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中学化学基础实验 .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的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的教案
实验目的:
1. 观察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2. 探究金属与酸之间的化学反应。
实验材料:
1. 锌片、铁片、铜片(或其他金属片);
2. 盐酸溶液(浓度约为1 mol/L);
3. 试管、试管架、试管夹;
4. 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
5. 灭菌棉球、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将三根试管编号为A、B、C,并放入试管架中;
2. 在试管A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然后放入铁片;
3. 在试管B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然后放入锌片;
4. 在试管C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然后放入铜片;
5. 观察每个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分析:
1. 铁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产生气泡和沉淀;
2. 锌片与盐酸反应同样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产生气泡和溶液变色;
3. 铜片与盐酸无法反应,不产生氢气和沉淀。
实验总结:
1. 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时,通常会生成金属盐和氢气;
2. 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和速度有所不同,可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
3. 实验中需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盐酸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拓展实验:
1. 用其他金属来重复实验,比较它们与盐酸的反应性;
2. 尝试用不同酸溶液(如硫酸、醋酸等)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酸对金属的影响。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化学基本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材料: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玻璃烧杯、试剂瓶等。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夹夹住一个试管,并将试管斜倾,不要直接拿试管。
2. 使用玻璃棒小心搅拌试剂,避免接触试剂。
3. 使用酒精灯要小心防止烫伤,注意不要使试剂溅到火上。
4.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避免试剂的混合或者污染。
实验内容:挥发性液体的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挥发性液体在常温下蒸发产生气体,形成特征性气味。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瓶挥发性液体,将其倒入试管中。
2. 将试管加热,观察挥发性液体蒸发产生的气体。
3. 闻气味,记录挥发性液体的气味。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戴上实验手套,以免挥发性液体溅到手上引发伤害。
2. 使用酒精灯时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3. 清洗实验器皿时要注意用水清洗干净,避免试剂残留。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了挥发性液体的挥发性能力,并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验中能够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不断提高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基础实验题教案
初中化学基础实验题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掌握金属活动性
的概念。
实验原理:钠是一种具有较强活性的金属,与水反应会放出氢气并产生碱性溶液氢氧化钠。
实验器材:钠片、试管、试管夹、燃烧器、水槽。
实验步骤:
1. 将一个小片的钠取出,用试管夹夹住,并放入试管中。
2. 将试管装有钠片的一端悬于水槽中的水中。
3. 用燃烧器小心加热试管底部的钠片,观察钠与水的反应现象。
实验结果:
1. 钠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气泡,并伴随着氢气的释放,同时溶液变成碱性。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2O → 2NaOH + H2↑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钠片的碎片溅到周围。
2. 实验结束后,要将试管中的溶液处理妥当,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上引起伤害。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
教师提示:
1. 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的现象,并帮助学生理解反应的机理。
2. 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钠与水反应会放出氢气,并探讨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特性。
拓展延伸:
1. 钠和水反应属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其他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现象。
2. 可以让学生设计其他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实验,探究金属的活性顺序以及反应的规律。
基础实验化学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酸碱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测定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
本实验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以标准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出酸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量筒、滴定管夹、滴定管、洗瓶、滴定台等。
2. 试剂:0.1mol/L盐酸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甲基橙指示剂、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滴定管: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分别用待测酸溶液和标准碱溶液冲洗3次,再用待测酸溶液或标准碱溶液润洗2-3次。
2. 准备锥形瓶:用待测酸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
3. 滴定:将锥形瓶放在滴定台上,加入10ml待测酸溶液,然后加入2-3滴甲基橙指示剂。
4. 滴定操作:用碱式滴定管滴加标准碱溶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记录滴定终点。
5. 计算酸的浓度:根据滴定所用的标准碱溶液体积和浓度,以及反应方程式,计算出待测酸的浓度。
五、数据处理1.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待测酸溶液的体积、标准碱溶液的体积、反应方程式等。
2. 计算酸的浓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待测酸的浓度:c(酸)= c(碱)× V(碱)/ V(酸)其中,c(酸)为待测酸的浓度,c(碱)为标准碱溶液的浓度,V(碱)为滴定所用的标准碱溶液体积,V(酸)为待测酸溶液的体积。
3. 计算相对误差: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相对误差:相对误差 = |(实验值 - 理论值)/ 理论值| × 100%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待测酸的浓度为0.0968mol/L。
2. 分析:实验过程中,滴定终点判断准确,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完整。
计算出的酸的浓度与理论值基本一致,相对误差较小。
化学基础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实验目的:1. 学习滴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器材:1. 烧杯 2个2. 滴定管 2个3. 碱式滴定管夹 2个4. 滴定台 1个5. 移液管 1个6. 标准酸溶液(0.1mol/L盐酸)7. 待测碱溶液(0.1mol/L氢氧化钠)8. 酚酞指示剂9. 碱式滴定管10. 实验记录表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酸碱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滴定实验测定未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的浓度。
本实验中,采用酚酞指示剂,当溶液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完全反应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此时滴定终点到达。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将标准酸溶液和待测碱溶液分别倒入烧杯中。
2. 指示剂加入:在待测碱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滴定操作:a. 将标准酸溶液装入滴定管中,记录初始读数。
b. 将滴定管夹固定在滴定台上,缓慢滴加标准酸溶液至待测碱溶液中。
c.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时,记录滴定终点读数。
4. 计算结果:a. 计算消耗的标准酸溶液的体积。
b. 根据标准酸溶液的浓度和消耗体积,计算待测碱溶液的浓度。
实验数据:1. 待测碱溶液的初始体积:20.00 mL2. 消耗的标准酸溶液体积:18.50 mL3. 标准酸溶液的浓度:0.1 mol/L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碱溶液的浓度为0.0915 mol/L。
实验分析:1.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滴定管夹固定牢固,防止滴定管倾斜。
2. 滴定过程中,应缓慢滴加标准酸溶液,避免过量。
3. 指示剂加入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滴定结果。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加深了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实验结果表明,待测碱溶液的浓度为0.0915 mol/L,与理论值相符。
初中化学教材基础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基础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铜和铁的物理性质,让学生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性质。
实验材料:
1. 铜片和铁片各一块
2. 钢丝刷
3. 清水
4. 火柴
实验步骤:
1. 分别拿起铜片和铁片,用钢丝刷分别刷几下,观察铜片和铁片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2. 用火柴分别对铜片和铁片进行加热,观察金属片受热后的变化。
3. 用清水冲洗铜片和铁片,观察金属片被水冲洗后是否有变化。
实验预期结果:
1. 铜片颜色不发生变化,铁片可能会生锈;
2. 铜片受热后没有明显变化,而铁片可能会发生颜色变化;
3. 铜片被水冲洗后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铁片可能会起锈。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火热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2. 实验完成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和场地。
拓展思考: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设计(shèjì)原 气体的水溶性、密度、是否能与水或空气反应
则:
基本(jīběn)类型:
适用情况:
1)向上排空气法
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2)向下(xiànɡ xià)排空气 法
3)排水法
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
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
1)向上排空气(kōngqì)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2)向下排空气法收集(shōují)气体的装置
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比空气重, 在空气的下 方,排空气 法时就把空 气“托”出 去
比空气轻, 空气比较重 在下方,排 空气法时就 把空气“压” 出去
排空气(kōngqì)法时需注意事项:
1.进气导管(dǎoguǎn)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
[小结]实验室制气体(qìtǐ)的一般思路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取药品需考虑的因素:药品的价格(jiàgé)、反应条件、反应速率、 收集难易、气体的纯度、安全与否、是否环保等。
发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zhuàngtài)
固体和固体
固体和液体
反应条件: 是否需要加热
收集装置
排空气法 排水法:
碳酸钙粉末 或碳酸钠粉末
浓盐酸(yán suān)会发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 收集的气体不纯。
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收集气体。
第十页,共二十九页。
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yī zhǒnɡ)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
2.实验(shíyàn)原理溶 在于 标水准。 状二 况氧 下化 密碳 度的 为密1.度9比77空g/气L,大约,是空气的1.5倍。
初中化学基础实验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基础实验讲解教案
实验名称:溶解度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溶解度是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溶解量。
随着温度的升高,大部分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会随之增加,而气态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则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加热设备、溶质(如食盐、砂糖等)、溶剂(如水)。
实验步骤:
1.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水)。
2. 将一个试管中加入一小勺食盐,另一个试管中加入一小勺砂糖。
3. 用试管夹将试管固定在加热设备上,加热并不断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4. 记录下溶质完全溶解时的溶解度,并观察溶液的透明度。
5. 分别在两个试管中加热,观察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是否有明显差异。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要比砂糖更高,此外,在加热时食盐的溶解度会进一步增加。
实验总结:溶解度是指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溶解量,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以及预测不同溶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溶解度的知识来进行溶液的配制以及提纯物质。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热试管或加热设备。
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溶液溅出造成伤害。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以及工作台。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_15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
【过程与方法】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生设计、组装实验装置,体验、反思和完善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导入,创设情景【复习旧知】结合生活和已有知识,列举大家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举例】碳酸盐和酸。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确定实验原理【演示实验】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2: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观察现象】实验1: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很剧烈。
实验2:开始反应时有气泡,一会儿就没有了气泡。
【讨论与思考】通过上述两个实验,思考实验室中能否采用上述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析】实验1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气体,实验2反应一会儿停止,不理想。
演示实验3: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讨论与思考】上述三个实验中,哪一个比较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讨论得出结论】实验3反应速率比较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2.实验装置选择【投影】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收集气体一般有哪几种方法?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小结】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该为固液常温型,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投影展示相关实验仪器,学生从中选择,拼一拼,装一装,设计并组装出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化学基础实验实验报告
化学基础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并观察反应产物的性质和性质变化。
实验原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酸和碱的离子会相互结合形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以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相互结合为基础,生成水H2O。
实验材料和仪器:- 试管- 酸性溶液(如HCl溶液)- 碱性溶液(如NaOH溶液)- 码表- 灯芯-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溶液)- 滴管实验步骤:1. 取一个试管,加入一定量的酸性溶液(如HCl溶液)。
2. 再取一个试管,加入同样量的碱性溶液(如NaOH溶液)。
3. 在酸性溶液中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慢慢滴加碱性溶液。
4. 观察颜色的变化,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酸碱指示剂的颜色会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
通常,酸性溶液为红色,碱性溶液为蓝色。
当碱性溶液滴入酸性溶液中,颜色会逐渐变为紫色。
当颜色转变到紫色时,说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已经达到了中和点。
实验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颜色的变化,这是由于酸碱指示剂的性质使得它们在不同的PH值下具有不同的颜色。
当酸和碱中和反应进行时,PH值会逐渐趋向中性,导致酸碱指示剂的颜色从红色或蓝色转变为紫色。
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饮用水处理中就会使用酸碱中和反应来中和水中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以提高水的质量。
此外,中和反应还可用于矿物油酸值的测定,铝离子的定量分析等。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酸碱中和反应的了解。
我们通过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进行情况,并且学习到中和反应的应用。
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会继续了解和探索中和反应的更多应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化学基础实验
化学基础实验
1.装置气密性检验,气体的制备及测量,喷泉实验(1)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
(2)检查带有分液漏斗的装置气密性
(3)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备CO
2并测定CO
2
的体积(试剂:石灰石、盐酸)
①实验过程中发现加入一定量的HCl后无法继续添加,分析原因并改进。
②还未开始生产CO
2
,量气管内已有气体,分析原因。
总结量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收集CO
2
并进行喷泉实验,,总结可以产生喷泉实验的气体及溶液。
2.结晶、灼烧
取20mL左右胆矾溶液置于中进行
(操作)得到胆矾晶体,经抽滤,洗涤后将晶体置于中灼烧,观察现象。
体会1:蒸发到何时,停止加热
体会2:实验数次用到了玻璃棉,作用分别是什么
体会3:抽滤时的操作顺序、洗涤时的操作方法
思考:灼烧后的产物
3.结晶法的分离提纯
自行配比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设计方案进行分离
体会1:分离原理
体会2:过滤方法的选择
体会3:洗涤剂的选择
体会4:进一步提高产品纯度的方法
写出你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反思。
化学基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现象。
3. 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化学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和称量、给物质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仪器的洗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三、实验器材1. 仪器:天平、烧杯、试管、漏斗、滤纸、酒精灯、石棉网、试管夹、滴管、玻璃棒等。
2. 药品: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银、硫酸铁等。
四、实验步骤1. 药品的取用和称量(1)将药品放在干净的称量纸上,用天平称量所需质量。
(2)将称量好的药品倒入烧杯中。
2. 给物质加热(1)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观察加热过程中的现象。
3. 溶解(1)将烧杯中的药品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药品充分溶解。
4. 过滤(1)将漏斗放在烧杯上,用滤纸将漏斗口包住。
(2)将溶解后的溶液沿漏斗口倒入滤纸中,过滤出澄清的溶液。
5. 蒸发(1)将过滤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溶液蒸发过程中的现象,当溶液蒸发至一定浓度时,停止加热。
6. 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1)将试管连接好,确保连接处无泄漏。
(2)用肥皂水检查连接处,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以判断气密性。
7. 仪器的洗涤(1)将使用过的仪器放入洗涤液中浸泡。
(2)用刷子刷洗仪器内壁,去除残留的药品。
(3)用清水冲洗仪器,直至洗净。
8.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1)根据所需质量分数,计算所需药品和溶剂的质量。
(2)将药品称量后,加入适量溶剂,搅拌均匀。
9.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1)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进行气体制备。
(2)观察气体制备过程中的现象,如气泡产生、颜色变化等。
(3)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10.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1)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物质检验。
第二篇 中学化学基础实验
第二篇中学化学基础实验目录1.前言2.实验须知和实验室安全规则3.实验一几种常见溶液的配制4.实验二氧气制取和性质5.实验三氢气制取和性质6.实验四测硫酸铜晶体的含水量7.实验五水的电解8.实验六氨的催化氧化9.实验七乙酸乙酯的制取10.实验八微型实验11.实验九制作叶脉书签12.实验十蓝瓶子实验13.附录前言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既是科研工具,也是化学教学的工具。
做化学实验要多观察、多动脑,不但要关注实验原理、现象,还要注意操作技术。
对于师范生,研究化学实验、做好化学实验更是科学教师的基本功。
中学科学实验的化学篇向师范生提供重温和进一步巩固化学实验能力的机会,并从教学的角度重新认识那些看似不太复杂的中学化学实验。
化学篇共30课时,理论讲解、复习和仪器洗涤占6课时,其余24课时安排8个实验。
其中3个来自初中、4个来自于高中,还有1个课外化学兴趣实验。
从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分,有5个定性试验和3个定量实验。
怎样学好中学科学实验的化学篇呢?第一是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其次是要做好预习。
预习实验的原理、预习实验的操作要领,在预习中要强调思考,明白每一步实验的道理,避免“照方抓药”的学习方式……做化学实验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验,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修习化学篇的过程中经受住考验,综合能力得到长进。
实验须知1. 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实验仪器箱,请清点并保护好这些仪器。
2. 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实验工作位。
请在自己的工作位上开展实验。
3. 实验前应做好实验预习工作。
4.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5. 实验时应爱护仪器设备,节约药品材料。
公用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使用后应及时归位。
6. 在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和及时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
6. 实验结束,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并清理自己的工作位。
7. 实验完成后,请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室安全规则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水、电、煤气、化学试剂和各种仪器,化学试剂中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
化学基础实验测定实验报告
化学基础实验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基础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利用酸碱指示剂测定酸碱中和点的方法;3.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分子之间发生质子转移或电子转移过程,最终生成盐和水。
在该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添加酸碱指示剂观察中和点的变化颜色来确定中和反应的终点。
实验步骤:1. 用量筒分别取出50mL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2.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倒入所取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3. 分别加入2滴酸碱指示剂,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4. 慢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盐酸溶液中,直到溶液转变成红色,这时为中和点;5. 记录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滴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我们观察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盐酸溶液的颜色逐渐从无色变为淡黄色,然后转变为橙红色。
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我们记录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滴数为26滴。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确定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盐和水。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酸碱指示剂来观察转变颜色,这是因为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溶液中具有不同的颜色。
在反应过程中,盐酸与氢氧化钠中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水,并达到酸碱中和反应的终点。
再根据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滴数,可以推测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的摩尔反应比。
根据反应方程式HCl + NaOH →NaCl + H2O,可以得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比为1:1。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所滴加的26滴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着盐酸中的0.026 mol。
结论:通过该实验,我们成功测定出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终点,并且推算出盐酸与氢氧化钠的摩尔反应比为1:1。
初中化学教材基础实验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基础实验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操作规范。
2. 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
3. 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器材介绍。
2. 溶液的制备与浓度的计算。
3. 酸碱中和实验。
4. 燃烧实验。
5. 气体的性质实验。
6.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实验。
教学步骤:一、实验室安全及实验前准备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自检: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检实验器材的准备情况,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二、实验操作及观察1. 溶液的制备与浓度计算- 实验目的:制备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并计算其浓度。
- 实验步骤:分别称取一定量的硫酸和水,混合搅拌后测量其溶液的浓度。
-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溶液的浓度。
2. 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
- 实验步骤:分别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搅拌,观察反应产生的气体。
- 实验结果:观察到产生气泡并发生放热反应。
三、总结反思及实验记录1. 向学生讲解实验结果,并让学生针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后清理及实验总结1. 教师指导学生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归位。
2.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实验总结。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规范,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思考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课件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③“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的最高法庭”。下列有关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方法的叙述中,符合实验
事实的是
(填序号)。A
A.通常状况下,CO2密度大于空气,常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CO2 B.因为CO2是无色(wú sè)气体,排空气集气法收集CO2时,需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
(或平底烧瓶)、导管、乳胶管、单孔橡澄皮清塞(、ch双é孔ng橡qī皮ng塞) 、
试管、
、集试气管瓶夹、酒精锥灯、形毛瓶玻璃片、火柴、铁皮架、铁架台等。石灰水
长颈漏斗
第一页,共十一页。
【实验过程】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锥形瓶内加入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在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用集气瓶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并验满。反应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4.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片刻后将试管加热,再观察现象。 5.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将二氧化碳缓缓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防止石灰水冲出试管腐蚀皮肤、促进(cùj.ìn)石灰水充分
吸收CO2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第八页,共十一页。
6.在实验室的开放日,某小组的同学来到(lái dào)实验桌前,桌上摆放有下列仪器:
(1)组长让大家完成的第一个任务是写出仪器的名称(míngchēng),同学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如图所示,
反应原理
二氧化碳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基础实验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3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课方案教材剖析:本节课的教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生长点。
一氧化碳的性质不难理解,又有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作对比、铺垫,学习难度不大,有益于学生研究。
内容密切联系实质。
此节内容与实质生活、生产联系密切,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同时一氧化碳是学生初中学习的第一个有毒物质,是典型的环保素材、自我保护素材。
对一氧化碳的学习,既可知足九年义务教育对知识普及的要求,同时又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环保的水平。
因此,不论从教材的地点看,是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水平剖析,仍是从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出发,一氧化碳的学习作为研究性学习,内容、难度均合适,是高中学习的生长点。
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经过复习及新课解说,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性质上的差别。
2、经过化学实验演示及其剖析,使学生认识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认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水平目标:培育学生的实验察看水平易思想水平;经过对CO化学性质的实验研究,初步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术;初步培育学生对毒气办理的方法。
感情目标:经过对CO化学性质实验的研究,使学生体验研究,培育化学学习兴趣;经过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联合的现象,对中毒机理推行微观剖析,揭露经过现象看实质的科学态度;经过指引学生对CO的全面理解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剖析问题的科学态度;加强使用毒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课要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和毒性。
教课难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操作步骤及尾气的采集、办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1、前面我们学过,木碳可以跟氧发生化学反应。
①、当碳在氧气或空气里充足焚烧时,生成二氧化碳。
C+O2点燃CO2②、当碳焚烧不充足的时,生成一氧化碳。
点燃2C+O22CO2、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氧大,易溶于水。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章身边化学物质基础实验2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0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教课目1、知目:使学生认识在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的基上,研二氧化碳的室制法;通,掌握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品和反原理;通研究,学会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2、水平目:通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品和装置的研究,逐渐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通小合作,培育学生合作水平、表达水平;通研究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育学生室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通二氧化碳的室制法,展察水平并提高学生剖析和解决的水平。
3、感情目:在研究中,使学生体合作、的趣;在装置程中,培育学生新精神、践水平,以及求的科学度。
二、教课程:【前言】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宽泛用途的气体,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想到目前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并列学的能获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在黑板上逐个〕碱式碳酸分解2.蜡燃3.木炭燃4.石墨等碳在氧气中燃5.木炭原氧化6.碳在高温下原氧化7.碳酸受分解8.人或物的呼吸9.高温煅石灰石⋯⋯引学生作室制法的条件是:制取便快速;所制得的气体度高,切合演示的需要;操作、安全,易于。
学生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能否能作二氧化碳的室制法。
【板】第四二氧化碳的室制法【小结】以上方法都不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说】经过连续研究改进,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
【板书】一反应原理1.试剂石灰石或大理石盐酸【解说】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固,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后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猜一猜】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学生研究】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有大小同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参加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参加稀硫酸。
〔学生察看: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参加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愈来愈慢,最后停止。
〕【学生总结】不可以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化学基础实验
化学实验之一(基本实验操作)一、记住下列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初中常用仪器有:试管、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量筒、漏斗、玻璃棒、药匙、镊子、水槽、托盘天平、试管夹、铁架台(附铁圈、铁夹)。
根据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可按以下情况分类:(1)可用于受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其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直接受热,烧杯须垫上石棉网间接受热。
(2)用于称量和量取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3)用于取药和夹持的仪器:取固体粉末或小晶粒状药品用药匙;取块状固体用镊子;取小量液体或逐滴加入液体时用胶头滴管。
用于夹持的有试管夹,铁架台(附铁圈,铁夹),坩埚钳。
(4)其他仪器:漏斗,长颈漏斗,集气瓶,玻璃棒等。
2、基本操作的内容:(1)药品的取用:重点掌握固体粉末和块状固体装入试管的操作方法;液体药品的倾倒方法和胶头滴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尝药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气味。
没有注明药品用量时,应取最少量:液体一般取1-2ml,固体品要盖满试管底部,药品取用后立即盖紧瓶塞,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外壁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既不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3)物质的加热:能受热的仪器才可用于物质的加热。
直接加热时,先使仪器均匀受热,给试管里的固体粉末加热时,药品应斜铺试管底部,若在加热过程中有水生成,则要注意加热前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给试管液体加热时,要注意液体的体积,试管的规格,试管的倾斜度试管夹夹持的位置,试管口的方向等问题。
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4)在移取少量液体时,要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使用酒精灯的六个为什么?(这是一些关于酒精灯使用方面的常识,并不要求完全记住,但孩子们起码得有点印象)①为什么常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温度可达500°左右,适用于大多数实验的温度,而且无烟不污染受热器,移动方便。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_11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通过学习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的大小比较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来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由学生从常见仪器中选择并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通过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及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对比总结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实验原理:实验室主要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实验目的: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通过这个实验要使学生再次练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气体、使用量筒等实验操作技能,并使学生学会鉴定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用品: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实验步骤:选择装置,将仪器按照装置图安装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往锥形瓶中装入石灰石,在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使盐酸注入锥形瓶中,以浸没石灰石为宜(石灰石表明出现大量气泡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实验点拨:1.原理拓展(1)总结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①先要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能够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
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决定于反应的条件、反应物的状态;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决定于气体的性质。
③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气体的检验是利用了气体的特定化学性质,如检验氧气是看能否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看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中学化学基础实验目录1.前言2.实验须知和实验室安全规则3.实验一几种常见溶液的配制4.实验二氧气制取和性质5.实验三氢气制取和性质6.实验四测硫酸铜晶体的含水量7.实验五水的电解8.实验六氨的催化氧化9.实验七乙酸乙酯的制取10.实验八微型实验11.实验九制作叶脉书签12.实验十蓝瓶子实验13.附录前言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既是科研工具,也是化学教学的工具。
做化学实验要多观察、多动脑,不但要关注实验原理、现象,还要注意操作技术。
对于师范生,研究化学实验、做好化学实验更是科学教师的基本功。
中学科学实验的化学篇向师范生提供重温和进一步巩固化学实验能力的机会,并从教学的角度重新认识那些看似不太复杂的中学化学实验。
化学篇共30课时,理论讲解、复习和仪器洗涤占6课时,其余24课时安排8个实验。
其中3个来自初中、4个来自于高中,还有1个课外化学兴趣实验。
从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分,有5个定性试验和3个定量实验。
怎样学好中学科学实验的化学篇呢?第一是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其次是要做好预习。
预习实验的原理、预习实验的操作要领,在预习中要强调思考,明白每一步实验的道理,避免“照方抓药”的学习方式……做化学实验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验,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修习化学篇的过程中经受住考验,综合能力得到长进。
实验须知1. 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实验仪器箱,请清点并保护好这些仪器。
2. 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实验工作位。
请在自己的工作位上开展实验。
3. 实验前应做好实验预习工作。
4.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5. 实验时应爱护仪器设备,节约药品材料。
公用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使用后应及时归位。
6. 在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和及时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
6. 实验结束,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并清理自己的工作位。
7. 实验完成后,请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室安全规则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水、电、煤气、化学试剂和各种仪器,化学试剂中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
为确保实验能安全顺利进行,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安全规则:1.实验室内严禁吸烟、饮食,严禁喧哗、打闹;2.实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水、电、煤气、酒精灯等用后要立即关闭;3.决不允许任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事故;4.浓酸、浓碱等具有强烈腐蚀性的药品,不得接触皮肤,尤其不可溅入眼睛中;5.有机溶剂多易燃,使用时一定要远离明火,用后要立即塞紧瓶塞,放入阴凉处;6.有刺激性、有毒或有恶臭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7.有毒试剂要严防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也不能随意倒入水槽,应回收处理;8.进行危险性实验时,应使用防护眼镜、面罩、手套等防护用具;9.实验室电器设备的功率不得超过电源负载能力;10.实验完毕,洗净双手方可离开实验室。
值日生应检查关好水、电、煤气、门窗。
实验一 几种常见溶液的配制配制溶液是中学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初中化学要求学生能学会配制一定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溶液,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本实验将帮助师范生重温配制一定浓度常见溶液的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要点,为未来指导学生实验打好基础。
一 实验目的1 学会配置一定百分比浓度和摩尔浓度的溶液。
2 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二 实验内容1 配制5%氯化钠溶液100克2 配制5%硫酸亚铁溶液50克3 配制1mol/L 硫酸100毫升三 实验原理 1 水的质量的质量硫酸亚铁晶体(绿矾)硫酸亚铁晶体的质量硫酸亚铁晶体质量+⨯⨯=%550 2 水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浓度+= 3 硫酸溶液的体积硫酸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四 实验仪器和药品1 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称量纸、研钵、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棒2 药品:食盐、绿矾、浓硫酸、蒸馏水、铁钉五 实验步骤:1 配制100克5%氯化钠溶液的步骤(1)计算 求算出配制100克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和水多少克。
(2)称量 称量5克氯化钠和95毫升蒸馏水。
(3)溶解 用量筒量取95毫升蒸馏水注入200毫升的烧杯内,在将前面称得的5克氯化钠加入,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即得100克5%氯化钠溶液。
2 配制50克5%硫酸亚铁溶液的步骤(1)计算求算出配制50克5%的硫酸亚铁溶液需绿矾和水多少克。
(2)称量4.57克绿矾和45.43毫升蒸馏水。
(3)溶解用量筒量取45.43毫升蒸馏水注入100毫升的烧杯内,在将前面称得的4.57克绿矾加入,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即得50克5%硫酸亚铁溶液。
3 配制100毫升1mol/L硫酸溶液的步骤:(1)计算求算出配制100毫升1mol/L硫酸溶液需浓硫酸的体积。
(2)称量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硫酸。
(3)溶解在80毫升的小烧杯中倒入一些水,用玻璃棒将浓硫酸缓慢引流之水中,不断搅拌。
(4)转移将硫酸溶液转移至100毫升容量瓶中。
(5)定溶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1到2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线。
(6)摇匀。
按住容量品瓶瓶塞颠倒摇匀,反复进行三次。
六注意事项1 药品称量要精确。
2 配制硫酸溶液时先在小烧杯中倒入一些水,再用玻璃棒将浓硫酸缓慢引流之水中,不断搅拌。
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4 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 等。
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七实验记录:八思考题1 实验室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加适量酸和铁钉,试说明其原因。
2 物质的量浓度是一种“体积”浓度,配制的主要步骤有哪些?3 在配制1mol/L的氯化钠溶液时,称取58.5g氯化钠并直接溶解于1L水。
这样做正确吗?4 你认为在指导学生做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应抓住哪些要点?九参考书目[1]陈耀亭.化学实验精义(初中).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刘正贤.中学化学实验大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实验二氧气制取和性质在初中化学中,氧气历来是学习的重点。
做好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的实验对于成功地进行教学十分重要。
另外,氧气的制取还是“固体+ 加热”制取气体的典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1掌握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
2体验实验过程中方法和操作的要点。
二实验内容1 以氯酸钾为基本原料制得并收集4集气瓶氧气2 完成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跟硫粉反应;跟细铁丝反应;使余烬木条复燃三实验原理1 氯酸钾在400℃分解产生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温度大约降低到200℃。
产生的氧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2KClO3→2KCl +3O2↑(MnO2催化并加热)2 硫、木条可在空气中点燃,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点燃。
S + O2→SO2(点燃)3Fe+2O2→Fe3O4(点燃)3 使余烬木条复燃,是检验氧气的实验室检验氧气的方法。
四实验仪器和药品1仪器:大试管、单孔塞、集气瓶(4只)、橡皮管、弹簧夹、铁架台、试管夹、煤气灯、燃烧匙、水槽、火柴,木条(或线香)2药品:二氧化锰、氯酸钾、木条、细铁丝、硫磺五实验步骤1 按图搭建装置,检查气密性。
2 制取并收集四集气瓶氧气(氯酸钾6g;二氧化锰2g)。
3 完成余烬木条在氧气中复燃的实验。
4 完成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5 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六注意事项1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湿存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 铁夹夹在距管口约1/3处,这样有利于药品加热。
3 导管伸入试管内只要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以利于气体排出。
4 装药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 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固定加热,并注意使用酒精灯外焰,这样可避免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炸裂,可充分利用热源。
6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刚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放出时再收集。
因为开始的气泡是空气,若此时收集,则氧气不纯。
7 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再撤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倒吸到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8 如果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时,试管口还应塞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七实验记录八思考题1 怎样做才能不浪费氯酸钾?2 你认为在指导学生做氧气制取实验时,应抓住哪些要点?3 改造本实验,设计一个能证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实验方案。
九参考书目[1]陈耀亭.化学实验精义(初中).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刘正贤.中学化学实验大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实验三 氢气制取和性质在初中化学中,氢气历来是学习的重点。
做好制取氢气及氢气性质的实验对于成功地进行教学十分重要,氢气的制取还是“固 + 液体”制取气体的典型实验。
一 实验目的本实验将帮助师范生重温氢气制取和性质实验,体验实验过程中方法和操作的要点,以及启普发生器(包括简易装置)的奥妙,为未来指导学生实验打好基础。
二 实验内容1 设计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的简易装置;2 用简易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3 完成氢气性质的实验:可燃性;爆鸣实验;还原氧化铜;吹氢气泡。
三 实验原理1活泼金属与酸作用会产生氢气;实验室中通常利用启普发生器(见图1)来制取氢气,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反应方程式如下:Zn + 2HCl → ZnCl 2 + H 2↑Zn + H 2SO 4 → Zn SO 4 + H 2↑2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可以被点燃。
当氢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范围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3氢气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可以跟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置换出金属。
四 实验仪器和药品1仪器:具有支管的试管、大试管、单孔塞、长颈漏斗、橡皮管、弹簧夹、铁架台、试管夹、玻璃管、煤气灯、火柴、塑料漏网、塑料杯(自备)。
2 药品:锌粒、稀硫酸或稀盐酸、氧化铜、肥皂水。
五 实验步骤1如图一搭建简易启普发生器,并检查气密性;2加入30ml 左右稀硫酸和约10粒锌粒,打开活塞制取氢气。
3确认氢气纯净后,再点燃。
图1 启普发生器图2 简易启普发生器4 如图3在塑料杯中收集氢气,点燃爆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