分包商和访问者;(2)所有活动:包括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3)所有设施:包括建筑物(自有的和租用的)、生产用的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4)管辖范围内的作业场所:包括从事生产施工场所及影响从事生产活动的周边环境;(5)辨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2.2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询问交谈、检查现场、查阅记录、安全检查表等方法。

实际操作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几种方法合理组合使用。

3、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后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长及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____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4、重大危险源管理(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路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总工程师马骏是本要素全面负责人,____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三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三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和相关从业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科学辨识、精确分类、全面防范,预防控制危险源,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的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事故、病害或其他健康危害的物质、能量、设备、工艺或工作环境等。

第五条本制度的辨识管理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评估、危险源管控和危险源监测等环节。

第六条本制度的实施机构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七条本制度的实施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和评估。

第八条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九条企业应当对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对企业所拥有的设备、工艺、物资等进行调查和了解。

(二)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引发的事故、病害或其他健康危害进行分析。

(三)获取或收集有关危险源的相关信息。

(四)对不同岗位和工作环境中的可能危险源进行研究和分析。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结果应当及时报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对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危险源评估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

第十五条危险源评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对可能引发事故、病害或其他健康危害的危险源进行定量定性评估。

(二)评估危险源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三)评估危险源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十六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危险源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第十七条危险源评估结果应当及时报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十八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对危险源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章危险源管控第十九条企业应当根据危险源评估报告,制定危险源管控方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或控制潜在的危险源,降低与危险源相关的风险。

二、范围适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项目以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实验室等。

三、术语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工艺。

2.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过程。

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一般包括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4.管理措施: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控制风险、防范预防、应急处理等措施。

5.责任人:指被指定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理措施的人员。

四、制度要求1.危险源辨识(1)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员工对所辖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将辨识结果记录并进行归类分析。

(2)对于发现的新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或消除,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3)辨识结果应明确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影响范围等信息,并进行文档化保存。

2.风险评价(1)辨识后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价要综合考虑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暴露时间以及员工的易感性等因素。

(3)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3.管理措施(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2)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教育、设立防护设施、完善应急预案等。

(3)责任人要负责组织、执行和监督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4.监督与评估(1)公司要定期组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组织相关部门、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制度一、目的和原则1.目的:建立和完善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制度,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安全与健康。

2.原则:-预防为主:以预防为核心,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全员参与:全体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共同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

-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管理。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制度和管理方法,提高危险源管理水平。

二、危险源辨识程序1.信息收集: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行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实际情况。

2.现场勘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情况。

3.风险评估:通过对危险源的分类、辨识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4.制定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措施、技术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等。

5.实施措施:组织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建立相关的安全生产标准和程序。

6.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实施的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三、危险源管理制度1.危险源清单:建立企业危险源清单,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和编制,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措施。

2.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

3.岗位培训:对每个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危险源的特点和管理措施,增强安全意识。

4.事故报告与处理: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对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组织、任务和流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6.安全检查与评估: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潜在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7.绩效评估与改进: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危险源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绩效。

四、危险源管理的挑战和对策1.缺乏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做到安全行为习惯化。

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一)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例如,一台老化的机器设备、一个未设置防护栏的高处作业平台、一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等都可能成为危险源。

(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现场观察法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工作流程、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情况,直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2、询问交流法与一线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和风险,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

3、查阅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设备说明书等资料,从中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4、安全检查表法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相关标准,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对工作场所进行逐一检查,确定危险源。

(三)危险源辨识的范围1、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包括日常的生产作业、设备维护、办公活动,以及临时的抢修、搬迁、改造等非常规活动。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本单位员工、外来访客、承包方人员等。

3、工作场所内的所有设施和设备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物料等。

二、安全风险评估(一)风险评估的概念在辨识出危险源后,需要对其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并确定风险的等级。

(二)风险评估的方法1、定性评估通过经验判断、直观观察等方法,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不同等级。

2、定量评估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数据,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值,以更精确地评估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因素1、可能性即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可分为几乎不可能、很少、有时、经常等不同级别。

2、后果严重程度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声誉影响等方面,可分为轻微、一般、严重、灾难性等不同级别。

三、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一)风险控制的原则1、消除风险如果可能,应首先采取措施消除危险源,从根本上杜绝风险的发生。

2、降低风险对于无法消除的风险,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

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的原因或条件,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分类的过程,以确定其对人、设备、环境等的风险水平。

危险源的辨识是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前提和基础。

危险源辨识要达到全面、准确、系统、细致、实际的目的。

要做到如下几点:(一)确定危险源辨识的目标和任务: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以及存在危险源的原因和特点,要求依据企业规模、种类、特点、管理要求、法律法规等因素来确定危险源辨识的任务。

(二)收集信息:要确定危险源的范围,需要查阅资料,收集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三)分析评价:基于收集的信息,选用合适的方法、技术、工具进行分析评价,要充分利用专家、群体讨论、现场勘查、图表分析、风险评价等方法,综合分析危险源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带来的危害等方面,对危险源进行系统评价。

(四)确定危险源管理措施和风险等级:通过评价,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和分级,进行重要性和优先级排序,以推动采取完善的管理措施,维护生产安全。

(五)制定措施和计划: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实施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排除所有存在的安全风险。

二、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是指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实行的一种全面、连续的管理措施。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保护环境,保护设备等,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对危险源进行风险控制,探讨和规定了班组、岗位、部门和全厂等层次的管理职责和具体措施,确保危险源被规范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危险源管理制度应当具备以下内容:(一)危险源规划:明确应对风险的策略和目标,针对企业的特点制定系统的危险源防范和应急预案。

制定生产计划和管理计划,明确企业的生产目标,以及面临的风险和隐患。

(二)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企业面临风险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危险源分类、评估风险水平、评估风险影响等。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公司职工、合作方人员、临时工等,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本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危险源辨识管理,识别、评估和控制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源,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实现危险源与风险的管控与降低。

第四条本制度的实施应遵循科学、规范、及时、有效的原则,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五条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劳动条件、设备设施、人员操作、作业流程等的分析与评估,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的过程和方法。

第六条进行危险源辨识应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和评估,确保识别出的危险源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由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相关人员应参与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第八条危险源辨识的过程应符合以下步骤:(一)确定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和目标;(二)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三)制定危险源辨识报告,明确危险源的性质、范围、风险等级和治理措施;(四)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接受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场所、不同工种、不同设备、不同作业环境,制定相应的危险源辨识方案,保证分析和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危险源评估第十条危险源评估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确定其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危险源评估应综合考虑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和暴露程度等因素,确定其风险等级。

第十二条危险源评估工作应由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相关人员应参与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第十三条危险源评估的结果应做到客观、准确、可信,为制定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第十四条危险源评估的结果应记录并保存至少三年,以备查阅。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判定的过程。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1. 识别常用方法•安全巡视:定期检查工作场所,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安全检查表:使用预先设计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

•作业分析:对各类作业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安全评估:使用专业的安全评估方法,从整体上评估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

•经验总结:通过历史事故的经验总结,识别共性的危险源。

2. 辨识的内容危险源的辨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危险源:例如高温、高压、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

•化学危险源:例如有害气体、易燃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生物危险源:例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人为因素:例如不当操作、未经授权的进入危险区域等。

二、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导致的风险,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 评价依据危险源评价的主要依据包括:•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行业标准和规范。

•公司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

2. 评价指标危险源评价的指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定性评估指标:描述危险源的性质、特点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例如,对于化学品危险源,可以描述其毒性、腐蚀性等特性。

•定量评估指标:通过定量计算来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例如,对于物理危险源,可以通过计算潜在的能量释放量来评估其风险。

3. 评价过程危险源评价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收集相关信息:收集危险源的相关数据,包括安全技术资料、设备参数、工艺流程等。

•识别危险因素: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识别出可能产生危险的因素。

•评估危险程度:根据评价指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编写评价报告:整理评估结果,编写评价报告,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1.管理职责____项目部安全保障体系小组建立符合本项目部实际状况的危险源辨识制度,负责指导检查各施工工地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2.内容及要求2.1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危险源辨识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1)作业地质及环境条件。

2)作业场所平面分布。

3)建(构)筑物。

4)采购服务过程。

5)作业设备、装置。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场所。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2.2危险源辨识条件2.2.1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1)正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照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2)异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周期性或临时性的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维修等。

3)紧急态:指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状态或其发生的临界状态。

2.2.2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1)过去: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2)现在: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

3)将来:指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退役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变化。

2.2.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

2.2.4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2.3危险源辨识方法2.3.1进行危险源辨识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

1)关于对象系统的详细知识,诸如系统的构造、系统的性能、系统的运行条件、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等。

2)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等有关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

3)关于对象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方面的知识2.3.2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1)对照法。

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a安全检查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一、绪论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物质、设备、工艺、环境因素以及人的行为等。

危险源的存在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健康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管理。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对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危险源辨识1. 定义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估,明确和确认企业内外存在的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物质、设备、工艺和环境因素,并采取控制措施的过程。

2. 辨识方法(1)现场观察通过实地走访、检查和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工作场所、设备、工艺操作等。

(2)设备、制度检查对企业的设备、制度进行细致检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比如设备机械故障、操作规程不规范等。

(3)人员访谈与员工交流,了解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员工受伤、事故等情况。

(4)事故历史分析分析企业历史上发生的事故、意外事件,查找事故原因和潜在危险源。

三、危险源管理1. 界定风险等级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特别是高、中风险等级的危险源需重点关注。

2. 编制管理清单将辨识出的危险源整理成清单,并在此基础上逐一进行管理。

3. 制定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a. 工程控制:采用技术手段对危险源进行改造或整改,比如安装防护设备、改进设备设计等。

b. 管理控制:通过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c. 个体防护:为从业人员提供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要求员工严格遵守使用规定,确保安全生产。

4. 实施控制措施由相关管理人员组织实施控制措施,并定期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5.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报告定期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编制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报告,并上报企业领导,使决策者对危险源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该制度范本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危险源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规模,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类别;2. 列举每个危险源类别下的具体危险源;3. 采用专业工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系统辨识,包括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设备危险、工艺危险等;4. 归纳总结危险源,生成危险源辨识报告。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确定各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危险源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观察,收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3. 运用定量或定性的工具和方法,对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4. 生成危险源评价报告,包括评估结果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重大风险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内容如下:1.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标准和判定方法;2. 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3.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监测和巡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4. 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和复查,及时更新管理措施。

五、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1. 引言1.1 管理目标1.2 适用范围2. 危险源管理的基本原则2.1 预防为主2.2 综合管理2.3 法律依据3.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3.1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步骤3.2 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4. 重大危险源管理4.1 重大危险源的判定标准4.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4.3 重大危险源的监测和复查5. 安全培训和教育5.1 员工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5.2 安全培训的计划和实施6. 安全责任和奖惩制度6.1 安全责任的界定和分工6.2 安全奖惩制度的规定7. 事故报告和调查7.1 事故报告和登记7.2 事故调查和分析8. 制度执行和监督8.1 制度执行的程序和要求8.2 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9. 附则9.1 重大危险源清单9.2 参考文件9.3 修订记录六、结论本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了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保护员工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目的是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监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预防和控制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危险源辨识评价1.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引发事故和职业病的各类因素进行系统的辨识和分析。

其目的是找出企业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了解其性质和内在联系,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辨识的对象:对工作环境中所有可能引发事故和职业病的因素进行辨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类危险源。

(2) 辨识方法: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采用不同的辨识方法,如调查、观察、测量、检测等方法。

(3) 辨识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对辨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是否存在风险和危害,并给予相应的风险等级。

3. 危险源辨识评价的要求危险源辨识评价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 全面:对工作场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确保辨识结果的全面性。

(2) 科学:采用科学的辨识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辨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及时: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定期辨识和评价,确保辨识结果的时效性。

(4) 可行:对辨识结果的控制措施应该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帮助企业实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危险源监控管理1. 危险源监控的目的危险源监控是指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实时掌握危险源的变化和动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和职业病发生。

2. 危险源监控内容危险源监控包括以下内容:(1) 监控对象: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监控,包括各类设备、装置、物质和工作过程等。

(2) 监控方法:采用各种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如传感器、摄像头、实时监测系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公司在生产乳胶基质及现场混装作业过程活动的人员、场所、设施以及运行、作业设备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风险的重要程度,确定、更新重要危险源,以及对其进行管理并为公司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方案及运行控制提供依据,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级别和财产损失,为体系的持续改进产生更大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全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

3术语和定义
3.1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疾病的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

3.2风险
危险事件发生或曝露其中可能性和由事件或曝露其中导致伤害或疾病严重程度的组合。

3.3风险评价
评估采取了任何适当的控制措施后,危害因素造成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过程。

4职责
4.1 公司经理
1)公司经理负责批准公司《重要危险源和控制措施清单》;
2)各部门负责人批准本部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表》和《重
要危险源和控制措施清单》。

4.2安全生产部
1)负责组织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2)负责组织公司重要危险源的收集整理和对风险控制的策划;
3)负责确认与更新公司重要危险源和不可接受风险。

5危险源辨识
5.1危险源的辨识
1)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2)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3)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
将来三个时态。

4)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
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5.2识别危险源伤害和时态、状态
1) 六种典型危害
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
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
e 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f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2) 三种时态
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b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3) 三种状态
a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
c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6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6.1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步骤:
1)确定各作业活动及场所的危险源;
2)对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3)确定风险的危险危害程度;
4)最终确定公司的重要危险源。

6.2危险源采用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法(LEC法)对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

计算公式:D=L×E×C
公式中: D——危险等级评价标准分值,取值见表四;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取值见表一;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取值见表二;
C——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取值见表三。

表一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L)
表二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表三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C)
6.3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6.3.1危险源风险等级的划分:按D值的大小,分为五个等级,见表四。

表四危险等级评价标准(D=L×C×E)
6.3.2重要危险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
2)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没有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
3)直接观察可能导致事故,但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5)D值>70的。

6.3.3 D值在160分以上的为不可接受风险,应立即组织整改,采取了适当措施后重新评价,直至达到可接受程度。

6.4危险源的控制
6.4.1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策划
针对不同的危害等级的控制措施要求,基于以下顺序对降低风险予以考虑,确定危险源控制措施:a)消除;b)取代;c)工程控制;d)标识,警告和(或)管理控制; e)个体防护用品。

6.4.2对于重要危险源,必须规定控制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种:
1)制订目标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方案,如建立改造设备降低机械伤
害事故率、设备设施完好率、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率等目标指标;
2)制订并执行管理程序或管理制度、重要部位检查制度、安全警示
标志设立要求、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
3)对人员进行培训和上岗控制,如通过安全及技能培训、安全知识
宣传、安全演练,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等;
4)现场控制措施,如监护、隔离、通风、警示标识等;
5)监视和测量措施,如定期检测、现场数据监控等;
6)个体防护,包括配备相应的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的购置、发放、使
用等;
7)编制应急预案、消防器材和应急设施的配备等。

6.4.3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识别更新和评价危险源:
1)发生重大事故,需进行原因分析或借鉴教训时;
2)计划使用新的机械设备或材料、采用新技术措施等;
3)法律、法规的更新或变化;
4)计划有相关方到现场实施新的作业活动时;
5)生产经营活动、服务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
6)生产安全部组织各部门对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
源进行评价,对发现的新的危险源,应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7 记录
7.1《危险源辨识调查评价表》
7.2《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