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知识点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知识点1、实数的概念及分类①实数的分类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 ,3 √2等;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π/?+8等;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等2、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①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②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③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0没有倒数。

④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⑤估算3、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①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0的算术平方根是0。

②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0 ; a≥0③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 3 √a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七年级下册角的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角的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角的知识点总结角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很多难题的解答基础。

在七年级数学下册里,角的相关知识点有很多,下面我们来做一次全面的总结。

一、角的定义、分类与记法1. 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始于同一点而形成的图形,我们把共同的起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在角的顶点处,可以用“∠”表示,比如∠ABC。

2. 角的分类按照角的大小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三种。

锐角:小于90°的角。

直角:等于90°的角。

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3. 角的记法使用字母表示角的顶点,如∠ABC表示以点B为顶点的角。

若两个角相等,则可以用符号“≌”表示,比如∠ABC≌∠DEF。

二、角的度量1. 角度和以角度为单位的度量角的度量是用“度”为单位的,1°等于360分之一圆周角,即1圆周角等于360°。

2. 角的度量转换在角度的转换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角度的换算关系:1度=60分,1分=60秒,1圆周角=360度。

三、角的特殊角度1. 30°、45°、60°角30°角、45°角、60°角是常见的特殊角度。

在解决一些特殊难题时,常常使用这些角度。

3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分别是1/2、√3/2、1/√3;45°角的正弦值、余弦值相等,都等于1/√2,正切值等于1;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分别是√3/2、1/2,正切值等于√3。

2. 补角、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等于90°,我们把它们叫做互为补角;如果加起来等于180°,则它们就叫做互为余角。

四、夹角、异面角1. 夹角夹角是由两条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围成的角。

夹角的大小强调的是一个角的大小相对于另一个角的大小。

2. 异面角异面角是在不同平面内的两个角,它们之间没有公共部分。

七年级下册整式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整式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整式知识点整式是初中数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后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下册整式的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掌握有所帮助。

一、基础概念整式是由常数、未知数及其积的项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相加或相减后所得到的一种多项式。

其中,常数是没有未知数的项,也就是只有数字的项,例:6;未知数是指变量,常用字母表示,例:x、y、z;多项式中各项的次数称为它的次数,多项式次数最高的一项称为“首项”,其相应的系数称为“首项系数”。

二、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就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或者相减得到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同类项才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同类项是指变量的指数相同的项,如下例:3x² + 5x² = 8x²- 2x³ + 4x³ = 2x³当两个整式相加或相减时,我们需要把它们按照相同的项进行配对,再进行加减运算,如下例:(3x² + 4x - 5)+(-x² + 5x + 7)=2x² + 9x + 2三、整式的乘法整式的乘法就是把每一项的系数相乘,并把各项乘积相加得到的结果。

如下例:(3x+2)(4x+5)=12x² + 23x + 10需要注意的是,乘法运算中,变量间的乘积不可合并,如下例:3x × 4y = 12xy四、整式的因式分解整式的因式分解是指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乘积的形式。

目的是为了简化计算或寻找性质,需要注意的是得出的单项式应该是多项式的因数之一。

如下例:2x²+4x=2x(x+2)5xy-10x²y=5xy(1-2x)五、整式的综合运用整式的应用涉及到很多数学问题,如线性方程组、等比数列、三角函数等。

本部分简述整式在代数、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1.代数中的应用代数运用了整式的相关知识来处理各种计算问题,例如解方程、代数表达式的化简、多项式函数的图象等。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本章介绍了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关系,重点探讨了两条直线相交时形成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

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5.1 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四个角具有不同的关系。

其中,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它们的大小相等;邻补角则是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它们的和为180度。

2.垂线垂线是指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其中一个角为直角的情况。

垂线具有两个性质:一是过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二是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画垂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画法可采用“一靠二移三画”的方法。

4.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记忆时应结合图形进行理解。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垂线和其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平移和其性质,以及这些知识点的组织运用。

在研究这些知识点时,需要注意记忆其定义和性质,掌握其画法和应用方法。

垂线是指从一个点垂直于一条直线或平面的线段,而垂线段则是垂线的长度。

它们都具有垂直的性质,可以用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或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而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的长度。

线段和距离都是长度的概念,但线段是一种图形,不能等同于距离。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个数来确定,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两直线相交,无公共点时两直线平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时两直线重合。

平行公理指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同时,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线八角是指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八个角,包括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初一下数学知识点

初一下数学知识点

初一下学期的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有理数: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学生需要掌握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整式的加减:整式是由常数、变量、加、减、乘等运算符号组成的代数式。

学生需要学会整式的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等基本运算。

3.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方程。

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4. 图形初步认识:学生需要初步认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等基本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5.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数据的分类、频数、频率、直方图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以上是初一下学期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失败乃胜利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

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学问,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学习〔方法〕〕都是不断重复学习。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数学〕的学问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初一下册数学学问点〔总结〕北师大版1.1正数与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number)。

(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确定值(absolute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确定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确定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确定值是0。

两个负数,确定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确定值相加。

2.确定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确定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确定值减去较小的确定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确定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确定值相除。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概率1.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n/m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

2.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3.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4.对立事件:即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做对立事件。

5.必然事件:那些无需通过实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6.不可能事件:那些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2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2.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垂足。

3.同位角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或说a,b相交c),在截线c的同旁,被截两直线a,b的同一侧的角,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

4.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5.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同旁,且在被截线之内的两角,叫做同旁内角。

6.平行线几何中,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7.平移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3平面直角坐标系1.定义: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为(a,b),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数学公式大全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 8 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统计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小于等于A小于10,N是正整数。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代数1. 整数- 整数 classification- 整数 operations (addition, subtraction, multiplication, division)- 绝对值和有理数2. 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有理数的比较和排序3.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 代数表达式的简化- 因式分解 (common factors, factoring by grouping)4.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概念和解的定义- 解一元一次方程- 应用题 (word problems)5. 线性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 解线性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6. 比例与相似-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比例的应用题二、几何1. 平面图形-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直线、射线、线段- 角的概念和分类 (acute, obtuse, right, straight)2. 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 (acute, obtuse, right, equilateral, isosceles)- 三角形的性质 (sum of angles, base and height)- 特殊三角形 (right triangle properties, Pythagorean theorem)3. 四边形- 四边形的分类 (parallelogram, rectangle, square, trapezoid, rhombus)- 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面积的计算 (rectangle, parallelogram, trapezoid, rhombus, square)4. 圆- 圆的基本性质 (center, radius, diameter, circumference)- 圆的面积和周长- 圆的切线和弦 (tangent, chord, diameter, perpendicular bisector)5. 变换- 平移 (translation)- 旋转 (rotation)- 轴对称 (reflection)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表示 (bar graphs, line graphs, pie charts) - 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极值和四分位数2. 概率- 概率的基本概念- 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事件的可能性和概率的关系四、实践与应用1. 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货币和金融 (interest, discount)- 测量和单位换算 (length, area, volume, weight)- 时间和速度 (time zones, speed calculation)2. 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步骤- 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 数学建模和实际问题的转化以上是初中七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2与∠6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4与∠6、∠3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4与∠5、∠3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一二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一二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一二三单元知识点作为初中的关键学科,数学一直是学生们最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学习的学科之一。

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二三单元,重点介绍了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本篇文章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七年级下册数学一二三单元知识点。

一、有理数有理数是数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数学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正数、负数和零等基本概念,以及加、减、乘、除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有理数的加减法:同号的有理数加减:同号的有理数相加,绝对值不变,符号不变。

异号的有理数加减:异号的有理数相加,绝对值相减,符号由绝对值大的那个数的符号决定。

有理数的乘法:同号的有理数相乘,结果为正数;异号的有理数相乘,结果为负数。

有理数的除法: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商,约分后的形式唯一。

除数不为零,被除数为零时,商为0;除数为零,被除数不为零时,无法得到商。

二、代数式代数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一般表示成由字母、数和符号组成的式子。

在七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代数式中字母的含义和代数式的运算。

代数式的字母和含义:一个代数式中,字母代表一个数或未知数。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比如a,b等等。

代数式的基本运算:1.同类项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2.同类项之间的加减运算不改变式子的值;3.代数式中的加减乘除法运算与数的运算一致代数式的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是将多项式表示成乘积的形式,其中乘积的因数均为一次式或多次式。

我们通常可以使用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同项合并等方法来进行因式分解。

三、方程式方程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代表着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关系。

在七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方程式的基本定义、性质和解法。

方程式的基本概念:方程式是一个等式,其中含有未知数和已知数等量关系。

方程式的解就是未知数的值。

方程式的基本运算:可以将一个方程式同时加上或减去等量的数,或者将两个方程式相减,保证方程式等号两边等量。

方程式的解法:1.直接求解法2.化为一次方程求解法3.分离变量法4.代数方法总结:七年级下册数学一二三单元在初中数学中扮演了重要的基础角色,涉及了诸多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如有理数、代数式和方程式等。

七下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七下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七下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的数学学习是初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中学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七年级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从数的基本概念、整数、分数、代数、几何等方面进行学习。

下面,我将对七下数学人教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的基本概念
1. 自然数、整数和有理数的概念及它们的互相转化。

2. 正数、零和负数的概念。

3. 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运算及其应用。

二、整数
1. 整数的加减法、乘法及其性质,以及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相等和不等的符号。

三、分数
1. 分数的加减、乘除及其性质。

2. 分数的化简、分数的比大小及分数的应用。

四、代数
1. 代数运算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五、几何
1. 角的概念及分类,如钝角、直角和锐角。

2. 线段、射线、直线和平面的概念。

3. 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概念及分类。

4. 探究勾股定理的条件和应用。

六、统计与概率
1. 数据的分类、整理和统计。

2. 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以上为七下数学人教版的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是本学年数学教学的重点。

同时,这些知识点的学习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够真正掌握,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本章使生了解在平面不重合的直相交平行的位置系,究了直相交的形成的角的学内两条线与两种关研两条线时特征,直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直平行的期共存件和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形平移的两条线两条线长条它关图变换性,利用平移一些美的案质设计优图.。

重点:垂和的性线它质,平行的判定方法和的性,平移和的性,线它质它质以及些的用这组织运.5.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直相交所成的四角中存在几不同系的角,的念及性如下表:两线个种关它们概质形图点顶的系边关大小系关角对顶∠1∠与2有公共点顶∠1的两边与∠2的互两边为反向延长线角相等对顶即∠1=∠2角邻补 ∠3∠与4有公共点顶∠3∠与4有一公共,另一条边互反向延边为长。

线∠3+∠4=180°注意点:⑴角是成出的,角是具有特殊位置系的角;对顶对现对顶关两个⑵如果∠α∠与β是角,那一定有∠对顶么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角对顶⑶如果∠α∠与β互角,一定有∠为邻补则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角邻补。

⑶直相交形成的四角中,每一角的角有,而角只有一。

两线个个邻补两个对顶个2、垂线⑴定,直相交所成的四角中,有一角是直角,就直互相垂直,其中的一直叫做义当两条线个个时说这两条线条线另一直的垂,的交点叫做垂足。

条线线它们符言作:号语记 第1页共7页1243A BCDO如所示:图AB⊥CD ,垂足为O⑵垂性线质1:一点有且只有一直已知直垂直 过条线与线(平行公理相比与较记)⑶垂性线质2:接直外一点直上各点的所有段中,垂段最短。

:垂段最短。

连线与线线线简称线3、垂线的画法:⑴直上一点已知直的垂;⑵直外一点已知直的垂。

过线画线线过线画线线注意:①一段或射的垂,就是所在直的垂;②一点作段的垂,垂足可在段上,也画条线线线画它们线线过线线线可以在段的延上。

线长线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直角靠在已知直上,⑵二移:移三角尺使一点落在的另一直角上,⑶画条边线动它边边三:沿着直角,不要成人的印象是段的。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在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整式的运算一、整式※1、单项式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

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

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整式的加减¤1、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 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其中m、n、p均为正数);⑤公式还可以逆用:(m、n均为正整数)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初中数学七年级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七年级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可以用分数表示有理数,有理数可以相加、相减、相乘和相除。

2.有理数的比较:有理数可以通过大小比较符号进行比较,如大于、小于、等于。

3.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通过凑零、反凑零的方法进行计算。

4.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可以通过相乘得到的结果是否是正数、负数或零来确定符号。

5.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再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代数初步1.代数式和多项式:代数式由变量、常量和运算符号组成,可以进行算数运算,多项式是由多个项相加或相减构成的代数式。

2.代数式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理、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等。

3. 一次方程:一次方程是形如ax + b = 0的方程,可以通过逆运算解得方程的解。

4.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次方程可以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变形等方法进行。

5.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如速度、定价等问题。

三、图形的认识和初步计算1.点、线和面:点是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线是点的集合,面是线的集合。

2.直线与曲线:直线是一点一点无限延伸下去的,曲线是弯弯曲曲的。

3.角: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线段所围成的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表示为四个数字,如(x₁,y₁,x₂,y₂)。

4.平行和垂直:平行是指两个直线在平面上不相交,永远保持相同的距离,垂直是指两条直线相交时,互相垂直。

5.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四、比例和实数初步1.比例、比例因子和比例关系:比例是指两个量的比值,比例因子是表示两个比例相等的数,比例关系是由两个或多个比例构成的关系。

2.比例的性质和应用:比例具有反比例性质,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形的相似性、百分数等。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章一一、三角函数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0° 30° 45° 60° 90°sinαcosαtgα /ctgα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α)=cosα;…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5.查三角函数表二、解直角三角形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边的关系: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1. 俯、仰角:2.方位角、象限角:3.坡度: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复习总结章二一、目标与要求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五、知识点、概念总结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初一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

初一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

初一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新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一元一次方程一、几个概念1、一元一次方程:2、方程的解:使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5、移项:叫做移项。

(切记:移项必须)。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注意:去分母不漏乘,对分子添括号)②,③,④,⑤三、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

设,②。

列,③。

解,④。

检,⑤。

答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几个概念1、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两个未知数的值。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消元的条件:将一个方程化为的形式。

(当一个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系数为±1时,最适合)。

2、加减消元的条件:两个方程中,其中一未知数的系数或。

(当两个方程中,其中一未知数系数成倍数关系时,最适合)。

三、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

先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系数较简单的一个未知数,转化为;②。

然后再解,得到两个未知数的值;③。

最后将上步所得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回前边其中一方程,求出另一未知数的值。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几个概念1、不等式: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5、一元一次不等式: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

,②。

,③。

,④。

,⑤。

2、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①先定起点:有等号时用点;无等号时用点。

②再画范围:小于号向画;大于号向画。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先分别求;再求4、注意:①。

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负数时,不等号必须②。

求公共部分时:一般将各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还有如下规律:同大取,同小取;“大小,小大”取,“大大,小小”则第九章多边形一、几个概念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①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组成的平面图形,这三条就是三角形的边。

七年级下册方程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方程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方程知识点归纳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方程时,我们需要了解方程的概念、解方程的方法以及方程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下面就七年级下册方程的知识点做一个简要的归纳。

一、方程的概念方程是指两个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代数式用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

方程的左右两边各为一个多项式,多项式中包含未知数和系数。

例如,2x+3=9是一个方程,其中x是未知数,2、3、9是系数。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解方程就是要找到未知数x的取值,使等式成立。

1.移项法以2x+5=11为例,方程移项后变为2x=6,再除以2,得到x=3。

这就是方程的解。

2.等价变形法等价变形法是将一个方程转化为一个含未知数的等价的方程,使新方程的解与原方程的解相同。

例如,2(x+3)=8可以转化为x+3=4,再移项得到x=1,也是原方程的解。

三、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x与y的次数均为1的方程。

解二元一次方程有两种方法:1.代入法代入法是将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表示出来,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去求解。

例如,设x+y=5和2x-y=1,将第一个方程改写为y=5-x,代入第二个方程中,得到2x-(5-x)=1,解得x=2,代入第一个方程可得y=3。

2.消元法消元法是指将两个方程中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加减运算后,使得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加或相减得到0,然后通过带入求解。

例如,设x+y=5和2x-y=1,将两个方程相加得到3x=6,解得x=2,代入原方程中可得y=3。

四、应用方程方程在数学中有很多应用,例如,在几何学中可以应用面积和周长的关系,求解未知数;在经济学中可以利用方程建立成本模型和收益模型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方程的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方程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对我们后续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应用都有重要的作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
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同时它又是学习函数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内的点与数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掌握本节内容对以后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

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多从实际情形出发,通过对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确定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第三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2.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
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
23)
-
n(n
条对角线。

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几何部分的基础图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发现和探索其中的知识奥秘。

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情操和几何思维能力。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

方程,一般形式是ax+by=c(a≠0,b≠0)。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5.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6.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7.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
6.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定理与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本章要求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