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植被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练透试卷 第五章 第二节 微专题6 自然带和植被类型的判断
微专题6自然带和植被类型的判断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每个自然带都有其占优势的、特有的植被景观,根据植被景观特点可以判断其分布地区及其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1.森林景观森林自然带分布及原因土壤特点植被特点热带雨林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砖红壤:终年高温多雨,淋洗作用强烈,土壤呈酸性,土壤贫瘠、土质黏重①种类特别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②具有板状根、气生根、茎花。
③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
④无明显季节交替,终年常绿。
⑤气温高、湿度大,空气中水蒸气接近饱和,在无风的夜晚,植物体内水分吸入量大于蒸发消耗量,过多的水分就从叶尖或叶子边缘的水孔排出,沿着叶脉汇集到叶尖,形成“滴水叶尖”现象热带季雨林多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砖红壤性红壤: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黏重,肥力较差,呈酸性①由较耐旱的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树种组成,且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②与热带雨林相比,其树高较低,植物种类较少,结构比较简单,优势种较明显,板状根和老茎生花现象不普遍,层间藤本、附生、寄生植物也较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降雨充足。
冬季较为温和,故不会落叶红壤、黄壤: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土壤中腐殖质少,土质较黏重①终年常绿,春季新叶长出后老叶逐渐脱落,无明显的休眠期。
②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
③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有林木层、草本层分化。
④藤本植物较为丰富,但板根、茎花、叶面附生现象大大减少亚热带分布于地中海气褐土:中性至微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常绿乔木或灌木2.草原及苔原景观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寒带苔原位于寒带,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最暖月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10 ℃冰沼土:土层薄,地下1~2米就是永久冻土层,多沼泽,表层常有泥炭分布,土壤发育不好,肥力差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3.荒漠景观荒漠自然带分布及原因土壤特点植被特点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高温干旱,昼夜温差大、风沙多荒漠土: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土壤发育程度差①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七)植被课件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 第(1)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 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 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 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 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 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
的影响是( )
A.增加土壤有机质
B.增加北京降水量
C.减少沙尘暴频次
D.减缓城区热岛效应
解析: 第 3 题,读图可知,海拔 1 100 米至 2 500 米的森林带,水分条件 好,春季典型花卉种类较多;海拔较低地区花期最长;高海拔地区入春时间最 晚,所以花卉开花时间也最晚;从河谷地区到高海拔地区,热量和土壤条件越 来越差,短命植物花期越来越短,说明短命植物在恶劣条件下会缩短生活周期。 第 4 题,高山草甸带海拔高,促使春季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水源为季节性积雪 融水;春季气温较低,高山永久性冰川几乎不会融化;春季该地的降水较少;
答案: (1)A (2)C
(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 1 年、第 6 年两次相同降雨 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 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 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 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及原因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Ⅲ卷微专题知识体系[核心知识必备]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影响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必备知识1.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和分布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水源——河流。
土壤。
植被适应环境的能力(某种具体的植被)。
人类活动。
3.影响生物种类多样的因素(1)气候:热量和降水。
(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3)生存空间:面积大,且自然条件差异大。
(4)封闭程度(独特物种必用)。
(5)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
(6)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人类活动远近。
(7)优势物种。
4.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
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的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
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④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⑤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⑥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温暖季短或雨季短。
一、植被类型1、木本——森林:(1)形态:乔木(高大树干,具有地带性)、灌木(树干矮小,丛生,不具有地带性)。
(2)陆地分布: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稀树草原和灌木林。
5.1.2森林、草原、荒漠
亚欧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气候特征:夏季温和短促、冬季寒冷漫长
亚寒带针叶林
4
(3)植被特点:①群落十分简单,以松、杉类植物为主。②叶子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亚寒带针叶林
4
⑷、我国的分布情况
我国东北北部、新疆北部。
活动:
1.针对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 ,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 潮间带, 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森林植被类型多样
热带雨林
1
(1)主要分布区域
热带雨丰沛
典型区域:刚果盆地、亚马孙流域、马来群岛
土壤为砖红壤,呈酸性,腐殖质含量低。
雨林中的附生植物
雨林中的藤本植物
雨林中茎花现象
长在树干上的菠萝蜜
雨林中的板根现象
(3)植被特点①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②植被种类丰富、垂直构造复杂,有丰富的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③月月开花,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温带草原
2
⑴、主要分布区域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分布在内陆地区(温带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2)气候特征: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温带草原
2
(3)植被特点:①草原夏绿冬枯,②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有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温带草原
2
⑷、我国的分布情况
内蒙古高原地区
中国草原分布图
内蒙古牧区
青藏牧区
我国最著名的四大草原新疆伊犁草原西藏那曲高寒草原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
森林、草原和荒漠
2
学习目标
1.森林的类型、主要分布、生长环境和主要特征;2.草原与荒漠的类型、主要分布、生长环境和主要特征。
【大单元概述】植被与土壤单元设计【高中地理人教新课标】
《植被与土壤》单元概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为“植被与土壤”。
核心主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植被与土壤是自然环境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形成和组成要素。
其一,大气、水、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属于无机界,植被属于有机界,土壤既是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综合体,也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其二,植被指示环境特点,是生态系统的景观体现,因此,许多陆地生态系统以植被名称命名,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其三,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具有较为明显的统一演化过程,类型具有相互对应性,如热带雨林对应砖红壤。
按照从外及内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认知次序,教材将植被与土壤合在一章,安排在大气、水、地貌三个要素之后呈现。
这既突出植被与土壤的相互联系和在自然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又通过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相互关系的介绍,引导学生较为综合地认识自然环境,初步形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观念。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一是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其二是野外观察植被、土壤的基本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此外,本章教材还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做了适当拓展,拓展的主要内容是植被、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二、目标与内容(一)课标要求和素养目标本单元一共涉及2条课标:1.9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10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9通过野人地协调观:举例分析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有利或不利影(二)学习目标目标一: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类活动对植被和土壤的有利或不利影响,理解植被和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形成人地协调观。
目标二:通过情境与实验,结合视频、图表等资料,了解植被和土壤的演化过程,对比不同土壤的性质差别,说明环境对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的影响,探究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及成因,分析自然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落实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微专题三 植被类型及分布
微专题三植被类型及分布[核心知识必备]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影响气候气候对植被①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到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植被对气候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小地貌地貌对植被①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冷杉生长在阴坡。
②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山区植被呈现垂直分异特征。
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植被对地貌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水文对生物水文条件影响生物(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种类(如水域中渔业资源的种类)植被对水文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影响水循环,减小河流含沙量,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土壤土壤对植被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怯碱,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植被对土壤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热带气候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实例应用提升]1.如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2)常绿灌木采用此种防寒措施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A.防寒成本B.观赏需求C.采光、风向D.昼夜温差(3)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A.春季上午B.春季下午C.秋季上午D.秋季下午解析第(1)题,“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此地树木落叶,为落叶阔叶林,因此D项正确。
2020届高中地理二轮微专题:微专题6 植物与环境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有“海
底森林”“海岸卫士”的美誉,生态价值巨大。淤泥沉积的海岸 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 红树林植物往往从枝干上长出众多树根,盘根错节,扎入泥滩里。 左图所示区域沿海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分布,近年来破坏严重。右 图为红树林根系图片。
2.植物特征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沿海土壤巯松,利于植物根系的生 长发展和扎根立足:沿海多风.为了扎根立足.红树林必须有发达的根系.扎入深 厚松软的泥滩上才能有较好的抗风作用.抵御海浪侵袭.图中红树林发达的根 系大部分裸露出地表.沿海海潮涨落.被水淹没时可以有效进行呼吸作用,帮助 植物体进行气体交换。
3.调节局部气候;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巩固堤岸;抵御海浪侵 蚀,保护海岸;净化空气和海水;维持生物多样性。
4.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禁止砍伐、占用红树林地; 加强科研,探索红树林栽培技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意 识。
解析:
1.本题考查红树林海庠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成因、生态价值和保护措施。 由材料可知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湖间带或河流入海口. 曲折.多海湾和河口.泥沙沉积形成深厚土壤,受海水作用土壤含盐.生长大量的 红树林。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伯胶由胶树分泌形成,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产业上
有广泛应用。胶树扎根下水,最适宜生长在雨季短、旱季长的热 带地区。种植胶树5年封可采胶,每年10月份出胶,一年内仅能 收胶3次,主要依靠人工采胶。北苏丹树胶产量和出口量均排名 世界之首,下面左图中甲区域(胶树种植区北部)是该国胶树最 适宜的生长区。近年来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但该国却遇到了增 产难度大的问题。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二部分微专题微专题三植被类型及分布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PPT课件
已经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天然植被就能够恢复。据此完
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大陆地域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
速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分
貌
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 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
植被对 • 首先加紧岩石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首先又含 地貌 有保持水土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第4页
续表
水文对 • 水文条件影响生物(动物和植物)数量、种类(如水域中
水
生物 渔业资源种类)
文 植被对 •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小河 水文 流含沙量,降低径流量改变幅度
C.土壤肥沃
D.水分条件很好
第9页
解析 第(1)题,该山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域,年降水量490毫米,降水相对较少。水 分成为影响植被生长主要原因,阳坡水分蒸发旺盛,阴坡水分蒸发较弱,故阴坡水 分条件好于阳坡,植被覆盖度好于阳坡。故甲坡为阳坡,据表中甲坡代表植物高度, 能够判断为灌木。第(2)题,据上题分析,乙为阴坡,阴坡植被优于阳坡主要原因 是水分条件好。 答案 (1)D (2)D
第6页
解析 第(1)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情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一部分,图 中面积较大岛屿为爪哇岛。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K岛天然植被类型 属于热带雨林。第(2)题,据材料可知,K岛屿与大陆上热带雨林相比,K岛没有种 源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土壤,利于植被 生长。 答案 (1)A (2)C
202高考复习地理环境与植被
地理技巧|微专题-地理环境与植被地理环境与植被【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地形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二、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
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光植物,例如马尾松。
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就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阴植物,例如冷杉。
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这是植物争取生活条件的一种表现。
在植物的生活中,水的作用是很大的。
根从土壤中吸取了水分,水分又从叶子上蒸腾掉。
提供营养的无机盐类,只有成为水溶液才能从土壤中输入植物体内。
虽然在潮湿地区和干旱地区都有植物生长,但是植物的个体形态,随着水分供应情况而大有差别,例如,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
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76 阴阳坡植被 含详解
2023地理微专题训练76 阴阳坡植被一、单选题下图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水系(图甲)及植被带(图乙)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该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B.阳坡坡度大于阴坡C.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D.阳坡面积大于阴坡2.该自然区位于()A.南岭B.秦岭C.天山D.长白山1.C读图,根据图中植被类型,结合指向标判断,阳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阴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该地应位于季风区,不能简单说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A错。
根据图示范围和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判断,阴坡在很短距离内海拔下降到812米,阳坡在较远距离上海拔仍1865米,说明阳坡坡度小于阴坡,B错。
根据图中植被分布的面积判断,阴坡面积大于阳坡面积,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C对,D错。
2.B结合前面分析,结合指向标判断,该山脉为东西走向,且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所以应是秦岭,B对。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林带的植被具有喜阴、喜湿的生长习性。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山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海拔范围(m)是A.1800~1900 B.1900~2000 C.2000~2100 D.2100~22004.甲坡最可能是A.阳坡、迎风坡B.阴坡、背风坡C.阳坡、背风坡D.阴坡、迎风坡3.A读图,图示横轴表示海拔高度,纵轴表示植被覆盖率大小。
根据图中曲线可知,该山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海拔范围(m)是1800~1900,A对。
其它海拔高度覆盖率小,B、C、D错。
4.D根据材料,林带的植被具有喜阴、喜湿的生长习性,甲坡的森林覆盖率最高,最可能是阴坡、迎风坡,气温较低,蒸发较少,降水较多,D对。
其它坡的森林覆盖率较低,可能是光照、或降水条件不适宜,A、B、C错。
读祁连山区某小流域不同海拔植被分布状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5.该流域( )A.植被分布体现了经度地带性的分异规律B.海拔越低荒漠所占面积比值越大,反之越小C.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D.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6.该流域内阴坡林地明显多于阳坡林地,主要原因可能是阴坡( )A.降水多,蒸发少B.温度高,热量充足C.气温低,蒸发少D.坡度大,排水条件好5.D 据图可知,该流域植被分布体现了垂直地带性的分异规律,A错误;裸岩荒漠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所占面积比值小,B错误;祁连山位于我国西北非季风气候区,降水海拔高度的升高先增后减,C错误,D正确。
微专题---植物对农业的影响
微专题---植物对农业的影响
前言
植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对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植物对土壤的影响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让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释放出氧气。
同时,它们的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一些植物如豆类对土壤的固氮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
因此,良好的植被覆盖和多样的植物种类可以显著改善土壤质量,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对农作物的害虫控制
一些植物如金盏花、熏衣草、大蒜等具有驱虫作用。
它们能够分泌出特殊的化合物来驱赶或杀死害虫,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保护具有积极的影响。
植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不同季节的植物生长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夏季生长的树木和草坪可以帮助抵御夏季酷热,保持环境湿度,提高土壤微生物量。
而冬季生长的植物则能够增强空气湿度,避免冬季的干燥。
结论
总的来说,植物对于农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它们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控制害虫生长,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保护植物,保持生态平衡,创造更加繁荣的农业环境。
中学地理植被知识点
中学地理植被知识点
中学地理植被知识点:
1. 植被是指地表覆盖的植物群落,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不同类型。
2. 植被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植被的分布受到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和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环境污染)的影响。
4.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和多样化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气候湿热。
5. 温带森林分布在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植被类型有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6. 草原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植被以草为主,适合畜牧业发展。
7. 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植被稀少,主要为耐旱植物,如仙人掌等。
8. 湿地是指地表水体和陆地之间过渡的生态系统,植被丰富,能够保持水源和净化水质。
9. 森林砍伐、草原过度放牧、沙漠化等人类活动会破坏植被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退化。
10. 保护植被资源,加强生态修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注意:本回答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仅供参考,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021年中考生物复习微专题-讲次08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学生版)
专题08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知识点回顾】知识点1光合作用1.有关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见实验突破)。
(2)海尔蒙特实验。
他所得出的结论是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他忽略了①这个因素。
(3) 普利斯特利实验。
a.实验现象:图一中蜡烛熄灭;图二中小白鼠死亡;图三中蜡烛没有熄灭;图四中小白鼠没有死亡。
b.实验结论:植物能够②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a.实验装置中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有气泡冒出。
b.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的气体,会立刻燃烧起来,说明金鱼藻在光下产生的气体是③。
c.实验结论:④。
2.概念:绿色植物通过⑤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⑥,储存在有机物中。
3.反应式:⑦。
4.场所:叶绿体。
5.实质:⑧。
6.意义: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也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和⑨来源。
7.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间作套种等。
知识点2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演示实验2.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④,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3.反应式:⑤。
4.场所:⑥。
5.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6.意义: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⑦。
7.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等都是为了保证根的⑧的正常进行。
8.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1)生物的⑨不断消耗氧,向生物圈中排放二氧化碳。
而绿色植物通过⑩,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方面应当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地理素养】微专题——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素养】微专题——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素养】微专题——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叫从⼭麓到⼭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由于⽔热状况的变化,主要受到⾼度的影响,在海拔较⾼的低纬度⼭地⽐较典型。
⼆、特征及规律三、植被带谱图的判读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麓的⾃然带,因位于垂直⾃然带的最底层⽽得名,如果最底层⾃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低。
通常植被带谱数量越多,⼭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
因此,纬度低的⾼⼤⼭岭,⾃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的⼭岭。
譬如⾚道地区的⾼⼤⼭岭,⾃然带从⼭麓到⼭顶发⽣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然带的数⽬多于北坡,或基带⾃然带的⾼度⾼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4.根据雪线的⾼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地迎风坡降⽔丰富,冰雪量⼤,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地背风坡降⽔少,冰雪量⼩,融化快,因此雪线⾼)5.可根据不同⼭坡⾃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坡坡向。
(1)东西⾛向的⼭——⾃然带海拔分布⾼的为阳坡,⾃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2)南北⾛向的⼭(温带地区)——⾃然带海拔分布⾼的为背风坡,⾃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迎风坡降⽔多,但⽓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量⽐迎风坡少,但⽓温偏⾼。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量和⽓温⼤体相同的地⽅,其海拔要⾼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然带分布海拔要⽐迎风坡的⾼)。
如下图所⽰:西坡为背风坡,东坡为迎风坡。
四、世界主要⼭地的垂直地带性珠穆朗玛峰⼭脉的南坡植被带更加丰富1.南坡为阳坡,热量和光照充⾜2.南坡为西南风的迎风坡,风从印度洋上来,降⽔量多。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高三下学期地理微专题 植被
植被——模拟一场“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研学旅行【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1.研读教材,识别常见的植被并说出其特点。
2.通过模拟研学活动,说明地理环境与植被之间的关系。
3.结合校园的实际,对“校园植被”做一次调查报告。
【方法指导】1.通读必修一教材P82-P87,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2.重点理解:植被的概念、类型?森林、草原及荒漠的类型分别有哪些,有什么特点?【预习效果自测】研读教材,明确植被的概念、类型?森林、草原及荒漠的类型分别有哪些,有什么特点?连一连:请将以下景观中提到的植被与其所属的植被类型连接起来。
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热带雨林【构建体系】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的疑问】【情境体验,深入探究】“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研学旅行植被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环境为植被的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必需的条件,而植被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以“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题,模拟一场研学旅行并完成各站点所提供的思考问题吧!第1站云南西双版纳主题:识别主要植被情境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
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
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思考:我们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第2站马达加斯加岛主题:明确地理环境与植被之间的关系情境描述: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如图甲),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
猴面包树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地区的降水量300-800mm(如图乙)。
微专题之植被和水文之间的关系学案
微专题之植被和水文之间的关系在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关于植被与河流或水文之间关系的题目较多,有很多让大家在解题时存在迷惑,比如植被对降水的影响、植被与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植被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等。
如2016植被破坏与恢复后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2017年人工与自然林对水土流失的防护效果差异、2018年汾川河流域含沙量等。
今天小蹊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年地理高考题中透露出来的那些或许无们还没有掌握住的地理知识。
-01-植物截留、植物截流植物截留指降水落到地面以前,被植被茎、叶拦截去的部分。
降雨初期,雨滴落在植物枝叶上,几乎完全被叶面截留,呈小水滴或薄膜状,在没有满足最大截留量之前,植物下的地面,仅能获得小量降水:有不小的一部分降水在降落过程中,因与植物冲击而被分裂,有的落至地面,有的在降落过程中被蒸发掉。
植物截留水量直到水滴重力超过表面张力时,才下落至地面。
降水期间,植物截留水量包括植物表面的截留及降雨期间的叶面蒸发,截留总量与降雨量和降水时间成正比,一般情况下相同降雨历时,降雨量越大截留总量越大;相同的降雨量,降雨历时越大,截留总量越大;而植物越密,植物截留能力越强。
王建在其编著的《现代自然地理学》这样描述:大气降水到达林冠后,雨滴继续下落受到阻碍,而使大气降雨受到阻截损耗,这叫做林冠截流作用。
林冠截流的水,一部分附着在林木表面被蒸发到大气中,很少一部分是被叶子和树皮直接吸收,其余沿着树干流向地面。
而植物截流在国内专业论文中一般应用较少,部分资料中认为是植被由于粗大的干或茎对地表径流的流速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下渗的现象。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环境水文学》、《生态水文学前沿》、《水文气候学》等书中有描述,查自科学网资料)(2018全国2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吸收 水分
地下径流 减少
面积 缩小 湖水减少
蒸发 减少 盐度 不变
大量种 植耐旱 植物
截蓄 水分 蒸发 水分
地表径流 减少
盐度饱和 不利生物生长
植物生长可吸收氮、磷
湖水富营养化减弱
(2017· 新课标Ⅱ· T44环境保护· 10分)6.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 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 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小尺度(小范围)的植被覆盖率提高,蒸腾作用增强,空气中 水汽含量增大;水汽增多只是降水的必要条件之一,不能确定降水 量的增加。做题时易将水汽增加和降水增多等同。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 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 行为动词: 分析 关键词: 结果
研究对象: 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 研究方向: 不良 限定词: 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区域
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2 地上:
分 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
?√
(2018· 新课标Ⅱ· T9~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 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左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8~10题 10.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 祁连山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祁连山一、单选题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
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
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
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A.偏南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西风2.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1.C 材料中提到,“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空气增温之后,图中显示,11点以后,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故正确答案为A,BCD 错误。
2.D “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意味着晚上,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
图中显示晚上以南风为主,白天以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低谷,得出山谷呈东西走向,且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故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读我国祁连山中段黑河流域部分支流冰川的末端(冰川下界)海拔变化图。
完成问题。
3.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得出1956-2010年()A.潘家河流域冰川末端海拔变化最剧烈B.马营河流域冰川未端海拔变化量最大C.大河流域冰川末端海拔变化先快后慢D.黑河流域冰川末端海拔整体上升加快3.D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956年至2010年,冰川末端海拔变化最剧烈、变化最大的是长千河流域,A、B错;大河流域冰川末端海拔变化先慢(1956年-1990年)后快(1990年-2010年),C错;黑河流域所有支流的冰川末端海拔在1990年-2010年期间比1956年-1990年上升幅度更快。
故选D。
祁连山的森林区对河西走廊来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内山势陡峭,落差大,广泛发育着山间盆地和峡谷,海拔一般在2000~4000m之间,主峰达5564m。
高中地理 雨林沟谷-----微专题
沟谷雨林定义:由于热带bai雨林气候出现的纬度在赤道到南北纬du10度左右,而在热带或亚热zhi 带地区,有些山谷或者盆地地区由于dao地形影响,造成了局部小低压,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降水,且因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这时就形成了局部的雨林气候,且有着和雨林气候同样的特征,高温多雨,由于这种地形造就该地区的植被,所以被称为沟谷雨林,雅鲁藏布大峡谷谷低就有类似的气候和植被练习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
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的原因,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6分)(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
(6分)(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6分)(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
(6分)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分)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4分)(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2分);土层较薄,保水性差(2分);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2分),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
(3)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2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4分),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
(4)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2分);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2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2分),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
植被类型及分布
草原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组成的植被类型,通常分布在气候干燥或温带地区。
详细描述
草原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如禾本科、菊科等植物。草原的形成与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在年 降水量较低、土壤贫瘠的地区分布较为广泛。草原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和提供食物等重要作 用。
沙漠
总结词
阔叶林
总结词
阔叶林是指以阔叶树为优势种组成的森林,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详细描述
阔叶林主要由橡树、枫树、桦树等阔叶树种组成,形成茂密的林冠层。叶子通常 较大,形态各异,能够适应多种气候和土壤条件。阔叶林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 价值,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同时也是人类重要的木材和景观资源。
草原
保护措施
设立自然保护区
为保护特定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 可以在关键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限 制人类的开发和干扰。
生态补偿机制
加强公众对植被重要性的认识,提高 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 与植被保护的氛围。
立法保护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砍 伐、采矿、开发等活动,确保植被的 长期稳定。
公众教育
沙漠是指以耐旱植物为优势种组成的植 被类型,通常分布在气候极端干燥的地 区。
VS
详细描述
沙漠主要由仙人掌、沙棘、胡杨等耐旱植 物组成,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机制和 形态特征,以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沙漠 的形成与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有关,通 常在年降水量极低、土壤贫瘠的地区分布 较为广泛。沙漠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 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
总结词
经度对植被类型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但相 对于纬度而言,其影响较小。
详细描述
在同一纬度带内,不同经度地区的植被类型 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地 形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大陆东岸和西岸 的植被类型就有所不同,东岸的植被较为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植被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地形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
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
着,垂直带谱种类越多
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
况,(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
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
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
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
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
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植被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下分布有不同的植被
类型,根据气候可判定该地区的植被类型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作用:降低气温
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
水文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
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
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
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
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
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
季节变化小
土壤
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
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
土的形成
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
影响植
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光植物,例如马尾松。
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就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阴植物,例如冷杉。
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这是植物争取生活条件的一种表现。
在植物的生活中,水的作用很大。
根从土壤中吸取了水分,水分又从叶子上蒸腾掉。
提供营养的无机盐类,只有成为水溶液才能从土壤中输入植物体内。
虽然在潮湿地区和干旱地区都有植物生长,但是植物的个体形态,随着水分供应情况而大有差别,例如,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
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由于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比如,铁芒萁(qí)的生长反映了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而碱蓬的生长则反映了盐碱性的土壤环境;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水湿环境。
可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
的一面镜子。
许多自然带的名称用植物分布类型的名称来表示,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等,原因
即在此。
三、植被破坏的影响
1.从整体性角度看植被破坏给干旱、半干旱地区带来的影响
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变少,极端天气多现)→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2.“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
②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
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
d.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e.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比重)。
读图完成1~3题。
1.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草地
B.落叶林
C.荒漠
D.阔叶林
2.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 )
A.气温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表形态
D.人类活动
3.我国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B.撂荒地、林草地、耕
地
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D.林草地、耕地、撂荒
地
5.据图可判断()
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
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_。
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生态整模型试验,是能在短期内检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
经对模型试脸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图。
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植被覆盖率对河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呈正相关 B.植被覆盖率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
C.植被覆盖率提高20%,泥沙产生量相应减少20% D.植被覆盖率大于60%时,对径流产生量影响最小7.根据材料判断,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降水量少 B.显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是降水、地形
C.考虑综合效益,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率是40%-60% D.生物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下图是亚洲内陆某典型植被示意图。
读图回答8~10题。
8.与该植被生长地区气候特征最相近的是()
9.有关该植被所在地土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层深厚,土壤肥沃B.土质疏松,土壤
有机质含量低
C.地形因素是该地土壤形成的最活跃因素D.土壤冻结时间长,
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
10.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
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C.地下部分向更
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读我国着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下列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0.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生长旺盛——常年高温多雨
叶面积指数指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地表面积之比。
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
右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的是水能资源、年太阳辐射量、地势高低A及叶面积指数的B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21~22题。
21.图中曲线代表叶面积指数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2.据图推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山区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大
B.平原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小
C.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大致东大西小
D.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受光照影响最大
26.下图为我国温带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
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该山地森林植被类型,并归纳该山地森林植被的分布规律。
(2)推测近几十年来该山地2 000 m以上森林植被比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云杉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环境中的云杉生长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采样分析。
图中天山北坡的甲乙丙三地是某科研人员选取的部分采样点,调查显示自西向东,云杉分布的海拔由低到高。
(1)天山北坡的云杉针叶林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
试说明理由。
(2)分析甲、乙、丙三地的云杉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
原因。
(3)调查结果鼎示,近年来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有
所提高,请分析其原因。
(4)野外调查时,为能反映云杉生产力与自然环境要素
关系的真实性,需要对采样地点进行挑选。
请你设计
一个比较恰当的采样点挑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