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曹刿论战PPT课件分析1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优秀课件部编语文
![《曹刿论战》优秀课件部编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1dc30b7e21af45b307a8bb.png)
在战场上,他急于求成,未经谨慎考虑就要出 击追敌,暴露了他在军事上的轻率。但鲁庄公 能够接见并非“肉食者”的曹刿,耐心回答他 的“三问”,说明庄公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言 路,后来他在作战中又听取了曹刿的意见,这 反映了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战后又询问曹 刿取胜原因,说明他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要点勾连】《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两 篇文章都是臣子提出正确的意见,统治者虚心纳谏而 成功,但两人的劝谏方式不同:《曹刿论战》中曹刿采 用直言进谏的方式,劝谏内容抓住了实质和时机,最 终令庄公“从谏”,取得以弱胜强的战争胜利;《邹忌 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家事类推国事,委婉劝谏齐王, 从而使齐王接受意见,使国家强盛起来。
从:____跟_随___ 鼓之:___击_鼓_进__军_____ 败绩:___大_败____ 驰:_____驱_车_追__赶___ 既:___已__经___ 作:___鼓__起___
译文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 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 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 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 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 气就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 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 败了他们。(齐是)大国,很难推 测(它的情况),害怕(他们)设有埋 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 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 们。”
(6)小惠未遍. (7)弗敢加.也,必以信.
遍:____遍_及_、__普_遍_____ 加:___虚__夸_,_夸__大_____ 信:___实_情____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___赐__福_,_保__佑_____
孚:___使_信__服____
(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___指_诉_讼__事_件______
《曹刿论战》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1720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f.png)
读清字音
曹刿( ɡuì ) 鄙( bǐ ) 玉帛( bó ) 登轼( shì ) 旗靡( mǐ )
又何间焉( jiàn ) 辙乱( zhé ) 小信未孚( fú ) 小惠未遍( biàn )
军队
指鲁庄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吃肉肉食的人者。谋这之里,指又当何权者间焉?”刿曰:浅“陋肉。食这者里指鄙目,光未短浅
找出文章中描写战争过程的句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 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在“彼竭我盈”之时。
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当鲁军刚获胜,庄 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 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 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 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参与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遍及、普遍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虚夸。这里指虚报,以少报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实情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指诉讼事件
明察
诚,诚实。这里指诫心
部编版教材语文《曹刿论战》课件完美1
![部编版教材语文《曹刿论战》课件完美1](https://img.taocdn.com/s3/m/0740a4615727a5e9856a616f.png)
(2)鲁庄公:鲁庄公作为一名君王,资质平庸无 奇,但他并非昏君。他最初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 施行“小惠”、“祈求神灵保佑”上,这反映了他政 治见识的鄙陋。
在战场上,他急于求成,未经谨慎考虑就要出 击追敌,暴露了他在军事上的轻率。但鲁庄公 能够接见并非“肉食者”的曹刿,耐心回答他 的“三问”,说明庄公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言 路,后来他在作战中又听取了曹刿的意见,这 反映了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战后又询问曹 刿取胜原因,说明他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察:___明__察___
情:_____诚_,__诚_实_。__这_里_指__诚_心_______
(10)忠.之属.也 忠:____尽__力_做_好__分_内_的_事_______
属:___类___
(11)战则请从. (12)公将鼓.之. (13)齐师败.绩. (14)公将驰.之 (15)既.克 (16)一鼓作.气
第34篇 曹刿论战(十年未考) 《》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 我。公将战,曹刿请 见。其乡人曰:“肉 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 人。”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 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 接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 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当权者目光 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 公。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作 战?”“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 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课下注释字词
(1)齐师.伐我 (2)又何间.焉
师:___军_队____ 间:___参__与___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浅_陋_。__这_里_指__目_光_短_浅________
在战场上,他急于求成,未经谨慎考虑就要出 击追敌,暴露了他在军事上的轻率。但鲁庄公 能够接见并非“肉食者”的曹刿,耐心回答他 的“三问”,说明庄公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言 路,后来他在作战中又听取了曹刿的意见,这 反映了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战后又询问曹 刿取胜原因,说明他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察:___明__察___
情:_____诚_,__诚_实_。__这_里_指__诚_心_______
(10)忠.之属.也 忠:____尽__力_做_好__分_内_的_事_______
属:___类___
(11)战则请从. (12)公将鼓.之. (13)齐师败.绩. (14)公将驰.之 (15)既.克 (16)一鼓作.气
第34篇 曹刿论战(十年未考) 《》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 我。公将战,曹刿请 见。其乡人曰:“肉 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 人。”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 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 接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 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当权者目光 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 公。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作 战?”“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 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课下注释字词
(1)齐师.伐我 (2)又何间.焉
师:___军_队____ 间:___参__与___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浅_陋_。__这_里_指__目_光_短_浅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教学电子课件说课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教学电子课件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d4abcf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1.png)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 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 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 《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 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记述 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 (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长于记事,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 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写作背 景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
齐襄公即位后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 难。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死。次年春天,公孙无知被人杀死, 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稍后,鲁庄公也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 君位。鲁军与齐军交战时鲁军大败。鲁庄公十年春,齐再次兴兵攻鲁,两军 战于长勺。在这次战役中,鲁国以弱胜强。这就是文章中记叙的齐鲁长勺之 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 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 。
乘:乘坐 鼓之:击鼓进军 败绩:大败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 齐军作战。鲁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 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 军擂了三次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 鼓进军了。”齐军大败。
公曰:“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对 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狱:指诉讼事件 察:明察 情:这里指诚心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以:凭借 从:跟随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 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要根据自己 的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 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 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 随着去。”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曹刿论战》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曹刿论战》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76be5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4.png)
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品读课文
关于详略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 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
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 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 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 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分析课文
研读课文第三段。
教师提问: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 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 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品读课文
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 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 识。并用“从……中可以看 出……”的句式说话。
整体感知
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3.请:请求(曹刿请见)
所以(故逐之)
允许(战则请从)
2.以:凭借(何以战)(可以一战) 4.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又何间焉)
按照(必以信)
兼词,于此,在哪里。(惧有伏焉)
把(必以分人)
整体感知
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整体感知
文体常识
关于《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 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 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 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 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 展有很大影响。
品读课文
关于详略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 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
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 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 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 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分析课文
研读课文第三段。
教师提问: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 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 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品读课文
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 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 识。并用“从……中可以看 出……”的句式说话。
整体感知
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3.请:请求(曹刿请见)
所以(故逐之)
允许(战则请从)
2.以:凭借(何以战)(可以一战) 4.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又何间焉)
按照(必以信)
兼词,于此,在哪里。(惧有伏焉)
把(必以分人)
整体感知
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整体感知
文体常识
关于《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 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 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 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 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 展有很大影响。
部编版《曹刿论战》课件完整版PPT
![部编版《曹刿论战》课件完整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bb65aa3c1ec5da51e270a8.png)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败
阐明要取信于民、详察敌情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曹刿对民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14. 既克 已经 本文记叙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鲁庄公看中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卑鄙。 夫大国,难测也 推测,估计
的拥护上,突出其“鄙”。
B. 文章共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相关情况,其中
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略写了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④曹刿非常谨慎、稳重。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
当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夫肉大食国者,鄙难,测未也能远推谋测”是,曹估刿计“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对阐乡明人 要,取是信直于接民解、答详疑察虑敌,情简及洁善明于快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夫吾大视国 其,辙难乱测,也望其推旗测靡,估故计逐之。
对曹乡刿人 (,gu是ì)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又何间(jiàn)焉
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答案示例: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见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
积极向鲁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②曹刿明 下对列乡赏 人析,有是误直的接一解项答是疑虑(,简)洁明快;
“③衣曹食刿所具安有,卓弗越敢的专军也事,才必能以和分高人超”表的现作了战鲁指庄挥公才把能取,胜从的“夫希战望,寄勇托气在也近”臣可的以拥看护出上他,深突知出军其队“士鄙气”。在战争中的作用;
。 C. 曹刿对民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大败
阐明要取信于民、详察敌情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曹刿对民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14. 既克 已经 本文记叙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鲁庄公看中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卑鄙。 夫大国,难测也 推测,估计
的拥护上,突出其“鄙”。
B. 文章共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相关情况,其中
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略写了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④曹刿非常谨慎、稳重。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
当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夫肉大食国者,鄙难,测未也能远推谋测”是,曹估刿计“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对阐乡明人 要,取是信直于接民解、答详疑察虑敌,情简及洁善明于快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夫吾大视国 其,辙难乱测,也望其推旗测靡,估故计逐之。
对曹乡刿人 (,gu是ì)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又何间(jiàn)焉
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答案示例: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见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
积极向鲁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②曹刿明 下对列乡赏 人析,有是误直的接一解项答是疑虑(,简)洁明快;
“③衣曹食刿所具安有,卓弗越敢的专军也事,才必能以和分高人超”表的现作了战鲁指庄挥公才把能取,胜从的“夫希战望,寄勇托气在也近”臣可的以拥看护出上他,深突知出军其队“士鄙气”。在战争中的作用;
。 C. 曹刿对民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曹刿论战》优秀课件PPT1
![《曹刿论战》优秀课件PPT1](https://img.taocdn.com/s3/m/bdf739e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4.png)
又何间焉( jiàn )
肉食者鄙 ( bǐ )
小惠未遍 ( biàn )
小信未孚( fú )
下视其辙( zhé )
登轼而望 ( shì )
彼竭我盈( jié yíng )
课文精讲
鲁庄公十年
军队 攻打
同乡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创作背景
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 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即位,政 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 ,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 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了公子纠。公元前684年,齐 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 ,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强大的齐国。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课
文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解 读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贰部分
2023/4/29
10
新知导入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 胜强的光辉战例。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 长勺之战
作品简介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旧 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 学名著,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各国政治、军事、 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9356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8.png)
元前684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2024/1/25
12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22
PART 06
曹刿论战的学习与借鉴
2024/1/25
23
学习曹刿的军事智慧
2024/1/25
深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
曹刿在战前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了深入了 解,为制定战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善于把握战机
曹刿在战争中善于观察和判断,能够准确把握战机,以最小的代价 取得最大的胜利。
被誉为“春秋第一谋士” ,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深 远影响。
5
战争背景
01
02
03
04
战争起因
齐国侵犯鲁国边境,鲁庄公决 定迎战。
双方实力对比
齐国兵力强大,鲁国相对较弱 。
战争经过
曹刿通过精心策划和指挥,成 功击败齐国军队。
战争结果
鲁国取得胜利,保卫了国家领 土和主权。
2024/1/25
6
PART 02
机密信息,为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持。
21
敢于担当,勇于胜利
202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敢于承担责任
曹刿在战争中敢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国家 的利益和荣誉而奋斗。
勇于面对挑战
曹刿在战争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2024/1/25
12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22
PART 06
曹刿论战的学习与借鉴
2024/1/25
23
学习曹刿的军事智慧
2024/1/25
深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
曹刿在战前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了深入了 解,为制定战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善于把握战机
曹刿在战争中善于观察和判断,能够准确把握战机,以最小的代价 取得最大的胜利。
被誉为“春秋第一谋士” ,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深 远影响。
5
战争背景
01
02
03
04
战争起因
齐国侵犯鲁国边境,鲁庄公决 定迎战。
双方实力对比
齐国兵力强大,鲁国相对较弱 。
战争经过
曹刿通过精心策划和指挥,成 功击败齐国军队。
战争结果
鲁国取得胜利,保卫了国家领 土和主权。
2024/1/25
6
PART 02
机密信息,为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持。
21
敢于担当,勇于胜利
202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敢于承担责任
曹刿在战争中敢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国家 的利益和荣誉而奋斗。
勇于面对挑战
曹刿在战争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完美版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23d3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4.png)
才能取得胜利。
历史评价
曹刿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智 将”,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主张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刿论战》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前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分 析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战争的性质、目的和克敌制胜的策略,展现了曹刿的 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意义与影响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对于 研究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政治主张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智慧 和谋略也对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本解读与赏析
02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释
原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原文朗读,帮助学生熟 悉古文语感和语调。
类似战争策略案例分享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
01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分析其中的策略和智慧。
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策略运用
02
将古代战争策略与现代商业竞争相结合,探讨策略在现代商业
中的应用。
其他领域中的策略应用
03
如体育比赛、政治斗争等领域中的策略运用案例分享。
思考题引导及课堂互动环节
01
思考题一
曹刿为什么能够成功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他运用了哪些策略和智
下一讲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师对下一讲的展望与期待
THANKS.
精彩语句欣赏
挑选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语句解读
对挑选出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表达技巧、思想内 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战争策略与智慧体现
历史评价
曹刿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智 将”,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主张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刿论战》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前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分 析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战争的性质、目的和克敌制胜的策略,展现了曹刿的 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意义与影响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对于 研究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政治主张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智慧 和谋略也对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本解读与赏析
02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释
原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原文朗读,帮助学生熟 悉古文语感和语调。
类似战争策略案例分享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
01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分析其中的策略和智慧。
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策略运用
02
将古代战争策略与现代商业竞争相结合,探讨策略在现代商业
中的应用。
其他领域中的策略应用
03
如体育比赛、政治斗争等领域中的策略运用案例分享。
思考题引导及课堂互动环节
01
思考题一
曹刿为什么能够成功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他运用了哪些策略和智
下一讲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师对下一讲的展望与期待
THANKS.
精彩语句欣赏
挑选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语句解读
对挑选出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表达技巧、思想内 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战争策略与智慧体现
人教部编版曹刿论战PPT完美版课件1
![人教部编版曹刿论战PPT完美版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50941c5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3.png)
同学们这篇文章集中写了哪两个人物? 1.曹刿是在什么情势下请见鲁庄公的?(用原文回答) 2.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自主学习,了解内容
明确:曹刿、鲁庄公
明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明确: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
1、在曹刿的眼里,“肉食者”都是些怎样的人?(原话回答)2、曹刿请见鲁庄公提出了什么问题?鲁庄公是怎样回答的?曹刿是怎样批驳、回答他的?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未可,可矣;未可,可矣。
6、战争结束后,鲁庄公知道战争胜利的原因吗?那一句话可以体现出来。(集体原句回答) 7、曹刿又中如何阐述的?(集体用原话回答)曹刿的战术思想: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故克之。(抓住时机)大国难测……辙乱旗靡,故逐之。(谨慎果断)
明确:公问其故。
自主学习,了解内容
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大败
驱车(追赶)
车辙
古代车前的横木
追赶追击
4118
识记词义 理解文意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513难句
识记词义 理解文意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
击鼓进军
451·5长勺图
识记词义 理解文意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一.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二.评析人物形象。三.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思维。重难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重点文句,抓住“论战”,解读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了解内容
明确:曹刿、鲁庄公
明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明确: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
1、在曹刿的眼里,“肉食者”都是些怎样的人?(原话回答)2、曹刿请见鲁庄公提出了什么问题?鲁庄公是怎样回答的?曹刿是怎样批驳、回答他的?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未可,可矣;未可,可矣。
6、战争结束后,鲁庄公知道战争胜利的原因吗?那一句话可以体现出来。(集体原句回答) 7、曹刿又中如何阐述的?(集体用原话回答)曹刿的战术思想: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故克之。(抓住时机)大国难测……辙乱旗靡,故逐之。(谨慎果断)
明确:公问其故。
自主学习,了解内容
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大败
驱车(追赶)
车辙
古代车前的横木
追赶追击
4118
识记词义 理解文意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513难句
识记词义 理解文意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
击鼓进军
451·5长勺图
识记词义 理解文意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一.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二.评析人物形象。三.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思维。重难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重点文句,抓住“论战”,解读人物形象。
《曹刿论战》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b51ac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5.png)
在作战中听取曹刿的意见
政治见识的鄙陋 急躁冒进,军事上轻率 礼贤下士,广开言路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战后询问取胜原因
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 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详 作战之前,论作战条
作战过程略,大克齐
作战之后,详论获胜原
件
师
因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
全文围绕“论”字展开
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长勺之战就是其 中之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战例?
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背景链接
齐、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 鲁在西南部。齐襄公时,政令无常,其弟小白和纠分别逃到莒 (jǔ)国和鲁国避难。后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 夺得君位(即齐桓公)。鲁庄公十年(前684)春天,齐借口 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 这就是本文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 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 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
回答。一般用于下
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祭
养士气的重要性;二是要看准战机再行动, 谨慎判断,谨防埋伏。
十年春,齐师伐我。
这句话有何作用?
开篇点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 战对象以及战争的性质。
新课标·学习任务单
(1)事件发展的线索
迎战
备战
(2)人物活动的线索
政治见识的鄙陋 急躁冒进,军事上轻率 礼贤下士,广开言路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战后询问取胜原因
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 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详 作战之前,论作战条
作战过程略,大克齐
作战之后,详论获胜原
件
师
因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
全文围绕“论”字展开
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长勺之战就是其 中之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战例?
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背景链接
齐、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 鲁在西南部。齐襄公时,政令无常,其弟小白和纠分别逃到莒 (jǔ)国和鲁国避难。后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 夺得君位(即齐桓公)。鲁庄公十年(前684)春天,齐借口 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 这就是本文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 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 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
回答。一般用于下
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祭
养士气的重要性;二是要看准战机再行动, 谨慎判断,谨防埋伏。
十年春,齐师伐我。
这句话有何作用?
开篇点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 战对象以及战争的性质。
新课标·学习任务单
(1)事件发展的线索
迎战
备战
(2)人物活动的线索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曹刿论战优质课PPT1-PPT精美课件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曹刿论战优质课PPT1-PPT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e55086f01dc281e43af011.png)
三国时有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 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 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 是人心所向,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今天要 说的这场战役比前面几场还要早,这就是长勺之 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 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个究竟, 学习课文《曹刿论战》。
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 纠
小白
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
迎击逼杀纠 齐桓公
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
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
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
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
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
长勺
战于长勺。
鲁国
莒国
曹刿是什么人物?他“论”的是什么“战”?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 大夫(类似于丞相)。
他“论” 的是春秋时以弱 胜强的战役之一—齐鲁长 勺之战。
进攻时机: 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 辙乱旗靡之时
5、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 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 有什么好处?
详写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 物的语言,即“论战”,对于战争双方对峙、 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 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允许我跟随着去。”
详细叙述 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的经过,通过他和鲁庄 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先讲了:战争的时间(十年春),作战对象(齐师),战 争性质(伐:攻打),请见原因(肉食者鄙)
主第动一请次见::把说取胜明希曹望刿寄有托强在烈近的臣拥爱护国上情感民弗从
三次 对话
第二次:否把定取前胜两希个望肯寄托定在第神三灵个保佑上
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 纠
小白
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
迎击逼杀纠 齐桓公
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
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
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
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
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
长勺
战于长勺。
鲁国
莒国
曹刿是什么人物?他“论”的是什么“战”?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 大夫(类似于丞相)。
他“论” 的是春秋时以弱 胜强的战役之一—齐鲁长 勺之战。
进攻时机: 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 辙乱旗靡之时
5、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 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 有什么好处?
详写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 物的语言,即“论战”,对于战争双方对峙、 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 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允许我跟随着去。”
详细叙述 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的经过,通过他和鲁庄 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先讲了:战争的时间(十年春),作战对象(齐师),战 争性质(伐:攻打),请见原因(肉食者鄙)
主第动一请次见::把说取胜明希曹望刿寄有托强在烈近的臣拥爱护国上情感民弗从
三次 对话
第二次:否把定取前胜两希个望肯寄托定在第神三灵个保佑上
部编版《曹刿论战》精品课件
![部编版《曹刿论战》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2c405c2f60ddccda38a0f9.png)
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
战前
请见 原因
齐师伐我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战略思想
准备 政治 小大之狱,虽不(取信于民)
文 章 结 构
战争 经过
准备 能察,必以情
齐人三鼓,鲁军一
鼓,齐师败绩
战场指挥
下视其辙,登轼望 (把握战机) 之,遂逐齐师
战后 总结
进攻时机:齐人三鼓 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战术思想
原文:
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参与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浅见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深谋远虑
译文:
他的乡亲们说:“那些当权者会谋划这 件事的,你为什么参与呢?”曹刿说: “那些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曹刿)就入朝拜见(庄公)。
原文: 凭借什么
拓展延伸
• 据斜体字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惧有伏焉—— 危机四伏 故克之 —— 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 —— 殚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视其辙 —— 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名人言战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 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故克之。
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战胜齐军后,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队) 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 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鼓起士气 ,第二次击鼓时,勇 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 人勇气已经枯竭而我军士气正旺盛,因此打 败了他们。
原文: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
推测,估计
埋伏
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原文: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虚夸,夸大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
战前
请见 原因
齐师伐我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战略思想
准备 政治 小大之狱,虽不(取信于民)
文 章 结 构
战争 经过
准备 能察,必以情
齐人三鼓,鲁军一
鼓,齐师败绩
战场指挥
下视其辙,登轼望 (把握战机) 之,遂逐齐师
战后 总结
进攻时机:齐人三鼓 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战术思想
原文:
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参与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浅见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深谋远虑
译文:
他的乡亲们说:“那些当权者会谋划这 件事的,你为什么参与呢?”曹刿说: “那些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曹刿)就入朝拜见(庄公)。
原文: 凭借什么
拓展延伸
• 据斜体字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惧有伏焉—— 危机四伏 故克之 —— 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 —— 殚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视其辙 —— 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名人言战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 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故克之。
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战胜齐军后,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队) 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 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鼓起士气 ,第二次击鼓时,勇 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 人勇气已经枯竭而我军士气正旺盛,因此打 败了他们。
原文: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
推测,估计
埋伏
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原文: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虚夸,夸大
【部编版】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公开课PPT1
![【部编版】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公开课PPT1](https://img.taocdn.com/s3/m/059127e887c24028915fc3e2.png)
(4)一鼓作鼓气,再(
鼓)而衰,三(表示反问)而,竭该。句不 是倒装句。
7.课文原文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__肉__食__者__鄙__,__未__能__远__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小大之(狱2),文虽中不表能明察鲁,庄必公以政情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聊城)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
人教部编版九级语文下册课件:.曹 刿论战
16.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__【__甲__】__文__论__述__了__战__时__要__善__于__观__察__,__把__握__战__机__。______________
【乙】文强调战时不__仅__要__“__存__有__余__不__尽__之气”,还要善于 __用__“__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宋何罪之有?
B.又中何的间句焉子?都是倒装
C.何以战?
D.甚矣句,,汝正之常不语惠序!分别
为“宋有何
6.将下列句子中的省略部分填入罪括”号“内以。何
(曹1)刿乃入见。(
)问:“何战以”战“?汝”之不惠甚
我
(2)战则(
)请从。矣”;B项中“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 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 士气就衰减,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穷尽了。敌方士气穷 尽而我们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他们。(齐国是)大国,难 以推测(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们车轮碾出的 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 们。”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到第 三次击鼓时,士气就穷尽了。 (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第二段中曹刿所说的两次“可矣”和“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之”,表现了曹刿指挥作战的什么特点? 沉着冷静,善于观察敌情、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 才能。
(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 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 “鄙”在哪里?请简要 地说说你的感悟。 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 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 教,不耻下问。
(3)战后,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的分析:“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 ”曹刿认为反攻有利的时机是 “ 彼竭我盈 ”。(用原文语句填空)
( 回答 ) 曰:“小惠. ( 恩惠 )未遍.( 遍及,普遍),民弗从. ( 顺从 )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 虚夸,夸大 ) 也,必以信.( 实情 )。”对曰: “小信.( 信用 )未孚. ( 使信服 ),神弗福.( 赐福,保佑 )也。”公曰:“小大之狱. (指诉讼事件),虽不能察.( 明察 ),必以情.( 诚,诚实。这
曰:“可矣。”遂逐齐师。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庄公(一上 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次 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 将要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他)向下察看车轮碾 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说:“可以 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既.( 已经 )克.( 战胜 ),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对曰:“夫 战,勇气也。一鼓作.( 鼓起 )气,再.( 第二次 )而衰,三而竭. ( 穷尽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 所以 ) 克之。夫大国,难测.( 推测,估计 )也,惧.( 害怕 )有伏. ( 埋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倒下 ),故逐之。”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十年春,齐师.( 军队 )伐.( 攻打 )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 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参与 )焉?”刿曰:“肉食 者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指安身 ),弗.( 不 )敢专. ( 独自享有 )也,必以分人。”对.
(4)在战前准备阶段,曹刿两次否定鲁庄公的答话意在强调什 么?
鲁庄公把作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周围之臣和神灵身上,曹刿
两次否定意在使鲁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才是作战取胜的先决
条件,以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
2.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与“肉食者鄙” 的“鄙”相照应。 B.本文以曹刿为主,以鲁庄公为宾,塑造了具有远见卓识 和高超军事才能的曹刿这一形象。
2.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对于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讨伐,攻打 B.肉食者谋.之 谋:谋划,商议 C.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 D.望其旗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A.齐师.伐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忠之属.也/属.引凄异 C.民弗.从也/行道之人弗.受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析】(不)A.军队/老师;B.类/连接;D.实情/信用
3.重点句子翻译题。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鲁国。鲁庄公将要迎 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2)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 见庄公。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
里指诚心 )。”对曰:“忠之属.( 类 )也。可以一战。战 则请从.( 跟随 )。”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鲁国。鲁庄公将要迎 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 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 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 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 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 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根据实情处 理。”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人。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会根据
自己的诚心处理。
(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 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他)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 军队。
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 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会根据自己的诚心处 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 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 击鼓进军 )之。刿曰:“未 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 驱车追赶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