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反思

合集下载

《爱莲说》教学反思(15篇)

《爱莲说》教学反思(15篇)

《爱莲说》教学反思(15篇)《爱莲说》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莲说》教学反思1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八年级人教版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内容短小内涵深刻。

教学时启发学生从莲的特点联想到君子的品行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本文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前后过程,认识到以下三点:一、自我调控方面。

时间紧,任务急,精力跟不上。

提前一周知道比赛时间,夜间休息就有些失眠多梦,一直持续到抽课当天。

抽课后独自一人准备所有工作,事无巨细独立完成,直到讲课结束,两天一夜睡眠不足四小时,长时间处于脑袋发胀状态,直到课讲完后一个多小时头脑才感觉清晰,憋闷感才消失。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自我调控能力差,抗压能力差;二是平时教学研讨精细度不够,对不同文体的缺少分析对比性研究,没能形成风格鲜明的自我教学特色。

二、教学理念方面。

上课时,这是一篇已学过的文言文。

那考察什么呢?评课老师说:考察如何旧课新教。

我追问了一句,评课老师回答,例如:字词处理上巧变为复习巩固、抢答形式等。

我的理解:那就是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创新”。

而我想的是,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从教学模式上变,如何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学会思考、学习表达。

平时上课,很多学生不会记笔记、不会倾听、不会思考问题、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缺失,学习方法指导不到位造成的,而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就从课堂教学中去引导和渗透,让发言的同学尽力讲清是如何思考的,从哪个方面哪个角度去思考的,也就是怎样概括出这个答案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归纳总结;不会发言的同学努力倾听别人思考的方法和思路,即学习方法;然后学着去运用,逐渐学习着去思考、学习着去表达。

在课堂中以教学的知识和内容为载体,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进行指导、渗透,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训练,这也就无形中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

2023年爱莲说教学反思15篇_5

2023年爱莲说教学反思15篇_5

2023年爱莲说教学反思15篇爱莲说教学反思1在这节课未上之前我也是好备了一番,但终究没有在课堂上觉得很好。

我依然在尝试不先串翻译,而是将问题设计精细,使各个问题的回答基本能将每个语句都包含在内,然后达到既理解全文又做到了翻译的目的。

之前,上的21课很不错,本来是三个课时的教学安排,我用一节零十分钟就全部搞定,效果也特别的理想。

而在这里,就不是很顺利了,究竟是什么问题,我想值得反思一下。

首先,21课是本册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未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将预习做得特别的充分,所以课堂上翻译的、理解的都很顺畅,没有出现大问题。

再次证实了预习对于课堂的重要性。

在22课上边,《陋室铭》是第一篇,还是预习的很扎实,而第二篇《爱莲说》就没有很到位。

短短的几句话翻译起来我就发现学生比较吃力,并且课下的时候我还提问了几个学生,也不是很好。

另外,自己的设计在上的时候总觉得也有些不顺手,大致记录如下:学习过程:1.出示学习目标三个1)识记说的文体及作者的文学常识(没有用上幻灯片,没有及时制作出来的原因,只是简单说了一下“说”,“说”是古代的一种问题,发表作者的看法、评价,“爱莲说”即是说一说我对莲花的喜爱这个事儿。

而有关作者的更没有在出示任何背景的内容,仅是课下的注释里的东西而已)2)读课文,会分析出三种花的象征意义及莲的形象3)能概括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我让同学们先读了一遍课文,然后问:文中写了三种花,其实写了三种人,你能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吗?这个问题我让三名学生上台演板写出自己的答案,各不相同,但基本一样,只有一个把牡丹所对应的人写的是——一般人,有同学站起来纠正说应当是富贵者,追求富贵的人。

接着,我让他们分别再找出有关三种花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再翻译。

这个环节如此设计很生硬。

因为除了“莲”相关的语句太少,只不过是包含了“菊”“牡丹”这些字而已,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这个问题太没有思维的挑战性,这于我以往设计的问题是很不相同的,故似乎有点懒于回答的味道,在发现之后,我就立即包办领着大家急速的译解完毕。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篇一」所谓文以载道,议古论今,本次课的讲授及课后的专家点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根弦,精湛的指法拨动起来就会激起一片浓浓的情愫。

而如今,文言文教学被禁锢在实词、虚词、文言现象上,当下的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必须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如何在体现文言文本工具性的同时落实其人文性的体悟。

另一方面,要树立大的语文观,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激起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爱莲说》教学反思「篇二」我想,如果把《爱莲说》融入到整个专题之中,让学生真正的实现自主探究合作,通过搜集、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莲、理解莲,会比在课堂上的听与记更有收获。

另外,从《爱莲说》本身来讲,除去传统的文言字词知识点以外,更可以从哲学角度进行解读,文章作者周敦颐,为理学的开山鼻祖,理学融儒道释为一体,尤其佛家思想占据其主流,而莲花在佛家中为一重要意象,这也是周敦颐喜爱莲花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深入剖析作者的生平与思想流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悟其高洁的品质,有利于更深入的理解文章主旨,这也就是专家所说的“不为彼岸只为海”。

《爱莲说》教学反思「篇三」本次培训课中,我讲授的内容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荷》专题中的《爱莲说》一课。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由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内在含义切入,在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对“荷”的内涵有初步了解,之后顺势解题,学生通过预习分享关于“说”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

第三部分为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通过对学案的检查,梳理文言知识点,对全文有初步的整体把握。

第四个环节为精读品析,设置问题一:从文中找出作者因何而爱莲?本题较为简单,问题二承接问题一的答案:分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莲”的形象。

语文《爱莲说》反思总结(2篇)

语文《爱莲说》反思总结(2篇)

语文《爱莲说》反思总结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

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

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

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

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那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同学们,见过莲花吗?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____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接着是第二步骤: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当堂有予以纠正。

(2)、范读课文。

(3)自读课文。

(4)、结合课下注释默读课文,疏通字词句,问也较多。

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

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

结果,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以前学过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以前太低估了学生。

语文《爱莲说》反思总结(二)《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写莲花的优雅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美的追求和对生活之真实与美好的探索。

曹雪芹以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热爱。

以下是我对这篇文章的反思总结。

首先,《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以及作者对莲花背后的含意的思考,表达了对美的追求。

爱莲说反思总结-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反思总结-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反思总结-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反思总结:爱莲说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爱莲说》课文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爱莲说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爱莲说反思总结篇1对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议课中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的课堂一直采取的模式就是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为突破口,我仍然认为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老师讲授十个问题都可贵。

今天王坤娟老师的建议说在探究时老师是不是该适当点拨,这一点我是认同的。

同时,陈教授的课也给我同样的启示: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挖掘不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以适时的引导,然后给他们以时间去体会,从而成为自己的收获。

相比较而言,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说了、问了,但是真正在思想上收获的同学不多,语文课堂应该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而生活这个外延如此广大,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其中采撷珍珠,为师者应该为学生指引。

我想再谈一点,就是观了陈教授这节课以及通过我们的议课,我觉得我们在备课时忽略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比如:三种花喻三种人,三种人的处世态度,我们如何看待等。

爱莲说反思总结篇2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由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内在含义切入,在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对“荷”的内涵有初步了解,之后顺势解题,学生通过预习分享关于“说”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

第三部分为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通过对学案的检查,梳理文言知识点,对全文有初步的整体把握。

第四个环节为精读品析,设置问题一:从文中找出作者因何而爱莲?本题较为简单,问题二承接问题一的答案:分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莲”的形象。

这一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周敦颐笔下莲的内涵,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

问题三为:作者爱莲赞莲,为何还要在菊与牡丹上花费笔墨?以此题作为拓展分析的着眼点,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对比作者对待莲、菊、牡丹的态度,进而升华总结,突出周敦颐及古代文人卓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议古论今,引发学生对正直人格的崇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1我在教《爱莲说》这一课的时候分了两个课时。

第一个课时,我主要是疏通《爱莲说》的字词解释。

我觉得这篇在早读课上已经读过了,所以就让学生站起来直接读,虽然学生已经读的很流畅,但是可惜的是他们的朗读没有丝毫的感情。

我想只有教完这课之后才能有对文章的更深的理解。

然后这篇文章其实在意思上不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去结合课下注释的形式去理解。

当然事先我预计了一些难解的句子。

结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没有提出“香远益清”不懂,但是实际上他们对这句的确理解不透。

我就接着引导他们“益”的意思,联系前面我们学习的《黔之驴》中的“益习其声”和“稍近益狎”中的“益”,将“渐渐”和“更加”两个义项放在一起让学生辨析;把旧知识和新知识相联系起来。

第二的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对作者借物咏怀和衬托的教学,总的来说在课后的作业中体现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在教学中我引导的比较多,放手的时间比较少。

“听来的永远不及学来的”,是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一下的,我觉得这是一个败笔,虽然目前的效果看上去不错,但是是不是他们的`短时记忆呢?我不得而知。

学生对“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和“宜乎众矣”的对比理解超出了我的预计。

七班的杨文说:“在当时的社会中,真正的如陶渊明般的隐士已不多了,像我一样的品德高洁之人也为数太少了,相反地人们都淹没在富贵梦中。

作者发出了自己多社会的感叹。

作者用“鲜有闻”,“同予者少”和“众”形成对比。

”我为他精湛的语言表达和思想而惊喜。

但是要说有什么觉得亏欠的,就是我觉得也许将内容的理解和古文的翻译联系起来去上会更好,课完了之后也缺少拓展的内容,是不是也能让学生去借物咏怀一下呢?我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

爱莲说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蕃、濯、妖、蔓、枝、鲜……”等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

3、反复诵读,通过品味“予独爱莲之出淤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句,体会作者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爱莲说》教学反思3

《爱莲说》教学反思3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1 一、学习课文。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

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

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

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老师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

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

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

但绝大局部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

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答复不出来。

结果,学生不仅正确地答复了出来,而且还联络到以前学过的《行道树》。

这不禁使我有些自惭,以前太低估了学生。

二、评价课文。

这里有两层含义:课文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

这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

一开场,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

我就引导大家:你自己认为课文哪里写得最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爱莲说》的主旨、构造和写法,一点一点地全“拼”了出来。

老师该讲的,学生都讲到了;老师没讲的,有些地方学生也讲到了。

比方以前作为难点分析^p 的,是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情操,挖苦污浊世风的观点。

学生在分析^p 的时候,不仅赞扬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还结合社会实际,批判了一些高官利用手中的权利贪污受贿的丑行,说他们连古代的周敦颐还不如,真该要他们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爱莲说》教学反思2 在设计《纸船》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目的:一是通过朗读感受体味诗中的感情;二是通过讨论分析^p ,体味学习诗歌的语言;三是通过仿写,感受诗歌的魅力。

在设计这堂课时,我的初衷就是要为学生营造这样一个课堂环境——民主、自由、开放的课堂,充满真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课堂。

在详细施行时,首先让学生听、读,在读中悟,悟中读,从而让学生走进思念母亲的美妙感人的情感,让这种真情拨动学生的情弦,从而引导激发学生不自觉地用情领悟情;再次以冰心的一封信叩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以“诗歌评改会”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炼字炼句,体会诗情,从而到达欣赏品味诗歌的目的,这是课堂的重点;最后由赏诗到写诗,这其实是由一个诗歌教学的难点向另一个难点的跨越。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爱莲说》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爱莲说》教学反思篇1第一:在教学模式上,我们一贯采用的传统教授文言文教学的固定模式,即:朗读---疏通---理解---积累,在议课过程中许小艳老师提出怎样突出重点,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节课仅仅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上的完美,还是要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更让我受益的是陈教授的做法,他也是以读来带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陈教授绝不拘泥于读的形式,而要求学生应读出作者,读出自我。

与陈教授的课相比,本节课中我设计的朗读在某些地方就显得很浪费时间。

为了这个环节,即使教学内容很简单,即使学生已经会读,仍要按模式照旧进行。

所以教无定法,不可按一定的模式因循守旧。

第二:在导入新课时,孔令宏老师建议以古往今来赞美莲的诗句或学生谈莲的形象等方式来导入,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用什么方式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热情,激发起活跃的思维,积极地去参与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同时我觉得孔老师这个提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去挖掘文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这样做也未尝不可。

不过,我也不推翻我的观点,我觉得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也是一种很好的调动方式,它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一个极好的手段。

《爱莲说》教学反思篇2首先,对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议课中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的课堂一直采取的模式就是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为突破口,我仍然认为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老师讲授十个问题都可贵。

今天王坤娟老师的建议说在探究时老师是不是该适当点拨,这一点我是认同的。

同时,陈教授的课也给我同样的启示: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挖掘不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以适时的引导,然后给他们以时间去体会,从而成为自己的收获。

相比较而言,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说了、问了,但是真正在思想上收获的同学不多,语文课堂应该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而生活这个外延如此广大,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其中采撷珍珠,为师者应该为学生指引。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1以往教学,只要是文言文,一般都设计两课时,今天教学《爱莲说》一课时完成,将本节课的的得失总结如下:一、预习落地掷地有声本课在教学之前,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预习要求,查阅资料,了解“说”这种文体及作者基本情况;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搜集整理文中文言现象;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上课时我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了检查,检查时采用小组之间相互提问质疑,疏通课文的词句,同学争相回答,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完成了文言文中字词积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设置突破难点本课中“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是难点,通过问题设置来突破难点。

问题:作者究竟喜莲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出,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味、风度气质三个方面写了对莲的喜爱。

有同学提出:作者写莲,更像是写人?我追问:写的是怎样的人?同学回答,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莲的君子形象,作者写的是君子,君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独立高洁,美名远扬,自尊自爱。

也有同学说运用的.是衬托手法。

这时将对比与衬托的区别给学生讲了一下,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运用的是衬托手法。

由此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了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的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质疑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三、课后练习丰富积累课后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同花的文化内涵。

本节课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有几个学困生,课堂上不能加入小组合作讨论,以后课堂上要照顾到这部分学生。

做为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课堂上朗读形式单一,对第二段应做重点指导的,指点不到位。

《爱莲说》教学反思2《爱莲说》,百来字的历久传诵不衰的佳作。

但日常教学中常以串讲为主,结果诗味荡然无存。

此教例以读为主,读、析、讲、背的手法综合运用。

很有个性特点。

教者明白,好诗好文,其优美意境、深挚感情,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1以往教学,只要是文言文,一般都设计两课时,今天教学《爱莲说》一课时完成,将本节课的的得失总结如下:一、预习落地掷地有声本课在教学之前,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预习要求,查阅资料,了解“说”这种文体及作者基本情况;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搜集整理文中文言现象;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上课时我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了检查,检查时采用小组之间相互提问质疑,疏通课文的词句,同学争相回答,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完成了文言文中字词积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设置突破难点本课中“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是难点,通过问题设置来突破难点。

问题:作者究竟喜莲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出,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味、风度气质三个方面写了对莲的喜爱。

有同学提出:作者写莲,更像是写人?我追问:写的是怎样的人?同学回答,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莲的君子形象,作者写的是君子,君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独立高洁,美名远扬,自尊自爱。

也有同学说运用的.是衬托手法。

这时将对比与衬托的区别给学生讲了一下,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运用的是衬托手法。

由此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了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的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质疑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三、课后练习丰富积累课后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同花的文化内涵。

本节课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有几个学困生,课堂上不能加入小组合作讨论,以后课堂上要照顾到这部分学生。

做为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课堂上朗读形式单一,对第二段应做重点指导的,指点不到位。

《爱莲说》教学反思2《爱莲说》,百来字的历久传诵不衰的佳作。

但日常教学中常以串讲为主,结果诗味荡然无存。

此教例以读为主,读、析、讲、背的手法综合运用。

很有个性特点。

教者明白,好诗好文,其优美意境、深挚感情,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篇一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

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

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

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

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那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同学们,见过莲花吗?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接着是第二步骤: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当堂有予以纠正。

(2)、范读课文。

(3)自读课文。

(4)、结合课下注释默读课文,疏通字词句,问也较多。

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

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

结果,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以前学过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以前太低估了学生。

再接下来是第三步骤:研读课文。

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

我就引导大家:你自己认为课文哪里写得最好?让学生自读、思考、合作交流,结果学生把《爱莲说》的主旨、结构和写法,一点一点地说出来。

至于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我启发大家: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近一千年,难道到了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变化,还完全同作者的观点一样?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

爱莲说的教学反思

爱莲说的教学反思

爱莲说的教学反思爱莲说的教学反思1过去,在教文言文时,我往往从讲解课题、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全部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全部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

我那时所担忧的,是考试时千万别由于自己没讲到,而使同学不会做。

至于对同学,我那时所关怀的,是他们上课记不记笔记,下课复习不复习。

有时候考完,自己也纳闷:这道题明明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还反复强调肯定得留意的。

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

究竟是什么缘由呢?当时更多的是责备同学,并没有从自身去找缘由。

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同学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觉。

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那一课〔《爱莲说》〕我是这样上的。

タ始,我从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入手,很任凭地和同学们绽开了漫谈:莲有哪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你喜爱莲吗?为什么?我把这称之为“漫谈入课”。

说是漫谈,其实是我的细心设计。

我必需从这一过程中,首先发觉同学在学这一课前,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不会,从而确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导”。

接着是其次步骤:学习课文。

先由同学自由朗读,发觉不熟悉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

同学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

当堂有同学予以正读。

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老师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

然后是对比解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

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同学的提问也较多。

但绝大部分问题,同学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

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其次问,我原先以为同学回答不出来。

结果,同学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刚学的《陋室铭》。

这不禁使我有些自惭,以前太低估了同学。

再接下来是第三步骤:评价课文。

这里有两层含义:课文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

这是让同学发觉问题的最关键之处。

一开头,同学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

[爱莲说反思范文]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反思范文]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反思范文]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选自《周敦颐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爱莲说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爱莲说反思范文篇1在课堂上,我启发大家: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近一千年,难道到了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变化,还完全同作者的观点一样?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

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又由于是初次上这样的课,非常遗憾,我没敢让学生再继续争论下去。

最后一个步骤:迁移能力。

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

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由于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学生的发现为主,所以,学生作起这样的作文来,并不犯难。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

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参与者,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爱莲说反思范文篇2一、学习课文。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

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

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

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老师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

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

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

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

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

结果,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以前学过的《行道树》。

这不禁使我有些自惭,以前太低估了学生。

?二、评价课文。

这里有两层含义:课文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

这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汇编三篇《爱莲说》教学反思一过去,在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

我那时所担心的,是考试时千万别因为自己没讲到,而使学生不会做。

至于对学生,我那时所关心的,是他们上课记不记笔记,下课复习不复习。

有时候考完,自己也纳闷:这道题明明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还反复强调,这是星级题,一定得注意。

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

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

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那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我从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入手,很随便地和同学们展开了漫谈:莲有哪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莲吗为什么我把这称之为"漫谈入课"。

说是漫谈,其实是我的精心设计。

我必须从这一过程中,首先发现学生在学这一课前,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不会,从而确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导"。

接着是第二步骤:学习课文。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

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

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

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老师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

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

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

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

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

结果,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以前学过的《白杨礼赞》。

这不禁使我有些自惭,以前太低估了学生。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篇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材,明显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性,课文中加大了文言文的比例,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在“讲”与“练”字上下了很大工夫,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是机械的识记,从而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我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构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上完《爱莲说》一课后我对此更深有体会。

在教学课文《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遇自己身处污浊环境,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我组织了学生展开大讨论,后来我提出:学习这篇文章有没有现实意义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有的同学说:“做人要随和,要亲和,否则会被社会淘汰,因为社会需要的是胸怀大志,无私奉献,能与人和睦相处,诚实敬业的人。

”有的同学说:“本文在当今生活中还教育和鼓励人们在浮躁的现实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还有的同学说:“我认为坚守独立的人格,需要有坚强的毅力。

”当学生们争先恐后讨论到此,我就告诉他们:“是的,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一定要保持宁静,挥别浮躁,否则学到的知识就不扎实。

你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有好的,有差的,有的可能暂时生活在‘污泥’中,但文章告诉我们,不管现实社会怎样,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有独立的人格,有崇高的追求,绝不能随波逐流,要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做一名坚强、自信、自尊、自爱的人,在逆境中同样健康成长!”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语文教学重在学,学生是主人。

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帮助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爱莲说》教学反思「篇二」《爱莲说》是一篇杂文。

虽然初一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这样的文章,但是作为一篇意蕴丰富的咏莲名篇,我还是想通过这片文章的教学,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物之形”——“物之品”——“人之品”的一个思维过程,并且能学以致用,用所学的方法探究“菊”、“牡丹”的内外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是一篇名篇,对于这篇文章有各种解读,有多种教法。

怎么上好这堂课,上出新意,一直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结。

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了众多的教学设计。

对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挖掘不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以适时的引导,然后给他们以时间去体会,从而成为自己的收获。

这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我用一个谜语激趣导入。

然后让学生欣赏准备的PPT的莲花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从小学到现在学过的关于“莲”的诗句。

学生回答: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学生们预习过课文,让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和“说”这种文体。

第二步是课文的生字,让学生上白板上注音比让学生齐答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课文的朗读是(听名家朗读—自读—单个读)提示学生注音课文的节奏。

翻译课文,我用的是分组讨论的方法,课前已经预习,5分钟时间学生小组讨论疑难字词,这样比老师讲学生印象更深,记得更牢。

第三步就是文章的重难点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本文的教学难点,我设计的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就是对文章中“莲,花之君子者也。

”这句话的理解。

理清莲花和君子之间的联系,学生如果能够认识到莲花的七个特质,也就对君子的品德有了深入的理解。

文章的难点突破也就迎刃而解。

为此,在疏通文意后,根据学生学情我设计“莲花有哪些特征?”,在学生找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句话后,再引导学生去认识莲和君子之间的联系,也即君子的品德。

这7个短句我设计了连线的题,找学生上白板上连线,学生虽预习过,但这道题还是把他们难住了,通过老师的引导,才理清了思路。

我觉得这个要比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分,学生记得更牢。

最后是用菊花和牡丹引出本课的衬托手法。

还引出了本文的另一个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然后设计了一个课堂练习,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造句,提醒学生注意: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要有相似之处。

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不足的是没能准确地把握教学时间,没能如期的完成自己预计的教学内容。

本想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没时间就没再读。

让整堂课像个故事,首尾呼应,但没收住,集体朗读一遍课文就更不用说了。

语文教学重在学,学生是主人。

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帮助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来设计了一个很好的结束语,通过这课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非常遗憾,时间原因没有总结一下。

造成时间不够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是在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上花费了太多时间。

这里有我的引导方向的问题,也有学生理解能力的问题,同时也说明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配合得还不是很默契,我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不是最适合他们的方法。

另外还觉得自己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有待加强,对于课堂生成的利用率不高……
以上就是我对《爱莲说》的教学反思,希望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有效教学的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唯有一句话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