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俗 古汉族的婚姻礼俗及其演变
中国汉朝时的婚礼礼仪
中国汉朝时的婚礼礼仪汉朝时期,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需要遵守一系列的礼仪和习俗。
以下是关于汉朝时期婚礼礼仪的详细说明。
一、婚姻媒介在汉朝时期,一般的婚姻都是由家长或媒人来牵线搭桥。
双方的家庭会通过媒人相互了解,并安排相亲见面。
二、聘礼在婚姻确定之后,男方会派人去女方家带聘礼。
聘礼一般包括黄金、珠宝、钱币、丝绸等贵重物品。
聘礼的多寡和价值体现了男方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三、纳彩纳彩是在婚礼前夜女方家中举行的仪式。
女方会将聘礼中的彩礼品放在床上展示,并准备丰盛的宴席招待男方宾客。
四、迎亲在婚礼的当天,男方会派人去女方家迎亲。
迎亲队伍通常会由朋友、亲戚和鼓手组成,前呼后拥地护送着新郎来到女方家。
五、过门新郎进入女方家后,通常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才能过门。
比如,要踏过拴在门口的绳索、踩过小河、或是绕圈子等等。
这些仪式象征着将来夫妻之间要共同克服困难。
六、交杯酒交杯酒是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新郎和新娘分别举起酒杯,言词恳切地祝福彼此,并交换碗中的酒。
这象征着夫妻双方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共同生活的开始。
七、宴席汉朝的婚宴一般非常盛大,宾客排坐,菜肴丰盛,酒水畅饮。
还会有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等文艺节目,以增加欢乐气氛。
八、入洞房婚宴结束后,新郎和新娘会进入洞房。
洞房门口通常会有一道红色的绸带,其他人封闭洞房门,并以幽默的方式逗乐新人,这也称为门闾之戏。
九、洞房花烛夜新人入洞房后,通常要在床上等待洞房花烛夜的到来。
洞房花烛夜是新婚夜的另一种称呼,意味着新人将开始共度二人世界的幸福生活。
十、夫妻同心婚礼的最后环节是夫妻同心。
婚礼主持人会将一根红线系在新郎和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着他们将在一起度过一生,共同经历幸福和困难。
总结:汉朝的婚礼礼仪注重传统和仪式感。
婚姻是两个家族的联姻,因此婚礼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矩和仪式。
这些仪式不仅象征着夫妻之间的爱情和承诺,也代表了新人将要进入的新生活阶段。
传统婚礼习俗与婚俗演变
传统婚礼习俗与婚俗演变婚姻一直以来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婚礼作为人们在结合两个家庭时进行的庄重仪式,一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个地区和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婚礼习俗,这些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演变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传统婚礼习俗与婚俗的演变。
一、传统婚礼习俗1.婚前仪式在传统的婚礼习俗中,婚前准备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娘和新郎的家庭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来庆祝他们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
这些仪式包括家族聚会、彩排和祭祀等。
祭祀仪式通常涉及向神灵祈祷,以寻求幸福和祝福。
2.婚礼日程安排在传统婚礼中,婚礼日程安排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有固定的程序。
这包括迎亲、拜堂、交换誓言和敬酒等环节。
在迎亲环节中,新郎一方需要到新娘家接新娘,然后一同回新郎家。
在交换誓言的环节中,新郎和新娘会公开宣示彼此的爱意和承诺。
而敬酒环节是为了向亲友表达谢意和感激之情。
3.婚礼服饰传统婚礼习俗中,新郎和新娘的服饰通常与地域和文化有关。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穿着红色嫁衣,象征着喜庆和幸福;而新郎则会穿着传统的礼服,表达对新娘的尊重和珍视。
二、婚俗的演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传统婚礼习俗也在逐渐演变变化。
现代人对于婚礼的期望和追求有了新的改变和转变。
1.婚礼形式多样化与传统的婚礼形式相比,现代的婚礼形式更加多样化。
现代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迎亲、拜堂等环节,他们更加注重婚礼的个性化和创意性。
例如,一些年轻人选择在海滩、郊外或其他特殊场地举行婚礼,以营造浪漫和难忘的氛围。
2.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西方婚礼习俗也逐渐影响到了其他地区和文化。
例如,在中国,一些情侣选择举行西式婚礼,参与到西方婚礼的仪式和传统中。
这种跨文化的婚礼形式成为了结合两个家庭的一种方式,并体现了现代人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和接纳。
3.婚礼消费的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于婚礼的期望和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婚礼的花费逐渐增加,婚庆公司和婚礼策划师也应运而生。
中华民族的婚姻文化及其历史变迁
中华民族的婚姻文化及其历史变迁中华民族的婚姻文化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秦时期,当时的婚姻制度是由父母和媒妁安排的。
女子在嫁入男方家庭后,完全依附于丈夫一方。
夫妻之间的关系以顺从、服从为主,男女双方之间的感情重要性并不被重视。
这种传统的婚姻观念延续到了汉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汉武帝时期“尚宽容”政策的影响,但依旧保留了其根本特征。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婚姻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在唐代,父母和媒妁对于子女婚姻的干预逐渐减少,男女之间的情感互动日渐增多,而夫妻之间的感情已经被重视。
同时,唐代的文化繁荣也促进了婚姻文化的发展。
在唐朝一些著名的婚礼歌曲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婚姻文化。
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世俗文化的壮大和思想、文化的交流,婚姻文化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明代,人们更加注重夫妻之间的情感和维系长久的婚姻。
而在清代,男女双方的父母逐渐恢复对婚姻的干预。
同时,由于近代以来思想解放和文化开放的推动,婚姻文化也不断更新,人们对于婚姻的要求逐渐增多,情感和自由等诸多价值观被广泛接受。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婚姻文化也在逐步变迁和深化。
现代人们婚姻中追求的是平等、个性、自由和相互尊重。
在当今中国,男女婚姻自由、平等、互相尊重已成为主流观念。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个性化以及精神世界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婚姻的信仰和标准也随之改变。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婚姻文化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但其历史变迁也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相伴相生。
从儒家的婚姻观念到唐代的婚姻文化繁荣,再到现代社会的婚姻自由、平等、个性化,中华民族的婚姻文化在不断变迁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创新,展现着其独有的魅力。
汉朝的婚嫁习俗婚姻仪式嫁妆与婚礼的传统
汉朝的婚嫁习俗婚姻仪式嫁妆与婚礼的传统汉朝的婚嫁习俗:婚姻仪式、嫁妆与婚礼的传统汉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和重要的朝代之一,其婚嫁习俗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汉朝时期,婚姻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事件,因此婚姻仪式、嫁妆和婚礼都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汉朝时期的婚嫁习俗。
一、婚姻仪式汉朝的婚姻仪式包括聘问、纳采和婚礼三个环节。
首先是聘问,也就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提出结婚的请求。
聘礼通常由金银财物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琴、书、画、酒和丝绸等礼品。
这些礼品代表了男方家庭的尊重和对女方的重视。
接下来是纳采,男方家长率领族人前往女方家庭,正式向女方家庭提出结婚请求。
在这个过程中,男方和女方的家族亲友会进行正式的交流,商定婚姻细节,并约定婚礼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最后是婚礼,因地域和家庭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婚礼通常在男方家中举行。
在婚礼上,男方和女方会穿上华美的婚礼服饰,站在一起,接受长辈和亲友的祝福。
婚礼期间,还会进行神圣的宗教仪式,祈求神灵保佑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
二、嫁妆的传统汉朝的嫁妆是指新娘家庭为女儿嫁妆给男方家庭的财物和礼品。
嫁妆的内容丰富多样,通常包括金银首饰、细腻的丝绸织物、精美的家具、日常生活用品等。
首先,金银首饰在嫁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金银首饰是女孩子嫁入新家后展示地位和家族财富的象征,也是对女方的尊重和重视。
金银首饰的数量和品质往往与女方家族的地位和财富有关。
其次,精美的丝绸织物也是嫁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被视为高贵、典雅的象征,代表着新娘的身份和家庭的地位。
女方家庭会准备一定数量的丝绸,以供新娘在结婚后穿着或作为嫁接妆里的饰品。
此外,精美的家具和日常用品也是嫁妆的一部分。
女方家庭通常会送一些家具和生活用品到男方家中,以帮助新婚夫妻建立新的家庭生活。
三、婚礼的传统汉朝时期的婚礼通常都很隆重,参与者包括男方家庭的亲友和女方家庭的亲友。
婚礼的过程分为开道、迎亲、拜堂和送行几个环节。
中国婚礼习俗的变迁
9
中国现今的婚习俗
1.礼金 :现如今,一般来参加婚宴的宾客都会用红包,里面放礼金。不过礼金最好
是双数的,一般都是整百,象征白头偕老,也有的地方喜欢包含有六、八、九的, 也就是“禄”“发”“长长久久”的意思。
2.迎亲 :婚礼当天上午,新郎要带着伴郎们一起到新娘家中接新娘,俗称迎亲。 3.敬茶 :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亲,得向新娘父母行拜谢之礼,俗称敬茶;而后
7
中国近代的婚礼习俗
1.结婚庆典由司仪掌握进行,通常有以下一些程序:奏乐,来宾入席,请证婚 人、介绍人入席,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请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 用印(打开印盒盖章),新郎、新妇一起分别向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及 全体来宾三鞠躬(一、再、三鞠躬),新郎、新娘相对一鞠躬和交换饰物(新 郎和新妇把自己手上的戒指各自给对方戴上),证婚人、介绍人致贺词, 男女主婚人致答词,请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退席,礼成奏乐。
5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 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意喻新人早生贵子。铺床的 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 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4.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 “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 祥。 5.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财富的象征。嫁妆最 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6.上头:上头仪式于大婚正日的早晨举行,须择时辰。男方要比女 方早半个时辰开始(约一小时之差),并由“好命佬”和“好命婆” 替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 7.撑红伞:迎亲的当天,正日出门: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 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 为“开枝散叶”
上古到汉代婚嫁习俗的流变
上古到汉代婚嫁习俗的流变重庆社会科学院丁新正婚嫁之日,夫家接受宾客祝贺,摆置酒筵招待宾客。
宾客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
如西汉杨晖在酒宴上“拂衣而喜,顿足起舞”。
周代以前,结婚仪式并不热闹。
《礼记·郊特牲》云:“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
婚礼不贺,人之序也”。
显然,上古把婚礼视为幽阴之礼,不奏音乐,人们也不祝贺。
直到汉初,有些地方官吏囿于周礼,也禁止人们在婚礼时相贺。
然而,结婚始终是“大吉也,非常吉也”(《公羊传》文公三年)的喜事,在秦汉这样热衷享乐的时代,婚礼不贺的状况不可能持续下去。
到汉宣帝五凤二年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
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
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贺召。
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
……勿行苛政。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政令的形式对婚礼不贺的否定,从此婚姻相贺便逐渐传袭下来。
闹新房的习俗是婚礼始举乐的最突出的表现,此俗正始于汉代。
“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可以不讲传统礼仪,男女可以随便嬉戏。
甚至有酒醉出格的举动。
据记载,汉代汝南有个叫杜士的人娶妻,大家前来祝贺,喝了许多酒。
他的一个叫张妙的朋友在闹新房时开玩笑,把杜士捆起来捶20下,又把杜的手足高悬于梁,杜竟一命呜呼了。
闹洞房之前,还有一举乐的现象--撒帐,此俗亦起于汉代。
据《戊辰杂抄》:撒帐始于汉武帝。
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饮合卺酒,预戒官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多得多子也。
撒帐礼撒帐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一项礼仪,它最初的意义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妇。
撒帐以兆得子的习俗始于西汉,现在一些地方仍保持着这种撒帐习俗,撒的东西不仅有枣子、荔枝、栗子、桂圆和花生,也有用五谷和红纸屑的。
这种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新人未来生活的良好祝愿,同时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观念。
从而,撒这一习俗实际上成了新人的护身符。
送贽礼新郎拜别父母后,来到新娘家。
他手上还捧着一尊铜雁,这是贽礼,要送给新娘父母的。
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变化
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婚嫁是结婚嫁娶的意思,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秩序,传递香火,延续人类文明的一种仪式礼节。
通过婚嫁行为,一方面获得社会群体的认可,另一方面,确定正式的配偶关系。
婚嫁行为由最初的乱婚无度进化到今天的一夫一妇制,反应人类生存文化的巨大进步。
婚姻在中国古代被认为“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头等大事。
传统婚姻礼仪是中国民俗礼仪中最隆重最热烈的礼仪之一。
一、古代婚礼习俗1.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
2.回礼:女方家也会接着回礼,礼物包括槟榔3.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人(家庭美满,父母健在,有儿子)来安新房的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头。
4.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
5.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6.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7.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二、古代迎娶礼节1.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2.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3.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4.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5.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6.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7.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中国传统婚嫁礼俗的演变
中国传统婚嫁礼俗的演变中国传统的婚礼是一场神圣而盛大的仪式,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祭祀礼仪。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婚嫁礼俗从原始的儒家经典中催生出许多有趣的演变。
婚礼的传统汉族文化在古代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状况,因此,传统婚礼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汉族传统婚礼礼仪的重点在于追求团结和幸福。
古代的婚礼有很多独特的习俗,例如要求新娘穿红色的婚服,旨在象征着幸福和好兆头。
新娘在婚礼上穿戴许多珠宝首饰,以此来彰显婚姻的价值和婚姻的价值。
在古代,新娘往往会在婚礼前裹脚,以此来突出她的文学修养,准备迎接新婚生活。
另外,新娘也需要在婚礼前将她的头发全部剪掉,并在剃头后用一束红色的头绳绑在头上,以此来象征她的成熟和时代的变迁。
在古代,传统婚礼也有一些独特的饮食习俗。
例如,在婚礼中喝酒是不可少的一部分,以此来庆祝婚姻的重要性和新婚的幸福。
此外,新娘也需要应对婚礼上家庭成员的提问,以此来展示她的品格和个性。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的传统婚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新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个性化的婚礼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婚礼上添加一些新的元素,例如用花儿来装饰现代的婚礼场所,用蓝色色调来搭配婚礼装饰,以此来体现坚毅的力量和长寿的意义。
此外,现在的婚礼还会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来加强互联互通,以便更好地展示婚礼情况和观看婚礼视频。
一些地区婚礼礼仪的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例如有些地方的婚礼有捆绑新人的“无生”习俗。
这个习俗意在让新人感受到婚姻关系的重要性和生命的珍贵。
总之,中国传统婚礼的演变是一个富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过程。
现代婚礼的个性化趋势和社会进步,都同时推动了传统婚礼的改变和创新。
我们应该对传统婚礼礼仪有所了解和尊重,并在现代婚礼继续传统和学习传统的精髓,以此来更好地庆祝爱和婚姻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传承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传承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古代婚礼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现代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婚礼起源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婚礼习俗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古代中国,婚礼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商代。
当时的婚礼注重祭祀仪式,多以土地神、穀神、祖先神等的祭祀为主。
这种婚礼形式凸显了当时社会对神灵和祖先信仰的重视。
二、婚礼习俗的演变过程1. 婚期的确定在古代,婚期的确定是婚礼筹备的第一步。
早期,婚期一般由双方父母商议决定,并选择吉日良辰。
后来,由于文化的交融和流动,婚期的确定逐渐受到了历法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如农历的选择、季节的影响等。
2. 准备嫁妆与聘礼在婚礼前,新娘和新郎的家庭会准备丰富的嫁妆和聘礼。
古代嫁妆多数是以妆箱为主,内含婚衣、饰品、日常用品等。
而聘礼则是新郎送给新娘的礼品,如金银首饰、锦绣衣物等。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只是礼品内容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3. 婚礼仪式古代的婚礼仪式通常包括三步,分别是迎亲、婚礼仪式和送亲。
迎亲是新郎一行人前往新娘家中接新娘,婚礼仪式则是新娘和新郎敬拜神灵,举行宴席,进行结婚誓言等。
送亲则是新娘返回新郎家中,正式成为新郎家人的一员。
虽然仪式的形式当时有所不同,但是整个流程以及相关礼仪规范却相对稳定,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婚姻的认可和重视。
三、婚礼习俗的现代传承婚姻制度的变革和社会风气的改变,使得古代婚礼习俗逐渐转变为现代婚礼的一部分。
现代婚礼在传承古代礼仪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的选择和创新。
宴席形式从传统的围桌式发展到自助餐和西式宴会形式,婚纱和礼服的设计也更加多样化。
与此同时,传统婚礼的一些元素仍在现代婚礼中得以保留。
例如,嫁妆仍然是准备新娘婚礼的重要环节,虽然礼品内容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此外,婚庆公司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为新人提供婚礼策划、礼仪指导等服务。
总之,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演变。
关于汉族结婚礼仪_婚礼大全_
关于汉族结婚礼仪结婚礼仪,或根据地方的不同文化不同而产生不同。
我国那么多个民族,你知道汉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汉族结婚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汉族的结婚礼仪旧时结婚叫办红喜事,槽门、大门上常有“仪成六礼”之类的联语。
六礼即周朝定制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婚姻礼节。
长沙婚俗,在这些古礼的基础上,衍生出繁复的程序。
一般先由男方家长托亲友或媒人提亲,即纳采古礼。
也有以渔利为目的的媒婆,为凑合婚事,而掩盖真象的。
故双方家长或亲属须到对方明察暗访“查根脉”,谓察亲。
如双方认为对方根正苗好,门当户对,则男方将生庚(年、月、日、时),用干支八字表示,请媒人转交对方,叫“发八字”。
女方经“算命”认为相合,亦将姑娘生庚回给男方,叫“回八字”。
若男方认为双方八字相克或女方八字不好,须在7日内退还,所谓“男八字满天飞,女八字一七归”。
此乃合庚,即“问名传庚”古礼。
有的人家收下对方生庚后,先置于神宪上,若3天内有丢鸡失狗物损碗破现象,即以为八字相冲,必退庚。
著3天内家事顺遂,则为上吉。
合庚顺利,互赠信物,男方馈以服饰布料及少量财礼,外加一双未来新郎的鞋样,意为“谐”。
女方则报以笔砚文具,并按鞋样做一双布鞋和袜底。
双方将写有“天作之合”的庚书互换为据,这一过程叫定庚或订庚,即“纳吉行聘”古礼。
定庚后,男方须给女方准备一定数量的聘金和其它财物作为聘礼,也叫大聘、彩礼、鸡鹅礼或过门礼(有的女方索要高额彩礼,实为买卖婚姻性质)。
女方则备嫁妆,此即纳征(亦名纳币)古礼。
接着由男方送期单,即选两个吉日催新娘过门(也叫上门)谓之报日,俗名看日子,即“请期预报”古礼。
女方择定其中一个日子作为婚期。
婚前一两天,男方将聘礼、喜看等送往女家,叫“过礼”。
女方将嫁妆用条盒(条箱)拾至男家,陈设洞房,叫铺房。
也有由男方接亲时抬嫁妆条盒的。
新娘出嫁前一日,请已婚妇女用麻线将脸上汗毛绞掉,将鬓角之绒发和眉毛修整成形,鬓角整齐,眉毛细弯,叫开容也称开面。
中国古代汉式婚礼
中国古代汉式婚礼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共牢合卺→解缨结发婚后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庙见成妇★婚前礼1.纳采:男方向女方求婚,以雁为贽见礼物。
《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
用雁。
”2.问名:纳采后,问得女方之名,以便占卜成婚与否、吉凶如何。
《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
”3.纳吉:问名之后,男方“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仪礼·士昏礼》)。
男方问名后,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吉兆,派使者带雁到女家报喜,仪如纳釆。
4.纳征:男方遣使者向女家纳聘以订婚。
《仪礼·士昏礼》:“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
”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5.请期:男方择定成婚吉日,正式约定女方,以雁为贽见礼物。
《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
”郑玄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正婚礼1. 亲迎:新夫亲往迎娶新妇。
2. 同牢合卺:“同牢”指新夫新妇共食一鼎所盛之肉。
“合卺”指新夫新妇各执一合卺杯,相对饮酒。
《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3. 解缨结发:“解缨”指新夫亲手解下新妇头上许婚之缨。
“结发”指各剪取新夫新妇一束头发,以红缨梳结在一起。
★婚后礼1. 妇见舅姑:妻称公公为“舅”,称婆婆为“姑”。
成婚后的第二天清晨,新妇早起、沐浴,端着盛有枣、栗和腶修的竹器到公婆寝门外等待。
“枣”取早起之意,“栗”取颤栗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2. 妇馈舅姑:新妇亲自侍奉公婆进食,待二老食毕,妇要象征性地吃公婆的余食以示恭孝。
另有一说,“妇馈舅姑”指新妇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烧饭做菜,以馈舅姑,以示自此后主持中馈,以尽孝道。
唐代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的民俗记录。
3. 舅姑醴妇:公婆为新妇安食漱口,并以“一献之礼”酬新妇,以示长辈的关怀。
传统礼仪之婚嫁礼仪
传统礼仪之婚嫁礼仪婚嫁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婚姻制度的体现,更是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祝福和寄托。
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传统婚嫁礼仪逐渐演变,但仍然保留一定的特点和仪式。
本文将以传统礼仪之婚嫁礼仪为主题,探讨其发展演变和重要意义。
一、婚嫁礼仪的历史和发展婚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家族和社会的重要事件,因此婚嫁礼仪也享有相当高的礼仪性质。
古代的婚姻往往以父母之命为主,近亲堂兄妹结婚较为常见。
随着社会的进步,古代封建礼教的束缚逐渐减少,结婚对象和方式逐渐由个人自由选择和婚姻自愿成为主流。
自周朝开始,婚姻制度正式形成,并伴随着一系列独特的礼仪程序。
例如,婚前要进行互赠定情物,即男方给女方戴上赠送的首饰,女方则给男方赠送锦帕;婚礼前要撒币簪花,以主持良好婚姻和顺利生育;还有传统的三书六礼,即聘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等。
每个环节都有其特殊的仪式,目的在于让新人和婚姻双方家族更加熟悉和了解。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婚嫁礼仪也逐渐演化。
尽管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传统的婚嫁礼仪可能不再被严格遵循,但一些核心的仪式和符号仍占据重要地位。
传统的结婚方式仍然在很多地区得到保留,如闹洞房、喜酒和新婚三日等。
这些传统仪式体现了新人对幸福和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祈福。
二、婚嫁礼仪的重要意义婚嫁礼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代表着家族的荣耀和延续,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婚姻和家庭的稳定。
首先,婚嫁礼仪是传统文化与时代情感的结合。
在传统婚姻制度中,家庭和社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选择和情感更加受到重视。
因此,合理融合传统的婚嫁礼仪和现代的婚嫁方式,能够使父母的期望和子女的选择更加平衡,保证婚姻的稳定和幸福。
其次,婚嫁礼仪强调尊重和感恩。
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婚姻的方式往往带有感恩的色彩,新人要向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无论是给予父母特殊的礼品,还是对亲朋好友的诚挚祝福,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能够促进亲情的传递和沟通。
汉唐婚礼知识点
汉唐婚礼知识点一、婚姻制度的演变汉唐时期的婚姻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在汉代,婚姻制度以父权制为基础,男方家庭拥有决定婚姻事宜的权力。
女方在婚姻中地位较低,往往被视为财产的交易对象。
然而,到了唐代,婚姻制度逐渐趋向平等,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
女方的家族也开始参与婚姻的安排和决策。
二、婚礼仪式的准备在汉唐时期,婚礼仪式的准备工作十分繁琐。
首先,双方家族会进行婚姻联姻的商议和确定。
接下来,要进行彩礼的准备,包括金银财宝、衣物、嫁妆等。
同时,还需准备婚宴的场地、筹备酒席和婚礼用具等。
三、过程和程序1.迎亲:婚礼当天,新郎家族会派人前往新娘家迎接新娘。
迎亲队伍通常会由鼓手、乐师和舞蹈演员组成,热闹非凡。
2.进门:新娘到达新郎家后,会有严格的仪式规定。
新娘需经过丈夫家族的考验,例如观看新娘的脸和体征来判断她是否是贞洁的。
3.交杯酒:交杯酒是汉唐婚礼的重要环节之一。
新娘和新郎会分别拿起酒杯,对饮而尽,以示夫妻之间的喜悦和友爱。
4.合巹缝衣:新郎和新娘会一起穿过一个大衣袖,象征着他们将来的生活和谐美满。
5.拜堂:新娘和新郎会在堂前拜堂,向天地神灵表示敬意,并向父母鞠躬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四、婚礼习俗和传统1.红娘:在汉唐时期,红娘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她负责撮合男女双方,协助并监督整个婚礼过程。
2.嫁妆:嫁妆是指新娘婚前由家族准备的财产和物品,通常包括金银首饰、绫锦被褥、家具等。
这些嫁妆既是新娘嫁入新家的象征,也是家族地位和财富的展示。
3.喜糖:喜糖是婚礼中常见的传统之一,也是对亲友表达喜悦和谢意的方式。
汉唐时期,喜糖通常是用红纸包裹的糖果,分发给宾客。
4.婚宴:婚宴是汉唐婚礼的重要环节,也是向亲友展示家族地位和财富的机会。
婚宴通常会以酒席和歌舞表演为主,场面热闹非凡。
五、婚姻的仪式与意义汉唐时期的婚姻仪式体现了家族间的联姻和亲友间的团结。
婚礼不仅是男女双方的联姻,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不仅是男女双方的喜事,更是亲友们的喜事。
中国婚俗习惯:古今婚礼的演变
婚礼仪式:拜堂、射轿、催妆、喜宴、闹房
拜堂
射轿
催妆
喜宴
闹房
• 含义:拜堂是新娘
• 含义:射轿是男方
• 含义:催妆是男方
• 含义:喜宴是男方
• 含义:闹房是婚礼
进入男方家后,与男
家在迎亲途中,用弓
家派人到女方家催促
家为庆祝婚礼而举行
当晚,亲朋好友聚在
方一起拜见长辈,表
箭射轿,以驱邪避邪。
新娘梳妆打扮,准备
• 儒家思想:周朝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婚礼仪式受到儒家思想的
影响,更加注重伦理道德。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婚礼演变
秦汉时期婚礼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礼制度
• 礼仪:秦汉时期,婚礼制度继续发展,六礼成为定制。
• 礼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礼制度有所变革,出现
• 服饰:秦汉时期,新郎新娘的服饰更加华丽,出现了凤
婚礼服饰
• 婚纱:中西婚礼中,新娘都会穿婚纱,表示纯洁和美好。
• 西装:中西婚礼中,新郎都会穿西装,表示正式和庄重。
中西婚礼文化的差异
礼仪
服饰
• 六礼:中式婚礼中有六礼,而西式婚礼没有这一传统。
• 凤冠霞帔:中式婚礼中,新娘会穿凤冠霞帔,而西式婚
• 教堂婚礼:西式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而中式婚礼没有
• 含义:问名是男方家通过媒人询问女方家的姓名、年龄等信息。
• 礼仪:问名时,男方家会送上礼物,如礼饼、水果等。
• 纳吉
• 含义:纳吉是男方家将问名所得的信息占卜吉凶,如果占卜结果为吉,则表示双方可以成婚。
• 礼仪:纳吉时,男方家会送上礼物,如鲜花、鞭炮等。
• 纳征
• 含义:纳征是男方家向女方家交付聘礼,表示双方已经确定婚姻关系。
汉族古代婚俗
问名
古代婚姻“六礼”之二。即男家正式求婚女家同
意后,男家再请媒人执雁问议婚之女生母的姓名, 本人的名字及出生年月日等,以回去占卜吉凶。 女家将女子年庚八字,裹以红纸,副以红米、千 年红、由媒人交付男家。媒人默然不语,持至男 家厨房,供于灶神座下。如三日内家中平安,即 请算命者合婚,或求签贞卜。若三日内有碎碗破 钵等事,或八字相克,则借故将八字退还女家。
结婚当天的步骤
合卺(jǐn ): 古代婚礼
仪式之一。即新夫妇 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 起于上古。夫妇共饮, 表示从此成为一体, 名为“合卺”。后世 改用杯盏,乃称“交 杯酒”。宋代并有行 “合卺”礼毕,掷盏 于床下,使之一仰一 覆,表示男俯女仰、 阴阳和谐的习俗,
结婚后的步骤 妇见舅姑 :亦称“谒舅姑”。古
汉族古代婚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 当嫁”,的确,结婚是人 生的大事,而且是人生 四大喜事之一,所以,各 地的各个民族都非常重 视这一人生大事.于是, 中国文化苑中便出现了 一支奇葩-----婚俗文化.
婚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婚嫁之礼。即男女
双方正式结为夫妇的礼仪形式。我国中原地 区华夏民族,婚姻礼仪的出现在原始社会晚 期,对偶婚的末期与单偶婚(一夫一妻制) 的初期。 实行婚礼的程序和仪节,表明父权制为生育 自己的嫡亲子女,以继承自己的财产,并世 代相传的目的。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
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 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 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 沾染的邪气
结婚当天的步骤
拜堂:也称“拜天地”。古代婚礼仪式之一。
所拜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并夫妻 交拜,表示从此女子成为男家家族的一员, 因而成为婚礼过程中最要的大礼。
汉族传统婚俗的流程及禁忌_汉族传统婚俗的相关历史
汉族传统婚俗的流程及禁忌_汉族传统婚俗的相关历史汉族先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族传统婚俗的流程及禁忌,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汉族传统婚俗的流程三个阶段1、婚前礼,即“订婚”、“纳采”;2、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古亦称作“昏礼”,就是日暮行礼、夫妻结合的意思;3、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汉族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基本过程包括南方出门前祭祖、迎亲车队出发、燃炮、女方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待新郎、新娘闺密讨喜、新娘拜别、新娘出门、新娘上礼车掷扇、燃炮、新娘摸橘子、男方长辈牵新娘、喜宴、送客、闹洞房等。
中国传统婚礼禁忌一:出嫁时间的禁忌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六月,三月和七月。
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
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
另外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
对长辈来说,以上这几个特殊月份完婚意头都不太好,所以要尽量避开。
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
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
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
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
三: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婚姻一直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的婚姻习俗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的认知和价值观,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婚姻习俗的起源、婚礼仪式的演变以及婚姻观念的变化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的发展历程。
婚姻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婚姻观念与现代有所不同。
在古代中国,婚姻是一个家族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两个个体之间的联姻。
婚姻被视为家族的延续和血脉的传承,因此婚姻的选择和安排往往由家族长辈来决定。
这种观念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一直延续至今,尽管在城市地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婚姻习俗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
在古代,婚礼仪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纳采、过门和婚宴。
纳采是指男方家长带着礼物正式向女方家提亲,以示对女方的尊重和诚意。
过门是新娘离开父母家,进入新郎家庭的过程,这标志着两个家庭的联姻。
婚宴则是庆祝婚礼的宴会,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祝福新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婚礼仪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现代的婚礼更加注重个人的意愿和浪漫的氛围。
新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伴侣,而不再受到家族的束缚。
婚礼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有的人选择在浪漫的海滩上举行婚礼,有的人选择在传统的庙宇中举办婚礼。
这些改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个人权利的重视。
除了婚礼仪式的演变,婚姻观念的改变也是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古代,婚姻被视为一种责任和义务,婚后的生活主要是为了繁衍后代和维持家族的传承。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人更加注重婚姻的平等和幸福,强调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婚姻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家族责任,而是一个个体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的起源与演变反映了中国人对婚姻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变化。
从古代的家族联姻到现代的个体选择,婚姻观念的改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个人权利的重视。
古代汉民族婚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汉民族婚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一、起源古代汉民族的婚姻制度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地域辽阔,民族繁多,因此婚姻制度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在原始社会,婚姻制度以部落联姻为主,通常是通过部落长老或族长之间的协商来决定婚姻关系。
在商周时期,婚姻制度逐渐呈现出等级和地位的差异,贵族通常会通过婚姻来联姻,巩固势力和地位。
而平民则遵循家族规矩,由家长或长者牵头进行婚姻协商。
婚姻制度的起源,是受到宗法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二、发展1. 婚姻仪式古代汉民族的婚姻仪式十分庄重,通常要进行三步走的仪式:聘礼、纳采和婚礼。
聘礼是指男家向女家送去的礼物,表示“求亲”之意;纳采则是女方接受男方的求亲,表示答应成婚;婚礼是最为隆重的仪式,通常由家长牵头,在宗法制度的影响下,婚姻仪式显得十分严肃。
在婚礼上,有丰富的礼仪和习俗,例如敬茶、行礼等。
2. 婚姻关系古代汉民族对婚姻关系非常重视,婚姻一旦建立,便是终身相伴。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比较平等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并不普遍。
古代汉民族女性有着相对较高的地位,她们在家庭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要照顾家务,又要育儿育女,有时还要协助丈夫处理家族事务。
而在宗法社会的影响下,家庭族长对家庭事务有着最终的决策权。
3. 婚姻法律在古代,婚姻制度受到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婚姻法律并不是十分健全。
婚姻的选择权通常由家长和长者决定,而夫妻双方对此并无太多的自由。
而在汉代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变革,婚姻制度逐渐走向法制化,例如《魏书》、《晋书》等史书中,已经有了婚姻法律的规范。
4. 婚姻思想古代汉民族的婚姻思想主要受到儒家思想和宗法制度的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男尊女卑,注重家族传承和继承,因此婚姻制度中注重男权和宗族延续。
而宗法制度强调家族利益、祖先传统和封建等级,婚姻制度在宗法影响下呈现出等级和尊卑的特点。
三、影响1. 社会稳定古代汉民族的婚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由于婚姻关系受到家族和宗法的约束,婚姻关系相对较为牢固,减少了家庭纠纷和矛盾,有利于家族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
中国汉族婚姻习俗和传统文化表现
中国汉族婚姻习俗和传统文化表现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的汉族婚姻习俗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也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从婚姻的几个环节入手,我们可以探究一下中国汉族婚姻习俗和其中所表现出的传统文化。
婚房闹洞房中国汉族的婚姻习俗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就是“婚房闹洞房”。
这个环节一般发生在新婚夫妇入洞房后,众多闹洞房的娘家亲友会将新郎新娘逼到一起,并让新郎举起新娘的脚以显示对她的爱和关注。
同时,一些有趣的小游戏也被加入到这个环节中,比如新娘在新郎的肩上游戏,新婚夫妻互相拍打笑话等等。
这个环节的形式非常有趣,能够在婚礼中营造出欢乐的气氛,并且既表达了亲友对新婚夫妇的祝福,也展示了苦中作乐的中国文化精神。
而且,在这个环节中一些用品的运用也体现了中国汉族文化的传承,比如“洞房紫檀板”、“花轿”等等。
饮茶敬父母在中国汉族婚姻习俗中,一种代表着儿女尊敬父母的传统是“饮茶敬父母”。
这个环节一般是在婚礼上进行,新娘和新郎在父母面前分别饮茶表达他们对于亲情的尊重和感激。
作为长子或长女的儿女甚至需要在饮茶之后向父母行三鞠躬礼,以表明儿女对于父母的尊敬和感激。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中国汉族文化中对于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孝道”观念。
此外,这个环节也传递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们的期待,尤其是对于长子长女的期待,即希望他们能够履行自己的家庭责任和义务,量力而行并感恩父母。
簪花和伴娘在中国汉族的婚姻习俗中,新娘子头上的发饰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簪花”是其中一种。
簪花是由金银或玉制成的一种发饰,通常新娘佩戴簪花以示婚礼的隆重和尊贵。
伴娘也是中国汉族婚姻习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伴娘通常是新娘的好友、亲戚或者姐妹,她们们负责帮助新娘化妆、换衣服、扶持新娘、维持婚礼现场的秩序等等。
这个环节体现出中国汉族文化中对于亲友关系的重视和对于友谊的珍视。
同喜之礼婚礼后新婚夫妇还需要拜访亲友,这在中国汉族文化中被称为“同喜之礼”。
你所不知的中国汉族婚俗文化(什么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汉式婚礼)
你所不知的中国汉族婚俗文化(什么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汉式婚礼)汉式婚礼,源于自然、发于点滴。
要想举办最传统的汉式婚礼,就要了解汉式婚礼的相关传统历史、礼仪、特色等等,汉式婚礼是人类婚礼的最早起源,汉式婚礼是人类走进文明的第一标志,汉式婚礼是世界文化的不朽奇迹,汉式婚礼是华夏先祖笑傲世界的第一财富。
下面我们一同走进汉式婚礼的起源:汉族祖先认为一天之中的吉时为黄昏时分,行娶妻之礼也会选择在这时举办,所以那时娶妻典礼又称“昏礼”。
后来不断演变便叫成了“婚礼”。
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根据何催《三海经》、戴德《礼记》中同时记载:上古时期,混沌初开,男女蒙昧,杂居一生。
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以偶数兽皮为聘,至此:婚嫁由始。
这段话仿佛详细记载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婚礼起源;但是却不被学术界认可,因为大家都只承认正史的记载,不太认可神话传说的记载方式。
所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却不是伏羲、女娲制定了人类的第一种婚礼,而是华夏部落联盟第一任首领——轩辕黄帝。
《史记》:上古黄帝大统中原,令其男女无别,结合礼仪方成夫妻。
所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婚礼制度由此而生。
那么黄帝开创的这种婚礼,原名:轩辕婚礼。
早在周朝便出现了最完备的汉族式婚俗礼仪“六礼”,后来在秦、汉、唐、元等朝代有所调整或删减。
可谓“先秦浑厚,汉唐大气,宋明雅韵”~为什么要去选择汉式婚礼呢?因为聘为妻,奔为妾,三书六礼,是你的承诺。
承诺女孩是你一生的嫡妻,十里红妆,是你给女孩未来的稳定,让女孩心安的。
三媒六聘,是给女孩父母的承诺承诺一生守护他们的女孩,凤冠霞帔是为了满足这个姑娘一生的幻想。
下面是我们所做过的汉式婚礼案例希望我们每一对新人都能遇到一个懂你的策划师给你一个理想的婚礼现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昏义》:「赞见妇于舅姑。」
《礼记〃坊记》:「子云:昏礼,婿亲迎,见于 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恐事之违也。」 《尔雅〃释亲》:「母之晜弟为舅,妇称夫之父 为舅,妻之父为外舅;父之姊妹为姑,之母为姑, 妻之母为外姑。」 另见:姑表婚举例
公公婆婆《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
第二章 婚姻 第二节 结婚 第九百八十条:
男未满十八岁者,女未满十六岁者,不得 结婚。 未成年人结婚,应得法定代理人之同意。 结婚应以书面为之,有二人以上证人之签 名,并应由双方当事人向户政机关为结婚 之登记。
第九百八十一条:
第九百八十二条:
〔 资 料 29〕 婚 姻 成 立 的 条 件 ( 六 ) :
参考论文:
马之骕《中国的婚俗》 刘增贵《汉代婚姻制度》 吕敦华《唐代婚礼研究》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
自我测试问题:
一、士昏礼中聘礼为何极微薄? 二、古汉族婚礼为何在黄昏亲迎? 三、古汉族婚礼有无奏乐庆贺事? 四、后世平民结婚为何男着官服女着凤冠霞 帔?
第五讲 汉族婚姻中的两性 地位与男女关系
〔资料29〕婚姻成立的条件(一):
《唐律疏议》:「诸许嫁女,已报婚书, 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虽无许 婚之书,但受聘财亦是。若更许他人者, 杖一百,已成者,徒一年半。」
〔资料29〕婚姻成立的条件(二):
《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
第 一 章 通则 第九百六十七条:
称直系血亲者,谓己身所从出或从己身所 出之血亲。 称旁系血亲者,谓非直系血亲,而与己身 出于同源之血亲。
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并不敢犯法违理。」一面就坐 了挐账翻与赵姨娘瞧,又念与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的 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这例不成?不但袭人,将来环儿 收了外头的女孩,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 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旧规矩 办的,领的是祖宗的恩典。若说办不匀,那是胡涂不知福,也只 好凭他抱怨去。太太连房子赏了人,我有什么有脸之处?一文不 赏,我也没什么没脸之处。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 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里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 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另立一番 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家,一句多话也没有 我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了我,纔叫我照管家务。 还没有作一件好事,姨娘到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 为难,不叫我管了,那纔正经是没脸呢!连姨娘真也没脸。」一 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
〔资料28〕见舅姑及庙见的时机(二):
后代
唐〃朱庆余〈近试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 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 眉深浅入时无?」
唐〃王建〈新嫁娘〉:「三日下厨房,洗手作 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宋〃司马光《温公书仪》:「婿先至厅事,妇下车揖 之,遂导以入,妇从之,执事先设香酒脯醢于影堂, 舅姑盛服立于影堂之上,舅在东,姑在西,相向,赞 者导婿与妇,至于阶下,北向,东上。主人进,北向 立,焚香,跪,酹酒,俛伏,兴,立,祝怀辞由主人 之左进,东面搢笏出辞,跪读曰:「某(原注:婿名) 以令月吉日迎妇某(原注:妇姓),婚事见祖祢。」 祝怀辞出笏,兴。主人再拜,退复位,婿与妇拜如常 仪,出,撤阖影堂前。(原注:古无此礼,今谓之拜 先灵,亦不可废也)……妇明日夙兴,盛服饰,俟见 舅姑。……明日婿往见妇之父母。」 宋〃朱熹《家礼》:「三日,主人以妇见于祠堂。 (原注:古者三月而庙见,今以其太远,改用三日)」
第五讲 汉族婚姻中的两性地位与男女关系
研究项目: .汉族婚姻中的女性 .古代已婚男女的地位与关系 .妇女的公财与私财、妻与妾的地位 .汉族的男女地位与关系 选读资料: 《仪礼〃丧服传》、 《大礼记〃本命篇》、《唐律疏议》、 〈孔雀东南飞〉、《红楼梦》、 《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民法》
〔资料31〕三从:
《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
第二章 婚姻 第一节 婚约
第九百七十二条:
婚约,应由男女当事人自行订定。
第九百七十三条:
男未满十七岁,女未满十五岁者,不得订 定婚约。
第九百七十四条:
未成年人订定婚约,应得法定代理人之同 意。
第九百七十五条:
婚约,不得请求强迫履行。
〔 资 料 29〕 婚 姻 成 立 的 条 件 ( 五 ) :
〔 资 料 29〕 婚 姻 成 立 的 条 件 ( 七 ) :
《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
第九百八十四条:
监护人与受监护人,于监护关系存续中,不得 结婚。但经受监护人父母之同意者,不在此限。
第九百八十五条:
有配偶者,不得重婚。
一人不得同时与二人以上结婚。
〔资料30〕
公公婆婆、岳父岳母也可以称为舅姑。
《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
第九百八十三条: 与左列亲属,不得结婚︰ 一、直系血亲及直系姻亲。 二、旁系血亲在六亲等以内者。但因收养而成立 之 四亲等及六亲等旁系血亲,辈分相同者,不 在此限。 三、旁系姻亲在五亲等以内,辈分不相同者。 前项直系姻亲结婚之限制,于姻亲关系消灭后, 亦适用之。 第一项直系血亲及直系姻亲结婚之限制,于因收 养而成立之直系亲属间,在收养关系终止后,亦 适用之。
〔资料34〕三不去:
《大戴礼〃本命篇》:「妇有三不去:有所 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 贫贱,后富贵,不去。」
《后汉书〃宋宏传》:「糟糠之妻不下堂。」
〔资料35〕
《唐律》:「诸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 徒一年半。虽犯七出,有三不去,而出之者,杖 一百,追还合;若犯恶疾及奸者,不用此律。」 《疏议》曰:「义绝,谓殴妻之祖父母、父母及 杀妻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姐妹,若 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 姑、姐妹自相杀,及妻殴詈夫之祖父母、父母, 杀伤夫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姐妹及 与夫之缌麻以上亲,若妻母奸及欲害夫者,虽会 赦,皆为义绝。」
本作品由叶国良教授授权本课程:中国传统生命礼俗使用,本数据库无 再授权他人使用之权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请另行向权利人取得授权。
〔资料26〕问名涵义的解释:
贾公彦《仪礼疏》:「问名者,问女之 姓氏,不问三月之名。」
孔颖达《礼记正义》:「问名,问其女 之所生母之姓名。」 孙希旦《礼记集解》:「问名者,问女 之名,将以加诸卜也。」
民俗学的解释
〔资料27〕古汉族婚礼的气氛:
《礼记〃曾子问》:孔子曰:「嫁女之 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 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flickr kanegen
论《诗经〃关雎》非指婚礼,非指贺婚,尤不指平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资料23〕 另见:《仪礼〃士昏礼》白文
〔资料24〕 另见: 《礼记〃昏义》白文
〔资料25〕婚礼的仪节:
纳 采 → 问 名 → 纳 吉 → 纳 征 →请期→亲迎→妇至成礼→合卺 →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六 礼 = 纳 采 → 问 名 → 纳 吉 →纳征→请期→亲迎
士昏礼3D动画节选
第九百六十八条:
血亲亲等之计算:直系血亲,从己身上下 数,以一世为一亲等。旁系血亲,从己身 数至同源之直系血亲,再由同源之直系血 亲,数至与之计算亲等之血亲,以其总世 数为亲等之数。
第九百六十九条:
称姻亲者,谓血亲之配偶、配偶之血亲及 配偶之血亲之配偶。
〔资料29〕婚姻成立的条件(三):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婚礼庆贺奏乐之始:
《礼记〃曲礼上》:「贺娶妻者曰: 『某子使某,闻子有客,使某羞。』此 不是昏礼前后数日内。」
论《盐铁论〃散不足篇》中「宾婚相 召」、「宾昏酒食」,乃指朋友、亲戚 宴饮,非指贺婚欢宴。
《仪礼〃丧服传》: 「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 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 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
〔资料32〕四德:
《礼记〃昏义》:「古者,妇人先嫁三月, 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 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 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苹藻,所以成妇顺 也。」
《白虎通〃嫁娶》: 「夫有恶行,妻不得去者,地无去天之义也。夫虽 有恶,不得去也。悖逆人伦,杀妻父母,废绝纲纪, 乱之大者也,义绝,乃得去也。」
〔资料36〕妻妾地位不平等:
《唐律》:「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 死者,以凡人论。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 等。」
〔资料37〕《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话说刚将年事忙过,凤姐便小月了,在家一月不 能理事,……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忽 见赵姨娘进来,李纨、探春忙让坐下。赵姨娘开口便 说道:「这屋里的人都跴下我去,还罢了,姑娘你也 想一想,该替我出气纔是。」一面说,一面便眼泪鼻 涕哭起来。探春忙道:「姨娘这话说谁?我竟不解, 谁跴姨娘?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赵姨娘道: 「姑娘现跴我,我告诉谁去?」探春听说,忙站起来, 说道:「我并不敢。」李纨也忙站起来劝。赵姨娘道: 「你们请坐,听我说。我在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 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 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
〔资料28〕见舅姑及庙见的时机(一)
古代
《仪礼…士昏礼》:「(明日)夙兴,妇沐俗 纚笄,宵衣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 《礼记〃曾子问》:「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 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曾子问曰:『女 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 祖,不祔于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女 氏之党,示未成妇也。』」郑玄注:「谓舅姑 没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