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序(过程)讲义控制4

合集下载

统计过程控制讲义(质量工程师考试)

统计过程控制讲义(质量工程师考试)

统计过程控制(复习题)1.下述中适合使用常规控制图的是( ).A.提高车间生产能力B.检测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批C.消除过程中存在的异常因素D.监控并预警工序中存在的变异2.控制图的描点员按规定时间在短期内抽取4件产品组成一个子组进行检测,并将测得的每个产品的特性值在X图上描了4个点,发现其中有1个点出界. 则( ).A.查找出界原因,并尽快消除异常B.剔除出界的点,继续描点C.不能作出判断,作图不正确D.生产过程出现异常,必须停产3.用20个样本绘制—R控制图,每个样本(子组)样本量5, 已计算得X=33.6, =6.2, A2=0.577, D4=2.115, D3=0. 今在加工过程中采集了一个样本,观测值为38, 43, 37, 36, 25. 则该样本的( )在控制限内.A.均值和极差都B.极差C.极差不D.均值不4.合理子组原则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集一个子组的样品,主要因为( ).A.尽快计算不合格品率B.尽量缩小组内差异C.希望节省取样时间D.尽快绘制出控制图5.常规控制图的理论基础是( ).A.小概率原理B.试验设计C.指数分布的性质D.对数正态分布的性质E.正态分布的性质6.常规控制图适用于( )的控制.A.批量为25的一批产品的生产B.成批连续生产零件C.车间大批量生产零件D.连续生产流程性材料7.一生产企业要利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下述中正确的做法是( ).A.选择欲控指标B.收集数据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判断过程是否稳定C.根据欲控质量特性的数据,选取控制图D.确定子组数目和抽取子组的时间间隔及其抽取方式E.按生产顺序从加工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子组绘制控制图8.用均值作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多数质量特性值为计量值数据B.可以扩大控制限的范围C.均值可以使部分偶然因素相抵消,从而缩小上、下控制限的距离D.可以判断产品质量特性的平均值是否合格E.提高对异常波动监控的灵敏度9.过程能力指数C pk的公式是( ).A.(UCL-μ)/3σB.(T U-μ)/3σC.(T L-μ)/3σD.(μ-T L)/3σE.(1-k)T/3R10.在何种情形下,控制图需要重新制定?().A.人员和设备均变动B.改变工艺参数或采用新工艺C.环境改变D.更换供应商或更换原材料、零部件E.点子出界11.选择常规控制图依据的主要因素是( ).A.工艺方法B.设备C.控制关键指标的个数D.使用方便E.控制对象的数据性质12.从工程上提高C p的途径有( ).A.减小σB.增大UCLC.由技术决定是否适当加大公差D.减小LCLE.减小偏离度k13.当所考察的质量特性为某企业月工伤事故数时.应选用( )控制图.A.p图B.u图C.X—R图D.X—s图14.合理子组原则包含的内容有( ).A.组内差异由异因(可查明因素)造成B.组间差异主要由偶因(偶然因素)造成C.组内差异既由偶因也由异因造成D.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15.控制图中控制限的作用有( ).A.区分合格与不合格B.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C.点子落在控制限内,判断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D.点子落在控制限外,判断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16.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则( ).A.表示过程稳定,可预测B.点子无趋势和其他模式C.点子在控制限内随机分布D.过程中存在可查明原因17.某生物制药厂半成品指标的检验时间很长,对它的控制宜采用( ).A.均值—极差控制图B.不合格品率控制图C.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D.不合格品数控制图18.在过程不变的情况下,若控制图中上、下控制限的间隔距离增加, 则( ).A.α减小,β增大B.α增大,β减小C.α增大,β增大D.α减小,β减小19.过程保持在统计控制状态下的好处是( ).A.能及时发现异常因素的影响B.可以使过程能力保持相对稳定C.能将产品的质量特性值保持在公差范围内D.可以使过程的变异保持相对稳定20.若人员和设备已固定,在( )的情况下,控制图需要重新制定.A.现有控制图已经使用很长时间B.工艺参数改变C.环境改变D.上级下达更高指标E.更换了供应商21.在分析控制图阶段,利用X—R图对过程进行分析,该过程输出的质量特性值X服从N(210.5, 1.12). 质量改进小组为进一步改进质量,从明确分析用控制图的主要作用开始,一步一步深入地改进质量,具体如下:(1)分析用控制图阶段主要分析( ).A.是否需要继续抽取样本(子组)B.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C.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是否处于技术控制状态D.是否要扩大规范限(2)若过程的规范上、下限为210±3mm, 则C p=( ).(3)若将该过程的标准差1.1减小为0.7, 则新的C p=( ).(4)(新的)偏移度k=( ).A.3/8B.2/9C.1/6D.0(5)新的C pk=( ).(6)若经过调整,过程中心μ已从210.5mm与规范中心M=210mm重合, 则这时C pk=( ).(7)下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此时过程处于技术控制状态B.此时过程尚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C.此时过程可运用控制图进行控制D.此时过程能力仍不足22.某种钢管内径X的规格为210±5mm,生产过程稳定,X服从正态分布N(210, 2.492).(1)过程能力指数C p=( ).(2)过程的不合格品率p=( ).(3)若过程中心发生偏移,过程中心移至212,但标准差仍为2.49, 则此时过程能力指数C pk=( ).(4)经技术革新,使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且标准差降为1.25, 则此时过程能力指数C pk=( ).(5)经过质量改进和技术革新后, 过程的不合格品率为( ).23.某生产车间对轴的外径进行控制,规范限为T U=54mm, T L=46mm, 25个子组,子组样本量为5,计算得=50.5mm, s=2.5mm, A2=0.577, A3=1.427, B4=2.809, D4=2.115, B3=0, D3=0, C4=0.94, d2=0.4299. 则:(1)X图的上、下控制限分别为( )., 46.93 , 48.80 , 49.06 , 50.55(2)过程能力为( ). B.15 D.12(3) s图上、下控制限分别为( ). , 0 , 0 , 0 , 0(4)过程能力指数C pk=( ).(5)若收集了3组数据,其平均值分别为51.24, 47.32, 46.93, 则( ).A.可以认为点子在界内随机排列B.点子出界, 判异C.点子在界内非随机排列D.点子均在界内,但无法判断其随机性24.假定电阻合格下限为95Ω, 合格上限为105Ω.(1)一批电阻阻值取自均值100Ω,标准差2Ω的正态总体.Φ(x)为N(0, 1)的分布函数.则合格品率为( ).A.2Φ(2.5)-1B.2Φ(2.5)C.Φ(2.5)D.Φ(2.5)+Φ(-2.5)(2)过程能力指数C p=( ). A.3/5 B.6/5 C.5/6 D.5/3(3)假定电阻合格上、下限不变,另一批电阻阻值取自均值101Ω,标准差1Ω的正态总体. 则C pk=( ).A.4/3B.2/3C.1(4)在此状态下说明技术管理能力( ). A.较勉强 B.很差 C.过高 D.很好25.某企业有4个车间,第一车间是手工生产,工艺复杂,属于单件生产车间; 第二车间生产品种相对稳定,但产品质量波动较大,主要因为设备精度达不到要求,企业又无法对设备精度进行改进; 第三车间产量大,生产相对稳定; 第四车间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质量较为均匀,但检测所需时间长.有关此案例的分析如下:(1)适宜使用常规控制图的车间是( ).A.第一车间B.第二车间C.第三车间D.第四车间(2)若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更适宜在( )使用.A.第一车间B.第二车间C.第三车间D.第四车间(3)在此车间利用均值—极差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在确定控制的质量指标时更适宜选择( ).A.对成本影响较大的性能指标B.技术要求高的质量性能指标C.不重要的质量性能指标D.工艺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质量性能指标(4)在抽样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 ).A.取得的子组数目应在25组以上B.抽取产品越少越好C.过程稳定时可以多抽取样本D.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获得子组观测值(5)若绘制的控制图,发现有点子出界, 应( ).A.立即停止生产B.立即查找点子出界的原因C.立即重新绘制控制图D.延长控制界线,将分析用控制图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26.在解释C p和C pk的关系时,正确的表述是( ).A.规格中心与分布中心重合时,C p=C pkB.C pk总是大于或等于C pC.C p和C pk之间没有关系D.C pk总是小于C p27.在X图上,如果连续5个点中,有4个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则可能的原因是( ).A.μ变大B.μ变小C.σ变大D.σ变小E.μ和σ不变28.X—R s控制图与X—s控制图相比,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A.R s图计算简单B.R s图计算复杂C.用R s估计σ的效率较高D.用R s估计σ的效率较低E.X图比图反应过程波动更灵敏29.p控制图的n=25,UCL=0.28,Cl=0.10,LCL=—. 若n改为100, 则( ).A.UCL=0.19B.UCL=0.145C.UCL=—D.LCL=0.01E.CL=0.00130.轴的直径为2.0±0.01mm, 用X—R图对其直径进行监控,子组大小为5,下列情况中显示过程异常的是( ). A.有一根轴直径大于2.01 B.有一根轴直径小于1.99C.有一子组的均值大于上控制限D.有一子组均值小于公差下限E.控制图上有7个点子连续递增31.下列数据中可以绘制控制图的是( ). A.连续加工过程的巡检数据B.连续加工过程的批验收记录C.从多个供应商处采购的批验收记录D.从某个检验批中抽取100件产品的检验记录E.某个供应商的各类需部件的特性数据32.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和其他计量控制图相比,( ).A.均值—标准差图更适用于抽样困难、检验成本大的场合B.标准差图更准确地反映过程波动的变化C.当子组大小大于10时不适于使用标准差控制图D.均值图分析过程中心的波动较单值图更灵敏E.均值—极差图的子组大小应大于均值—标准差图的子组大小33.下列异常现象中可能是由于数据分层不够造成的是( ).A.一点落在A区以外B.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C.连续14点相邻点上下交替D.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C区E.连续15点落在C区内34.设一个电子产品由17个同等复杂且同等重要的部件串联组成,如果该电子产品的C p要求达到0.67, 则;(1)要求产品不合格品率p不能大于( ).(2)当对此要求选用抽样方案时,选用的AQL(%)为( ). A.4.0 B.6.5 C.0.4(3)部件的不合格品率p要求不高于( ).(4)当对部件的质量要求选用抽样方案时,选用的AQL(%)为( ).35.企业欲用控制图对某零件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1)确定控制图的使用场合和控制对象,须分析( ).A.产品的质量特性和重要程度B.各工序的加工特点和对关键特性的影响程度C.工序的质量状况和加工的规律性D.绘制控制图的人员(2)选择控制图,应考虑( ).A.质量特性数据的性质B.控制图保管的方便性C.控制图的检出力D.检验的成本和取样的难易程度(3)如果选择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那么,子组大小最好为( ).A.4~5B.10以上C.1D.越多越好(4)在抽取子组时应做到( ).A.过程稳定性好,子组间间隔可以扩大B.过程稳定性差,子组内产品的抽取间隔加大C.子组内产品抽取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D.子组内产品抽取间隔与子组间间隔尽可能相同(5)在均值图上应使用( )打点.A.每个产品的测量值B.子组均值C.子组标准差D.子组极差36.加工一种轴承, 其规格为10±0.08mm. 要求C pk≥1. 收集25组数据绘制分析用控制图, 未显示异常.计算得到: μ≈10.04mm, σ≈0.02mm.(1)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B.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未处于技术控制状态C.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处于技术控制状态D.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2)比较经济的改进措施为( ). A.同时调整μ,σ B.调整μ C.调整σ D.μ和σ都无需调整(3)如果只调整μ, 则μ调整为( ),即可满足要求.(4)如果只调整σ, 则σ调整为( ),即可满足要求.37.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意味着( ).A.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合格B.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C p大于1C .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份都落在控制图的控制限内D.过程中只存在偶然因素E.控制图上没有点出界和异常排列38.若控制图中有一点出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过程可能存在异常因素B.过程存在偶然因素C.过程可能不稳定D.过程没有异常E.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39.要求子组大小相同的计数控制图是( ).A.p图B.np图C.单值—移动极差图D.u图E.c图40.利用过程能力指数可以( ).A.实时监控过程随时间的波动状况B.计算过程的不合格品率C.分析不稳定过程的加工质量D.衡量稳定过程满足技术要求的能力E.分析过程的异常因素41.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更适用于( ).A.产品均匀的场合B.大批量且需对过程变化作出灵敏判断的场合C.需要取得信息多,判断准确的场合D.检验成本较大,检验时间较长的过程E.控制对象为计数值的情况42.检验员用一次抽样方案(80, 0)对连续产品批进行验收,并记录了样本中不合格项和不合格品数,利用这些数据可以绘制( ).A.np图和p图B.单值—移动极差图C.均值—极差图D.c图和u图E.排列图43.下列现象中判定过程异常的是( ).A.一点落在A区以外B.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C.连续15点相邻点上下交替D.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E.连续14点落在C区内44.利用均值—极差图控制过程,得到X=65,R=2.0,查表得A2=0.577,D4=2.115,D3=0. 从现场采集一组数据, X=67.1,R=5.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 .X在控制限内 B.X在控制限外C. R在控制限内D. R在控制限外E.无法判断45.计量控制图与p图相比,下述叙述正确的有( ).A.计量控制图子组大小要求较大B.计量控制图子组大小要求较小C.p图更为灵敏D.计量控制图对测量器具的精度要求较高E.计量控制图对测量器具的精度要求较低46.在统计过程控制中,偶然因素的特点是( ).A.过程固有的B.非过程固有的C.始终存在的D.对质量影响大E.可以通过质量改进完全除去47.加工一种轴承,其规格为10±0.08mm,要求过程能力指数C pk≥1. 收集25组数据绘制分析用控制图,未显示异常. 计算得到: μ≈10.04mm, σ≈0.02mm.(1).C p为( ). A.2/3 B.4/3 C.1 D.1.5(2)C pk为( ). A.2/3 B.4/3 C.1 D.1.5(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判断过程( ).A.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B.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未处于技术控制状态C.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处于技术控制状态D.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48.依技术标准,某工艺环节的水份含量为20~22(%). 该厂采用均值—标准差(X—s)控制图对水份含量进行控制.在统计控制状态下,计算得X=21.12, s=0.25,子组大小为5,查表得B4=2.089,A3=1.427.(1)关于对技术标准的以下解释,正确的有( ).A.公差上限为22B.公差为21C.公差下限为0D.公差下限为20(2) s图的上控制限为( ).(3)X图的下控制限为( ). (完)。

生产作业控制--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四章第四节讲义

生产作业控制--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四章第四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职业培训教育网职业人的网上家园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四章第四节讲义生产作业控制生产作业控制是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为保证生产作业计划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监督、检查、调度和调节。

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完成生产作业计划所规定的产品产量和交货期限指标。

广义上生产作业控制通常包括生产进度控制、在制品控制、库存控制、生产调度等。

一、生产进度控制(熟悉)(一)生产进度控制概述生产进度控制是生产控制的基本方面,其任务是按照已经制订出的作业计划,检查各种零部件的投入和产出时间、数量以及产品和生产过程配套性,保证生产过程平衡进行并准时产出。

进度管理的目标是准时生产,即只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品种生产需要的数量,既要保证交货期,又要保持和调整生产速度。

为此,必须自始至终掌握各种零部件的投入产出时间、数量以及配套性。

(二)生产进度控制目的生产进度控制的目的在于依据生产作业计划,检查零部件的投入和出产数量、出产时间和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

(三)生产进度控制的内容(掌握)生产控制的核心在于进度管理,生产进度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投入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和出产进度控制。

其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分配作业、测定差距、处理差距、提出报告等。

1.投入进度控制。

投入进度控制是指在产品生产中对产成品的投入日期、数量,及对原材料、零部件投入提前期的控制。

投入进度是进度控制第一环节。

2.工序进度控制。

工序进度控制是指在生产中对每道工序上的加工进度控制。

3.出产进度控制。

出产进度控制是指对成品的出产日期、出产数量的控制。

更广泛的考虑,还可以包括对产品的配套控制和品种出产均衡性的控制。

二、在制品控制(掌握)(一)在制品概念所谓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到经检验合格入库之前,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零部件和产品。

通常根据所处的不同工艺阶段,把在制品分为毛坯、半成品、入库前成品和车间在制品。

SPC过程统计分析

SPC过程统计分析
anaalyzing Data Z1-3-1942 Control Chart Method for
Control Quality During Production
SPC讲义- 7
SPC开展历程
1950,送“经〞日本,日本崛起 ISO9000:1994统计方法的引入 QS9000:1998,SPC的强制应用 未来: SPCD: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讲义- 34
长期控制
符合以下条件,可将管制图用于长期控制:
过程稳定
符合过程能力的要求
再收集15组数据,无异常情形
利用已经算出之管制界限进展管制
按要求收集数据,并进展管制分析/控制
在以下情况下,重新计算管制界限:
初次过程能力研究,异常消除时
对4M1E进展重大改进时
产品修正时
Rj=Max-Min
n:各组样本数
K
K:组数
R= ΣRj/K j=1
R
UCL
LCL
X +A2 R X R -A2
R D4
R D3
SPC讲义- 38
管制图中应用的公式
管制图
相关统计量
n
X=Σ Xi/n i=1
X -S图
K
X X = Σ j/K j=1
n:各组样本数 K:组数
X Sj= (Σ(Xi- )2 /(n-1))½
过程能力只有在不存在特殊原因的前提 下,才能予以计算,并以此推断未来的输出 结果.
SPC讲义- 17
SPC展开的步骤
确定管制工程 选择管制图
收集数据 绘制管制图
收集数据
查明原因,消除异常 NO
YES
稳定否

SPC培训资料

SPC培训资料
计数值控制图(1) P控制图(不良率控制图)用来监视或控制生产批中不良件数的小数比或百分比,样本大小n可以不同。(2)np控制图(不良数控制图)用来监视一个生产批中的实际不良数量(而不是与样本的比率)。分析或控制过程不良数,样本大小n要相同。(3)C控制图(缺点数控制图)能在每一批量的生产中侦查出每一零件或受检验单位不良点的数目,样本大小n要相同。(4)U控制图(单位缺点数控制图)记录一个抽样批有几个缺点数,抽样时每次可以不相同,但以单位缺点数代表质量水准。
a.样本平均数 表示数据集中位置,常用符号 表示,其计算公司为:式中: ——样本的算术平均值 N ——样本数例如,有统计数据x1,x2,x3.x4,x5为2,3,4,5,6五个数据,则其平均数据为: 2+3+4+5+6 X = ————— =4 5
2、控制图的发展
控制图(SPC)的起源和发展
定义---控制图是对过程品质特性值进行测量、记录、评估,从而监视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所设计出來的图表。 图上有中心线、上控制限和下控制限,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所得数值的描绘点。
三、控制图常用术语
设计规格与控制界限设计规格:规格上限(USL),目标值(SL),规格下限(LSL)之间的关系。双边规格,不对称规格,单边规格(上,下)定义。控制界限:控制上限(UCL),控制中心(CL),控制下限(LCL)之间的关系。控制界限是基于制程的数据而不是制造的规格。如果过程受控的话,计算的控制界限要比设计规格严。如果过程受控,但产品仍然不合格,则说明现有的生产工艺生产不出符合条件的产品。
波动源
基本原理:预防为主是SPC的重要原则工序诊断是排除异动的主要手段必须有效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归纳起来20个字: 查找异因(特殊原因),采取措施, 加以消除,纳入标准,不再发生。

统计过程控制SPC讲义

统计过程控制SPC讲义

16587 15976 18322 17549 16753 17986 17569 16754 17914 19214 16554 16012 16503 16982 17991 17010 16889 17512 16842 14210
16268 16517 17432 16942 16875 17622 17581 17632 17923 18009 16548 16343 17228 17081 17210 17777 17241 17216 16852 16675
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将3Sigma原理运用于 生产过程当中,并发表了著名的“控制图法”,对过 程变量进行控制,为统计质量管理奠定了理论和方法 基础。
一、什麽是统计过程控制
2.预防与检测
1)事后检测——质量控制的最原始手段;
a.通过检查最终产品并剔除不符合规格产品, 保证不合格品不提交给顾客或下一工序;
1)是应用统计技术分析过程中的品质特 性,区分过程变异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 因,从而达到控制过程变异的目的;
2)最终目的是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及减少 浪费;
3)是进行品质控制的强有力工具。
一、什麽是统计过程控制
工业革命以后,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 产的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 题,单纯依靠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当 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改进质量管理方式。于是, 英、美等国开始着手研究用统计方法代替事后检验的 质量控制方法。
二、什麽是过程变异?
4. 观察和处理过程变异的两种方法:
2) 统计方法:下图为该过程品质成本变化的 X 图
18000
UCL=18106
17500 17000
Mean=17149

生产过程控制图讲义

生产过程控制图讲义

研发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 比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55-64年)
生产过程控制图讲义
过程控制应当以预防为目的,而不是简单地在发现问题后返工。
如果输入符合规范,且过程变量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则输出就是正确的。
检验还是预防?
生产过程控制图讲义
以预防为主的系统,我们应着重减少变化,并避免浪费。
检验还是预防?

2.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Pn图)。
3. 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µ图)。
4. 缺陷数控制图(c图)。
计数值控制图
生产过程控制图讲义
x-R图是x图(均值控制图)和R图(极差控制图)联合使 用的一种控制图。
x图主要用于判断生产过程的均值是否处于或保持在所要 求的受控状态; R图用于判断生产过程的标准差是否处于或保持在所要求 的受控状态;
x的计 量值控制图;
在现场直接研究质量数据随时间变化的统计规律 的动态方法;
控制图是判别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 手段,利用它可以区分质量波动是由偶然原因引 起的还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
控制图由来
生产过程控制图讲义
1、关注顾客; 2、采用有效的测量手段; 3、过程控制的目标是预防; 4、技能训练和继续培养; 5、保证质量的发展战略、实施措施、政策规定、方法步骤和实践过程; 6、通过逐步的增量改进、企业运作程序的重构和发明创新,不断进取; 7、六条原则要综合协调发挥作用;
生产过程控制图讲义
2020/11/26
生产过程控制图讲义
控制图:本章主要内容
1、了解控制图的涵义和作用 2、均值-极差控制图 3、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4、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5、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6、控制图的观察和分析及使用程序

统计过程控制讲义_STATISTICAL__PROCESS__CONTROL

统计过程控制讲义_STATISTICAL__PROCESS__CONTROL
2018/12/12
时间 page
图(b)
12
1.5 控制图原理—正态分布与合格率对照图
2018/12/12
page
13
1.6 控制图有哪些?常用有哪几种?及其用途。
• 计量值和计数值
• ▲计量值——用连续尺度显示产品的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
• 如: • 长度、重量、强度、纯度、时间、收率和生产量等。
SPC 教材
在管理部门经常靠检查或重新检查工作 来找出错误,这种方法是浪费的。一种在第 一步就可以避免生产无用的输出,从而避免 浪费的更有效的方法是—— 预防。
2018/12/12 page 18
第二节 过程控制系统
有反馈的过程控制系统模型 过程的呼声 人 设备 材料 方法 环境 统计方法 顾客
SPC 教材
• ▲计数值——显示产品合格或不合格的次数的数值,称为计件值;
• 如:不合格品率、废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邮电、铁道部门的 各种差错率等。 • 显示单位产品中不合格数的数值,称为计点值; • 如:布匹上的疵点、铸件上的砂眼数、机器设备的不合格数或故障次 数,电子设备的焊接不良数、传票的误记数、每页印刷错误数、办公 室的差错数等。 • 计件值和计点值统称为计数值。
2018/12/12 page 8
1.4 什么是控制图?控制图的结构?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USL(Tu) UCL CL LCL LSL(Tl)
23 24 25
两种工作都是检测的策略,这很浪费, 投入时间和材料到产品和服务中, 而效果却不一定好。

《统计》 讲义

《统计》 讲义

《统计》讲义一、什么是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听到“统计”这个词。

那到底什么是统计呢?简单来说,统计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比如说,一个学校想要了解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就需要对每个学生的各科成绩进行收集,然后按照班级、年级等进行分类整理,通过计算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指标来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结论,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统计过程。

再比如,一家企业想要知道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会收集各个地区的销售数据,包括销售量、销售额、销售渠道等,整理这些数据后,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销售趋势,从而判断产品的市场表现,为后续的生产和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统计并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数据,更重要的是从数据中发现规律、趋势和问题,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统计的重要性统计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领域,政府需要通过统计来了解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重要指标。

企业也需要统计来分析市场需求、预测销售趋势、评估投资风险等,以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在医学领域,统计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药物的疗效、分析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通过对感染人数、康复人数、死亡人数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政府能够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在社会科学领域,统计可以用于研究人口结构、教育水平、收入分配等问题,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

在自然科学领域,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验证假设、发现新的规律。

总之,无论是宏观的国家决策,还是微观的个人生活,统计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三、统计中的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统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如果收集的数据不准确或者不完整,那么后续的分析和结论就可能出现偏差。

数据收集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统计过程控制培训讲义(PPT 67页)

统计过程控制培训讲义(PPT 67页)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持续改进及过程控制 • 企业目标-客户满意 • 实现目标-持续改进,强调缺陷的预防 • 有效方法-统计过程控制
检验和预防 • 检验是对过程结束后的输出进行测量 – 通过抽样检验--发现合格/不合格 – 通过100%检验--发现合格/不合格 • 预防是在生产中对过程进行测量 – 通过对过程的测量,使质量问题在导致报废、返
计数型数值和计量型数值
特殊原因
普通原因
一种间断性的,不可预 造成变差的一个原因,
计的,不稳定的变差来
它影响被研究过程输
源。有时被称为可查明
出的所有单值;在控
原因,存在它的信号是: 制图分析中,它表现
存在超过控制线的点或
为随机过程变差的一
存在在控制线之内的链
部分。
或其他非随机性的情形。
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措施
1-4、选择控制图的刻度 4-1 两个控制图的纵坐标分别用于 X 和 R 的测量值。 4-2 刻度选择 :
接上页
对于X 图,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应至少为子组均值 (X)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的2倍,对于R图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值 与最小值的差应为初始阶段所遇到的最大极差(R)的2倍。 注:一个有用的建议是将 R 图的刻度值设置为 X 图刻度值的2倍。
等过程调整到稳态后,延长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控 制用控制图。应用过程参数判断
控制图类型
X-R 均值和极差图 计量 型数 X-δ均值和标准差图 据
X -R 中位值极差图
X-MR 单值移动极差图
计数 型数 据
P chart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nP chart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C chart 缺陷数控制图

SPC培训讲义(第二版)

SPC培训讲义(第二版)
汽车行业质量体系系列培训教材
统计过程控制 (第二版)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1
第一章 持续改进及统计过程控制
1. 预防与检测 2. 过程控制系统 3. 变差:普通原因及特殊原因 4. 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措施 5. 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6. 过程改进循环及过程控制 7. 控制图:过程控制工具 8. 控制图的益处
制图的类型。 • 明确控制目的
确定控制的特性,确保控制的特性是可操作 的,包括详细说明收集什么信息、在哪收集、 如何收集和在什么条件收集。 • 消除不必要变差
在开始研究之前消除不必要的变差的外部原 因,目的是避免那些不用控制图就能纠正的明 显问题。这包括过程调整或过程控制。
28
选择子组大小、频率和数据
• 事件的记录; 包含详细的事件记录,如过程调整、工装更换、材料更换或其
他可能影响过程变差的事件。
31
记录原始数据
• 记录每个子组的单值和标识; • 记录任何观察到的相关事件。
32
计算每个子组的样本控制统计量 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描点和计算控制统计量。
这些统计量可以是样本均值、中位数、极差、标准 差、不合格率等 ,按照所用控制图类型的公式来计 算这些统计量。
• 休哈特正是据此发明了控制图。
18
产品质量波动及其统计描述

定量
连续
计量值
品 质
离散
计数值



特 性
定性
值 计件值
19
计量型数据---计量型控制图
• 计量型数据是由过程特性决定的,来自 过程的数据是连续的,如直径、长度。 是一个量化的数据,是实际生产过程的 过程现象的反映。

质量工程师中级讲义第四章-常规控制图的应用

质量工程师中级讲义第四章-常规控制图的应用

四常规控制图的应用单选5—7题,多选7-9题,综合分析1—2题。

考查方式以理解题和计算题为主。

总分值35-45分.总分170分。

一、统计过程控制概述1.掌握统计过程控制的含义 (重点) 2.了解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和特点(重点)二、控制图原理1.掌握控制图的基本原理(重点) 2.了解控制图的两种错误(难点)3.掌握常规的控制图分类。

(难点。

重点)三、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1.熟悉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的区别(难点) 2.掌握过程改进策略3.掌握控制图的判异准(重点)四、常规控制图的应用1.掌握x-r 图、x—s 图和p 图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难点。

重点)2.了解x-rs 图、me-r 图、c 图和u 图的作图和应用。

(难点.重点)五、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1.熟悉过程能力的定义(重点) 2.了解过程性能指数的概念3.掌握过程能力指数c p 和cpk 的计算和评价(难点.重点)六、过程控制的实施1.熟悉过程控制的基本概(重点) 2.掌握过程分析的基本步骤(难点)3.熟悉过程管理点的要求@#4。

1统计过程控制概述4。

1统计过程控制概述统计过程控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过程运行状态是否稳定,二是过程能力是否充足.前者可利用控制图这种统计工具进行测定,后者可通过过程能力分析来实现。

统计过程控制理论是从制造业中的加工过程开始的,但是目前其应用已扩展到各种过程,如设计过程、管理过程、服务过程等。

学习目标要求(含4。

1;4。

2;4.3;)1、掌握统计过程的含义2、了解统计过程的作用和特点(一)过程控制p991、概念.过程控制是指为实现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系统的过程管理活动。

目的在地为生产合格产品创造有利的生产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2、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1)过程分析,建立控制标准。

分析影响过程质量的主导因素,找出最佳水平,实现标准化.确定关键过程,建立控制点(管理点),制定控制文件。

XR控制图操作指南讲义

XR控制图操作指南讲义

目的:对公司生产现场制程的初始能力
进行分析和监控,对有规格变异的产品
质量特性或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动态控
制,以判定工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
依据制定相应的措施纠正变异 。
问题在 这!措
控制点出界!
施应
是—!
X控制图
X-R控制图示
这就是 X-R控制
图!
UCL
X LCL
UCL R
二、X-R控制图操作程序
XR控制图 操作指南
统计过程控制的来源和作用
统计过程控制(SPC),主要应用于对过程 变量的控制,它的基本控制原理为3σ原则, 即平均值± 3σ作为过程控制的上下限,它 是由美国WALTERA博士在1924年提出。 3σ
-3σ
统计过程控制的来源和作用
其作用为: 1、从数据到图形应用统计技术可以反馈生产或服务过程
数据收集
2、收集数据
频率的选择
频率:在过程的初期研究中通常是连续
进行分组或很短时间间隔进行分组,检
查时间间隔内有否不稳定的因素存在。
当证明过程处于稳定时,子组间的时间
间隔可以增加。
分组频率大快了, 慢些!
3、 X-R图的位置及结构 1) X-R通常把数据栏位于X图和R 图的
上方,X图画在R图的上方,X和R的值为纵 坐标,按时间先后的子组为横坐标,数据值 以及极差和均值点纵向对齐,数据栏应记录 读数的和均值(X)、极差(R)以及日期/时间 或其它识别子组代码的空间
(8)零件名称:受控产品零件的名称 如摩 托车发动机
(9)测量工具:抽样测量质量或过程特性数 据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深度尺、万能 表
(11)机器编号:受控工序操作的机器编号

SPC培训讲义(PPT47页).pptx

SPC培训讲义(PPT47页).pptx

二、SPC的起源和发展
1924年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W.A. Shewhart(休哈特)博士提出。 1932年,英国邀请W.A. Shewhart (休哈特)博士到伦敦,主讲统计质量控
制,英国成为了最早在工业方面使用控制图的国家。
1939年休哈特博士与戴明博士合写了《品质观点的统计方法》
1950~1952年,日本两次邀请美国统计学家戴明( W.E. Deming )传授 SPC 。
波动的概念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两件东西是
完全一样的。生产实践证明,无论用多么精密的
设备和工具,多么高超的操作技术,甚至由同一
2、波动的概念:
操作工,在同一设备上,用相同的工具,生产相 同材料的同种产品,其加工后的产品质量特性(
如:重量、尺寸等)总是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为
波动。公差制度实际上就是对这个事实的客观承
三、SPC统计若干概念
▪ 数据的种类:计量型、计数型 ▪ 波动(变差)——波动的概念、原理及波动的种类 ▪ 普通原因/异常原因 ▪ 基础的统计量——平均值X—、中位数X~、极差R、标
准偏差、S
1、数据的种类
计量型 特点:可以连续取值也称连续型数据。 如:零件的尺寸、强度、重量、时间、温度等
计数型 特点:不可以连续取值,也称离散型数据。 如:废品的件数、缺陷数等
统计过程控制分析与研究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课程内容及目录
▪ 什么是SPC ▪ SPC的起源和发展 ▪ SPC统计概念 ▪ SPC使用的统计技术 ▪ SPC控制图的种类及选择 ▪ SPC控制图的设计原理 ▪ 计量型控制图的制作步骤 和判定原则 ▪ SPC控制图的异常的判断和处理 ▪ SPC与过程能力分析 ▪ 使用SPC益处

QC7大手法课堂讲义

QC7大手法课堂讲义

QC7大手法课堂讲义统计技术课堂讲义第一章统计技术的基础知识第一节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1.统计的概念2.统计的工作过程3.关于统计技术4.为什么要学习统计技术4-1从产品质量波动谈起4-2引起产品质量波动的6大因素测量(Meaure)测量设备、试验手段和测试方法等。

环境(Enviroment)工作场地的温度、湿度、含尘度、照明、噪声和震动等。

4-3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第二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分类1-1数据,是统计技术的基础。

过程控制和体系运行都离不开数据。

所以,学习统计技术首先要了解数据。

1-2数据大体可分为两大类:计量型数据和计数型数据计量型数据是指那些作为连续量测得的质量特性值,如长度、重量、强度、化学成分、时间、电阻等。

计数型数据是指按个数数得的非连续性取值的质量特性值,如铸件的疵点数、审核中的不合格项数等可用0、1、2……等阿拉伯数一直数下去的数据。

将这些数据变换成比率后的数据也是计数数据。

并非所有的质量特性都能用数据表征,在产品和体系评价中还存在另一个特殊的“量”,称为官能量,即依靠人的官能(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评定质量特性所得到的反映值。

2.数据的要求2-1针对性(顾客满意度产品符合性过程能力、产品质量及发展趋势)2-2完整性(反映的过程要完整、可追溯、填写)2-3准确性(原始记录数字修约)2-4及时性(传递、处理和通知的时效)2-5连续性(持之以恒地记录、收集、整理和分析)2-6统计性(数据的位数、数据的修约规则、数据的表式或其媒体)2-7收集数据的注意事项(见《统计技术》应用指南教程P8)3.数据(信息)系统传统职能型、集中管理型、集中领导下的分层管理。

4.数据的离散性和规律性1.波动性。

不管事先如何严格控制,反映产品质量的数据(这里是产品重量),总是有波动的。

2.规律性。

反映产品重量的数据虽然有波动,但这种波动并非是杂乱无章的。

从表2(见第四节)中可看出数据都在0.5—50厘克(cg)间波动。

SPC讲义

SPC讲义

敘述统计介绍 – 极差(2)
离散的程度:极差(Rang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样本方差Variance =
(x x)2 i
,
i=1,2,…..n
n 1
x
其中
x
i
n
➢样本标准差 s = 样本方差
敘述统计介绍 – 极差(3)
极差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R=Xmax-Xmin
SPC的作用
保持(控制)过程
● 当过程已被了解,必须保持在适当的能力水平 ● 过程是动态会发生变化的 ● 对过程的表现必须监控以预防不良变化 ● 好的变化亦应了解并把它固定下来 ● 控制可监控过程 ● 当过程发出讯号时,应立即而有效地找出原因和采取行动 ● 很多时候会留在此阶段,因为公司的资源限制 ● 要达到“世界级”的成就,必须坚持计划努力进入过程改进循环
1994年美国FORD、GM、CHRYSLER三大汽车厂公布QS-9000的品质系统要求 ,向全球推广应用,正式将SPC的应用提升到实际的生产活动中。
SPC的作用
ISO/TS 16949 的目标
缺陷预防 减少变差及浪费 持续改善
QC七大工具简介
QC七大工具是指:
查检表
Check List
不受控(存在特殊原因)
SPC统计过程控制基本知识
过程能力
受控且有能力符合规范 (普通原因造成的变差已减少)
规范下限
规范上限
时间
范围
受控但没有能力符合规范 (普通原因造成的变差太大)
SPC统计过程控制基本知识
过程分类 (按其能力和是否受控)
满足能力 可接受
不可接受

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讲义(四)

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讲义(四)

质量改进的过程是PDCA循环,它的步骤如下六方面:(1)选择课题:企业需要改进的问题会有很多,经常提到的不外乎是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激励、环境六方面。

选择课题时,通常也围绕这六个方面来选,如降低不合格品率、降低成本、保证交货期等。

选择课题的注意事项:①在我们周围有着大小数不清的问题,为确认最主要的问题,应该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方向、市场的要求和内部运行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灵活运用现有的数据,从众多的问题中选择一个作为课题,并说明其理由;②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必须向有关人员说明清楚,否则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甚至半途而废、劳而无功;③设定目标值的根据必须充分,合理的目标值是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

设立的目标值要具有挑战性、通过改进是能够达到的,以激励改进小组的信心、提高积极性;④要制定改进计划,明确解决问题的期限。

预计的效果再好,不拟定具体的时间往往会被拖延,被那些所谓“更重要、更紧急”的问题代替。

(2)掌握现状:掌握现状就是把握当前问题的现状。

把握问题现状的有效工具是调查表。

活动内容为:①抓住问题的特征,需要调查若干要点,例如时间、地点、问题的种类、问题的特征等等;②如要解决质量问题,就要从人、机、料、法、环等各种不同角度进行调查;③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

(3)分析问题原因:分析问题原因是一个设立假说,验证假说的过程。

(4)拟定对策并实施:注意事项:①对策有两种,一种是应急对策(去除现象);另一种是永久对策(消除引起结果的原因,防止再发生)。

应急对策是一种临时措施,是在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尚未找到之前,为消除该问题而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而永久对策是通过现象观察、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手段,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后所采取的对策。

②采取对策后,常会引起别的问题,因为质量或过程的许多特性都是相互关联的。

③采取对策时,有关人员必须通力合作。

(5)确认效果:活动内容:①使用同一种图表(如排列图、调查表等)将采取对策前后的质量特性值、成本、交货期等指标进行比较。

统计过程控制讲义(质量工程师考试)

统计过程控制讲义(质量工程师考试)

统计过程控制(复习题)1.下述中适合使用常规控制图的是( ).A.提高车间生产能力B.检测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批C.消除过程中存在的异常因素D.监控并预警工序中存在的变异2.控制图的描点员按规定时间在短期内抽取4件产品组成一个子组进行检测,并将测得的每个产品的特性值在X图上描了4个点,发现其中有1个点出界. 则( ).A.查找出界原因,并尽快消除异常B.剔除出界的点,继续描点C.不能作出判断,作图不正确D.生产过程出现异常,必须停产3.用20个样本绘制X—R控制图,每个样本(子组)样本量5, 已计算得X=33.6, R=6.2, A2=0.577, D4=2.115, D3=0. 今在加工过程中采集了一个样本,观测值为38, 43, 37, 36, 25. 则该样本的( )在控制限内.A.均值和极差都B.极差C.极差不D.均值不4.合理子组原则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集一个子组的样品,主要因为( ).A.尽快计算不合格品率B.尽量缩小组内差异C.希望节省取样时间D.尽快绘制出控制图5.常规控制图的理论基础是( ).A.小概率原理B.试验设计C.指数分布的性质D.对数正态分布的性质E.正态分布的性质6.常规控制图适用于( )的控制.A.批量为25的一批产品的生产B.成批连续生产零件C.车间大批量生产零件D.连续生产流程性材料7.一生产企业要利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下述中正确的做法是( ).A.选择欲控指标B.收集数据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判断过程是否稳定C.根据欲控质量特性的数据,选取控制图D.确定子组数目和抽取子组的时间间隔及其抽取方式E.按生产顺序从加工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子组绘制控制图8.用均值作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多数质量特性值为计量值数据B.可以扩大控制限的范围C.均值可以使部分偶然因素相抵消,从而缩小上、下控制限的距离D.可以判断产品质量特性的平均值是否合格E.提高对异常波动监控的灵敏度9.过程能力指数C pk的公式是( ).A.(UCL-μ)/3σB.(T U-μ)/3σC.(T L-μ)/3σD.(μ-T L)/3σE.(1-k)T/3R10.在何种情形下,控制图需要重新制定?().A.人员和设备均变动B.改变工艺参数或采用新工艺C.环境改变D.更换供应商或更换原材料、零部件E.点子出界11.选择常规控制图依据的主要因素是( ).A.工艺方法B.设备C.控制关键指标的个数D.使用方便E.控制对象的数据性质12.从工程上提高C p的途径有( ).A.减小σB.增大UCLC.由技术决定是否适当加大公差D.减小LCLE.减小偏离度k13.当所考察的质量特性为某企业月工伤事故数时.应选用( )控制图.A.p图B.u图C.X—R图D.X—s图14.合理子组原则包含的内容有( ).A.组内差异由异因(可查明因素)造成B.组间差异主要由偶因(偶然因素)造成C.组内差异既由偶因也由异因造成D.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15.控制图中控制限的作用有(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A.区分合格与不合格B.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C.点子落在控制限内,判断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D.点子落在控制限外,判断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16.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则( ).A.表示过程稳定,可预测B.点子无趋势和其他模式C.点子在控制限内随机分布D.过程中存在可查明原因17.某生物制药厂半成品指标的检验时间很长,对它的控制宜采用( ).A.均值—极差控制图B.不合格品率控制图C.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D.不合格品数控制图18.在过程不变的情况下,若控制图中上、下控制限的间隔距离增加, 则( ).A.α减小,β增大B.α增大,β减小C.α增大,β增大D.α减小,β减小19.过程保持在统计控制状态下的好处是( ).A.能及时发现异常因素的影响B.可以使过程能力保持相对稳定C.能将产品的质量特性值保持在公差范围内D.可以使过程的变异保持相对稳定20.若人员和设备已固定,在( )的情况下,控制图需要重新制定.A.现有控制图已经使用很长时间B.工艺参数改变C.环境改变D.上级下达更高指标E.更换了供应商21.在分析控制图阶段,利用X—R图对过程进行分析,该过程输出的质量特性值X服从N(210.5, 1.12). 质量改进小组为进一步改进质量,从明确分析用控制图的主要作用开始,一步一步深入地改进质量,具体如下:(1)分析用控制图阶段主要分析( ).A.是否需要继续抽取样本(子组)B.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C.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是否处于技术控制状态D.是否要扩大规范限(2)若过程的规范上、下限为210±3mm, 则C p=( ).A.0.91B.0.99C.1.33D.0.67(3)若将该过程的标准差1.1减小为0.7, 则新的C p=( ).A.1.67B.1.49C.1.43D.1.30(4)(新的)偏移度k=( ).A.3/8B.2/9C.1/6D.0(5)新的C pk=( ).A.1.40B.1.33C.1.25D.1.19(6)若经过调整,过程中心μ已从210.5mm与规范中心M=210mm重合, 则这时C pk=( ).A.1.43B.1.53C.1.67D.1.80(7)下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此时过程处于技术控制状态B.此时过程尚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C.此时过程可运用控制图进行控制D.此时过程能力仍不足22.某种钢管内径X的规格为210±5mm,生产过程稳定,X服从正态分布N(210, 2.492).(1)过程能力指数C p=( ).A.0.38B.0.61C.0.67D.1.03(2)过程的不合格品率p=( ).A.0.3237B.0.0455C.0.027D.0.00058(3)若过程中心发生偏移,过程中心移至212,但标准差仍为2.49, 则此时过程能力指数C pk=( ).A.0.40B.0.76C.1.08D.0.98(4)经技术革新,使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且标准差降为1.25, 则此时过程能力指数C pk=( ).A.1.33B.1.77C.1.22D.1.48(5)经过质量改进和技术革新后, 过程的不合格品率为(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A.0.063B.0.0063C.0.00063D.0.00006323.某生产车间对轴的外径进行控制,规范限为T U=54mm, T L=46mm, 25个子组,子组样本量为5,计算得X=50.5mm, s=2.5mm, A2=0.577, A3=1.427, B4=2.809, D4=2.115, B3=0, D3=0, C4=0.94, d2=0.4299. 则:(1)X图的上、下控制限分别为( ).A.54.07, 46.93B.50.92, 48.80C.51.94, 49.06D.53.01, 50.55(2)过程能力为( ). A.15.96 B.15 C.31.92 D.12(3) s图上、下控制限分别为( ). A.5.22, 0 B.3.58, 0 C.1.44, 0 D.5.56, 0(4)过程能力指数C pk=( ). A.0.64 B.0.30 C.0.40 D.0.44(5)若收集了3组数据,其平均值分别为51.24, 47.32, 46.93, 则( ).A.可以认为点子在界内随机排列B.点子出界, 判异C.点子在界内非随机排列D.点子均在界内,但无法判断其随机性24.假定电阻合格下限为95Ω, 合格上限为105Ω.(1)一批电阻阻值取自均值100Ω,标准差2Ω的正态总体.Φ(x)为N(0, 1)的分布函数.则合格品率为( ).A.2Φ(2.5)-1B.2Φ(2.5)C.Φ(2.5)D.Φ(2.5)+Φ(-2.5)(2)过程能力指数C p=( ). A.3/5 B.6/5 C.5/6 D.5/3(3)假定电阻合格上、下限不变,另一批电阻阻值取自均值101Ω,标准差1Ω的正态总体. 则C pk=( ).A.4/3B.2/3C.1D.2.33(4)在此状态下说明技术管理能力( ). A.较勉强 B.很差 C.过高 D.很好25.某企业有4个车间,第一车间是手工生产,工艺复杂,属于单件生产车间; 第二车间生产品种相对稳定,但产品质量波动较大,主要因为设备精度达不到要求,企业又无法对设备精度进行改进; 第三车间产量大,生产相对稳定; 第四车间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质量较为均匀,但检测所需时间长.有关此案例的分析如下:(1)适宜使用常规控制图的车间是( ).A.第一车间B.第二车间C.第三车间D.第四车间(2)若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更适宜在( )使用.A.第一车间B.第二车间C.第三车间D.第四车间(3)在此车间利用均值—极差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在确定控制的质量指标时更适宜选择( ).A.对成本影响较大的性能指标B.技术要求高的质量性能指标C.不重要的质量性能指标D.工艺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质量性能指标(4)在抽样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 ).A.取得的子组数目应在25组以上B.抽取产品越少越好C.过程稳定时可以多抽取样本D.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获得子组观测值(5)若绘制的控制图,发现有点子出界, 应( ).A.立即停止生产B.立即查找点子出界的原因C.立即重新绘制控制图D.延长控制界线,将分析用控制图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26.在解释C p和C pk的关系时,正确的表述是( ).A.规格中心与分布中心重合时,C p=C pkB.C pk总是大于或等于C pC.C p和C pk之间没有关系D.C pk总是小于C p27.在X图上,如果连续5个点中,有4个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则可能的原因是( ).A.μ变大B.μ变小C.σ变大D.σ变小E.μ和σ不变28.X—R s控制图与X—s控制图相比,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A.R s图计算简单B.R s图计算复杂C.用R s估计σ的效率较高D.用R s估计σ的效率较低E.X图比X图反应过程波动更灵敏29.p控制图的n=25,UCL=0.28,Cl=0.10,LCL=—. 若n改为100, 则( ).A.UCL=0.19B.UCL=0.145C.UCL=—D.LCL=0.01E.CL=0.00130.轴的直径为2.0±0.01mm, 用X—R图对其直径进行监控,子组大小为5,下列情况中显示过程异常的是( ). A.有一根轴直径大于2.01 B.有一根轴直径小于1.99C.有一子组的均值大于上控制限D.有一子组均值小于公差下限E.控制图上有7个点子连续递增31.下列数据中可以绘制控制图的是( ). A.连续加工过程的巡检数据B.连续加工过程的批验收记录C.从多个供应商处采购的批验收记录D.从某个检验批中抽取100件产品的检验记录E.某个供应商的各类需部件的特性数据32.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和其他计量控制图相比,( ).A.均值—标准差图更适用于抽样困难、检验成本大的场合B.标准差图更准确地反映过程波动的变化C.当子组大小大于10时不适于使用标准差控制图D.均值图分析过程中心的波动较单值图更灵敏E.均值—极差图的子组大小应大于均值—标准差图的子组大小33.下列异常现象中可能是由于数据分层不够造成的是( ).A.一点落在A区以外B.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C.连续14点相邻点上下交替D.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C区E.连续15点落在C区内34.设一个电子产品由17个同等复杂且同等重要的部件串联组成,如果该电子产品的C p要求达到0.67, 则 ;(1)要求产品不合格品率p不能大于( ). A.4.6% B.2.3% C.0.27% D.1.35%(2)当对此要求选用抽样方案时,选用的AQL(%)为( ). A.4.0 B.6.5 C.0.4 D.0.65(3)部件的不合格品率p要求不高于( ). A.4.6% B.2.3% C.0.27% D.1.35%(4)当对部件的质量要求选用抽样方案时,选用的AQL(%)为( ).A.0.040B.0.065C.0.25D.0.004035.企业欲用控制图对某零件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1)确定控制图的使用场合和控制对象,须分析( ).A.产品的质量特性和重要程度B.各工序的加工特点和对关键特性的影响程度C.工序的质量状况和加工的规律性D.绘制控制图的人员(2)选择控制图,应考虑( ).A.质量特性数据的性质B.控制图保管的方便性C.控制图的检出力D.检验的成本和取样的难易程度(3)如果选择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那么,子组大小最好为( ).A.4~5B.10以上C.1D.越多越好(4)在抽取子组时应做到( ).A.过程稳定性好,子组间间隔可以扩大B.过程稳定性差,子组内产品的抽取间隔加大C.子组内产品抽取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D.子组内产品抽取间隔与子组间间隔尽可能相同(5)在均值图上应使用( )打点.A.每个产品的测量值B.子组均值C.子组标准差D.子组极差36.加工一种轴承, 其规格为10±0.08mm. 要求C pk≥1. 收集25组数据绘制分析用控制图, 未显示异常.计算得到: μ≈10.04mm, σ≈0.02mm.(1)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B.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未处于技术控制状态----------------------------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C.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处于技术控制状态D.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2)比较经济的改进措施为( ). A.同时调整μ,σ B.调整μ C.调整σ D.μ和σ都无需调整(3)如果只调整μ, 则μ调整为( ),即可满足要求.A.10.00B.10.01C.10.02D.10.03(4)如果只调整σ, 则σ调整为( ),即可满足要求.A.0.010B.0.0133C.0.0150D.0.016737.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意味着( ).A.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合格B.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C p大于1C .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份都落在控制图的控制限内D.过程中只存在偶然因素E.控制图上没有点出界和异常排列38.若控制图中有一点出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过程可能存在异常因素B.过程存在偶然因素C.过程可能不稳定D.过程没有异常E.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39.要求子组大小相同的计数控制图是( ).A.p图B.np图C.单值—移动极差图D.u图E.c图40.利用过程能力指数可以( ).A.实时监控过程随时间的波动状况B.计算过程的不合格品率C.分析不稳定过程的加工质量D.衡量稳定过程满足技术要求的能力E.分析过程的异常因素41.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更适用于( ).A.产品均匀的场合B.大批量且需对过程变化作出灵敏判断的场合C.需要取得信息多,判断准确的场合D.检验成本较大,检验时间较长的过程E.控制对象为计数值的情况42.检验员用一次抽样方案(80, 0)对连续产品批进行验收,并记录了样本中不合格项和不合格品数,利用这些数据可以绘制( ).A.np图和p图B.单值—移动极差图C.均值—极差图D.c图和u图E.排列图43.下列现象中判定过程异常的是( ).A.一点落在A区以外B.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C.连续15点相邻点上下交替D.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E.连续14点落在C区内44.利用均值—极差图控制过程,得到X=65,R=2.0,查表得A2=0.577,D4=2.115,D3=0. 从现场采集一组数据,X=67.1,R=5.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 .X在控制限内 B.X在控制限外C. R在控制限内D. R在控制限外E.无法判断45.计量控制图与p图相比,下述叙述正确的有( ).A.计量控制图子组大小要求较大B.计量控制图子组大小要求较小C.p图更为灵敏D.计量控制图对测量器具的精度要求较高E.计量控制图对测量器具的精度要求较低46.在统计过程控制中,偶然因素的特点是( ).A.过程固有的B.非过程固有的C.始终存在的D.对质量影响大E.可以通过质量改进完全除去47.加工一种轴承,其规格为10±0.08mm,要求过程能力指数C pk≥1. 收集25组数据绘制分析用控制图,未显示异常. 计算得到: μ≈10.04mm, σ≈0.02mm.(1).C p为( ). A.2/3 B.4/3 C.1 D.1.5(2)C pk为( ). A.2/3 B.4/3 C.1 D.1.5(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判断过程( ).A.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B.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未处于技术控制状态C.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处于技术控制状态D.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48.依技术标准,某工艺环节的水份含量为20~22(%). 该厂采用均值—标准差(X—s)控制图对水份含量进行控制.在统计控制状态下,计算得X=21.12, s=0.25,子组大小为5,查表得B4=2.089,A3=1.427.(1)关于对技术标准的以下解释,正确的有( ).A.公差上限为22B.公差为21C.公差下限为0D.公差下限为20(2) s图的上控制限为( ). A.5.28 B.0.357 C.0.522 D.0.250(3)X图的下控制限为( ). A.21.642 B.21.477 C.20.763 D.20.598 (完)----------------------------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初级)精讲班课件讲义2001版(21-40)

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初级)精讲班课件讲义2001版(21-40)
c控制图用于控制一部机器,一个部件,一定的长度,一定的面积或任何一定的单位中所出现的缺陷数目。如布 匹上的疵点数,铸件上的砂眼数,机器设备的缺陷数或故障次数,电子设备的焊接不良数、传票的误记数,每页印 刷错误数,办公室的差错次数等等。
注: SPD就是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与诊断,从而达到缩短诊断异常的时间、以便迅速采 取纠正措施、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SPD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SPC理论的重要组成 部分。
二 常规控制图 1.常规控制图的构造
常规控制图的组成:横坐标表示时间或样本序号,纵坐标表示样本统计量的数值。参见 图3.1-1。
员。统计质量控制不是简单地解决对特定工序用什么样控制图的问题,它强调整个过程,SPC的重点就在 于“P (Pro ces s)”,重在过 程 。
3统计过程诊断 SPC可以判断过程的异常,及时告警。但早期的SPC不能告知此异常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发生于何处,即不能进
行诊断。而在现场迫切需要解决诊断问题,否则即使要想纠正异常也无从下手。故现场与理论都迫切需要将SPC加以 发展,现代SPC已包含了这部分内容,也即统计过程诊断(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简称SPD)。
UCL、CL与LCL统称为控制线(Control Lines),它们是互相平行的。若控制图中的描点落在UCL与LCL之外或 描点在UCL与LCL之间的排列不随机,则表明过程异常。 3 注释: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是美国休哈特(W.A.Shewhart)在1924年提出的不合格品率(p)控制图。本章将主 要讨论常规控制图,也称休哈特控制图(Shewhart Control Charts)。
控制图的作用按下述情形分别考虑: (1)应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如出现图3的上升趋势,显然过程有问题,故异因刚一露头,即可发现,于是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这当然是预 防。但在现场出现这种情形是不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