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第三讲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与追求

第三讲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与追求

2、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 一次爱国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3、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 眼界,提高了他们参政的积极性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 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天津机器局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创办新式海军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筹划海防
旅 顺
北洋海军
威海卫业 口 号→ 求富 主 要 企 业 民用工业名称 创办人 李鸿章 张之洞 张之洞

轮船招商局 汉 阳 铁 厂 湖北织布局
兴办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 业;
百日维新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 文化教育 才,翻译西方书籍, 方 面 传播新思想;创办报 刊,开放言论;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 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 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评价戊戌变法:
1、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抨击封建思想,促进人 民的觉醒
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当中国的读书人埋头于经书中寻章摘句,远离社会现 实的时候;当清帝国的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 迷梦中不能自拔的时候,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和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向前发展,把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远远甩在后面……..
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 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中国的四次近代化探索

中国的四次近代化探索
中国的四次近代化探索:
派别
主张
学习内容
口号
影响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科学技术(器物)师夷长技或自、求富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变法图强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政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
民主、科学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共同点:
1、结果:都失败(从社会性质角度分析,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失败原因: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3、共同作用: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

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比较

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比较
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展。
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同点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感念深入人心相同点背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结果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戊戌变法法令及评价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经济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
器物(技术)
政治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制度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思想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文化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张
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影响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感念深入人心
相同点
背景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结果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戊戌变法法令及评价:
类别
颁布的新法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①鸦片战争中抵抗派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大,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 .地主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1 )近代前期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①边疆地区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

②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战斗,壮烈殉国。

( 2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①背景:鸦片战争的炮声,使一些封建士大夫开始放眼世界,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②代表:林则徐、魏源。

③思想:放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结果:其理论没能彻底付诸实践,后来的洋务运动实践了他们的主张。

⑤影响: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开启了向西方学习以救国的大门,为中国早期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

☆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张謇提出“实业救国”(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用“上帝”和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来拯救中国社会( l )太平天国运动(1851 一1864 年)①背景: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②主要原因:封建剥削沉重,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重人民负担,加剧阶级矛盾。

③新特点:①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肩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使命;②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③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失败的原因:①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②领导集团内的分裂,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失败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不能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领导集团不能争权夺势,甚至发生内讧;生活上不能腐化堕落、脱离群众。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感受和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感受和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感受和启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各种挑战和变革。

从晚清时期开始,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内部动荡、经济落后等多重问题。

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中国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感受和启示:1. 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上,自主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意识到依赖他国的技术和经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自主发展,努力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自主创新是实现国家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教育的重要性: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教育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通过推广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中国得以培养出大批有能力的人才,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是培养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 政府的引导作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引导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

政府不仅加强了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还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产业发展等。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应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为社会提供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支持。

4. 开放与合作的态度: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积极开放与国际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不断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同时也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合作。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开放与合作可以带来更多机遇和资源,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自主创新、教育发展、政府引导和开放合作都是实现国家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通过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经验,我们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专题解读】中国近代史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即外国列强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同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来侵略者,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

这些斗争是要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

二是“近代化探索”,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这主要是解决富强问题。

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民族独立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时解决了,国家富强的任务现在仍在继续。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就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西方化的过程,同时也给中国的教育体制、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古老中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迈向新生的重大转机。

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又是探索强国道路的过程。

其中重大事件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过程。

从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命题展望】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

复习时应注意整合近代化探索活动四个事件代表的主张、主要活动、历史作用等,同时要注意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早期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结合。

【考点导学】仔细阅读《掌控中考》PA61—62,圈、点、批、画出重要的知识点并识记。

时间8分钟【梳理点拨】易混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区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启性事件。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二、归纳总结1.中国近代化的四步探索有何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2.以上四步探索的共同点是什么?(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之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以上探索从总体上看呈现了什么特点?4、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联系:世界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三、感悟历史1.以上四步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忧国忧民等)2.从上述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上述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没有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众所周知,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那么中国是如何走向近代化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政治上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尽管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等.但是几乎每个封建王朝都跳不出这个从初期兴起,到逐渐昌盛,再到后期腐败衰亡的"怪圈".鸦片战争前夜的中国已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故步自封.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遭到中国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的顽强抵抗,销量不大,而英国商人却需要用大量银元购买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因此,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于是英国殖民者以走私鸦片作为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清政府则实行禁鸦片措施,具有代表的是林则徐的"虎门硝烟".英国针对中国禁烟,决定动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同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随后,中国与西方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质的变化.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侵略,主要方面有:一.军事侵略.鸦片战争后列强又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每一次战争之后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劫掠中国财富,破坏中国主权.领土完整.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炮制"中国威胁论",企图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过程.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都以失败告终.却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奋起.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农民成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颁布了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由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而且岁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初,为挽救清政府,封建统治阶级中部分官员主张向西方学习,兴办洋务,被称为"洋务派"它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局厂.同时还建立了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创办了一批企业但却没有让中国富起.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也传播迅速.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的人士成立资产阶级维新派,却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阻挠.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封建君主身上,戊戌维新运动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1911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同年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是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辛亥革命破产.尽管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民生共和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们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

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思考

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思考

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思考1.洋务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启动于19 世纪60 年代的洋务运动,中经90 年代的维新变法,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

孙中山是在回顾或者说是在“反思”上述近代化运动,总结上述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建构自己的近代化理论和逐步完善自己的近代化思想的。

2.维新运动。

19 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他们不仅提出了维新变法和革新政治制度的主张,而且还大胆、勇敢地提出了深层思维方式变革或“精神革命”的课题。

他们借用西方的思想武器,介绍进化论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使近代中国形成了第一次思想解放浪潮。

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新运动既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甚至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全面启动。

然而,对君主与清政府的看法脱离实际。

维新派企图采用保留皇帝宝座来推行自上而下的体制内变革,实现君主立宪政体,走英国和日本模式的近代化道路。

可是,他们过于天真,他们不了解中国的皇帝毕竟与英、日的国王不同,中国的民众也与英、日有别。

因此,维新派要维新,但不明确如何维新,更不明白维新不行该如何变革中国。

正如孙中山所指出,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是不可能的,“观于昏昧之清朝,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

”“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治理众人之事的总统”,而不需要把国家变为个人私产的封建皇帝。

3.辛亥革命。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向西方学制度的,学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政体是关键,政体不改变,一切都无从谈起。

所以,孙中山认为要使中国与世界接轨,迅速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必然要有一个负责任的、代表民意的民主政府。

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不仅是中国改朝换代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振兴中华、追求中国近代化的伟大先驱。

尽管他未能扫除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两大近代化的障碍,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实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他的近代化主张无疑是他那个时代中各种方案中最优秀的构想。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近代化的探索1.阶段特征: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在经济上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

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2、主要内容:奕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同: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目的:都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方法:都主张学习西方;艰难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影响:都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经验教训:只有争取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要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要依靠人民群众;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文明;要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

4、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外国的侵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5、近代化过程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6、近代化探索的启示: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健。

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

【历史感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我们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先进的外国文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我们只有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840年,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用强权和大地轰开了古老中国长期封锁的大门.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鄙夷外国、妄自尊大的大清王朝,揭开了中华民族屡遭西方列强侵略、侮辱、欺凌的悲惨史页,也唤起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顽强探索,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思考和关注。

1.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代表人物是洪秀全。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的农民阶级开展了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他们用“天国梦想”发动了农民,但领导者没有很好的利用好这种民愤。

在取得一些胜利后,领导者贪图享乐,只有空口白话的《天朝田亩制度》,没有继续发动农民,停滞不前,没有坚持到底.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由于缺乏先进的阶级力量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无法承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动统治的使命。

2.封建地主为主力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发动“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因为尽管地主阶级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本质上却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又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原因决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承担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不可能真正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3.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张骞。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性运动,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但是由于维新派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事实上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也只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近代化四次探索

近代化四次探索

近代化四次探索基础知识回顾一、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2、目的: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起止时间:5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5、领导阶级:53______________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7、代表人物:中央—54________,地方—曾国藩、55__________、左宗棠、张之洞8、口号:5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1)5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结果:61___________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论述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论述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论述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国近代化是一个历程,它不仅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更是中国人民摆脱封建社会、追求自由、繁荣昌盛的精神奋斗之路,更是中华民族发展新时期的发端。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包括:一、启蒙运动这是打破封建社会秩序的起点,大踏步走向现代化的开端。

它最早始于19世纪初洋务运动,同时也受到传播英法文化、思想的影响,更替了中国封建时代传统的社会思想,标志着中国发展的新起点。

二、改良派运动主要是以改革现实制度,开拓时代,创造新生活为目的的,内容十分丰富,从事衣食住行到学术思想,从反抗宋元政治腐敗到义务教育普及,从文学创作到新闻自由宣传,都有改良派运动体现。

三、开明时代是从1840年的洋务运动的瓶颈产生,到1860年“太平天国”的灭亡,在“坚守尊严”与“顺应国情”政策中形成的一个阶段,使得中国山河拨乱,一切返老还童,国家财力严重恶化,却井然也,是现代化转折点之前的一段重要时期。

四、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转折点,它象征着中国从共和政体走向帝制君主主义政体的变革,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五、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人民革命的政治力量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发展,更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格局,为中国近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六、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是沿本中国近代化发展最完结的一步。

它是中国社会制度上的根本性变革,是中国从共和主义向资本主义发展的转抩,使中国进入到市场经济,从而把中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总之,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是一段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历史进程,在洋务动派的开明、改革派的改良、辛亥革命的转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实施等历史使命的任务完成下,中国从“旧中国”走向“新中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化社会的跨越,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 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 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也。”各 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人教版《初中历史》
材料二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华主要消费品输出情况表
种类 棉纱
粗布
面粉
火柴
时 1913 269万担 521万担 260万担 2845万箩 间 1920 129万担 253万担 51万担 848万箩
大 机 器生产
经济领域: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民族 工业萌芽并艰难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难得的发 展空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一战 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民族 工业又迅速萧条。
1927年至1936年,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 较快发展。
梦 碎 近 代
近代化的探索
一、概念
所谓“近代化”,即是近代 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道,向 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 的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 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 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
涉及课本内容:第4课、第6课、第9课、第10课、 第12课、第25课、第26课
1、洋务运动: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八年四考)
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 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
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 “实业救国”的推动
2、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
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和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和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和给我们的启示考察中国近代化的演变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波澜壮阔,但却一波三折,举步维艰。

中国的近代化固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就,但它遗留的经验教训无疑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一,必须清醒地认识世界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改革,近代化才不致被延误。

近代中国从闭关走向开放,不是由于意识到开放的必要,而是在一次次惨痛的打击之后被迫接受的。

世界文明已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中国要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就必须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

只有进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近代化改革,实现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才能与列强抗衡。

失败了而不知其所以败,这是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第二,改革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存在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变的过程。

近代化的实质就是通过由低级向高级的改革,实现由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变。

这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

它不是短期内所能解决的。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西长期隔绝、社会的主流反对改革的情形下开始的,从一开始就缺少一个总体的循序渐进的改革方案,任何一个方案的出台都带有强烈的急功近利色彩。

在人们的价值准则和思维方式已成为社会规范的环境下,根植于小农经济土壤之中的政治制度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追求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第三,稳定的权力核心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对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

由于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不是由于其社会本身逻辑发展的结果,而是在外力打击下,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提出并实施的,因此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更多的是一项集体意志的活动。

而国家作为一个代表社会整体的机构,不仅可以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如资源的分配、利率、税率等的调整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可以通过对各派政治力量的整合,实现社会的稳定,从而加速近代化的实现。

也就是说,让新兴势力和政治派别参与到政权中来,结束清廷在权力上的垄断地位,共同推动社会历史的向前发展,不仅已成为时代潮流,而且也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

近代中国道路探索及现代意义

近代中国道路探索及现代意义

近代中国道路探索及现代意义
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道路探索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探索了许多不同的道路,包括西方模式的现代化、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等。

这些尝试都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今天中国的发展基础。

首先,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最早的尝试。

自19世纪初,中国人就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以期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不过,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这种模式在中国的推行遇到了许多困难。

例如,西方的民主制度在中国很难实行,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权威和家族的强烈依赖,以及对合作共赢的传统观念。

因此,中国在西方模式的现代化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其次,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在20世纪初期的另一次尝试。

中国把苏联作为自己的模板,在经济和政治上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

虽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但是在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下,中国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例如,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对个人创新和投资动力的抑制,人民的普遍权利和自由的缺乏。

最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最新尝试。

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中国的经济模式上,包括发展计划经济、实施市场化改革、建设高科技产业等等。

这种模式在某些方面借鉴了西方和苏联的经验,但也在很多方面保持了中国的独特性和特色。

总的来说,中国的道路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尝试都对今天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的中国发展已经迈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也将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专题十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线索:一、中国近代化概况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痛苦反思: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来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的毒害。

阶级派别及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曾·李·左·张等。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严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黄兴等。

资产阶级知识分陈·李·胡·鲁·蔡等。

探索层面科学技术:器物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国思想文化: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含义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等。

中国近代化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产生原因外部原因随着列强的侵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内部原因①封建统治者认识到自身制度的腐朽以及民族危机的严重②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探索有利条件①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传入主要内容经济上经济上的工业化,即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近代化的核心)政治上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即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向民主政治过渡(近代化的保证)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即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思想获得解放(近代化的前提)两大问题实现近代化必须解决两大问题:①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②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目标独立、民主、富强四大事件洋务运动、戊成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③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1.层层递进: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逐步深入到政治制度,最终延伸到思想文化,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索过程。

2.各阶级参与:在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各个阶级都积极参与其中,各自发挥了重要作用。

3.道路坎坷:从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过程充满曲折和挫折,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4.借鉴外国成果:在探索近代化的过程中,各个阶级的探索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和成果,以期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近代化道路。

5.无产阶级领导:在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失败后,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最终确定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走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3、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原因)是:外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因是太平天国运动。

针对西方列强武器先进,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性质的企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民用性质企业。

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

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4、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历史地位),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5、揭开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意义)的事件是“公车上书”。

历史背景是《马关条约》签订,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主要内容是拒和,迁都,变法。

6、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失败原因: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主要客观原因是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的最大历史功绩是思想启蒙(即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7、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它由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即三权分立原则)。

说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说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8、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 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抗争 与探索.请写出其中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的名称及其相对 应的一位代表人物.你从他们的抗争与探索中得到什么启 示?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义和团运动:赵三多 曹福田 张 德成;洋务运动,弈欣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戊戌 变法,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辛亥革命:孙中山;新文 化运动: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性质,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 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2)你从孙中山身上受到哪些教育和启示? 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要有坚定的革命 信念和远大的理想,要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光辉业绩.第 一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出来即可.大体思路是, 领导反清斗争,建立中华民国,反对北洋军阀, 维护民主共和,思想发生伟大转变与共产党合作, 提出新三民主义.第二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 之有理即可
(2)从上述历史变革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的炮声中破产,说 明单纯引进外国科学技术的地主阶级经济改革不能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运动在顽固派的 反抗下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当时的中国 行不通.可见,一个国家的近代化进程必须适应世 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适合本国具体国情.
1,有人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 程,19世纪中后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 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联系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所指的是什么?简要 说明促进"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器物变革"是指洋务运动 ."制度变革"是指戊戌变法 和辛亥革命 促成变化的历史因素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惨败,洋 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 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 新派掀起了以变法图存,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 阶级革命派领导了以暴力革命为手段,以推翻清朝封建专 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辛亥革命,中国全面进 入"制度变革"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众所周知,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那么中国是如何走向近代化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政治上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尽管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等.但是几乎每个封建王朝都跳不出这个从初期兴起,到逐渐昌盛,再到后期腐败衰亡的"怪圈".鸦片战争前夜的中国已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故步自封.
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遭到中国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的顽强抵抗,销量不大,而英国商人却需要用大量银元购买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因此,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于是英国殖民者以走私鸦片作为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清政府则实行禁鸦片措施,具有代表
的是林则徐的"虎门硝烟".英国针对中国禁烟,决定动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同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随后,中国与西方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质的变化.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侵略,主要方面有:
一.军事侵略.鸦片战争后列强又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每一次战争之后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劫掠中国财富,破坏中国主权.领土完整.
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炮制"中国威胁论",企图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过程.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都以失败告终.却从反面教育了中国
人民,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奋起.
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农民成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颁布了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由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而且岁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年代初,为挽救清政府,封建统治阶级中部分官员主张向西方学习,兴办洋务,被称为"洋务派"它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局厂.同时还建立了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创办了一批企业但却没有让中国富起.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也传播迅速.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的人士成立资产阶级维新派,却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阻挠.
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封建君主身上,戊戌维新运动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1911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同年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是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辛亥革命破产.
尽管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民生共和思想从此流传广远,人们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