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一年级科学(科教版)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4秋)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4秋)

一年级科学上册2024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周围的植物”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周围的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我们自己”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内容。

(1)“周围的植物”单元:本单元以观察、记录、交流能力为培养重点, 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与思维发展。

通过各类观察活动,让学生知道描述植物的方法, 认识到植物的需要。

通过对生活中植物的用途的了解, 真切感受到植物, 作为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美的享受。

同时通过单元小结、科学阅读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板块的插图和文字认识更多周围的植物, 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

(2)“我们自己”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了解了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 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

本单元还帮助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变化, 推测未来的身体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生长, 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 了解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 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2.板块分析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

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

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具体说明如下:(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针对一年级学生设计的,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本单元内容包括:植物的名称、植物的种子、植物的生长、植物的叶子和植物的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征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标本、图片、PPT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观察植物标本,让学生描述植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2024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

2024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
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式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
2.校园中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四、拓展活动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植一种植物,通过画画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老师引导学生掌握步骤方法,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准备种什么,打算如何去做。
五、作业设计
1.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植一种植物,通过画画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2.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归纳,更是为了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感悟概念建立的过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板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向日葵
菊花
玉米 植物
芦苇
竹子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本课设计了种植活动,这是学生进行长期科学观察的首次尝试。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认识植物的各个结构,而且能观察到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以及生存和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坚持观察与记录将为学生完善对植物的认识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教师关注与重视。后续的每一课都须提示学生照顾好自己种植的小植物,适时展示、交流学生的种植记录或者实物。
1.1《我们知道的植物》
课题名
《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材分析
《我们知道的植物》一课是植物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第1课。因此, 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的兴趣、喜欢上科学,引发学生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也是本课的重要任务。
本课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从“我们知道的植物”这一熟悉的话题入手引领学生进入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在感受植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能描述出植物有根、茎、叶,能生长、会开花等显著特征。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种植或对周围环境下意识的观察,因此是比较粗浅和零碎的。这就意味着一年级学生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有生命等本质特征,为此教科书设计了植物与塑料花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从对比中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3《植物长在哪里》教学反思(3)篇

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3《植物长在哪里》教学反思(3)篇

《植物长在哪里》教学反思在完成《植物长在哪里》这一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并实施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下是对本次教学过程的总结与反思: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科学观念: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基本能够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特定环境,并认识到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特征会有所不同。

学生们能够列举出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如土壤中的植物、水中的植物等。

2.科学思维:在观察和比较不同环境下的植物时,学生们初步学会了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植物的不同之处。

通过讨论和观察,学生们能够识别出土壤中和水中植物的一些显著特征差异。

3.探究实践:学生们积极参与了观察活动,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环境。

尤其是在“拓展版块”中,学生们亲手种植绿豆并记录了生长情况,这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态度责任: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们对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持续探究植物的兴趣,并初步形成了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生长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活动设计层次分明:本次教学设计了三个递进的活动,从观察土壤中的植物到水中的植物,再到无土栽培的介绍,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环境的多样性。

2.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分享种植经验、观察图片和实物、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氛围活跃。

3.实践活动丰富:在拓展版块中,通过种植绿豆的实验,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时间分配: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一些活动未能充分展开。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确地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活动都能得到充分的时间进行。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虽然学生们能够观察到不同环境下植物的一些表面特征差异,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时,我做得还不够。

未来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2观察植物教学反思(3篇)

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2观察植物教学反思(3篇)

《观察植物》教学反思(1)在教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观察植物》这一课时,我根据《观察植物》教学设计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反思,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优化和提升。

一、教学成功之处1.情境创设有效:通过校园情境图的引入,学生很快被带入到植物观察的氛围中,能够主动讨论植物与人生长的相似之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一环节成功地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做了良好的铺垫。

2.观察方法指导细致:在探索版块,我详细指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地观察植物,并强调使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不仅提升了观察能力,还学会了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特点。

3.小组合作氛围浓厚: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活动,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热烈,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游戏环节趣味性强:“蒙眼猜植物”和“你说植物特点我来猜”等游戏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增强了记忆。

5.拓展环节启发思考:通过观察仙人掌等具有显著特点的植物,引发学生思考植物结构特点与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并发现更多独特的植物。

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1.时间分配需优化: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观察一株植物时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后续观察更多植物和游戏环节的时间相对紧张。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精确地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活动都能充分展开且不影响整体教学进度。

2.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虽然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观察活动,但仍有少数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或注意力不集中而未能充分参与。

针对这类学生,我需要设计更多互动环节,或者通过个别指导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语言描述能力需提升:虽然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能够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点,但部分学生的描述仍显得较为简单和片面。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虽然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片叶子,但是同意种叶子都会有它们共同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同一种叶子的共同特点,希望我们同学能够搜集更多种类叶子的共同特点。
谢谢
植物是“活”的吗
小学科学教科版 一 年级上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和小伙伴握握手
和小小机器人握握手
我来做
我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
好啊,去欣赏秋天美丽的景色吧!
枫树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竹子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牵牛花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咦,这是什么植物呢?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说一说它是什么样的?你在哪里见过这种植物?
导入新课
为了能够更加仔细的观这棵植物,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桑树叶表面毛茸茸的,而且是嫩绿色的……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fēng shù 枫 树 叶
yín xìng 银 杏 叶
这是哪种叶子?形状像什么?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二、同一棵植物的叶子,都一样吗?
仔细观察,长在同一棵树上的叶子一样吗?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子,因为光照、水分、营养、周围环境等差异而有所不同。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思考:塑料花是“活”的吗?为什么?
不是“活”的
因为塑料花 不会生长,不 会凋谢,不需 要阳光、水分 ……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一、判断题 1.剪纸的玫瑰是植物。( ) 2.草地上的野花是活的。( ) 3.有根、茎的花就是活的。( )
×
×
新课讲解
我们可以根据叶的哪些特征来认识它们?
看形状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3《观察叶》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3《观察叶》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3《观察叶》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叶》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的第三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叶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叶子在其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详细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观察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

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树叶,对树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树叶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叶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知道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叶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知道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叶子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引导观察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叶子的模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叶子标本、显微镜、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2.学具准备:每人一片叶子,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叶子,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吗?叶子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叶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叶子的基本知识。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用彩色笔在叶子上标记出叶子的各个部分,并尝试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植物长在哪里》教案3(2024秋)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植物长在哪里》教案3(2024秋)

3.植物长在哪里【教材简析】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改变观察的视角,从观察植物过渡到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

本课中,学生需要聚焦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不同环境下的植物,探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本课内容有四个部分,聚焦板块引导学生交流种植经验,关注植物种在哪里。

探索板块设计了三个分层活动。

活动一:通过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建立“植物生长需要土壤”的认识。

活动二:通过土地的剖面特写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扎根在土壤中,吸收土壤中的营养。

活动三:让学生了解到植物还可以生长在水中。

研讨板块,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生长环境的共同特点,并能比较说出土壤中植物与水中植物的不同点。

拓展板块通过“在土壤和纸巾上种绿豆”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的生长状态,引导学生养成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生长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用科学方法观察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点。

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植物,了解一些常见环境中的典型植物。

但是,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足,观察方法不全面,他们的描述通常是比较零散的,使用相关的科学词汇进行表述会有一定难度。

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比较法观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丰富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环境,认识到一些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

2.通过观察植物在土地里的生长,认识到土壤为植物提供了生长环境。

3.通过观察更多环境中的植物,了解植物还可以生长在无土环境中。

4.持续保持探究植物的兴趣,初步感受植物与环境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比较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环境。

[难点]对比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认识到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特征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视频资料;3.绿豆。

[学生]1.种植经验分享(照片、观察日记等);2.纸巾;3.种植盆;4.土壤。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提问:我们已经种过什么植物?种在哪里?是怎样种植的?(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整理自己种植植物的照片、日记、观察笔记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2.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植物长在哪里,看一看植物的“家园”。

教科版(2024)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我们的身体》精品教案

教科版(2024)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我们的身体》精品教案
7.提问:“你们觉得观察器官有什么好处?”
8.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观察和记录?”
1.观察人体模型,认真听讲,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观察自己的身体,尝试说出每个部分的名称。
3.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1.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器官。
2.模仿教师的动作,尝试自己观察器官。
3.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观察结果。
4.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1.分组进行实际观察操作,互相观察和指导。
2.认真听讲,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积极参与分享,表达自己的观察体验。
4.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直观形象的人体模型和教学PPT,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保护身体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提问:“如果我们失去了某个部分,会有什么影响?”
6.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身体?”
7.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8. 展示教学PPT,介绍常见的身体问题:近视、感冒、摔伤等,并讲解其危害。
活动二:观察器官
1.展示放大镜,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器官。
课题
我们的身体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
分析
本课时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主题为《我们的身体》。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头部、躯干、四肢等部分,以及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器官的功能。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他们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自己的身体,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5《植物的变化》教学反思(3篇)

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5《植物的变化》教学反思(3篇)

《植物的变化》教学反思(1)在完成了《植物的变化》这一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后,我深刻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也认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总结。

一、成功之处1.活动设计合理:o聚焦版块:通过提问“我们种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种植成果,分享种植经验,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o探索版块:观察植物和展示观察记录两个活动有效结合,让学生不仅通过直观的观察,还通过图片、文字记录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和变化。

o研讨版块:通过讨论“怎样照顾植物”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学生明确了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并加深了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o拓展版块:通过展示一棵树一年四季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生长变化的周期性和长期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教学目标达成:o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并了解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变化。

o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了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的能力。

o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责任感。

3.材料准备充分:o教师提前准备了多种植物、照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素材。

o学生也带来了自己种植的植物以及种植过程中的照片、图片、文字记录,这些材料成为了他们交流分享的重要基础。

二、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1.时间控制:o在教学过程中,部分环节的时间控制不够精确,导致部分小组在展示观察记录时时间较短,未能充分展示和分享。

o改进措施:在课前应更加细致地规划每个环节的时间,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时间展开。

2.学生参与度:o虽然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但仍有少数学生在观察或讨论时显得有些被动,未能充分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o改进措施:在后续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引导这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课件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植物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棵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比较与测量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菊花的花有什么特点?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菊花的花有什么特点?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菊花的叶有什么特点?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菊花的茎有什么特点?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菊花的根有什么特点?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谁是我们班的跳远高手?
请两位小朋友来示范一下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怎么才能判断谁跳得远?
统一起点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同桌两位同学比比看。
我们来折一只纸蛙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进行比赛吧。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6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现在我们要出发
去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了。有什么要注意的 地方呢?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1.准备好笔和记录本; 2.小组活动; 3.注意安全; 4.不破坏伤害植物。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有的在开花
有的在墙上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讲解教学课件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我们知道的植物》一课作为小学科学学习的起始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并了解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环保意识和保护植物的责任感。

(一)、教材概述《我们知道的植物》是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课。

本课旨在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并了解身边的植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与结构本课内容围绕“植物是活的”以及“怎么活下去”的主题展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聚焦板块: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植物世界,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

探索板块: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原有知识,借助“班级记录表”记录他们对植物的初始想法。

活动二:找一找、数一数图中的植物:在图片中辨认植物,认识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并初步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不同。

研讨板块:通过“比一比,说一说”活动,引导学生使用证据判断“塑料花是植物吗?”,意在提升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并学会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拓展板块:通过“种一棵植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观察和感受生命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等。

了解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如美化环境、提供氧气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和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如看、闻、摸)观察植物,并记录其外部形态特征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珍爱生命、爱护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植物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常见植物,并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教案(共6课)(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教案(共6课)(2022新版)

第一单元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四个: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

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幼儿园或对周围环境的下意识观察。

在幼儿园里接触和认识植物的时候,也会接触到植物根、茎、叶这些词汇。

所以,他们对植物的认识已经很丰富,只是比较粗浅和零碎,他们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等本质特征。

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种植活动中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识字量不足,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的形式;团队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控制力不强,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他们首次尝试长期科学观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将植物和塑料花进行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能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识别植物,并能说出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简单描述其特征。

[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种植一棵植物并持续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塑料花每组一盆、大蒜、绿萝枝条、绿豆、向日葵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一棵植物
指导使用活动手册,坚持记录的习惯。
观察方法:(局部观察)用感官综合 观察,即用眼睛看、手摸、鼻子闻
采用图示记录方法
科学词汇:根、茎、叶 要求:学生学会并掌握,在课堂中熟练使用。
生长过程:树枝、嫩芽、小叶、壮 叶、黄叶、枯叶、树枝。
猜叶子:主要是帮助学生观察和表达,使学生通 过看摸闻等观察后,用语言描述叶子的特征。
难点:理解有生命的内涵
教科版的板块特色
一、聚焦:是将目标集中到某一个问题,学 生学习的内容相对集中。 二、探索: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三、研讨:通过学习、实践,对学习的内容 中的事实、证据、加工形成观点的过程。
四、拓展:是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活动、 实验、再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围绕这四个板块来设计
一、教材内容
课程标准指向探究目标
一、二年级科学探究目标
二、科学态度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一年级第一单元 植物
植物单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STSE即科学技术与环境。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明暗两条线来制定
植物单元编写思路
注:班级记录单是由教师填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